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和第几教学设计 第几教学设计(模板5篇)

时间:2023-10-09 12:03:37 作者:念青松 几和第几教学设计 第几教学设计(模板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几和第几教学设计篇一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一学段关于“数与代数”提出了这样的目标: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教材分析

教材将“第几”放在“比多少”一课之后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自然数除了可以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3、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这个概念,在学校无论是站队,还是自己的学号,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几”这个知识。但是对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认真区分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体验,真正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别。

1、知道几个和第几个,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它们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1、知道几个和第几个,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它们的区别;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

学生能独立认真观察并积极发言。

环节二

1、说一说一共有几个人在排队,谁排第几

2、说出某某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完成目标一)

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做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一题(完成目标二)

2、多媒体演示全家福,让学生自己说谁排在第几

3、做练习四第1题和第2题

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它们的区别

(评价目标二)环节四

课堂小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复习回顾,总结知识。

第几

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

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某个

几和第几教学设计篇二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版)》在第一学段关于“数与代数”提出了这样的目标: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这个概念,在学校无论是站队,还是自己的学号,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几”这个知识。但是对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认真区分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体验,真正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别。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和第几个,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它们的区别;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

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评价任务

1.知道几个和第几个,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它们的区别;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

学生能独立认真观察并积极发言。

环节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说一说一共有几个人在排队,谁排第几

2、说出某某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完成目标一)

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做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一题(完成目标二)

2、多媒体演示全家福,让学生自己说谁排在第几

3、做练习四第1题和第2题

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它们的区别

(评价目标二)环节四

课堂小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复习回顾,总结知识。

板书设计

第几

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

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某个

教学反思

几和第几教学设计篇三

一、教学目标

2、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3、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预计教学时间:1节

三、教学重难点

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四、教学活动

(一)笑话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他吃完第四个才觉得饱了。这是他拍拍肚皮,叹了口气说:哎,要是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

这个人说得对不对?为什么?

(二)学习新课

2、小组代表汇报

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在外面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好习惯。

4、动画展示:穿蓝裙子的阿姨走后,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1)教师:这时有几个人?谁排第一?小聪排第几?他后面对2位叔叔排第几?

让学生再次在具体的环境中区分“几”与“第几”,同样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全班交流。

(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三)巩固练习

文档为doc格式

几和第几教学设计篇四

1.在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实物投影仪,,电脑白板

一、创设情境: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买到票?你是怎么知道?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的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

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游戏序数的

(3)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出示:5只小鸟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先4人小组互相说,

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几和第几教学设计篇五

第几(第18页的教学内容),完成第22页的第7、9、10题

几和第几第三单元优秀教案设计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数的次序。

实物投影仪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3、教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进行遵守社会公德教育)

二、探求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

(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个?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个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个是谁?

(二)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从右数起呢?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反思:“认识几和第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个知识点小朋友很容易混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设计教案时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把静态的主题图动态化。教材的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这个场景是静态的,缺乏动态性,我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把教材上的主题图重新作了调整,变为让学生参与排队这一主题情境,学生通过排队,将主题提供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的体验,深切地体会到几和第几的不同。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隐藏在主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动态的参与中学会“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