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优秀5篇)

时间:2023-09-28 15:04:26 作者:温柔雨 二年级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优秀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古诗二首教学反思篇一

皮亚杰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会成功。教学设计时我并没有刻意去抓“苍老”一词。但学生有这个疑问,且可作为文章的突破口。我也就顺水推舟。不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回答是那么的踊跃,那么的深刻。他们的回答,使我更深的认识了二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

和不畏千难万险做了很好的做了铺垫。也正因此懂得了小沉香默默攥紧了拳头这一举动。

二年级古诗二首教学反思篇二

《沉香救母》这篇课文学生都很熟悉,故事主要反映了沉香的救母心切,不畏艰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小朋友们绝大都数都看过动画片《宝莲灯》,有一定的阅读基础,问题是怎样让孩子走进文本,深入的体会沉香对母亲的这一片赤诚之心。我主要抓住了两个自然段进行了细致地教学。

在故事(一)中,对课文的第四自然段采用了设计情境填空,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想象的教学形式,我设计的情境填空是:(1)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可沉香还在,他的小手已经被冻得满是冻疮,可他还是紧握,。(2)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沉香好几次被晒得,师父看了心疼不已,好几次让他,可他还是。通过这些对课文内容的.补白,学生对文章的阅读不再是游离于表面,而能触摸到一些具体可感的内容,对把握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帮助。

在故事(二)中,对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进行了细致地处理,首先让学生找找最感动人的句子。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说一、二、三句的都有。在交流第一句时,我为学生补充了成语“千山万水”,正好体会了沉香为了救妈妈所行的路途遥远。在交流第二句时,我问学生你渴了喝什么?饿了吃什么?学生的回答正好与沉香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中他们感受到的是沉香的生活太艰辛了。在交流第三句时,我先问沉香不在乎什么?而后,我又设计了填空:看着脚上的血泡和身上的血痕,沉香心里想。到这里为止沉香的孝心,我想对于学生而言已经是鲜明可感,跃然纸上了。

二年级古诗二首教学反思篇三

今天上课时,一个学生突然问我“‘再三’是什么意思?”其他的学生就有马上拿出字典翻找的,但是他们很快就迷惑了,因为字典上的解释他们并不理解。我突然发现,解释词语,以词解词,教学参考书(或是字典词典)上怎么说,原封不动到交给学生,结果学生记住的是一些似懂非懂的词义解释,印象并不深刻。

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而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想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更是以具体体形象思维为主,思考问题更是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

经过这一思考,我决定丢开教参和词典,让学生们通过形象的动作和表演来体会。两个学生分别演沉香和爸爸,一个学生先问:“爸爸,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妈妈呢,我的妈妈呢?”“爸爸”叹了口气,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沉香”又问,“爸爸,我都那么大了,究竟我的妈妈在哪里?”“爸爸”看了看沉香,还是没有做声。又过了一会儿,“沉香”又着急的问:“爸爸,人家都有妈妈,为什么我没有?我到底有没有妈妈,您告诉我呀!”“爸爸”无奈的摇摇头,终于讲出了真相。经过了这两个同学的表演,其他同学马上对“再三”这个词语有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也体会了这个词的意思。这样的解释词语的方法,比单调的查字典要来得有趣多了!

二年级古诗二首教学反思篇四

《沉香救母(二)》是上个故事的续篇,沉香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一心要去救母。在教学中,我还是让学生体验人物情感,和沉香对话。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沉香吃尽千辛万苦向华山奔去。这一段话,我请学生反复朗读,想像自己看到的画面。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像,有些孩子回想到了《青蛙看海》中坚持不懈的小青蛙,想到了《大禹治水》中不辞辛劳,走遍千山万水的大禹,他们想到了“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山高路陡”等词语。

他们看到了在茫茫沙漠中、在崇山峻岭间、在荆棘丛生的荒野里沉香那瘦小的身影。接着,我就请学生把自己想像成沉香,接受老师的采访。沉香啊,你的脚上怎么有这么多的血泡,你疼吗?你的身上怎么有这么多的血痕,你疼吗?你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你有没有想过要放弃啊?在想像中,沉香的形象越发丰满了,在对话交流中,沉香的孝心也越发令人感动了。所以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表演沉香母子相见时的情景时,孩子们都演得比较深情。

二年级古诗二首教学反思篇五

我在教《沉香救母》一课时,根据教案,我让学生自由读完第三自然段: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便说:“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沉香看着苍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紧了拳头。读完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不知是这个问题设计的太过笼统还是要求过高了,学生的回答不尽如意,就在这时,吴正涛站起来回答:“沉香才8岁,为什么他的爸爸是苍老的爸爸?”应该说他的回答滑离了所提问题的轨道,可就是他的回答改变了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因为我想到了薛法根老师的课,想到了他富有特色的读中悟,悟中读,我何不让学生根据字词来体会呢?我怀着尝试的忐忑心情,让学生先回答了吴正涛的问题,有学生说因为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爸爸很操劳,所以苍老了,也有学生说爸爸常常思念妈妈,心里很难过才会这样的……学生的回答消除了我的惶恐,我就请学生根据“默默”一词说说自己的理解,还让学生谈了对“攥紧”一词的体会,学生说的头头是道,跟刚才的沉闷判若两回事。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进行字词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还能帮助学生深入课文,与文本对话。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抓住“再三、含着眼泪、恨不得、马上”等关键词来引导学生体会藏在父亲心中很久的苦痛和小沉香知道真相后又难过又气愤的心情。为了让学生深入文本,深刻体会人物的`内心,我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沉香,而我则扮演爸爸,表演沉香的再三追问。一个学生先问:“爸爸,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妈妈呢,我的妈妈呢?”“爸爸”叹了口气,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沉香”又问,“爸爸,我都那么大了,究竟我的妈妈在哪里?”“爸爸”看了看沉香,哎,这事情说来话长呀。你小孩子家是不懂的。又过了一会儿,“沉香”又着急地问:“爸爸,你快说要,我这么大了,人家都有妈妈,为什么我没有?我到底有没有妈妈,您告诉我呀!”“爸爸”无奈的摇摇头,你这孩子怎么那么烦人呀?”“我就这样,你告诉我,我就不烦你了!”爸爸说:“你妈妈是个善良美丽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你舅舅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让我们今生不得团聚呀!”经过了这样的表演,学生对“再三追问”这个词语有了深刻的印象,也更能体会到沉香的气愤和解救妈妈的决心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