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经典诵读串词 宋词课心得体会(优质10篇)

时间:2023-10-09 14:56:50 作者:影墨 宋词经典诵读串词 宋词课心得体会(优质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宋词经典诵读串词篇一

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学体裁,宋词课在我国的中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收获颇丰,感受到了宋词的美丽与魅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宋词课上的心得体会。

首先,宋词课给了我一个深入了解古文化的机会。通过学习不同时期的宋词作品,我了解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在北宋的词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宫廷文化的繁荣和开放,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描绘了一个女子尽情歌唱和舞蹈的场景,给人以欢快而热闹的印象。而在南宋的词作中,由于金朝的入侵,词作表现出了较为悲凉和哀伤的情感色彩,如秦淮河边的词人们对逐渐式微的昔日荣光和繁华的怀念。通过阅读这些词作,我对古代社会的风俗、文化和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次,宋词课培养了我对文学审美的兴趣和能力。宋词的纵情抒发和细腻描写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我常常被词人们对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的巧妙运用所折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夏夜,感受到蝉鸣与风声的清凉与舒适。这些美丽的词句往往能够唤起人们心中的共鸣,让我对于文学表达的艺术和技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主动阅读名家的词作,尝试自己创作,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再次,宋词课对我培养了对情感的细腻感受和表达的能力。宋词以情感表达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激情的抒发,让人们感受到爱情、友情、家国情怀等高尚情感的美丽。我在学习中逐渐懂得了如何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写了一篇《夜雨声独秀》的作文,生动地描述了一个人在夜晚倾听雨声时的孤独和思念之情。通过这样的写作实践,我提高了自己对于情感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最后,宋词课也让我对诗词创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深的理解。宋代词作形式独特且规范,不仅要求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还要求字句优美、音韵和谐。学习宋词时,我们需要精确把握每个字词的含义和音韵特点,让整个词作既符合古诗的韵味,又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提高自己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复的修订,我逐渐体会到了词作的韵律之美和语言的精妙之处。

总之,宋词课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知识,也提高了我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宋词,我对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文情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文学的兴趣和创作的热情也得到了激发。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所学所感将会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和促进。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更好地欣赏和创作美丽的词作。

宋词经典诵读串词篇二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起三句,言朝起之懒。“任宝奁”句,言朝起之迟。“生怕”二句,点明离别之苦,疏通上文;“欲说还休”,含凄无限。“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较病酒悲秋为尤苦。换头,叹人去难留。“念武陵”四句,叹人去楼空,言水念人,情意极厚。末句,补足上文,余韵更隽永。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首情深词苦,古今共赏。起言永昼无聊之情景,次言重阳佳节之感人。换头,言向晚把酒。着末,因花瘦而触及己瘦,伤感之至。尤妙在“莫道”二字唤起,与方回之“试问闲愁知几许”句,正同妙也。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首纯用赋体,写竟日愁情,满纸呜咽。起下十四字叠字,总言心情之悲伤。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以下分三层申言可伤之情景。“乍暖”两句,言气候寒暖不定之可伤。“三杯”两句,言晓风逼人之可伤。“雁过”两句,言雁声入耳之可伤。换头三句,仍是三层可伤之事。“满地”两句,言懒摘黄花之可伤。“守着”两句,言日长难黑之可伤。“梧桐”两句,言雨滴梧桐之可伤。末句,总束以上六层可伤之事。

念奴娇

萧条庭院,有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此首写心绪之落寞,语浅情深。“萧条”两句,言风雨闭门;“宠柳”两句,言天气恼人,四句以景起。“险韵”两句,言诗酒消遣;“征鸿”两句,言心事难寄,四句以情承。换头,写楼高寒重,玉阑懒倚。“被冷”两句,言懒起而不得不起。“不许”一句,颇婉妙。“清露”两句,用《世说》,点明外界春色,抒欲图自遣之意。末两句宕开,语似兴会,意乃伤极。盖春意虽盛,无如人心悲伤,欲游终懒,天不晴自不能游,实则即晴亦未必果游,李氏《武陵春》云“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亦与此同意;其下续云“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亦是打算一游,而终懒游也。

李清照名言名句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李清照语录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李清照名言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李清照名言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李清照名句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李清照名言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宋词经典诵读串词篇三

宋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其文学价值、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不言而喻。小编我最近读了一些宋词,深深地感受到了宋词的美。以下是我对读宋词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宋词的艺术性

宋词作为一种以唐诗为基石,发扬光大的文学形式,在艺术方面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宋词之美,体现在其诗歌语言的生动、独特和艺术性上。宋词以“含蓄、婉约”、“简洁、精练”、“婉转、回旋”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感受,使读者在阅读中可以绿意盎然、感受万千。

二、宋词的情感表达

宋词在传统文化中有着博大精深的地位,它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爱情、友情以及自然等方面的感悟。宋词不仅在言语上表达了感情,同时还通过意象、借物、比喻等手法,将感情深深地植入读者心中。宋词的情感表达向我们阐发了很重要的道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三、宋词的人生哲理

宋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注重表达人生哲理。通过对生命、自然、人情、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宋词将深刻的人生哲理交织在情感表达中。宋词的人生哲理富有思辨性和哲学性,使读者引诱得更深层次的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宋词的文化传承

宋词在当代文化中,具备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宋词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它富有审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特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当代,我们应该坚持传承和弘扬这种积淀深厚的文化艺术形式,使之更好的为现代文化服务。

五、个人感悟

在读了这些宋词后,我更加热爱我们的中华文化。宋词深刻地影响了我,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生命的珍贵以及学习的重要性。阅读和学习宋词,是我们学习文化、感受美好、修养心灵的重要途径,它启迪了我的大脑,促进了我的情感,心灵受到了愈合。

总之,在读完这些宋词之后,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厚度、深度和广度,也明白了这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对于我们的现代文明和文化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下去,使之能够真正地为我们的人生和社会生活带来正面的影响。

宋词经典诵读串词篇四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每到七夕节,大家都会这首秦观的词《鹊桥仙》

秦观这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融景、抒情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汉魏以来,咏七夕的诗词有很多,但赞美牛郎与织女爱情传说的诗词,就数秦观此作据最灵性、最为脍炙人口了。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邗沟居士和淮海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

词人用“纤云弄巧”形容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他写此词的时候,也正好是七夕,他独自在家里守望明月,妻儿早已沉睡,无人陪伴,倾听他的词和曲。他感觉内心的孤独,不由想起了和歌伎陶心儿幽会的情景。陶心儿是一青楼所收养的女子,才色俱备,对他更是钦慕已久。秦观倾心与她娇柔的外貌和温柔的性情,两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叹。“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自从相见,秦观每天都停留在她的阁楼,几天不曾见人。

因生活问题,柔情似水的陶心儿被一富官收纳为妾,两人不能再相见。当秦观知晓这一消息后,感觉两人的相见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却又要分离,顿时伤感纠痛。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像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地温柔缠绵。可惜啊,相逢时的缠绵柔情,以及如胶似漆仿佛梦境的陶醉,那样美好的日子像梦幻一般倏然而逝。“佳期”则逆回尚未相逢时二人的相依相恋及美好期待。语少情多,今昔交织,怎不令人心碎!

他在最后离开陶心儿阁楼时,对她说了一句话:“汝已入心,不再远离”,当时多情的陶心儿听后,泪如雨下,看着他走下楼,为他弹唱了他为她所写的词,也是两人最喜欢的曲子。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南歌子》

末句的“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就是为陶心儿的“心”字打的哑谜。从这些点滴可以看出,他身边的情人从没少过,歌女陶心儿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他的最爱。

当我读到这首词,我已经没有了感动。因为在我看来,用自己优美的词来向情人表白自己的心悸,已经是他习惯用的把戏。为的是向名妓证明自己有多爱她,同时,也大有要向她炫耀自己才华之嫌。

殊不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这对陶心儿的誓言还给予过营妓娄东玉。如若陶心儿知道后,不免要想想,她还会如此悲伤吗?幸亏,她不知道。要不然,就没有这首千古爱情名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让她弹唱红遍江南了。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高度凝练爱情的名言佳句,既指出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结得爱情跨时代、跨国度的最有境界。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典范性的永恒爱情价值标准。也是现代有情人常常安慰彼此的一句话。可惜,作者自己却没有做到如此痴情,为爱守候到白头。

诗人可以用文字来刻画永恒的爱情,可是有谁真正地做到了呢?《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两人近在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一目了然。这样的爱情谁能说不是经典呢?可是谁又能真正地拥有呢?特别是原本就情感丰富的读书之人。人,最怕的就是多情,当然这个多情最多的也只是瞬间的激情,所谓的多情,言下之意就是多的一份感情。

而秦观看后,却感觉还不足以表现他和陶心儿两人内心的悲,在这首词里,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郎织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似乎也更加符合他和陶心儿从此别后不能再相逢的真实。

通读这词,深为词里热情歌颂的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所感动。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的眼泪。

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时候,我相信他的情是来自灵魂深处,当时他是想只爱她一个。可惜,情不长久,人去楼空的寂寞,伴随着时光的流失,已经把记忆里的陶心儿逐渐模糊,最后逐渐忘记,只能在他所写过的词里找到曾经的痕迹。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谁能做到?如若世界上真有如此痴情的人,那他的爱人不知道要乞求佛祖多少年,希望永生不分开。

倘若真的两情能久长,哪里会有那么多残缺的故事,伤感的泪水飘零与历史的诗篇呢?两情若是久长时,柳永就不会整天沉醉与青楼,朝朝暮暮,寻觅着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不可否认,这词婉约蕴藉,余味无穷。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展现出爱情最高境界。

看来,词人这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能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于事实里也是一个最美丽的谎言。这样的爱情,这样的人,只能是一种理想,也只能是说当时,不能说永远。秦观不信,和不少佳人相牵,走在柳岸边,诉说相同的誓言。

《苕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说了秦观的一件风流韵事。那是秦观在绍兴的时候,受到当地最高长官太守接待,住高级馆驿蓬莱阁。一日,在席上看中一个歌伎,于是,赋《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开头一句是“山抹微云”,后来就是“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了。词中公然地把男女之间的性抬在桌面上,只为一个陌生女子就如此指点,把当时最为羞涩的话题当作笑谈,从这个词可以看见,他在思想上也算是一个轻薄的男子了。此词流传甚广,苏轼曾戏称秦观为“山抹微云秦学士”。

可以说,秦观的桃色新闻在当时也是层出不穷,明代的蒋一葵在《尧山堂外纪》中则透露了秦观的另两次艳事。“秦少游在蔡州,与营妓娄琬字东玉者甚密”,他专为情人写了一首《水龙吟》: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清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还费尽心机地将娄东玉的'名字写进去,如“小楼连苑横空”、“玉佩丁东别后”就是谜面。而“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是说他们幽会情景的。

然而,词人们把这些才情都用在歌女身上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是有点“浪费”了?以至于黄庭坚看不惯,还写了一首诗劝告他,其中有“才难不易得,志大略细谨”的句子,秦观看了自然就不高兴了,也与黄庭坚交往甚少了,比往日里也冷漠了许多。

传统的诗词鉴赏,分析秦观诗词时,我们总是把他的词定性为写“歌伎的恋情,同时又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其实,针对当时的他来说,或许这样的定位未必就是他自己的本意。但这并不适合解读秦观的所有爱情词。拿他的经典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来说,就足够说明他是在用文字发泄对爱情的理想,并没有牵连到什么仕途失意之感。相反,如果结合他放浪的情感经历来看,完全可以大胆地假设,这只是秦少游安慰痴情女子的托词,或者说摆脱一段旧恋情的美丽借口。

宋词经典诵读串词篇五

2.庭院余寒,帘栊清晓,东风初破丹苞。——秦观《满庭芳·赏梅》

3.西湖水滑多娇嫱,妙奴十二正芬芳。——秦观《陈令举妙奴诗》

5.西湖环岸皆招提,楼阁晦明如卧披。——秦观《送僧归保宁》

6.花外飞来寒食雨,一时留住游人。——秦观《临江仙·为爱西庄花满树》

7.满院柳花寒食後,旋钻新火爇炉香。——秦观《春日五首·春禽叶底引圆吭》

8.寒食山州百色喧,春风花雨暗川原。——秦观《题法海平闍黎》

9.酒行寒食清明际,人在蓬壼阆苑间。——秦观《次韵王仲至侍郎》

10.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秦观《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11.到眼物情都触意,如何制得相思泪。——秦观《蝶恋花·金凤花开红落砌》

12.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秦观《好事近·梦中作》

13.清明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秦观《江城子·清明天气醉游郎》

15.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16.长江滚滚,东流去,激浪飞珠溅雪。——秦观《念奴娇·过小孤山》

17.薄暮烟扉,高空日焕,谙历阴晴彻。——秦观《念奴娇·过小孤山》

宋词经典诵读串词篇六

3.微雨后,有桃愁杏怨,红泪淋浪。——秦观《沁园春·宿霭迷空》

4.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秦观《还自广陵》

5.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6.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水响一齐飞。——秦观《还自广陵》

7.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8.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9.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10.今岁元宵明月好。想见家山,车马应填道。——秦观《蝶恋花·今岁元宵明月好》

11.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秦观《踏莎行·晓树啼莺》

12.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秦观《踏莎行·晓树啼莺》

13.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秦观《秋日三首》

14.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秦观《秋日三首》

15.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17.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18.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20.七夕湖头闲眺望。风烟做出秋模样。——秦观《渔家傲·七夕湖头闲眺望》

宋词经典诵读串词篇七

作为一种优秀的古代文学艺术,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重视程度增强,宋词也逐渐成为人们阅读的重点之一。在读过大量的宋词之后,我不仅领略了其中的艺术之美,而且也受到了很多启发和熏陶。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对宋词读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读词要恰当地理解词的内涵

宋词的内在含义是非常深刻的,它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而且还带有很多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因此,在读宋词时,我们要全面理解词的内涵,掌握其中所包含的各种情感、文化和历史意义。例如,在欣赏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深深体会到了这首词中的思乡之情,感受到了李清照对故乡岁月的怀念之情,也深刻领悟到了宋代女性的处境和心理。只有在恰当地理解了宋词的内涵之后,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其中所传达的意义,领略其中的价值。

第二段:品读宋词需要注重诗歌的形式美

宋词的形式美是非常独特的,它独具匠心地将音乐和诗歌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音诗之美。这种美不仅体现在词的语言表达上,而且还表现在词牌的节奏和韵律上。在欣赏苏轼的《赤壁夜泊》时,我深深体会到了词牌的韵律之美,也受到了苏轼诗歌形式上的启示。因此,品读宋词不仅要理解其中的内容,也要注重诗歌的形式美,从而领略到其中的艺术之美和精神之美。

第三段:通过宋词了解历史文化背景

宋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很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变革。因此,宋词也承载了很多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读宋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宋代人的生活和思想。例如,在读苏东坡的《赤壁铜雀妓》这首词时,我深深体会到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风尚,也了解到了当时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的发展。通过宋词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到其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第四段:从宋词中汲取灵感和启示

宋词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文学艺术,它的艺术之美和思想之深度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读宋词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素养和思想倾向。例如,在读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深受其词笔之独特和情感表达之深刻所感动,也从中学到了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从宋词中汲取灵感和启示,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和思考者,逐渐实现自己的文学美学和价值追求。

第五段:读书心得体会:领悟人生哲理,汲取精神动力

通过读宋词,我不仅领略了其中的艺术之美,而且也深刻认识到了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意义。宋词不仅具有艺术性和美学价值,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人生哲理和精神动力。通过阅读宋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表述的真情实感和思想倾向,也可以在其中找到自我认同和精神支撑。因此,读宋词不仅是一种文学欣赏,更是一种人生经验和心灵补给。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通过读书来汲取精神动力和灵感,让宋词这种优秀的文学遗产在我的人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总之,读书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学习和成长方式,在读宋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思想、文化和历史背景,欣赏其形式美和内涵美,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领悟人生哲理和汲取精神动力。因此,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体验和分享,能够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读书,也希望能够将这些有益的经验和思考带给更多的读者和学习者,推动自己和他人的文学素养和人生意识提升。

宋词经典诵读串词篇八

                十二、宋词两首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雨霖铃》在写景抒情上层层深入、尽情铺叙的特点。领会词中曲折地反映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同时认识它的伤感的一面。

2、了解《扬州慢》运用联想对比、借景衬情和前后呼应的写作特点,领会词中写“黍离之悲”所反映的爱国情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 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及抚今思昔的“黍离之悲”的爱国情思。

三、教学时数:

自读课文,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

第 一 课 时

雨 霖 铃

柳 永

作者简介:

柳永 (约987--约1053年),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晚年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有《乐章集》问世。

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他精通音律,又吸取了民间新声的优点,写的词不仅音律和谐,美妙动听,而且创制了大量乐调繁复的慢词,大大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在词的发展史上,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柳词大都是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足见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这首词写他要离开汴京(今开封)去各地飘泊时和他的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

本词分上下两阙。

寒蝉凄切,          对    长亭晚,(2)         骤雨初  歇。

凄凉急促地叫着  面对着    正是傍晚的时候  急雨刚刚停歇

凄切: 形作动。

分析: 起笔用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的手法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写出所见所闻所感,而且酿造出足以触动离愁别恨的气氛和情调。

都门      帐饮(3) 无绪(4), 留恋处   兰舟(5)催发。

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没有心思      时候(船家却)催着船儿出发

执手  相  看  泪眼,          竟无语凝噎(6)。

拉着手互相看着饱含泪水的双眼  竟喉咙哽噎(连半句话也)没有说

噎: 阻塞。话: 动词,说。

分析: 既然欲饮无绪,欲留不能,这时,纵有千言万语也因喉咙噎住而说不出口,只有泪眼相对,执手告别罢了,满腹哀伤情,尽在不言中。这是柔情蜜意的流露,是情感集中的表现。

以上是实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念去去(7)、千里烟波,           暮霭(8)   沈沈(9)楚天(10)阔。

千里: 极言路途之远。烟波: 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

分析: 结句望空凝思,情意绵绵。这里,一个“急”字,一方面紧扣上文的“无绪”,接榫自然,同时领起结句,把近景和远景连成一片;另一方面,这个“念”字贯注到下阙的描述,在手法上以情带景,在结构上有结有领。

上阙: 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分析: 从抒情的重点和层次上看,上阙扣住“别”字,由出行到“帐饮”,到“催发”,到“执手”,到“遥念”,突出了惜别的深情,离别的痛苦。( 写景抒情显得黯淡凄清)

多情自古              伤      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伤:动词,忧愁、忧思,这里作意动,以……为伤。更: 复,又。那:何、怎。

堪: 承当、忍受。清秋: 凄凉清苦的秋天。

分析: 起笔紧承上阙的“念”字推展开去,泛论离愁别恨,自古如此。再用“更那堪”翻进一层,突出当秋而悲,甚于常情。这样,作者把自己的感受作为具有普遍意义提了出来,丰富了主题,同时也呼应上文,点明“冷落清秋”,再次以情景交融来渲染,情意更浓。作者驰骋想象,并运用以情带景的写法,唱出了传诵一时的名句。

今宵酒醒        何处?         杨柳岸          晓风  残月。

夜    时(身在)哪里,(也许在)      边(面对那)晨风和

晓: 早晨。残月与满月相对,指阴历初的新月。

分析: 从呼应上阙来看,“酒醒”遥接“帐饮”,尽管“帐饮无绪”然而借酒浇愁,依然酒醉,于是借“酒醒”而设问,倍增惆怅。从以情带景来看,顶承“念去去千里烟波”,尽管景色已甚暗淡,然而悲凉的心情随着星斗的推移而加深,倍觉孤寂;从意境上看,推想与好朋友分手后,在今夜酒醒的时候,扁舟空空,情景凄清,只看见岸边的杨柳随着晓风在飘拂,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在梢头。此情此景,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杨柳”、“风”“月”这些本是自然界的景物,不少文人曾予以特殊意义,李白有“此夜曲中闻折柳”,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杨柳”就成了送别的象征;古代行人的于黎明时分踏上征程,送别也在这个时刻,韦庄就有“惆怅晓莺残月”,因而“晓风残月”更见依依惜别之情。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作品铺写到这里,似乎已经词绝意尽,然而作者却宕开一笔,思绪又转入新的境地。

此去    经年(11),  应是    良辰好景            虚设。

这一去,一年又一年  (即使是)    美  (也该是)形同

应: 该。良辰: 美好的时辰。此句意为: 良辰好景应是虚设。

便纵  有千种风情(12),更    与何  人说!

就算是  多少          又(能)跟什么人诉说

千种: 极言其多。风情: 深情密意,旧指男女之间的情恋。

分析: 作者进一步推想到离别之后惨不成欢的情景,深沉地感到“相见时难别亦难”,如此离别,即使有良辰好景值得欣赏流连,可也等于“虚设”,而千种情,万种意又能向谁倾诉呢? 然后以“此去经年”的孤寂冷寞来收束整首词,既突出了前景渺茫,又表露出余恨无穷的哀怨。

下阙: 写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小结:

一、对本词的评价:

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相生,反映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抑郁不满的心情。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

二、结构严密,重点分明:

上阙重点在记别,下阙重点在怀人,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作者善于运用铺叙手法在前后呼应对照中逐步深入。下阙想象部分与上阙的写实部分有一定内在联系。由“寒蝉凄切”想到“酒醒何处”,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暮霭沉沉”想到“晓风残月”,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

三、关于本文的表现手法:

作者在本词中写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通篇层层铺叙,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细致。

柳永在这首词里放笔直书,让双方的内心感情都尽情表露,不同于含蓄取胜的手法。这是适合多数市民欣赏趣味的,他们一听就“入耳酸心”,以获得感情上的充分满足。

昔人所谓“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吹剑录》),说明本词所含的乐曲适宜于少女的歌喉,美妙婉转而且凄楚,动人心弦,这是与内容的缠绵多感起着配合作用的。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从而使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

第 二 课 时

扬 州 慢 

姜 夔

作者简介:

中国文学史上,宋词和前代的唐诗,后代的元曲,都分别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样式。宋词按时代分为北宋、南宋两个时期;按流派,习惯上又分为豪放、婉约两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也称格律派)在北宋的代表是柳永,在南宋的代表,前期是女词人李清照,后期则推姜夔。《扬州慢》便是姜夔的代表作。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他那力主恢复,同情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留有《白石词》,其中有十七首附有旁谱,这是宋词中仅存的乐谱。

姜夔的词,常有小序,提示写作缘由和主旨,大都语言精练,文笔优美,一散一韵,值得并读。

背景简介:

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为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表露出对国家衰亡的悲痛。虽然情调凄怆,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发作者路过扬州时对国事悲凉痛惜的情绪。

淳熙丙申至  日(2),予过  维扬(3),夜雪  初霁(4),荠麦弥望(5)。

冬至这一天   途经扬州       下雪刚放晴   满眼都是荠菜和麦子

自: 独、独自 。    意为天色渐渐晚下来

戍    角(6)悲吟。予怀        怆然,感慨(于)今昔,     因  自度  此曲。

今昔: 指今昔之变。

淮  左(9) 名都,竹西          隹  处(10),解  鞍  少  驻  初程(11)。

少同稍,稍微。初程:开头的一段路。左: 古人在方位上以东为左。

过          春风十里(12),    尽荠麦青青。

经过(过去的)春风十里的扬州路  全是青青的荠菜和麦子

“荠麦青青”定语后置句

分析: 作者只用十个字概括了扬州浩劫之后的荒凉。一方面用“春风十里”和上句“竹西隹处”互相呼应,铺叙昔日扬州的繁华,反衬今日扬州的荒凉;另一方面,用“尽荠麦青青”铺写荒凉景象,一个“尽”字,以夸张手法突出景物全非的思绪,情调低沉。同时“荠麦青青”的情景又和《诗经·黍离》“彼黍离离”相吻合,从而真切地表达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含义是丰富的。

然而是谁造成这样的荒凉呢? 作者进一步揭示扬州变化的原因。

自从胡人的军队窥伺长江离去之后(只剩下)破坏的城池和几株大树  (人们)

犹  厌  言        兵(1)。

还是厌恶谈起(那场)战争

乔木: 古老的大树。兵: 战争。

分析: 很明显,“春风十里”只剩“荠麦青青”,一切繁华景象,自是荡然无存;“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人们心情的沉重,也就可想而知了。作者触景伤情,既怨外敌的入侵,又伤国势的衰落,思想感情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上阙的结句,感情更见沉郁。

渐  黄昏清    角  吹寒(2),     都      在    空城。

(天色)渐渐    凄清的戍角在寒风中吹着  全(塞满)在一座空城

分析: 紧承上句,按时间的推移,景物的转换,进而捕捉景物特色,借景以抒情。这里用“渐黄昏”渲染了沉郁的气氛,与上文配合,使“黍离之感”更加浓烈;用“清角吹寒”增添了悲凉的色彩,同时与“犹厌言兵”相呼应,更见忧心忡忡! “都在空城”一个“都”字,突出了景况荒凉的幅度;“空城”一词不仅写出空荡荡的劫后惨象,满目凄凉,不堪回首,而且对国事前途的渺茫,蕴蓄着无限的哀婉。

上阙: 小驻“名都”,感慨今昔。

下阙紧承上阙,运用联想对比,进一步抒发情怀。

杜郎俊  赏(3),算      而今重  到        须      惊(4)。

杜牧善于游赏   料想(他)今天重游到(此)(也)一定(大)惊

分析: 换个开头,从杜牧身上落笔。为什么这样写? 一方面,因为杜牧吟扬州繁华的诗篇为后世所传颂;另一方面,正是扣合上文,以杜诗为背景,使昔日的繁华与眼前的衰败作对比。作者的用意是赞杜郎,伤时世。“算而今”是以设想的形式抒发怀古伤今的感慨,又呼应上文的“竹西隹处”、“春风十里”,为盛衰之变作印证,痛惜“名都”的沉沦。

纵(5)   豆蔻(6)词      工, 青楼(7)梦      好,    难  赋  深情。

分析: 杜牧的《赠别》诗、《遗怀》诗是他题咏扬州的名作,这里用“难赋深情”翻进一层,加深了感慨;同时以杜牧自况,纵有满怀风情,也不能不为名都残破的哀怨所淹没了,“黍离之悲”达到进一步的深化。

紧接着,从设想转入现实,推展开去,情景交融,情调更为凄清。

二十四桥(8)仍  在, 波心荡,  冷月        无声。

仍然存在 水波荡漾  清冷的月亮,悄然无声

波心: 河心,这里意为水波。

分析: 这里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特别是点化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意,融入新的境界,情意婉转,娓娓动人。这里以“仍在”点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以“波心荡,冷月无声。”描摹名都的空寂寥落。其中一个“荡”字勾联名桥、冷月、,静中有动,含情脉脉,似乎是在默无声息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从而形象地衬写了盛衰兴亡的巨变,勾勒出一片凄清的景象。这景象和上阙的“黄昏”、“空城”互为呼应,融为一体。随着时光的推移,景象愈写愈凄凉,情感也越来越沉重了。这种层层深入的写法,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忧国心情,结句也富于余味。

念    桥边  红  药(9),年年知  为谁生!

想(那)    的红色芍药   不知年年为谁而生

知: 犹不知,肯定用为否定。年年: 一年一年,年复一年。

下阙: 设想杜牧重来,难赋深情。

小结:

一、对本词的评价:

对“黍离之悲”的理解: 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序》中称: “《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词的上、下阙各有侧重,通篇与词前小序结合,紧扣驻、看、闻、想以抒发“黍离之悲”并运用联想把昔日的盛况反映今日的荒凉,构想巧妙,对比强烈,情景相生,色彩鲜明,加上作者又精通音律,注重词法,写来音调和谐,辞句精炼,委婉含蓄,结构严密,体现了婉约派的词风。

由于作者生活和思想的局限,情调过于低沉 (可与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对比)。

二、两首词的比较:

1、寓情于景,景中见情,余味无穷。(同)

柳词放笔直书,姜词含蓄,“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

2、姜词: 抚今思昔,虚实相生,意境深融。借词造境(借杜牧诗句),对比反衬。

柳词: 虚实相生,远近相连,想象丰富,前后呼应。

3、姜词: 随意抒写,音节谐婉,词句精妙。自制曲

柳词: 用前人词调(词牌)填词,线索贯穿,自然流畅。

作业 :

[思考和练习]: 第二题、第三题

宋词经典诵读串词篇九

宋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枚珍宝,以其简洁精致,妙笔生辉的特点,吸引了众多文艺爱好者。在阅读宋词的过程中,我不仅深刻领悟到了其中的美妙之处,还体会到了一些心得和感悟。本文将从文化背景、语言表达、意境构筑、人生感悟以及传承价值等五个方面,阐述我对宋词的心得和体会。

一、文化背景

宋词许多美妙之处的背后,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宋代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化繁荣,百业兴盛。开封作为当时的中心城市,集聚了大量文人墨客,这些文化名流们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优美的文学艺术作品。宋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在阅读宋词的时候,不能仅仅关注其表面的语言、意境和形式,还应该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内容。这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宋词,还可以更好地感受和欣赏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语言表达

宋词以其简练、概括、含蓄的语言表达方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宋词中,有许多妙笔生辉的语言表达,如"把吴钩看了,四海一家" "世间原来无痴人,只怕人多有痴心"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这些语言表达独具匠心,通俗易懂,寓意深刻,表达出了诗人对于生命、人性、情感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多运用简练精练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自己的言谈更生动有趣,更能引起别人的共鸣。

三、意境构筑

宋词往往运用极富想象力和浪漫气息的意境构筑方式,使得诗人事物的描写多姿多彩,如画卷般美丽缤纷。当读到"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这句话时,不由得感慨其意境的美妙。诗人以琼瑶玉树、仙女凤凰等想象中的事物,来构筑出一个充满浪漫情调、梦幻色彩的场景,让读者陶醉于其中。意境构筑是宋词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它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与想象,并且更容易记住词中的情感。

四、人生感悟

宋词不仅描绘了生活本身的美好,还体现出了诗人对于人生、情感、境遇的深刻感悟。宋词中常常藏有着深刻的人生道理,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便是一句身临逆境的诗人为自己打气的话。这些感悟,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非常有启发和帮助。在经历挫折和磨难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宋词,来寻找灵感,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五、传承价值

宋词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无论在语言表达、意境构筑,还是在文学艺术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作为一位国人,我们应当为其传承与发扬而共同努力。这些美丽的词句,需要我们保护、宣扬和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感悟到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精髓,进而对中华文化产生更深的感情和认同。

总之,宋词是中国文化的珍宝之一,阅读宋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悟其中的美妙之处,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更好的升华和净化。同时,我们也应当尽力发扬其传承价值,为它注入新的生命。希望大家在欣赏宋词的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营养,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多姿。

宋词经典诵读串词篇十

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表现手法独特,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在我阅读宋词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词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也领悟了一些关于生命、爱情、人性等方面的哲理。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分享我对宋词的读书心得体会。

一、感悟人生哲理

宋词中有许多关于人生哲理的篇章,这些词章如一盏明灯,照亮着我前行的路途。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前者描写了“梦见故人”这一主题,通过梦境向过去追忆,向未来展望,表达了人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渴望及执念。后者则通过舞燕和月色的交织,表达了对于光阴的流逝和生命之短暂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对于人性的探究和充满希望的信仰。这些词章不仅仅是艺术上的佳品,更是对于人生深刻的思考和拷问。

二、领悟情感背后的文化内涵

宋词的另一个特点是其背后文化内涵的丰富性。每一个词章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内涵主要表现在艺术、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其境界恬淡幽静,无限婉约,表现出宋代女性的柔情和文化的熏陶;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通过深刻把握民间节庆的背景、祭祀习俗、历史文化等,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底蕴和历史的气息。只有领悟了情感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被文学所感染和熏陶。

三、借鉴人性启示

宋词中所描绘的人性,真实、淳朴、善良、坦率。这些人性的启示,对于我们当下的生活也有着深刻的启示。如纳兰性德的《浣溪沙·小雨纷纷如春梦》,他以柔情的笔触,描绘出爱情的美好和不如意,让人们领悟到人生需要寻求生命的真谛。蒋捷的《虞美人·声声慢》则有着对于人性最真实的刻画,展现出感性、精神上的感情和思想状况,借此表现出人类文明的复杂性及尊重人性的宝贵性。

四、寻找爱情之美

在宋词中,爱情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从小的柔情到大的爱情,从婷婷袅袅的女子到俊俊英英的男子,宋词中的爱情形态、情感、表现方式各不相同。例如,李清照的《应天长·登楼赋得离人》通过琵琶和萧管的搭配,表现出爱情中的无奈和深情;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则以玩味、幽默的情趣,表达了对于爱情的憧憬和追寻。这些爱情的表现,颇具文学美感,更让人们意识到生命中的爱情之美。

五、感受自然之真

宋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与其说是人们在自然中的寻找,更不如说是自然美在人心中的呈现。自然中的美不仅仅表现在物质上的美,更深入到内心的精神层面。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中所描绘的水天一色,巍峨层峦,体现出自然本身的雄伟壮美和人情绪情的伟大;而陈与义的《行香子·近日中秋节相思引》,则描绘了秋天中的自然之美和对于大自然的赞叹。这些描绘自然之美的内容,一方面描绘了大自然的真实之美,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情感纽带。

总之,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瑰宝,其读书体会之深、意义之广、感悟之深,不仅仅是文学艺术,更是关于生命、爱情、人性、文化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启迪。通过对宋词的阅读,我们领悟到了爱情之美、人生之真、自然之美等方面的深刻内容,这些内容既是人们重视生命的追求,也是继承中华文化的根本。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