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姿教学反思简单(通用5篇)

时间:2023-09-28 15:11:01 作者:文锋 站姿教学反思简单(通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站姿教学反思简单篇一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和孩子们围绕“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来学习的。每一处孩子们都在重点词句中感受着谭老师的可贵品质。例如第一段,孩子们通过“平常”感受到谭老师对家人的关爱;“早早”读出谭老师对工作的尽责。“天空阴沉沉的'。”读出悲剧即将发生的暗示。第四和第六自然段中描写谭老师语言和动作的词句更是孩子们细细品读之处。环境的骤变、灾难的降临谭老师却掷地有声、简洁有力的指挥者孩子们逃离。谭老师如此临危不惧是多么令人感动。“拉”、“撑”、“护”准确表现着谭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大爱。孩子们在读中感受着,在评价中感动着。

站姿教学反思简单篇二

《最后的姿势》是根据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卫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是以《最后的姿势》为题时更是觉得非常感人,题目就有很深的含义。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细细的研读,认真的备课。在教学这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觉得自己这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收集资料,激发情感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资料:

1、了解5.12大地震的概况,收集地震的相关的资料、图片和感人故事,以便课堂中交流。

2、收集谭千秋老师的资料及纪念谭老师的有关文章、诗歌。5.12大地震轰动世界,学生们亲身经历了那些日子,收集资料的任务触动了学生的记忆和情感,许多感人的'画面,故事涌上他们心头。这项任务很快就完成了,为课文的学习埋下情感伏笔,在第一课时的交流中,学生情绪激动,为之感动。

二、紧扣题目,抓住细节,研读文本

“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的最后姿势。

叙事性文章中最有价值的是细节,研读这些细节描写有助于学生体会谭老师舍己为人的伟大人格。课文中对地震发生时的场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这些场景描写渲染了人物出场的情景,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我通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些句子,体会谭老师在地震来临之时,在生死攸关之际,谭老师做出生命最后的抉择,用身体守护学生。他张开的双臂,是坚定的责任,是无声的大爱。

站姿教学反思简单篇三

看到各位老师都在对文本中的一些所谓的虚假细节进行批判,这里就小谈自己上课的心得。

1、天空阴沉沉。

学生是这么理解的:其实天气并不是真的阴沉沉的,只是现在人们回忆起来,对于5.12大地震心有余悸,所以再蓝的天空,在人们心里也是阴沉沉的了。“一切景语即情语”其实,这里是说的人们的心里阴沉沉的。而且还预示着后面的大地震。

2、上政治课“人生的价值”

学生是这么理解的:其实,谭老师无论之前上的什么课,可是他给学生上的最后一堂课,讲的就是人生的价值,而且这堂课,是用他自己的生命作为课本来传授的。作者写出了谭老师的心声。

你看,其实学生们比我们更能思考,在我们还在纠缠细枝末节的时候,其实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且还是这么的贴切。莫要再纠缠什么艺术处理的手段,也不要破口大骂说不符合事实。我们不是在教历史,我们是教文学,这些文字是作者的悲痛回忆,是对谭千秋最后一课的补充。那个最后的姿势,恐怕是谭老师给学生,给全人类上的最后一堂课,而这堂课讲述的,就是人生的价值!

站姿教学反思简单篇四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

为题时,学生都能滔滔不绝说上半天。

爱与责任”

,这是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有就是在教学中对三位人物的侧面描写强调没有,也抓住人物的话让学生理解体会谭老师的精神了,但没有特意强调这就是侧面描写,对习作的指导不够。

站姿教学反思简单篇五

《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是根据四川发生的汶川地震而改编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伸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赞扬了谭千秋老师恪尽职守、大爱无私的思想感情。

在进行这课的教学时候我主要抓住了四处教学描写,感受其预示着什么。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要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语调越来越高,越来越急促。)

(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十分的危机,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千秋老师将要遇难,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抓住这四处环境描写,分析谭老师是如何做的呢?让环境描写衬托人物,这就是对谭千秋老师的正面描写,重点抓住谭老师在地震到来和楼房即将倒塌的时候说的话和所做的事,组织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反复体会,真正体会谭老师是怎样诠释爱和责任的,感受谭老师对学生大爱无私的情感。学生也能真正明白了诠释的意思了,不是简简单单能用解释来说明的。

那到底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住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句中的动词“撑”组织教学,让学生表演,让学生说说从“撑”中能感受到什么?“撑”看出了谭老师用出了所有的力气,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水泥板,自己却被砸的血肉模糊,这时,学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爱。这样的爱是一种大爱,无私的爱。当讲到这儿时,大家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在教学时,我还抓住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让学生理解体会,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千秋老师逝世时候的自然姿势,也正是这个姿势护住了四个学生,充分看出谭老师这种恪尽职守、舍己为人、大爱无私的情感。我让学生联系上文当地震来临时,谭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的内容进行探究,谭老师给学生讲人生的价值,那谭老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那就是为孩子,为他人。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他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姿势,是诠释爱与责任师德灵魂的姿势。这时,再让学生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最后的姿势”为题时,学生都能滔滔不绝说上半天。

但在钻研教材的时候没有太深,凭自己理解上课,在这课中忽略了侧面描写的学习。还有就是我上课时候太过注重形式了,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以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的内容,要特别注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