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实施方案(优秀8篇)

时间:2023-10-02 15:53:37 作者:文锋 2023年小学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实施方案(优秀8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实施方案篇一

教学手段有待改革。

《内科护理学》理论性强,知识面涵盖广,实践性要求高,传统单纯的课堂讲授常使学生感到内容抽象难以理解。

部分教学内容落后。

我国的护理教育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临床实践对护理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需求,同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讲授的往往是疾病典型临床表现,或病人的典型症状与体征,而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进步与疾病自身的变异,这就造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内科见习带教缺乏规范。

临床见习是护生接触临床的起点,是从护理理论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的桥梁,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接触病人和临床实践的机会,而且让学生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并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病人的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健康教育中,培养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高等院校因大量扩招导致教学资源不足、典型病例难找等问题[2],从而在见习时部分同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差,如在阅读病历时,只埋头于护理记录单,忽视病历中相关疾病知识。

小学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实施方案篇二

我们的孩子从六岁开始上学,从九岁开始学习英语。由于学生个人、家庭以及学校、教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呈良性循环状态,成绩优秀,充满自信和创新精神。而部分学生则处于学习的困境中,缺少学习的动力、方法、良好习惯和学习环境,不达标的成绩使他们产生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使学习呈恶性循环状态。由此导致了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现象。

有的教师刺伤学习成绩不理想或不努力的学生的自尊心,甚至羞辱学生的人格,(部分家长还有打骂、惩罚等现象)导致学生丧失信心,自暴自弃,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仇恨英语学习。

多数教师教学受教材的限制,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不能将最新的、有用的、教科书中没有的内容教给学生,导致教学缺乏弹性和选择性,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拓展。

学生没有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无论读、背、抄写、练习、作业、测验都一种模式,都要达到同样的标准,学同样的句子和词汇。评价学生也是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导致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

课堂上教师煞费苦心地讲解、传授,要求学生认真地倾听、理解、记忆,规范地模仿拼读、朗读、拼写,机械地背课文、背句子、背单词、背语音。英语教学被简化成为背词句、默词句的教学,忽视了学习主动性、“做中学”、和学生观察、想象、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学中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不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布置大量机械的重复性的抄写作业,有时是惩罚性的作业,使英语成为死记硬背的学科。

小学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实施方案篇三

目前我国聋校语言教学存在许多误区,有许多观念需要更新,有些问题需要改进。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作有关论述。

一、在中高年级,对语言教学中的基础教学环节重视不够,而把时间过多的用在分析课文上

虽然在低年级学习了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子,但这远不能满足学生运用语言的要求,学生必须在中、高年级继续学习积累更多的词汇和句子。虽然《大纲》上说,中、高年级语文对教学侧重节、段、篇的教学,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忽视词句的基础教学。因此,在中高年级,我们必须先从词句人手,帮助学生弄清生词和句于的意思,积累词语,听写句子、句群,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文分析。可有些教师上课时只用一个课时用手语打出课文内容,而不是认真地运用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词,理解句意和语言文字所表达的连贯意思,简单而轻描淡写地进行完第一课时,便进入了分析课文阶段。可想而知,由于学生词句的基础没打好,分析课文时就出现了教师一言堂,学生一同三不知,启而不发的现象。这样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形成和发展吗?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受普小语文教学的影响,没有认识到聋生学语言的特点。二是虽知道词句教学的重要性,却由于太难,太繁琐,而放弃了。为了聋生更好地学习语言,提高他们的实际语言能力,在中高年级我们还要重视语句教学,从词、句人手,学习和积累词语,仿写句型,把读写相结合。

二、忽略了聋生运用语言进行交往这个能力的培养

首先,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儿童学会语言总是通过与周围人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中逐步掌握语言的。这点对聋生也不例外。其次,聋生学习语言的最大目的是能用语言同别人交往,如果我们教学中不去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岂不是与我们的目的背道而驰。可是在目前聋校语文教学中,大大忽视了这个问题,从教材上来看,基本上排除了对话性质的教材,所有的课文的基调都是报道式的语言。要想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必须改变教材,加入对话内容。这个对话教材的选择必须和聋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根据他们日常交往活动的需要在生活场景中选择教材。例如:学生买饭、买东西时与炊事员和售货员的交谈,看病时与医生的对话等。另外,从教学方法上来看,不论是组织教学,还是讲解课文,教师往往一边打手势,一边口说。由于教师没有强调学生用口语,所以学生们看的主要是教师的手势,而不是口型,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也主要是手势,所以师生之间的`交往也主要是手势。许多词语、句子学生本来已经学会了,可是由于使用太少,逐渐忘了。这种教学状况,直接影响了聋生语言水平的提高。所以作为聋校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精心选择合适的教材,要实际地激发聋生语言交往的需要;其次,要求他们尽可能多用语言交往,少用手势,对运用语言交往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还要在聋生的周围营造一种适合聋生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氛围。总之,我们要从实际入手,切实提高聋生的语言水平。

[1][2]

小学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实施方案篇四

【】实际上,语文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基础学科知识,其中的习作教学无疑是重点、难点,所以纵观当前的习作教学情况并不容乐观,且存在: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缺乏等系列的问题,如果不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但不利于我国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而且也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的有效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自身的习作水平能够得到提高,不但能够提升自己的整体语文成绩,而且也将提高自身的语言基础,以及文学素养。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加强习作教学也更显得必要和迫切。虽然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确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只要师生共同努力,习作教学必定能够获得良好的成效。

(一)习作教学的方式过于形式化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认为,想要写好作文其实很简单,只需要简单的基础即可。从而也导致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模式都是以“填鸭式”为主。主要体现为给学生讲一些常用且适用的好句子,并严格要求他们背诵下来,以至于多数学生都误认为习作就是抄书,背书。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也将逐渐磨灭。总而言之,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过于重视习作的形式,最终也将违背习作课开展的初衷。

(二)忽视了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虽然语文是门语言学科,习作也是以文字为主,但是它和数学一样,在教学中也要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才能获得较为良好的习作教学效果。但研究调查发现,65%的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都忽略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生“写景”技巧的时候,在教师的指导下,类似“小鸟在鸣叫,蜜蜂在飞舞”的句子处处可见,虽然语句逻辑,结构上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却缺乏一定的想象力。长此以往,学生写作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将会有所下降。

(一)丰富习作教学模式

由于教师习作教学模式比较形式化,且单一,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习作教学成效也难以获得。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习作教学中,一定促使习作模式变得更加的多元化。主要可以借鉴以下几个方法:一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以《翠鸟》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事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对翠鸟的句子描述:“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然后再鼓励学生根据类似的描述手法,去描写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总而言之,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但能够深入学习课文知识,自身的习作能力也将得到较为有效的提高。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以《颐和园》这篇课文为例,首先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展示颐和园的景致,然后在电脑界面显示相关的'问题,比如:“颐和园长廊的特点是什么?”;“长廊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其实是锻炼自身思维意识的一个过程,而以后再进行相关内容写作的时候,他们也将更清晰地知道应该从哪些角度入手阐述。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手段更利于营造出良好的习作教学氛围。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除了教学学生基本的写作技巧以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是题目的设定要具有想象空间。以“未来的科学家是怎样的”这一写作主题进行教学,就可以趁机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进而鼓励学生试想“我是未来的科学家……”,“我将来要发明一种超能书包……”。其次是题材的选择空间要具有开放性。考虑到有的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不是很强,为此,教师在题材的选定上应该尽可能给学生一个范围,然后再让他们自己选择。比如:2008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教师以“奥运会”为选题,再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收集素材写文章,可以是讲述体坛明星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的心得感悟;或者是体育赛场上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等等。总而言之,学生的想象力变得更加的开阔,他们动笔写作的欲望也会变得强烈,与此同时,由于他们头脑中已经储存在大量的素材,所以即便是在最短的习作时间内,也能够写出十分优秀的作文。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和阅读教学有着同样的地位和作用。随着近几年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开始得到了学科教师的高度重视,虽然其中也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并互相配合,就一定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对策。总体而言,在习作教学的深入影响下,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不仅得到了较为快速的提升,而且也促使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事业改革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小学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实施方案篇五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的飞速进步。作为高科技产物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正容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和动画,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气息,打破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问题一:哗众取宠脱离实际

[1][2]

小学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实施方案篇六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教学一方面可以反映小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小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方便他们将这些词汇运用到阅读理解和作文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认识到当前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词语教学进行不断改进,提出有效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词语教学情境和具体的语言环境

良好的语境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但是现在很多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总是忽略这个问题,将词语教学设置为一个单独的环节,有些老师是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来解释词语,在课文讲解中就不再讲解词语,或者是有些教师在解释词语的时候,将词语分开,一个词一个词地单独理解,这些教学方法的一个弊端就是学生在学习词语的时候脱离了语境,对词语的释义理解不到位,产生偏差。

2。教师对词语教学的认识不足,教学方式单一

虽然目前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小学语文开展词语教学,但是对需要掌握的词汇数量、词汇大纲都没有作出详细的实施细则。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对词语教学的重视也不够,低年级重点放在了识字写字上,而高年级将重点放在了对课文的讲解上。另外,教师常用的词语教学方法就是在文中划出生词进行解释,缺乏生动性。

3。小学生缺乏对词语的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词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在日常的生活中运用和表达,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忽视了对学生词语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很多时候学生只是将词语的释义进行反复抄写,记忆,并不会用,久而久之,学生感觉到词语学习特别枯燥无用,也就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改进策略

1。教师应立足教材,创设词语教学情境

词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来解释词语的意义,以便能够准确地理解词语。[1]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要准确地理解词语,还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词语,会运用。通过在课堂上对课文词语的分析,让学生将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与文中所描写的事物情景联系起来。

例如,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文时,其中有一个生词为“白皙”,一些老师是按照字典上的释义给学生讲解,告诉学生“白皙”的`释义为白净,皮肤白而干净,白里透红。但是显然这种解释是与文章语境不相符的,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生活经验,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实这里的“白皙”指的是生活贫困导致发育不良,造成皮肤苍白的一种病态现象。

2。丰富教学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的词语教学不需要讲解难度较大的词语,但是在遇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感受到中华语言的魅力。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一些图片、表演、故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而不只是靠老师的语言。例如,词语教学中会涉及成语,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或是故事,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给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在讲解“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词语的含义理解得更加准确,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3。重视在日常交流中和写作中积累运用词语

首先,在日常交流的过程中对词语的运用,注意在交流中运用所学过的一些优美的词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还有一个很有效的策略就是鼓励学生多看书、多写作,多看书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好词,利用课堂上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来理解生词;多写作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灵活地运用一些学过的词语。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词语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对词语学习的积极性,还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与学生多交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帮助他们在平时的交流写作中多积累,多运用,通过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对词语的掌握程度,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稚。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2(10):163—163。

[2]王美玲。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5(4):121—122。

小学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实施方案篇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效率低常常困扰着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中,一个星期只要求上5节课,很多中差生接受不了新学习的知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得不让教师利用课佘时间给学生补课,以增加课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的教师挤占机能科的课时去上数学课的现象相当严重。即使老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给学生补课,结果那些中差生还是不见起色,有的学生统考成绩还是个位数,这些差生真是让教师们头痛。遇到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该怎么办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向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不仿也学习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方法,采取“扶、引、放”的教学策略。一节课能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法模式,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陈旧的教学模式。

一、扶

顾名思义,就是象教小孩子走路一样,先扶着让学生“走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整理、总结归纳数学的公式、定理及计算过程规律,使数学课的例题教学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引

“引”就是引导学生,给生学生指明方向,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去发现,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怎么分析、怎么归纳总结。

三、放

“放”就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学习、解题运算。教师上课不要面面俱到,怕哪一点讲不清楚而在课堂上采取包办代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中等生、差生是在静等到答案,他们不肯自主学习,他们这样去学习,学习能力会越来越低,最终变成不会学习的学生。我们回想起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没有培养出接班人的历史教训是多么的深刻。我们当教师的必须引以为戒,不要把聪明活泼的少儿培养成一个个蠢“阿斗”。

小学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实施方案篇八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读的面窄。

4.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5、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据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相对环节而言,非指读的人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1、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2、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有一次,我教《桂林山水》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桂林山水的优美,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春》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还说:“春天的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为何“美美”,景色美又在何方?课后,我问学生:“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课文。“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前半句读得稍重且慢,“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