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音乐唱歌课教学反思(实用5篇)

时间:2023-09-24 22:28:47 作者:笔舞 最新音乐唱歌课教学反思(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唱歌课教学反思篇一

本课是一年级的一节唱歌课,由于歌曲中出现了乐理知识(强、弱),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为: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表演。

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聆听,使学生自己发现各种声音,如火车行驶的声音,老虎和小猫的叫声。再由动物的叫声进行对比,使学生自己发现声音强弱的对比。老师用准确地语言,将音乐中的强、弱及其字母f、p的概念出示,再让孩子亲身体验强和弱的对比感受,如:击鼓、说话和拍手。这样,通过聆听,再感受的方法,使一年级的小学生们理解了强和弱。在歌曲的学唱中,学生也已可以发现强弱,并能准确地在歌曲的演唱中表现。

这节音乐课,在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环节,设计的环环相扣,是一年级的小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聆听新授歌曲—再演唱。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通过本课,牢牢的把握住了声音的强弱。但也是由于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在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教学中,时间的安排和演唱的教学没能很好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说是,会演唱歌曲了,并没有很好的达到表演唱的效果。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在困扰着我。我想,问题肯定是出自老师的教学设计及安排。音乐课应该是活泼、轻松的。也许是由于主修钢琴的原因吧,我总是对一些乐理知识特别关注。歌曲大家能较快地接受并学会,但乐理这些专业性的知识,是很难理解的。因此,使我总是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知识的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表现歌曲。所以在我将来的教学中,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演唱及歌曲的表演唱中。

课堂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更多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水平。作为音乐学科,要做到生动丰富、机智巧妙,适时适地的'评价。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有利于学生表现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在这方面,我只能用“你真棒”“你唱得真好听”等简单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今后的常态教学中,我要不断训练自己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如何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

音乐唱歌课教学反思篇二

在农村小学,许多音乐课常常成了“唱歌课”,因为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往往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的。在兼课老师的心目中,音乐课只要教会学生唱歌就可以了。因此,一节音乐课一唱到底,一节课唱下来,学生唱得累老师教得也累。半学期没过,音乐课本上的歌唱完了,剩下的音乐课时间只能每次翻来覆去唱那些歌,使音乐课变得乏味,又不利于保护学生的嗓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教师的观念问题,许多老师把“音乐课”就叫成“唱歌课”,总以为教会学生唱歌就完成了音乐课的任务,其他的什么也不用教;也可能与教师自身的水平有关,因为是兼课,本身懂得不多,那又怎么去教学生呢?结果,就可能造成这种结局:几年音乐课下来,学生只学会唱几首歌,别的什么也不懂或似懂非懂。

怎么改变农村音乐课的这种状况呢?

1、转变观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音乐课本上安排了丰富的内容:除了唱歌,还有欣赏、律动、节奏练习、音乐游戏、乐理知识等等。教师首先要转变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观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同时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安排这些内容,学唱歌曲之外,给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曲子,做一做律动,拍一拍节奏,玩一玩音乐游戏,学一些乐理知识,教给学生一些唱歌的技巧。在一节课里,让学生既动口又动耳手脚并用,又充实脑袋,那学生的积极性还会不高吗?要做到这点的前提是教师自己要懂音乐。

2、降低难度,变视唱为模唱(哼唱)

在学唱歌曲之前,一般来说总要学唱歌谱。许多音乐教师总以为农村学生音乐素质低,不识谱,学唱歌谱就免了。其实,唱好歌谱对于唱好歌曲有很大的帮助。()但低年级学生不识谱,怎么办呢?那么就让学生跟着琴来哼唱(或模唱),有时用“呜”的声音、有时用“啊”的声音、有时用“啦”的声音,这样对学生来说就容易多了,而且多变的声音,也不易使学生疲劳。

3、改变形式,按节奏读歌词

在学唱歌曲之前,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这种做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比较合适。一可以记住歌词,二可以帮助学生唱准每个字的时值。具体操作时,可以先跟老师分句读,几遍之后再齐读。较长较难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让学生都记住歌词。熟练之后还可以拍手读,更能起到一种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

4、放宽要求,不操之过急

音乐课本上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比较简单,但对于学生而言可能较难。这时,老师可能会这样想:这么简单的动作、这么简单的游戏,教了一节课,你们也不会,真笨!以后再也不搞这样的活动了。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城里的孩子也一样,可能农村孩子的这个过程更长些。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可以参加活动或游戏,特别兴奋,往往根本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课堂上显得一团糟。这时,可千万不要急,乱它一会又如何呢?比如:一年级第二册第六课有一个音乐游戏ddd接龙,刚开始做这个游戏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学生到处乱跑,根本不像是在做游戏。在第三次音乐课时又花了大半节课的时间来练习,临近下课时总算有些像模像样了。在以后的音乐课上做这个游戏时学生总是特别的高兴,也越做也好了。

在课堂上经常做一些游戏、律动,学生上音课的积极性很高,一听要做游戏总是特别兴奋。为了能参加游戏,对于这之前的活动,总能积极地参与,听得也特别认真。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音乐课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唱歌,更要让他们学会去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享受音乐的快乐。

音乐唱歌课教学反思篇三

一年级音乐下册小蚂蚁教学反思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就连古人也强烈地认识到“兴趣”对学习者的重要性,因而留下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的至理名言。

在歌曲《蚂蚁》教学中,一年级小学生性格比较活泼,思维比较活跃,为了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利用各种方法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喜欢和热爱音乐,开始让同学们猜猜谜语: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学生在议论声中找到了答案,接下来讲小蚂蚁的故事,故事内容主要是根据歌词内容来编,通过故事把同学们带入蚂蚁世界,同学们入神的听着,仿佛身临其境,激发他们对蚂蚁特殊的情感,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接着让他们随着音乐读读歌词,按童谣形式读一读,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然后再按歌曲节奏读一读,使其掌握歌曲的节奏,通过这些训练后,同学们随着歌曲开心的哼唱,时间不长就学会了,如果单纯的演唱是枯燥乏味的,新课标提出音乐教学要提倡学科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文学、美术等姊妹艺术综合。因而,在教学中融入了歌表演创作,让学生用左右手的食指分别放在头上方,来表示蚂蚁的触角,大家围成一个圈,全盲学生站在原地表演,低视学生可以做各种动作来表现小蚂蚁的生活常态,然后他们一起合作表演,除了融入体态律动,还让学生用诗朗诵形式进行表演,丰富学生的感官、情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但在音乐活动中,由于全盲生的视力缺陷,他们的肢体动作不那么协调,我想只要他们理解了音乐,即使他们表达的不那么完美,也是值得尊重和欣赏的,我想通过练习,他们的动作会更加完美,他们会一样唱的好,跳的好,相信他们明天会做的更好。

音乐唱歌课教学反思篇四

在这节课里,我主要通过活动法和讨论法这两种方法展开教学。首先,通过演奏各种乐器(音叉、二胡、小鼓等),使这些乐器发出各种悦耳的声音,再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寻找不同乐器的发声部位,并在小组里交流、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各种乐器的发声部位。并请学生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填写在课本69页的表中。教学过程中,不忘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护好乐器,不能损坏乐器。

以前,在探究活动中,由于中低年级的学生好动,对新东西感到好奇,还没有形成实验前去动脑筋想的`习惯,往往是拿来就玩,玩够了再说,很多时候会出现学生们没有目的地去实验,教室里乱哄哄的,有的学生很茫然,有的学生干脆乱动,根本没有注意看现象。本节课里,我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再次发生,我先对学生的探究实验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地去进行实验探究。这样学生就很有兴趣地去观察、去实验、去体味探究的乐趣。

本活动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顺利地完成本课教学目标--通过观察、聆听,寻找并了解各种乐器的发声部位,整体效果良好。

音乐唱歌课教学反思篇五

在这节课的教授中,第一环节我通过欣赏无声的《葫芦兄弟》影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没有声音的影片是怎么样的?然后通过三段不同音乐情绪的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没有音乐的影片与有音乐的影片的差别。通过动一动、演一演,不仅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的去学,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和指导他们主动的去自主的解决问题,而且为下面的知识点作了铺垫。

那么第二个环节我呢运用了动画片《龟兔赛跑》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先通过听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再通过学学乌龟和兔子走路让学生根据音乐形象来挑选小乐器,跟着鼓点和琴声走一走,反复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情绪,同时也很好的复习和巩固音的强弱、快慢,再通过形式多样的故事表演,让小朋友充分感受不同的音乐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收到的效果也非常不错。

第三个环节也是一个拓展部分,让小朋友把三段音乐和三段影片配对,提高他们对电影音乐的理解。授课中,我用“音乐编辑遇到了麻烦”的假设,让小朋友帮助音乐编辑找一找的表现形式,既发挥了小朋友乐于助人的精神,又调动了小朋友学习的积极性,让小朋友融于此景、此音乐,很好的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氛围,较好的巩固了前面学过知识。

在这三个教学环节当中,通过师声的互动、内容的细化、形式的多样,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教学任务,基本达到了课前的设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