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锄禾的教学教案设计大全(15篇)

时间:2023-12-02 08:15:32 作者:影墨

教学工作计划包括学习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内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课文《狼》教学教案设计

1、字词积累:

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驻足:停止脚步。

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2、文章导读: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文章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文章通过四个例子加以说明。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但是只要结合我们欣赏国画的经验,可以想像到,桥面上有廊和亭,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随后,作者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作者眼里的桥之美的进一步补足。

本文与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如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气向读者作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3、结构图解:略。

4、要点详析:

桥美在何处?

桥美,是因为它与周围的环境配合和谐。

例如,密密的苇丛,出现一座石桥,这座石桥使原本狭窄拥挤、令人憋闷的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又如江南乡间,细柳飘丝,石桥与细柳合作,产生出令人销魂的动人美景。还有苍茫的湖面上,水天一色,长桥横卧水上,使单调明亮的背景富有生命。另外,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的风雨桥,桥面上有廊和亭,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桥美,从作者(画家)的标准和眼光看来,它起到了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的形式作用。

5、释疑解难:

学习本文之后,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桥,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人们习以为常,或许不以为美。但作者却探寻和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这当然与作者的职业(画家)有关,摄影家和画家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另外,还与作者热爱生活、留心生活有关。

的确,生活周围并不缺少饱含画意的景致,并不缺少美的事物,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热爱生活,留心生活,也就具备了发现美、感受美的可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回声课文的教案教学设计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录音机,字卡。投影仪,盘子,水,石子。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你读了课题,说说想知道什么?板书有价值的学生的问题。

二、、那接下来你想干什么呢?好的,尊重你们,我们用笔划出正字词,标出自然段,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检查。第一小组读课文的一段,顺序其了组读二三四五六段。

指名读,读你想读段落。师生纠正字音,评价。

四、认读字词。

1、自由识记词。

2、小组长检查。

让学生发挥小互助学习的优势,自己认记,如,瓜-呱、里-哩、卷-圈、文-纹、反-返。

3、老师检查,指名读,带读。提醒“哩”读第一声。

4、小组给他们组词。

五、写字指导。

1、观察。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

左窄右宽:洞、纹;左宽右窄:影。

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请大家仔细看看,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口字的左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

2、范写。生写这两个字每个写一个。评一评:放在投影仪上看看说说。影字右边的三撇起笔应该在一条垂线上。

3、观察。两个字大口框的字--圆,围。请大家仔细看看,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姿势。

六、朗读感悟。

设疑: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儿能听到回声呢?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谁能自信的告诉大家生字你全会了?好,那你把他们放到课文中去把课文读的更流利好吗?自由读。

2、现在你能回答自己提的问题了吗?学生回答,读相应的课文,齐读。

现在老师也有问题问你们,听好,再读课文,然后告诉我吗?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要求默读。

3、学生读后回答,你画出那几句,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字词。同桌互考;老师看你的嘴形说字,带读。

二、理解课文,读好课文。指导朗读。

1、上节课小朋友们读的可好了,接下来我们请几位小朋友读他自己喜欢的段落给大家听,你仔细听,过会请你评一评。

3、第二段朗读。老师也很想读,让我来试试好吗?请自己读。再指名读。

4、朗读第天段。请小组读。

5、小青蛙在桥洞里说话会有回声,小朋友你们在哪儿听到过呢?指名读。

6、齐读课文。

7、读读抄抄。

8、实践活动:1、回家后用脸盆做一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

2、到山价或者空旷的房子叫两声,听听自己的回声。

三、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事?请大家默读第四段,用笔画出表示青蛙动作的词语。

在投影仪上放一个圆形水盆,里面放适量的淡红色的水。打出画面。

请你观察水面静止的样子。然后,教师把一颗小石子轻轻投入水中。

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

最后,学生口述观察到的情形。

四、朗读课文第四段,北指导学生将文中的词语和老师实验所用物品、所做动做的词语加以比较,捡--拿、扔--投、河岸--盆壁。

五、结合词语比较,记认“捡、扔、碰、圈”等字,并相机进行字义的理解。

六、朗读感悟第五段。

1、知道朗读青蛙妈妈的话。

2、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小青蛙的疑问,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该稍慢。

3、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和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

4、小青蛙听妈妈的话恍然大悟,他非常高兴,要读出欢乐的语气,节奏要稍快。

5、自由练习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指名读--齐读。

回声课文的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自由读2、3自然段,思考以上问题。(小青蛙发现另一只青蛙学它说话。)。

2、快速阅读第2自然段,思考:小青蛙学它说什么话?把它们说的话划下来。

3、分角色朗读青蛙的话。

4、评析:青蛙说的两次话语气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标点:问号、感叹号等)。

5、应该怎么读?谁来读?(第一次是高兴的.语气,第二次是奇怪的语气。)。

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怎么想?(谁来学我?它在哪里)。

所以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奇怪极了)。

6、于是,它就去问妈妈,谁来读,读出奇怪的语气。

7、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也跟着妈妈一起去看一看。

(二)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1、思考: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事?请大家默读第四段,用笔画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

2、演示解疑。

(1)实验演示:(下面的实验有条件的可以在课前带领学生到水塘或者小河前观察水波的荡漾。)。

在投影仪上放一个圆形水盆,里面放适量淡红色的水。打出画面后,先让学生观察水面静止的样子。然后,教师把一颗小石子轻轻投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最后,让学生口述观察到的情形。

(2)朗读课文第四段,并指导学生将文中的词语和老师实验时引用物品、所做动作的词语加以比较,捡拿,扔投,河岸盆壁。

(3)结合词语比较,复习捡、扔、碰、圈等字,并相机进行字义的理解。

3、朗读感悟第五段。

(1)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

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小青蛙的疑问,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该稍慢。

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

(2)?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它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要稍快。

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

4、学习第六段。

(1)自由读,思考:小青蛙的心情怎样?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欢快)。

(2)用高兴的语气读这一段。

(3)通过朗读与第二段的高兴进行比较。

(三)分角色朗读,总结全文。

1、分青蛙妈妈、小青蛙、回声朗读全文。

3、小结:同学们只要多看、多听、多实践,就一定会比青蛙聪明。

(四)指导书写岸、园、围。

(五)弹性作业,拓展延伸。

一星级:积累本课中的优美词句。

二星级: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

三星级:同学间合作,自编自演课本剧。

(六)板书设计。

回声。

碰遇。

水波))))河岸声波)))障碍物。

荡回来返回来。

课文《锄禾》的教学教案设计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设计本课教学时,最大特点在于师生对话互动,力图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即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展开各自的生命活力。其表征是互动,交应是互惠。在互动中,师生双方重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学生方式;在互惠中,师生双方实现了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与收获,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上课伊始,教师以对话形式拨动学生的心弦,在读文、识字、书写中激发学生合作参与的热情,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将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在师生对话互动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充实、有滋有味。

课文《太阳》教学设计教案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正确读写本课生字。

生字卡片、课文挂图。

两课时。

一、课前导语。

地球上的许多动植物都有自己的家。大太阳有自己的家吗?它的家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大太阳的小房子》这一课。

二、板书课题,初步感知课文。

1.板书课题:大太阳的小房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标出生字、词。

3.利用拼音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说。

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说出:写太阳在天上很大,躲在露珠里又很小;课文通过写大太阳的小房子是露珠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多种方式认读。

2.开火车熟读生字。

3.指导记忆字形,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记得又快又好。

4.教师指导书写。

四、学生书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五、熟读课文,谈初步感受。

1.自由朗读课文,读熟练。

2.同桌互读,互评。

3.指名分节朗读。

4.谈谈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说对课文初步的感受。

5.说一说本文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探讨,找出答案。

六、巩固练习。

1.书写生字,并给它们组词。

2.比一比,再组词。

房()谁()很()午()。

防()堆()狠()许()。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太阳的小房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本课生字。

2.齐读全文。

二、学习第一节。

1.说说大太阳的小房子是什么?(露珠)。

2.齐读第一节。

3.体会重点句子。

(1)出示句子:一个又大又红的太阳,躲在小小的露珠里微笑。

(2)读此句,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太阳?

(学生可能会说顽皮、淘气、可爱、神气的太阳,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应肯定)。

(3)指导朗读:读出太阳的可爱、顽皮……。

三、学习第二节。

1.小作者看到大太阳躲到小露珠里,是怎么想的呢?

点读第二节,并请同学回答。

(小作者把太阳想象成会大会小的魔术师了。)。

小组讨论交流。

2.作者把太阳想得真有趣,我们也大胆想一想,的太阳怎么走进了小露珠里呢?

(太阳想洗澡,就钻进露珠里了。)。

(太阳想到地球上了,就悄悄地和露珠来到大地上……)。

3.大太阳走进小露珠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能说出道理来吗?

露珠里的太阳是天上的太阳映照在里面,就像太阳照镜子一样。

四、朗读指导。

读出太阳的可爱。

本颗的朗读,韵脚都应该落在韵母“iao”上。

五、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

大太阳的小房子。

又红又大微笑。

太阳……躲在露珠里。

会变魔法走进小小的房间。

课文《锄禾》的教学教案设计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我为学生的古诗学习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情境。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在情境教学实践中,也早已证明通过图画、摄影、音乐等多种手段,再现教材的情境,能提供给孩子们鲜明、准确、丰富的感性认识,把学生较快地带入“智力发展区”,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本课选用的古诗《锄禾》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我为学生制作了反映古诗内容的幻灯片,提供给学生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背景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有一个很好的感知。

设计本课教学时,最大特点在于师生对话互动,力图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即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展开各自的生命活力。其表征是互动,交应是互惠。在互动中,师生双方重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学生方式;在互惠中,师生双方实现了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与收获,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上课伊始,教师以对话形式拨动学生的心弦,在读文、识字、书写中激发学生合作参与的热情,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将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在师生对话互动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充实、有滋有味。

从这次的古诗教学之后,我充分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相结合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并因次想到是不是可以为学生的古诗的学习和积累创造一个更为丰富的信息库。新大纲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如果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和应用的具有多种外部表征的信息库。将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资料,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学习任务、检测目标等等,通过图片、文字、音像等形式收录,并通过程序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计算机所供信息加以选择吸收、加工处理,计算机又帮助校正掌握,从而使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地学习理解古诗,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课文《太阳》教学设计教案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后弈射日》)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谁来说说。

天上的太阳到底能不能被射来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写《太阳》的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接读课文,学习生字,交流读懂了什么。

3、汇报。

1、读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描写太阳特点的部分中,你认为哪些句子用得好?

2、在你读出的这些句子中,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体会列数字、举列子等说明方法)。

3、用你的朗读来再现一下太阳的特点吧!

1、出示“差、抵、氏、庄、稼、繁、殖”,认读。

2、看看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互相评价。

课文《山雨》的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雨声的录音,启发谈话:你在哪儿听过这样的声音?听着这雨声,你想到了什么?

a生:我想象到了风声,风声越来越大。

b生:我想象到了雨声,雨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急。

c生:可以想象到风吹树摇、雨打屋檐、阴雨迷蒙的景象。

……。

(通过放录音,把学生带进雨景中,给学生一亲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情,使学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欣赏雨中的美)。

2、教师谈话激趣:这两天,老师的耳边也一直萦绕着这动听的雨声,脑海里一直浮现着一片流动的绿色。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阅读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中的声音和色彩就这样印在了心理。读过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它推荐给大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有声有色、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图吧!(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读全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目倾听,感受。

2、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的想像,让学生尽力去想)。

a生:我仿佛看见山林里一片流动的绿。

b生:我仿佛听见了雨声所带来的音乐美。

c生: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雨中山林美景画。

……。

(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肯定:同学们想象的`真是太丰富了。)。

3、初读课文。

(1)读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课文。

a、划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b、轻声把课文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

c、边读边想边画,标出不懂或疑惑之处。

d、把课文的顺序理一理,看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其中主要写了什么。

(3)小组内交流初读体会。

(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题,突出学生自主交流、汇报、读议,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理解美、感悟美、欣赏美)。

三、自主练读,读中自悟。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选几位合作伙伴一起读;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什么选择这部分?为什么这么读?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阅读体验。学生发言时暴露出的阅读困惑,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辅助手段,或通过谈自己的体验给予必要的帮助、点拨。

(师引导启发学生:这是一片寄情入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动人、极富感染力的散文,描绘出了山雨的神奇、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本课两首五言绝句《锄禾》、《悯农》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农民的深切同情。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我分以下三步走:

一、借插图初步读懂古诗。

课文配有插图,以图激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于是在课始,我出示了插图,让孩子们观察图上的内容,说说图上画的农民劳动的.情景,再多遍诵读古诗,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结合图从诗中读懂些什么?并告之从哪里读懂得。这样一个环节,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习惯,同时也比较清晰地了解了孩子们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水平,方便后面的教学。一部分孩子很敏锐,他们从图和古诗中很快就明白了第一首是写农民伯伯种粮食的劳动场面,从“日当午、汗滴、辛苦”等词看出,第二首诗也写了农民伯伯的劳动,从“春种、秋收”等词看出。从孩子们的回答看出,孩子们虽小,但不乏有思考分析的能力,当然不全面,体悟的不深刻,但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前面的整体把握,加之后面的细细体会,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我表扬了孩子们,同时,告诉他们,以后碰到古诗,可以先读读古诗,再看看图,再读读古诗,这样就能慢慢弄懂古诗写的是什么内容了。

二、析字义详细了解诗意。

析字义详细了解诗意,这一步是很关键的,对于古诗的真正理解,必须从字面上去逐字把握。我出示了古诗,然后从题目开始,让孩子们进行理解。我对孩子们说:反复读读,逐字理解,允许你们猜,看谁猜得准!没有了压力,孩子们显然很兴奋,从题目开始,在我的提示下,通过反复读,逐一“猜”着。每一次我的肯定,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动力。就这样,我们就在课堂上猜着,然后又将句子的意思逐一拼装,诗意逐渐变得明朗,每一个孩子都像是打了胜仗的勇士,课堂充满了激情。为了巩固诗意在孩子们心中的印象,我们又玩起了“诗意大比拼”的游戏,还是照老规矩,六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能将意思说得更完整,可以加以自己的语言,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班上总共也只有34个孩子,所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不是难题。最后,又让同桌进行了过关,每个孩子都完整地将诗意说一遍。

三、讲背景体会思想感情。

光理解了诗意,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孩子们很难理解为什么“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于是,我给孩子们介绍了当时社会的现状,让他们体会到尽管农民们一年忙到头,但是换来的还是悲惨的命运。接着,我问孩子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孩子们都说农民伯伯太辛苦,太可怜了。我又问:我们平时该如何做呢?孩子们表达了要爱惜粮食的决心。最后,我让孩子们再次朗读这两首古诗,再次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夹竹桃课文教学教案设计

绘画是培养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最好方法,自由自在的绘画能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在画画过程中,又会对事物有新的认识,这样就形成了孩子智力发展的良好循环,因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绘画。鉴于此,我在教学课文《鲸》时,充分利用电脑绘画既形象、生动又便利、快捷的优势展开教学。

一、初读课文,画“鲸”

小学生活泼天真,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发达,因此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把自己从课文中了解到的有关鲸的知识,用图画的形式在电脑屏幕上表现出来。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学好知识,读懂课文。

二、再读课文,改“鲸”

电脑绘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观性,图画栩栩如生且便于修改。我在学生初读画鲸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并就近结合成临时小组,分别对他人的图画审阅、评价,指出不足之处,讲讲这样修改的理由。例如:有一个同学画了一条鲸,旁边又画了一头大象,但是大象跟鲸画得差不多大,同组的同学指出后,从文中找了为什么,然后一起动手对画进行修改。又如:一位同学画了一条须鲸在吞吃小鱼小虾的画面,可其中有一条小鱼比那条须鲸的个头还大,同组同学指出了这个不恰当的地方。再如:让学生画鲸睡觉的`样子,想想鲸为什么围成圈儿睡觉,让学生对生活在海洋中的鲸认识得更深,更细。学生在画画中学文,个个学得兴趣盎然,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懂得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精读课文,补“鲸”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指出:“教学大纲再好,也不能给儿童必备的全部知识,必须不断用课外阅读来加以补充。”这句话再次强调了学生只学课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课外阅读的内容非常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加之学生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不一致,这就要靠教师的指导,因此,我在学生了解了课本上的有关鲸的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到网上素材库中去寻找鲸的知识,结果学生从中又了解到鲸是可以降温的,齿鲸只吃须鲸的嘴唇和皮肤等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并让学生将这些知识有选择地补画到自己的图画中。从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原则,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条件,利用校内外各种电化设备的优势,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感觉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眼看、耳听、手动,从而增强学生把握学习过程的能力,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乐学,促进各种能力的提高。

夹竹桃课文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二、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攻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呀?

2、说说自已在电视上看到的北京,请去过北京的同学说说自已印象中的北京。

3、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北京的。板书课题,学生跟着写。

二、初读感悟。

1、小组练读课文。请小组同学自已安排读的方式,可以齐读、个别读,也可以分段读。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小组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分工意识,也能检验帮助学生的.自学成果)。

2、出示含生字的词语,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已认识哪些词语,领大家读一读。

3、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4、各小组轮流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也可以派代表上讲台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我国的首都在哪里?第一、五段都说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小声自已读课文,自已体会。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看看课文众哪几个方面讲了北京的美丽?

3、再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已又认识了哪些四字词语,结合图体会“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意思,鼓励学生用自已知道的词语来形容它的美。

4、说说自已知道的北京的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及公园。

5、朗读感悟北京的美。(新课程倡导通过读不断感受课文,不要把教师的意愿、朗读方法强加与学生身上,让学生领悟课文的语言与情感)。

四、再读抒情。

1、用自已喜爱的方式读,读出喜爱与赞美。

2、展示读,选出自已读得好的,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评。

第二课时。

一、朗读欣赏:

1、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还记得语文课上读过的“我爱北京,我爱天安门”,还记得一首歌里唱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地聚焦于北京。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红墙、黄瓦,读到京剧、茶馆,读到胡同、四合院。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北京的美。板书课题:北京,学生跟着书写。

2、老师范读,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已的感觉。

3、学生读,老师欣赏。

二、感情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部分背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同桌互相背诵、交流。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认读课后的四字词语。

2、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并用这十个词分别组词。

3、说说可以用哪些方法记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优、阴、坛、城、图。

熟字减偏旁;央、交、旁。

编字谜:在大房子里过冬(图)。

形近字:巾——市。

找相同点:城和坛都有土字旁;国和图都有口字框。

(通过识字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识字兴趣)。

4、练习书写;

1)老师在黑板上范写“央”字,并让学生说明要注意的地方。

2)请学生当小老师,范写交字,再评议。

3)其他生字由学生讨论该如何正确书写。,然后书空、描红、临写。

四、实践活动:

1、同学们将收集到的资料放在教室里展示。

2、交流北京有哪些变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教学目标:

1、认识及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初读古诗: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检查读。(小组合作)。

2、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桌交流)。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3、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交流质疑。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三、品析体会:

1、学生独立想象,畅所欲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2、结合发言,适时引导学生品析诗句,深化理解与体会。

(1)“春种”“秋收”概括了什么。

(2)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写出了什么。

(3)从前三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

(4)可农夫的结果又是什么。

(5)议议: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陷农夫于死地呢(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读出悲愤与同情)。

(6)体会:从这首诗中,你又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

四、对比感悟:

1、对比读。

2、议议: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情境与抒发的的情感有何不同。

《秋浦歌》描写的冶炼工人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高昂地放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的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悯农》描写了农夫们一处辛苦耕种,开垦了所有的土地,获得了丰收,结果却饿死的情景,写出了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抒发了诗人对社会不平的强烈愤慨,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的真挚同情。

五、小结:

同样是描写劳动者的劳动,《秋浦歌》带给我们的是劳动的火热与激情,而《悯农》留给我们的是劳而不得的悲愤。诗人用精炼的语言,不仅描写了不同的劳动场景,更抒发了他内心深处对劳动者的真挚情感。

六、课堂检测: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夫()粒()一棵()。

2、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忙碌。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悲愤、同情)。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大概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尊敬劳动者,激发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材说明。

这首诗是《悯农二首》中的一首,另一首《锄禾》第一册已经学过。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天种下一颗谷物,秋天会有许多收获。尽管四海之内没有荒废的耕地,农民还是免不了活活饿死。诗人用“春种”到“秋收”,用“一粒粟”到“万颗子”的变化,讲了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可诗的结尾勾勒出的却是一幅悲惨的画面:“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人以这样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的投影片、课文朗读的录音带、二胡独奏曲《江河水》音乐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要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识字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粒、饿”两个字,可以用熟字“立、我”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夫、颗”,可以用与熟字“天、棵”比较字形的方法识记;“死”,可以拆成“一、夕、匕”三个学过的部件来识记。

2写字教学。

要注意指导以下几个字。

粒:米字旁要写窄一些,第六笔是“点”,不是“捺”。

闲:门字框里边的“木”,“捺”要变成“点”。

犹:右边不要写成“龙”。

死:“匕”的笔顺是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三)词句教学。

结合字形让学生了解“粟”是谷物,“万颗子”是很多谷物,从中感受到“春种”到“秋收”,“一粒”到“万颗子”的'变化。

结合插图(或投影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四海”,泛指到处;“无闲田”,就是没有空的田地;“犹饿死”,即还是饿死的意思。从中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悯”字的意思。

(四)朗读、背诵指导。

这课古诗押“i”韵。要在读通的基础上读出节奏感。然后结合插图或投影进行想象,经过反复朗读大致了解诗的内容。朗读时可辅以《江河水》忧怨的音乐,烘托气氛,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在脑子里浮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情境,感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由此产生同情感。经过反复朗读和吟诵,达到背诵。背诵在课内进行。

本诗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五)练习提示。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谁能背诵一年级学过的古诗《悯农(一)》学了这首古诗,我们知道农民种田很辛苦。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怎样呢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古诗,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读古诗,想象图画的意思。

(三)自学生字。

1一边读古诗,一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自学生字的读音。2用生字卡片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

(四)了解词义,指导朗读。

通过看彩图和讨论,大概了解“粟、万颗子、四海、无闲田、犹饿死”的意思和诗文的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出节奏感。

(五)品读背诵。

借助彩图(或投影),采用各种形式的反复吟诵(配上音乐),启发学生想象诗文描绘的悲惨情境,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

(六)完成课后练习。

五、参考资料。

李绅:字公垂(772—846),唐代诗人,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唐诗歌的创作与繁荣,作出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贡献。曾写过《新题乐府》二十首,可惜今已失传。李绅的诗,感情朴实、语言平易近人。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

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三、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学准备:

相关录像、配乐朗读录音带、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农民伯伯劳动吗?现在就让我们到田间看一看吧!(放录像:农民头顶烈日在给禾苗锄草)同学们,谈一谈你现在的感受吧!”

2、“是啊,农民伯伯多么辛苦哇!唐朝有位大诗人李绅站在田间看到此情此景时,同你们一样,心里很有感触,便写下了一首诗《悯农》。(板书课题)这首诗广为传诵,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学习古诗。

1、对照拼音自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读的效果,易读错的字:谁、皆。

3、自己读古诗。“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指名读古诗。“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学生质疑,答疑,师适明引导)。

5、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

(三)朗读古诗。

1、“古诗是有节奏和韵律的,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播放配乐朗诵)。

2、自己试着读一读(跟读、诵读等)。

3、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4、再次呈现农民耕作画面。“看哪,农民伯伯多么辛苦哇,汗水一滴滴落进泥土里,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吧!”(配乐读文)。

5、同学们闭上眼睛,吟诵出心中的感受吧!(配乐读文)。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粮食来之不易,同学们爱惜粮食)。

2、“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让我们来读读吧!”

3、“通过学习古诗,我们知道了农民劳动的辛苦。你还能背出一些这样的诗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外作业。

“课后我们再去查一查,找一找写人们辛苦劳动的诗,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议一议好吗?”

六、附板书设计(可用投影仪投影)。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设计意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模式使得现在孩子不知种庄稼之辛苦,再加上有些家长勤俭观念淡薄,缺乏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意识。因此,现在孩子浪费粮食的现象日益严重:教室垃圾筐里躺着只咬了一口的面包;餐桌下撒了一地的米饭……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现象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通过开展珍惜粮食的活动来启迪学生感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农民、珍惜劳动果实的情感;让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已刻不容缓。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教育幼儿要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

2、能初步诵读出五言古诗的韵律。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挂图、

活动过程:

一、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出题。

导入:小朋友,今天早晨我们吃的是什么?(幼:馒头)馒头是从那里来的?(引出儿歌)。在刚才念的儿歌里,我们觉得农民伯伯种地容易吗?(幼:不容易)小朋友想不想学一首古诗来表达农民伯伯种庄稼的不易呢?(幼:想)在学古诗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出示教学挂图)。

二、指导幼儿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教学挂图。

1、小朋友们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什么时候的太阳又红罩着大地又热?比如早晨、中午、下午?(幼:中午)。

2、中午太阳最红最热的时候,小朋友看这是谁,他在干什么?(幼:农民伯伯)。

3、小朋友们看农民伯伯额上一滴一滴的是什么?(幼:汗水)。

小结:哦,汗水一滴一滴的流着,都掉到泥土里去了。现在,小朋友是不是更清楚,明白粮食来的不易呀!(幼:是的)。

三、诵读古诗,体会诗意。

师:从前有个名叫李绅的老爷爷,他也看了这幅画立马写了一首古诗,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古诗是怎么写的?(幼:好想)这首古诗叫《悯农》,小朋友跟着老师读一遍,这首诗说的是: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中午太阳当空照,农民伯伯还在地里干活,他们很辛苦,汗水一滴一滴的往下流,都落到泥土里了。可是,有谁知道那盘子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换来的。所以,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要带着同情与感恩的心去读。

1、教师领读。

2、幼儿自由读,读给老师或者自己的好朋友听。

3、幼儿展示自己,上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4、结合诗意,体会作者感情,学古人晃动小脑袋自由读。

5、小男孩,小女孩比赛读,体会诗意。

6、认识生字:禾。

四、引导幼儿爱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功。

1、出示幼儿撒放图片,结合古诗说说这种行为对不对,结合自己说说应该怎么做。

2、出示饭桌铺张浪费图片,结合古诗说说这种行为对不对,结合自己说说应该怎么做。

3、出示幼儿偏食,挑食图片,结合自己这种行为对不对,应该怎么做。

五、表演《悯农》舞蹈,升华主题。

1、幼儿跟老师学跳《悯农》舞蹈。

2、幼儿上台表演《悯农》舞蹈。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古诗《悯农》,教会我们要不仅要不挑食,不偏食,而且还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七、活动反思:

《悯农》这首诗主要是要幼儿同情劳动人民,知道农民的辛苦,珍惜粮食,爱惜粮食。在课前我准备了一幅教学挂图,画面上画了一个极其干瘦的农民伯伯,一手拿锄头,一手用袖子擦汗。天空中有一个火辣辣的太阳,农民伯伯的身边都是禾苗,禾苗晒得都弯腰了。首先让幼儿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太阳是什么样的,禾苗是什么样的,农民伯伯又瘦又老,看上去很辛苦。认真的描述一番后在孩子的心中就有了一些印象。引导幼儿看图时应让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古诗时,老师先泛读,然后教幼儿一句一句地读。读古诗时教幼儿怎样断句,怎样读有韵律,看着孩子们摇着小脑袋学着我的样子背古诗,我真是从心里喜欢他们。但是,结合此情此景应该配上古典音乐,这样氛围就更浓厚些,在幼儿上台表演诵读时,应该让幼儿自己相互自评,增加对诗意的理解。在难点突破时,我拍了一些本班幼儿在吃饭时的图片,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有话说的环境,让幼儿在互动中自主的、自在的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