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oe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精选11篇)

时间:2023-10-15 07:08:44 作者:紫薇儿 αoe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精选11篇)

理想是人们一往无前的斗志和决心。如何保持追求理想的动力?我们可以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和经验。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些推荐阅读的书籍和资料,它们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实现自己的理想。

αoe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篇一

基于“教”的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见5~8页),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原子(第一学时)和§2.2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若本节课(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节)和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则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义。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3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3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8—4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1.3.4—2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2)学习目标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

(3)具体描述语句指对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具体描述。

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教学对象特指授课班级的学生,在目标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误解;教学条件一般都在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进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评价标准除了特指以外,都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为依据,因此也不必再重复说明。对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如:

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基本作用。

能画出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了解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在填写此栏时,除应简明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在填写“解决措施”栏时,应把考虑的具体内容简要地进行说明。

6.教学媒体的'选择

(1)知识点编号同前。

(2)学习目标同前。

(3)媒体类型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物理形态。一般常用的有:图表、照片、标本、模型、幻灯、投影、电影、录音(cd)、录像(vcd)、课件(视频、音频、动画)、网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如演示、示范、实验、上网等。

(4)媒体内容要点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主要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一般情况下,媒体的名称(题目)大多可以反映它的内容要点。

(5)教学作用指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它已在表中列出,选用时,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6)使用方式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也在表中列出,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7)所得结论指媒体使用后预期的结果。如阿基米德实验预期的结果是学生将认识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系。

(8)占用时间指媒体使用过程需要的时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估计到实际教学过程进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计划好媒体使用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教学进度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合理掌握。

(9)媒体来源包括自制、购入、库存、××资源库、网上下载等。

7.板书设计

板书是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白板)上所写的文字、公式符号和所画的图表等内容。它是整个教学思路和内容的浓缩,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

板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从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观、整齐,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于板书可以使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条理地呈现在黑板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要求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完整,系统性、逻辑性强,符合视觉心理,便于学生的学习。

板书设计一栏,整体可做为一幅板面,也可分为4幅板面,或者作为8幅投影片(只限板书内容)使用。如果需要在板面上书写的内容较多,可以只用符号“×××”代替板书内容即可,不必把字符一一写出。

我们通常所用的板书,多为逻辑式的:

一、×××××××

1.×××××

(1)××××

(2)×××××××

其实,板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精心设计,学生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而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和审美情趣的陶冶。

8.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前面所进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工作,都将在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中得到体现。

为了便于教学和交流,我们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中统一使用下列图形符号:

内填写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媒体的类型和媒体的内容要点;

内填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的内容;

为课堂教学过程开始和结束的符号。

9.形成性练习

它是按照教学目标编制的一组练习题,用以考核学生对本节课(或本知识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形成性练习题的编制,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1)将每个知识点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应;

(2)将每个知识点上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应;

(3)将所有的练习题由简单到复杂顺序排列;

(4)在满足上述3项要求的前提下,练习题要尽量精简,要求做到题量少但满足检测的需要。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钻研、精心设计。

10.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每节课(或知识单元)教学情况的评价,在本栏中应填写以下内容:

(1)形成性练习题的检测结果;

(2)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

(3)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

αoe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篇二

教学目的:

1.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文化,懂得地名中蕴涵的文化

2.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搜集家乡地名的由来(部分地名由教师提供,让学生查访其由来)。

2.搜集与地名有关的故事,或发生在这些地方的事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老朋友,想不想知道是哪几位老朋友?

出示:解放北路梁家巷高笋塘荷花池驷马桥

齐读

2、同学们,见到这几位老朋友,是不是格外亲切?

抽生再读(注意读出亲切之感)

3、那么,这几位老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说:

4、课前布置大家找市区内感兴趣的地名作一些调查,都调查清楚了吗?

板书:调查

二、全城搜索,全班互动

(一)交流调查的地名

1、小组交流自己调查了哪些地名?

2、学生代表汇报

3、同学们通过调查,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这些地方都是成都的骄傲。

(二)采访调查的(方法)过程

1、大家是通过什么方法调查这些地名的?

抽生汇报

板书:采访上网实地考察

2、你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地名,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调查?

抽生汇报:

板书:来历现在

3、采访个体,回忆调查过程

(1)你调查的是哪个地名?你是什么时候进行的调查?

(2)你那天的调查顺不顺利?讲一讲你的调查经历或故事。(随机指导学生发言)

(3)面对调查结果,你的心情怎样?

(三)汇报调查的成果

1、现在,大家都迫不及待想知道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谁来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2、针对汇报情况作指导

三、书写调查报告

出示:

2、完善板书,弄清格式

3、好朋友丁丁的调查报告写得多清楚呀!我们也能像丁丁那样能干,写出自己的一份地名调查报告。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5、现场展示。

αoe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篇三

乌鸦喝水》说课稿(第一教时)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

本文共三小节,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可、石、办”三个独体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在别人有困难时要热心帮助,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本课作者赋以乌鸦人的思维,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学中抓住“到处”一词理解乌鸦口非常渴,找到水不易,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理解课文也就成为本课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喝”与“渴”字,形近,音似,区分成了本课时一年级学生的难点。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体验法。通过乌鸦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1、《乌鸦喝水》的第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空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孩子又重温了乌鸦对“老人”的孝敬。联想到识字二里三字经练习册中的“鸦反哺”这一内容,也便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2、出示“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从提问中也可看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由于这是一年级第二学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38篇短小、有趣的课文了,其中有三篇还是不注音的文章。因此学生已有了许多对不认识的字,读不通课文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自学要求时,只要教师稍作点拨就可以了,而在识字、认字方面学生也已懂得这个字象什么或加一加、减一减,加减混合等许多方法来解决生字。

自学要求: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c、寻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馈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学习中我采用认--带--找三步。认:拿出生字卡片与大家一起再认生字;带: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的?一个学生的方法变为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师准备字谜,如:水车千斤重(渐),拿出实物如:瓶子,石子,教学(瓶、石),做喝的动作(喝),渴的表情(渴),边做以游戏让学生寻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举起来,“喝”和“渴”是形近字,难记,也可让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b、读课文时,抽三个小朋友分段朗读,并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些什么。

c、学生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3、指导书写“可、石、办”三个独体字,可联系“河、右、力”来指导写字,特别指出“可”字横要长,竖钩起笔不在横的最右边,“办”字左点不同于右点,同时注重写字的姿势。

(三)解疑读文感悟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

2、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乌鸦是怎么找水喝的?这一环节中可抓住“到处”这一关键词统领本段。

先可让学生做做动作,乌鸦飞到哪里?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样东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体会心情,刚开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样?集体、个别地读这两个句子体会,特别指导好“到处”一词的朗读。

3、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划出来,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照文字旁边鲜艳、生动的插图来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

面对这些困难,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了。

可采用激将法:算了,算了,喝不着,还是走吧!

这时激起了学生许多智慧与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乌鸦已经很渴了。”“乌鸦到处都找遍了,才发现的。”“你瞧图上的乌鸦多累啊!”“小乌鸦还要去照顾妈妈呢!”这时孩子和文中乌鸦一样处于两难的境地,再让孩子反复朗读:怎么办呢?这里的感情激发,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师随便什么讲解都显得多余了。

孩子们通过矛盾的斗争,也很自然的想到帮助乌鸦,用麦管吸,加石子,请大象帮忙等十分多的办法也就产生了。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热心关爱,帮助别人,又发展了思维,训练了表达。也为下一课时的体会乌鸦的善于观察与聪明作了铺垫。

(四)、指导朗读,背诵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的朗读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还可个别、集体加上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朗读,并借助板书边演边背。

五、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的背诵。

急着找水--喝不着水--?

六、教学特色。

2、生动形象,激发兴趣

3、关注个性,触发情感

4、自主探究,不断创新

[《乌鸦喝水》(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αoe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篇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并写出课后第3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2、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具:

字典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文言文?你能背给大家听吗?

说说怎样学习文言文?

新课

学生借助注释和译文自学课文,解决不了的词句标出,在小组中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

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一起说说课文的意思,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讲解

屏幕出示:

αoe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篇五

假如(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教学流程:

一、介绍神笔马良的故事(课件)

二、配乐范读课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试读、自主记字形、一字开花)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自由试读,思考:小作者想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什么?

(二)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正音评议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小作者的第一个愿望是什么?

2、指名读,并板书

师:冬天到了,寒冷的北风刮起来了,你现在就是那棵窗外的小树,缩着身子,轻轻叹息,你在说什么呢?(学生想象回答)

指生再读,鼓励加上自己的动作来进行。

师:是啊,可怜的你在刺骨的风中快受不了啦,这时,小作者画的那个红红的太阳真的挂在了天边!阳光下的小树,你又会说些什么呢?(“谢谢你,我现在可暖和了!”……)

再指读。

3、师:让我们象小树那样快活地读一读吧!(齐读)

4、小作者还有哪些愿望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巩固生字词(去拼音)

六、写字教学(学写“寻、哭、双、体、操、场”六个字)

重点指导:“休”和“体”,另外指导“寻”等

板书:用马良的神笔给小树画太阳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自己的能力背诵全文或其中几节。

3、初步感知诗歌的特点,试着自己做一回小诗人,用“假如”说几句话。

4、发挥想象,引导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

5、有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的愿望。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23、假如

小树太阳

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谷粒

西西好腿

一、复习巩固

导入: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23课《假如》。(指板书)

(一)复习生字词

我们首先来给生字宝宝们打个招呼吧!

1、小火车读生字卡片。

2、师:瞧,生字宝宝们手拉着手来了。小朋友,先试着自己叫叫它们的名字吧!

自由读课件中的词语:健康、遥远、粮食、寻找、操场等。

3、指生读。

(二)复习课文主要内容及第一节

师:请小朋友把书本打开,翻到108页。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的小作者有好多愿望,都有些什么呀?(生答:给小树画太阳,给小鸟画谷粒,给西西画双腿。)(生回答得或简或繁都可以)

而她的第一个愿望就藏在课文的第一节。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节。(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二)学习正文

(一)学习第二节

1、小姐姐接下来想帮助谁呢?(小鸟)

2、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第二小节,想一想小姐姐为什么要给小鸟画谷粒呢?(生自读)

3、指名读。说说理由。

4、师:多么需要帮助的母女啊,所以小作者想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许多--(生答“好吃的谷粒”)(教师课件出示“好吃的谷粒”。)

4、师:小朋友们请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小姐姐画的谷粒会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出示“()的谷粒”。)

生自由述说。(可能是:“大大的谷粒”、“又大又圆的谷粒”、“金黄色的谷粒”、“香喷喷的谷粒”等等)

a)师:是啊,小鸟吃到了这样的谷粒,多开心呀!瞧!(课件出示配乐小鸟欢叫的场面)现在,你就是那只幸福的小鸟,你会做什么呢?(生想象回答。可能是:我会高兴地吃谷粒;我会欢乐地歌唱;我会幸福地靠在妈妈怀里等等)(要求说完整话)

b)看到这些,谁还想读一读?(指两生读)

c)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生齐读)

(二)学习第三节

1、师:窗外的小树在红红的太阳下快活地成长,幸福的小鸟和妈妈一起享用着好吃的谷粒!可是……西西从小双腿残疾,没有一天离开过他的病床和轮椅。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节。(生自读)

2、指名读。

3、师:老师也想读读,可以吗?(教师范读)

4、师:谁还想读?(再指读一生)

5、师:我们六人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分工来朗诵第三节,等一会我们来欣赏大家的成果!(六人小组合作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6、小组汇报读(两组)。(师:真是六个会合作的孩子!师:西西在你们六个人的祝福下幸福地微笑呢!)

7、师:让我们的琅琅的读书声给西西祝福和力量吧!(齐读)

(三)配乐朗诵,小结

1、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课文,老师给你们配上好听的音乐。(配乐朗诵)

2、读完了整篇课文,你们喜欢课文的小作者吗?谁来夸夸她?(生自由称赞:“小姐姐,你真是个有爱心的人!”;“小姐姐,我要和你一样保护大自然,关心身边的朋友。”……)

(四)尝试背诵

1、师:那么让我们把小姐姐的心愿变成自己的心愿吧!你可以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心愿来记,记的快的小朋友也可以看着老师的板书,试一试把整首诗记在心里。(自由背)

2、指生背自己最喜欢的一节。

3、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到你记住的那个心愿,你可以站起来背诵。暂时还没记住的心愿,你可以端着书本,在座位上美美地读一读,也来点音乐好吗?(生齐试诵)

(五)学习第四节

师:小作者只画了这些东西吗?(不是)你怎么知道?(最后一句,省略号)这小小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呢?(指名说。可能回答“小姐姐还有其他的心愿。”或“小姐姐还想画许多东西。”或“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东西。”等等)

是啊,小姐姐用马良的神笔帮助了寒风中的小树,饥饿的小鸟和

残疾的西西,可是生活中,在我们身边还有更多的事物和人需要我们去关心和帮助!你能说说吗?(生自由说)

(三)文本拓展

1、孩子们,你们都有一双充满关怀和爱心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一切!你们看,智慧老人给我们送礼物来了!每件礼物都可以帮助你完成心愿哦!想要吗?快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呀?(教师点击课件,逐个出示画面及文字,生自由试读,最后出现带有四句文字的完整画面。)

马良的神笔阿拉丁的神灯

假如我有

阿里巴巴的咒语哈里波特的魔棒

2、师:这些礼物你们喜欢吗?你可以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礼物,像这样(课件出示课文句式及四幅小图)来轻声地说一说自己的心愿,然后说给你的四人小组听一听。

(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指三名左右,如出现课文中句式的马上引入下一环节。)

可能涉及到:

受伤的小动物--师:它们一定能体会到你的关爱!多么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山区的孩子--师:让山区的孩子也能和我们一样快乐地学习,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因为我们同是祖国的花朵。

贫穷的人们--师:在过着幸福生活的同时,你还能想着生活不那么如意的人,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世界匮乏的资源--师:你真了不起,心里装着整个世界呢!大家应该向你学习,这样就不会有人随意浪费我们大自然日益减少的资源了。

…………

6、师:老师被大家每一句真诚的话给感动了。老师相信,智慧老人的礼物一定会实现我们的愿望!

7、师:小朋友们,喜欢的话,下课的时候,可以自己试着把几个心愿连起来,那就是一首属于你自己的《假如》了,大家都可以做小诗人!

(四)书写指导

2、学生观察两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食”为“良”加上人字头,但其中最后一笔有变化,“食”的最后一笔由“良”的一捺变为一长点。

4、教师范写,说注意点。

5、学生描红抄写,教师巡视。

6、展评。

五、总结

师:小朋友们,善良的马良为穷人带去了幸福。而你们和小作者一样,给身边一切需要帮助的事物带去关怀和帮助。有一首歌唱的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课件出示“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板书设计:

23、假如

小树太阳

我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谷粒

西西双腿

…………

[假如(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αoe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篇六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始末,感悟寓意.

3.教育学生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有可能攀登到光辉的顶点.

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和扁鹊求治到不治的经过.

学习难点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

活动1.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你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神射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初解课文

拓展升华你对两则寓言的体会是什么?分组讨论各小组选代表回答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小结1.你认为蔡桓公怎么样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2.你觉得是什么害了蔡桓公的性命?

3.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扁鹊治病蔡桓公(讳疾忌医)

皮肤小病不信︱

请治{皮肉之间不高兴比理睬︱

肠胃非常不高兴︱

不治――深入骨髓浑身酸痛---病死

作业设计1.将下面技能与其基本功搭配连线.

射箭练腕力

唱歌练基本招式

书法练眼力

武术练丹田之气

教后反思

[寓言两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αoe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篇七

课题《吻火》课堂类型新授

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文中以小见大的手法。品味作品通过特写镜头的描写突显人物精神面貌的写法。体悟作者对“隔江观火”的人生态度的否定和对“吻着人生之火”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写法。

教学难点体悟文章的情感态度。

教学方法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学法设计研究讨论--分析归纳

一、导入新课

投影《再别康桥》,学生齐读。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诗人徐志摩的有关情况。并指出《吻火》就是追悼徐志摩的一篇短文。

二、相关人物简介

梁遇春(1904-1932),福建福州人。1924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1928年毕业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大学期间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有译作二十余种,其中《英国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尤为当时青年读者喜爱。同时写作散文,结集出版有《春醪集》(上海北新书局1930)、《泪与笑》(上海开明书店1934)。其作品多致力于人生探索与内心世界的剖析,既对现实的黑暗和灵魂的堕落充满愤慨,又热忱地追求理想的境界与健全的人性。虽因生活与思想的局限,试图以泪中的笑面对人世而陷于更深的苦闷,但其批判现实、探索人生的态度始终严肃而执著。

徐志摩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其意外死亡曾引起巨大反响,在文学界、教育界和新闻界都掀起过声势浩大的悼念活动。《新月》月刊、《诗刊》等杂志先后推出过《志摩纪念号》专刊。甚至对新文学颇有成见的《学衡》杂志也出版过纪念专辑。陆小曼、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杨振声、韩湘君、方令孺、储安平、何家槐、赵景深、张若谷、陈梦家、方玮德、梁镇、朱湘、程鼎鑫、虞岫云、陆费逵、舒新城等众多作家都发表过悼念文章或哀辞挽联,以不同方式纪念这位“新月派”的灵魂人物。胡适的'《悼念志摩》、凌叔华的《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都是其中颇具影响的代表性文章。

三、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精彩而独特的怀人散文。文章通过对徐志摩的灵魂世界的刻画,表现了作者对“隔江观火”的人生态度的否定和对“吻着人生之火”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在短短五百多字的篇幅中,作者既没有详细、全面地叙述徐志摩的生平事迹,也没有浓墨重彩地书写与诗人交往的重大事件,而是通过精选两个最能体现诗人个性气质的“特写镜头”,即其“惊奇”的眼神和“吻火”的动作,传神地勾勒出徐志摩的个性灵魂和精神风貌,表现了作者对诗人亲吻人生火焰的人生态度和人格追求的高度赞美。

四、具体赏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本文描写的两个特写镜头是什么?它们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两个特写镜头(眼神、吻火的动作)

人生态度(积极、乐观;面对灾难坦然处之)

五、问题探究

1、本文在表达情感方面有何特色?

与众多怀念亲友的文章有所不同,本文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克制。

可以肯定,徐志摩的意外死亡对作者的震撼也是很强烈的,否则他不会撰文纪念。但作者在文章中却仿佛要做“冷血动物”,并没有放任内心情感自由流淌,只是以素朴无华的笔墨“不动声色”地刻画了徐志摩的眼睛和动作,并以此来透视诗人的个性灵魂和精神风采,实现了与诗人心灵的共鸣和深层次沟通,表现了一位精神知音对徐志摩的特殊情感。

古语云:“情到深处,每说不出。”(沈德潜《说诗语》)本文正收到了“道是无情却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2、本文在选材方面有何特色?

本文短小精悍,采用了遗形取神的速写式技巧来表现人物,笔法洗练简洁而富含表现力。

作者在选材方面显然是经过缜密思考的,既没有描写徐志摩的外在形象,也没有醉心于诗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而是精选了两个典型的侧面--“惊奇”的眼睛和“吻火”的动作,来展示诗人灵魂和风采。

另外,文章在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方面也很成功。“kissingthefire”是徐志摩在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的幽默玩笑语言,却能很好地展示徐志摩的个性风采,如出洋留学时间较长,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比较“洋化”,对英语造诣颇高,从口头到文字时常常穿插英文等等,都非常形象地刻画了徐志摩潇洒自如的生活和风度。

3、文章在结构方面有何特点?

文章结构严谨,构思严密。简言之,文章前两节主要写诗人的眼睛,后两节主要写“吻火”的动作。对诗人徐志摩而言,“惊奇”的眼睛和“吻火”的行为是互为表里的,对人生的“惊奇”是“吻火”的动力,“吻火”的行动是“惊奇”最彻底的表现。没有“惊奇”的眼睛,就没有“吻火”的惊人之举。文章前后两部分在“人生态度”的层面上实现了有机“对接”。

六、品味语言

语言质朴无华,平实自然,这是本文在语言方面的最大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并分析文中精彩语句)

分类作业a类:品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b类:阅读徐志摩及梁遇春

αoe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单韵母u、大写w和音节wu,能读准音,认清形。

2能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u、w,注意正确的书写格式。

3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儿歌。借助图画、儿歌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本课的韵母和音节。

教学重点:

u、w、wu的认读和u、w的书写。

教学难点:

读准u、w、wu。

教学方法:

启迪、导读。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读i、yi及其四声。

二学习韵母u

1单韵母u还有一位朋友,它是谁呢?

1课件演示认识wu,告诉学生它也读“乌”。想想怎么记住它?(大w带小u,紧挨在一起,它是音节wu。)

1看图说说树上有什么?树下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自读儿歌,用横线标出带“u”的音节。

3教读,读后交流。

六巩固练习,完成“读读连连”

1放手让学生做,然后讲评。

αoe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篇九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体会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通过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3.培养学生写一段话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难点:指导学生理解三、四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趣探奇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是怎样的?(波涛澎湃、波涛汹涌、波浪翻滚)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大海的画面(课件显示:波涛澎湃的海面),海底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你们想不想知道,这节课,就让老师带着你们潜入海底,做一次海底旅行。(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媒体显示: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学生回答后,(媒体演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3、课文围绕着哪两个方面来描写海底世界的?(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二、三自然段:

1、为什么说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请大家一起自由读读第二、三自然段,把你觉得奇异的景色划出来。

2、学生交流:

(1)“海面上波涛澎湃时,海底依然宁静”,写出了海底奇异。

体味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a.你能给“依然”换个词吗?但要意思不变。(依旧、仍旧、仍然)

b.海底为什么是宁静的呢?

(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影响海面以下几十米深。)(板书:宁静)

c.指导学生朗读句子,把景色的奇异读出来。

(2)“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这景色也很奇异。

a.你觉得奇异在哪里?

(奇异在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却有光点在闪烁。)

(媒体显示:发光鱼视频)

补充:深水鱼生活在深海里,自然界有些活动在生命的发展中自然地形成了一些自我保护器官,比如硬壳、发光器等,据资料介绍,它们发光的作用主要是引诱伙伴,或是寻找同伴,防御敌人。

b.师:海面上阳光虽然很灿烂,海底却漆黑一片。还有那一闪一闪的发光鱼,多奇妙的景象。(板书:黑暗光)谁来读好句子?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海底很宁静,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一句也写出了海底的奇异。

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指名读、评读,这声音能响亮吗?为什么?(因为它们在窃窃私语)教师模拟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窃窃私语”。

(媒体显示:播放各种声音)

师:同学们,海底的景色是如此奇特、美丽,那物产又是怎样?请同学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动物的运动方式读一读。

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

(1)海参活动慢,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

师:我们走一步大约是l米?四米几秒就可走完,可它却要走4小时,是不是太慢了?

(2)我觉得身子像梭子—样的鱼活动快,因为它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

几十千米等于几万米,与海参对比,让学生体会这种鱼游得好快!

(3)乌贼章鱼活动怪,它们是靠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的。

教师讲演“反推力”,告诉学生火箭就是利用反推力升空。

(4)我喜欢贝类,它们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播放课件:动物的活动)

(5)海底动物就这四种吗?(板书:动物种类繁多)

(6)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3.海底除了动物,物产还有什么?

(1)学生交流,在书中找出描写植物的句子。生读句子(课件:各种色彩的植物)(板书:植物多种多样)

(2)指导朗读。

4.海底除了有动物、植物,还藏着什么?

那么有哪些矿物?(指名说)这些矿物都对人们的生产有着很大的作用。(板书:矿物蕴藏丰富)

四、欣赏品味,深入理解

总结:海底景色光怪陆离、千奇百怪,令人向往,你们想看看吗?现在,我们就来轻松一下,欣赏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

(课件:“海底世界”视频)

五、拓展整合,延伸知识

海底真是个迷人的世界,同学们,想把它深深的记在脑海里吗?喜欢绘画的你,可以画一画海底奇异的景象,喜欢朗读的你,可以读一读优美的文章,喜欢写作的你,可以写一写你想对大海说的话,喜欢探索的你,可以查一查大海的秘密。(课件出示此拓展题)课后来完成。其实,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海底还有许多秘密,就等着你们去挖掘,去探索,去发现,老师等着你么的好消息。

文档为doc格式

αoe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篇十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二上《假如》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在本组导语“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的更美好”的引领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那些饱含真情的语句,反复感受那些真真切切的人和事,带领学生感悟教材,感知社会生活,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培养爱心。

[学生分析]: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我们不能忽视儿童诗与儿童之间天然的亲缘关系,只要加以巧妙的引导,借用教材,采用仿写形式,使儿童感受写话带来的乐趣。

[设计意图]:

1、激发兴趣:根据年龄特点,选择巧妙的着眼点(神笔)激趣,带动思维,以故事《神笔马良》为必备的文本铺垫,并借助课件,再现文本场景,激情入境,使学生产生共鸣。

2、培养语感: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科的个性,以学生的语言发展为本,加强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运用,通过诵读、联想、评价、感受深刻的文本内涵。

3、拓展文本:在深入研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和文本的特点,设计了适宜的句式训练,师生共同进出课文意境,在多元对话的过程中,有机整合与拓展,更提升了情感的感染与熏陶。

[预设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有适当的情感定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自读自悟、品读深入等阅读活动理解文本,并在句式练说、朗读表演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真情实感,显示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

[预设流程]:

一、故事铺垫,激趣揭题

1、给“笔”扩词,引出神笔。

2、观赏故事《神笔马良》,感悟“神”。

(从前有个叫马良的穷孩子,他很爱画画,可是买不起笔,他就用树枝在沙地上练习画画。一位神仙老爷爷被感动了,就送给他一枝神笔。马良用这枝神笔画了一条鱼,鱼就活了;画了一只小鸟,鸟拍拍翅膀飞了;帮穷人画了一匹马,马上就能跑了。)

3、发散说话: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

揭题“假如”。

二、切入课文,初读感知

1、师范读引入文本。

2、自读课文,试读正确。初感。

三、朗读品味,深入感悟

1、重点指导读第一小节。交流促读。(个读、比读、激读、齐读……)

2、师生互动接读二、三小节。

3、课件复现小树、小鸟、西西需要帮助的场景,激情读。

4、齐读全文,明“画”:给需要帮助的人画。

四、整合练说,拓展延伸

1、句式练说,整合课文内容。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小树画,要给小鸟画,还要给西西画。

2、鼓励创造性想象说话。

给人类朋友、动物朋友、植物朋友……需要帮助的人画什么。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还要给。

五、意犹未尽式结尾

结束句朗读:“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板书设计]:

假如

[简说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二上《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全诗从独特的儿童视觉中铺开,又富含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如果要比较一首儿童诗和一篇优美的散文,谁离儿童的情感更近?我们毫无疑问会选择前者。作为教者,我们不能忽视儿童诗和儿童之间天然的亲缘关系。《假如》能感动我,也能感动学生,更能感动听者。

但这一课从何落笔呢?“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立即激活学生思维,引发浓厚兴味,又是贯穿全文始终,称之为“文眼”并不为过。而板书也与这文眼结合,简单地画了一枝笔,与课题和画龙点睛的“画”字,展现了设计者的文本理解及本课的内涵,也是信手拈来,自然浮现的。

上课伊始引入的《神笔马良》故事,是为朗读做必要的铺垫。假如学生不了解这个故事,学习课文就缺少情感的基石。当学生通过课件及老师讲述激发后,悟了“神”,才有了趣(学习兴趣),才有了欲(朗读的欲望),才有了想(思维的火花),适时抛出一个话题“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发散说话,想说就给他们一个同桌交流的机会。而老师也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无距离的交流,老师的想法就在课文里,就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带出课文,创设了一个师生思维直接交流的情境,将文本直观地呈现课堂当中,让一切来的那么自然。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相信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积累,识字能力已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因为毕竟是初次接触文本,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激发学生的情感阅读呢?我利用课件,复现了文中的三个场景,并采用接读、引读、比读、激读、齐读……师生互动,建设了一个情感的高潮。有了适当的情感基础,以我口说我想,以我手写我心就水到渠成了。

而对于课题怎样理解落实呢?“假如”是个相对陌生的词。是不是单调的解释,直接灌输呢?我想起了两个和它接近的词:“如果”“要是”。并多次地放到语言、文本情境中,在聆听感悟时,在潜移默化里,相信学生已经领悟了“假如”的含义。而且在课堂上,我用了较多的引读,不知听课教师是否认同?我的出发点在于:一,这是一首情感浓郁的诗,可以很好的接读;二,通过一次次的引、激,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克服对文本的生疏感,突破朗读难点。

全文通过“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小树、小鸟和西西画”来连成一条主线,当然因为时间限制,重点朗读指导的只在第一段,后两段有待加强巩固。在品读全文后,启发学生合作讨论,想一想、说一说,给它们画更多最需要的东西,试着整合文本,纵向地深入文本。课并不到此为止,世界上还有更多的动物朋友、植物朋友、人类朋友,你最想帮助谁?谁最需要帮助?拿起手中的神笔,把你们的愿望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以说话,写话,画画为载体,既横向拓宽了教材,又不偏离语言文字训练的本质。还有考虑不周的是写字的安排。假如本课时安排了书写指导,也许会冲淡整堂课的情感氛围。如果要写,写什么字,什么时候写?有待探讨。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在本课也能得到真实的体现。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朗读这首诗,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产生那么多新的“假如”,能在学习期待中得到发展,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出发点和归宿!

[假如(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

αoe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篇十一

1、了解杜牧诗歌思想内容

2、体会杜牧诗歌“托物寓意”的手法。

3、把握诗歌“早雁”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讨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1:在哪个人生阶段,人最喜欢回忆过去?为什么?——晚年。因为走到风烛残年时,人们常常会回忆青春年少的风华,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训。

问2:一个朝代呢?

默契。而一个王朝的兴、盛、衰、亡正与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仿。

对于晚唐诗人而言,唐王朝已经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开元、天宝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梦,而安史之乱恰似惊破美梦的怪影。社会危机加深,末世的景象、仕途的迷茫,使这时期的诗人,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出现了新的特色,反映在当时流行的咏史怀古题材中,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普遍表现出伤时悼乱的情调。

杜牧便是众多晚唐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我们已经在《阿房宫赋》中领略了杜牧在文赋上的成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在诗歌方面的风流。

二、作者简介:(投影)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杜牧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诗歌。

2、范读诗歌。

3、指导全体学生朗读诗歌。

4、自读诗歌,了解诗意,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然后思考下面问题。

(1)问:哪个词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哀”

(2)问:雁为何“哀”?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雁。

(3)问: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请说出理由。

(4)雁的“哀”在哪里表现出来?

——起到烘托作用。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在这静寂的画面上飘过孤雁飘渺的身影,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暗淡,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这样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种凄凉的景象描写出来了。

(5)诗人通过写早雁,目的是为了表达什么?

唐武帝会昌二年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充满关切。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而寄予深切同情。

5、结语

通过学习这一首诗,我们可以知道,杜牧笔下的早雁是有寄托的。他表面上是写雁,实际上是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地写作四散的早雁。这是象征的表现手法。全诗通过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又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三、总结、背诵。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