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论文大全(13篇)

时间:2023-11-10 09:43:33 作者:灵魂曲 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论文大全(13篇)

通过研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字

摘 要: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情绪及情绪管理的概念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提出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增强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团体辅导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等策略,使大学生能够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波动起伏的时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常常会出现失落、沮丧、空虚、焦虑、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举动。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加以关注。

1、情绪易冲动且复杂多样。

大学生有着丰富、强烈而又复杂的感情世界,情绪体验快而强烈,喜怒哀乐常常一触即发,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虽然,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得容易感情用事。这种冲动性的情绪尤其在群体中往往会变得更激烈。大学生有较强的群体认同感,喜欢模仿,易受暗示,容易受当时情境气氛的感染、鼓动,表现出去个性化,降低责任心。

2、情绪的波动性和弥散性。

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积极高昂,有时消极颓废,同学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同时,大学生的情绪还有较强的弥散性,一种情绪一经产生,就可能越出原先的对象而扩散开来,在不自觉中,使得他们把自己的情绪赋予外物,转移到其它事物中去,而且其情绪余波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使他们有时很难保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

3、情绪的矛盾性和文饰性。

大学生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得含蓄、内隐。但相当多的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己的情感不能尽情地得到倾诉,这种感觉有些是自己意识到的原因引起的,有些则是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这种压抑来自何方,只觉得自有一种不满、烦恼,有一种空虚感、孤寂感。这与大学生具有的丰富情感是相矛盾的,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又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异常情绪,如焦虑、忧郁、骄傲、愤怒、嫉妒等。

情绪智力(emotional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萨洛维认为,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2)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主动摆脱焦虑和不安情绪。(3)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的热忱、专注和自制,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4)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即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指善于调节与控制他人情绪反应,并能够使他人产生自己所期待的反应的能力。

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掌握情绪管理的几种方法。

(1)心理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名言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一个人静坐时,默念“喜笑颜开”之类的语句,那么他的心里面也会产生一种乐滋滋的体验。

(2)适度宣泄法。当大学生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时,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放松。如可以尽情地向至亲好友倾诉,或是通过体育运动、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但是,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必须增强自制力,不要随便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3)合理情绪疗法,即abc理论,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abc理论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组织团体辅导活动,有效疏导大学生的不良情绪。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地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能够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4、营造良好环境,稳定学生情绪。

进入大学之后课余时间比高中多了很多,学习也不像高中那么紧张了,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或者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等到毕业时才追悔莫及。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找到集体归属感,让学习、生活的意义得到升华,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总之,情绪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潜能开发,并有助于人的自信心的建立。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地表达、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9.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字范文

摘要: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德育工作中尤为重要,有效的情绪管理能够引导“95后”大学生及时解决来自心理的“青春困扰”。然而,在当前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中还存在缺失“具身”理念、忽视情绪智力、存在说教隐忧,缺乏情绪体验等问题。具身认知做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对情绪管理教育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身体转向”研究进路。在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下,构建以“具身”理念为基础,以情绪智力培养为内容,以具身参与实践为支撑,以人文关怀情景为环体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系统能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情绪管理;具身认知;情绪具身性。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识别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多元思潮价值观念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当代“00后”大学生在面对纷杂的社会环境、涌动的社会思潮、多元的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困惑中、学业和就业压力中、交往与情感的迷惘中,各种焦虑、迷茫、孤独等负面的情绪甚至是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价值观念的形成、政治认同,甚至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的“人生走向”。青年大学生是负面情绪的波动期和高发期,有效的情绪管理能够引导青年大学生及时解决来自心理的“青春困扰”,提升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高校德育工作重要的课题。

具身认知理论是二十一世纪四大前沿科学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其研究成果也在教育学、哲学、等领领域出现“身体转向”新进路。传统认知科学中用计算机符号模拟人的心理表征,认为认知是简单符号的传输。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与具身模仿理论一起为认知具身化的合理性奠定了神经生物学的基础,身体、大脑、神经、感觉影响着人的认知,大量的研究证据证实认知的“具身性”。从第一代认知科学到第二代认知科学身体在认知中的经历了从“离身”到“具身”的转变。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不是简单的符号的交换,身体是认知的前提和基础,认知的过程是身体、大脑、认知的动态耦合。在具身认知理論最新研究中,情绪具身观也显示“具身”身体的感觉、情境的体验会影响人情绪的认知。情绪管理作为一种对情绪的认知、调节和控制特殊的认知过程,身体的感官、情境的营造、环境的耦合互动三个要素在认知的过程中都不可或缺。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成果在情绪管理教育中的应用将为情绪管理研究开启新的研究范式。具身认知理论具有三个重要特征:第一、身体参与性。认知是依靠人的身体、大脑、神经、思维、心智等物理的机能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是内化的经验和具身化的过程,认知是不能脱离身体进行的。第二、情境性。认知活动是在一定的情景之中进行的,情绪具身观表示情绪的感知、认识和调节是要在个人的身体体验和情景的耦合下产生作用的,情绪的情景体验和共情体验影响着情绪的认知。第三、认知的交互性。认知是身体、动态耦合过程,身体、环境、大脑是置身在统一的系统机构中,也是身心合一的认知活动。在这里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分工,进行符号、信息、能量的交换与供给,共同塑造了认知的过程和方式。

在具身认知理论的最新研究中发现,情绪具有具身性,即在情绪认知的过程中身体的感官、环境的、动态的耦合对情绪的产生和认知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具身认知理论的参照下,情绪管理教育过程中对情绪的认知、调节、控制这种特殊的认知方式中“身体”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当前情绪管理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失身性”、“说教式”的隐忧,大学生对“身体参与式”情绪认知、情绪体验、情绪管理教育模式具有较高期待,构建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情绪管理教育模式尤为迫切。

1.在教育理念上缺失“具身教育”的理念。

一直以来,“身心二元”一直影响着人的认知方式和教育方式,“离身教育”的理念也弱化身体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当前的情绪管理的教育中“身体参与”的“具身教育”理念没有有效发挥其作用,情绪管理教育现状普遍存在“离身教育”的现状。在调查中显示,当前高校情绪管理教育中“身体”参与的团辅和实践课程较少,知识讲授的选修课模式在高校中较为普遍。情绪管理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对自身情绪的认知、心理的调节、情绪的管理,身体参与的“体认”的认知方式是合理认知、正确宣泄、有效调节情绪的方式,情绪管理教育不仅仅是失身式、灌输式的教学,“具身教育”“身心合一”的教育理念是当前情绪管理教育亟需的全新教育理念。

2.在教育内容上忽视“情绪智力”培养。

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忽视了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情绪智力的培养。当前“95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成长环境较为优越,具备个性张扬、思维活跃、过于理想、不能吃苦等学情特点。当遇到心理上“青春的困扰”、入学的适应期、毕业向社会过渡期时,负面的情绪会成为大学生的心理困扰,甚至引发一系列的心理的问题。调查现实,在大学期的适应期和过渡期经历长期负面的情绪困扰和心理困扰的学生高达89%,学校开设情绪管理课程或实践的仅占23%,通过情绪管理教育中了解掌握合理的情绪管理方法的学生仅有25%。当前高校在情绪管理的教育中仅仅局限在辅导员教育、心理咨询中心和校园及社团文化活动,教育的内容的缺失及教育模式的单一使得高校的情绪管理教育存在诸多的弊端。

3.在教育方法上存在“说教灌输”的隐忧。

情绪认知理论中认知的情景、身体的实践行对人情绪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情绪的认知过程连接大脑、思维、身心等多个身体感官系统,离身的情绪管理教育大大减弱了教育的效果。具身认知理论中的具身和情景性的特征注重认知过程中的体验,良好的情绪情景和情景体验能使人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中。情绪管理这种特殊的对情绪状态的认知、调节和控制的认知过程需要良好的情绪认知情境和身体参与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强调实践的作用,中国自古就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身体认知的方式。当前的情绪管理教育中缺乏“具身”的教学情境、“体验”实践情境。调研显示,当前情绪管理的课程中大多以知识讲授课程为主,具有体验活动的团辅性课程、“情绪面具表达”等特色课程活动覆盖面较小,体验感的社会实践课程还需进一步加强。

具身认知做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对情绪管理教育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身体转向”研究进路。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在认知的过程中身体、心智、大脑、环境是动态耦合与互动。情绪管理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对自身情绪认知调节教育活动中迫切需要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构建以“具身”理念为基础,以情绪体验为支撑,以身体参与实践为保障,以为人文关怀情景为环体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系统。

1.树立“以人为本”的具身教育理念。

情绪管理的教育在教育理念中当摒弃“重心轻身”的理念,身体域场在教育中的回归是“以人文本”的具身教育理念的体现,树立“以人文本”的具身的教育理念为导向在高校情绪管理的教育中应用能够提升其教育的有效性。在当前情绪管理教育中发扬“以人为本”的具身教育理念一方面要改变情绪管理教育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情绪认知的过程是感性的、情境化、具身化的,在教育的理念是要树立“身心合一”的具身理念,在教育方式上以情景化教学、身体参与度高的实践课程为主,教授情绪管理的策略和体验方法,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强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校园文化活动三位一体的人文关怀作用,从受教育者的立场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关心帮助,引导学生在遭遇情绪困扰时积极主动求援,让情绪关怀的“正能量”在教育中发挥作用。

2.引入“情绪体验”的情绪管理教育内容。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纳入“情绪管理”教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让积极情绪“正能量”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在爱党爱国坚定信念的积极情绪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在高校开设“情绪体验”的情绪管理教育课程,以“具身参与”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和表达自身的情绪状态,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调节、控制管理自身的负面情绪,并正确认知自身负面情绪归因。如:开设“认知自我”情绪团辅课、“情绪艺术面具表达”特色活动、“情緒的自我管理”等理论课程。最后,通过在教育内容中教授“情绪体验”的情绪管理调节策略和方法,提升学生在负面情绪状态时及时掌握调整策略,通过心理积极暗示法、自我呼吸调节法、肌肉放松法等身体体验调整策略掌握。

3.采用“具身认知”的情绪管理教育方法。

具身认知强调身体、认知、情景三者统一的认知方式,情绪管理教育中的“具身认知”教育方法要通过身体、环境、心理、情绪的动态耦合互动中感知、理解、调整自身和他人的情绪。一、具身引导法。情绪管理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机制和主观内在体验,作为教育者要不断掌握情绪的管理专业知识,做到教育中的“具身引导”,通过情绪的疏导、共情的机制、身体语言的教育过程寓情于景,以情动人。二、在教育中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使用慕课、电脑投屏互动、音乐教学体验等教学工具、增强体验教育的情景,让情绪的体验处于真实的情景之中,认知、体验自身和他人的情绪。三、艺术教育法。学生可以在情绪管理教学中运用音乐舞蹈、绘画演绎、面具表达等艺术表达方法,在艺术教育情景中获得积极情绪体验。

4.开展“身体参与”的情绪管理教育实践。

随着具身认知理论的具身参与理念在认知的各个学科领域的应用,具身学习、具身教育、情景的互动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的各个学科中不断实践,通过情绪教育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中。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思想引领作用,通过组织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参观实践活动中、用实地参观、感官体验和具身参与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爱国的情感,用正确的信念教育活动引领思想,从而让学生摆脱情绪的困扰。二、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情绪体验作用,鼓励学生在“身体参与”的志愿服务团队活动中体验正面、积极的情绪情感,在志愿奉献的体验中团队的活动中收获积极情绪,让团队“共情”的情绪体验形成良好的情绪认知的动态耦合。三、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辅助作用,通过心理咨询老师、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社团、品牌活动的开展的指导中融入情绪教育内容,组织心理社团和文化活动开展学生喜爱的情绪艺术表达、情绪沙盘体验等特色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情绪的体验和教师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3]管福泉.正面管教视角下的学生情绪管理[j].江苏教育,2018(10).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人生观和世界观确立的重要阶段,面临着一系列重要的人生课题和抉择。稳定、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保障,也对高校学生管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保证大学生很快适应学校生活并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基础。为更好地管理大学生的`情绪,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情绪引导教育就是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从内心深处引发学生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情绪引导教育的过程中,引导者要注意尊重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品性,培养他们的情绪调控能力、正确认知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加强大学生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互动,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促进他们对学习、学校生活和周围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及认识到作为大学生应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出情感丰富、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新时代大学生。

2、不断完善学校情绪管理设施、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的情绪管理水平。

学校设施对学生的情绪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硬件建设比较完备的学校,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课程学习来满足对现实大学生活的不满情绪,软件建设方面,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培训和教育,也可以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提供展示大学生不同类型才华的舞台,给学生提供适时释放学生内心压力的环境和对象;其次是选择中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教学方面能给以学生引导,在情感教育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自身有较好的情绪掌控能力,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能给学生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沟通。最后在校内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配有专职心理咨询师,一旦遇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及时提供疏通和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和途径,避免事情向纵深方向发展。

3、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个环境,父母的性格、人格、心理素质和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发展,鉴于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更应该延伸到家庭的健康教育,成立家长学校,学生在校时,应及时跟父母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从深层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另外,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时的表现,在学生管理上,与父母达成一致共识,双方协作,共同做好学生的情绪管理工作。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现今,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压力,不管是学业上还是情感上。而过多的压力,会使大学生们走向极端。大学生能否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仅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到他们能否优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能否拥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本文是从情绪的含义出发,讲情绪管理的含义、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以及策略。

(一)情绪。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表现出来的一种直观感受,或喜或悲,或无奈,直接或间接的成为人做事的一种动力,是一种必经的心理运动过程。

情绪管理就是在人们做了一件事后,对其在事件之中所体现的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审议、自我区别、自我体会等能力以及对他人于这件事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作出反应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地方法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一)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以及他们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很重要,良好的情绪是学生学习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一个学生情绪若处于积极的状态,那么他就会快乐的学习,积极的学习。如若情绪消极,那么他干什么事都会无聊,没有兴趣,对学习是有害无利的,会是一个关键。他们做事的积极性也不能保证。

(二)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

在相互交流沟通时,彼此的表情不断的向对方传达出一种信息,表达彼此的想法意愿。同时,彼此也在通过对方的表情来感受对方的意图、态度。一般而言,情绪体验丰富且能够很好的控制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能拥有稳定且可靠的人际关系。

(三)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良好的情绪管理使大学生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更加协调、健全,有利于保持其身体健康,使其学习、工作生活更有激情和创造力,更有力量去克服挫折与困难。

(四)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若是能很好的控制,适时的`调整,那么就能保持一个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是不能及时合理有效地调整,那么,就会对大学生的个性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情绪管理的核心是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合而成的,而大学生是无数个个体中的一员。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让个体的自我价值得到完美实现;反之,则会让个体自我价值不能很好实现甚至是不能实现。

(一)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立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

1.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情绪的良好发展。

积极开展健康、有益、充实、丰富的校园活动,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团结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的环境。

2.学校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多加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设立心理咨询社,还应开展“情绪管理”选修课,是对大学生情绪进行积极干预,促使大学生人格完善、身心健康成长的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尝试。指导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和技巧。

3.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当大学生的辅导员,积极引导他们。

通过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的心理情绪,学会观察,尊重他人感受。在这个基础之上,做好自己的事,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不断的学习观察交流过程中获得以后一种自我控制、驾驭和承受情绪的能力。

4.积极开展团体辅导,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

现今,大多数的学生都比较排斥单独的心理辅导,而通过团体之间的互动互助,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更好的调节情绪、控制情绪。

(二)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家庭(包括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的氛围健康和谐与否、家庭父母的教养方法等)对孩子的一生(包括成长、教育、身心发展、为人处事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家庭氛围好的,健康积极的,其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心态情绪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而家庭氛围不好的,比如暴力(冷暴力和热暴力),孩子的心灵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有时甚至会导致生命的终结,对社会也是有害的。

(1)父母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大学生尽管成年,但是,心理和身体的发展都还欠缺,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2)父母双方之间尽量少在孩子的面前吵架或是太过激烈的行为。

(3)父母多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学习的过程中。

(4)父母应该多接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东西。

(三)大学生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及时的发现自我的情绪。

如,为什么我现在看不进书,马上就要考试了,怎么办?考差了怎么办?父母会不会打我?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应该好好的感受一下自己的真实情感是什么,以便针对性的调节。

2.正确认识自我的情绪,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情绪会因为某一件事而发生触动。如,某一个信念有合理(符合大众的、科学的)和不合理(不符合大众评价标准、荒诞的)之分,不管我们遵循哪一种,情绪都会有波动,而当这时,我们就该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情绪了,学会自我安慰。任何问题都具有两面性,在大学,必学哲学,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以,不能片面的极端的看待一个问题。

3.合理表达宣泄自己的情绪。

大学生可以通过情绪转移、适当比较、交换角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做游戏、倾诉、运动、适度痛哭、咨询等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态保持一个平衡。

20xx(3)。

[5]杨敏杰.谈大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j].教育探索,20xx,(12):86。

[7]蔡秀玲,杨智馨.情绪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xx。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两篇【】

摘要:现今,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压力,不管是学业上还是情感上。而过多的压力,会使大学生们走向极端。大学生能否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仅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到他们能否优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能否拥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本文是从情绪的含义出发,讲情绪管理的含义、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以及策略。

一、情绪管理。

(一)情绪。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表现出来的一种直观感受,或喜或悲,或无奈,直接或间接的成为人做事的一种动力,是一种必经的心理运动过程。

(二)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就是在人们做了一件事后,对其在事件之中所体现的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审议、自我区别、自我体会等能力以及对他人于这件事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作出反应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地方法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一)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以及他们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很重要,良好的情绪是学生学习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一个学生情绪若处于积极的状态,那么他就会快乐的学习,积极的学习。如若情绪消极,那么他干什么事都会无聊,没有兴趣,对学习是有害无利的,会是一个关键。他们做事的积极性也不能保证。

(二)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

在相互交流沟通时,彼此的表情不断的向对方传达出一种信息,表达彼此的想法意愿。同时,彼此也在通过对方的表情来感受对方的意图、态度。一般而言,情绪体验丰富且能够很好的控制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能拥有稳定且可靠的人际关系。

(三)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

良好的情绪管理使大学生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更加协调、健全,有利于保持其身体健康,使其学习、工作生活更有激情和创造力,更有力量去克服挫折与困难。

(四)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若是能很好的控制,适时的调整,那么就能保持一个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是不能及时合理有效地调整,那么,就会对大学生的个性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情绪管理的核心是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合而成的,而大学生是无数个个体中的一员。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让个体的自我价值得到完美实现;反之,则会让个体自我价值不能很好实现甚至是不能实现。

(一)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立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

1、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情绪的良好发展。

积极开展健康、有益、充实、丰富的校园活动,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团结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的环境。

2、学校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多加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设立心理咨询社,还应开展“情绪管理”选修课,是对大学生情绪进行积极干预,促使大学生人格完善、身心健康成长的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尝试。指导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和技巧。

3、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当大学生的辅导员,积极引导他们。

通过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的心理情绪,学会观察,尊重他人感受。在这个基础之上,做好自己的事,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不断的学习观察交流过程中获得以后一种自我控制、驾驭和承受情绪的能力。

4、积极开展团体辅导,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

现今,大多数的学生都比较排斥单独的心理辅导,而通过团体之间的互动互助,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更好的调节情绪、控制情绪。

(二)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家庭(包括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的氛围健康和谐与否、家庭父母的教养方法等)对孩子的一生(包括成长、教育、身心发展、为人处事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家庭氛围好的,健康积极的,其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心态情绪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而家庭氛围不好的,比如暴力(冷暴力和热暴力),孩子的心灵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有时甚至会导致生命的终结,对社会也是有害的。

(1)父母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大学生尽管成年,但是,心理和身体的发展都还欠缺,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2)父母双方之间尽量少在孩子的面前吵架或是太过激烈的行为。

(3)父母多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学习的过程中。

(4)父母应该多接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东西。

(三)大学生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及时的发现自我的情绪。

如,为什么我现在看不进书,马上就要考试了,怎么办?考差了怎么办?父母会不会打我?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应该好好的感受一下自己的真实情感是什么,以便针对性的调节。

2、正确认识自我的情绪,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情绪会因为某一件事而发生触动。如,某一个信念有合理(符合大众的、科学的)和不合理(不符合大众评价标准、荒诞的)之分,不管我们遵循哪一种,情绪都会有波动,而当这时,我们就该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情绪了,学会自我安慰。任何问题都具有两面性,在大学,必学哲学,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以,不能片面的极端的看待一个问题。

3、合理表达宣泄自己的情绪。

大学生可以通过情绪转移、适当比较、交换角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做游戏、倾诉、运动、适度痛哭、咨询等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态保持一个平衡。

参考文献:

[1]宋颜云:大学教育中的教育心理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7)。

[2]吴杰:大学生的情绪调控与身心健康[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3)。

[3]许若兰。论情绪管理[j]。理论与改革,2001(6)。

[5]杨敏杰。谈大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j]。教育探索,2002,(12):86。

[7]蔡秀玲,杨智馨。情绪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谭在娇(1993.03~),女,汉,重庆万州,硕士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论文

摘要: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德育工作中尤为重要,有效的情绪管理能够引导“95后”大学生及时解决来自心理的“青春困扰”。然而,在当前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中还存在缺失“具身”理念、忽视情绪智力、存在说教隐忧,缺乏情绪体验等问题。具身认知做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对情绪管理教育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身体转向”研究进路。在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下,构建以“具身”理念为基础,以情绪智力培养为内容,以具身参与实践为支撑,以人文关怀情景为环体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系统能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情绪管理;具身认知;情绪具身性。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识别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多元思潮价值观念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当代“00后”大学生在面对纷杂的社会环境、涌动的社会思潮、多元的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困惑中、学业和就业压力中、交往与情感的迷惘中,各种焦虑、迷茫、孤独等负面的情绪甚至是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价值观念的形成、政治认同,甚至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的“人生走向”。青年大学生是负面情绪的波动期和高发期,有效的情绪管理能够引导青年大学生及时解决来自心理的“青春困扰”,提升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高校德育工作重要的课题。

具身认知理论是二十一世纪四大前沿科学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其研究成果也在教育学、哲学、等领领域出现“身体转向”新进路。传统认知科学中用计算机符号模拟人的心理表征,认为认知是简单符号的传输。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与具身模仿理论一起为认知具身化的合理性奠定了神经生物学的基础,身体、大脑、神经、感觉影响着人的认知,大量的研究证据证实认知的“具身性”。从第一代认知科学到第二代认知科学身体在认知中的经历了从“离身”到“具身”的转变。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不是简单的符号的交换,身体是认知的前提和基础,认知的过程是身体、大脑、认知的动态耦合。在具身认知理論最新研究中,情绪具身观也显示“具身”身体的感觉、情境的体验会影响人情绪的认知。情绪管理作为一种对情绪的认知、调节和控制特殊的认知过程,身体的感官、情境的营造、环境的耦合互动三个要素在认知的过程中都不可或缺。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成果在情绪管理教育中的应用将为情绪管理研究开启新的研究范式。具身认知理论具有三个重要特征:第一、身体参与性。认知是依靠人的身体、大脑、神经、思维、心智等物理的机能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是内化的经验和具身化的过程,认知是不能脱离身体进行的。第二、情境性。认知活动是在一定的情景之中进行的,情绪具身观表示情绪的感知、认识和调节是要在个人的身体体验和情景的耦合下产生作用的,情绪的情景体验和共情体验影响着情绪的认知。第三、认知的交互性。认知是身体、动态耦合过程,身体、环境、大脑是置身在统一的系统机构中,也是身心合一的认知活动。在这里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分工,进行符号、信息、能量的交换与供给,共同塑造了认知的过程和方式。

在具身认知理论的最新研究中发现,情绪具有具身性,即在情绪认知的过程中身体的感官、环境的、动态的耦合对情绪的产生和认知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具身认知理论的参照下,情绪管理教育过程中对情绪的认知、调节、控制这种特殊的认知方式中“身体”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当前情绪管理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失身性”、“说教式”的隐忧,大学生对“身体参与式”情绪认知、情绪体验、情绪管理教育模式具有较高期待,构建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情绪管理教育模式尤为迫切。

1.在教育理念上缺失“具身教育”的理念。

一直以来,“身心二元”一直影响着人的认知方式和教育方式,“离身教育”的理念也弱化身体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当前的情绪管理的教育中“身体参与”的“具身教育”理念没有有效发挥其作用,情绪管理教育现状普遍存在“离身教育”的现状。在调查中显示,当前高校情绪管理教育中“身体”参与的团辅和实践课程较少,知识讲授的选修课模式在高校中较为普遍。情绪管理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对自身情绪的认知、心理的调节、情绪的管理,身体参与的“体认”的认知方式是合理认知、正确宣泄、有效调节情绪的方式,情绪管理教育不仅仅是失身式、灌输式的教学,“具身教育”“身心合一”的教育理念是当前情绪管理教育亟需的全新教育理念。

2.在教育内容上忽视“情绪智力”培养。

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忽视了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情绪智力的培养。当前“95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成长环境较为优越,具备个性张扬、思维活跃、过于理想、不能吃苦等学情特点。当遇到心理上“青春的困扰”、入学的适应期、毕业向社会过渡期时,负面的情绪会成为大学生的心理困扰,甚至引发一系列的心理的问题。调查现实,在大学期的适应期和过渡期经历长期负面的情绪困扰和心理困扰的学生高达89%,学校开设情绪管理课程或实践的仅占23%,通过情绪管理教育中了解掌握合理的情绪管理方法的学生仅有25%。当前高校在情绪管理的教育中仅仅局限在辅导员教育、心理咨询中心和校园及社团文化活动,教育的内容的缺失及教育模式的单一使得高校的情绪管理教育存在诸多的弊端。

3.在教育方法上存在“说教灌输”的隐忧。

情绪认知理论中认知的情景、身体的实践行对人情绪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情绪的认知过程连接大脑、思维、身心等多个身体感官系统,离身的情绪管理教育大大减弱了教育的效果。具身认知理论中的具身和情景性的特征注重认知过程中的体验,良好的情绪情景和情景体验能使人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中。情绪管理这种特殊的对情绪状态的认知、调节和控制的认知过程需要良好的情绪认知情境和身体参与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强调实践的作用,中国自古就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身体认知的方式。当前的情绪管理教育中缺乏“具身”的教学情境、“体验”实践情境。调研显示,当前情绪管理的课程中大多以知识讲授课程为主,具有体验活动的团辅性课程、“情绪面具表达”等特色课程活动覆盖面较小,体验感的社会实践课程还需进一步加强。

具身认知做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对情绪管理教育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身体转向”研究进路。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在认知的过程中身体、心智、大脑、环境是动态耦合与互动。情绪管理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对自身情绪认知调节教育活动中迫切需要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构建以“具身”理念为基础,以情绪体验为支撑,以身体参与实践为保障,以为人文关怀情景为环体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系统。

1.树立“以人为本”的具身教育理念。

情绪管理的教育在教育理念中当摒弃“重心轻身”的理念,身体域场在教育中的回归是“以人文本”的具身教育理念的体现,树立“以人文本”的具身的教育理念为导向在高校情绪管理的教育中应用能够提升其教育的有效性。在当前情绪管理教育中发扬“以人为本”的具身教育理念一方面要改变情绪管理教育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情绪认知的过程是感性的、情境化、具身化的,在教育的理念是要树立“身心合一”的具身理念,在教育方式上以情景化教学、身体参与度高的实践课程为主,教授情绪管理的策略和体验方法,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强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校园文化活动三位一体的人文关怀作用,从受教育者的立场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关心帮助,引导学生在遭遇情绪困扰时积极主动求援,让情绪关怀的“正能量”在教育中发挥作用。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纳入“情绪管理”教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让积极情绪“正能量”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在爱党爱国坚定信念的积极情绪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在高校开设“情绪体验”的情绪管理教育课程,以“具身参与”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和表达自身的情绪状态,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调节、控制管理自身的负面情绪,并正确认知自身负面情绪归因。如:开设“认知自我”情绪团辅课、“情绪艺术面具表达”特色活动、“情緒的自我管理”等理论课程。最后,通过在教育内容中教授“情绪体验”的情绪管理调节策略和方法,提升学生在负面情绪状态时及时掌握调整策略,通过心理积极暗示法、自我呼吸调节法、肌肉放松法等身体体验调整策略掌握。

具身认知强调身体、认知、情景三者统一的认知方式,情绪管理教育中的“具身认知”教育方法要通过身体、环境、心理、情绪的动态耦合互动中感知、理解、调整自身和他人的情绪。一、具身引导法。情绪管理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机制和主观内在体验,作为教育者要不断掌握情绪的管理专业知识,做到教育中的“具身引导”,通过情绪的疏导、共情的机制、身体语言的教育过程寓情于景,以情动人。二、在教育中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使用慕课、电脑投屏互动、音乐教学体验等教学工具、增强体验教育的情景,让情绪的体验处于真实的情景之中,认知、体验自身和他人的情绪。三、艺术教育法。学生可以在情绪管理教学中运用音乐舞蹈、绘画演绎、面具表达等艺术表达方法,在艺术教育情景中获得积极情绪体验。

4.开展“身体参与”的情绪管理教育实践。

随着具身认知理论的具身参与理念在认知的各个学科领域的应用,具身学习、具身教育、情景的互动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的各个学科中不断实践,通过情绪教育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中。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思想引领作用,通过组织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参观实践活动中、用实地参观、感官体验和具身参与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爱国的情感,用正确的信念教育活动引领思想,从而让学生摆脱情绪的困扰。二、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情绪体验作用,鼓励学生在“身体参与”的志愿服务团队活动中体验正面、积极的情绪情感,在志愿奉献的体验中团队的活动中收获积极情绪,让团队“共情”的情绪体验形成良好的情绪认知的动态耦合。三、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辅助作用,通过心理咨询老师、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社团、品牌活动的开展的指导中融入情绪教育内容,组织心理社团和文化活动开展学生喜爱的情绪艺术表达、情绪沙盘体验等特色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情绪的体验和教师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3]管福泉.正面管教视角下的学生情绪管理[j].江苏教育,2018(10).

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论文

摘要:现今,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压力,不管是学业上还是情感上。而过多的压力,会使大学生们走向极端。大学生能否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仅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到他们能否优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能否拥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本文是从情绪的含义出发,讲情绪管理的含义、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以及策略。

(一)情绪。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表现出来的一种直观感受,或喜或悲,或无奈,直接或间接的成为人做事的一种动力,是一种必经的心理运动过程。

情绪管理就是在人们做了一件事后,对其在事件之中所体现的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审议、自我区别、自我体会等能力以及对他人于这件事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作出反应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地方法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一)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以及他们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很重要,良好的情绪是学生学习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一个学生情绪若处于积极的状态,那么他就会快乐的学习,积极的学习。如若情绪消极,那么他干什么事都会无聊,没有兴趣,对学习是有害无利的,会是一个关键。他们做事的积极性也不能保证。

(二)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

在相互交流沟通时,彼此的表情不断的向对方传达出一种信息,表达彼此的想法意愿。同时,彼此也在通过对方的表情来感受对方的意图、态度。一般而言,情绪体验丰富且能够很好的控制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能拥有稳定且可靠的人际关系。

(三)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

良好的情绪管理使大学生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更加协调、健全,有利于保持其身体健康,使其学习、工作生活更有激情和创造力,更有力量去克服挫折与困难。

(四)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若是能很好的控制,适时的调整,那么就能保持一个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是不能及时合理有效地调整,那么,就会对大学生的个性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情绪管理的核心是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合而成的,而大学生是无数个个体中的一员。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让个体的自我价值得到完美实现;反之,则会让个体自我价值不能很好实现甚至是不能实现。

(一)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立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

1.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情绪的良好发展。

积极开展健康、有益、充实、丰富的校园活动,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团结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的环境。

2.学校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多加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设立心理咨询社,还应开展“情绪管理”选修课,是对大学生情绪进行积极干预,促使大学生人格完善、身心健康成长的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尝试。指导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和技巧。

3.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当大学生的辅导员,积极引导他们。

通过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的心理情绪,学会观察,尊重他人感受。在这个基础之上,做好自己的事,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不断的学习观察交流过程中获得以后一种自我控制、驾驭和承受情绪的能力。

4.积极开展团体辅导,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

现今,大多数的学生都比较排斥单独的心理辅导,而通过团体之间的互动互助,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更好的调节情绪、控制情绪。

(二)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家庭(包括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的氛围健康和谐与否、家庭父母的教养方法等)对孩子的一生(包括成长、教育、身心发展、为人处事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家庭氛围好的,健康积极的,其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心态情绪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而家庭氛围不好的,比如暴力(冷暴力和热暴力),孩子的心灵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有时甚至会导致生命的终结,对社会也是有害的。

(1)父母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大学生尽管成年,但是,心理和身体的发展都还欠缺,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2)父母双方之间尽量少在孩子的面前吵架或是太过激烈的行为。

(3)父母多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学习的过程中。

(4)父母应该多接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东西。

(三)大学生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及时的发现自我的情绪。

如,为什么我现在看不进书,马上就要考试了,怎么办?考差了怎么办?父母会不会打我?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应该好好的感受一下自己的真实情感是什么,以便针对性的调节。

2.正确认识自我的情绪,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情绪会因为某一件事而发生触动。如,某一个信念有合理(符合大众的、科学的)和不合理(不符合大众评价标准、荒诞的)之分,不管我们遵循哪一种,情绪都会有波动,而当这时,我们就该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情绪了,学会自我安慰。任何问题都具有两面性,在大学,必学哲学,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以,不能片面的极端的看待一个问题。

3.合理表达宣泄自己的情绪。

大学生可以通过情绪转移、适当比较、交换角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做游戏、倾诉、运动、适度痛哭、咨询等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态保持一个平衡。

参考文献:

[1]宋颜云:大学教育中的教育心理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7)。

[2]吴杰:大学生的情绪调控与身心健康[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3)。

[3]许若兰.论情绪管理[j].理论与改革,2001(6)。

[7]蔡秀玲,杨智馨.情绪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大学生情绪管理学习心得

生活中难免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人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在心情烦躁时,该怎么做?失控的情绪是生活和事情的大敌,极端的情绪可以让你的朋友远离你,让你的家人疏远你,让你的事业蒙上一层阴影。所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心理素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心理学家德勒斯推荐了几个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不妨尝试一下。

要学会面对现实,努力解决问题。

《伊索寓言》里有一个故事,一个牧羊人赶着一群山羊到山坡上吃草,有一只山羊的腿有些跛,落在了最后面。牧羊人等着心急,捡起一块石头扔了过去,正巧打断了山羊的一只角。

牧羊人吓得请求山羊不要告诉主人。

山羊说:“我的角已经断了,这是每个人都能够看到的事实,即使我不说,又怎么能够隐瞒下去呢?”

情绪的释放虽然可以理解,但绝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无论怎样地发泄,我们最终都要回到现实中来。所以,记住一点,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不幸,除非你能够面对它!鼓起勇气,准备接受最坏的结果,最后你可能会发现,即使是最坏的结果,也完全可以改变!

要学会让自己平静下来。

所以,与其到事后再后悔,还不如在冲动的情绪上来的时候就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一旦感到自己的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大脑在迅速的失去清晰感时,就一定要提醒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让自己把思绪沉下来,慢慢降低自己的兴奋度。只要你能够让自己冷静下来,理智就又会发挥作用,你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糕,只要从容应对,一切都可以解决。

要学会总结经验。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像童话中的宫殿,每一点一滴都完美无比,但是生活中又有谁能不遭遇挫折呢?生活是一个整体,而失败是这个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的人把失败看成是魔鬼,是地狱,遇到它就觉得失去了全部,但另外一些人却觉得失敗只是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一个过程。如果你把失败当成是一次丰富自己的机会,尝试着从中学到什么,那么你就可以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同样的失败。失败并不是完结,而是探索新世界的开始。当遇到失败时冷静下来,仔细地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想清楚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怎样改进,然后你就会发现成功的大门正向你徐徐开启,你的心情自然就不再那么糟糕了。

要学会释放自己。

也许你心情很坏,一点都笑不出来。但与其让自己苦着脸,陷到愁苦当中不能自拔,为什么不尝试试着笑笑,看看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情呢?对着镜子努力地做出一个笑脸来,也许这个笑脸看起来只是苦笑,不要紧,再做一次,看看那个笑容是不是比刚才灿烂了?挺起胸膛,深吸一口气,然后唱一小段自己喜欢的歌,看几则笑话,看几个喜欢的电影……总而言之,你要学会释放自己,让自己凝重的表情舒展开来,让自己沉重的心情得到释放。你要学会去笑,笑容能够带动你的心情,扫除你内心的阴霾,让你的心情透亮、轻松起来。

不妨做一些体育活动,身体的舒展能够缓解你内心的紧张,到窗前看看远处的风景,做做体操,到公园里散散步,都是很好的放松。遇到问题时不要钻牛角尖,越是紧张就越是要搞个究竟,结果让自己陷到泥潭里走不出来。放松之后你会发觉自己突然省悟了许多,不再忧郁,不再迷茫,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清晰思考。

要学习与别人友善相处。

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与别人发生争执而激起自己的不满情绪,但冷静下来一想,其实争执的问题,大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如果我们能够忍让一些,这些事情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所以,我们要学会与别人友善相处,不要总是与别人横眉冷对,制造敌对的情绪。如果你面对的的确是难以相处的人,不妨离他远一些。

过于直接的话语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所以尽量迁回一些。千万不要恶语相激,恶语相激绝不会让你快乐,只会让你在一时的冲动之后陷入到无休止的懊悔当中。要有一份宽容之心,体谅别人的苦处,原谅别人的错误。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你越往好处想,就越会觉得每个人都很友善,你越往坏处想,就会觉得每个人都很可恶。

要学会倾诉,请别人分享你的不愉快。

一位年轻人,心情不佳,到处寻找快乐,却没有结果。他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指着岸边正在造船的一群渔民说:“我可以帮你找到快乐,条件是你要先和他们一起,帮我把那条船造好。”于是,这位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情放到一边,加入到那群渔民的行列。他与那群渔民一起劳动,一起唱歌,一起谈天说地,不知不觉的,一条大船已经造好了。船下水了,他和渔民们一起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你现在快乐吗?”年轻人笑着回答:“快乐极了!”

快乐可以分享,忧愁也可以分享。在心绪不加的时候,向你的朋友倾诉,向你的亲人倾诉,向你的爱人倾诉,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幽闭狭小的空间。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往,多给别人快乐。你给别人欢乐,在你忧愁的时候,他们也会愿意分享你的忧愁,倾听你的诉说,你的不佳的情绪会因为别人的分享而迅速减少。

要学会满足。

如果一个人总是持有很高的欲望,又得不到满足,就会形成很大的心理落差,是心态失衡。所以,一定要保持合理的期望,对人生的追求不应超出现实太远。好高骛远,只会让自己陷入到可望而不(可)求的境地。更不要与别人攀比,认真地做好你自己,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就是最优秀的。如果盲目与别人攀比,就会陷入“人比人,气死人”的怪圈中,心绪失控,不能自拔。

学会从爱中汲取动力。

爱是不佳心绪的最好的舒缓剂。爱可以舒缓你焦躁的情绪,让你在恐惧彷徨时找到安全感。去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的父母,你的爱人,你的孩子,你的朋友……永远不要忽视友情、亲情与爱情。爱不仅可以帮助你保持情绪稳定,也会增加你克服困难的勇气。

总之,快乐的生活,就是要在理智与情感之间做一个平衡。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决不能让情绪驾驭您。掌控了自己的情绪,就等于掌控了自己的人生!

情绪管理论文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天之骄子,但是当今社会的特殊化使得大学生无形中已经变成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爱情问题,还有社会赋予他们的各种压力都使得大学生这个浮躁的群体更加难以管理,本文就从大学生浮躁情绪的来源和管理方式做一些分析。

一、造成大学生浮躁的原因。

1、理想与现实的脱离。

大学生一直是生活在校园里长大的孩子,对于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认识随着年龄的和知识面的增长而增长,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好像就已经认清楚了自己所面临的严峻的现实,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不了理想和现实所带来的落差感,而产生浮躁和不安的情绪,更有胜者开始自暴自弃。就像网络上出现的大学生不去上课的原因是:上了不一定能听懂,听懂了不一定考,考了不一定过,过了不一定毕业,毕业了不一定找上工作。在这种无限放大的悲观情绪的影响下,学生会不断的加深浮躁的情绪,最后有时候会导致其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扭曲,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2、社会大环境的恋爱观失衡,攀比严重。

我们经常在大学比较集中的地方看到学生们成双成对,莺莺燕燕的女学生和三三两两的男学生搂肩搭背,或者卿卿我我,一对对大学生情侣们迫不及待地享受爱情的甜美,在他们的观念中,爱情这东西已经是一种随时皆可抛的一种需求品,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观念促使学生们有一种尽情挥霍青春的洒脱。而在同学之间攀比现象也很严重,一个宿舍中,如果有多数有对象,那么剩下的那几个少数就做不住了,在这个大环境崩塌了的小社会中,纯情似乎显得那么的飘渺,少男少女们攀比的开始交往,看谁玩的大胆,谁放的开,殊不知,这些在大学期间留下的阴影将是他未来人生中最不得谈起的一段往事。在学校附近应时而生的各种钟点房和招待所得生意也就火了起来。产生大学生恋爱观念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学校方面教育管理出现漏洞。一是教师在学生学习目标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方面管理上的缺失;二是老师和学生交流不够,很多老师仍然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对立面上,有种各扫自家门前雪的感觉,下课转身就走,像完成任务一样,走的是混工资的套路。学生本应该最亲密的辅导员工作也做的不到位,有和没有差不多,这都是问题的来源。

3、“围城”心理作祟。

在校学生难免会跟自己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长或者乡党们进行经验上的交流,在谈话期间,普遍现象是,已工作的学生经常有一种对现状不满的抱怨交流给在校学生,他们总幻想着跳槽,换一个新工作,但又担忧找不到更好的,所以在校生听了以后也会在无形中产生一种毕业了也没有一个好点的工作,现在是拼爹的时代,是走关系的时代,进而不思进取,因为往往有那么几个家世比较好的人工作比较好,于是他们也就开始学会了往更好的围城里奔往的想法,不脚踏实地,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时常感觉压抑,想发泄,但又迷茫的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宣泄。于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就走进了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希望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所谓的公平,借此来宣泄情绪,平静自己。

二、如何做好大学生浮躁心理的预防和克服工作。

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和现代生活压力的多元化现象的出现,教育部对于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作用,让他们能够以平成心态安稳的读完大学,进而更好地学好知识,为他们能够稳健地迈出走向社会的步伐是现在学校所面临的一大任务,我们力图从现状中寻找成因所在,探究对大学生教育指导的有效办法:

1、给学生更多去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根本上改观学生的懒惰习惯。

大学生浮躁的一大成因就是感觉大学生活平淡无聊。作为咱们新社会这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八零后和九零后们,他们的生活没有战争的洗礼,缺少生活的锻炼,他们一直被家长们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是父母亲对于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的一个希望,父母亲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只力求他们能够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过的幸福。然而一路被铺的平坦的一马平川的生活道路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缺乏了乐趣,三点一线式的基础教育和中学生活,在他们走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打破这种平淡了这么上时间的单调生活。于是浮躁情绪自然就困扰着他们。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打零工,做义工,暑假期间当家教,参加学校社团,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填满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背负责任,独自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从而克服盲从和浮躁。

2、兴趣引导、确定任务、建立目标、集中精力学习,克服浮躁情绪。

通过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去,这样让学生能够乐于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克服浮躁情绪的主要办法。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兴趣引导和建立目标。

首先,是调动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做好学生兴趣的引导工作主要落在教学老师的身上,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必然应该有他吸引学生的地方,在一所大学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是有的老师讲的精彩,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讲课的娓娓道来,听课的如饥似渴的接受着知识;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睡倒一大片,老师讲的没精神,学生学得没兴趣。所以说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是吸引学生的王道。老师们必须在教学之余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教学水平,因为很多学生都认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其次,是设定目标让生活充满意义。科学、合理地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学要求,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目标,让他们自己去为达到目标而学习,这样哪还有学生去浮躁。

3、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减少学生茫然无措的就业心理。

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是对我们国家教育制度和企业用人制度提出的一个要求,毕业学生迫切的需要一个公平的,透明的企业用人制度,尽量让学生毕业以后都能有一个和自己专业相关而且满意的工作,给学生一个恰当的步入社会的门槛,让他们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做就是解决了在校学生的后顾之忧,在校学生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我之外,再无他想。

参考文献:

[1]高留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8)。

[2]庞龙。大学生浮躁心理现象探析[j]。魅力中国,2010,(17)。

[3]董朝宗。大学生浮躁心理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

大学生情绪管理学习心得

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他们在心理发展方面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出现沮丧、失落、焦虑、空虚、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冲动失控的举动,丧失理性,这些负面情绪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本文将对大学生的负面情绪的特点、危害进行分析,并探讨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有效方式,希冀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的,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做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由于是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因此,若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则会有兴奋、愉快、满意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正面情绪;反之,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出现沮丧、愤怒、悲伤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负面情绪。

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这个相对比较单纯的世界里生活,他们的交往对象比较固定,交往范围较窄,生活经验比较少,他们“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心理调节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心理活动调节和支配的意志和能力,因此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平衡”,因此,一方面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强烈,情绪表达会很直接,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掩饰,情绪表达一般会真实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情绪具有冲动性、直接性的特点。同时,与之前相比,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去考虑自己的感情、学业、人际关系以及就业等,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也逐渐的学着调适自己的情绪,情绪及其表达开始逐渐趋于成熟。

通过心理普测我们发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情绪困扰有自卑、人际关系敏感、孤僻、焦虑、抑郁、易怒等,这些负面的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危害。

1.损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情绪是一种包含生理的心理过程,情绪上的每一次变化都能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激动时会有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瞳孔变大、胃肠蠕动减弱、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面部潮红等变化。现代医学认为人类的大部分疾病都与情绪有关,“如果我们经常处于消极或紧张的情绪状态之中,就可能使体内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的活动状态,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生理的紊乱”,如容易激动、脾气暴躁的人就容易患高血压等疾病。我国传统的中医也认为情志过极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五脏气机紊乱而生病,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

另外,情绪还与某些疾病的转化有关,正面情绪对某些疾病如癌症的好转有辅助作用,而负面情绪则会导致疾病的恶化。

负面情绪会干扰大脑正常的活动,破坏人的正常判断力,甚至导致各种神经和精神病,据调查,常见的而焦虑、抑郁病、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大多数与负面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状态中缺乏良好的调节,就很容易沉浸在过分痛苦、空虚、无聊的状态中不可自拔,为了寻找心理上的寄托,就会在酗酒、吸毒、网络游戏、伤害自己甚至伤害他人等行为中沉沦,“这些事物都让我们的情绪变得冷漠或麻木,在我们低潮时,为我们带来舒服、愉快的感觉,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另一方面,借着沉溺于这些事务也可以免除忧郁和失落感、寂寞和孤独感,使我们不须面对真实的痛苦,因而也就觉察不到任何与伤害有关的情绪”。用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来逃避痛苦无疑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但无法根治不愉快感,而且严重损害心理健康。

3.导致大学生学业不良。

进入大学后,面对教师授课方式、学习环境的改变,大学生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问题,“如果学习中的某些‘困难’是在伴随着消极情绪体验的活动中产生的,那么学生通常会将之视为一种痛苦、难受的差使和负担,甚至视为对自尊心和安全感的障碍和威胁,因而他们会表现出退缩、厌倦甚至抵触的倾向,至多尽义务式地或应付性地进行一下意志努力”。作为大学生,他们从道理上完全明白学习的目标指向,他们也会为自己的逃课等不良行为而感到会后,但是一部分同学自制力、意志力差,不能及时调整情绪状态,出现不及格现象,进而通过沉迷网络游戏等进行自我麻痹,从而逃避学习不良给自己情绪带来的不适。

4.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

人具有社会属性,需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社会归属感,而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但能使人从感官上感受到轻松愉快,更是事业发展、生活幸福所不可或缺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融洽的双方情绪基础之上的;易发怒、缺乏同理心、不能以宽容、友善的态度与他人交往,看不到他人长处、斤斤计较,而且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很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失败。人际关系紧张,对周围人充满敌意,长此以往,与周围人关系紧张冷漠,缺乏沟通交流的对象,更不利于不良情绪的宣泄,精力都浪费在不良情绪的消耗上,也会成为学业进步的绊脚石。

5.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也并非是完全无益的,只要是能在适度的时候及时调整,就会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不能及时调整,则会形成情绪恒常性,即“个体从小表现和养成的经常出现的情绪色调。这种经常性往往镶嵌在成长中的人的个性之中,成为一个人个性的情绪特征,情绪特征是构成个性的主要成分”,长期稳定的情绪表现,被看做是相应的人格特质,如多疑的、忧郁的、悲观的等,这些以负面情绪占主导的人格特质不仅对身心、学习、工作都是不利的,而且经常以此种心态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会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提高大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我们表现出来的情绪往往是经过掩饰、伪装的,这样,就妨碍了我们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情绪,缺少了真正的“症”,也就难以对症下药。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并学会如何与之相处,才有可能谈管理情绪。高校的学生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常见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的困扰,加强对情绪调适能力较差的同学的关注,做好相关建档管理,通过选修课、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情绪等心理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对自己学习、生活、感情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进行情绪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

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情绪,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来缓和、转移情绪,从而提高情绪智力。

情绪宣泄:大学生的情绪十分丰富,负面的情绪需要及时的释放,如果不及时释放,长期的压抑,会导致最终的爆发,后果会更严重。大学生在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情绪宣泄,如选择朋友、老师、咨询专家、网络等进行倾诉;通过写日记等发泄并整理自己的情绪。

以记录为例,“有丰富的经验性证据证明,在悲伤或创伤性事件的情境下,记录情绪反应能对身体健康产生长期有益的影响”。在记录情绪反应的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冷静下来组织自己混乱的情绪,并结合自己的原有的认知结构,认清事情的本质,并适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避免过激的情绪对身体和人际关系等的伤害。

情绪转移:顾名思义,大学生在遭遇负面情绪时,可以选择离开当时的情境,转移注意力,如听听曲调高雅、旋律优美的音乐,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旅游等。

情绪升华:负面情绪主要是由于个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若一味的沉浸于自己弱点,可能会在一些不良行为中寻找安慰,从而导致无法自拔。大学生应该扬长避短,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弥补不足,将理想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实现升华。

理智疗法:宣泄和转移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情绪管理的方法,升华也很难认识到情绪的本质,abc理论则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a是指引发的事件,也就是说我们能感觉到的事实;b是我们对a事件所持的观点。c则是b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

3.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稳定学生情绪。

习惯了高中紧张生活节奏的大学生往往难以短时间适应大学生活,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安排课余时间,经常感到郁闷空虚,他们要么浑浑噩噩的虚度光阴,等到毕业时才后悔莫及;要么将自己托付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的创设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而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生活变得充实,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大学生在活动中认知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情绪虽然是对事物的短暂的反应,但若不能及时进行调控,长期积存,容易导致抑郁、焦虑、强迫、自卑等心理问题。学生对单独的心理辅导会比较排斥,而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的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大学生情绪管理学习心得

11月20日(周三)下午15:20-17:00,在行政楼二楼多功能厅听了李宏翰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关于高校辅导员及大学生压力释放与情绪管理的讲座,颇有感触,不仅仅是因为李教授学识渊博,阅历丰富,生动的演讲,更是由于校友的一点渊源吧,原来他是黄希庭教授的学生,这个名字在学校的时候经常被提到,如雷贯耳。加之,作为心理学的爱好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校辅导员,对这方面的知识与案例仍然有一种浓厚的兴趣,并且许多实际案例都能够与目前大一新生学习、生活的状况不谋而合,许多知识与技巧都能够值得借鉴与研究。

一、大学生压力分析。

压力,并不是我们高中物理书上指的压强、压力,这里更多的是表现在身心上的一种威胁与恐惧,主要是由压力源造成。压力源来自于各个方面,包括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大学生新生刚刚迈入大学,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生活在一起,不仅有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的差异,更有各具特点的性格,因此,和谐的共存于促进,就成了大学生造成压力的首要因素。许多不经意的小摩擦,往往在不当的处理中,被放大,被积累,直到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带来双重的压力,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例如:宿舍适应性问题、恋爱感情问题、人际关系敏感,社交恐惧等常见的心理问题。加之,学生对心理知识与心理咨询的不恰当理解,大部分都会找不到宣泄口,自行处理,找不到突破口,给自己产生一堆的心理疑问。大学生由压力造成的基本都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等,出现心理不正常,类似于青春型精神分裂等疾病还是较少。

二、大学生压力表现。

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主要表现在:1、学业压力。包括各种科目、课程的学习,期末的考试,评奖的标准与学习成绩挂钩,往往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有人会因压力产生动力,成为学霸,学习标兵的能人,有人会因为平时学习的散漫,导致挂科,作弊,犯下错误。2、生活压力。大学生在学校要生活,自然受到经历压力、文化压力、交往的压力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大多数贫困学生,会产生更多的自卑、压抑等不良情绪,或者不愿意与人交流,不参加活动,失去一些需要在资金投入的机会。但是,经历过疏导与鼓励,贫困学生反而会产生更大的动力,成为优秀的学生。文化压力,自然是来自于各种地域、带有各自文化习俗与生活习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往往会产生一个适应过渡的阶段,来抵消彼此之间带来的心理压力。交往的压力主要源自于个人性格差异,导致的人际关系敏感。3、就业压力。顾名思义,影响到大学生步入社会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大学生上大学的终极目标,越往毕业季,压力越大,越是找好工作,压力也越大,压力与就业动机成正比。4、情感压力。大学生属于成年人,拥有追求爱情与幸福的权利,但是由于心智的不成熟,往往会出现恋爱的蜜月期与失恋的低落期这种鲜明强烈的落差感,从情绪高昂到低落,走入感情的危险期,带来情感上的压力。

压力释放原则讲究及时性、无害性、有效性。遇到压力时可以出去散散心,跑跑步,与亲密的朋友进行交流与沟通,与专业人士进行求助,找到合理方式去调节心态,放松自己,改变心中不合理的信念。压力释放的技术,主要包括:1、改变认知:转变观念;2、调节情绪:抑负扬正;3、锻炼意志:心理弹性;4、改变行为:塑造新的行为方式。常用的压力释放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境界提升。一个小和尚帮老和尚照顾心爱的兰花,老和尚出去云游了,小和尚很细心照顾师傅的兰花,直到师傅回来的头天傍晚,小和尚却忘记收兰花,被雨淋折了。小和尚很伤心,懊恼,不断地自责,做好了受罚的准备。然后,老和尚却没有责备他,也没有生气,只是说:”我养兰花不是为了生气的。。。“有时候境界的提升,往往会给我们带来顿悟和梳理,让你的心态趋于平静。2、社会比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平常心态去释放压力。3、前瞻回望,看过去,展未来,在穿梭中给自己信心与信念。4、进行交往;5、体育锻炼;6、亲近自然;7、直接宣泄:听音乐、跑步、阅读、唱歌、写字、购物等。方法很多,总有一种适合自己。

大学生情绪管理原则主要包括自学性、一致性、责任性。常有的情绪管理的技术包括:1、控制负性情绪;2、宣泄负性情绪;3、培养正性情绪。情绪管理方法主要包括:1、建立情绪管理账户;2、规避负性刺激物;3、接触正性刺激物。少看一些负面新闻,多传播十分的正能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一个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大学生。

大学的压力与情绪,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看到压力与情绪的两面性。学会压力与情绪的控制与释放,调节心态,直面人生,是大学生在学习成长的必要技能,是自己走向社会,迈向成功的必杀器。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摘要:现阶段,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或情绪失控而引发的惨案频繁出现,令人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怎样才能弄清情绪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问题呢?基于此种现象,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的问卷调查,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希望避免相似的悲剧再次上演,为这些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情绪管理;心理健康;存在关系。

大学时期是青年成长的高峰期和变革期,在大学生人格的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一时期学生的情绪也最为敏感多变,一旦负面情绪积累在心中又得不到合理的疏导,久而久之就会爆发出来,甚至酿成悲剧,所以说必要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心理健康来说十分重要。

1.问卷调查对象:笔者在某市随机抽取了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包括理科生、文科生;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农村和城市的学生;重点大学和普通院校的学生;不同消费水平和性别的学生等,总而言之,就是要确保所选取的样品具有充分的随机性,只有这样,得到的结果才能客观的反映事实。

2.问卷调查的问题设置:其一,笔者主要设置了一些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关的问题,如“当发现好友可能欺骗你时,你会非常生气,并且不注意场合的大声质问他。a.非常符合b.比较符合c.有时符合d.不太符合e.基本不符合”以此来测试被调查者相关的情绪管理能力,如控制消极发泄能力、理智调控情绪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等。其二,笔者还设计了一份心理状况的调查表,以此来调查受测者的心理健康情况,从而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3.问卷调查的数据处理:首先笔者将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的总分及各因子与心理症状问卷各因子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然后再应用数学工具,通过建模、取平均数、求极值、方差等方式进行数据处理,从而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最后则通过表格和回归方程的图像对结果进行处理,使其清晰而又一目了然。

4.问卷调查的结论及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具有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与精神病性等心理特征的受测者的情绪管理能力普遍较为低下。回归图像也显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情绪管理能力越低,心理健康水平就越弱。

大学生若是不能理智的控制和疏导不良的消极情绪,任由其发展与其肆意发泄,就会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紧张,社会评价降低,从而进一步受到消极情绪的暗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甚至就困在这个怪圈中挣扎不出,与此同时,各类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等各种心理症状也就会逐渐显露加深。

1.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学业、恋爱、经济和交往等各种方面的影响,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这并不可怕。但是许多大学生都做不到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结果不是郁积在心中,越想越伤心难过;就是不顾场合和他人感受的肆意宣泄,在不经意中伤害他人。这两种不科学的处理方法又会引起新的不良结果,进一步引发我们的消极情绪。所以,大学生在产生消极情绪时,一定要冷静,不能被消极情绪所左右。可以采用主动回避和克制的`个体冲突情绪的“情绪转移法”进行处理,一方面尽力做到不去回想和接受消极情绪,另一方面则要积极投入到丰富的文体活动或是工作中,做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从而使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总而言之,作为一个成人,大学生不仅要学会照顾自己的情绪,更要兼顾他人,切记将他人当出气筒,即使是恋人也最好不要,要做到“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2.加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与情绪认知能力:这一点是针对心理老师和大学生双方而言的,因为只有在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常见的负面情绪对其产生的影响的前提下,心理老师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工作,如对于自我情绪控制差的同学,则加强对其的关注,并且采取相应的途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工作;而对于某些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则要进行相关的辅导或是心理干预治疗,从而帮助其解决自身的生活、学习以及人际关系所产生的问题,提高其情绪认知能力,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品质。而学生也只有在其前提下,才能了解自己情绪的特点,从而不会感到困惑和迷茫,进而加强自己对于情绪的管理能力,处理好学习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问题,拥抱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

3.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不管是心理辅导还是治疗,最终的目的还是助人自助,若是自己都放弃自己,那么再好的治疗方法都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即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要做到这点,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全面地了解自己,正视自己,既不狂妄也不妄自菲薄,这也是自我调控的前提。其次,则是要利用情绪情感的积极方面,克服其消极方面,并努力丰富、培养健康向上的情绪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收到正反馈,从而使自己充满了正能量。最后,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情绪冲突和危机时,要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原则积极地求助于外界帮助,如寻求社会支持系统得以宣泄或求助专业咨询机构等。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增强自己处理情绪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渐走向人格上的成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大学生要了解自身的情绪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消极情绪进行疏导,必要时求助外界的帮助,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参考文献:

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生情绪管理心得体会_大学生情绪管理感悟与反思

情绪管理是现在大家都需要学习的。情绪管理,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大学生情绪管理。

心得体会。

希望大家喜欢。

11月20日(周三)下午15:20-17:00,在行政楼二楼多功能厅听了李宏翰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关于高校辅导员及大学生压力释放与情绪管理的讲座,颇有感触,不仅仅是因为李教授学识渊博,阅历丰富,生动的演讲,更是由于校友的一点渊源吧,原来他是黄希庭教授的学生,这个名字在学校的时候经常被提到,如雷贯耳。加之,作为心理学的爱好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校辅导员,对这方面的知识与案例仍然有一种浓厚的兴趣,并且许多实际案例都能够与目前大一新生学习、生活的状况不谋而合,许多知识与技巧都能够值得借鉴与研究。

一、大学生压力分析。

压力,并不是我们高中物理书上指的压强、压力,这里更多的是表现在身心上的一种威胁与恐惧,主要是由压力源造成。压力源来自于各个方面,包括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大学生新生刚刚迈入大学,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生活在一起,不仅有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的差异,更有各具特点的性格,因此,和谐的共存于促进,就成了大学生造成压力的首要因素。许多不经意的小摩擦,往往在不当的处理中,被放大,被积累,直到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带来双重的压力,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例如:宿舍适应性问题、恋爱感情问题、人际关系敏感,社交恐惧等常见的心理问题。加之,学生对心理知识与心理咨询的不恰当理解,大部分都会找不到宣泄口,自行处理,找不到突破口,给自己产生一堆的心理疑问。大学生由压力造成的基本都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等,出现心理不正常,类似于青春型精神分裂等疾病还是较少。

二、大学生压力表现。

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主要表现在:1、学业压力。包括各种科目、课程的学习,期末的考试,评奖的标准与学习成绩挂钩,往往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有人会因压力产生动力,成为学霸,学习标兵的能人,有人会因为平时学习的散漫,导致挂科,作弊,犯下错误。2、生活压力。大学生在学校要生活,自然受到经历压力、文化压力、交往的压力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大多数贫困学生,会产生更多的自卑、压抑等不良情绪,或者不愿意与人交流,不参加活动,失去一些需要在资金投入的机会。但是,经历过疏导与鼓励,贫困学生反而会产生更大的动力,成为优秀的学生。文化压力,自然是来自于各种地域、带有各自文化习俗与生活习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往往会产生一个适应过渡的阶段,来抵消彼此之间带来的心理压力。交往的压力主要源自于个人性格差异,导致的人际关系敏感。3、就业压力。顾名思义,影响到大学生步入社会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大学生上大学的终极目标,越往毕业季,压力越大,越是找好工作,压力也越大,压力与就业动机成正比。4、情感压力。大学生属于成年人,拥有追求爱情与幸福的权利,但是由于心智的不成熟,往往会出现恋爱的蜜月期与失恋的低落期这种鲜明强烈的落差感,从情绪高昂到低落,走入感情的危险期,带来情感上的压力。

三、大学生的压力释放。

压力释放原则讲究及时性、无害性、有效性。遇到压力时可以出去散散心,跑跑步,与亲密的朋友进行交流与沟通,与专业人士进行求助,找到合理方式去调节心态,放松自己,改变心中不合理的信念。压力释放的技术,主要包括:1、改变认知:转变观念;2、调节情绪:抑负扬正;3、锻炼意志:心理弹性;4、改变行为:塑造新的行为方式。常用的压力释放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境界提升。一个小和尚帮老和尚照顾心爱的兰花,老和尚出去云游了,小和尚很细心照顾师傅的兰花,直到师傅回来的头天傍晚,小和尚却忘记收兰花,被雨淋折了。小和尚很伤心,懊恼,不断地自责,做好了受罚的准备。然后,老和尚却没有责备他,也没有生气,只是说:”我养兰花不是为了生气的。。。“有时候境界的提升,往往会给我们带来顿悟和梳理,让你的心态趋于平静。2、社会比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平常心态去释放压力。3、前瞻回望,看过去,展未来,在穿梭中给自己信心与信念。4、进行交往;5、体育锻炼;6、亲近自然;7、直接宣泄:听音乐、跑步、阅读、唱歌、写字、购物等。方法很多,总有一种适合自己。

四、大学的情绪管理。

大学生情绪管理原则主要包括自学性、一致性、责任性。常有的情绪管理的技术包括:1、控制负性情绪;2、宣泄负性情绪;3、培养正性情绪。情绪管理方法主要包括:1、建立情绪管理账户;2、规避负性刺激物;3、接触正性刺激物。少看一些负面新闻,多传播十分的正能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一个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大学生。

大学的压力与情绪,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看到压力与情绪的两面性。学会压力与情绪的控制与释放,调节心态,直面人生,是大学生在学习成长的必要技能,是自己走向社会,迈向成功的必杀器。

现今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以及情感压力较大的现象。如何让大学生了解自身情绪压力,如何适当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以及情绪压力管理成了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更好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舒缓压力。学院团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20xx年12月8日下午15:00在学术报告楼201举行大学生心理调适与情绪压力管理讲座。此次特意邀请潘小平教授来我校为同学们进行各种心理问题剖析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和情绪压力管理。本次讲座中,潘小平教授用各种事例来评价人的心理是否健康,通过各种例子让同学们认清生活中的自己,了解压力的定义以及如何调整、缓解心态,减轻压力。通过抽象画让学生明白其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态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同时也让同学懂得如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活动中,同学们认真听潘小平教授讲解各种心理问题以及如何去调适,缓解压力。现场秩序良好,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在潘小平教授的精彩演讲下顺利拉下帷幕。

本次活动做得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1、会场布置简单而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具有很强的宣传力度。

2、讲座内容丰富且有很大的意义,潘小平教授的精彩演讲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3、现场秩序良好,学生安静,认真听讲,没有出现吵杂现象,中途离场现象较之前有所改善。

4、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引导听众就座。签到方面,准备充分,签到井然有序,避免了混乱场面。

本次活动做的不足的方面主要是活动过程中潘小平教授缺少与同学们互动,现场气氛较沉闷。

本次活动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好的,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各部门同心协力,希望下次活动开展的更好。

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他们在心理发展方面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出现沮丧、失落、焦虑、空虚、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冲动失控的举动,丧失理性,这些负面情绪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本文将对大学生的负面情绪的特点、危害进行分析,并探讨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有效方式,希冀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大学生的情绪及其特点。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的,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做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1]。由于是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因此,若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则会有兴奋、愉快、满意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正面情绪;反之,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出现沮丧、愤怒、悲伤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负面情绪。

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这个相对比较单纯的世界里生活,他们的交往对象比较固定,交往范围较窄,生活经验比较少,他们“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心理调节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心理活动调节和支配的意志和能力,因此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平衡”[2],因此,一方面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强烈,情绪表达会很直接,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掩饰,情绪表达一般会真实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情绪具有冲动性、直接性的特点。同时,与之前相比,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去考虑自己的感情、学业、人际关系以及就业等,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也逐渐的学着调适自己的情绪,情绪及其表达开始逐渐趋于成熟。

通过心理普测我们发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情绪困扰有自卑、人际关系敏感、孤僻、焦虑、抑郁、易怒等,这些负面的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危害。

1.损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情绪是一种包含生理的心理过程,情绪上的每一次变化都能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激动时会有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瞳孔变大、胃肠蠕动减弱、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面部潮红等变化。现代医学认为人类的大部分疾病都与情绪有关,“如果我们经常处于消极或紧张的情绪状态之中,就可能使体内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的活动状态,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生理的紊乱”[3],如容易激动、脾气暴躁的人就容易患高血压等疾病。我国传统的中医也认为情志过极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五脏气机紊乱而生病,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

另外,情绪还与某些疾病的转化有关,正面情绪对某些疾病如癌症的好转有辅助作用,而负面情绪则会导致疾病的恶化。

2.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负面情绪会干扰大脑正常的活动,破坏人的正常判断力,甚至导致各种神经和精神病,据调查,常见的而焦虑、抑郁病、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大多数与负面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状态中缺乏良好的调节,就很容易沉浸在过分痛苦、空虚、无聊的状态中不可自拔,为了寻找心理上的寄托,就会在酗酒、吸毒、网络游戏、伤害自己甚至伤害他人等行为中沉沦,“这些事物都让我们的情绪变得冷漠或麻木,在我们低潮时,为我们带来舒服、愉快的感觉,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另一方面,借着沉溺于这些事务也可以免除忧郁和失落感、寂寞和孤独感,使我们不须面对真实的痛苦,因而也就觉察不到任何与伤害有关的情绪”[4]。用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来逃避痛苦无疑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但无法根治不愉快感,而且严重损害心理健康。

3.导致大学生学业不良。

进入大学后,面对教师授课方式、学习环境的改变,大学生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问题,“如果学习中的某些‘困难’是在伴随着消极情绪体验的活动中产生的,那么学生通常会将之视为一种痛苦、难受的差使和负担,甚至视为对自尊心和安全感的障碍和威胁,因而他们会表现出退缩、厌倦甚至抵触的倾向,至多尽义务式地或应付性地进行一下意志努力”[5]。作为大学生,他们从道理上完全明白学习的目标指向,他们也会为自己的逃课等不良行为而感到会后,但是一部分同学自制力、意志力差,不能及时调整情绪状态,出现不及格现象,进而通过沉迷网络游戏等进行自我麻痹,从而逃避学习不良给自己情绪带来的不适。

4.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

人具有社会属性,需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社会归属感,而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但能使人从感官上感受到轻松愉快,更是事业发展、生活幸福所不可或缺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融洽的双方情绪基础之上的;易发怒、缺乏同理心、不能以宽容、友善的态度与他人交往,看不到他人长处、斤斤计较,而且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很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失败。人际关系紧张,对周围人充满敌意,长此以往,与周围人关系紧张冷漠,缺乏沟通交流的对象,更不利于不良情绪的宣泄,精力都浪费在不良情绪的消耗上,也会成为学业进步的绊脚石。

5.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也并非是完全无益的,只要是能在适度的时候及时调整,就会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不能及时调整,则会形成情绪恒常性,即“个体从小表现和养成的经常出现的情绪色调。这种经常性往往镶嵌在成长中的人的个性之中,成为一个人个性的情绪特征,情绪特征是构成个性的主要成分”[6],长期稳定的情绪表现,被看做是相应的人格特质,如多疑的、忧郁的、悲观的等,这些以负面情绪占主导的人格特质不仅对身心、学习、工作都是不利的,而且经常以此种心态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会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提高大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我们表现出来的情绪往往是经过掩饰、伪装的,这样,就妨碍了我们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情绪,缺少了真正的“症”,也就难以对症下药。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并学会如何与之相处,才有可能谈管理情绪。高校的学生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常见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的困扰,加强对情绪调适能力较差的同学的关注,做好相关建档管理,通过选修课、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情绪等心理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对自己学习、生活、感情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进行情绪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

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情绪,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来缓和、转移情绪,从而提高情绪智力。

情绪宣泄:大学生的情绪十分丰富,负面的情绪需要及时的释放,如果不及时释放,长期的压抑,会导致最终的爆发,后果会更严重。大学生在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情绪宣泄,如选择朋友、老师、咨询专家、网络等进行倾诉;通过写。

日记。

等发泄并整理自己的情绪。

以记录为例,“有丰富的经验性证据证明,在悲伤或创伤性事件的情境下,记录情绪反应能对身体健康产生长期有益的影响”[7]。在记录情绪反应的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冷静下来组织自己混乱的情绪,并结合自己的原有的认知结构,认清事情的本质,并适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避免过激的情绪对身体和人际关系等的伤害。

情绪转移:顾名思义,大学生在遭遇负面情绪时,可以选择离开当时的情境,转移注意力,如听听曲调高雅、旋律优美的音乐,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旅游等。

情绪升华:负面情绪主要是由于个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若一味的沉浸于自己弱点,可能会在一些不良行为中寻找安慰,从而导致无法自拔。大学生应该扬长避短,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弥补不足,将理想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实现升华。

理智疗法:宣泄和转移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情绪管理的方法,升华也很难认识到情绪的本质,abc理论则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a是指引发的事件,也就是说我们能感觉到的事实;b是我们对a事件所持的观点。c则是b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

3.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稳定学生情绪。

习惯了高中紧张生活节奏的大学生往往难以短时间适应大学生活,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安排课余时间,经常感到郁闷空虚,他们要么浑浑噩噩的虚度光阴,等到毕业时才后悔莫及;要么将自己托付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的创设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而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生活变得充实,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大学生在活动中认知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4.重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干预。

情绪虽然是对事物的短暂的反应,但若不能及时进行调控,长期积存,容易导致抑郁、焦虑、强迫、自卑等心理问题。学生对单独的心理辅导会比较排斥,而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的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