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启示(热门23篇)

时间:2023-12-12 08:33:30 作者:雁落霞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经验内化成思考的能力和行动的动力。看看下面,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深入浅出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年《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启示

25年,朱彦夫为村里办的事数不清,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为村里“跑”电的事。这一“跑”,就是7年时间。

山里太需要电了,朱彦夫去找上级,上级说,现在什么都缺,你要架电,除非自筹材料。朱彦夫的倔劲儿又上来了,他下决心自己去“化缘”。他拿着长长的清单,四处奔走。有时是专门出去跑,有时是利用作报告的机会打探消息,有时是打听到哪里有需要的材料,慕名而跑。平时在村里,朱彦夫的假肢每两小时就要卸一次,时间一长,断腿就又痛又麻。可出门在外就顾不上了,一次要捆10多个小时,还要上下车、爬楼梯,腿磨破了、化脓了,他咬牙挺住。稍不小心磕到、绊到,从楼梯上滚下来,新伤接着旧伤,他硬撑着爬起来,继续“跑”。

一年夏天,朱彦夫到博山采购。第二天,下起了瓢泼大雨,道路被冲毁了,他只好搭了一辆驴车回村。一百多里的山路,上坡下坡,他不知摔下来多少回,一身伤,一身泥。走到沂源地界,当赶车人得知他是为了村里架电遭罪时,感动地说:“大兄弟,你这是舍了命地为百姓啊。就冲这一点,我也要把你送到家门口。”

曾经有人问我,朱彦夫的事迹主要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的精神是不是过时了?我说,朱彦夫的精神不会过时,永远不会。因为,他的背后矗立着我们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朱彦夫的精神具有穿透力,它能穿越时空,跨越年龄,放射出持久夺目的光芒。(热烈掌声)。

他说过,生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腐烂,另一种是燃烧。与其腐烂,不如燃烧!(热烈掌声)。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她没有生儿育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集“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于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县表彰,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铭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和繁琐的工作中。孤儿的“校园妈妈”、她30年如一日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平凡事业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坚守三尺讲台。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尽职尽责的精神,钻研学校教学和管理,身体力行,教学成绩突出。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

张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具体落实到了自己的事业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和执着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朴实、真实、感人的事迹赢得了人们对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彰显的精神内涵,深刻地感动了我。

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她热爱党,热爱人民,更热爱贫困山区的人民,为了办好女子高中,她锲而不舍,历尽艰辛,但始终坚信,依靠共产党就能办成事,就能成就她的梦,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梦,让无数个贫穷的女孩子圆大学的梦,她要通过培养女大学生来促进我们贫困山区脱贫,促进现代文明建设,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改变人生。

她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她热爱的教育工作和学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怀着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年《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启示

面对他残缺而又衰老的身体,听完他震撼心灵的故事,你会强烈地感觉到,老人的背后,分明矗立着我们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朱彦夫,这位留下无数壮举的英雄模范,这位历尽坎坷却从未向命运屈服的耄耋老人,用他一生的忠诚与执着,奋斗与奉献,生动诠释了我们这个民族历经风雨却始终生生不息、昂扬向前的精神因子,是践行伟大中国精神的一面光辉旗帜。

真正支撑起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是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看似无影无形,却蕴含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强大能量,是一个国家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放眼人类历史进程,那些在世界舞台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和民族,在发展繁荣的道路上,无不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把无数个体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蓬勃向前的精神伟力。回首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些熔铸在无数中华儿女血液之中的理想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努力奋斗拼搏、不惜流血牺牲,历经百余年的艰辛探索,赢得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道路,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展望民族复兴的灿烂前景,把十三亿中国人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的中国精神,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底气所在,志气所在。

朱彦夫是伟大中国精神的践行者。作为横跨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从革命战士到一级伤残军人,从农村党支部书记到退休老人,朱彦夫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生角色不同,具体的先进事迹不同,但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却是贯穿他整个生命历程,激励他不断挑战人生极限最可依赖的力量源泉。品读朱彦夫的事迹,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细节,更是那么一股子遇难而上、永不服输的劲,那么一股子敢想敢干、战天斗地的气,是那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比忠诚与热爱,是那充盈在天地之间无比坚定的精神信仰。跌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再重新来过,朱彦夫几十年来用钢铁般的意志创造了人生奇迹,靠的就是这股劲、这股气、这种精神。我们今天要战胜改革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风险和挑战,将“两个一百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同样需要这股劲、这股气、这种精神。纵览朱彦夫精神的各个维度,无论是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还是无私的奉献,勇敢的担当,都是中国精神在具体层面的鲜明投射,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穿越时代的持久价值魅力,值得全社会永远珍视学习。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朱彦夫四肢全无、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有0.3,如此残缺的身体却能迸发出如此强大的精神能量,创造出如此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靠的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正如朱彦夫所言,“我心里要不是装着个党,不装着个共产主义,我老朱早就死了。”理想信念,是一切精神的精神源头,是一切价值的价值原点,是解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关键,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精气神,有什么样的行动表现。当前,个别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贪图虚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有的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出现这些问题,说到底是理想丧失了、信念崩塌了。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有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向朱彦夫学习,首先就要学习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就要像他一样为信仰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全部精力。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朱彦夫对群众的感情是真诚的,是实实在在的。群众有苦,他自己难甜;群众受穷,他心里难安;群众有难,他慷慨相助。正是由于心里装着群众,关心群众胜过关心自己,他才能把父老乡亲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带领群众同甘共苦、不懈奋斗,硬是把一个“连地瓜干都吃不饱”的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正是由于对群众有真感情,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朱彦夫才赢得了父老乡亲发自肺腑的信任、拥护与爱戴。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推进,做好群众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朱彦夫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朱彦夫作为一面镜子,对照朱彦夫查一查问题,找一找差距,树一树形象,以朱彦夫的为民情怀为标尺度量一下自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以朱彦夫的务实清廉为标杆查摆自己的“四风”问题,用朱彦夫视民如伤的境界来匡正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应当看到,朱彦夫与人民群众的真感情并非无法复制,朱彦夫的为民情怀并非高不可攀,身为残疾人的朱彦夫能够做到,每一名党员干部更能够做到。

学习朱彦夫,就要学习他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功崇惟志,业广为勤。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面对家乡的落后面貌,朱彦夫没有去“等靠要”,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勇于担当,挺身而出,拿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几十年如一日地艰苦奋斗才换来“山上松树带帽、山下林果缠腰”的张家泉。为了记录、传承战友们在战场上英勇悲壮的历史,朱彦夫拖着残躯义务作了千余场报告,苦熬七年一字一句为后世留下百万字书稿。朱彦夫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除;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一切愿景,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转型,化解社会矛盾,保障改善民生,哪一项都需要我们甩开膀子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实干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只要我们像朱彦夫那样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把心思放在实干上,把劲头放在实干上,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就一定能够干出成绩,干出实效。

伟大的梦想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梦想。朱彦夫以一生奋斗拼搏忠诚践行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像朱彦夫那样高扬理想信念旗帜,永不停息地奋斗,以每一个人的努力拼搏,形成推动时代进步的巨大力量,去赢得民族复兴的伟大辉煌。这就是朱彦夫光荣事迹的时代价值所在。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启示

雅加达亚运会苏炳添百米夺冠的影像,仍在人们脑海中反复闪回。2019新赛季伊始,年届30的苏炳添赢得赛季开门红。

北京时间2月14日凌晨,爱尔兰阿斯隆室内60米决赛,苏炳添以6.52秒的成绩夺冠并打破赛会纪录。“中国飞人”展现出良好冬训水平并为新赛季“热身”。接下来苏炳添还将参加国际田联室内巡回赛英国伯明翰站以及德国杜塞尔多夫站两场室内赛。

去年苏炳添就是从室内赛起飞,在柏林站60米跑出6.55秒小试牛刀后,卡尔斯鲁厄站跑出6.47秒,打破由自己保持的男子60米亚洲纪录。转战杜塞尔多夫站,苏炳添又跑出6.43秒的好成绩,赛季第二次打破亚洲纪录。室内田径世锦赛,苏炳添更是跑出6.42秒摘得银牌,将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再次提升。

室内赛的爆发,也为苏炳添去年室外赛季的高光表现打下基础。2018年,以苏炳添为代表的“中国速度”令世人震惊。室内赛季,苏炳添几乎一个月内三次刷新亚洲纪录。室外赛季,苏炳添两度跑出9.91秒,两平百米亚洲纪录。谢震业突破10秒大关。韦永丽百米跑进11秒。

中国短跑之所以不断刷新历史,源于队员们多年来不懈地坚持和拼搏,源于教练团队的科学指导,源于“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由此才共同造就了中国短跑的突破和崛起。

苏炳添和中国短跑团队的飞速进步,无疑给正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各个运动项目以很大启示。苏炳添为何在29岁时还大幅提升自己的最好成绩?说明年龄并非成绩突破的障碍。为何短时间内中国短跑成绩实现重大飞跃?外籍教练对起跑细节、重心转移细节等方面的精雕细琢,值得各备战队伍认真学习深究竞技体育的本质和规律。

年《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启示

2014年4月12日,我们教办系列全体成员在教办西办公室观看了影片《极限人生-----记一级残疾军人朱彦夫》。

朱彦夫,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普通伤残士兵,当年完全可以躺在功劳本上、颐养于荣军院中,平安无险地度过自己的平凡一生。然而,作为共产党员、革命战士的朱彦夫,却全然没有这样去选择,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入世坐标在哪里,他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该多大。他决心像苏联红军战士保尔·柯察金那样,做一名中国的钢铁战士,做一名纯粹的共产党人。

我们学习朱彦夫,就是要学习他身上所永恒具有并固守着的中国人的诚信友善信条、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斗志、革命者的不屈不挠精神,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所、什么条件下,都要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置于最高层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牢记心间,把落实群众路线的要求坚持到底,始终叫响“我是共产党员”的口号,及时发出“有困难跟我来”的倡导,争做干事创业的急先锋,争当人民群众的好榜样。

朱彦夫虽然身体伤残,但是信仰和追求却比一般人更健全、更坚定、更光彩夺目。正是如此坚定的理想信念健全了朱彦夫的身心,让他像一座“珠穆朗玛峰”,巍然屹立在人类精神史上。真正支撑起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是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看似无影无形,却蕴含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强大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朱彦夫缺手缺脚,但从不缺“钙”;他浑身是伤,浑身有病,但就是没有“软骨病”朱彦夫的身上充满了精神之“钙”,它穿越时空、地域、民族和国界,放射出透彻心扉的光芒。

想象的困难,最终靠着顽强的意志站了起来,尽管双腿被假肢磨得血肉模糊,他也丝毫不在乎。为了办夜校,教群众识字,他在崎岖的山路上摔倒,脸被石头划破,残臂断截处也受了伤,却仍矢志不渝。从村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后,朱彦夫又开始向另一个看似不可能企及的高度挑战:写书。他一天正规学校也没上过,要写作面临着写字、身体和文化“三座大山”。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朱彦夫用两只残臂和嘴巴驾驭着钢笔,开始艰难的写作生涯,凭着坚强的毅力,他练出了“无指翻书”的硬功,靠着视力仅有0.3的右眼,“啃”下了100多本中外名著。历时7年,七易其稿,写出了一部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可以想象,一个正常人,想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乡村变成富裕村,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何况一个在战场上失去手脚和一支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做这些时?朱彦夫只说了这么几个字:为民服务的精神不可忘。在朱彦夫的带领下,全村真正实现了荒山变果园、粮食亩产提高上千斤的梦想。他还自己出资在村里建图书馆、办夜校,用自己伤残的身体一次次改写着张家泉村历史。自从担任村书记以来他从未领过工资,就连自己的抚恤金也都用在了村里的建设上,战场舍生忘死,和平年代无私奉献,他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真正践行在了实际行动上,“我就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不管是爬,不管是说,不管是写,我尽上我的职责。因为共产党员呢,名实相符的话,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勇于担当的崇高品格、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

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携手,为了伟大的祖国更加强大,为了可爱的人民更加幸福,永远信守我们当年在党旗下举手握拳的庄严承诺,始终做到视人民群众为父母,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悬头上,像时代楷模朱彦夫一样,立志不言悔,信念不放弃,以共产党员的诚挚与坚毅,立足本职岗位,服务社会人民,续写人生豪迈,挑战极限人生,坚定不移地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阳光明媚的明天一路前行吧。

感动中国人物主要事迹心得体会

你是涯畔的桂,雪中的梅。

——题记。

有这样一位女子,她的肩膀不算宽厚,却扛起了千万个山区女孩读书的梦想;有这样一位校长,她23种疾病缠身,却送1804名女孩,上了大学。她是张桂梅。

“让她去上学”

“把我的丧葬费给女孩们”

张桂梅为了女孩们的学习劳心劳力,长年累月下来,积累了23种疾病,每天被病痛折磨。一次,她痛得昏倒,送进医院后醒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能不能把我的丧葬费先预支了,我要看到这些钱用在女孩们头上才放心。”这句话让当时病房里的所有人都红了眼眶,也让屏幕前的我热泪盈眶。这是何等伟大,一心为学生的教师精神。其实每个教师都有这样默默奉献的精神。犹记得我的小学教师,她一直身体虚弱,靠中药调理身体。有一天上课时,她说着说着就晕倒了,可第二天的课上,她还是出现了。当她消瘦的身影,伴随着上课铃声出现在教室门口,那苍白中透着坚毅的脸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全都站起身,鼓起了掌。大家的眼圈都红了,那是我们对她最深刻的印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所有人民教师的真实写照。

“与时间赛跑的女子”

张桂梅知道自己不久将长辞于人世,所以她要用这有限的时间,圆更多女孩的大学梦。她是个严厉的女校长,是与时间赛跑的女子。她就用这一天天的光阴,用自己的生命,为山区女孩们搭建了通往大学的桥梁。建校18年,1804名山区女孩,圆梦大学,本科上线率排丽江市第一。这一神话般的成就,是她与时间赛跑的结果。而我们,要想达成梦想,是否也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与珍惜一寸寸的光阴呢?时间从不会等人,我想,我们应该将梦想落实到每一天中,通过一寸寸正努力的拼接去实现。

张桂梅,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她用一颗素心图托起高洁,托起了山区女孩们沉甸甸的梦想。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启示

备受关注的“飞人大战”结果终于揭晓,在亚运赛场最受瞩目、最激动人心的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中国男子百米飞人苏炳添以9秒92新的亚运会纪录摘得金牌,引起了全场沸腾。“中国飞人”苏炳添加冕“亚洲飞人”,其9秒92的成绩不仅刷新亚运会纪录,与亚洲纪录也仅有0.01秒之差,他也是参加决赛的8人中唯一一个跑进10秒以内的选手。苏炳添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和荣耀。

决赛前,苏炳添的外教兰迪·亨廷顿曾说:“如果比赛的氛围、环境和气候都合适,加上运动员感觉良好的话,苏炳添能在雅加达给中国带来一个奇迹。”外教在训练场上信心满满地留下这番话,而苏炳添果然也不负众望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骄傲。

在本届亚运会前,苏炳添两度跑出平男子100米亚洲纪录的9秒91,追平了卡塔尔选手奥古诺德创造的亚洲纪录,成为“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带着这样一份辉煌的成绩单第三次来到亚运会赛场,苏炳添的目标很简单——拿到男子100米的金牌。最终以9秒92的成绩夺冠,苏炳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说:“我觉得今天已经破了我的魔咒,作为男子百米选手训练了十几年,我参加的所有运动会都没有尝试过拿一个冠军。29岁,我终于在亚运会上证明了自己。”手捧亚运金牌,苏炳添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飞人”。是的,苏炳添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中国速度不容小觑。

2017年年初,那些关于“苏炳添退役”的新闻不胫而走,苏炳添的确动了这个念头。然而,苏炳添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于是,他坚持了下来,日复一日训练比赛。数年如一日的封闭训练,肩上积攒的各种压力,局外人统统无法体会。正是这样的坚忍不拔、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神才成就了如今的亚洲飞人。

在整体水平依然无法与欧美抗衡的亚洲,亚运会百米飞人大战的意义不言而喻,正如苏炳添所言,“这是打破魔咒、扬眉吐气的一晚”。辉煌背后总是藏着无人言说的艰辛,不过还好,苏炳添坚持下来了,用辛勤和汗水成就了自己也铸就了中国的骄傲亚洲的骄傲。

年《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启示

说起朱彦夫同志,那是山东人民的骄傲。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受感动。

朱彦夫小时候亲身经历过日本人扫荡,父亲被杀,自己被打成重伤,又随着母亲和姐姐一起出门讨饭——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挣扎着求生存。直到他知道了红军,要加入红军,可是红军说他太小,朱彦夫就凭着一股子毅力,天天跟在红军部队后面走,终于感动了队伍的领导,破格收他做了一名红军。

朱彦夫感动大家的,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革命老兵,更重要的是他身残志坚。他在回忆录中说自己出去演讲,每次都是还没开口下面的人已为他一身伤所震惊。

朱彦夫的事迹告诉我一个简单又深刻的道理,人活着,的确是需要那么一种精神的。且不说这种精神是什么,不过正是这种精神,让朱彦夫得以在最恶劣的战争中活下来,让他在最艰苦的时候挺过来,让他可以在病痛的折磨中重新站起来。

所谓“不争馒头争口气”,朱彦夫的精神是催人上进,给人鼓舞的。现在有不少年轻人抱怨自己的工作累,苦,忙——觉得自己付出的和得到的不对等,却从来不曾想过现在的累,苦,忙其实都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财富和积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比比朱彦夫,再看看自己,生长在蜜罐里,和平的时代中,身边是日新月异发展的高科技,商店里买是琳琅满目的新奇商品,手机,电脑,平板,游戏机??要找寻苦的感觉,大约只有像词写得那般“强说苦”。又哪里真“识得苦滋味”呢。

过它流向大海,那才是真正的人生。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启示

作为本届奥运会的主体育场,日本东京新国立竞技场见证了苏炳添在奥运赛场的出色表现。当地时间19时31分,本届奥运会男子100米最后一组半决赛的发令枪鸣响,苏炳添从罗尼·贝克和希姆宾等名将的包围中脱颖而出,率先冲过终点。

9秒83!苏炳添成功晋级到男子100米决赛,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飞人大战”决赛的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苏炳添将男子100米亚洲纪录带入到9秒90之内。

飞人苏炳添成功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的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所谓自信,就是相信自己,使人勇往直前;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萧伯纳曾经说过:"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演绎着中国人的自信心,从而产生了强大的内驱力,燃起了智慧的火花,书写了亚洲人田径场的“不可能”。

飞人苏炳添成功表现的是中华民族的自强。很少有人从骨子里甘愿是一个无能者,人们大都希望自己的一生,会像天空的星星一样熠熠生辉,会受到别人真诚的尊重和称道。人往高处走,这本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我们总梦想自己的人生会日新月异,前景广阔,会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不同凡响的生命价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自然不能缺少一种重要的精神品质——自强。苏炳添2015年冲破10秒大关时,成为“中国飞人”。2018年追平9秒91的亚洲纪录时,成为“亚洲飞人”。如今,当他以半决赛所有选手中第一名的身份闯入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时,拥有的就是“自强”二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历经无数惊涛骇浪,在艰辛磨难中繁衍至今,兴旺发达,就得益于自强的品质。

飞人苏炳添成功呈现的是中华民族的自豪。众所周知,旧中国民不聊生,饿孚载道,“东亚病夫”的奇耻大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旧中国人民体质衰弱,寥寥落后,受尽帝国主义列强的百般凌辱!自从1984年7月29日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一声枪响,打破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纪录以来,新中国如红日东升,光芒万丈,照亮世界东方,中国人民如巨龙腾空飞舞,中国的国际地位与日俱增,尤其是新中国的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强大的中国奥运军团一次次扬威国际体坛,雄壮的国歌一次又一次在各个世界级赛场上空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国际竞赛场馆。飞人苏炳添虽然最终决赛未获奖牌,然而他喊出了昔日杨根思“三个不相信”口号,让国人自豪、黄种人自豪、亚洲人自豪。

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秋意渐浓,群山环抱的山城村,山头层林尽染,田间金黄一片。

“山城一队北部湾,当年就是烂泥滩。一遇水涝就不收,如今变成米粮川。”山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邱大鹏感慨地说,这首流传下来的顺口溜,是乡亲们对孙景坤带领大伙改天换地最好的感念。

1955年,复员的孙景坤放弃到城里工作的机会,选择回乡务农。“咱没多少文化,还是回家本本分分做个农民。”孙景坤回忆。

回乡后,孙景坤把各种奖章奖状精心包好放到箱底,扛起锄头下地种田。很快,正直能干的他被选为生产一队队长,带领村民们向着贫困这个“敌人”发起新的冲锋。

村里有条河,经常泛滥引发水灾。孙景坤的倔劲上来了:“还能让条小河欺负了?”他带领村民开山碎石、肩扛手提,筑起一座堤坝,自此河水安澜。

“他是军人出身,身上有一股威严劲儿,从不强迫乡亲们干这干那。”86岁的村民刘振山回忆,“他在前边干,我们在后边学,大家心服口服。”

山城村是有名的蔬菜村,市里曾划分一片公厕供村里挑粪施肥用,村民都不愿意去挑粪。正犯胃病的孙景坤第一个站出来:“没有好的肥,菜怎么能长好,我来挑。”挑着100多斤粪,走七八里的山路,他硬是挑了回来。看他忍着胃痛满头大汗颤巍巍的样子,村民们纷纷挑起了粪桶。

靠着孙景坤的带动引领,山城村把上百亩烂泥滩改造成良田,在数百亩荒山上种植板栗、落叶松等经济林,一跃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村。

村民刘玉慧说:“我们现在过上好日子,都得感谢这个老爷子。”

老兵心语:“我是在替战友活着”

英雄,在惊涛骇浪中向死而生,也在平凡的日子里甘守寂寞清贫。

许多年后,孙景坤的赫赫战功才被村民们了解。65岁的村民张德胜回忆起最早发现孙景坤的“秘密”时,仍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当年我从废纸堆里捡回一本旧书,翻书时,我看到里面讲一位战斗英雄叫孙景坤,还有他的照片,我一看这不是孙大爷吗?”

拿着这本书,张德胜跑到孙景坤家。孙景坤不识字,张德胜就把文章读了一遍,听到支全胜等战友的名字,孙景坤点了点头:“是,写的是我。”

至此,孙景坤的英雄事迹才被外界了解。

越是丰功伟绩,越是低调朴实。一直以来,孙景坤住在低矮的平房里,从不向组织开口、伸手。

为什么对自己的功劳不提不念?为什么不向组织要求应得的待遇?外界不理解,孙景坤的7个儿女也不理解。

大儿子孙福贵也遭遇了类似的境况。不少好的工作机会都被父亲逼着让给了别人,他一咬牙,参军入伍。这一次,孙景坤没有阻拦,拿出珍藏多年的抗美援朝时用过的茶缸和毛巾送给儿子。

“到部队后,首长看到我的茶缸上写着‘赠给最可爱的人’,他举着茶缸给战友们说,孙福贵同志是革命战士的后代,我们为有这样的战友感到自豪!在战友们的掌声里,那一刻,我突然理解父亲了。”孙福贵说到这里,眼中泪光闪烁。

摩挲着旧军装上的军功章,老人说出心底的想法:“当年村里10个年轻人一起参军入伍,回乡的只有3个。和牺牲的战友比,我做这点事算得了啥?条件再艰苦,能比战场上苦?我活着,是替战友们活,我要把他们想干却来不及干的工作干好,才对得起他们。”

温煦的秋阳照在老人珍藏多年的泛黄的报功书上:“孙景坤同志在朝鲜守备战斗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这不仅是个人的光荣,全军的光荣,也是人民的光荣,祖国的光荣……”光线明丽而柔和,为这张历久弥新的报功书镶上了一层金边。

文档为doc格式。

年《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启示

在朱彦夫看来,起初,自己走几步不倒,就是一种幸福;在村支书岗位上,为群众多办点好事,也是一种幸福;苦熬七年,写成《极限人生》,奉献给社会,更是一种幸福。

从1996年患脑梗塞至今,朱彦夫半身不遂,右侧身体失去了知觉,甚至连穿假肢行走的“权利”都没有了。清醒后他交待儿子,在自家的天花板上,安了一只带铁链的吊环,他用那只还能活动的左臂,每天牵引锻炼上百次。除此之外,他还坚持每天甩臂扩胸两个小时以上。他不能失去行动的能力,不能降低自己的“幸福指数”。

3年前,朱彦夫又因心肌梗塞,心脏放了5个支架,但他依然惦记着张家泉村的发展。他把从电视上、报刊上看到的致富信息,记在小纸条上,每当村里有人来,就送给他们。

朱彦夫是个发光源,释放的是正能量,每个走近他的人,都会被他的乐观所感染。可以说,朱彦夫的幸福,还来源于他革命的乐观主义。比如,他常拿自己开玩笑。身上的伤疤每到阴天下雨就疼,他说,自己是“天气预报”;假腿走在泥水里,他说,“这就是优越性,零上100度不觉得烫,零下100度不冻得慌!”

朱彦夫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他,缺手缺脚,但从不缺“钙”;他,浑身是伤,浑身有病,但就是没有“软骨病”。他曾多次对我讲:“回看走过的一生,我不相信命,更不相信运。我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党!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

朱彦夫身上没有暮气,没有怨气,没有骄气,有的是,感天动地的浩然正气!他是伟大中国精神的践行者,他是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热烈掌声)。

最后,我想说的是,朱彦夫同志已经81岁高龄了,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不能来到报告会现场,但他一直惦念着部队和战友们,对大家充满敬意,今天,他有几句心里话要说给首长和同志们听。请看视频。谢谢首长和同志们。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王绅森早年在工作中遇到生活困难的学生,都会自掏腰包,及时帮助。退休后仍然通过各种方式去资助困难学生。

2012年,他通过媒体得知常山女孩徐玲玲考上了大学,但由于生活拮据四处打工,便陆续资助了她18000余元。

为了帮助更多学生,王绅森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增加一些收入。自2012年起,他开始依靠回收废旧物品挣钱助学。每天晚上10时许,老人就推着三轮车出门,直到凌晨三四点钟回家。周边的饭店、旅馆、小超市都是老人废品回收的来源,一个晚上下来,他可以捡满两辆三轮车,每个月能挣到四五百元。多年来,几乎天天如此。被问及为何晚上才出去拾荒时,他说,白天捡废品的人多,很多人以此为生,我不去跟他们争,不能抢了人家生活的饭碗。

除了坚持助学,王老还以更多善行温暖、影响着周围的人们。在王绅森所住小区的单元门口,挂着50多把雨伞,全是他在废旧物品回收时捡出并修好的。如今,这些雨伞已成为小区的“共享雨伞”,解决了突降大雨时路人的燃眉之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习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陈陆是江苏江都人,父亲是军人,外公是抗美援朝的老兵。穿上军装,一直是陈陆的愿望。2001年12月,他如愿参加消防工作,在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为大队级正职、一级指挥员消防救援衔。

2008年汶川大地震,陈陆是安徽省第一批去增援的消防队伍中的一员。在震后的汶川救援中,陈陆拖着被毒虫叮咬起泡流脓的伤腿,背着30多公斤重的破拆器材,连续10天在震区搜寻生命。那年,他被评为“合肥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20xx年6月,庐江县遭受洪灾。陈陆连续奋战35个小时,带队营救和疏散2430人。群众无一伤亡,陈陆自己却当场累到晕倒,经历2个小时的抢救之后才转危为安。那年,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被安徽省公安厅记集体三等功。

陈陆履职的19年里,获得很多荣誉。“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然而这一次,他的荣誉却让所有人泪目。

7月26日,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联追授陈陆同志“安徽青年五四奖章”;7月27日,应急管理部批准陈陆同志为烈士;7月28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追授陈陆同志为“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共产党员”。

在战友们眼中,陈陆爱笑,“没架子”,热爱工作。

然而,在家人眼中,陈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结婚后,他几乎每两个星期才回一次家陪陪妻子和孩子。在陈陆的办公桌上,一个崭新的消防车模型还静静地立在那里。那是陈陆给4岁的儿子特意准备的礼物,是一个消防员父亲一个多月没能回家,想给儿子的道歉和补偿。

“我志愿加入国家消防救援队伍,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坚决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恪尽职守、苦练本领,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切。”

20xx年消防部队改制,陈陆选择继续从事消防救援工作。这是他选择留在“火焰蓝”那天的誓词,也是他曾很多次带着新消防员,一遍遍宣读的誓词。战友们说,他用生命践行了这样的誓言,用生命为“人民至上”做出了最赤诚的`诠释。

据了解,入汛以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参加各类抗洪抢险救援超过1万起,营救遇险被困群众近4万人,疏散转移被困群众近11万人。

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防汛抗洪一线,依然挺立着众多如陈陆一样的“火焰蓝”身影。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木拉提·西日甫江,男,38岁,维吾尔族,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名公安民警,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四次。早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书期间,木拉提就多次参与警方行动,担当卧底和翻译。从警来,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终坚持战斗在打击暴恐犯罪活动第一线,用热血和行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被当地群众誉为大漠“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

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战友的牺牲、亲人的牵挂让木拉提更加坚定。他说,我们的这个工作背后,是美好的一个未来。因为我们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新疆。

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她孕育了无数伟大的人物,他们以其杰出的才华和卓越的品质,为中华民族谱写了辉煌的篇章。通过研究中国人物事迹,我们可以汲取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此,笔者将从四个方面谈谈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人物事迹使我们明白了勤劳的意义。正如古语所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伟人,例如屈原、司马迁、杨继绳等,都以他们对事业的极度投入和不懈努力而被世人铭记。屈原担当起国家大计,为国家的统一和安宁尽心竭力;司马迁精心编纂了史书巨著《史记》,对于认识中国历史的演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杨继绳的丰功伟绩也不容忽视,他积极倡导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为中国农民长期以来受到的压迫和剥削找到了解决之道。他们的一生都是充实而饱满的,他们所做的事情也带给了社会巨大的效益。通过研究这些伟人的事迹,我们会深深地感受到勤劳对于一个人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中国人物事迹让我们明白了奉献的精神。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英雄人物,他们出生非凡,拥有卓越的才智和勇气,并以自己的无私奉献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诸葛亮、孙中山、毛泽东等人,都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人物。诸葛亮智勇双全,凭着自己的才华和聪明执政,为刘备建立了蜀汉,奠定了中国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孙中山担任众多重要职务,领导了中国早期的革命斗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和伟大领袖,他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创造了许多令人钦佩的伟业。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大无畏的勇气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启示。

第三,中国人物事迹让我们明白了坚韧的意义。坚韧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们都具备了顽强不屈的精神,并迎难而上,以此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达·芬奇说过:“耐心是一切革新的娘家人。”我们可以从众多中国历史上的人物身上发现这样的特点。比如赵云,他虽然屡屡受到失败和挫折,但始终不放弃追求大义、服从国家,最终化解了危机,为刘备的一统天下作出巨大贡献。另一个例子是钱学森,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毅力,坚韧地致力于航天事业,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精神依然在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中国人物事迹让我们明白了智慧和谦逊的重要性。伟大的中国人物以其博学多才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著称,他们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并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以此推动自身和社会的进步。例如,文天祥是一位中国历史上知名的伟大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其博学多才和高尚的品质被后人铭记。他在任职时,不但委身为国家主权进行斗争,而且还潜心研究和推广文化和教育,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身上的聪明才智和谦逊的品质令人敬佩不已。

总而言之,通过对中国人物事迹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和启示,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们以他们的勤劳、奉献、坚韧和谦逊,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的经历和故事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将他们的事迹化为自己的动力,为实现个人梦想和国家的崛起而不懈努力。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刘秀祥1986年出生,2008年,刘秀祥曾因“千里背母上大学”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获得“中国好人”称号。2012年,大学毕业的刘秀祥放弃高薪就业机会,毅然选择回乡教书育人。从教至今,刘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走遍村庄,只为通过教育改变更多大山孩子的命运;他致力公益,牵线“一对一”资助上千名贫困学生,开展公益励志演讲上千场,听众达上百万人,只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家乡的孩子们奋斗的力量。2020年,刘秀祥先后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最美教师”称号。

刘秀祥毕业后收到了多家企业的入职邀请,而且待遇不错,月薪上万,可他最终决定放弃高薪工作,回到贵州老家当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去帮助更多像他一样深陷贫穷境地的孩子。

现在的刘秀祥,已经是贵州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获得诸多荣誉,两次入选“中国好人榜”,也成为“中国最美教师”。

工作之余,刘秀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全国巡回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上百万人,还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

八年过去了,望谟县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了大山。刘秀祥坚信:“无论我们的孩子身居何处,怎样的家庭和怎样的环境,都应该有更好的未来。通过教育扶贫才能彻底拔掉穷根,越是偏远的地方越需要优质的教育,因为孩子们的未来就在现在的课堂里。”

刘秀祥是令人敬佩好老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希望他越来越好。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若不是《感动中国》节目,我还未曾认识你,认识了你便让我懂得,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凡人,就是英雄。你就是我心中的英雄——陈陆。

“我会守护好庐江”,这是你对父亲最后的承诺,亦是对国与民最坚定的保证。洪水猛兽没有将你击退,唯有拼命呼救的声音时时紧扣你的心弦。面对浊浪滚滚的洪水,是进是退;面对疲倦不堪的身躯,是战是休;面对群众殷切期盼的眼神,是留是走……你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一趟趟,一次次,哪怕已经高强度工作96小时,哪怕被洪水浸泡的全身浮肿,你依然不顾疲劳,冲锋在前,只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更多的生命。

坚守是风骨,坚守是责任,坚守使你成为家庭中的缺席者,坚守,却使你成为了抗洪中的英雄。

我要感谢你,是你让我明白什么是责任,穿上军装是你从小的梦想,抗洪救灾是你的职责,你在一线担负起了保家卫国的责任,而我,考上大学建设家乡是我的梦想,努力学习是我的职责,我定会在题海中担起学生的责任。我要感谢你,是你让我明白什么是英雄,你并不是电视剧中的传奇偶像,而是我们身边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你是一位普通的消防员,一位普通的丈夫,一位普通的丈夫。和我们一样,对生活有种种小期待期待:期待过年与家人的团聚,送儿子一件消防车玩具,和家人去一趟海洋馆……但危难时刻,方显男儿本色。英雄,就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大千世界,总有人会给世界带来长叹,带来愤慨,也总会有人让世界温暖着,美好着。感动的力量,让我们面对茫茫人海,仍然相信,仍然热爱,对自己,对生活,对未来。而我们将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每一个不被辜负的日子里起舞。

洪水汹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过后,你是天空灿烂的霞。

陈陆,一位在灾难中始终冲锋在前的勇士,是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榜样!我们对你还来不及说一声再见,你的名字已经让世人知晓。我们总是无奈用这样悲壮的方式认识英雄,但不要悲伤,英雄的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传递,我们会为了梦想拼搏,我们会继续沿着你的路勇往直前,请你放心,山河定无恙,人间皆安乐。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这是《感动中国》给予刘伟的颁奖词。

看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我被刘伟深深地感动了。

刘伟十岁时被十万伏的高压线击中,失去了双臂。12岁时在康复医院克服重重困难,学会了游泳;14岁时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两金一银;19岁患上过敏性紫癣,只好忍痛割爱,改学钢琴。后来,他用脚弹出专业7级的钢琴水平,到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这一串串的成就,哪怕是一个正常人,也是很难做到的,但刘伟做到了,失去双臂的刘伟做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命运对刘伟狠了一点,刘伟对自己更狠。他妈妈告诉他,她不可能照顾他一辈子。刘伟就开始学习自理自立,他学会了用脚吃饭,用脚穿衣服、用脚看书写字……正常人能做的事,刘伟都能做。正常人无法做到的,想都不敢想的事——用脚弹钢琴,他也做到了。为了让脚变得跟手一样灵活,他天天坚持刻苦训练。血泡出来了,继续练;脚抽筋了,继续练;他一遍一遍地练着,对自己毫不留情,对困难毫不退缩。看着电视节目中刘伟的种种奋斗,我不禁热泪盈眶,心里默默地想:“刘伟,你太了不起了!”

刘伟,我和你相比,我觉得自己很惭愧。今天,妈妈叫我背一页英语课文,我一看:天哪,足足有四大段!我的心里就打退堂鼓,不想背了。再说,新版《西游记》已经开始播放了,我很想看。于是,我就跟妈妈讨价还价:“只背两段好不好?”妈妈生气地说不行,我满腹委屈地说就背两段。妈妈说:“你看了刘伟的事迹,还不对自己狠一点?”我没辙了,很不情愿地开始背诵。我一边背还一边唠叨:“真烦呀!”过了一会儿,我静下心来想了想:刘伟那么困难,都能坚持,我还不能吗?于是我开始认真背起来。我一遍一遍地读着、背着,花了一个小时,终于把它背下来。

这时,我才真正明白:对自己狠一点真不容易做到呀!真能做到这一点,许多困难都能克服。以后,我要好好向刘伟学习,学习上我不再偷懒,不再找借口,不再被吃喝玩乐诱惑,对自己狠一点,我一定能取得进步的!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颁奖晚会,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胡忠、谢晓君的事迹。

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谢晓君的支持。三年后,谢晓君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8月,一所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

在颁奖晚会上,主持人宣读了他们的颁奖辞: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其实,《感动中国》的每个事迹让每个有良心和中国人都十分感动,我们作为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学校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如:在公共汽车上让座,在学校里捡纸屑,在家里帮妈妈打扫卫生……这时我们虽然不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但一定是让中国人感动的人。

太阳自有太阳的光芒,小草自有小草的春天。我们要像泥土一样真切,小草一样生动,路边的石子一样平凡,把感动变成行动,多做一些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有意义的事情。

一个被感动的中国,也将感动世界!

爱是什么?爱是连接妈妈的布带;爱是放弃自己成全别人的无私精神。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节目,才真正明白了——爱是无止境的。

提到妈妈我们一定会想到支柱、关爱和温暖。有一句歌词唱得好: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孝子教师陈斌强也是这么想的。陈斌强今年37岁,是一所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乡镇学校的教师。他的妈妈六年前患了老年痴呆症,四年前父亲又不幸去世。他不放心妈妈一个人在家,就用他小时候妈妈背他的那根布带,把妈妈和自己紧紧地绑在一起,用摩托车载着她一起去上班。精心照顾妈妈的饮食起居,用自己的孝心回报妈妈的养育之恩。他是多么孝敬父母啊!想想我自己:差不多每天都要惹妈妈生气,妈妈让我帮忙干点活我还磨磨蹭蹭不愿意。比起陈斌强叔叔,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面对死亡,每个人都会选择逃避。可是年仅12岁的何玥却不害怕。12岁正是花季年龄,可恶的小脑胶质瘤“病魔”却逼近了她。病痛的折磨让她更坚定了捐献器官的决心——她要用自己残存的生命去换来更多人的健康。她是个富有爱心的坚强的孩子,弥留之际她心里想的不是自己;是回报伟大的祖国。在她生命最后的三天,她一直在唱:“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她的壮举让她的生命在三个人的身体上得到了延续。何玥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

“鸦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正是孝子陈斌强的真实写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何玥精神的诠释。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两个人的名字,以他们为榜样,时刻提醒自己、鞭策自己;我们要把他们这种孝敬父母、坚强勇敢、博爱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爱无止境!

感动中国人物主要事迹心得体会

20xx年,周秀芳放弃退休安逸生活,不远千里到湖南溆浦山区支教助学,被亲切称为“支教奶奶”。

四年多的时间,周秀芳将数万宁波市民的爱心源源不断地“搬运”到溆浦山区,共捐建希望小学27所,近400名贫困生得到结对帮扶,累计捐款物近3000万元。她拖着严重腿疾,积极为山区脱贫努力奔走,不但帮助溆浦当地铺路造桥、发展产业,还远赴吉林延边建立周秀芳爱心驿站,完成128名贫困学生结对助学。

她的事迹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广等中央、省、市50多家主流媒体密集报道。她也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全国最美志愿者、“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20xx年度人物等荣誉。

表彰活动中,大屏幕上出现了周秀芳与山区孩子在一起的`身影:“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在她事迹介绍的vcr后,这句话留在大屏幕上。

走上领奖台的周秀芳,步履因为病痛的膝盖而迟缓,但她爽朗而饱含深情地讲述,让人感受到她身上蕴含的无尽力量:“这些日子,我每天都要不停接电话,有需要帮助的,有想去帮助别人的。”她欣慰地说,明天她就要去湖南,经她牵线捐建的10所希望小学落成了。

“加入我们爱心团队的群体越来越多,鄞州的党委政府也非常支持我们的爱心帮扶事业。我最想说的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扶贫先扶智,把贫困地区的教育先搞上去,再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最后,周秀芳坚定地说:“只要我的膝盖允许,只要山区孩子需要,我还会一直去帮助他们。”周秀芳的讲述一次次被热烈掌声打断。而她对孙辈带些歉疚的告白,更让人热泪盈眶。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的旋律缓缓响起,一年一度的颁奖晚会再一次打动了观众的内心,细数着那些平凡中的伟大,感动之情油然而生。

其中,令我感触颇深的是用尽一生来保护新中国孩子一生平安的医学家——顾方舟。他是中国著名的病毒学专家,脊髓灰质疫苗的研发者。上个世纪,全世界突然爆发脊髓疫情,我们全中国的孩子也陷入恐慌之中。当时,这种疾病极易在幼儿身上发生,但无药可治。31岁的顾方舟,意识到严峻的.形势,于是他载着全中国的希望,去苏联探求疫苗。经过不断努力,他研制的疫苗终于问世,可由于那时并无证据来证明此疫苗是有效的。顾方舟没有犹豫,他冒着生命危险,与自己的同事一起试服了第一批疫苗,后来他还用自己的孩子当作试验品去检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2000年,他的研究成果使得中国成为了一个无脊灰的国家,而顾方舟在这条困难重重的道路上,足足奋斗了44年。

直到现在,我们还因此受益,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儿得以健康地成长。一声“糖丸爷爷”,是我们对顾方舟爷爷的无限感恩和缅怀。在中国的历史上,正是因为有许多类似顾方舟爷爷这样的医学家、科学家,才能推动着中国的发展进步。顾爷爷为研制疫苗用自家孩子来试验的行为深深打动了我,我深刻体会到那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才能做出如此行为!而这一行为的背后,更是对整个中国孩童的无私而博大的爱。

“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顾方舟爷爷放弃了他曾经高薪的外科医生职业,奋不顾身地投入到国家公共卫生事业中。那一粒粒糖丸,凝结的是数不清的汗水和智慧,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超越了自己的亲人。甚至最后他在弥留之际上,还叮嘱着孩子们:“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你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

作为糖丸受益的年轻一代,我们应继承顾爷爷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信念,并将这种信念深深刻在心上,如此,未来方能成就大业。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用爱的捆带将患上“老人痴呆症”母亲与自己绑在了一起。每天,陈斌强,都会和母亲骑上小车,从充满了“孝”的小路上前去陈斌强教书育人的中学。母亲的“痴呆症”愈来愈严重,就连大小便也不能自理,陈斌强为了母亲有时会沾上一点气味,但他的学生们却并不排斥——因为那是爱的味道!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的三寸晖······”这些在每个人的心里恐怕已经再熟悉不过,可这些来自古代的真情告诫,在古代,人人都是孝子,可在“宝贝”肆孽的年代,却有不少人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令父母“超负荷运行”。

但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却展现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中学教师陈斌强感人至深的守护母亲的故事,在亿万的“宝贝”面前重新诠释了“孝”,“孝”代表的不单单是一个字眼,而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为我们的人生注满了崇高之美,为所有人注入了春风般温暖。

陈斌强那将自己与母亲再一次紧紧捆在一起的爱的捆带,也许在未来久远的日子里会尘封,但尽管捆带不会永存,它记录的一点一滴的子孝与母爱却会永存,却会把孝传满整个华夏,传满整个世界!

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父母的爱已脉脉汇入了我们的血脉,但我们却不一定会察觉出,但父母为我们而付出,为我们而忙碌,为我们而辛劳,就算是再疲惫,也不要忘记——感恩孝奉!其实,世界上不存在孝子,因为,为父母付出,是我们理所应当的!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圣洁……!”这一首炙脍的歌曲在下午放学时再次回荡在我的耳边,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动看完这一部影片后,不禁令我充满无遐的联想,在我的心中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想与体会。

在居伊隆县获奖者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残疾艺术家肢残邰丽华,邰丽华2岁时因高烧而成了聋哑人,失去了一个美好的童年时期,在我们局外人看来是很悲惨,但邰丽华却度过了这些困境,从不幸倒霉的沉渊到摄影艺术的顶峰。她每天清苦地练习,强迫自己去练,付出了比别人多的努力与心血来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实际的行动与相对的能力打破了人们对她的可怜与同情,让群众对她刮目相看,向他们残疾人证明了残疾的能力,展现了尽管有缺陷的高速发展生命的蓬勃发展,显示出一种高尚的品质,向我们表达出新了心灵出更至美与震撼,韩三国让我们感受到了没有语言的美与魅力,散发出从失中其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辉。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