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面积教学重难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案(实用5篇)

时间:2023-10-03 11:45:12 作者:GZ才子 2023年三年级面积教学重难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案(实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面积教学重难点篇一

1.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分米,长5分米。求它的'周长。

2.已知面积可求周长,那么在已知周长的情况下,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米,宽4米。求它的面积?

4.下面长方形的面积是2350平方分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5分米

()分米

()米

32米

以上就是沪教版三年级数学试题:《周长与面积》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三年级面积教学重难点篇二

1.能把握好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将“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趣化,贴近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我你的'生活,数学又在生活中运用。

2.教学环节层次分明,条理性强。这节课的概念比较多,比较散,备课时,基本能抓住教材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在小处中润色。

3.本课成功的关键是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以前自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教师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老师累,学生烦的局面。这次师傅思想开放了,让学生“活”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归纳。想不到教学效果那么理想,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我想结合新课标,如何上好数学课,当中还有许多值得自己思考的问题。通过这个课例,感觉要上“活”概念课,就要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定义下得过早,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下得太迟,则又怕学生的思维呈现零乱状态,不能及时地整理和总结。

三年级面积教学重难点篇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习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举起收集的树叶,说说它们的名称。

生:桑树叶、梧桐树叶、银杏树叶。

师:看到这些树叶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树叶真是千姿百态。是五颜六色的。我想知道怎样计算树叶的面积。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树叶的面积,好吗?

二、探究发现

1、计算长方形面积。

师:出示一个没有数据的长方形,能说出它的面积吗?能想办法吗?

生:量出长、宽。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知道它的面积。

师:(屏幕显示),把长方形放在方格纸上,数一数长方形中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2、计算三角形面积。

师:屏幕显示一个三角形,你能说出它的面积吗?学生互相讨论,汇报。

生:像长方形一样把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数一数。把三角形分开拼成一个正方形。

师:你想得真好!把图形分开来,再移动变成正方形。数一数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生:9个这样的面积单位。先数整格的,再数半格的,两个半格可以合成一个整格。

师:同样是在方格纸上数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数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生:长方形都是整格的,三角形有半格的。三角形中两个半格可以合成一个整格。

3、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

生:都是由弯弯曲曲的线围成的。它们都是不规则图形。

师:你们认为像这样的不规则图形应该怎样计算它们的面积呢?请同学们以树叶为例,小组讨论。

汇报:生:把它看作一个长方形来计算面积。

师:怎么看?

生:把弯弯曲曲的线看成是直的,和长方形很像。

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它的面积。

生:三角形中的半格正好是整格的一半,而树叶有的占半格多,有的比半格少。

师:那么怎样用数方格的办法来算出它的面积呢?

生:半格多的算一格,不够半格的算半格。

生:我不同意,应该把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师:这时,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积是准确的吗?到底哪种方法更接近呢?为什么?

生:半格多的算一格,不够半格算半格,计算出的面积就会比实际面积大得多,还是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比较好。

请学生上台汇报计算方法,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计算树叶的面积。

生:先把整格的框出来,然后把半格的编号并标出来。

生:不满半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把弯曲的部分都画成半格,再数。

生:整格的分别标上数据,在两个半格中间标上一个数据。

三、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物体的表面是不规则图形?

生:手的表面。还有很多树叶的表面是不规则图形。身体的正面。

师:先估一估,再计算你手中的树叶的面积。说说是怎样估的?

生:用刚才的树叶比较。

生:让树叶跟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比。

师:把估出的面积记在心里,再算一算树叶的面积,看谁估的面积和计算的面积最接近。

学生汇报计算的方法。

生:我的树叶两半是一样的,我只要算出一半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

四、拓展延伸

1、学生相互合作,选择手、地图和钥匙中的一种计算出面积。

2、小结。这节数学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把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写下来。

3、回家再找一些不规则图形算出它的面积,好吗?

[总评]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本节课很好地实践了这一理念。除此之外,还有必要提出三点: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为本课安排的内容容量很少:先介绍用数方格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然后估计两片树叶的面积,最后尝试计算自己手掌的面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间和余地,在尊重教材、理解教材主要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做了补充。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合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活动,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策略。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只要得到一个近似值即可,因而更多的时候估算就能解决问题了。据此,教师注意适时提出估算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计算时主动地估算,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意识。更可贵的是,学生交流估算的方法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找参照物类比、利用面积单位去估计等有效的方法,估算的策略得到了发展。

3、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有效地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学生提出分割、拼合的方法把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树叶的面积,学生提出化曲为直、分类计数的方法;估计树叶的面积学生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有的学生发现了树叶的对称性,利用了对称特点简化计算过程。正因为融入了数学思想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浓厚的数学情趣,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得到磨砺,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优化,学习的经验得到充实,成功、自信的体验得到强化。

三年级面积教学重难点篇四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将附页中的长方形剪下来。

师: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有面,像桌面、书面、文具盒面、篮球的面请你从身边的物体中任意选出几个物体看一看,摸一摸。学生感受。

师:谁能给它们起一个共同的名字?

(物体的表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生1: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我的橡皮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3: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物体表面有大小。

师:我们可以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叫物体表面的面积。

引导学生得出: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平面图形的面积。

3、谁能将这两句话概括一下,说说什么是面积。师生共同归纳面积的定义。

下面我们看看课本的编者是怎么给面积下的定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的概念,为理解面积的概念奠定基础。物体的表面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到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学生采用类推的方法,即可得出平面图形面积的定义。

如果学生说:“课桌是长方形的。”教师应及时纠正是:“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学生可能会说“哪个物体的表面比哪个物体的表面大或小。”概括面积的定义义。课件出示面积的定义,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4、让学生拿出从附页中剪下的两个长方形纸,比一比哪个面积大?指几名学生到前边演示比较的方法。

生1: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我把蓝色长方形放在黄色的上面,让相邻的两条边对齐,我发现黄色长方形面积大。

生2:我是这样摆的。

生3:还可以这样摆。

生4:也可以这样摆。

师: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

生:重叠法。

5、教师出示比一比(2)中的两个图形,让学生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大,哪个图形面积小?自己试一试。把你的方法告诉小组中的其他同学,看看同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你们还能创造出什么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小组合作进行比较。

汇报:

生1:我用的是剪拼法。先把两个图形重叠,把多余的部分剪下来,拼在空余的部分,这样可以看出正方形的面积大。(教师用课件演示)

生2:我用的是数方格的方法。我把两个图形都分成边长为5毫米的小正方形,正方形共分成了36个小正方形,长方形共分成了32个小正方形,这样可以看出正方形的面积大。

生3:还可以这样划分。我是都分成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比较的。

6、出示说一说:这几种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1、85页练一练。

2、智力闯关。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给学生一种成功的享受。在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这两个图形比较起来并不太容易,激励学生去探索。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小组学习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在学生自我发现的基础上进行。练习设计层层递进,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有很多说法,只要能表达清楚意思就达到了设计的目的。如果学生只说:“黄色长方形大”教师应指出是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对于学生出现的比较方法,只要能得出结论,就要加以鼓励。如果学生出现不了方法的名称,教师可进行适当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可能不会出现数方格的方法,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把两个图形分别划分成许多同样大小的方格进行比较,让学生试一试试。如果学生出现其它比较的方法,教师应给予鼓励。

三年级面积教学重难点篇五

一、填空。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和()。

2、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3、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4、一个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周长是()。

5、边长分别是1米、1分米、1厘米的三个正方形中,面积最大的是边长为()的正方形。

6、测量房间地面的大小要用()单位。

7、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它的边长是()。

8、正方形的边长是()分米,面积是4平方分米,周长是()分米。

9、用两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10、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0平方米,长是8分米,宽是()分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11、小明家有三口人,住房面积是48平方米,他家人均住房面积是()平方米。

12、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它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13、在一个面积是60平方米的墙上有3个窗户,每个窗户的面积都是4平方米,如果要粉刷这面墙,粉刷的面积是()平方米。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教室的面积约是()。

a、80平方厘米b、80平方分米c、80平方米

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

a、4厘米b、4平方厘米c、1平方厘米

3、5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

a、5平方米b、12米c、12平方米d、6米

4、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

a相等b不相等c不一定相等

5、20平方米是()计算的结果。

a长度b面积c重量

6、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米,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a16米b8米c16平方米

7、铁丝的长度是()。

a1千克b1米c1平方米

8、至少用()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

a4个b8个c9个

9、长方形的长是2分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

a6平方厘米b6平方分米c60平方厘米

三、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一张邮票的面积是16()

课桌面的面积是24()

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9()

笔记本的大小是24()

黑板大小是4()

讲台桌面是50()

篮球场是420()

四、判断题

1、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

2、黑板的长是4平方米。()

3、把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面积不变。()

4、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24平方厘米。()

5、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6、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一、填空:

(1)填一填。

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我发现了:每相邻的两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每相邻的两个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2)做一做。

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5平方米=()平方分米

800平方分米=()平方米

1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数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7平方米=()平方分米

2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0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25平方米=()平方分米

600厘米=()分米=()米

8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三、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一张写字台的长是13分米,宽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厘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