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白色橄榄树的读后感(汇总5篇)

时间:2023-10-01 10:33:03 作者:MJ笔神 2023年白色橄榄树的读后感(汇总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白色橄榄树的读后感篇一

昨天晚上看完这个故事已是凌晨1点22分,看完之后仍然泪水不止,心中有千百种复杂的情绪,夜里翻来覆去好久都睡不着。

宋冉和李瓒都是内心温柔到了骨头又坚韧顽强的人,可能正是因为这点他们「同性相吸」,结下了一生的联系。

之前因为没有见过哪个人的名字中有「瓒」这个字,我去查了下字典,「瓒」的意思是「质地不纯的玉,是古代祭祀用的一种玉器」。看到最后才猛然想起可能李瓒的结局在他名字中就已经暗示了,但后来又想了想,谁能人生而不死呢?只不过李瓒的生命是「伟大的」,充满了故事,去得太凄婉。

我从未遇见过像李瓒这样温柔似水的人(不管是在现实中还是虚拟世界里),看到宋冉之前误以为自己暗恋失败而哭泣,自己鼻子也跟着发酸,但后面看到李瓒居然发现了冉冉假装微笑过后的泪水,我的心瞬间就酥痒痒的。

本以为这会是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但后来发现故事的确是跌宕起伏,但所有的顺逆境最终都是他们一起面对的。曲折的是战争,不是爱情。

看完后我有点后悔看了番外三,因为我特别希望故事就结束在番外二,而不是番外三。但可能番外三具有更深刻的含义:战争带来的是伤痛和死亡。

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没有经历过战乱,之前不知道比贫穷更恐怖的原来是战争,不了解身处战争中的同龄人是怎样成长的;后来在课本中学习才知道,这世界部分地区仍处于战火中,或者说这个世界上的战争就没停息过。可能人类的本性就是自私的,为了利益和自身发展就能以强欺弱,越过人的精神和道义去夺取丰厚的物质,却忘记了人的生命是无辜的。

在夜里我想了想,如果李瓒不是军人,宋冉不是战地记者,故事会不会就有不一样的发展轨迹,结局会不会也跟着改变?但是最后我想明白了如果他们不是这故事中的他们,他们就可能不会相遇甚至相爱;如果他们不是这故事中的他们,也许在同一时空的另一个战火纷乱的城市,会发生以一个战地女记者被一个拆弹兵救赎并对他一见钟情的而展开的故事。

这是我读到的最真实、最生动但又最想珍藏不愿分享的一个故事。

白色橄榄树的读后感篇二

白色的橄榄林,是沙漠中天地交界处的海市蜃楼,是黑夜中最热的光。

——题记

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和安静!但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站在和平鸽的左边,享受和平鸽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在和平之鸽的右边,其他国家从战争中带来烟雾,慢慢地掩盖生命......

此刻,让我想起自己书中可以记录作为一位战士陵墓上的墓志铭:“别把我埋得太深,兄弟。如果需要有人进行侵略我的国家请叫醒我,我会不断爬起来继续努力战斗。”这句话我们没办法不令人十分动容,那些没有年轻的墓碑,埋葬的是对这片国土的热爱,是鲜血、是血肉之躯筑起的一国雄威。其中有一些英勇无畏的爆破兵;有足智多谋的拆弹兵;有端着一把枪杆子为保卫社会这个世界国家发展献身的小兵;有来自他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后就把学生生命教育留在学习他国“兄弟”。

是的,也许太遥远。阅读“白色橄榄树”之前,我对战争知之甚少。战火硝烟中,可能也只是有来形容历史书是这样弥漫;血腥的战争的遥远的记忆,唯一的摄影图像传输。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我不想经历了战争。真诚希望那件白色橄榄树成为地球上最无辜的流光!

白色橄榄树的读后感篇三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战争的认识少之又少。战争的硝烟,在我脑海中也只是历史课本上描述的那般弥漫;战争的血色,也只来源于电影中传递的遥远回忆。我知道战争会带来灾难、离别、死亡,我甚至知道战争从某些方面来说会带来历史的进步,但我从未去想过战争的余音。

战争究竟是什么?书里回答:“是一种长久的痛。这种伤痛能跨越时间、空间甚至是时代。”这本书也告诉了我幸存者的痛苦。而死亡真正的可怕和痛苦,永远只留给活下来的人。

书中的主角,阿瓒和冉冉,有着最纯粹的爱情。

他们的感情,是平淡的,却充满了爱意。他会用笔记下几句平淡寻常的日记,她会在微笑过后转身强压泪水。

他们也有热情似火的时候,黑暗小巷里的那支舞,阿瓒讲的“土味情话”,但回忆里更多的还是温柔。

要感谢作者,让我们了解到战争的痛苦,了解到黑暗下光明和平的难得,了解到这样美好理想的爱情及正义美丽的人儿。我想,作者是否也曾像我一样痛恨战争却又无力做些什么?所以她选择写作,用笔、用感情铸造了这一段凄美壮阔的故事,同时也默默告诉每一个人,要珍惜。

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阿瓒和冉冉的故事带来的悲伤,也许很快就会消散,但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的正直善良与力量。并带着这样的力量、这样的信仰,努力生活下去。

那棵白色橄榄树,其实一直都在,你我不曾见过,但永存心中。

白色橄榄树的读后感篇四

这本书我看第一遍的时候想哭,但是一直哭不出来,很抑郁,到战争胜利后冉冉看的那个小伙子的墓碑时才终于哭了出来。当我看完第一遍时整个人压抑到甚至有点抑郁了很长时间。到第二次时,我终于鼓起勇气敢再次看了。这次我终于没有第一次看时那么压抑的感觉了,但是整个人从开头看时就开始哭,哭到再次看完。已经哭到无声,就是在不停地留泪。

这本书它不仅讲了关于军人、战地记者对于战争的感觉、看法,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于受伤国家本国记者看法的描写,虽然不多,但是却已经足够改变我的许多认知。当战争来临时,别国记者往前冲,而本国记者却会回过头来看看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因为这是他们的家。

不仅如此,这本书还着重写了幸存者。对于军人,幸存才是最大的不幸吧。他们虽然身体还依旧存在于这世间,但是他们的心却早已像那战火连天的战地一样满目疮痍,早已残缺不堪,他们无法融入这个被他们保护下来的世界,他们陷入战争中回不来了。

这本书我认为可以算是玖月晞至今为止写的最好的作品了吧,值得一看。

白色橄榄树的读后感篇五

已经不记得什么时侯吃过橄榄了,那种没有任何加工的,拥有显眼而富有生机的翠绿色,闪烁着神秘光彩的小家伙了。可是我真的很喜欢橄榄,因为它是神圣的“和平使者”橄榄枝的孩子,更因为它的独特,它独特的味道和气质。

橄榄是调皮的,它不是柿子,一咬下去便是蜜一般的甘甜;也不是桔子那般似酸又甜,它又苦又涩,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我有时候想:如果放块橡胶进去,也不会有它那种难以启齿的味道。可这正是它的独特,它在考验你的坚贞和勇气。它从不欢迎软弱和只懂“甜”为何物的人。

它留于他们心间也只有苦涩。它需要你的坚持,需要你品味苦中的美。人们常说“对于事而言,在意的是它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可谁不知过程的苦呢?它是苦的,真的很苦,乃至人们无法坚持,可是不坚持如何品味,顶多品味了开头的苦,苦中自嘲的笑,可这不是完整的,留于你心中的也只有无奈,无言的无奈。

倘若你坚持,坚持到嘴角弯起不由自主的完美弧度,那么真的很奇妙,在这个过程中,跃然你心上的竟不是苦,而是一种谈不上甜但沁人心脾。令人心醉的味道,哪怕曾经的苦也包含其中,就像橄榄,带着薄荷的清香,苦尽甘来,动人的味道。

这就是橄榄,他的独特,他所带给我的人生与世俗的感受,现在我的嘴中有橄榄,刚刚放进的,浓浓的苦,守盼若有似无的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