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文库(优质9篇)

时间:2023-09-24 22:11:27 作者:琉璃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文库(优质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文库篇一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是:

1、叶酸400微克/日

最佳来源:芦笋、甜菜、椰菜、强化麦片

2、维他命b61.5毫克/日

最佳来源:比目鱼、鲱鱼、金枪鱼、瘦牛排、鸡胸肉、香蕉、土豆

3、维他命c75毫克/日

最佳来源:哈密瓜、椰菜、葡萄汁、橙汁、草莓、菜椒

4、维他命e23个国际单位,15毫克/日

最佳来源:花生酱、葵花油、红花油、榛子、葵花子

5、钙1000毫克/日,50岁以上1200毫克/日

最佳来源:甘蓝、脱脂奶、酸奶酪、沙丁鱼

6、铁15毫克/日,50岁以上10毫克/日

最佳来源:瘦牛排、虾、加强型早餐奶酪、小麦、扁豆、杏脯、豆腐、牡蛎

7、镁320毫克/日

最佳来源:荞麦、豆腐、杏仁、葵花子

8、锌12毫克/日

最佳来源:牛排、猪排、小牛肉、豆腐、牡蛎

对于上述的营养物质是摄取,大家在日常的饮食中则需要多加注意一下。因为很多时候,如果偏食的话,则容易造成缺少营养物质,这样谁也不想看到的结果。所以建议家长要注意多督促孩子,要均衡饮食,日常饮食是不要偏食。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文库篇二

新课程的核心观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中,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不是通过教师介绍六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营养作用。而是通过预习作业将学习任务布置在学生身上;不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六种营养物质的'具体知识理论学习上,而是以这些知识以及用日常生活有关事例为载体,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如网上收集有关营养元素的材料,获得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这种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学会阅读材料增长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让学生以多种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发现自己的进步,并以此进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然而,这种开放式教学活动占用时间较多,若内容安排过多,势必对教学进度有一定的影响。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家长都希望孩子考上重点中学,担心活动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中考成绩,不十分支持。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课堂节奏,控制课堂流程的时间,在学生收集资料的时候,指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今后安排类似活动时序要制定更严密的活动方案,更加合理的安排时间。化学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个学科,对解决现在和将来人类社会的需求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化学教育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责任,化学教育对象的大众化,内容的社会化,方法的现代化是化学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怀着对祖国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推进新课程。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文库篇三

我们人体由三大部分营养物质组成,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糖类是我们直接的供应能量,而脂类就是帮助我们保暖,调节体温的一类重要物质。至于蛋白质,则是我们身体当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大类营养物质,它不仅给我们供能,而且也是我们各个身体器官的组成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营养素中如无机质以及维他命类在体类可以直接被吸收,但如蛋白质、糖质等分子较大的营养素,则没办法通过肠壁和细胞膜,因此有必要先将之分解变化,才可被吸收,以供身体所需。

食物进入口中先被咀嚼磨碎,到胃中再由消化酵素胃朊酶使蛋白质分解为更小的份子。此时蛋白质的大部分会被分解成为氨基酸,而被吸收至小肠中,这是由于肠粘膜以及胰脏所分泌的消化酵素(肽酶、胰朊酶等)的作用。小肠未能吸收的蛋白质转到大肠中时,由肠内的细菌再予分解。这些分解物中有时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例如由腐败菌而产生的胺等,所幸肠内还有一种众所周知的乳酸菌,能对腐败菌发挥有效的抑制作用。

在人体组织中,肌肉以及皮肤所需要的蛋白质最多,肌肉大约18%~20%是蛋白质。而肌肉又是人体蛋白质的最大储藏库。皮肤组织大约14%是蛋白质。当皮肤受到轻度灼伤时,患部会变硬,数日后会剥落,而在表皮最下部的基底细胞生成新的蛋白质。在正常的情况下,表皮大约四个星期就会产生一次新生组织,而旧的表皮则以污垢的形态脱落。所以手术前后有充足的蛋白质,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促进伤口愈合。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文库篇四

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初中化学新教材也在秋风中悄然而至。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以科学探究为课改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由此,新课程标准还提出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应进行改革,强调要加强化学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创新意识,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本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元认知理论、自我发展教育理论、基于信息环境下的互动活动理论等相关理论为依据,运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化学开放性题目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化学与生活》是以人教版新教材初三化学第十二单元的内容为依托,由本人设计的一节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课。新教材倡导以科学探究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基于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的信息加工、解释和综合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便于创造性的发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化学与生活的开放性题目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本课的教学设计当中,特别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融入对化学与生活之间联系的思考。同时,在课件的设计方面也要注意不采用太多与主题无关的花哨设计,在生动友好、图文并茂的前提下尽量使网页课件主题突出、内容简洁。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文库篇五

一、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熟知的物质出发,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景。如:通过进行导入,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二、学生的思维过程始终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如:在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你的猜想。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的描述以及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本课题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个难点,突破该难点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直观形象的电脑动画展示,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该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相互交换成分,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感悟探究:氢氧化钙与浓盐酸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引导学生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从而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这样既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又让学生搞清楚分析问题要全面——中和反应不仅要看生成物,还要看反应物。

三、注意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如:中和反应的应用之一是用于医药。此时,教师出示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胃片,并说明其成分中含有氢氧化铝和碳酸镁。让学生说出它能够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哪些是中和反应,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四、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建构,从旧知识的回忆到新知识的学习,从参与并能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设计、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在问题解决中深刻、系统地理解知识,学生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强调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达到最佳结合点,注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一个合作学习探究的氛围。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文库篇六

(前言:反思实在犀利不来,内容不多,仅仅涉及一点教学技能方面的点评,谁叫偶语文不行捏r(st)q但这的确是自己的所思所感。就具体教学内容以及习题设置方面,个人认为初中生更喜欢能吸引他们的具有新鲜感的知识,譬如最新的科学发现或者社会热点问题等,这点wq&jzw做得不错,课本知识需要把握轻重,不需要时时刻刻强调体现化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可以在复习课时加深,而上新课时,如需深入,可以设置课后探究实验,让感兴趣的学生查阅资料或课后于老师一起探讨。最后,提醒同学们~学好语文,具体说是语言表达,真的很重要!不仅仅是为了四六级a~)

第一次我班同学较为正式的说课,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既欣喜又叹服着我们这些“小先生”的成长,从大二参加讲课比赛时的一丝青涩到今天有模有样的站在讲台上,能够大声而又流畅地表述自己的教学思路,这跟不断地自我锻炼与挑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jzw是第一个上台的,她超强的语言组织能力一直是我“膜拜”的!在此之前,她确实做了很多工作而且很用心(作为舍友深有体会~),更想到用讲学稿来辅助教学,这的确是她说课的一个亮点。但说课时未提及讲学稿,着实令人感到这讲学稿好似“摆饰”。可以在说教学流程时穿插讲学稿的题目,以更好的体现教学思想。

接着是xhj,当听说她是昨晚才着手准备这一课题时,彻底地佩服她在教学方面的才能。先检讨下自己,当时没认真听她说课的内容......但单是语言的魅力就把我吸引住了,她将教学思路一气呵成地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是我需要好好加强强化的地方!最后是wq&wmq,也看出她们为这次活动而付出的努力。

其实,每当别人上台后,自己都会反思:换做是我,我会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别人与自己的的优劣势分别是哪些?怎样扬长避短?怎样使这节课上得更完美?这个暑假,除了为找工作以及毕业论文做准备外,还准备继续去当“志愿者”,以进一步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愿大家互帮互利,共同进步!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文库篇七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这一课题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合理安排饮食和从体外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课题的重点是对蛋白质的学习。

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过:“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原料,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其次要让学生通过血红蛋白和酶的实例,知道蛋白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执行着各种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了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注意防止有害物质(如甲醛、一氧化碳等)对人的肌体蛋白质的侵害。在糖类的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淀粉食物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提供能量,了解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逐步水解为葡萄糖并在体内消化吸收的简单过程。

这一课题的难点是学生没有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在不能讲明这些营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情况下,要学生了解它们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文库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营养素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2.了解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通过计算,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经氧化为人体提供能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讨论等,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2.通过认识、分析、比较教材上的大量图片,学会从读图来认识化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糖、脂肪、维生素等人体常见营养素。

难点

了解糖、脂肪、维生素等人体常见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有关糖类的知识。

[板书]一、糖类

二、新课教学

[讲解]一般地说,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化合物属于糖类,也称为碳水化合物。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糖类。

[板书]糖类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人们吃饭,从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主食中摄入的糖类物质是淀粉。

[板书]1.淀粉[(c6h10o5)n]

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为葡萄糖,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板书]2.葡萄糖(c6h12o6)

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的白色固体。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又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淀粉储藏在肝脏和肌肉中。

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板书]c6h12o6+6o26co2+6h2o

在上述反应中,每克葡萄糖约放出15.6kj的能量。

过渡:我们平常所吃的甘蔗中就含有糖类物质——蔗糖。

[板书]3.蔗糖(c12h22o11)

蔗糖在甜菜中的含量也极高。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就是蔗糖,它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

过渡:麦芽糖也是一种常见的糖类物质。通常食用的饴糖(如高粱饴),其主要成分就是麦芽糖。

[板书]4.麦芽糖(c12h22o11)

[提问]为什么在口中咀嚼米饭和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

[讲解]当在口中咀嚼米饭和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将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催化水解为麦芽糖的缘故;余下的淀粉由小肠中的胰淀粉酶催化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肠液中麦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为人体可吸收的葡萄糖。

正常人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淀粉等化合物,在血液中也要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如果摄入的这些化合物不够,就会造成血糖含量太低(医学上称为“低血糖”)。低血糖的人会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因葡萄糖可不经过消化过程而直接为人体吸收,故体弱和血糖过低的患者可利用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来迅速补充营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常常容易发生霉变。其中因霉变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毒性较大,可诱发肝癌,故绝不能食用霉变食物。

[板书]二、油脂

请大家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总结。

[师总结,板书]油脂是油和脂肪的合称;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每克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39.3kj的能量,比糖类多一倍;人体内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解答]由课本信息知:

1g油脂完全氧化可放出39.3kj能量

1g葡萄糖完全氧化可放出15.6kj能量

1g蛋白质完全氧化可放出约18kj的能量

50g花生米中,含油脂:50g×39%=19.5g

含糖类:50g×24%=12g

含蛋白质:50g×26%=13g

50g小麦中,含油脂:50g×2%=1g

含糖类:50g×76%=38g

含蛋白质:50g×11%=5.5g

50g花生米在体内完全氧化放出能量为:

19.5×39.3+12×15.6+13×18=1187.55(kj)

50g小麦在体内完全氧化放出能量为:

1×39.3+38×15.6+5.5×18=731.1(kj)

[过渡]20世纪初期,人们认为只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和水就可以满足健康的需要。那时,某些成人和儿童由于摄入维生素不足,生长发育出现障碍;一些人也因摄入维生素不足,患营养缺乏症。这些病症曾成为医学难题。在20世纪中后期,人们相继发现了各种维生素及其作用。对维生素重要作用的认识是20世纪营养学的最大进展。

[板书]三、维生素

维生素有20多种,它们是分子组成和结构都较为复杂的物质,它们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很小,但它们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缺乏某种维生素将使人患病,如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鸡肉、鱼类、鱼肝油、蛋类、牛奶和羊奶等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板书]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虽小,但却很重要。

我们只要保证膳食中含有各种维生素,不偏食,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如果长期对食物烹调的方法不对,使食物中的维生素破坏或流失,人就容易患某些疾病。因此,如果摄入的维生素不足,就要注意补充。现在人们已经能够用人工方法合成或从一些食物中提取某些维生素制成维生素制剂。

[投影资料]几种维生素的性质特点

维生素a微溶于水,维生素d不溶于水,它们都易溶于油脂;维生素a、d的制剂都是油状的。维生素b能溶于水,水煮时容易流失,高温加热易破坏,难储于体内,应经常摄入,以保证人体的需要。维生素c能溶于水,易被氧化而破坏(尤其在加热或碱性环境中),烹调蔬菜时最好不用水浸,烹调前不捣碎、切薄,最好在沸水中煮,食用前不要长时间保温。食用凉拌蔬菜(如蔬菜色拉)或生菜能获得较多的维生素c。维生素c制剂不能存放太长时间。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种物质。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资料、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摄取相关的信息。

(2)从所学知识中意识到各种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使自己健康地成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

2.学生视野的拓宽。

【教学难点】

1.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2.了解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回忆一下你们早上吃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提出问题】

【课件展示】

教材p90图12-1、p93图12-6、p94图12-7

【归纳总结】

人体生命的生存和健康离不开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物质,通常称之为人体营养素。

【提出问题】

这些营养素对人体生命活动各有哪些重要意义呢?

【指导阅读】

分四大组,分别指定阅读教材上关于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内容介绍,结合教师课前布置查阅的有关资料,组内合作,讨论限时完成下面的任务:以第一人称手法写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段,题目自拟。要求:简要介绍某类营养素的基本情况,重点陈述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归纳总结】(以上表格可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

【交流回答】

摄入食物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随堂巩固练习】

以下三道随堂练习题,请同学思考后回答:

1.小明奶奶为他迎接中考制定了如下的食谱:米饭、红烧鸡、蛋汤、糖醋鱼、麻辣豆腐。为使营养均衡,你觉得最好还要补充()

a.牛肉b.河虾c.青菜d.雪糕

【分析】人体需要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从食谱得知:米饭主要含淀粉(糖类),而红烧鸡、蛋汤、糖醋鱼、麻辣豆腐主要含蛋白质、油脂、无机盐和水;从中得知食谱中缺少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答案】c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成分中一定含有氮元素和氧元素

b.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酶在高温下会降低活性

d.氨基酸可被人体吸收,但不能再合成蛋白质

【分析】蛋白质在消化液的作用下,能逐步水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被人体吸收,能再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所以d项错误。

【答案】d

3.下表是某食品包装袋上的说明,从下表的配料中分别选出一种物质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富含蛋白质的是,(2)富含糖类的是,

(3)富含油脂的是,(4)富含维生素的是.

【分析】一般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蛋、奶、肉、豆类等;富含糖类的食物有大米、面粉、土豆等;富含油脂的食物有各种动植物油;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等。

【阅读讨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2、p94“资料”,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用甲醛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并出售,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2.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

3.为什么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特点及其对人体的作用,相信同学们有所收获。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文库篇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上学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如下我将介绍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以及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1.首先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难点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以及碳酸的分解。

2.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了预习教学法、故事引入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拟人法。首先我将死狗洞的故事引入,激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奠定了基础。对于二氧化碳的一系列性质,我对学生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怎么用小实验方便地进行验证呢?由于本节课的容量大,我在进行实验探究时,没有分小组进行实验,而只是教师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前,我都做好了大量的实验准备,比如事先收集好4瓶二氧化碳气体,用石蕊染成的紫色小花,阶梯上的两只蜡烛,等等。每做完一个实验,我都会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自行总结出实验现象及结论。最后,对于二氧化碳的用途,我请了3位同学以焦点访谈的方式分别扮演了主持人、二氧化碳气体、干冰。此时,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同学们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了深刻的认识。最后,各小组代表纷纷争先恐后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3.由于课堂时间还算紧凑,最后剩余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堂小测。

1.在课堂上的实验探究环节,我只是采取了教师的演示实验,而没有进行学生的分组实验,因为我考虑到本节课的容量大,担心时间不够用。这样一来,同学们只是做实验的旁观者,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体会不够深刻。主要是考虑到这个实验器材太多,实验项目共有3个,实验内容也很多,而且在操作时还有一定的技巧,否则实验很容易失败。本节课时间确实不好分配,这也是我最大的困惑。希望各位同仁指点迷津。

2.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足。在第三个实验即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实验分四个环节,我只是让学生讨论了每个实验的现象及分析,但没有让他们讨论每个实验的作用,以及此类实验的拓展,我也没有花时间去引导。

3.在二氧化碳的用途这方面,可能花的时间有点多,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兴趣,但却顾此失彼。

1.时间分配的问题。总感觉这节课的容量大,时间不够用。如果分组做学生实验,那么就没有时间进行习题演练和及时巩固了。最后只能忍痛割爱了,不做学生实验,可结果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印象不够深刻,凭的只是感性认识和做一个旁观者。希望各位同仁、专家指点迷津。

2.如何将二氧化碳的用途用尽量少的时间在课堂上完成,而且又要保证其生动性和趣味性。希望各位能给点建议,共同讨论。

通过本节公开课以及大家的评课,我有如下几点感受与大家交流共享:

1.备课要充分并讲究细节。一节课40分钟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细节决定成败。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注重细节本来就是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一个要求,而且,我们的考试卷上的试题也注重对细节的考查。

2.课堂教学要注意情景教学,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比如在课前引入死狗洞的故事,我观察到学生的表情---很兴奋的样子,这样就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可见情景教学的重要性。这也启发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设计真实有效的具体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以引起学生一定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活化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请各位同仁、专家对本节课进行批评指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