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优质16篇)

时间:2023-11-20 00:35:37 作者:梦幻泡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优质16篇)

教案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合理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小学教案案例,供广大教师参考,希望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

1、能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描述,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能从统计图表中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体验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4、让学生受到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

4、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以及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

1、让学生初步经历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货物方法,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方程,丰富解题策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体验用新的策略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ppt出示生活中打折的图片。

教师:我们经常在商场看到把商品按“几折”出售。如上图中的“5.8折”、“五折”、“3.8”折,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打折销售,也就是我们今节课要学习的“折扣”。

二、分层探究,掌握新知。

(一)折扣的具体含义。

1、思考。

(1)商品为什么要打折出售?(工厂和商场,为了促销或处理积压商品等多种原因,有时将商品价格降低进行销售,这就是平常说的“打折”销售。)。

(2)“几折”表示什么意思?

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3)商品打“八折”出售是什么意思?

(八折=80?,表示现价按原价的80?出售。)。

(4)原价、折扣与现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原价×折扣数=现价)。

2、把折扣数和百分数进行互化。

三八折=()%五折=()%70%=()折68%=()折。

二、“折扣”应用题的教学。

1、准备题。

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33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现价多少元?

(1)学生读题。

(2)师问:打九折出售是什么意思?(学生口答。)。

(3)把哪个量看做单位“1”?怎么计算?(原价×折扣数=现价)。

(4)学生列式计算,然后师生板书订正。

330×90?

=330×0.9。

=297(元)。

答:现价297元。

2、教学“例7”。

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33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多少元?(学生读题)。

(1)例7与准备题有何异同?(已知条件相同,所求问题不同。)。

(2)“要求便宜多少元?”怎样解答?(原价-现价=比原价便宜的钱数)。

(3)原价和现价题目中都给出了吗?没有给出的话怎样求?

(4)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33(元)。

答:比原价便宜33元。

思考: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打九折出售是297元,原价多少元?

(比较这题和准备题的异同,并让学生说说它的数量关系。)。

小结:分析折扣应用题和分析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一样,要先确定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然后确定算法。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改写成0.1、0.01。

小数分数。

一位小数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千分之几。

二、小数化成分数。

例1把0.7、0.009、1.25、0.375化成小数。

0.7表示十分之七,所以。

0.7=7/10。

0.009表示百分之九,所以。

0.009=9/100。

1.25表示一又百分之二十五,所以。

251。

1.25=1----=1--。

1004。

0.375表示千分之三百二十五,所以。

0.375=375/1000=3/8。

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分数,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再约分。

反过来,分数也可以化成小数。

15371。

例2把------、------、3-----化成小数。

101001000。

: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数,要化成小数,可以直接把分数写成小数。

三、巩固练习第94页第1题至第4题。

四、

五、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

2、你是怎样知道圆面积的?(数方格剪拼)。

3、圆面积的推导实际用到了什么思想?(转化思想)。

4、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出示课件)。

5、求圆面积有几种方法?

6、你能不能算出你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和面积。指名说算法。

7、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公式单位)。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2、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课时:1总课时。

教学思路: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

知识与技能:

1.对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进行整理。

2.以“分数墙”为依托,发现和列举大小相等的分数。

过程能力和方法:

1.通过对“分数墙”的观察、探究,直观建立起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计算的统一模型。

2.能够简洁、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分数大小比较、加减计算在具体情境中的实用性。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

乘法算式三的乘法口诀。

一、巩固练习。

1、第一题,找朋友。

2、第二题,找规律,填一填。

学生填完后,应交流一下,找到规律。

3、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故事情节,使学生感受到其中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布置作业:p173。

板书设计:

练习。

2、(1)10,15,20,(),()。

(2)9,12,15,(),()。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第1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五分之一,第二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五分之二。两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几分之几?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第3题。小红用一张纸的八分之五做红花,小明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的八分之二做小旗。

(1)两人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明比小红少用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再组织全班交流。

3.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第4题。一块地的五分之三种西红柿,五分之一种茄子,根据这两个条件,请同学提一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西红柿和茄子一共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西红柿比茄子多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或茄子比西红柿少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学生先自己解答提出的问题,再组织交流。

4.学习思考题。先请学生同桌相互说一说,再填一填。然后组织交流。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

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实践、记录、统计。

[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之上,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折扣》其实是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我就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提供丰富而带有折扣的生活图片创设情境,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不同的场合去认识折扣,将实际生活融入教材,把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的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设计,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是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