洛阳龙门山水(汇总16篇)

时间:2023-12-16 07:43:24 作者:笔砚

优秀作文是在语言表达和内容思考上都达到了高水平的作品,它给人以启示和共鸣。学习写作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从中学习一些好的写作技巧。

洛阳龙门石窟作文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相遇,大家一路走来,旅途辛苦了。首先,我代表我们xx旅行社热烈欢迎大家来龙门石窟旅游观光,!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xxx,大家可以叫我x导,或小x,你们感觉怎么叫合适、怎么叫顺口就怎么叫吧。

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司机李师傅,李师傅是一位驾驶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司机,所以,坐在他的车上大家就尽情的享受沿途的风光吧!

佛家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前世1000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相视而笑。”今天,大家有缘在同一辆旅行车里,并要相伴度过一天的时光。所以,此时此刻,请各位再一次的回头同周围的人彼此认识一下,那也请各位在接下来的旅游过程中珍惜这份来之易的缘分相互照顾,相互关心,让这次旅程给我们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朋友们,下面我讲一下注意事项:路上的车特别多,所以,为了大家的安全,请不要您的把头和手伸出窗外,以免被擦伤。把垃圾呢,放在座位旁边的垃圾篓里。不要向窗外仍果皮纸屑等杂物,要是保持道路的卫生。如果有人容易晕车,请坐在前排座位上,或靠近窗户的位置。也可以吃两片随身携带的晕车药。车前面放的有纯净水,需要的话,我给大家送到座位上。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洛阳吧!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八大古都中建都最早的城市。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古都中,经历朝代最多的城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洛阳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司马光曾说:“若知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历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说到洛阳,就不得不说咱们洛阳的牡丹,自古就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历史上曾有无数文人写诗赞美牡丹,“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是李正封赞美牡丹的诗句。刘禹锡说得好:“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些美妙的诗句道尽了牡丹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从1983年起,洛阳每年4月至5月举办牡丹花会,吸引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纷至沓来。花会期间,牡丹们一个个竞相怒放,谁也不服谁,那场面真是壮观的很呐!

民以食为天,洛阳最有名的菜,莫过于洛阳水席啦,它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它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都有汤;二是洛阳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这一回来洛阳,大家千万不要忘了品尝一下洛阳水席奥。

朋友们,下面我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龙门石窟。它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开始雕凿,历经400多年的雕刻,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40余座,造像达10万余尊。两山窟龛的造像,因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雕刻之精美,而闻名于世。龙门石窟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朋友们,咱们现在已经在到了景区门口的停车场,请大家带上自己的随身物品,关好窗户,记着咱们车啊,是蓝色大巴车,车牌号码是:xxxxx,我的手机号是xxxxxxxxxx,下午三点在咱们的大巴车旁集合,好,现在请随我下车,一起游览龙门石窟吧!

洛阳龙门的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龙门石窟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优美,更是许多石窟难以比拟的.。来龙门游玩,与其说是视觉的盛宴,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朝拜。充满灵性的石窟静卧在古老的河畔,沐浴在蔚蓝的天空下,历史的沧桑凝重与艺术的感官冲击,让人在感叹先人的智慧创造的同时,对宗教的信仰与艺术的震撼,也油然而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市,可通过飞机、火车、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到达景区。最为便捷的方式是乘坐火车到洛阳站,再转乘公交到达景区。乘坐飞机到达洛阳北郊机场,再转乘公交,也较为方便。龙门石窟景区内以电瓶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也可乘坐游船代步。

洛阳龙门心得体会

洛阳龙门,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龙门风景区因其独特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遐迩。近期,我有幸去洛阳游玩,并参观了龙门风景区。在这次旅行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洛阳龙门的美丽与历史底蕴,并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以下是我对洛阳龙门的心得体会。

首先,洛阳龙门的山水风光令人陶醉。进入风景区,一眼望去,满眼的苍翠青山和蜿蜒的小溪,令人心旷神怡。特别是到达山顶的观景台,在那里俯瞰整个风景区,可以欣赏到山谷壮丽的景色,仿佛置身于仙境。尤其是秋天,铺满山头的红叶,绚丽多彩,在阳光映照下,美不胜收。此外,洛阳龙门还有许多奇峰异石,如龙门石柱和猴子石等,它们形状各异,独具一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其次,洛阳龙门富有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洛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在龙门风景区,我们可以参观到许多古建筑和文物遗迹,如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保存了大量的佛像和壁画。在这里,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造诣。此外,龙门风景区还有许多古代的碑刻和石碑,记录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次,洛阳龙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参观龙门风景区的过程中,我被这里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所深深吸引。洛阳龙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此外,龙门风景区还注重发展旅游产业,通过推广旅游文化和开展旅游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洛阳龙门已经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洛阳龙门旅行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这次旅行中,我不仅见识了洛阳龙门的美景和历史遗迹,还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传承了5000多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藏。通过参观龙门石窟和其他历史文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度。这次旅行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也让我更加自豪和热爱我的祖国。

总之,洛阳龙门是一座美丽而古老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山水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次旅行让我有幸领略了龙门的美景和历史遗迹,并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洛阳龙门的山水风光令人陶醉,历史文化底蕴令人敬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旅行不仅让我愉快和放松,更加增长了我的见识,让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充满了自豪和热爱。

洛阳龙门心得体会

洛阳龙门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我有幸亲身前往洛阳龙门,参观了这座宏伟壮丽的古建筑。在这次的游览中,我深感洛阳龙门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以下是我对洛阳龙门的心得体会。

洛阳龙门建于前北魏时期,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杰出代表。龙门坐落在洛阳至西安的古交通要道上,是汉唐时期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洛阳龙门具有浓厚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龙门的宏伟建筑和精美雕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的繁荣和魅力,更能深刻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传承。

洛阳龙门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其建筑风格独特、瑰丽壮观。在龙门的大门上方,镶嵌着巨大的龙头雕刻,栩栩如生。大门内有一座庄严肃穆的殿堂,它是古代皇室举行典礼和重大会议的地方。殿堂的屋顶设计精巧,雕刻细致,给人以美轮美奂之感。龙门的设计构造合理,千奇百怪的雕刻使其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独有的艺术风貌。

洛阳龙门不仅代表了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洛阳龙门所表达的中国文化不仅有深厚的历史内涵,还融入了丰富的宗教、哲学和艺术元素。在龙门的建筑和雕刻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传统文化符号,如龙、凤、麒麟等。它们不仅是美的象征,更是中国人民的信仰和抱负的象征。洛阳龙门的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智慧和美丽,令人赞叹不已。

我对洛阳龙门的游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站在龙门前,我仿佛看到了古代皇帝的气派和智慧,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龙门的宫殿建筑和雕刻艺术让我惊叹不已,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游览龙门,我不仅了解到了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更培养了我的审美品味和艺术素养。

第五段:洛阳龙门的意义和价值。

洛阳龙门作为中国古代建筑遗产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它不仅仅是一座宫殿建筑,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真实写照。通过欣赏洛阳龙门,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洛阳龙门也是人们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每一次到洛阳龙门的游览,都能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收获,让人们感受到古代中国的辉煌和美丽。

总结起来,洛阳龙门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古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和文化魅力。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洛阳龙门的游览,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珍惜和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洛阳龙门将继续承载中国文化的精华,为后代传承和发扬光大。

洛阳龙门石窟作文

游客朋友,大家好:(致欢迎辞)。

【沿途讲解】。

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游览佛教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中国三大石窟之一、闻名中外的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今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xx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面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叹为鬼斧神工。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已来到了龙门石窟,现在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下车跟我走,去参观石窟。

【景点讲解】。

各位朋友,现在大家左手边的就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窟内洞顶雕刻了一朵大莲花,洞内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

请大家跟我向前走,路旁右侧并排坐西向东的这三座石窟,即宾阳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称)。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洞宾)和号(纯阳)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xx年开始雕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3年6月完工,历时达24年之久。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外,还信仰的对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龙门石窟仅此一例。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左文殊、右普贤)。二菩萨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窟顶做琼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

请大家跟我一起离开宾阳三洞拾级而上,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万佛洞。万佛洞的形状是方形平顶,顶上雕一莲花藻井,因洞内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万佛洞”。该洞主尊名阿弥陀佛,有圆光和身光,结跏跌坐在印覆莲束腰须弥座上,一手贴身斜举胸前,一手抚膝。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还有两尊石狮,即龙门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盗。现存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城纳威尔逊艺术博物馆内。

请大家跟我继续前行,现在我们来到了莲花洞。这里为什么叫“莲花洞”呢?这是因为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大型的莲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这不多见。此洞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即公元526―528年前后,属于北魏后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释迦高6米(为立佛)。两侧为胁侍菩萨,佛与菩萨之间,为侍立的伽叶、阿难二弟子。

朋友们,再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这个寺内,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

奉先寺东西深约40米,南北宽约36米,其建造时间,据有关资料和专家推测,约始建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后。完工于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费时约21年左右。

请看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另外还有两个供养人。主佛梵名“卢舍那”,按佛教说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来之身;报身即佛经过长期修行而获得的“佛果”之身;应身即佛为“超度众生”而显现之身。卢舍那即所谓报身佛,译名“净惭”。主尊像为结跏跌坐中央的卢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头部高4米,两耳为1.9米高,为龙门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丰腴典雅、眉若新月、双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双眼,稍向下俯视,目光恰好和礼佛朝拜者的仰视目光交汇,可引起人们感情上的震颤。由此可见设计者的匠心和艺术魅力所在。两侧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叶形象严谨持重,少者阿难形象丰满圆润、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萨头戴宝冠、身挂璎珞、肩搭帔帛、下衣长裙有出水之势。这一铺雕像刻画出一种端庄而美丽又动人的风貌。奉先寺的整个布局,使人感觉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场面。

从艺术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谐调均称。大佛像五官刻画合乎比例,这一巧夺天工的辉煌成就,具有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是唐代宗教艺术的概括,是我国雕刻史上伟大范例之一。

请大家随我继续参观古阳洞。古阳洞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之际。洞内雕刻90%以上是北魏时期的作品,是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洞窟。古阳洞的造像,以其风格、特征而论,代表了迁都洛阳后北魏后期的一些变化。由北魏前期粗旷、雄健、挺实变为清秀、美丽、开始摆脱前期的作风。面部表情刻画也由严峻变得比较温和,给人以亲切之感。

各位,龙门石窟的游览到此结束。现在给各位留20分钟时间照相。待一会儿我们将车开过龙门桥,跨过伊河,到河对岸观赏龙门西山全貌。谢谢各位!

(上车,致欢送辞)。

洛阳龙门山水作文

好不容易迎来了“五·一”长假,大家的心也轻松了许多,为了丰富“五·一”生活,我们再次去了龙门山。

我们一行人找好住地之后便趁着晚霞畅游龙门山。来到了龙门山脚下,抬眼望去,肃穆的山峦在暮色中静静地耸立着,呈现出一山深深浅浅的绿意轮廓,仿佛一条条巨龙向前延伸。山脚和半山腰上有丝丝缕缕的雾,雾游离着,飘荡着似隐似现,似有似无,使那似动似静的山愈发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测的美。近处的树也静静地站立在暮色中,绿荫一片,使山更为安宁舒适。

随着晚霞慢慢地退去,五彩的云变得黑黝黝的了,山头上隐隐可见片片退去彩衣的云朵,那云是一种朦朦胧胧的轻盈的灰黑色,黑色中略有一些发白,镶嵌在天的各处,像散落的老妇人的纱丽。天边守时的星星隐隐约约地眨着眼睛,稀疏地点辍着夜空。

这时,淡黄色的月亮在天边升起,山的轮廓又变得清晰起来了,那山尖像一条飘动的长带,此起彼伏,似乎在变幻,在歌唱。山间的雾丝儿也在袅娜地升腾,奔涌。山脚的树林随着月影儿轻轻地摇动。那山中蛐蛐的叫声,清脆又有些凌乱,尖锐又含些低沉。淙淙的流水,伴着隐约的波光,微微闪动,幻化出一种略动略静的美。

不一会儿起风了。天开始有一丝凉意,那些散落的乌云被风吹得游动了起来,时不时遮住几颗星星,月亮也悄悄躲进云层里,挡住她那害羞的脸蛋儿,月儿穿过云层投下些许月光,整个龙门山都陷入明静的月光中,像是做着甜蜜的梦。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要参观的是洛阳龙门石窟,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龙门”吗?这要从地形说起,这里的地形为三山夹一水,远远望去,犹如一道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隋炀帝建都洛阳后,因为宫城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都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隋炀帝时改称“龙门”。

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大约493年),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等朝代,断续雕刻达400余件,现有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块,佛塔80座,造像10万尊,内容除佛像外,涉及建筑、服饰、音乐、书法等,如同包罗万象的艺术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唐代开凿的奉先寺了。那么现在,我带领大家前往奉先寺参观。

大家抬头请看,几个台阶之上的正是著名的奉先寺,它是唐高宗所建,为政治需要,武则天曾捐2万贯脂粉钱。历时三年零九个月于675年竣工。寺内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及二供养人等一铺十一尊大像。造像布局匀称,俨然一个佛国朝廷,大家请看,这就是主佛“卢舍那”,它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相丰满圆润,方额广颐,美若弯月,双目俯视,炯炯有神,您看它略带微笑,仿佛给人已深深的同情和殷殷的关切。整尊造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应是理想化的圣贤形象,我们来仔细端祥它,你有没有发现无论你站在他面前的那个位置,他都在注视着你呢?石刻的眼睛为什么这么传神?对了,这正是雕像的画龙点眼之处,卢舍那的双目,采用阴刻方法,把眼球雕洞浅凹进去,又保持瞳孔的突出,利用光线反差也就造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邃的目光,配以少垂的佛首,使朝拜者的目光与大佛目光交汇时,畏而不惧,可亲可敬。

在卢舍那佛的左侧是弟子迦叶,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形象;右侧阿难,他年轻睿智,整个一帅小伙子,旁边衣着华丽端庄矜持,二天王严肃威武硕壮有力,力士们坚毅勇猛,性格暴躁,以及那无所畏惧倾力承托的地鬼。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俏,整个布局反映了唐代高超技艺,折射出当时佛教的繁荣和唐朝国力的强大。

出了奉先寺,我们再来参观北魏的代表作——莲花洞。因洞顶雕有一大浮雕莲花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可并不多见,洞内正壁为尊式造像。主佛释迦牟尼身穿袈裟,衣襟简洁明快,这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就是这种形象。两侧弟子是浅浮雕,左侧迦叶深目高鼻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形象,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象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如此生动细致雕于莲花洞坚硬的石壁,实为龙门一绝!洞口北壁崖壁有“伊阙”二字,这是明代河南巡抚赵岩所题词,证明了“龙门”的原称。

好了,各位游客,由于时间关系,先讲到这里,请大家自由参观,谢谢!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大家好!

欢迎来到河南旅游,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我是你们的导游,站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我们俩很荣幸为大家服务,有需要的地方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力解决,你们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预祝本次旅途愉快!

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旅程,我们由郑州出发,走连霍高速,直达洛阳,之后前往距洛阳市13公里外的龙门石窟参观。

我们车头所指的方向就是洛阳龙门石窟。此刻围绕在我们周围的是郑州市市区,大家请看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因良好的绿化,素有“绿城”之称。郑州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它古属豫州。公元1027年,周武王灭殷后封此地为管国,东汉时此地成为管城,现在还有管城区的称号,直到隋文帝天三年,才有郑州的称号,并沿用至今。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后,郑州成为“二七名城”,我们马上要经过的绿色双塔就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二七纪念塔”。1954年,河南省的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没有使人们失望(发达的经济引领着河南甚至整个中原地区)。现在是河南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活力最强的城市,甚至是中原崛起的领头军。郑州商贸发达,商战连连,也有“商城”之称。

此时此刻我们正行驶在连霍高速上,这是一条平安和希望的坦途,它横贯中国大陆连接连云港和新疆霍尔木兹,全长4395千米,途径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6省,在河南共计611千米,目前有41%的部分为高速公路,其他为一级公路,连霍高速将成为中国高速公路的横向骨干。

朋友们,我们今天顺利的旅程正是得益于脚下这条黑色的巨龙,速度可真快,现在我们渐渐驶入洛阳,来洛阳就要对洛阳有所了解,接下来,我把洛阳介绍给大家:洛阳位于河南省中部,黄河南岸,伊洛盆地北缘,因其古城区在洛水之南而得名,洛阳历史悠久,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年,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历史人物活动在这里,因此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就是说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国,那你必须来看看洛阳。

最能代表洛阳的就是洛阳四宝了,“洛阳牡丹甲天下”,这第一宝就是洛阳牡丹,牡丹由于其花色花型雍容华贵,世称“花中之王”,是我们的国花。象征吉祥富贵,每年4月15—25日举行牡丹花会,吸引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赏花,可谓“花如海,人如潮,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第二宝是当年贵为国礼的唐三彩,其中黑色的将军马还被英伦友人称为“伦敦黑”、“黑宝石”。可称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这第三宝呢,是洛阳水席,共24道菜,采用行云流水的上菜方式,近年来增加了许多新口味,不仅丰富洛阳人的饮食口味,而且是外来宾客的首选,那么第四宝呢就是咱们马上要参观的龙门石窟了,至于它为什么叫第四宝,我们来亲自揭开谜团。

好了,各位朋友,洛阳龙门石窟到了,请大家关好窗户,带好贵重物品,随我下车参观龙门石窟!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要参观的是洛阳龙门石窟,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龙门”吗?这要从地形说起,这里的地形为三山夹一水,远远望去,犹如一道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隋炀帝建都洛阳后,因为宫城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都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隋炀帝时改称“龙门”。

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大约493年),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等朝代,断续雕刻达400余件,现有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块,佛塔80座,造像10万尊,内容除佛像外,涉及建筑、服饰、音乐、书法等,如同包罗万象的艺术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唐代开凿的奉先寺了。那么现在,我带领大家前往奉先寺参观。

大家抬头请看,几个台阶之上的正是著名的奉先寺,它是唐高宗所建,为政治需要,武则天曾捐2万贯脂粉钱。历时三年零九个月于675年竣工。寺内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及二供养人等一铺十一尊大像。造像布局匀称,俨然一个佛国朝廷,大家请看,这就是主佛“卢舍那”,它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相丰满圆润,方额广颐,美若弯月,双目俯视,炯炯有神,您看它略带微笑,仿佛给人已深深的同情和殷殷的关切。整尊造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应是理想化的圣贤形象,我们来仔细端祥它,你有没有发现无论你站在他面前的那个位置,他都在注视着你呢?石刻的眼睛为什么这么传神?对了,这正是雕像的画龙点眼之处,卢舍那的双目,采用阴刻方法,把眼球雕洞浅凹进去,又保持瞳孔的突出,利用光线反差也就造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邃的目光,配以少垂的佛首,使朝拜者的目光与大佛目光交汇时,畏而不惧,可亲可敬。

在卢舍那佛的左侧是弟子迦叶,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形象;右侧阿难,他年轻睿智,整个一帅小伙子,旁边衣着华丽端庄矜持,二天王严肃威武硕壮有力,力士们坚毅勇猛,性格暴躁,以及那无所畏惧倾力承托的地鬼。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俏,整个布局反映了唐代高超技艺,折射出当时佛教的繁荣和唐朝国力的强大。

出了奉先寺,我们再来参观北魏的代表作——莲花洞。因洞顶雕有一大浮雕莲花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可并不多见,洞内正壁为尊式造像。主佛身穿袈裟,衣襟简洁明快,这是佛祖的游说像,佛祖外出讲经说法时就是这种形象。两侧弟子是浅浮雕,左侧迦叶深目高鼻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形象,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象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如此生动细致雕于莲花洞坚硬的石壁,实为龙门一绝!洞口北壁崖壁有“伊阙”二字,这是明代河南巡抚赵岩所题词,证明了“龙门”的原称。

好了,各位游客,由于时间关系,先讲到这里,请大家自由参观,谢谢!

文档为doc格式。

洛阳龙门石窟随笔

完成了太原的工作,就碾转来到古城洛阳,早就渴望到洛阳看看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这次终于如愿以偿,炎热的夏季,洛阳的天空就像一间巨大的桑拿房,让你喘不过气来。早早起来在火车站附近乘坐81路公交车,1。5元的车票,一个小时就可到达‘龙门石窟’景点,景点人很多,不少外国人的身影夹杂在游客当中,景点门票120元,各地游客络绎不绝。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为: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和甘肃麦积山石窟。

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

它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到了隋朝,隋炀帝杨广曾登上洛阳北面的邙山,远远望见了洛阳南面的伊阙,就对他的侍从们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古人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一位大臣献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炀帝听后龙颜大悦,就在洛阳建起了隋朝的东都城,把皇宫的正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的习惯的称为龙门了。

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辉。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我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我和爸爸去了白马寺后,随后就乘53路公交车到了离洛阳市区南12公里的龙门石窟。这里两山对峙,满山翠柏,长桥飞架,清泉绿水,伊水从其间北去,形成了一座天然门阙。秦大将白起战韩魏联军的“伊阙大战”,就发生在这里。隋朝建都洛阳,宫南门正对伊阙,因皇帝都自喻“真龙天子”,从而开始把“伊阙”改称“龙门。”

据资料记载:龙门石窟现存洞窟两千四百三十五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共八百余块。此外,龙门石窟还保存着丰富的佛教艺术建筑和书法等方面的实际资料,是人们公认的石刻艺术博物馆。它和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岗石窟被称为我国的三大艺术宝库。

龙门石窟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火烧洞、莲花洞、摩崖三佛、吐火罗僧龛、千手千眼观音龛等等、等等。在众多佛窟中,我最喜欢的是雄伟、壮观、体态最大、型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露天石刻奉先寺。奉先寺的主尊佛像为卢舍那,听讲解员说:大佛高1714厘米,头部400厘米,仅耳朵就长达190厘米,比一个人还要高出一截。在佛经中,卢舍那的含意是“诸恶皆除,众德悉备,净色遍照法界”,是佛在显示美德时那种理想的化身。卢舍那一泓秋水般深邃的双目向下俯视,默默传导着他的安祥与慈爱。卢舍那全身着衣的雕刻,只是随衣挂线,仅寥寥数笔,显得朴实无华,洗炼流畅。我仰望着大佛,他面容饱满,眉目修长,身披轻纱,一双睿智的双目向胸下俯视,似乎在向人们传送着慈爱和安祥。我对的我们祖先竟能开创出这么高大、这么精美的大佛,实实令人啧啧称奇。但令人可惜的是,这样一尊庄严、朴素、美丽的大佛小臂以下,几乎崩塌殆尽。尽管如此,可在人们的眼里,依然泯灭不了卢舍那的美貌。反而让人更感到了美的联想,所以大佛卢舍那在世界的东方,永远是一颗璀灿的艺术明珠。

在奉先寺,卢舍那是主尊佛,他的左侧是她的大弟子迦叶。迦叶的刻石造像高1030厘米,立于履莲束腰台上。现在的迦叶像已经十分残破,但从残存的面部依稀可见他饱经沧桑的神韵。

主尊佛卢舍那的右侧,是释加牟尼一位最小的弟子阿难。阿难刻像高1030厘米,赤着双足,立于束腰台上。阿难出家时只有十几岁,是个小王子,养尊处优。出家后,尽管经过磨炼,还是摆脱不掉少年的稚气。他头光圆,面颊丰满,眉目疏朗,睿智中依然透出着几分稚朴与憨厚,让人看了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奉先寺的佛像中,阿难的刻像算是保存得完好的了。除了他的双手残破外,其神态、外貌都雕刻的栩栩如生。

在正面三尊佛像的两侧,还有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侍从待立。他们的面部丰满圆润,双目俯视,雕刻精美细致。

除此而外,奉先寺的左右两厢,各是一天王一力士,都是佛的护法神,雕刻的手法上同样独具匠心。天王头束髻,戴宝冠,身披甲,面目威严,形象显露出一个“武”字,力士凶悍怒目,令人望而生畏。这里的菩萨端庄、文雅,天王力士的威风凛凛,全让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演义的淋漓尽致。

游览完了龙门石窟西区,过了漫水桥,又看了东区的擂鼓台南洞,擂鼓台中洞,擂鼓台北洞,千手千眼观音佛龛,香山寺和白园等景点后,我站在高处,俯视着龙景区的翠柏遍山与伊河北水相映,宛如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圈,我感到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太伟大了。它使我们详细了解了各个方面的历史,为我们这些后代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当我了解到龙门石窟的文物,遭到美、英、日、法、德等国的文物盗窃者,在我国的民族败类的协助下成功地盗窃到世界各地,被他们私人收藏或陈列在他们的国家博物馆里时,多么希望我们中华民族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早日回到自己祖国。

洛阳有三绝,分别是“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和洛阳燕菜。”这天,我们一行人满怀激动的心情去参观了国家五a级风景区——龙门石窟。

那么什么是石窟呢?所谓石窟,就是在岩石山壁上开凿的洞窟,再在洞壁上雕刻精美的佛像。这些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结晶,几千年来,让世人赞叹。

从入口向石窟的方向出发,因为是早上,又有伊水河从石窟边静静流过,心情当然是很好了。龙门石窟有上百个洞窟,但如果看了龙门石窟的五大之最,你肯定会感到惊叹。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最丑的佛。最丑的佛像其实就是弥勒佛。在武则天当皇帝的这段期间,她一直说自己是弥勒佛的化身。她的大臣为了讨好她,派人修了这尊佛像。但这时,武则天因太老,将要病逝,于是,工匠们以飞快的速度修建,因此造成佛像比例不均匀。当佛像还有一半没修好时,探子来报:“别修了,老太太已经驾崩了!”工匠们一听,便拿起工具回家了。听了导游讲的故事,我们又看了一眼佛像,又哈哈大笑起来。接着,我们又看了最美的佛像—观音菩萨,她身长才85厘米,身子扭成优美的s型,她左手将垂柳搭在肩上,右手提净瓶,体态悠闲。人们称她是八小时以外的菩萨。可惜的是,这位女菩萨美丽的脸庞被八国联军毁掉了,于是,人们又称她为东方维纳斯。听完了这个故事,遗憾和遐想在我心中。要是女菩萨的脸庞还在,那该多好啊!随后,我们又看了万佛洞,这里佛像最多,有好几万个呢!虽然这里的佛像多,但个个都十分精致,这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啊!

在万佛洞中,最小的佛像只有2厘米,我从心底佩服那些古人们,佩服古人们的心血和智慧!龙门石窟,古代石雕艺术的结晶,世界顶尖级的文化遗产,我们不得不向你致敬。

要实现一个愿望,有时需要漫长的时间,我上小学时,课本扉页上就有龙门石窟的那尊雄伟端庄的大佛,我常久久地凝视着它,希望长大了,能看大佛去!这个愿望,直到今年(2006)10月14日,我参加厦门春晖国旅“夕阳红专列丝绸之路万里游”,才得以实现。

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我国三大石窟之一,它在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伊水河畔。洛阳有两条著名河流,一为洛河,一为伊河,都在洛阳城南,河之北为“阳”,洛阳因在洛河之北而得名。

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古都,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起,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长达1500多年。悠久的历史留给洛阳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走进这个城市,仿佛走进一座天然硕大的博物馆。你每走一步,都可能踩在古代建筑物的遗址上,它的地下都可能埋藏着无尽珍贵的宝藏。想到这,我的步伐放轻了,仿佛我一踩动就会惊动地下的宝藏。

洛河与伊河在洛阳城东北汇合,流入黄河,它是黄河在河南的最大支流,河水清澈,不像黄河水那般浑浊。龙门石窟所在的山叫“龙门山”,它与香山隔水对峙。龙门山又称西山,香山又称东山,两山相对,望之若阙,所以又称“伊阙”。至于为何叫“龙门山”,乃是伊水流经此地,两山夹一“口”,这口叫做“门”。至于“龙”,谅是指山形的。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即有“闕塞”之称。

龙门山高不过百米,是座花岗岩山体的低山,绵延一公里。它石质松碎,故不能全挖大石窟、雕大石像,能工巧匠们是根据石质而确定石窟与佛像的大小的,整个山体都是层层叠叠、大大小小蜂窝般的石窟。据统计,现存的石窟、石龛2100多个,里头造像十万余尊,佛塔40余座,题记碑碣3600余品。大的佛像高达17米多,而小的仅两厘米。

石窟始凿于北魏迁都洛阳的公元494年前后,历经隋、唐等7个朝代、400多年的大规模营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间经历风霜雨雪的侵蚀,战火盗贼的损毁,许多石窟已经没了佛像,只余苍老的洞窟见证历史的沧桑。

走入龙门,实际上是走过横架于伊河上的石拱桥的近岸拱门,一眼便见右手旁的龙门山山坡上密密匝匝的洞窟,山脚下参观的人群熙来攘往、络绎不绝。著名的寺洞依次有禹王池、潜溪寺、宾阳三洞、摩岩三佛、万佛洞、老龙洞、莲花洞、奉先寺等。若时间来得及,还可以参观奉先寺旁的唐字窑、药方洞、火烧洞、石窑寺等。它与敦煌石窟不同,参观不受限制,洞窟较浅,有的只要登数级台阶就能入洞,有的站在洞口可以直接往里看,一目了然。麻烦的是游人挨挨挤挤,摩肩接踵,要看个清楚明白,实在难。要拍张照,更不可能。我一边看,一边担心限定的参观时间过了头。虽然,每次大巴启动前,导游都会清点人数,但让人在车厢里等候你,你心不安;且迟到上车,就有许多眼睛叮咬着你,让你够难受的。

许多名点,我们未能参观,如以“龙门二十品”著称、碑刻汇聚、展示书法艺术精品的古阳洞;以140余古代药方刻石的药方洞;刻有15000尊佛像的万佛洞等。

规模居龙门石窟之首的是“奉先寺”。名寺,实际上是一个南北宽36米,东西长40米的大石窟。崖面雕刻佛祖、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巨像九尊,故又称“九间房”或“九龛洞”。石窟内的卢舍那大佛通高17米,是龙门石窟中体型最大、形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雕像。“卢舍那”意为“诸恶皆除、众德悉备、净色遍照法界”,是佛在显示美德时一种理想的化身,是“三身佛”中的“报身佛”。

卢舍那佛居中趺坐,头微前倾,雍容典雅,服饰纹路清晰,衣服褶皱宛然。我顿时被吸引住了!挤在人流中细看,卢舍那佛前额丰满,双眼聪颖,微翘的薄唇以及微露笑意的面孔,使人觉得她是一位充满智慧慈祥的女性。全窟布局主次分明,两侧的天王、力士佛像稍小,但都威武雄健,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周围洞壁上满是佛像,环拱着卢舍那佛像。

据说,奉先寺是唐武则天捐助脂粉钱二万贯而建的,大佛的面容则是以武则天为“模特”塑造的。石窟中人头攒动,无法留照,正在为难,郁郁走下台阶,见路旁小摊正在出售卢舍那佛像,只一块钱就能买一张,于是买张带回来。时至今日,我还时常拿出来品尝。

龙门石窟对面的香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的寓居地,山不高,连绵起伏,绿荫葱茏,楼阁寺庙掩映其间。桥东琵琶峰下的苍松翠柏中有白居易墓,近在咫尺,却未能拜谒,恋惋之心,溢于言表。

曹植写过《洛神赋》,洛河因之受我向往,我带着没能见洛河一面的遗憾离开了洛阳,不想车出城时驶上一座桥。司机说:这就是洛河了!我急忙把头探出窗外,只瞥一眼洛河水,但也带给我一种快慰的心情。

龙门石窟,又名伊阙,在洛阳伊河两岸,南北长约1公里。北魏时,开始营造,历经五朝,延至北宋,前后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三大石窟之冠。1961年成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为国家5a级名胜古迹景区。它是佛教与中国的结合,是佛教与石雕的融合;它是佛教中国化的展览馆,是佛教雕艺化的演示厅。

潜溪寺--时代化。在龙门西山北端,第一大窟为潜溪寺。据资料介绍,为唐高宗初年雕造。高与宽各约9米,进深近7米,窟顶浅刻一朵大莲花,因寺下泉水涌流而得名。洞内造像,为西方三圣。居中而坐的,为阿弥陀佛:身体匀称,衣褶简朴,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富有时代感。其弟子迦叶与阿难,凝重朴素,自然生动,富有生气。处于两侧的,是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比例舒适,线条流畅,体躯适中,丰满敦厚,神态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其护法天王,身披铠甲,高颧大目,体魄雄壮。仔细观看,不难发现:“破斥南北、禅义均弘”之后,佛教时代化的趋向更加明显。在造像艺术上,不同于北魏,更接近于唐代:不再是北魏的远离尘寰,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唐代的充满浓郁感情,富于人间情味,近似唐人的自然形体。像主佛阿弥陀佛,体态丰腴典雅,神情慈祥睿智,完全是一位成熟的唐代女性。丰腴健美,正是唐代化的典型写照;健康丰满,正是时代化的审美特征。

宾阳洞--生活化。历时24年,开凿时间最长。左侧的,为宾阳南洞。居于中央的,是主佛阿弥陀佛:脸形稍长,面部丰润,嘴唇厚大;胸部微隆,衣纹自然,身材高大。侍立两旁的,是二弟子和二菩萨。其中,迦叶饱经风霜,深谙世故;二菩萨身着披巾,饰有璎珞。正中的,为宾阳中洞:由南而北,依次是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世弥勒佛。主佛释迦牟尼造像生动,接近于生活人物:体态修长,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翘,表情温和,神采飘逸。窟顶是穹隆形,好似蒙古包;地面刻大型莲花,如同艳丽地毯。如此形式,类似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前壁两侧下层,原有《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描述了礼佛的盛大场面,反映了当时的帝后生活。可惜被人凿盗,现珍藏于美国。右侧的,为宾阳北洞。处于中间的,是主佛阿弥陀佛:高近10米,结跏趺坐,双手平分,指着天地。陪侍两边的,是二弟子和二菩萨。洞内前壁上,各雕一天王。细细观赏,就能体悟:造像风格上,应是现实的反映;服饰装饰上,当受生活的影响。

万佛洞--世俗化。开凿于唐永隆元年,位于西山中部北端。西面正壁,为主佛阿弥陀佛:发纹波状,面庞丰圆,神情静穆祥和;双耳垂肩,双肩宽厚,衣纹简洁流畅;体现了与时俱进、丰腴为美的审美观念,表现出雍容大度、仪态轩昂的造像风格。雕于左右的,为二弟子:迦叶老成持重,阿难温顺挚诚,一种世俗之人的情态。刻在两侧的,是二菩萨:体态妩媚,装饰华丽,一派唐代宫廷贵夫人的打扮。站立两旁的,是两尊天王:身着铠甲,足踏夜叉,一副孔武威赫的模样。南北两壁,刻有15000尊小佛,展示的是唐代佛祖弘扬佛法、众生虔诚聆听的场面。洞外南壁上方,刻有观音菩萨立像:发髻高束,面部丰润,长颈细腰,胸部丰满,体态健美;身躯扭动,头颈微斜,曲线优美,含蓄端庄,姿态微妙;充满了唐代女性的韵味,饱含着唐代女子的魅力。壁基下部,有12个伎乐人:舞伎衣带飘逸,舞姿翩翩;乐伎或吹或拉,或弹或奏。所使用的是唐代流行的传统乐器,所展现的是唐代宫廷的坐部乐队。相互映衬,接近于肉眼可见的凡胎世俗;和谐一体,显现出大唐帝国的繁荣昌盛。

双窟与惠简洞--政治化。双窟,南北并排,且有共同前室。北窟是三世佛造像,主尊为释迦牟尼,南北两侧是二弟子和二菩萨。南窟造像蕴涵深长,主尊是弥勒佛,刻有胁侍二弟子与二菩萨,南北两壁雕有小千佛。释迦牟尼与弥勒并列,表现了武则天宣扬自己是弥勒下世,但有碍于李治在位的实际情况;意味着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二圣临朝,同御朝政。史载,唐高宗“自显庆以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而武则天威势与帝无异,时称二圣。惠简洞,开凿于唐咸亨四年,是法海寺惠简法师专门为唐高宗、武则天祈福所修造的。主尊弥勒佛,寓意武则天:面相丰满圆润,极富女性魅力;神情温文沉静,颇有君临天下的气度。处于左右的,是二弟子和二菩萨。石窟南壁,有造像题记:伏愿皇帝圣花无穷,殿下诸王福沿万代。惠简在提及皇帝与诸王的同时,以弥勒佛的造像突出武则天,其用意昭然若揭。说白了,就是借弥勒佛为武则天称帝造舆论。自然,无论是双窟,还是惠简洞,政治色彩都很强烈。

莲花洞--本土化。窟顶正中央,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莲蓬饱含莲子,周围叠压花瓣,直径3米多,立体感很强。环绕莲花的,为六身飞天:她们头挽花髻,细腰长裙,衣带飘逸,体态轻盈;她们手持乐器,或手捧果盘,乘风飞翔,姿态优美。无论是莲花,还是飞天,都是北魏时期的“中原模式”。居于正中的,是主尊释迦牟尼:5米多高,以立姿呈现,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似为由印度来中国游说讲经。随侍左右的,为二弟子:迦叶手执锡杖,似长途跋涉;阿难致礼肃立,似持重憨厚。紧靠二弟子的,是二菩萨:清秀华丽,端庄严肃。南壁排有许多佛龛,龛楣装饰各有特点:有帷帐式的,有火焰纹的,有辩法的故事,还有礼佛的形象。细观小龛楣,品味火焰纹,带有本土特色:火焰向内收,到中间再向上形成火苗;火焰纹之上,南北两侧各有一组众生听法像,表现文殊菩萨和维摩诘辩法的情景。其上部是帷幕,呈现出中国民俗画的特点。显然,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佛雕艺术。

奉先寺--圣贤化。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为唐高宗李治所创,曾得到武则天两万贯的助施,竣工于上元二年。它雕像精美,技艺精湛,是龙门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居于中间的,是主尊“大卢舍那佛”坐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给人以高大至极之感,具备了磅礴无比的圣贤气势;面相丰圆,方额广颐,庄严典雅,给人以温和睿智之感,充满了古代社会的圣贤气质;眉若弯月,双目俯视,炯炯有神,给人以深深同情之感,刻画出理想化了的圣贤形象;略作微笑,两耳长垂,衣纹简练,给人以殷殷关切之感,成就了封建社会的圣贤象征。尤其是大佛眼睛,含蓄灵活,深遂秀美,畏而不惧,敬而可亲;虽高高在上,但却有亲近之感,使人感到大慈大悲,具有无穷无尽的圣贤魅力。镌于两旁的,正是一种烘托:二弟子慈祥虔诚,二菩萨端庄矜持,恰恰正衬了圣贤主尊;天王横眉怒目,力士威武暴躁,正好反衬了圣贤大佛。奉先寺,不光反映了审美时尚,而且展示了圣贤理念。

继续向南,参观古阳洞、药方洞和皇甫公窟。越过大桥,进入伊河东岸,游览擂鼓台三洞、看经寺与香山寺。抬眼西山,浮想联翩:龙门石窟,是佛教的博物馆,是佛雕的艺术馆;是盛唐雕刻艺术的代表,是人类美术史上的杰作。是它,实现了佛教与中国的质变,促成了佛教与石刻的飞跃;是它,完成了佛教中国化,成就了佛教雕艺化;是它,铸就了中国佛教,生成了中国佛雕。龙门石窟,艺术魅力永恒,美学价值永存!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整个龙门石窟由两山组成,一山为东山(也叫香山),因古时候,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的植物而得名。唐代著明大诗人白居易就葬与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18年之久,名号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这座山的山脚下。

另一座为西山(又名龙门山),也是我们今天参观的主要景点。大多数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传东西两山原本为一座山,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两半,于是就成了两座山。两座山远远望去,就好象一个天然的门阙,中间又有一条伊河自南向北流过,故你伊阙。

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间,古代匠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

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

首先,我带大家去参观观奉先寺,它是龙门唐代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大家请看石窟里最大的佛像,它的名字叫卢舍那像,它身高17.14米,头高4米,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大家请看旁边的金刚力士,它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它的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

接着,我带你们去万佛洞。万佛洞的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有1500多尊。在南壁上还有一个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十分传神。

现在,我带你们去今天参观的最后一站—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洞内有11尊大佛像,请大家细细欣赏。

好了,关于龙门石窟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期待与您的下次相逢,再见。

洛阳龙门石窟随笔

完成了太原的工作,就碾转来到古城洛阳,早就渴望到洛阳看看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这次终于如愿以偿,炎热的夏季,洛阳的天空就像一间巨大的桑拿房,让你喘不过气来。早早起来在火车站附近乘坐81路公交车,1。5元的车票,一个小时就可到达‘龙门石窟’景点,景点人很多,不少外国人的身影夹杂在游客当中,景点门票120元,各地游客络绎不绝。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为: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和甘肃麦积山石窟。

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xx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xx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

它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到了隋朝,隋炀帝杨广曾登上洛阳北面的邙山,远远望见了洛阳南面的伊阙,就对他的侍从们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古人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一位大臣献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炀帝听后龙颜大悦,就在洛阳建起了隋朝的东都城,把皇宫的正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的习惯的称为龙门了。

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辉。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我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洛阳龙门石窟随笔

我和爸爸去了白马寺后,随后就乘53路公交车到了离洛阳市区南12公里的龙门石窟。这里两山对峙,满山翠柏,长桥飞架,清泉绿水,伊水从其间北去,形成了一座天然门阙。秦大将白起战韩魏联军的“伊阙大战”,就发生在这里。隋朝建都洛阳,宫南门正对伊阙,因皇帝都自喻“真龙天子”,从而开始把“伊阙”改称“龙门。”

据资料记载:龙门石窟现存洞窟两千四百三十五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共八百余块。此外,龙门石窟还保存着丰富的佛教艺术建筑和书法等方面的实际资料,是人们公认的石刻艺术博物馆。它和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岗石窟被称为我国的三大艺术宝库。

龙门石窟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火烧洞、莲花洞、摩崖三佛、吐火罗僧龛、千手千眼观音龛等等、等等。在众多佛窟中,我最喜欢的是雄伟、壮观、体态最大、型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露天石刻奉先寺。奉先寺的主尊佛像为卢舍那,听讲解员说:大佛高1714厘米,头部400厘米,仅耳朵就长达190厘米,比一个人还要高出一截。在佛经中,卢舍那的含意是“诸恶皆除,众德悉备,净色遍照法界”,是佛在显示美德时那种理想的化身。卢舍那一泓秋水般深邃的双目向下俯视,默默传导着他的安祥与慈爱。卢舍那全身着衣的雕刻,只是随衣挂线,仅寥寥数笔,显得朴实无华,洗炼流畅。我仰望着大佛,他面容饱满,眉目修长,身披轻纱,一双睿智的双目向胸下俯视,似乎在向人们传送着慈爱和安祥。我对的我们祖先竟能开创出这么高大、这么精美的大佛,实实令人啧啧称奇。但令人可惜的是,这样一尊庄严、朴素、美丽的大佛小臂以下,几乎崩塌殆尽。尽管如此,可在人们的眼里,依然泯灭不了卢舍那的美貌。反而让人更感到了美的联想,所以大佛卢舍那在世界的东方,永远是一颗璀灿的艺术明珠。

在奉先寺,卢舍那是主尊佛,他的左侧是她的大弟子迦叶。迦叶的刻石造像高1030厘米,立于履莲束腰台上。现在的迦叶像已经十分残破,但从残存的面部依稀可见他饱经沧桑的神韵。

主尊佛卢舍那的右侧,是释加牟尼一位最小的弟子阿难。阿难刻像高1030厘米,赤着双足,立于束腰台上。阿难出家时只有十几岁,是个小王子,养尊处优。出家后,尽管经过磨炼,还是摆脱不掉少年的稚气。他头光圆,面颊丰满,眉目疏朗,睿智中依然透出着几分稚朴与憨厚,让人看了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奉先寺的佛像中,阿难的刻像算是保存得完好的了。除了他的双手残破外,其神态、外貌都雕刻的栩栩如生。

在正面三尊佛像的两侧,还有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侍从待立。他们的面部丰满圆润,双目俯视,雕刻精美细致。

除此而外,奉先寺的左右两厢,各是一天王一力士,都是佛的护法神,雕刻的手法上同样独具匠心。天王头束髻,戴宝冠,身披甲,面目威严,形象显露出一个“武”字,力士凶悍怒目,令人望而生畏。这里的菩萨端庄、文雅,天王力士的威风凛凛,全让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演义的淋漓尽致。

游览完了龙门石窟西区,过了漫水桥,又看了东区的擂鼓台南洞,擂鼓台中洞,擂鼓台北洞,千手千眼观音佛龛,香山寺和白园等景点后,我站在高处,俯视着龙景区的翠柏遍山与伊河北水相映,宛如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圈,我感到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太伟大了。它使我们详细了解了各个方面的历史,为我们这些后代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当我了解到龙门石窟的文物,遭到美、英、日、法、德等国的文物盗窃者,在我国的民族败类的协助下成功地盗窃到世界各地,被他们私人收藏或陈列在他们的国家博物馆里时,多么希望我们中华民族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早日回到自己祖国。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历经东西魏、隋唐至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共有约10万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米(卢舍那佛像)。

龙门石窟以伊河为界,分为西山和东山石窟两部分,西山石窟开凿于北朝和隋唐时期,东山石窟全部开凿于唐代,西山石窟是龙门最精华的部分,其中包括奉先寺的卢舍那佛像和古阳洞中的“龙门二十品”。

西山石窟中的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寺内中间的卢舍那佛像,据说是按照女皇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这也是石窟中最受游人喜欢、知名度最高的佛像。

龙门二十品,是指从北魏时期精选出不同的二十块造像题记,它们记载着佛龛的雕凿时间、人物、目的等。字型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汉隶和唐楷之间,堪称书法奇珍。古阳洞中保留了“龙门二十品”中的十九品(另一品在慈香窑中)。

龙门石窟东山的香山寺,是武则天时代为安置印度高僧“地婆诃罗”的遗身,而建立的一座佛教寺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生前经常来此游玩。白居易去世后,根据他的遗嘱,将他葬于香山寺以北,这就是今日的白园(白居易墓园)。

游览龙门石窟,一般步行即可,线路多为:景区大门—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在每年的4—10月期间,游客还可以夜游石窟,在如梦如幻的灯光衬托下,万尊佛像更显气象万千(夜游只开放西山石窟和香山寺)。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河南观光游览!我叫xx。是河南旅游集团的一名导游员,大家叫我小伟或者小耿就好,我代表我们河南旅游集团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我身旁的是我们此次旅程的安全大使安师傅,安师傅具有多年的驾驶经验和娴熟的驾驶技能,我们的安全问题大家可以放心,在车上大家可以尽情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俩个都很荣幸也很乐意的为大家服务,在旅程之中,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或者是什么建议都可以给我们提出来,我们都会虚心的接受,尽心尽力给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务,预祝各位河南旅游愉快,万事如意!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南湾风景区给你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百年修得同船渡”我们业可以是说是百年修得同车行吧!相聚就是一种缘分,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份情谊,在相聚的时间里,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这段旅程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河南的概况,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简称“豫”,素有“中原”。“中州”之称,在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9800万的中原儿女,厚实的文化底蕴,神奇的古老土地,特殊的民族情结,优美的自然山水,使这里成为凝聚华夏文明的地方。古时,河南处于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长达3000余年,先是: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和商都郑州。今日的河南改革步伐加快,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丰富的资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灿烂的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gdp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5名,中部首位,是我国第一大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农产品转化大省,第一劳动力输出大省,俩句话:不到河南就不知道河南的过去,不到河南就不知道河南的现在!

中华之源,锦绣河南热切地欢迎你们的到来!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区,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著名的九大古都之一,它像是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闪烁在世界的东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和西亚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中国的传统文化儒、道、佛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连,周易八卦在此发祥,老子在此著(道德经),孔子问礼至此,有左思的(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改(汉书)。许慎作(说文解字),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北魏的孝文帝汉化改革,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司马光修改资治通鉴等等。洛阳因它居天下之中,易守难攻。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王朝先后在此建都,洛阳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所谓的九朝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众多的王朝,这一种说法不确切,在中国古代,讲究阴阳之说,单数为阳,九为至尊,它使虚数,泛指最大、最多的意思。二是指九个王朝,这种说法又不符合历史事实,究竟又多少个王朝建都洛阳呢?依据史实和专家考古的发现,认为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但是又依据史料之记载,其实还有两个王朝在洛阳建都,一个是两汉,公元前202年2月初三,刘邦在定陶称帝,史称两汉或者是前汉,刘邦称帝的当月,从定陶来到洛阳,在(资治通鉴)上有记载:“帝置酒洛阳南宫,评功论赏,文臣武将,皆大欢喜。”遂定都洛阳,五月间,齐人娄敬,路过洛阳,劝说刘邦迁都长安,另一个就是武国,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14岁入宫,立为才人,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封为皇后,李治患高血压病后武后参政决事,群臣并称帝后为二圣,公元690年9月9日,武则天自立为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将东都改为神都,武则天执政50年,居皇帝位15年,以洛阳为都城,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算起,历时一千五百六十多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河南观光游览!我叫xxx,是河南旅游集团的一名导游员,大家叫我小伟或者小耿就好,我代表我们河南旅游集团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我身旁的是我们此次旅程的安全大使安师傅,安师傅具有多年的驾驶经验和娴熟的驾驶技能,我们的安全问题大家可以放心,在车上大家可以尽情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俩个都很荣幸也很乐意的为大家服务,在旅程之中,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或者是什么建议都可以给我们提出来,我们都会虚心的接受,尽心尽力给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务,预祝各位河南旅游愉快,万事如意!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南湾风景区给你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百年修得同船渡”我们业可以是说是百年修得同车行吧!相聚就是一种缘分,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份情谊,在相聚的时间里,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这段旅程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河南的概况,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简称“豫”,素有“中原”。“中州”之称,在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9800万的中原儿女,厚实的文化底蕴,神奇的古老土地,特殊的民族情结,优美的自然山水,使这里成为凝聚华夏文明的地方。古时,河南处于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长达3000余年,先是: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和商都郑州。今日的河南改革步伐加快,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丰富的资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灿烂的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gdp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5名,中部首位,是我国第一大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农产品转化大省,第一劳动力输出大省,俩句话:不到河南就不知道河南的过去,不到河南就不知道河南的现在!

中华之源,锦绣河南热切地欢迎你们的到来!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区,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著名的九大古都之一,它像是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闪烁在世界的东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和西亚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中国的传统文化儒、道、佛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连,周易八卦在此发祥,老子在此著(道德经),孔子问礼至此,有左思的(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改(汉书)。许慎作(说文解字),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北魏的孝文帝汉化改革,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司马光修改资治通鉴等等。洛阳因它居天下之中,易守难攻。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王朝先后在此建都,洛阳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所谓的九朝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众多的王朝,这一种说法不确切,在中国古代,讲究阴阳之说,单数为阳,九为至尊,它使虚数,泛指最大、最多的意思。二是指九个王朝,这种说法又不符合历史事实,究竟又多少个王朝建都洛阳呢?依据史实和专家考古的发现,认为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但是又依据史料之记载,其实还有两个王朝在洛阳建都,一个是两汉,公元前202年2月初三,刘邦在定陶称帝,史称两汉或者是前汉,刘邦称帝的当月,从定陶来到洛阳,在(资治通鉴)上有记载:“帝置酒洛阳南宫,评功论赏,文臣武将,皆大欢喜。”遂定都洛阳,五月间,齐人娄敬,路过洛阳,劝说刘邦迁都长安,另一个就是武国,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14岁入宫,立为才人,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封为皇后,李治患高血压病后武后参政决事,群臣并称帝后为二圣,公元690年9月9日,武则天自立为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将东都改为神都,武则天执政50年,居皇帝位15年,以洛阳为都城,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算起,历时一千五百六十多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

游客们,愉快的一天就这么快结束了,希望你们玩得开心哟!让我们下次再见!

洛阳龙门石窟随笔

要实现一个愿望,有时需要漫长的时间,我上小学时,课本扉页上就有龙门石窟的那尊雄伟端庄的大佛,我常久久地凝视着它,希望长大了,能看大佛去!这个愿望,直到0610月14日,我参加厦门春晖国旅“夕阳红专列丝绸之路万里游”,才得以实现。

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我国三大石窟之一,它在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伊水河畔。洛阳有两条著名河流,一为洛河,一为伊河,都在洛阳城南,河之北为“阳”,洛阳因在洛河之北而得名。

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古都,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起,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长达1500多年。悠久的历史留给洛阳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走进这个城市,仿佛走进一座天然硕大的博物馆。你每走一步,都可能踩在古代建筑物的遗址上,它的地下都可能埋藏着无尽珍贵的宝藏。想到这,我的步伐放轻了,仿佛我一踩动就会惊动地下的宝藏。

洛河与伊河在洛阳城东北汇合,流入黄河,它是黄河在河南的最大支流,河水清澈,不像黄河水那般浑浊。龙门石窟所在的山叫“龙门山”,它与香山隔水对峙。龙门山又称西山,香山又称东山,两山相对,望之若阙,所以又称“伊阙”。至于为何叫“龙门山”,乃是伊水流经此地,两山夹一“口”,这口叫做“门”。至于“龙”,谅是指山形的。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即有“闕塞”之称。

龙门山高不过百米,是座花岗岩山体的低山,绵延一公里。它石质松碎,故不能全挖大石窟、雕大石像,能工巧匠们是根据石质而确定石窟与佛像的大小的,整个山体都是层层叠叠、大大小小蜂窝般的石窟。据统计,现存的石窟、石龛2100多个,里头造像十万余尊,佛塔40余座,题记碑碣3600余品。大的佛像高达17米多,而小的仅两厘米。

石窟始凿于北魏迁都洛阳的公元494年前后,历经隋、唐等7个朝代、400多年的大规模营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间经历风霜雨雪的侵蚀,战火盗贼的损毁,许多石窟已经没了佛像,只余苍老的洞窟见证历史的沧桑。

走入龙门,实际上是走过横架于伊河上的石拱桥的近岸拱门,一眼便见右手旁的'龙门山山坡上密密匝匝的洞窟,山脚下参观的人群熙来攘往、络绎不绝。著名的寺洞依次有禹王池、潜溪寺、宾阳三洞、摩岩三佛、万佛洞、老龙洞、莲花洞、奉先寺等。若时间来得及,还可以参观奉先寺旁的唐字窑、药方洞、火烧洞、石窑寺等。它与敦煌石窟不同,参观不受限制,洞窟较浅,有的只要登数级台阶就能入洞,有的站在洞口可以直接往里看,一目了然。麻烦的是游人挨挨挤挤,摩肩接踵,要看个清楚明白,实在难。要拍张照,更不可能。我一边看,一边担心限定的参观时间过了头。虽然,每次大巴启动前,导游都会清点人数,但让人在车厢里等候你,你心不安;且迟到上车,就有许多眼睛叮咬着你,让你够难受的。

许多名点,我们未能参观,如以“龙门二十品”著称、碑刻汇聚、展示书法艺术精品的古阳洞;以140余古代药方刻石的药方洞;刻有15000尊佛像的万佛洞等。

规模居龙门石窟之首的是“奉先寺”。名寺,实际上是一个南北宽36米,东西长40米的大石窟。崖面雕刻佛祖、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巨像九尊,故又称“九间房”或“九龛洞”。石窟内的卢舍那大佛通高17米,是龙门石窟中体型最大、形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雕像。“卢舍那”意为“诸恶皆除、众德悉备、净色遍照法界”,是佛在显示美德时一种理想的化身,是“三身佛”中的“报身佛”。

卢舍那佛居中趺坐,头微前倾,雍容典雅,服饰纹路清晰,衣服褶皱宛然。我顿时被吸引住了!挤在人流中细看,卢舍那佛前额丰满,双眼聪颖,微翘的薄唇以及微露笑意的面孔,使人觉得她是一位充满智慧慈祥的女性。全窟布局主次分明,两侧的天王、力士佛像稍小,但都威武雄健,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周围洞壁上满是佛像,环拱着卢舍那佛像。

据说,奉先寺是唐武则天捐助脂粉钱二万贯而建的,大佛的面容则是以武则天为“模特”塑造的。石窟中人头攒动,无法留照,正在为难,郁郁走下台阶,见路旁小摊正在出售卢舍那佛像,只一块钱就能买一张,于是买张带回来。时至今日,我还时常拿出来品尝。

龙门石窟对面的香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的寓居地,山不高,连绵起伏,绿荫葱茏,楼阁寺庙掩映其间。桥东琵琶峰下的苍松翠柏中有白居易墓,近在咫尺,却未能拜谒,恋惋之心,溢于言表。

曹植写过《洛神赋》,洛河因之受我向往,我带着没能见洛河一面的遗憾离开了洛阳,不想车出城时驶上一座桥。司机说:这就是洛河了!我急忙把头探出窗外,只瞥一眼洛河水,但也带给我一种快慰的心情。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