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捞铁牛教学设计(大全14篇)

时间:2023-10-15 05:08:58 作者:ZS文王 最新捞铁牛教学设计(大全14篇)

环保标语可以借助图形、文字和色彩等多种元素,使得它更具吸引力和震撼力。在设计环保标语时,要善于运用幽默、警示、鼓励等手法,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注意。环保标语收集:Let's embrace a greener future together!

捞铁牛教学设计篇一

这一环节突出“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个要求,把学习的权力交给了学生。同时,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准备工作是打捞铁牛的关键,准备工作是应首先解决的问题。这一环节,学生学会了如何确定文章的主要部分,对以后更好的学习语文,抓住主要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学本课第二课时前,我先翻阅教参,然后认认真真的写了教案,制作了相应的ppt,最后还准备了上课做实验的工具。我自认为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整堂课下来,由于前两个自然段讲解的内容过多,导致打捞的过程没有给学生们充足的时间学习,让学生们读的太少了。

我认为要上好一节课,真的不容易。我以后还要多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课能上升一个台阶。

捞铁牛教学设计篇二

《捞铁牛》一课中,有许多学生对怀丙十分佩服,对他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因为他能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在当时机械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能运用智慧,把沉到河底的八只大铁牛捞上来,是多么了不起呀!

可学完课文后,有一个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怀丙这样把沙铲进黄河,实在是很大的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很大,因而不值得大力提倡。他能有自己的见解,这说明他是用心读书,不唯书,不唯上,而且想法在现代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我首先尊重他的独特感受,没有让他完全跟着书本走。然后,我鼓励他:“你能不能再想一想,如果船上的泥沙不铲到河里,那该怎么办呢?”他陷入沉思中,全班一片寂静,都在冥思苦想,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得到锻炼。最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用四条船并排,把泥沙铲进另两条船里,这样一来,既不会污染环境,又能把铁牛捞上来,还能节省泥沙。

学生的独特见解就像火花一样,一瞬即逝,要给予燃烧绽放的机会,这很可能就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捞铁牛教学设计篇三

40分钟的学习活动匆匆而过,课后反思这堂课的得与失,细细想来有如下几点:

1、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课标强调,要积极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自读自说了解捞铁牛的过程,学生反复诵读理清过程的逻辑关系,学生自主排序练习展现学习成果等多处活动,特别强调学生的自读、自学、自悟,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理解内容,提升能力。就课堂呈现,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能从说不清楚到说清楚,从不太明白到明白展现出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2、紧扣中心句教学,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三年级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有些文章是有中心句的,中心句起着概括内容的作用。我让学生抓住中心句,理解中心词“出色”这一线索来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出色”,处处紧扣“出色”,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理解了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表达的。

3、结合课文内容精心设计语言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语文教学既要得意、又要得言。语言训练的设计非常重要。教学中,我设计了多处说的训练:一说,说内容。在自读3自然段后,让学生说为捞铁牛怀丙和尚精心作了哪些准备。二说,有条理的记。让学生按表示先后顺序词有条理的复述捞铁牛的经过。三说,再让学生说了捞其他几头铁牛的过程,在学生反复的口述中我适时地点拨培养了学生概括能力、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就本课而言课文通过捞铁牛表现怀丙和尚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从而体会他的聪明智慧。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这一主题是缺乏深度。建议,对“出色”的理解还要深入到位,可以抓关键词,了解题准备工作时周密而细致,从而体会出色;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他怎么会想到用这样的方法来捞铁牛?”,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智慧”这一主题。

捞铁牛教学设计篇四

本文记叙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经过,赞扬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难点是体会到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怀丙的“出色”。体现“出色”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点:

一、从铁牛的笨重、难以打捞,说明怀丙的出色。

二、从怀丙做的准备工作看出他十分出色。

本文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要想让学生体会出怀丙的准备工作充分,就要处理好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就成了教案设计时首先需要突破的问题。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回忆课文,说出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怎样捞铁牛的,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感知。然后学习准备工作和打捞的过程。用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吗?怀丙为什么能这样顺利地把那么笨重的大铁牛成功的打捞上来呢?”把这两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联系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思考。并让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说一说。这时,学生找的词句准确,并能够把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之间的联系说得很清楚。从而也就体会出了怀丙和尚准备工作做得“出色”。体会出了准备工作的充分立刻就让学生用一个词语去形容一下怀丙的准备工作,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怀丙出色表现的认识。

三、从怀丙的语言中看出他十分出色。当其他人都束手无策时,怀丙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呢?让学生站在怀丙的角度上去体会,并读出语气。

四、从故事发生的历史年代来说明怀丙的出色。由于前面的学习铺垫,现在在交待这个故事是发生在700 多年前的事了,学生会由衷地赞叹怀丙的了不起。

这就是本课的教学构思。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读得不够,由于文本读得不够,体会起来就会有困难。还应该整体调控整节课,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得本课上得更好。

捞铁牛教学设计篇五

《捞铁牛》是本册教材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重点是要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以及感悟并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对于本课的教学,就研究性阅读来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我有一点体会。

一、从课题入手抓住主要内容。

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捞铁牛》是单元首篇,需要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这种方法。在备课时,我将本课的学习重点确定为“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过程”和“感悟抓住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我意识到从教学设计到实践教学是有一个过程的,两者之间要彼此沟通,就必须搭建起一座连通的桥梁,这座桥梁正是在教学中根据重点内容而设计的教学策略,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实现教学目标,铺一条路让学生走过去。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在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上下功夫。

在开课时,我注意到了让学生从课题入手,去了解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找出课题的关键词(捞),围绕“捞”字交流,课文应当说明哪些问题、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下列问题:

1、捞什么;

2、谁捞;

3、什么时候捞;

4、什么地点捞;

5、为什么捞;

6、怎样捞;

7、捞的怎样。

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并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几句话。学生兴趣很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然后变换答案的顺序尝试其他的说法。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不仅感受了祖国的语言的伟大,而且很容易的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突破了本单元的练习重点。

二、提出研读专题,突破教学的难点

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对水的浮力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于打捞过程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读课文,找出到捞的步骤,并对每一步进行分析,找出前后的因果关系,从而很容易的解决了教学的难点。比教师的一味说教学生更能接受。

捞铁牛教学设计篇六

课堂实录:

师:课文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受深?为什么?

生:我从第三自然段中知道了小麻雀有危险,我很替它担心。

师:你是怎么感受到小麻雀有危险的?

生:我从“无可奈何”这个词知道了小麻雀面对猎狗一点办法也没有,它只能等死。

教师出示第三段内容

学生自由读文思考。

生:我从“呆呆”知道了小麻雀已经被猎狗吓傻了,吓呆了。

师:“呆呆”是什么样子?做出来告诉我。

学生做“呆呆”的样子。

师:谁在这还有体会?

生:我从“分明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出来的”也知道了这只小麻雀太小了。

师:我们把刚才几位同学的看法综合起来考虑,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呀?

生:孤单的。

生:需要帮助的。

生:弱小的。

生:可怜的。

生:快要没命的。

师:对这只小麻雀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生:它很可怜。

生:我很同情它。

生:我为它着急。

师:请把你们的情感融入你们的朗读吧。

学生再读文字。

师:老师这也有一只“小麻雀”,请同学们看一看,和文中的小麻雀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读。

生:后面的小麻雀看不出有危险。

生:这只小麻雀也可能在地上玩呢。

生:这也看不出是一只小麻雀,也行是长大了的。

师:看来我的描写——

生抢着嚷:不具体。

教师出示句子:

学生自己练习读文、说话,并在小组交流。

师:谁为袋鼠画好相了,快为大家展示一下。

反思:

一、让学生经历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感悟语言。

二、为学生提供练笔素材,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进行语感训练。

《麻雀》一文中介绍小麻雀处境的这段文字是帮助学生掌握具体描述方法的良好契机,也是展示学生日常语言积累的舞台。基于以上原因,我出示了“袋鼠……”这一小段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练笔机会。这样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积累语言的益处,调动他们的兴趣,更加强了语感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捞铁牛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小节,看看和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待会儿站起来说一说。

(学生读,并试着说)

师:你们对自己说的情况满意吗?

生:不满意。我觉得说了前面的就忘了后面的,说到了后面又想起了前面的忘了说。

生:不满意。我觉得自己说得不清楚。

师:要把和尚做的准备工作说好,必须认真读课文,弄清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各讲了什么意思。

(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

生:这一小节共有4句话。第一句讲和尚请人到水底摸清了铁牛沉在哪儿。

师:不错。如果能简洁明了些就更好。老师教同学们一个概括句意的方法,就是抓关键字词。这一句可以概括为:“潜水摸牛”(板书)。请同学们读第二句,把关键的字词画出来。

生:大船装沙。

生:备船装沙。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概括3、4两句的意思。

生:第三句可概括为“跨船搭架”。

生:我觉得用“拴船搭架”更好。

生:第四句可概括为“粗绳拴牛”。

生:潜水拴牛。

师:现在我们把每句话的意思,也就是所做的准备工作都弄明白了,再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四项工作有序地连接起来的。

生:课文用“先、然后、再、又”这几个词把四项工作有序地连接起来。

师:现在请同桌间互相把和尚所作的准备工作有序地说一说,待会儿,请两位同学说。

(学生练说,再请原先试说的那两位学生说,学生评价)

师:两位同学比起先说得清楚多了,也有条理多了。不过,还可以说得更具体、更准确些。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词语表现出和尚对准备工作考虑得非常周到。

生:因为铁牛很笨重,所以和尚用了“很大的'船、结实的木料、很粗的绳子”,从这儿可看出和尚考虑得很周到。

生:还有“紧紧、牢牢”两个词也可以看出他想得很周到。

师:是呀!作者用心良苦的这些词语可不能轻易丢掉的。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待会儿,再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说。

(学生练说)

[反思]

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把阅读定位于吸收,与写作表达泾渭分明。于是乎,课堂教学中重视听读,而鲜见说写。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不是各个单项能力的累加,而是综合地、整体地、螺旋式地向前发展和推进,听读与说写分家,吸收与表达分离,弊多利少。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不赞成把阅读视为写作的附庸,也坚决反对在听读与说写之间,在阅读与写作之间,划一条天然的沟堑,而主张把说写请进阅读教学的课堂,使这个课堂成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育场。当然,强调听说读写并重,并不意味着四者应平均占有课堂教学时间,或教学时应平均着力;而是主张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吸收与表达融为一体,以期产生合力与共振效应,从而获取语文能力发展与提高的高效益。注重综合,追求合力与共振,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必须相机渗透思想教育、进行情感熏陶,尽可能与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等彼此融合。《捞铁牛》这个教学片断,以说促读,读中学说,读中练笔。我们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说写决不仅仅是读的目的,它既是促进阅读深化、提高阅读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对阅读结果的有效检测,因此取得吸收与表达互动的效益。这个片断中,老师在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同时,注意进行方法的指导。比如,概括段意的方法、让学生有序地说;特别注重自读、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方式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这正是阅读教学新理念的又一重要体现。

捞铁牛教学设计篇八

《田园诗情》这篇课文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告诉我们真正的荷兰充满了一派田园诗情:密布交错的运河、碧绿丝绒般的草原、悠然自得的奶牛、骏马和绵羊……一切都那么静谧、安闲。课文通过几个画面描写了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觉为之动容。

教学这篇课文时,在和同学们走进荷兰,了解课文给我们描述的草原奶牛图、低地骏马图、动物世界图、傍晚挤奶图、宁静夜晚图,并一一板书后,我打乱教学顺序,让同学们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田园图,去体会其所包蕴的诗情画意。在尊重学生意愿后,我们首先学习了学生最喜欢的动物世界图。

的确,这幅拥有众多动物的悠闲画面令人陶醉。教学这部分,为了让学生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动物世界的悠闲,仅仅停留在课文内容的表面,显然是不够的,教学中,我就课文提供的内容,抓住一些词句适当展开,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文这一段的内容是这样的: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在这段文字中,我抓住了“天堂”、“悠然自得”“自己的王国”几个词语展开教学。

师:在诗人眼里,为什么称广阔无垠的草原是天堂呢?

吴怡文:因为草原非常的美丽。

潮波:因为这里就像世外桃源。

师:那草原是谁的天堂呢?称其为天堂仅仅因为草原美丽吗?

张宇帆:草原是动物们的天堂,这里不仅美丽,而且适合动物生活,因为它长满了鲜嫩的青草。

师:还有谁能补充,这里为什么被称作天堂?

张宇帆:动物们在这里无忧无虑,没有人打搅他们,它们想干什么就干什

么,这里是它们生活的乐园。

师:喜欢这些动物吗?哪个动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潘广涵:我喜欢白色的绵羊。

师: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喜欢吗?

潘广涵:因为这些绵羊悠然自得。

师:什么叫悠然自得呢?你能想象这些绵羊悠然自得的情景吗?

潘广涵:可能这些绵羊在悠闲地散步,

朱孝业:可能它们在品尝美味的青草。

师:还有吗?谁能用一组句子给我们展示一下绵羊悠然自得的活动场景。

朱孝业:猪群在呼噜着。

师:多么畅快。你听懂了它的呼噜吗?

朱孝业:哦,猪在唱呼噜歌呢!

潮波:猪在奏《乡村呼噜曲》呢。

师:你们这么一讲该是多美的意境。瞧,我们的猪正悠闲地演奏它特有的音乐呢,是食饱后的满足?是欣赏美景后的惬意?反正我们的猪它要在这天堂般的草原上,唱一曲《猪之歌》呢。

师:你还看到了草原上哪些动物?

梅子恒:我还看到了小鸡、长毛山羊。

师:多吗?

梅子恒:多,到处都是,我从“成千上万”“成群结队”看出来的。

……

师:你们注意到没有,天堂般的草原还是一个绚丽的世界?看出来了吗?

张伟健:动物们在这里生活无忧无虑,大草原上有它们吃不完的鲜嫩的青草,有它们欣赏不完的美丽景色,不同的动物都在这里和谐共处,它们悠闲自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这里的大草原是属于动物自己的王国。

……

反思:教学中,我从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紧扣“悠然自得”展开教学,而“天堂”一词的教学,为学生明确动物为什么能悠闲自在地生活做好铺垫。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切合学情的问题设计,也发掘出学生的智慧,童心飞扬的课堂让我找回了对三班的信心。

捞铁牛教学设计篇九

二、讲授新课

(一)通读全文弄清泸定桥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1、出示思考题。

a泸定桥架在什么地方?这是座什么样的桥?

b红军为什么要夺泸定桥?

2、学生自读全文,找出有关语句作上记号并读一读。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书略)

4、教师小结。

板书 “飞夺”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学生齐读全文,了解“夺桥”战斗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

1、教师出示思考题(思考题略)

2、学生按照上述提示学习课文,教师讲述“飞”“夺”及夺取泸定桥的关键。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有关句子。

4、引导学生想象,体会红军勇敢、机智、顽强。

6、理解课文逼真、形象描述突击队员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句子。

7、指名按照提纲复述

(三)教师小结全文

[反思]

一、审读题目促思维

泸定桥架在什么地方?它是座什么样的桥?红军为什么要夺泸定桥?

二、板书要点助理解

捞铁牛教学设计篇十

“飞夺”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也是对文中“抢时间”“攻天险”两个重点段落的高度概括,同时最能体现红军战士不谓艰险、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因此,教学时要紧扣重点段落,解难释疑,帮助学生领悟课文中心。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教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听”,而是自主的“学”,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本课中,我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在学习与探究中,学生情、作者情、教师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总之,自读自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育目的的最好途径。教师只有用联系的眼光,用辩证的方法去处理好教材,设计好教法和学法,组织好课堂上师生的活动,才能寻找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体会、感悟,促使学生的理解逐层深入。

一、最初设想:

这一课我原先预想分四个课型,共五个课时来上:预习指导课(一课时),朗读指导课(一课时),讨论课(两课时),自查课(一课时)。

预习课: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在文中画出来。

3、读写生字词。

4、用两个有代表性的词举例:天险——查字典只有一个解释。关键——查字典有多个解释。用这两个词引路,教给学生查字典理解词义的方法:一要读文中的句子,如果理解就直接写出词义,如果不理解就进行第二步查字典,第三步再读文中的句子(联系文中句子)理解词义,不生搬硬套字典中的解释。

5、尝试造句,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朗读指导课:通过看口写词填词的方法,一方面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即结合课文内容对词语的初步理解情况,另一方面就词读句、读文,进一步熟悉课文,为下面的理解课文作好准备。

讨论课:分两个课时,一是学习“飞”这一部分,采用一、二自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方法引路,之后,以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读、思、议(两、三个学生一组,好中差结合),初步引导学生研究性的学习。二是学习“夺”这一部分,更是充分引导学生自己读书,思考,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内化课文语言(画出动词,填空的方法)。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英勇无谓的精神,引申到在现在,我们学习的具体表现就是努力学习,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练习课:主要是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一方面对前面学习的内容再系统、再巩固,另一方面借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上课的时间认真学、认真记。主要设计了词语填空(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形近字组词(夯实字词基础),选择正确词义(预习中该怎样结合文中句子理解词义),和课文主要内容相关的五个问题(本节课要掌握的主要内容)。这节课的方法是先教师和学生一起做,边做边指导,然后让学生自己作一遍,再批改,订正,使本节课的学习扎实有效。

二、实际上课:

实际上课共上了六课时,预习指导两课时,朗读指导一课时,讨论课两课时,练习课一课时。还有看长征片、朗读指导两课时。实际是八课时的时间。

三、 教后反思:

反思之一:教师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这也就解答了关于新课程的把握问题。大家都谈用新课程的教材难,难把握、难教……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下了多大的工夫,教材就把握到什么程度,就会教到个什么程度,学生就会学到个什么程度,这几点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深深地理解了杨、吕、邢等老师晚上回家备课的辛苦,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家的敬业精神。

反思之二:关于长篇课文的把握问题。其实我们的读写课题四个课型的设置就是和这个问题直接相关。当初我们就是在面对中高年级的长篇课文产生困惑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寻求解决问题之路,所以提出了四个课型。这四个课型是相关联的。预习指导课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先是四五年级的教师引,到六七年级的半扶半放,到八九年级以后的自己主动得法预习),我们真的层层落实了吗?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结合自己任教的班级好好思索。之后是朗读指导课,这个课型一方面是检查预习情况,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一方面是进一步熟悉课文,为下面的讨论课做好准备。再次是讨论课,在这个课型上重在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教师备课中的艺术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将重点落实在怎样引导学生去学。这是我们要重点思考,着力在课堂中做好的关键问题。最后是练习课(自查课),主要是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一方面对前面学习的内容再系统、再巩固,另一方面借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上课的时间认真学、认真记。

这四个课型的学习过程就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最好诠释。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教与学,注重方法的引导(授之以渔),注重思想教育。所以,不要把新课程看得那么高、那么远,一句话,再怎么变,教学的基础的东西永远不变,“高明的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低层次的教师教给知识”的观念永远要刻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里。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

反思之三:一个好的教师要常常和自己过不去,和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过不去,就会常常自觉地在每一节中刻苦练习(普通话、板书等),和自己的教学能力过不去,抓紧每一点时间备课、琢磨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份作业,辅导好每一个学生,这样最终我们才能过得去。所以回顾这节课,我觉得自己离一个优秀的教师的距离还很远很远,自己在这几节课之前,被孙校长一鼓励,就上来了勇气,好多问题没有充分考虑(从职三到五年级的落差、对学生的不熟悉等),我就那么自信地来上课了,所以上完后,觉得留下了那么多的遗憾:一是感觉往往是看课、评课容易,真要把理念落实在课堂中,决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这需要平日每节课扎扎实实地做,而正是这平日的每一节课是最考验我们的,我扪心自问:平日的每一节课我都没有糊弄学生吗?我不能理直气壮地说是!二是正是因为前面的原因,所以预习课上了两课时。三是手语太多。四是课堂语调太硬、太激动。五是面向全体还是做得不够。六是对教材的把握还欠工夫。七是教学基本功的欠缺。

请大家一分为二的评课,给我以指导和帮助。

红军的英雄事迹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已经比较难以理解了,课前想了好久该怎样上,才能不枯燥。虽然组里有人备了教案,但走进教室看到学生,我临时变了卦,没想到效果还可以。

首先,我板书“飞夺”让学生理解“飞”时间要快,(这只是字面的意思,后面学了课文又让学生讲了更深层的意思。)“夺”从守敌手中夺取,后面的“泸定桥” 几个字,让学生教我写,因为原来的学生“泸”常写错,接着让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泸定桥的是怎样的?”再引导学生到文中去找有关写泸定桥的段落,然后自己自由读第五自然段,并把课后思考题“从那几部分写了夺桥的困难?”。等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带领他们理清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先写了桥面险,再写了桥下的河水急,最后写了桥对岸的敌人狂。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桥的险要,体会出红军夺桥的任务有多么艰难!这样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且生动,在好奇心与兴趣中,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更好的铺垫。而直奔“天险”这一主题,则是在学生对环境有了一个直观而且深刻的感受后,再深入到人物的行为,起到了反衬作用,更突显人物,同时学生学起来更符合认知规律。学完这一段,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泸定桥的感受,为后面理解红军英勇夺桥的精神打下铺垫。

接着,我又带着他们学习了第六自然段。这么多的困难,红军又是怎样攻克的?“红四军团发起了总攻。”要学生自己找怎样发起总攻?找表示动作的词?在书上划,胡菲羽、彭冰莉几个同学划得挺准确的,接着又问:“你们从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刘以恒说:“我体会到了战斗的激烈。”黄莺莺说;“我体会到了战士们的勇敢。”王宇辰说:“我体会到了夺桥的艰难。”

你们能用朗读表达这种感受吗?“能”男女生赛读。为什么一定要夺桥呢?

然后,让他们自学其余的段落。理解一下文中的一些词语“天险、水流湍急、震耳欲聋” “等。总结的时候问“飞夺”再想想它在课文中是指什么。让学生自渎课文以同桌互动的形式讲讲红军在一路上遇到那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并通过朗读来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二课时,从写法上将课文大致梳理了一下。使学生明白,本课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找到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对应,并体会了前后照应的好处。

捞铁牛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5—106面

[教学片段]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3个黑棋子、5个白棋子,分组体验可能性的大小,然后汇报。)

生1:我们摸到的白棋子多,黑棋子少。

生2:我们组的结果也他们一样。(正当我要组织学生讨论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

生3:老师,我摸的结果跟他们不一样。(我一楞)

师:哦!不一样,那你说说。

生3:我摸到黑棋子多,白棋子少。我试了两次。

师:那你再试一次,好吗?(我把他的纸盒摇了摇,又让他重新试了一次,结果摸到的黑棋子少,白棋子多。再试了一次,还是一样的结果。这位学生不好意思地回到了座位。)

师:刚才,全班52个同学,有51个同学摸到的结果是一样的。这说明了什么?

生:摸到白棋子的可能性比较大,摸到黑棋子的可能性比较小。

师:有一个同学摸到的'结果和我们不一样,这又怎么解释呢?

生1:他可能把棋子放下时没有摇一摇,又摸到了同一个棋子。

生2: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小,只能说明他很例外。

生3:这种情况说明他很幸运,好象中了奖。(学生笑了,刚才那位学生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评析或反思]:

1、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

教学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现实性学习心理来组织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这样容易引领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探索过程中,也就能让课堂非预设生成的问题变得精彩。片段中,老师面对生成的问题没有简单地“裁决”,而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也因此成就了无法预测的精彩。

2、关注生命的灵性,生成对话资源。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是带着知识、经验、思考、灵感走进课堂的,教师若过分强调预设,把自己当成“主角”,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就会使生命的灵性淹没在灌输里。上例中,教师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对话,以一个参与者、合作者参与探讨,是学生生命的灵性在课堂上得以闪动。

3、搭建辩论的平台,实现个性张扬。

数学学习中,仅仅会听是远远不够的,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会表达。上例中,教师并没有示意学生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是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会,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去辩一辩,说一说,,从而让每个个体在辩论中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使知识得到升华。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实现了人格平等的精神交流,实现了学生张扬个性的自我超越,处处彰显生命个性的色彩。

捞铁牛教学设计篇十二

上课时,我先出示“蜘蛛”一词,让学生认读,根据教参写的,我又向学生介绍了蜘蛛是一种昆虫。这时,我看见一双小手举起,我没有理他。我继续讲我的课,后来学生又回答了文中一题,我也请刚才举手的男孩,他一站起来就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我反对你刚才把蜘蛛说成昆虫,一般昆虫是三对足,而蜘蛛是四对足。”当时我一惊,我想:教参是这样写,难道错了?因为我也不是很清楚、很具体地介绍,我说:“蜘蛛是不是昆虫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继续学习文中的内容。”但我发现这位学生总是心不在焉,好象应该是他正确。

教学反思:

课后,我马上到电脑上查阅有关资料,在《动物王国的大族——昆虫》这本书中,我知道了蜘蛛是昆虫的近亲,虽然都会爬动都有脚,身体也分成3节,属于节肢动物类的各个纲。明显的区分部位是脚比昆虫多,超过三对足,其他部位也各其特点。显然蜘蛛不是昆虫家族的一员。

第二节课,我马上向学生道歉,刚才课中把蜘蛛说成昆虫是老师讲错了,并表扬了这位敢于提问、喜欢看课外书的同学。在课上我又向学生介绍了昆虫:身体是有一系列的体节组成的,它们具有的特征是:成虫都有三对足,俗称六只脚,两对翅膀以及身体是有头、胸、腹三部分组成。我还向学生介绍了《十万个为什么》书中一篇“蜘蛛都是织网的吗?”。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我就趁势说:“你还想知道蜘蛛怎样织网?蜘蛛哪个部位吐丝?我们小朋友可以查些资料来更深地了解蜘蛛。”

新课程理念: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在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大多根据老师的备课思路进行学习。老师则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教参进行教学。

蜘蛛是不是昆虫不是这节课的重点,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学不能有碍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提醒了我:教学应该是一种“目中有人”的教学,尽管这“人”只是年幼的孩子,但我们的教学不正是为了他们的未来吗?平时课堂上,我很重视学生的想法和看法,学生才能得以畅所欲言,因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我告诉他一个真理更重要、更有价值。

通过这堂课我对蜘蛛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让学生了解了课中学不到的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照搬照抄教参,因为教参也不一定全部正确,它只是作为一种参考而已。现在我们的学生有时了解的东西比我们老师还要多,因此我们更应该做一名研究型、知识型的教师。

捞铁牛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一个学具袋,里面有各式各样的物品图片.

师:今天超市运进了很多商品,请你来当一回超市员工,负责分类一层一层放在货架上.

(各个小组齐动手,将学具袋里的图片倒出分类摆好后贴在纸货架上)

师: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将你们的货架展示出来,贴在黑板上.

(黑板上有10个小组的货架,如下,图片略)

注:每一层货架上都有数量若干.

师:你们这些员工做得非常好.我还想选几名经理把这么多货架搬进超市各楼层.(继续分类)

出示挂图:家家乐超市

(学生十分踊跃,要将10个货架放进各楼层,可是超市只有5层.)

生a:将10个货架随意从一楼摆到五楼,并逐步调整为每楼放两个.

师:这个小朋友的楼层布置得合理吗?

(学生愣了一下,教师赶紧又问,这样放好不好?)

生b:不好,我在一楼买了饼干还想买巧克力,那还要爬上五楼多累呀.

生c:可以坐电梯嘛.

生b:那也很麻烦.

师:请你(生b)来调整一下.

(学生b把货架10和货架2对调了位置,不少学生又发现了问题:在三楼买了铅笔,再买文具盒还要上四楼;在二楼买了肥皂,再买香皂还要上五楼.教师让发现问题的学生上来调整布局.经调整后如下图:)

家家乐超市

师:你们真了不起,祝贺你们当上各楼层经理.

(教师给这五位同学挂上经理的牌子,全班同学都拍手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

师:我还想请大家试着给各楼层“起名字”.

(各小组讨论后自由发言,能给哪一层起名就起哪一层的名字.最后经过大家共同动脑及教师归纳整理,各楼层名字确定下来:一楼副食类、二楼日用类、三楼文具类、四楼家用电器类、五楼服装类.)

教学反思

捞铁牛教学设计篇十四

一、引言

二、课例

小项老师在执教《掌声》一课时,在初读感知后:

师:小英是怎样的孩子?

生:小英忧郁自卑。

师:后来变得怎样?

生:后来小英变得活泼、开朗、自信。

师:是什么原因引起小英的变化呢?

生:是演讲课上同学们的掌声。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生:为什么同学们的掌声能引起小英的变化?

师:问得好,请大家找出描写掌声的句子,读一读,并进一步提出问题。

(学生读书、圈画、打?然后学生读句子,相机理解骤然、经久不息)

师:有问题吗?

师: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的词句,体会体会小英的内心感受。

(学生阅读、批注)

师:现在我们进行交流。

生:演讲课上,轮到小英演讲,她低下了头。我从低下了头体会到小英很难为情,甚至有点害怕。

生:小英想大家一定会笑话她走路的样子。

生:我从犹豫一词中体会到小英的内心十分矛盾,上去吧,别人会笑话她,不上去吧,也不好。

师:说得好,还有吗》

生:我从眼圈红了,体会到小英内心很痛苦。

生:我从终于一词中体会到小英经过一系列思想斗争,还是建立了自信,走上了讲台。

师:那么,同学们为什么给予小英经久不息的掌声呢?

生:因为同学们看到小英勇敢地走上了讲台。

生:因为同学们看到了她的自信。

师:这掌声里包含着什么呢?

生:包含着赞扬

生:包含着祝贺。

生:包含着鼓励。

师:那么,小英为什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呢?

生:小英原想别人会笑话她,结果,同学们不但没有笑话她,反而给予掌声呢,心中多么感动啊!

师:是啊,这掌声包含着千言万语,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人担当小英,三人担当同学,相互说说心理话。

(学生分组活动,指2个小组大堂表演略)

师:那么,第二次呢?(略)

师: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知道,为什么同学们的2次掌声能使小英由忧郁、自卑变得活泼、开朗,充满自信了呢?(略)

三、分析

1、习方式的整合。如开头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不可能只是一种,而是一个组合变量,本课例主要整合了以下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针对他主学习而提出,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自主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策略、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小结;完全意义上的他主学习,是一种听讲式的学习。其实,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完全自主,也不可能完全他主,追求的是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即学生在较大程度上的自主学习,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自主程度越来越高,直至成为完全的自然人,他主为0。综观〈掌声〉一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读书感悟,交流讨论,学生参与广泛,学得主动,实践了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2)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相对应,强调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本操作流程是:感知课文内容-----提出统领全篇的总问题------研读文本,捕捉信息,处理加工信息-----呈现问题答案。〈掌声〉一课,在初读感知课文后,让学生提出总问题:为什么演讲课上的2次掌声会引起小英的变化?又让学生读描写掌声的句子,并据词句提问:同学们为什么给予掌声?小英为什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为什么又响起掌声?这样,便形成了问题支架,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支架登高、爬坡。这,便是本课例中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3)体验性学习方式。有人说,学习的核心意义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内容的深切感悟和个性化的体验。本课例中,问题支架形成以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小英表现的词句,如:低下了头、犹豫、眼圈红了、终于、鞠躬、微笑等,设身处地地体会小英害羞、害怕、矛盾、痛苦、感动、自信、愉悦的心理变化历程。学生获得了体验,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2、实现三维目标

不难发现,本课主要整合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体验性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等,形成了组合化的学习方式。有效地促进了三维目标的达成。

(1)、知识技能层面。语文姓语,不管运用什么学习方式,都不能放弃语文知识的学习,相反,运用先进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本课例中,教师十分注重语文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文本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语言,积累语言。朗读,又是基本的技能,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词句,深入体会小英的内心世界,在获得内心真切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获得的感受,朗读的技能得到了有效的操练。这样,知识技能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2)、过程与方法层面。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展开了学习过程,由表及里,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其间,教师又让学生学习并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运用对比的方法提出问题,即,从小英的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中发现问题。通过圈画关键词句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提出问题的方法。又如,怎样体会人物的内心呢?教学中,教师运用自主学习,体验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结合上下文,提取生活经验等方法去深入体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通过探究,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体验,即,抓住词句,深入体会小英的内心感受,同学的真诚鼓励;通过合作学习,即,担当角色,说说心理话,学生的确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