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教育心得体会实用

时间:2023-07-23 10:03:54 作者:WJ王杰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3年小学数学教育心得体会实用篇一

小学数学教学越发强调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实现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调整。下面是有小学数学课改教育心得体会,欢迎参阅。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兴趣,从而更喜欢数学。

一、学生角色的转变,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找到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人们一种沉闷古板的形象,因为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予学生无穷无尽的练习题和单调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师的工作也仅仅是在抄教案、上课、改作业之间循环重复。新课程中提到,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小学数学教师拓宽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也将视角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比如,在二年级的“认识钟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讲授课本的内容,有的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样的钟表,丰富对时钟的认识;有的教师带领学生亲手制作简易的钟表,让学生真正感知“时、分、秒”的概念;还有的教师从钟表的认识引申到珍惜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习惯的教育。数学教师除了改善了教学的形式之外,还不断尝试改进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往的数学教师是教学中的权威者,将一个个定理公式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而新课程中强调要让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老师指引学生去探究数学规律,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例如,在四、五年级的“方程”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告诉学生解方程的步骤,而是让学生从实际中产生对方程的求知需要,构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后,再允许学生自主地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尝试解方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所学到的数学不再是机械的、沉闷的,而是有用的数学、有趣的数。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 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应该明确“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多样化”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该也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否则只是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在与课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远,但是教学改革引发我们深思,使我们蜕变,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引领我走进新的天地。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我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发展思想和方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我个人认为,了解教材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学年要交给学生那些知识,并知道各个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同时要领会教材意图。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以快节奏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我们的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学生参与度,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让学生们感到课在不断地推进,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老师讲解、问题解释和学生练习、答写只要有约一半的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变化,哪怕对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我们也不能减慢速度去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涨地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

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

要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发言之前,要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种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3.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一个学生思路没理顺出错了,老师要给予提示,不要立即批评,也不要急于把答案说出来,要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我们跟随新课改步伐实行了“目标”教学法,以目标教学统领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下教学中的收获与困惑。

一、课改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我们的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推动和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们数学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书写教学反思有力地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行为和方法。我校经常组织课改展示课,积极地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我们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三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到的是:必须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尝试和创造欲望。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心,更多的是耐心,细心,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并善于采用竞争策略,营造一种催人奋进的情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2)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景,如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作主人翁,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

(3)实施五大开放。“开放”就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长期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1、学生乐学、爱学、兴趣浓厚。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有趣的。

2、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教师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化,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数学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辨”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提出的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们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3、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在“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各个领域里所设计的情景,都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园里、大街上寻找所学的数学。如 “说说你身边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举目望去,信手拈来,到处是数、形、大小、位置、统计、加减乘除关系等数学信息,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4、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课改中,我们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给合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又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困惑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如第二册“估一估,量一量”中的m、 cm对学生很抽象,要求过高。如元、角、分的认识、二十四时计时法等内容,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5、课堂活动与缺少教、学具的问题。在我们农村地区,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有拥有计算机,但每个班级都用计算机来上数学课还有一段时间。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有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去实践、操作,也就特别需要相应的教具。尽管有些教具可以让学生自制,但是,也有一些教具自制起来比较困难或自制的教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很不方便。

6、我校的“目标”教学模式在一些课堂中不适应的问题。 在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引下,全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全都一个模式,这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如低年级学生和一些复习课不适合这种模式等。有模式可循固然好,但怎么按模式上课还值得商榷。

以上是我个人对新课改的一些体会,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我将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课改活动中去。

2023年小学数学教育心得体会实用篇二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我们跟随新课改步伐实行了“目标”教学法,以目标教学统领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下教学中的收获与困惑。

一、课改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我们的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推动和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们数学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书写教学反思有力地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行为和方法。我校经常组织课改展示课,积极地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我们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三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到的是:必须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尝试和创造欲望。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心,更多的是耐心,细心,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并善于采用竞争策略,营造一种催人奋进的情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2)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景,如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作主人翁,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

(3)实施五大开放。“开放”就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长期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1、学生乐学、爱学、兴趣浓厚。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有趣的。

2、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教师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化,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数学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辨”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提出的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们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3、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在“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各个领域里所设计的情景,都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园里、大街上寻找所学的数学。如 “说说你身边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举目望去,信手拈来,到处是数、形、大小、位置、统计、加减乘除关系等数学信息,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4、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课改中,我们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给合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又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困惑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如第二册“估一估,量一量”中的m、 cm对学生很抽象,要求过高。如元、角、分的认识、二十四时计时法等内容,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5、课堂活动与缺少教、学具的问题。在我们农村地区,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有拥有计算机,但每个班级都用计算机来上数学课还有一段时间。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有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去实践、操作,也就特别需要相应的教具。尽管有些教具可以让学生自制,但是,也有一些教具自制起来比较困难或自制的教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很不方便。

6、我校的“目标”教学模式在一些课堂中不适应的问题。 在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引下,全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全都一个模式,这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如低年级学生和一些复习课不适合这种模式等。有模式可循固然好,但怎么按模式上课还值得商榷。

以上是我个人对新课改的一些体会,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我将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课改活动中去。

2023年小学数学教育心得体会实用篇三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深深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幸福教育。通过数学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更加幸福快乐地成长。

第二段:启发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逻辑思维,梳理思路,找出解题的规律。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数学问题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拓展思维的边界,使学生在寻找解法的过程中培养起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不再被固定思维束缚,而是能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更好地应对挑战。

第三段:融入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仅能够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的解题思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创造力培养也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外的生活中更加活跃和积极,更好地应对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第四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生活幸福感

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只有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获得生活的幸福感。而数学教育恰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思考和寻找解决办法。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更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第五段: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种幸福教育。通过数学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更加幸福快乐地成长。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幸福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3年小学数学教育心得体会实用篇四

年参加教学工作的,在小学任教也已经十来年了。常言道,十年磨一剑,我这把也应该是一把利刃了。总体来说,我的感触还是很深的,也有很多值得记录下来的东西。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以前,我认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教研室的不知道一线教师的辛苦。整天忙着教书,育人,哪里有时间反思。直到近几年,在校长的强烈要求下,我才冥思苦想。被迫要求自己去反思。慢慢的,我发现,任何事情都是禁不起推敲的。毛主席曾经说过,怕就怕认真二字。关于我的教学研究史,这才慢慢展开。

我从2014年教上了一年级,那时候还曾经有所怨言,校长让我教一年级,明显是不把我放在重要的位置。哎,一年级这么简单,我课都不用备,拿起来书就可以讲了。可谁知,事实上却没那么简单。

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我认为一厘米多简单哪,还用教吗?直到孩子们答出一棵大树高10厘米,一个人身高140米时,我才发现,我所面对的是一群怎样无知的孩子。他们的脑袋里真的是空白的,没有知识经验,没有生活积累。抽象的数学知识简直就是魔法字典。真正的打败我的不是天真,是无知啊。所以,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思想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同时,由于学校大量的观摩课,培训令我彻底的感觉到,我不会教书了。

我认真研究了华应龙、徐长清、吴正宪、钱守望等的教学课堂,当真充满着童趣。他们的课堂贴近生活,贴近孩子们的心灵,用孩子们的眼睛看世界,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感觉到我的差距。

从此,我改变了我自己。从原先的从不花时间去反思一件事,只是关注于知识的传递的一个老师,转而低下头来,思考教学方法,思考知识产生过程的教学。从大大咧咧只关注优等生,到更多的关注后进生,学困生。从从开始到最后自己独揽课堂,到静静的耐心的倾听孩子的稚嫩、幼稚的答案。从对孩子们的大声呵斥到,感觉孩子们的错会被温暖的荣错。从只抓大题,到关注细节。从直面知识到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

是的,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适应更为激烈的教学竞争。培养出更为出色的全面发展的人。我要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我要不断的进步,活到老,学到老。

2023年小学数学教育心得体会实用篇五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兴趣,从而更喜欢数学。

一、学生角色的转变,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找到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人们一种沉闷古板的形象,因为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予学生无穷无尽的练习题和单调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师的工作也仅仅是在抄教案、上课、改作业之间循环重复。新课程中提到,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小学数学教师拓宽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也将视角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比如,在二年级的“认识钟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讲授课本的内容,有的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样的钟表,丰富对时钟的认识;有的教师带领学生亲手制作简易的钟表,让学生真正感知“时、分、秒”的概念;还有的教师从钟表的认识引申到珍惜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习惯的教育。数学教师除了改善了教学的形式之外,还不断尝试改进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往的数学教师是教学中的权威者,将一个个定理公式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而新课程中强调要让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老师指引学生去探究数学规律,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例如,在四、五年级的“方程”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告诉学生解方程的步骤,而是让学生从实际中产生对方程的求知需要,构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后,再允许学生自主地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尝试解方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所学到的数学不再是机械的、沉闷的,而是有用的数学、有趣的数。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 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应该明确“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多样化”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该也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否则只是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在与课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远,但是教学改革引发我们深思,使我们蜕变,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引领我走进新的天地。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我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发展思想和方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

2023年小学数学教育心得体会实用篇六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小学数学教育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深知如何高效地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第一,注重巩固基础

小学数学是体系广泛,知识点繁杂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巩固基础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让学生多练习自己不熟悉的题型,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等等。只有在基础扎实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其他知识点。

第二,培养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方法可以从课堂教学入手,例如通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游戏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三,注重素质教育

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这样可以让学生不仅仅掌握数学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处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识。同时,教师也应该采用轻松活泼的方式与学生互动,这样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更加积极参与。

总之,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会更加努力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2023年小学数学教育心得体会实用篇七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阶段。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从业者,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教育环境。

第二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学生如果对数学没有兴趣,就很难真正去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从业者,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案例,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数学的乐趣,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

第三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设计合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并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

第四段: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学习特点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学习特点与其他年龄段学生存在差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学习特点,创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环境。例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进步。

第五段: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小学数学教育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教育和家庭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从业者,我们需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并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和家庭的育人作用,共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总结: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从业者,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教育环境。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学习特点,以及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教育,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