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清明的教学设计大全(22篇)

时间:2023-11-19 23:43:48 作者:文锋 古诗清明的教学设计大全(22篇)

教学计划不仅涉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包括评价和反思环节,以便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通过研读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可以帮助教师增强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

古诗教学设计

复习理念:

小学语文复习是以巩固学生所学语文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迁移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因此,在设计本节复习课时,我充分利用六年级下册的古诗教材,并通过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使学生习有所得,自觉养成自读自悟古诗,自我复习、积累古诗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技能和方法水平。我还严格遵循了以下三个复习原则:复习过程要简约,复习方法要整合,复习内容要全面。另外,为了避免复习课枯燥无味,消除学生对复习课的抵触心理,改变沉闷局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设计过程中还力求强调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复习氛围中知诗人、读诗句、晓诗意、悟诗境、记诗句、用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复习目标:

1.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归类古诗。

2.重温读诗句、晓诗意、悟诗境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3.学会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4.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复习重、难点。

1.学会整合归类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

2.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意,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复习准备。

教师准备:1.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进行整合归类。2.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重温六年级下册所学过的古诗。2.回顾以前所积累的古诗,并加以整理,编成目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园,领略古诗的魅力。(板书课题:漫步古诗园)。

二、交流方法,灵活积累。

1.过渡: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古诗不计其数,犹如一个繁花似锦的百花园,如何又准又快地记忆所有的古诗呢?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绝招,谁愿意把你的绝招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板书:记忆古诗的方法)。

2.学生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师随机板书:归类列表法、熟读成诵法、古诗吟唱法、理解记忆法等。

3.重点交流归类列表法。

(1)回顾古诗分类的依据。(可以按诗人分,可以按内容分,可以按题材分,也可以按朝代分等。)。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诗人和朝代对古诗进行归类。

(3)小组汇报交流,展示成果。教师作适当补充,并出示课件。(表格内容略)。

朝代诗人所写的诗篇(4)组织学生根据题材对古诗进行归类。(提示学生可参考六年级下册的回顾?拓展二和《古诗词背诵》板块。)。

(5)教师作适当补充,并出示课件。(表格内容略)。

三、重温学法,品读古诗1.指名背诵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江畔独步寻花》。

2.出示诗内容。

3.回顾五言诗和七言诗的诵读方法。

4.指名朗读《江畔独步寻花》,随机点评。

5.回忆交流理解诗意,感悟诗境的方法。师板书:晓诗意、悟诗境的方法:结合注释,读中理解,联系插图,发挥想象等。

6.出示《江畔独步寻花》诗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画面,通过想象来感悟诗境,理解诗意。

7.入情入境地诵读《江畔独步寻花》。

8.巩固练习:根据出示的诗意图,背出相应的古诗,并感悟其诗境,理解其诗意。

9.总结学法。

四、快乐闯关,加深记忆。

1.过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古诗的记忆,老师还准备了系列闯关练习,希望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能大显身手。预祝你们闯关成功!

2.出示课件。

第一关:吟诗对对。

(1)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3)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5)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笛弄晚风三四声。

第二关:诗献四季。

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献给最喜欢的季节。

第三关:百家争鸣。

思念家乡时,我们吟——感谢母爱时,我们吟——依依惜别时,我们吟——赞美柳树时,我们吟——喜迎春节时,我们吟——观赏瀑布时,我们吟——第四关:金睛火眼。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五、迁移运用,促进提高。

1.过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时能恰当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诗句?2.出示情境题,指名回答。

(1)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补衣服,此情景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刮胡子,过两天又长出来。小明幽默地说:“_______________。”

(3)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让人情不自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

(4)中秋佳节,手捧着香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英雄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对他说:“只要你肯说出八路军在哪,我就放过你!”可小英雄昂着头说:“我要像石灰一样:“_________________。”小英雄被敌人杀害了,可他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3.在日常说话、习作中,你们巧妙地运用过哪些诗句?(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知识的多少,更在于能否学以致用。设计情境题,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将自己所积累的古诗运用到平时生活和习作中,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提高。】六、交流收获,总结提升1.组织学生交流复习收获。

2.总结:今天的复习课,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不但复习了学过的内容,还领悟了不少的复习方法。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只不过是古诗园的一角,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功夫。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大有收获。

七、布置作业,凸显个性。

1.继续漫步古诗园,丰富古诗积累,并整理归类,资源共享。

2.自主编制古诗练习,与同学互相交换进行考查。

3.选做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搜集一些回环诗进行吟诵,也可以自己当“小诗人”,创编古诗。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能正确熟读古诗。

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一、入场。

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优美的古曲,慢慢的进场,然后轻轻地找个座位坐下来。

二、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播放"清明介绍ppt",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教师: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三、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欣赏古诗朗诵。(播放课件)教师:请小朋友看大屏幕,刚才电脑里的老师已经把《清明》这首古诗诵读了一遍,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再来读一遍,老师念一句小朋友跟一句。(播放古诗背景)幼儿跟着教师诵读。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幼儿看图自由回答。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教师:如果要给这些句卡宝宝找图片朋友,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找。谁能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教师:谁能为"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教师:第三句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对应哪一幅画面?

教师:那是谁回答老爷爷的?那个小孩。哦,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对应的就是第四幅图片了。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古诗和这些图画的关系了吗?原来图片上的内容说的就是古诗中的内容。

四、朗诵古诗。

1.幼儿整体诵读。

教师:那这首古诗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写这首诗的诗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诗人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2.记忆大考验两遍。

3.幼儿跟读两遍。

4.表演读。

教师:你们读得真好听。那现在我们边读古诗边做动作,我们来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五、认字活动。

学习"明"字。

教师讲述"明"的字源故事。

教师:"明"在*骨文中是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释为带来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个窗形的结构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现在的明字则确定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为光亮之义。

教师:我们今天学的这个字宝宝读什么呀?(明)(六)结束活动:欣赏歌曲《清明》。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清明》,它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学习歌曲《清明》。

古诗教学设计

《蜂》《悯农》《赤日炎炎》三首古代诗歌选自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课,紧紧围绕“同情弱者”的单元主题,鞭挞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蜂》是唐代诗人罗隐写的七言绝句,赞美了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的奉献精神。《悯农》是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写的七言绝句,全诗渗透出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赤日炎炎》是宋元时代的一首民歌,摘自《水浒传》,诗歌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愁苦与辛劳,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平与不合理的制度。

先引导学生整体悟诗情,指导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学法,导学结合。抓住古诗中的重点词,自读古诗,展开想象,边读边悟,掌握自主学习古诗的方法。

1.正确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

2.通过阅读三首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4.认识“限、闰”这两个生字,会写“限、悯”等7个生子。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吟咏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时。

一、引入诗境,感知诗味。

农民终日忙碌却常被剥削;农民常年辛勤劳动到头来却只能忍饥挨饿;农夫与贵族统治阶级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这是怎样的情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三首去探个究竟吧!

二、整体感知,初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大家订正,相互欣赏。

3.领读:师带领学生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悯农。

稻云/不雨//不/多黄,。

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

更堪/岁里//闰/添长。

日炎炎。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三、初知诗意,质疑解疑。

(一)回顾学法,导学结合。

1.了解诗题和作者。

2.抓重点词,明诗意。

3.透佳句,悟情感。

4.想象画面,朗读品悟。

(二)师生合作试学《蜂》这首古诗。

1.我们先来看诗题《蜂》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蜜蜂的印象,教师随机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蜜蜂采蜜的情形,师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利用课下注释或工具书了解诗的大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

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诗句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对不理解的地方重点指导。

重点词:无限、占、尽、甜。

预设需要指导的诗句:。

无限风光尽被占:凡是景致美的地方都有蜜蜂奔忙的身影。

为谁辛苦为谁甜:到底蜜蜂为谁辛苦忙碌,为谁奉献甜蜜呢?

4.透过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让学生谈谈体会。

5.小结。

四.想象画面,悟诗情。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诵诗,悟诗。

(1)多媒体课件播放蜜蜂采蜜那忙碌的身影和场主甩蜜的情形。

(2)从这两组画面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3)配乐诵读。

(4)练习背诵。

五.总结方法,自主解读。

1.总结学习《蜂》的学习方法:了解诗题和作者、抓重点词、画面联想、朗读品悟。

2.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悯农》《赤日炎炎》。

3.交流汇报。

4.指导朗读、背诵。

5.小结。

一、回归整体,读中悟情。

1.有感情的诵读三首古诗。(达到熟读成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播放音乐,让学生自由试背三首古诗。

3.在品读的基础上,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思考三首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状。

二.积累内化。

1.认字写字。

(1)认读2个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课后由生字构成的词,开火车读。

(3)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悯、堪、焦”的写法。

(4)练写生字,注意笔顺。

2.独立完成自选佳句。

三.拓展延伸。

1.课内阅读拓展。

(2)读后交流。

2.课外阅读拓展。

(1)推荐课外阅读李绅的《悯农》。

(2)用自己的话把其中一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叙事小短文。

(3)收集描写古代劳动人民的诗词和文章,再和大家交流。

古诗教学设计

本组课文都记叙了漂泊在外的人们,怀着一颗眷恋家乡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古诗词三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张籍的《秋思》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都通过诗词的形式展示了离别家乡人的思念情感。这情感在春风又绿中,在临发又开封里,更在故园无此声里。《梅花魂》借外祖父珍爱梅花,展示了老华侨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深深的爱,梅花是国之魂,是融入到每个炎黄子孙血脉中的。《桂花雨》,似春雨把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植入孩子心中。母亲的话语以及作者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这阵阵桂花雨,无不是家乡思念的依托。《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热爱家乡在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样直接的倾诉中,在优美的风景中,在平淡的叙事中。围绕一个情字,一枝一叶总让人难忘,总流露出这份思乡情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并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3.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4.继续深入把握同主题文章的阅读方法,学会把握单元学习的方法。

1.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一、谈话导入。

谈一谈你的家乡好吗?假如有一天当你离开你的家乡,你会想念这个地方吗?你又会怎样回忆你在家乡度过的生活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离家的游子感受他们对家乡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收获,提练研讨问题。

1.检查朗读课文。

(1)《古诗词三首》。

(2)《梅花魂》3.13段。

(3)《桂花雨》2.5段。

(4)《小桥流水人家》1.5段。

2.检查课文内容了解情况。

本单元课文所讲的离家的人分别是谁?快速找一找。学生汇报:王安石、张籍、纳兰性德、外祖父、我等。

3.他们通过文章表达着对家乡怎样的情感?又是通过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请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

三、交流汇报学习收获。

重点研读。

1.《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中的一水、数重离家之近、又绿、何时离家之久来表现(景-明月),《秋思》中意万重之心事重重、又开封之无限话语来表现(行-秋风),《长相思》从山一程、水一程之路途之远、风一更、雪一更前行之难来表现。重点引导学生想象绿的美好景象、万重语言里、碎的无眠中,培养想象表达能力。

2.《梅花魂》重点引导学生作者借梅花之爱,抒热爱民族之情,对民族热爱表现在吟诵诗文的悲伤中、在对墨梅图的爱惜中、在不能回国的痛哭中、对莺儿的深刻教诲中、在送梅花手绢的泪眼中,深刻领会内心的眷恋中。培养理解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刻画了解。

3.《桂花雨》重点引导学生借理解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家乡给作者带来的无限快乐回忆,深刻把握母亲话语的深刻意思。

4.《小桥流水人家》中直接提示学生通过句子出示明确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通过事情的叙述、通过直接的表白,展现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总结拓展。

1.出示《日积月累》中诗句,深入领会思乡之情。

2.布置作业:

(1)抄一抄:把本课描写人物、景色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2)写一写:围绕家乡让你难忘的一景一物,表现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3)唱一唱:课下搜集有关思念家乡的歌曲,练习唱一唱。

(4)读一读:课下找一些表达思乡情感的文章看一看是如何描写的。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1、能用连贯的语句讲述自己清明节去哪里玩了,初步了解清明节的民俗习惯。

2、知道清明节是纪念先人的日子,大家都会去给祖先扫墓的,也是出游踏青的好机会。

活动准备:青团,图片ppt(小朋友旅游的录像或照片)。

1、4月4日清明节。

——4月4日我们都休息在家,你知道为什么要放假吗?(因为过清明节)。

——遇到节日就要放假,你还知道些什么节日呢?这些节日我们都可以做些什么?(将幼儿知道的节日用图示表示出来,分享对节日的了解)。

——原来我们要过这么多的节日,分一分哪些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节日,哪些是外国人也过的节日?(幼儿将节日图示进行分类)。

——形成概念:中国节日、世界节日。

——清明节是中国节日还是世界节日呢?为什么?(继续分清中国节日和世界节日的区别)。

2、清明节你去了哪里。

——清明节你和爸爸妈妈都干了些什么?(回忆节日过程)。

——看ppt你们猜猜这个小朋友清明节去了哪里?都干了些什么?

——分享与交流:你去上过坟吗?记得是上谁的的坟?你们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初步知道清明节是用来纪念先人的节日)。

——清明节除了纪念先人,你还可以做些什么?

(交流照片,分享春天的各种活动,让幼儿感知春天是踏青的时候)。

3、清明节的食物。

——清明节我们还可以吃一种好吃的节日食物,知道是什么吗?(幼儿自由讲述不给予正确答案)。

——请在食物图片中寻找出清明节的节日食物(说说食物的名称及为什么它是清明节节日食物,幼儿自由讲述依然不给予正确答案)。

——(出示遮盖的食物):用感官体验一下食物的外形、软硬程度、香味……。

——品尝青团,知道青团是清明节的食物。

——结束教学活动。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1、会写4个生字。

2、读背古诗。

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

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展开想像,读懂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朗读录音磁带、投影片。

一、激趣导入

1、投影出示插图,并配以古典音乐,尽可能把学生带入诗的境界。

2、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清明》这首诗的资料拿出来,互相交流。

二、走进古诗

1、学生各自试着读读《清明》,注意准确地读认“魂”“借”“牧”“遥”。

2、听录音,学生划出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根据刚才听的录音朗诵,学生进行反复自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4、同桌之间相互示范读,互相指正。

三、走进诗中

1、自读自述

学生结合工具书自读自悟全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清明》所表现的画面和情境进行描述。

2、互读互述

同桌或小组间相互讲、相互说自主品味诗句的收获。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请问哪里有酒店?放牛的小孩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3、让学生结合插图和诗中所反映的景与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找一些关于清明的诗句。

古诗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能够用自己的笔触描写诗中画面,体会诗中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人呢?就和老师一起走进这首传言是吕洞宾写的诗中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牧童》。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教师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5.出示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吗?

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7.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8.全班齐读此诗。

(三)深入研读。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四)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五)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牧童》这首诗,说说牧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以随机点名的方式请学生做出总结。

(六)作业。

1、预习剩下的两首诗。

2、搜集八仙过海的故事,下节课来讲一讲。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活动前言:在一年之中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其清明就是春季中的节日之一,但是小朋友们对于清明节了解多少呢?以下就让我们以清明节为主题探讨下有关四季中的节日,及了解清明节的由来!

1.理解四季轮换,感知清明是春天的节日,产生进一步探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

2.喜欢古诗、古画等一些表达方式,在欣赏与体验中加深对我国节日文化的了解与喜爱。

清明上河图、有关清明照片。

一、猜猜讲讲,理解四季轮换。

1.演示画面一,看到这个图形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一年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新的一年又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

2.演示画面二,现在,你们又想到了什么?

小结:一年有四季,一年中,我们从春天开始,然后经过夏天和秋天,紧接着是冬天,这之后又是春天。一年又一年,季节就是这样在不停的交替着。

4.小结:一年从春天开始,过了立春,是惊蛰,过了春分,是---,过了大寒,又是立春,节气能告诉我们季节的变化。

二、看看找找,感知清明。

1.现在我们处在什么季节?

2.春天里除了有立春、惊蛰、春分这些节气,还有哪些节气?(引出清明)。

3.从文字上看,清明可能是什么意思?

4.今天王老师准备了许多图片,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哪些与清明有关?幼儿分组商讨。(再现与迁移已有经验:咏柳、游园不值、清明时节等古诗)。

5.小结:清明不仅是春天的节气还是春天的重大的节日,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踏青到大自然的怀抱,享受着春天温和的气候和万物苏醒带来的欢乐,感谢先烈、祖先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三、视听欣赏,感受传统艺术。

2.幼儿欣赏《清明上河图》。

3.提问:有什么感觉或?(帮助幼儿简单理解画面内容)。

4.教师朗诵古诗进行小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万珠杨柳属柳莺。

古诗教学设计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重难点、关键。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一、导入。

1.出示苏东坡画像。

2.出示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

3.了解苏东坡。

5.导语:苏东坡是怎样用诗描绘这秋景的呢?请自由朗读诗歌:赠刘景文。

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2.组词、读准字音。

3.注意平舌音:赠残。

4.指导写字。

枝记刘。

注意字的结构。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朗读节奏。

3.自由读,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点拨。

(1)出示荷叶田田图解诗句1。

(2)出示菊花盛开与衰败图解诗句2。

(3)导语:荷尽菊残的时候还有什么呢?(看图)。

橙黄橘绿。对,这才是秋天最美的时候,齐读3、4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5.朗读诗歌。

(1)这么优美、这么丰富的秋天给人带来什么?

(2)这么快乐、这么幸福的秋天该怎样读?

(3)齐读诗歌。

注意重读以下词语:

擎天盖傲霜枝君须记正是。

6.背诵诗歌。

四、拓展学习(再被一、二首写秋天的诗)。

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其他写秋的古诗。

教具准备。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4.讲枫林美(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

5.诗人是怎样描绘这美景的呢?

6.自由读诗《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

3.摘苹果游戏。

4.指导书写:于首枫。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1)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

(2)提问: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图)。

(3)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

(4)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诗句:

(5)出示春花与枫叶比较图。

(6)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7)教师在学生讲后归纳总结。

(8)出示平时的枫叶与经霜的枫叶进行对比。认识霜叶红的原因。

5.朗读诗歌。

(1)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

(2)这么美的枫林该怎么读?

6.齐诵诗歌。

7.背诵诗歌。

四、拓展学习。

背诵课外搜集的写秋的诗。

五、作业。

背诵古诗。

荷尽。

菊残。

赠刘景文好景。

橙黄。

橘绿。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1、会写4个生字。

2、读背古诗。

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

通过听、说、读、背等方式,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朗读录音磁带、投影片。

一、从《清明》导入

1、齐背《清明》。

2、回忆学法。

请同学们好好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清明》这首诗的?

(1)将古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2)借助工具书边读边理解诗意。

(3)认真赏读,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表演读、交流。

3、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二、走进古诗

1、简介作者。(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

2、学生初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初读《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各自试着朗读《江畔独步寻花》。

2、听录音带,划出节奏。

3、投影播放文中插图,并配以朗读录音,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品读《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插图展开想象。

2、同桌或小组间互相说一说诗意。

3、全班交流

(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在游春。

(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五、感悟春光美

1、学习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

2、把这美丽的春景图画一画。

幼儿园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朗读录音磁带、投影片。

一、激趣导入

1.投影出示插图,并配以古典音乐,尽可能把学生带入诗的境界。

2.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清明》这首诗的资料拿出来,互相交流。

二、走进古诗

1.学生各自试着读读《清明》,注意准确地读认“魂”“借”“牧”“遥”。

2.听录音,学生划出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根据刚才听的录音朗诵,学生进行反复自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4.同桌之间相互示范读,互相指正。

三、走进诗中

1.自读自述

学生结合工具书自读自悟全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清明》所表现的画面和情境进行描述。

2.互读互述

同桌或小组间相互讲、相互说自主品味诗句的收获。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请问哪里有酒店?放牛的小孩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3.让学生结合插图和诗中所反映的景与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找一些关于清明的诗句。

古诗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20古诗两首

锄禾 悯农

日当午汗滴 春

一粒 盘中餐 辛苦

秋 万颗

饿 死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

课外: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指导看书上的图。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

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查字典,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锄禾〉、〈悯农〉的意思。

3、背诵〈锄禾〉、〈悯农〉。

4、再次朗读〈古诗两首〉,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农收闲夫。

2、这几个字里,你认为哪几个比较好写?说说你是怎么写好的。学生自学后逐字讲每个字写时的注意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和小结。

3、按笔顺描红。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把诗意写下来。

《古诗》教学设计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7、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

古诗教学设计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4.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科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课文插图。

: 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

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

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

代, 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

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读j )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

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

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

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

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

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

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

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

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

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示儿》。

2.背默古诗《示儿》诗、词、句意及中心。

3.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示儿

死 定

悲 告

古诗教学设计

1、认识2个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课时。

挂图。

唐代诗人罗隐以《蜂》为题写了一首诗,赞美了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的品质,那在这一首诗中,还会不会蕴涵着其他的思想感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简介诗人。

1、自由读古诗,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

2、反馈识字情况,了解生字意思。

3、再读古诗,注意把句子读流利。

4、指名读、齐读古诗。

1、结合教学挂图、注释,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同学之间互相答疑。师作点拨讲解。

(1)“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写出了无论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景致最美的地方都有它们奔忙的身影。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终日劳作的辛苦。

(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人以一个问句写出对劳动人民终日劳碌却常被剥削的同情,以及对剥削阶级的愤慨之情。

3、指导朗读。

4、尝试背诵古诗。

这首诗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这样写比直接接效果会更好。学了这课后,你们也可以将这一表现手法运动到自己的写话中去。

古诗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压:重压。挺:直立而高耸。且:而且

指名说说

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学生练习读

一、二两行。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

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

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板书:景不畏严寒情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

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找生读,再相互评价,然后男女生赛读。

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五、背诵再升华

陈毅的一首诗,我们反复读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思,让我们先来记住它吧!相信这首诗会激励你的一生。

六、作业:背诵《红梅》和《秋菊》。

古诗教学设计

1、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2、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二首。

课件。

学习内容。

教师导学。

学生主体活动。

一、课前交流预习情况。

课前交流预习情况。

小结:关注查阅资料的方法和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态度。

提出本节课的要求,联系运用查阅的有价值的资料体会学习,及时做好批注笔记。

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相互学习。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齐读课题。

说说,怎样才能学好一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房兵曹胡马》。

1、指名朗读,自由读,齐读。

2、知诗人,解诗题。

3、方法活,晓诗意。

理解诗意的方法也有很多,谁知道?

朗读,自由读,齐读。

知诗人,解诗题。

回答。

交流后板书。

抓字眼,看插图,多诵读,查资料。

集体交流。

指名单个质疑,同学相互解答。

4、入诗境,悟诗情。

指导有感情朗读。

让我们完整地认识一下,诗圣杜甫笔下的这匹汉血宝马。

有感情朗读。指名互相评价。

交流。

小组交流。

把自己读懂的与大家交流,将没有读懂的地方做一标记。

说说自己是怎样读懂这首诗歌的。提出质疑的同学是否明白,获得了哪些自学的好办法。

理解了诗句的内容。想想:像学现代文分段那样,如果把这首诗歌分成两部分,怎样分?

有感情朗读,互相评价。

四、总结。

再读体会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再读体会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

复习导入。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的背诵《房兵曹胡马》。

2、回顾上节课学到的方法。

有感情的背诵《房兵曹胡马》。

回顾上节课学到的方法。

自主合作学习《马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马诗》。

1、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集体听读正音。

2、知诗人,解诗题巡视学生自学情况。

组织集体汇报。及时小结。

3、巡视学生自学情况。

4、组织集体汇报。组织质疑。小结。5、组织学生尝试背诵。

自由朗读。

集体听读。

自学。

集体汇报。

回答,有感情朗读、背诵。

推荐两首跟马有关的古诗。

三、教师推荐两首跟马有关的古诗,同位合作自选古诗进行学习。

巡视学生自学情况。

组织小组内汇报。

组织集体进行故事擂台赛。

合作自选古诗进行学习。

小组内汇报。

总结收获。

四、总结收获。

说说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交流。

作业设计。

必做:

1、抄一抄古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3、写摘录笔记。

4、预习《巩乃斯的马》。

选做:

背诵自己喜欢的其他描写马的诗句或句段。

房兵曹胡马马诗。

唐杜甫唐李贺。

实写咏物外形动态健壮之马写景清冷。

虚写抒情马的品格建功立业的志向抒情迫切。

《古诗》教学设计

1、通过阅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有韵律的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后查字典、辞典,了解诗句意思,并能背诵。

1、导入:今天我们学另一类体裁,乐府诗《卖炭翁》(板书课题)。

2、补充介绍: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为“乐府”,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或创作的诗篇称为“乐府诗”。

3、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留给后人的诗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长庆集》。《卖炭翁》就旋子其中。

4、听老师读古诗,要求学生边看课文边认真听。

指名读诗的前一段(读时要求读准字音)。

问: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明确: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问“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

明确:外貌。着重从颜色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苍苍”(灰白色)指头发耳边鬓角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艰辛。

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先自问,后自答,说明老人艰辛烧炭,为的只是维持活下去的最低水准——“身上衣裳口中食”,即温饱而已。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这句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心理。可自己身上却“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6、教师小结归纳:(主题思想,先让学生根据板书说一说)。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卖炭翁老人的贫穷艰辛。

7、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8、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赤日炎炎》,通过阅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赤日炎炎。

宋代民歌。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1、字意:

题解:这首民歌摘自《水浒传》。标题为选入教科书施加的。

焦:枯死。

汤:热水。

王孙:指贵族子弟。

2、诗意:

火红的太阳如火焰在燃烧;

田野里的庄稼在烈日暴晒下,有一半苦枯死了。

农夫的心里十分焦虑,好似有一锅开水在煮烫一样;

而公子王孙毫不在意,仍然悠闲自得的摇着扇子。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练习背诵。

二、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进行扩字练习。

(2)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伐、裳、堪”的写法,注意不可以多画或者少画。

三、作业:

1、背诵《赤日炎炎》。

2、写生字。

古诗教学设计

1、阅读写作方面:引导学生掌握读懂古诗的方法,领会改写古诗的技巧。

2、情感态度方面:引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诗歌的情感。

学文写事。

故事引路,明确主题。

一、提问导入——古诗知识小调查。

1、你能说出几个熟知的中国古代诗人的名字吗?

2、你能说出几个古诗的题目吗?

3、你能完整地背诵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关于古诗的有趣故事也不少,来听一个吧!

二、故事引路。

听故事《解缙的应变之作》,思考回答:

1、皇帝说的事情是真的吗?

2、请把解缙的诗句连起来读一读,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3、说说解缙的诗是怎样得来的?说明了什么?

三、明确主题。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古诗对提高我们的文学功底是大有好处的。虽然说古语有“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是光靠背诵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是远远不够的。今天我们掌握一种学习古诗的新方法,把学习古诗和习作练习结合起来。

学习古诗的新方法——改写古诗(根据古诗写现代文)。

技法点拨。

环节过渡:要根据古诗写好作文,我们需要掌握哪些读写技巧呢?

一、读懂原作。

(一)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做到“三要”

1、要理解古诗的原意(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

2、要把握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描写的环境和具体的事物)。

3、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发生的事情、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和表情等)。

(二)例文阅读。

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完成练习:

1、读懂原诗。

2、读改写,大家评:

(1)小作者写的人和事和原诗里写的相同吗?

(2)改写的文章比原诗增加了哪些内容?这样增加好不好?

(3)你还觉得文中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一)改变写法的要点。

(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2)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

(3)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4)适当补充背景材料。

适当补充古诗背后的故事,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二)例文阅读。

读《桃花潭送别——改写赠汪伦》,完成练习:

1、你知道李白和汪伦的故事吗?请给大家讲一讲!

2、改写文章里的人称发生了什么改变?

3、小作者的改写比原诗增添了哪些内容?你觉得怎么样?

三、掌握改写古诗的步骤与格式。

(一)步骤与格式。

1、改写古诗分三步。

第一步:读。(读懂诗句)。

第二步:想。(想象诗句的环境和人、事、物)。

第三步:写。(把想到的通顺、连贯地写下来。)。

2、改写的文章有格式。

题目居中不能少,古诗原文要写好。

下面接着细思考,改写诗句语言妙。

(出示正确格式)。

(二)读读品品。

欣赏动画例文《小池》,思考回答:

1、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3、诗句里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小作者的改写,写出了这些景物吗?

4、小作者通过想象,还补充写出了哪些景物?

积累表达。

一、词语积累。

我们改写古诗要做到:

忠实原作用心领悟反复吟咏体会妙处。

美妙的古诗让我们。

沉浸其中心旷神怡美不胜收赞不绝口。

二、念念歌诀。

教学环节四:课后体验。

请在课后诵读几首古诗,并选出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做个小记录:

1、这首诗叫什么题目,作者是谁?你能背诵和默写吗?

2、你理解这首诗的意义吗?你能准确地说出诗句的意思吗?

3、你知道这首诗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4、你想怎样改写这首古诗?

1、改写古诗的技巧要点是什么?

2、你在课后读了古诗吗?请给同学们背诵一首吧!教学环节二:阅读拓展。

环节过渡:为了改写好古诗,我们再来欣赏两篇文章,学一学作者的写法吧!

一、巧用修辞,描写生动。

认真读《改写〈游园不值〉》,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诗的题目“游园不值”和诗句。

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这里是说没有进园游赏。

2、小作者在改写文章的前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事?这样介绍好不好?

3、小作者的笔下“满园春色”是怎样的景色?请从文章里找出。

来读一读!

二、适当补充,故事精彩。

认真读《黑夜射虎》,完成下列练习:

1、《黑夜射虎》是改写的哪首古诗?

2、请简单说说诗句的含意。

3、小作者给我们讲了个什么故事?

4、改写文章与原诗相比,哪些内容是小作者想象的?教学环节三:写作拓展。

请把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温馨提示:

1、正确体现古诗的原意,不能改变诗句的意思。

2、大胆想象、适当补充、巧妙修辞、描写细致。

3、改写文章的格式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流畅,书写要工整干净。

《古诗》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师:诗文画面课件或挂图、怀旧音乐带、相关古诗。

学生: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古诗作者的情况。

1课时。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从1册至今,我们已学过很多古诗,愿意把记得的古诗背一背吗?(抽学生背诵)这些古诗语言简洁,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今天,我们将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小池》。(板书课题)。

2、简介杨万里的情况。

3、老师出示挂图或课件,旁白: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小池塘初夏时节的勃勃生机,表达出了对自然风光的一种喜爱之情。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学生读,分组读,齐读。

3、再读诗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初知诗句大意。

1、说说你欣赏的诗句及欣赏它的原因。

2、交流品读情况,师相机点拨,体会作者用字的准确及选取了哪些初夏时节的景物。

如:泉眼无声惜细流中惜,

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爱。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露,

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注意交流、补充。

4、根据古诗和自己的理解想象美景,说说美景,画一画美景。

5、看到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情怎样?你的心情又怎样?

1、上节课我们随着杨万里的描写,欣赏了小池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体会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体会诗人的另一种情感。

2、学生交流所了解到的王安石的情况,老师注意补充。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反复读古诗,直到读流利。

3、再读古诗,谈谈自己疑惑的地方。

4、寻求组内合作,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疑惑,粗知诗意。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读诗,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其中哪些诗句集中表现了这种情感?

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试背、全班齐背。

你还知道哪些思念家乡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听,要是能说出所选诗句出自谁的作品就更好。(也可查找资料,完成这个环节)。

古诗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两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两课时。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景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听吗?

2.指名背。

3.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是哪两首呢?自读课题。我们首先学习《村居》。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释题:在乡村居住。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2.听录音读。

3.自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后检查:

(1)出示生字,读准音,记住形。

(2)指导书写,描红,临写。

(3)指名朗读,正音。

(4)跟录音读。

三、细读全诗,解词释句,弄懂诗意:

1诗歌主要写了哪个季节的什么景色?

2小组讨论,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

3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草长莺飞:野草旺盛生长,黄莺自由飞翔。

拂:飘拂、拂拭、掠过。

堤:堤岸。

醉春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

纸鸢:纸做的风筝。

4诗句的意思知道吗?同桌互说后集体交流。

(早春二月,地面草儿旺盛生长,空中莺儿自由飞翔,堤边杨柳飘拂摇曳,仿佛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孩子们放学回来天色还早,赶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那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四、赏读全诗,进入意境,熟读成诵:

1看图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在头脑中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作者写出了我们儿童生活的乐趣,你喜欢这首诗吗?练习背诵。

3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心情如何?说一说。

五、作业:

1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背诵。

3抄写这首诗。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儿童散学。

醉春烟。

杨柳拂堤|竟放纸鸢。

早春。

一、复习。

1背诵《村居》。

2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你读了这首诗仿佛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

二、初读《宿新市徐公店》。

1揭题,简介作者:。

2题目是什么意思?同桌讨论。(住宿在新市姓徐的人家开设的旅店时看到的景象)。

过渡:诗人住在这家旅店里看到了什么呢?

3自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后检查:

(1)出示生字,读准音,记住形。

(2)指导书写,描红,临写。

(3)指名朗读,正音。

(4)跟录音读。

三、细读全诗,解词释句,弄懂诗意:

1逐句边读边想:哪些词的意思自己理解了,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分别做上记号。

2分小组交流,在组内提出不懂之处,依靠大家的力量解决问题。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

树头:树的枝头。未成阴:树叶还不茂盛,还没能形成树阴。

急跑:快跑。飞入:纷乱地飞进。

3说说句子的意思:

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的.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没长大,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黄色的蝴蝶纷纷飞入金黄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看图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赏读全诗,进入意境,熟读成诵:

1轻读全诗,想想诗人写的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为什么黄蝶飞入菜花中就无处可寻了呢?

3读了这首诗,你还体会到什么?

4指导朗读,背诵。

五、练习:

1诗的前两句写了(稀疏的篱笆、深远的小路、落花的枝头),还写了(暮春)的景色,展示的是一派田园风光;后两句既写了(儿童追逐黄蝶的活泼),又表现了儿童寻找黄蝶时的天真可爱。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趣盎然。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六、作业:

1朗读,背诵。

2根据《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意,画一幅暮春图,涂上颜色,比比,谁画的最能表现出这首诗的意境。

板书:

宿新市徐公店。

篱笆稀疏小路深长黄碟飞舞儿童急追。

树头花落叶未成阴融入菜花无处可觅。

景—————人。

静—————动。

暮春。

《古诗》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赠汪伦。

李白深情厚谊汪伦。

踏歌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