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心得体会优质

时间:2023-07-09 09:34:17 作者:曹czj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事求是心得体会优质篇一

井冈山---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在革命烈士陵园,我们缓步进入纪念堂,向死难烈士献上花圈瞻仰、凭吊。在毛泽东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汉白玉墙壁下,我们面对着党旗庄严宣誓!望着英雄纪念碑和周围的鲜花绿树,我们感受到了革命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崇高理想和革命意志”,体会了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的光辉业绩和无私奉献精神。

望着红军烈士曾经倒下的那片稻田,我深切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份量,明白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英勇献身。

在茅坪我们走进毛委员居住的八角楼,仿佛又看到了八角楼射出的灯光,看到了毛委员在昏暗的灯光下,正在奋笔疾书《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不朽篇章。物是人非,我们坐在小板凳上,顿时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历史厚重感,深刻领悟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革命精神。

当我们站在黄洋界哨口,《西江月·井冈山》像一幅画卷映入眼帘。虽然敌众我寡兵力悬殊,但我军民齐上阵,老幼同参战,巍巍五百里井冈成了一道铁壁铜墙,坚不可摧。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是军民团结的胜利,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了不可战胜的力量。所以无论社会怎么发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都是我党的传统优势和克敌制胜的传家宝。

二、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以新理念适应新形势。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种价值观念、思想文化、利益关系在现实中交织碰撞……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出现在我们面前。因此,一些发展方式需要调整,一些工作方法需要改进。但是,无论面临什么形势,无论面对什么情况,井冈山精神始终不能丢,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不能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忠于理想、坚定信念,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在当前,党中央提出关于“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为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我们要将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井冈山精神与深入贯彻主题主线思想结合起来,以新理念适应新形势,以新思想适应新要求,促进人防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加快人防向民防转变,着力提升人防“五种能力”,实现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融合、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战备资源优势,服务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防灾减灾。

第二,以新作风塑造新形象。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这是党千锤百炼更坚强的原因。在井冈山时期,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实施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又提出了“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这是红军初创时期加强党的领导的重大创举,党的建设成为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现在我国正处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关键时刻,国际国内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加强党的建设,尤其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至关重要。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党务工作者,我一定要弘扬井冈山精神,干好本职工作,围绕人防发展抓党建,抓好人防党建促发展,切实做好人防机关党务工作,做一名党性强、作风优良、宗旨牢固,符合时代要求的共产党员。

第三,以新行动实现新目标。为什么井冈山的红旗能够扛到底,为什么革命事业被广大民众所拥护,答案就是这支革命队伍是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人民子弟兵。“冬瓜菜、南瓜汤”告诉人们红军战士不畏艰苦、乐观向上;“朱德的扁担”告诉人们常怀公仆之心,才能创造凝聚力……一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做到心系人民,关心群众,体察群众,真正做到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扎扎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二是踏踏实实工作。要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把积极进取和求真务实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干事与创业结合起来,干实事,干成事。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三是要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荣辱观、道德观、 人生观,保持共产党员的革命情操和高尚气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时刻自重、 自省、自警、自励,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 歪风邪气,勇于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井冈山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将永远是我们前进的精神动力。弘扬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做为工作在人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在新时期更要继续追逐先烈们的脚步,继续弘扬井冈山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活力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按照融合式发展、一体化发展、创新型发展“三个发展”的要求,更加坚定的投入到攀枝花人防事业中去。

实事求是心得体会优质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

基层干部身在一线,当以“48字”新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基层是见证精神传承的地方,是见证“翅膀”飞翔的地方,是见证一代代青年继往开来,为国家事业奋斗的地方。基层干部要扎根基层、奋斗一线,在这个可为时代书写坚守人生、涵养博大情怀、激发奋斗力量,在基层茁壮成长,书写“青春故事”。

凝聚斗争力量,书写坚守人生。基层的群山蜿蜒起伏如成长之路,或有坡急路窄在眼前,或有曲折漫长在眼前,或有湍流回旋在眼前。基层干部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从疫情防控的严密摸排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从农业技术的革新到基层治理的创新,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从来就不是平坦的,基层的工作尤甚,正是千万基层干部以坚守岗位的敬业精神担当作为,为基层事业汇聚了强大的发展动能。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坚守基层这片天地,像开山岛上的王继才夫妇一样,让理想信念在基层生根,像爬山虎一样逐渐生长、蔓延,烈日如火强信念,寒风如刀炼意志,面对艰难险阻敢于迎难而上,凝聚斗争力量书写坚守人生。

牢记为民初心,涵养博大情怀。基层干部身在基层、心系群众,万千家、千万事都是他们心中“最重要的事”,要刻苦钻研群众的发展事业,积极求索群众的幸福道路,以艰苦奋斗、安贫乐道的品质擦亮本色。基层干部坐在办公室里,身与群众相离,心与群众脱离,就会离群众的生活越来越远,与群众心灵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基层干部要躬身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端起群众的茶碗,走入群众的田地,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坐一个炕头,主动融入群众的“圈子”,为群众奋斗的梦想发光,为群众美好的未来发热,以光热聚力量,以火团照前行,将博大的情怀融入为群众奉献中。

增强使命担当,激发奋斗力量。基层干部来到基层,不是来当悠然自得的“垂钓者”,事业发展中不能秉持“愿者上钩”的随缘思想;要当搏击风浪的“捕鱼人”,精神无法被打倒,意志无法被消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激发不懈奋斗的力量。基层干部选择了基层就要扎根基层,心中要把基层作为“此心安处”,思想上要把基层作为“精神育种地”,心在这里安放,力量在这里生长,成长为可堪大任之人。基层事业,功到自然成,基层干部要“练好功夫”,在奋斗中继续开创事业,续写基层新篇章。基层干部致力于伟大事业,当以无怨无悔的奉献、孜孜不倦的求索、驰而不息的奋斗,在基层这片舞台闪耀青春的耀眼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对年轻干部练好内功、提升修养提出明确要求,其中讲到“注重实际、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心得体会优质篇三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年轻干部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今日,“走好年轻干部成长路”系列言论,聚焦年轻干部怎样做到“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敬请关注。

发扬实事求是精神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年轻干部要自觉把坚持实事求是作为“试金石”,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一段时间以来,少数干部习惯于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观察事物停留在表象,思考问题浮于表面,不愿意深入基层,不乐意查实情、出实招,不愿意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些问题,说到底,都是党性问题,都是没有发扬实事求是精神的表现,年轻干部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唤醒初心、担当使命,把坚持实事求是作为党性强不强、担当够不够、作风硬不硬的“试金石”,坚持真理、独立思考,求真务实、实干奋进,努力成为新时代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实事求是,始终检验着我们的政治立场,检验着我们的党性原则、群众观点,以及我们的智慧和立场。要强化理论武装,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升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越是事业发展,越要坚持实事求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握事物本质,掌握客观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做到想问题、找办法坚持从群众所盼所需出发,使做出的决策、想到的办法符合实践需要、符合群众意愿,努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以党性立身做事

坚强的党性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保证。正如总书记所说,“从当前干部队伍实际看,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生力军,要自觉把党性修炼作为立身之本、从政之基,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人生信条。

当前,在个别年轻干部中,还存在一些不良倾向。比如,有的坐在办公室里坐而论道,不愿调研、不会调研,不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有的不讲真话,或照本宣科,或曲意逢迎,作一些空泛表态;有的不干实事,不愿踏踏实实打基础,忙于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力图“一俊遮百丑”。这些现象,归根到底,都是党性修养出了问题,与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背道而驰。

党性修养是不断锤炼的过程。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要在细照笃行中树牢宗旨意识,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真研究问题、真解决问题,把群众满意度作为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从严律己中坚守为政底线,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经常清扫思想意识中的“灰尘”,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

讲实话干实事

为政之道,贵在实干。干部是不是实事求是,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敢不敢干实事、能不能出实效,考验着年轻干部的政治立场、道德品质和党性修养。

治病看疗效,干事看实效。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学位、床位、车位、厕位等实际生活问题,件件关切民生,桩桩连着民心,必须抓一件成一件。然而现实中,有的干部习惯坐在屋子里豪言壮语,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起来全忘光;有的干部满足于浮光掠影式“打卡”调研,从不问“往哪儿落、落哪儿实”,而是“依葫芦画瓢”,搞“上下一般粗”;有的干部只重显绩不重潜绩,乐做吹糠见米的事,不愿做显效持久的事。凡此种种,于改革发展无益,群众也不会满意。

衡量党员干部工作好与差,就看是不是真干事,能不能干成事。干实事不能急功近利、盲干蛮干,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真正下沉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领域和地方倾听群众呼声,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把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变成工作的特点、亮点和闪光点。干实事不是图好看、热闹,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接着一步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实效需要实绩来检验,绝不可好大喜功,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应把有限的财力和资源集中到打牢基础、利于长远上,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

勤练调研“足下功”

一切从实际出发,离不开有效的调查研究。年轻干部唯有勤练“足下功”,坚持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才能进一步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发展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科学决策、为民谋福的实招。

真心走近群众。用脚步丈量出来的调研才有泥土气息,有群众声音的结论才有说服力。坐着小车转、走马观花看、设定式调研,非但不能让群众吐露真言,反而增添群众怨气。年轻干部要当好群众的暖心人,带着真情实感,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直插一线,和老百姓进行心贴心、实打实的沟通交流,把大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把小细节问得清楚明白。

勤于走进基层。基层是与群众打交道最直接的地方,也是全面真实了解情况的一线,如若不了解基层情况,定文件、作决策、谋发展都将成为无源之水。年轻干部要装着问题、带着思考走基层,在求深、求实、求细、求效上下功夫,才不会在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中迷失方向,才能看到原状原貌的东西,听到原汁原味的声音,从而做到从实际出发,从实践中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勇于直面矛盾。调查研究最关键的是要解决问题。基层一线面对的问题和矛盾比较集中,群众的利益诉求更加多元,敢不敢直面问题、能不能解决问题,决定了开展调查研究的成效。年轻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较真,多想“我能为群众做什么”、少想“遇到矛盾绕着走”,把问题想足,把办法穷尽,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得实惠。

实事求是心得体会优质篇四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开展一切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创新是过程和手段,实事求是是目的和归宿,任何有价值的创新,都只能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组织工作的政治性、导向性很强,组工干部要带头尊重实际、尊重规律,察实情、重实用、求实效,以实事求是的作风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带动形成正确的创新方向。

建“空中楼阁”,搞“大跃进”,不是创新。实践证明,脱离实际,空想妄想,拔苗助长,不但不能促进工作,反而会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给事业带来“创伤”。在创新思路的谋划上,要牢牢把握本地的具体情况,按照有利于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有利于服务群众、有利于提高满意度的原则,深入调研、冷静思考、科学谋划,不能忽视现实、盲目跟风。一要充分考虑基层基础。拔苗助长只会走入歧途,其结果往往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实践中,一些创新工作从形式看很好,但却没有长久的生命力,甚至“胎死腹中”,就是因为脱离了工作基础,使创新目标成了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推进组织工作创新,把握好时机、力度和节奏,根据工作基础区别定位、分类谋划,形成全面进步、梯次成长的良性创新机制。二要充分考虑承受能力。创新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作保障。程序越搞越复杂,增加工作成本,加重基层负但,投入和成效不成正比,只会引起基层的反感和抵触,更谈不上工作成效。创新思路的谋划,要把握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避免人为“复杂化”的倾向,坚持效率、效益相统一,统筹考虑,审慎出台。三要充分考虑现实需求。需求就是导向。背离形势要求、背离群众需求的创新,只会被时代所抛弃、被群众所抛弃。要克服“闭门造车”的不良倾向,准确把握上情、下情、民情,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谋划创新,使创新工作适应形势发展、符合群众意愿。

搞“永动机”,“闯红灯”,不是创新。违背规律和规则,创新将成为脱缰的野马、失控的车头,不但无益而且有害。推进创新心要热、头要冷、步子要稳、方法要得当。一要探求规律。毛泽东同志讲:“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做事情是如此,创新也是如此。要多学、善思,把组织工作规律研究透,才能干明白、有创新、得实效。二要尊重规律。“永动机”之所以搞不成,就是因为违背了“能量守恒”的科学原理。在制定创新方案时时,要对创新设想进行规律规则相容性检查、措施方法可行性检查、功能价值合理性检查,这样才不会空耗心思、取得实效。尊重规律,集中表现在遵守规则上。组织工作的政策性、原则性很强,要积极改革创新,但象“党管干部”这样的原则、底线任何时候也不能突破、违背。三要应用规律。认识、掌握了规律,不用也是白费。如干部培养,要把握干部成长规律,严格按照干部成长的阶段性、顺序性、差异性的特点开展工作,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善于应用规律,按规律办事,创新工作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搞“名词翻新”,“新瓶装旧酒”,不是创新。刻意制造“轰动效应”,乱提所谓“新思路”、“新口号”,名曰改革创新,实为哗众取宠。创新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不能为创新而创新,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研究和解决问题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要发现问题。看不到问题就谈不上解决问题。要了解真实情况、发现深层次问题,不能满足于坐在机关打电话、听汇报、看材料,必须深入一线、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不走“固定路线”,不打招呼,不亮身份,多听勤走善问,与一线干部、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无障碍交流,让深层次问题“浮出水面”。二要正视问题。发现问题是基础,正视问题是态度。对存在的问题、出现的矛盾麻木不仁或忽视漠视,破解难题、创新发展就会成为“纸上谈兵”。要有“揭伤疤”的勇气,敢于直面问题、正视问题,这样才能赢得创新主动权,及时把握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最佳机遇期,创造性开展工作,避免问题和矛盾的进一步演变和恶化。三要解决问题。创新不是目的,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创新成效到底如何,群众是否真正满意,最终要看问题解决得怎么样。要采取“部长领衔、项目化管理”的方法,对组织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影响形象的突出问题,通过实施“部长项目”、“科长项目”、“科员项目”,制定方案,明确目标,限定时限,落实责任,从而引导全体组工干部集中精力攻坚破难,推动工作的创新、问题的解决。

实事求是心得体会优质篇五

近段时间以来,我按照要求重温了党章、党规,认真学习了xx系列重要讲话及省委、市委编印下发的学习资料,参加了市委安排的系列学习活动,观看了《筑梦路上》纪录片,进一步加深了对“实事求是闯新路”的理解。我结合自身学习情况,谈“三点认识”和“四点体会”。

一、三点认识

(一)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筑梦历程的经验总结。我们观看的《筑梦路上》纪录片脉络清晰地显示:从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万里长征,到浴血抗战、解放全中国,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赢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实现民族复兴构筑了制度基础和道路保证。

(二)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发展改革的具体要求。xx强调,革命如此,建设和改革也如此,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敢于开辟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实事求是,要求了解实际、掌握实情;敢闯新路,必须敢担风险、敢于创新。从农村改革起步到建立xx,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迈向全面小康,我们党之所以能在各个历史时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变革,就是因为拥有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宝贵精神品格。

(三)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推进工作的基本方法。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敢闯新路是辩证统一的。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前提,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实事求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放思想、敢闯新路。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30多年历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才能冲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禁锢,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二、四点体会

一是解决好认识不清的问题。xx强调,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要求我们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xx为指导,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深入系统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深入群众听取意见,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

二是解决好勇气不足的问题。xx指出,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考验着我们的政治立场,考验着我们的道德品质,始终是领导干部党性纯不纯、强不强的一个重要体现。坚持实事求是,要有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以事实为依据、敢于说出事实真相的勇气和正气,及时发现和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缺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求我们敢于为地方发展负责、为群众利益担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形成“敢闯、敢干、敢拍板,敢抓、敢管、敢落实”的氛围,尽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

三是解决好能力不够的问题。愿不愿、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体现的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能不能、会不会坚持实事求是,体现的是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实事求是,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不唯上”与“不违上”的关系。既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把上级精神吃透、搞准,不出偏差;又要加强调查研究,把本地本部门的“家底”摸透,搞清楚优势、短腿以及潜力在哪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敢闯新路,就是要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把主观与客观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创造性地推进落实工作,从而实现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