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儿歌夏天到教案反思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精选8篇)

时间:2023-09-28 15:08:02 作者:BW笔侠 2023年儿歌夏天到教案反思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精选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儿歌夏天到教案反思篇一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去杭州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这位聋哑青年观鱼的时候认真专注,全神贯注,他画出的鱼儿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作者赞美了青年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做事专心致志的优秀品质。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鼓励运用到习作中。

4.学习聋哑青年忘我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做事勤奋、刻苦、专注的品质。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从而受到启发。

大家预习过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文了吧?(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课题,让大家通过你读的语气,听出你的理解,并且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读课题)因为这是整件事的结果,课题是在讲述这件事的结果,所以我读得比较平静、平缓。

(读课题)我认为应该惊喜地读,毕竟这是作者的重大发现。

第一次读,可以用惊奇的语气来读。这句话本身就给人惊讶感。

还可以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表示作者对青年的称赞。(生读课题)

我还以为是童话故事。

我以为是写魔术表演。

我以为是写作者看到的一个奇怪的景象。

是啊,不管是谁,一看到这样的题目就会产生阅读的兴趣,这就是好题,能起到吸引大家阅读的作用。

在课文第6和第13自然段,说的是青年画鱼很传神,鱼好像游在他的纸面上。

这是青年画鱼的成就,也是作者经历这件事所看到的完美结局。(板书:结局)作者在玉泉边看鱼,看青年画鱼,他能看到如此的结果其中必定有原因,有过程。就“鱼游到纸上”这个让人赏心悦目感受至深的结果,大家追根溯源,找找哪些句子说的是“原因”(板书:原因),哪些句子描写的是“经过”(板书:经过)请默读全文,分别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批注。

我认为第4自然段中写他“呆呆地站在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从来不说一句话”这是“原因”,正是因为他这样认真执着地看鱼才能画得这样传神。

板书:认真观察(此板书位于“原因”之下)

我找到第7自然段,整段话写的是青年画鱼的经过。

第8、9、10自然段都是说青年认真作画,不被旁人打扰。

还有的段落介绍玉泉,玉泉的鱼,观鱼的大众。

作者和青年对话,得知他的身份以及画鱼传神的原因。

作者到玉泉观鱼,认识一个聋哑青年,发现他总是在专心地画鱼。他画得很传神,让鱼游到了纸上。他自己说:鱼先游到心里,之后再游到纸上。

我们重点看看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纸上的吧。请关注重点写青年画鱼的第7自然段。再读一读,围绕着青年作画的过程,说说你最欣赏的地方。

我欣赏他画鱼时的专心,从“静静地画”可以体会到。

我最欣赏青年作画的技艺很高。例如: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说明他画得很棒。

是的。中国写意画既需要挥笔速写,瞬间抓住对象的'动态,也需要工笔细描,捕捉对象细节的精彩,青年二者兼得,真了不起。(幻灯:水墨金鱼动态图)

我欣赏他的作画态度,从“一丝不苟”这个词可以看出。

正是因为他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画,再加上平时刻苦练习,作画技巧高,才能画出栩栩如生的金鱼。

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把青年的可贵品质记在心里。

齐读第7自然段。

再往前看“原因”部分,重点品味描写青年观鱼的语句,看看能否找到他成功的其他因素。

我关注第4自然段,他看鱼很认真,认真就是他成功的法宝。

我关注第8、9自然段,观点和同学一样,这两段都描写青年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观察,这就是他成功的秘密。

我注意到作者和他对话的部分(11~14自然段),得知他的身份。我觉得他能这样的专心,和他的聋哑有关系。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大师级艺术家都有生理缺陷。

是啊。例如凡高是精神病患者,贝多芬是聋子,他们的残疾不但没有成为缺陷,反而促使他们走向艺术巅峰。生活并非不公平,关键看你怎么对待。

我也注意这个部分,我发现青年是长期坚持观察、作画的。课文第12自然段说到“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边,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没有长期坚持,也不能画出这样传神的画。

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请自由读读你所品味的部分,再次加深感受。

自由读课文相关部分。

正是因为青年认真观察,全神贯注不受干扰地作画,长期坚持,才能画出这样传神的鱼。

你能用青年自己的话来解释么?

鱼先游到我的心里,再游到我的纸上。

好的,大家知晓青年成功的秘密,我想对你们一定很有启发。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吧。

平时做事也要认真。

全神贯注才能把事情做好。

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板书:全神贯注(此板书位于“结果”之下)相信你们已经能体会到,每一个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也都不是上天凭空赐予的,都需要付出你的努力。请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自由地读读全文。

自由读全文。

作者写得很生动,就像工笔细描一样,对青年画鱼的过程写得很细致。

作者写这篇文章也是为了让我们懂得全神贯注的重要性,写文章是有目的的。

题目很吸引人。

作者的描写很有条理,说了整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很好,你们学有所成。

通过观众惊奇地喊出来,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

其实也吸引作者,为作者写出下文做好铺垫。文中第7自然段紧接着说“我挤过去一看。”这样的安排就和上文连接很自然。

看来,也许把时间顺序稍稍更改一下,把先发生的事放在后面,后发生的事移到前面,文章立刻就精彩多了。

都说好文章应该是惜墨如金的。我觉得开篇马上切入正题,直接对青年进行描写就可以了,为什么课文第1、2自然段花了那么多笔墨描写玉泉的鱼,观鱼的人。另外,第5自然段似乎也显得多余。

如果没有玉泉的鱼,也就不会吸引青年观鱼,我认为这是环境描写,顺理成章。

玉泉观鱼人多,正可以和后文中描写青年认真观鱼的状态进行对比。人越多,越显得青年认真。

这就好像毛主席说的那样“闹市好读书”,我觉得作者有意在开始把环境写得很嘈杂,就是为了突出表现青年的文静,专心。这就是一种伏笔。

很好。当直接描写有困难,或者认为这些描写还不够时,可以围着它的四周打主意。作者的这些巧妙设计,良苦用心终于有人响应了,我代表作者感谢大家。作者善写,你们善读。

关于青年外貌身份的描写与介绍,文中出现两处。请大家找出来。

第一处在第3自然段,介绍外貌;第二处在第11自然段,介绍他是聋哑人的特殊身份。

不可以。按部就班地写,这两处应该合并,在开篇就将人物外貌和身份介绍清楚。

更好看,吸引人阅读。如果开头就写了他是聋哑人,别人可能就不会那么惊讶了。

通过后来作者的观察写出,更自然。在接近结尾才解开疑团更自然,更顺畅。

这样更有真实感,作者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把自己也融入文章中,不会生硬。

看来,即便是按照一定顺序写,也可以稳中求变,寻求结构上的合理变化,让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课后,请大家在完成单元训练中的习作《我敬佩的人》时,在文章的构思布局上,可以模仿这篇文章。希望你写出的习作也能拥有众多的读者,大家都爱看!祝愿你们也能让“鱼儿”“游”到你们的作文纸上哦!

儿歌夏天到教案反思篇二

五月六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我顺利完成了组内研讨课的任务,感觉压在肩上的担子终于放下了。我执教的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的一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去西湖玉泉看到一位聋哑青年专注看鱼,画鱼的情景,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对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教学本文的重点是以“爱鱼达到忘我境界”为主线,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感受青年的“忘我”精神。

文中写青年举止特别,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表现在“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没说一句话”,观察金鱼入神着迷;“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作画时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把金鱼画活了;“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作画到了痴迷的境界,物我两忘;“他似乎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忘了回家”,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注意前后联系,通过解读这些句子具体的含义,体会到青年人虽然聋哑,但专注和勤奋,这是他画的鱼之所以栩栩如生,赢得了大家赞叹的原因。为了落实《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得栩栩如生。在读和议中,认识到聋哑青年身残志坚、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教学中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有情可抒,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金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金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聋哑青年长期认真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先”,点明了“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要把鱼画像,画活,必须先仔细观察,使之形象鲜明、生动、深刻,呼之欲出,结合学过的成语《胸有成竹》来理解两者的关系。

总的来说,我对自己这节课还是比较满意的。自始至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把言语学习作为本体的学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并用语言文字本身去感染学生,展开想象,反复诵读,让孩子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染和滋生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整堂课上存在的小问题还是很多,比方个别学生朗读后没有很好地加以评价,课堂上人文的感悟熏陶与工具的扎实训练的有机融合做得不是很自然很到位,以后应好好改进。本次活动已经结束,但留给我的是一份丰厚的收获,期待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明天更精彩!

儿歌夏天到教案反思篇三

设计思路: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悬念叠出,篇末解疑是本文的主要特点。读这篇文章,会让你产生许多疑问。文题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文本也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这位青年是谁?他的金鱼为什么画得那么像?当别人惊叹他画得好时他为什么毫无反应?等等这些层见迭出的疑团,直到文章最后才一下全都解开,使读者恍然大悟。这样写,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兴趣,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其次,本文对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一篇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很好的语言学习范例。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能合理运用部分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几句话。

2、品味“游”字,懂得一个好的文题更能吸引读者。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练习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抓住人物特点。教学难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题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疑问吗?是啊,鱼只能画到纸上,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就自己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带着疑问自由读。

反馈:你心中的疑问解决了吗?

小结:同学们读得特别有味道,我想很多同学就是被这个“游”字所吸引。如果文章的题目用“鱼画到了纸上”,恐怕这篇文章就不能这么强烈激起我们读书的欲望了。你们看这就是一个好文题的魅力所在。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给自己的作文取这么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题目。

2、第二遍读:带着任务仔细读。

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与课文题目相照应的句子。

反馈:字词检查第一组词:花港厂徽聋哑人

指名读,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话。

第二组词:清澈见底一壶茶金鱼缸赏心悦目

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几句话。

书写指导:港澈壶徽(指导重点:写正确、端正)

三、品读“游”

1、交流:文中那些句子于课文题目相照应。小结:给文章确定题目的时候,这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对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说法进行提炼,作为文章的题目。

2、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1)指名读,引导读出这样惊奇的感觉。

(2)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惊奇?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金鱼?小结:把一句话就读成了一幅幅画面,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如果,我们再能把脑海中那幅灵动的画面又浓缩成这样一句话,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觉。

(3)练习感情朗读。

四、研读外貌描写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神奇的青年?请你划出文中描写青年外貌的一句话。

2、口头填空:他()身材,长得(),一对大眼睛()。

3、读了这样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小结:带给你这些感觉的无非就是括号里的这几个词。大家看,青年的外貌描写语言非常简洁。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一个青年的形象已鲜明地展示在我们眼前。看来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抓住特点,三言两语,也能把一个人物形象写的鲜活。

4、出示小女孩图片,抓住人物的特点,试着用一两句话来写一写她的外貌。

五、研读动作描写就是这么一位秀气的青年,竟然把鱼给画活了

想不想看一看他究竟是怎样画鱼?找出描写青年画画的自然段,读一读。

1、出示描写青年画画的段落

3、圈出描写青年画画动作的两个词工笔细描挥笔速写怎样画是工笔细描?怎样画又是挥笔速写呢?你能比较一下这两种画法不同在哪里吗?(速度,细致程度,内容)

4、练习朗读,读出两种画法的不同感觉?

小结:青年不管是工笔细描,还是挥笔速写,都是那样一丝不苟,才把金鱼画得惟妙惟肖,让人觉得是鱼游到了纸上。其实青年不仅画画是如此一丝不苟,他还有更多的时间在一丝不苟地干什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真正秘诀是什么?我们下堂课再讨论。

教学反思:

语言的学习需要范例。这篇课文写作特点鲜明,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挖掘的地方。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怎样的语言学习才能最有效,这是我在做教学预设时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教学预案几经易稿,最后确定把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3)人物动作描写与人物的精神内涵。由于课堂节奏没有掌握好,前半节课有些松散,后半节课就显得仓促了。原来预设的从人物动作领略人物精神内涵的目标落实得不到位,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在课堂生成与预设有出入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及时调整教案,要以追求学习的实际效果为目标,而不是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已完成。

儿歌夏天到教案反思篇四

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劳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深。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入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整堂课我主要是按照以下的思路展开教学的:

(1),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我首先让学生自渎一遍课文,在学生自渎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位聋哑青年的初步印象,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

(2),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品味语句,体会人物品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描写青年人观鱼、画鱼的语句,在读议中,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执著追求、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进而启发学生从青年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3)表达情感,积累运用语言。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指名读、教师范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通过朗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青年人美好品质的认识。

:一节课下来,我有许多感想,虽然能根据教材的要求,能按自己预设的思路完成教学任务,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同时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十分重要。我们一直说:备课,最重要的是备学生。但是,我觉得,教师的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精彩的课堂语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同时,教师还要有收放自如的应变能力:当课堂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把教学目标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语文,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人,只有自省,才能常新。

儿歌夏天到教案反思篇五

1.通过对青年“画鱼”“观鱼”重点句的品读,能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并能体会、学习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能通过观看插图想象人们议论的情景,运用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说一句或一段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语句,并积累下来。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体会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情导新,听词温故。1导语:很高兴今天的这节课有我来大家上,新老师给你们上课你们高兴不?那就给我点掌声鼓励一下我呗!(学生鼓掌)谢谢!等会儿上课如果有同学表现好我们也把这么热烈的掌声送给他好吗?(生:好)今天让们继续来学习(板书:

27、课鱼游到了纸上)

2、听写部分带生字的词语。(聋哑、清澈、花港、一丝不苟、厂徽)

2、不好)

小结:在写汉字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到这个字各部分的宽窄,还要注意每一部分的避让规律,将笔画搭配得当,这样你们就能写出工整漂亮的汉字了。

3、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读完之后看谁最聪明能用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住一两句话就够了。

小结:同学们你们看用词语串连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好方法。今后大家也可用这个方法。

二、体会青年画鱼的句子,品“鱼游到了纸上”

1、师:那就赶快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青年是怎么把鱼画得像在纸上游动的?请你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青年画鱼的句子。板书(画鱼)(生汇报)

3、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好孩子(一边说一边打开课件)

课件出示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下这句话给你了怎样的感受?)

4、下面谁来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

(我体会到了青年画画很认真,我体会到了青年的画技很高超。)

师:有相同体会的请举手,你是从哪儿感受到他画鱼认真的?(一丝不苟)你能读出这种认真的来吗?请多名同学试读。学生评价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青年画鱼时是那么专注,是那么一丝不苟。

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他画鱼技术高超的?(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读出你的感受来。(学生评价读)

同学们再来看看这段话还有一个关联词呢?你发现了吗?有时„„有时„„造句

师小结:你看在句子中恰当地运用关联词语会使们的句子看起来更流畅。

6、刚才那么多同学读了这段话,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青年画的鱼都有哪些动态?咱们开始。师范读句子。

师:睁开眼睛,你看到了鱼的哪些动态?(生发言)

8、真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啊!怪不得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了起来,ppt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9、同学们再来看看这句话,作者是抓住了小女孩的哪些方面来描写的呢?作者在这里抓住了小女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让我们体会到青年的画画得好。这种写作方法我们今后在习作中也要学会去用。(出示:动作语言神态)

10、师:小女孩的这一叫可谓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围观的人纷纷议论着,赞叹着,(出示课文插图)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完成ppt练习(学生汇报)

这一声声赞叹都汇成这样了一句话(板书:鱼游到了纸上)这是一句称赞别人的句子是吧?那如果我要说这个人把鸟画得活灵活现,我该怎么说?(生:鸟飞到了纸上)那如果是马呢?(生:马跑到了纸上)孩子们真聪明!

三、体会青年忘我的境界

(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是啊,此时此刻青年和鱼已经融合在一起了,已经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境界了)

2、太阳下山了,大家都准备回家了,可他还在那里静静地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他还可能忘记什么?(生:回家„„)但他唯独没有忘记(金鱼),他手里所画的,眼中所见的,心中所想的,都是金鱼。难怪我们的作者说他举止特别了,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境界。(板书爱鱼——忘我)

三、体会青年看鱼的句子,悟“鱼游到了心里”

过渡:当我的把小女孩的话“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这句话告诉青年时他怎么说的?(生:先游到了我的心里)青年是通过什么方法让鱼游到心里的。(板书:看鱼)

1、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青年看鱼到忘我的境界的?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生:汇报)

2、谁来把自己画的句子读一读。师相机出示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3、说说从这句话中哪些词可以感受这个青年的忘我呢?(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你能读读这几个词吗?重点指导静静地!

他不只看鱼是静静地,他还在什么时候也是静静地,对,画鱼。你们看他不管做什么都会静下心去做,多专心多投入的一位青年啊!

谁能把青年的这种专心投入的神态读出来。多人试读。从你的读中我看到了一位正在专心致志地画鱼的青年。你们可真会读书孩子!

5、师:还可以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看鱼到了忘我呢?

生说师出示:(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从这句话中,那些词语给你的印象深刻,你从这些词中感受到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汇报(坚持不懈)请你读出这份坚持不懈的精神来。

师:一整天就是指从早上到晚上,而且每个星期天都来,一年有52个星期天呢,那么他观察了五十来天!这五十来天不管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他从不间断,让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共同来感受青年的这份投入与坚持吧!(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小结:孩子们,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那位青年就是这样坚持不懈地看鱼的,他记住了鱼的特点,记住了鱼的形象,记住了鱼的动态,所以我们说鱼游到了他的心里。(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四、讨论“鱼游到心里”与“鱼游到纸上”的关系。

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原因,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

你能用一个关联词把“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关系表示出来吗?

五、谈收获,升华情感

1、从青年画鱼的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呢?

(出示:一丝不苟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2、师总结: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件事情、某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生活中只要你瞄准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努力,相信成功的大门会向你敞开的。

五、作业

小练笔。请同学们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试着写写身边的人,并适当

的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写一段话。

六、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看鱼画鱼

鱼游到了心里鱼游到了纸上

(因)(果)

爱鱼忘我

儿歌夏天到教案反思篇六

首先我从课题入手,上课开始我就设计问题:同学们,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第一个印象是什么?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随即引出“鱼怎么会游到纸上?是真的游到了纸上吗?是谁让他游到了纸上?”让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并进行探究。

我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文章重点,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巧设导语,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在品句训练中逐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从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中的“游”字可以感受年轻人鱼画得很逼真;从“哟”字可以感受到小女孩的惊奇、惊喜。从“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呆呆地、静静地”这几个词体会年轻人的专注。并从“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引导学生理解“一丝不苟、工笔细描”,体会年轻人画鱼时的神态、动作。并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从语段中体会青年的专注。通过朗读,读出青年的专注,读出青年的投入,学生也体会到了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执着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师生间的配合比较默契,但整个课堂气氛感觉有点闷,师生之间有点拘谨,没能达到更好的活而和谐的境界。

儿歌夏天到教案反思篇七

听完课时对王老师的“评价”语深感佩服,就是自然、舒适。就在学生体味文章而又不能达到的情况下,老师语气非常中肯地说:“让同学们为难了!”而且说了三次。后来,在教师毫无痕迹的指导下,学生终于慢慢,自然地走进文本的极至处。无庸致疑,老师的话在盛大公开课的情况下,给了学生理解,信任,更给了学生一种“以退为进”的鼓励。此外,还有“听一听,这么长的句子没有读错一个字,功夫很深!”“好眼力!一口气留意了四个词语!”都给了学生无痕的支持。在平时,当学生没有反映时,我们常常会急躁,甚至带有咄咄逼人的疑问,使得学生没有了宽松的思考环境,束缚了学生,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这样,学生不敢尽情思考和表达是属于正常反映的。

儿歌夏天到教案反思篇八

【群众诵读】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持之以恒全力以赴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师:刚才我们诵读的四字词语和格言警句都与人物品质有关,有些就来自昨日我们整体预习的第七组课文之中【链接我的阅读积累收藏夹2】,这组课文中出现的人物不管是科学家、艺术家,还是身边的普通人,他们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品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看老师板书课题。(师板书)齐读课题。(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师:昨日老师批阅了大家的【阅读积累的收藏夹1】,发现同学们书写都十分的认真,尤其是孙嘉怡、刘硕等同学写的字笔画规范,结构匀称,比较美观,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实物投影出示反馈】

师:从远处看,这几位同学的书写卷面整洁,布局合理,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从近处看,笔画穿插有序,结构匀称,不仅仅规范还很美观。你看,孙嘉怡同学们写的“纸”字的“斜勾”运笔流畅,有力度。刘硕同学写的“港”字,舒展的“撇、捺”让整个字更添了几分俊俏。期望同学们今后的书写中,也要向这几位同学学习,既要注意整体上卷面整洁、布局合理,也要注意单个字的书写,笔画穿插要和谐有序,规范美观。

师:但是,也有几个生字,同学们掌握的不是很好,主要集中在“港、融、徽”这三个字上。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港”最后一部分的正确笔画是【师用红笔原字修改】:第一笔横折;第二笔横;第三笔要把剩余的口堵死,这是一个单独的字,念巳。如果留有空缺就是已经的已了。

师:“融”有个别同学出现错误,左下方框内有几条横

生:1条。

师:看老师来写【师用红笔原字修改】。

师:还有“徽”字,有的同学与微风的“微”混淆,我们来比较一下。【实物投影比较】“徽”字,中下方是“撇折撇折点,竖钩点点”,而“微”字是“撇,横折提”,看看自己的书写,有没有这样的错误,请将自己出错的生字,在旁边的田字格中,再工工整整的写一遍。

(生修改生字)

师:课前让同学们透过查词典了解几个词语的意思,看看大家掌握得怎样

【出示词语:泉白如玉】

生:泉白如玉是指泉水像玉石一样晶莹清澈。

师:那里的泉指的是——玉泉(生答),是啊,这也是玉泉得名的原因。

【出示词语:赏心悦目】

生:赏心悦目是指看到完美的景物而情绪舒畅愉快。

师:看到了什么景物让作者的情绪如此愉悦呢

生:清澈的池水和自由自在的鱼儿。

师:从文中找出这个句子读一读。(生自读)

师: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出示词语:一丝不苟】

生:一丝不苟是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

师:“苟”是指什么

生:苟且,马虎。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一些词语中见到这个字,你能说几个吗

生:苟延残喘苟且偷生

生:不苟言笑

【出示词语:融为一体】

生:融为一体是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师:文中是说什么和什么融为一体了

生:聋哑青年和游鱼融为一体了。

师:谁将文中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

师:此刻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

(生齐读)

三、表达入手,学习阅读。

生:《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用实验的结果来做题目。

生:《全神贯注》是罗丹工作时的神态。

师:《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从什么角度来取名的呢

生:小女孩说的话。

师:请在文中找到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小女孩的话)

师:小女孩说的话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惊讶、很惊奇。

生:让我感觉到青年的画技很高超。

生:我感觉到大家都对他充满了赞叹,都很佩服他。

师:题目【板书:题目】的确是文章的眼睛呀!你看,这几篇文章的题目不仅仅吸引人,而且能够让我们很快地了解文章的资料和表达的感情。

师:在文中对应题目“鱼游到了纸上”还有一句话,你发现了吗

生: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生:因为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所以鱼游到了纸上。

生:之所以鱼游到了纸上,是因为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你抓住“之所以”突出了事情发展的结果。

师:是啊,要想让金鱼游到纸上,得先让金鱼游到心里。作者就是围绕这两句话来写青年的。

【课件资料】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连用两个反问句,让我强烈感受到,在当时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不容质疑的。挑战权威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从周围人的言论能够看出当时人们是多么崇拜亚里士多德。在这种环境下,伽利略竟然敢于公开试验,一个竟字真让我们感觉到他这种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令人敬佩!

生:想。

(生默读、圈画交流)

师:看到大家胸有成竹的样貌,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思考,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阅读收获。

生:【实物投影展示】我找到的是“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透过他的身材和长相,我感觉到青年很秀气。

师:你抓住青年外貌的描述,感受到了青年的秀气,你真会读书。带着感受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还有谁画出了这个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透过读课文我明白这位青年是一位聋哑人,他不像我们平时见到的残疾人那样自卑,他带给我们的感觉是阳光、自信的,让我们佩服。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把你的理解送进句子中,读一读。

(生读)

师:透过对人物外貌的描述【板书:外貌】,我们不仅仅感到他精神、秀气,还感受到他是一个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的人。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吧。

(齐读)

生:我从“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中“呆呆地和静静地”两个词语中感受到青年看鱼很专注,很专心。

生:神态。【板书:神态】

师:还有谁画出了这个句子你抓住了哪几个词来理解的

生:我从“老是、从来”这两个词语中感受到青年做事能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让我想起积累的一句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师:是啊,结合积累的格言警句会让我们的理解更加深入,带着感受读读这句话吧

(生读)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写了他的这种品质【师圈画课本12自然段第2句:他告诉我,他学画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读读这个句子,那里面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请你画出了来。

(生圈画)

师:你来说说自己画出的词语

生:一年多;每个星期天;一整天。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青年做事很专注,任何事情都不能动摇他的信念。

生:我觉得青年坚持看鱼、画鱼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而且从没有间断过。很有毅力!

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句子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青年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带着感情再来读读这两个句子。

(生齐读)

生:我画出的句子是:“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从青年画画的动作中,我感受到他画技很高超。

师:对,这是对青年画画动作的描述。【板书:动作】哪一个词语让你的感受格外深刻

生:‘一丝不苟’,让我感受到了青年的认真、专注。你试着读一读,读出这种认真、专注的样貌。

(生读)

生:“有时工笔细描,有时挥笔速写”两个有时让我感受到他画画的水平很高超。

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读)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美术上的常用语。是哪两个

生:工笔和速写。

师:谁来说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生:工笔是用工整细致的笔法来描绘事物。

生:速写是以简练的手法,快速的把对象勾画出来。

生:画技很高超

生: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生:画的和真的一模一样,真是太厉害啦!

师:把你的理解用批注的方式写下来吧。

(生批注)

师:用文中小姑娘的话来说——鱼游到了纸上啦!(生齐读)这样做事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青年,画技怎能不高超啊!

生:透过对青年动作和神态的描述,让我们感觉印象很深刻。

师:有一个词语叫:察言观色。

师:“察”是什么意思

生:观察

师:“观”呢

生:也是观察。

师:“言和色”呢

生:言是语言,色指的外貌和神态。

师:谁想来读读第一个描述外貌的句子

(指名读)

师:第二个描述青年神态的句子谁想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指名读)

师:最后一个描述青年画画的句子,我们一齐读一读吧。

(生齐读)

四、回顾板书,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回顾板书】你们看,要想表达自己对一个人的敬佩之情,首先要注意选取一件具体的事例,还要取一个吸引人的题目,然后再借助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把事情写清楚。这样才能让你所敬佩的人走进读者心里,触动读者的心灵。

生:好!

师:下课!

【板书】

鱼游到了纸上

外貌

题目一件事神态

动作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