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后感概念(通用5篇)

时间:2023-10-07 07:47:55 作者:梦幻泡 最新读后感概念(通用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读后感概念篇一

1月25日我们在黄州东坡小学召开了“余振兴名师工作室年终总结会,在聆听了几位优秀教师的发言后,我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在工作室的倡议下,我购买了《小学数学经典教学方法》(钟建林著)一书。可以说我度过了一个充实的寒假。这本书真的不愧“经典”二字。下面我就粗略的谈谈我的读后感。

钟会长在书中对16种小学数学经典教学方法进行了介绍。对每种教学方法都从方法溯源、关联理论、典型特征、实施策略(或基本模式)、常见变式、典型案例六个方面展开。这16种小学数学经典教学方法让我大开眼界,其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教学方法,也有我还没有运用过的教学方法,今年开学我准备尝试一番。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项目教学法”和“无痕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让我想起了去黄梅实验小学听课、学习的体验。当时还没听说过这个名字。黄梅实验小学不光是数学,所有科目都在尝试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解决问题,获得发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的是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教学方法最大的挑战是,每个小组中有学习能力强的,也有学习不太积极的学生,如果一味放手,只会造成“两极分化”。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靠老师对项目的精心的设计了,让所有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任务。项目教学法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即教学进程由任务驱动,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线性讲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我们三里畈小学的“三主四环”教学模式,就有一部分教学理念在借鉴“项目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确实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之,“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教学方法。

还有“无痕教学法”,这大概就是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吧。无痕教育追求在看似无意、无痕的教学情境和行为中,促进学生自然而然、顺其自然地发展。达到这个水平的老师,肯定是“大神”了。因为这需要你在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学情,将需要落实的教育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效结合,营造自然而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听你讲课很舒服。还要设计情节和意境自然流畅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觉到好像在玩。最后还要以适切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发展素养。本书中也说到,看似“无痕”的教学背后是教师的“有心”“用心”和“尽心”。

无痕教育可以说是在追寻一种最本真的教学境界,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和哲学境界,是一种对教育本原的追寻。无痕教育法,就是要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遵从教育之序,营造自然愉说的学习之境。

书中还介绍了我们经常使用的“讨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不过钟会长对这些教学方法的理解还是有很多经典的细节。除此之外还详细解读了颇有技巧的“翻转数学法”和“反馈教学法”。总之这本书很值得大家一看。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解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读后感概念篇二

今年春节因为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整个假期待在家里替代了走亲访友,也趁此机会,有了难得的安静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时间。《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解读》是吴正宪老师和她的团队的倾力之作,书中梳理了2011版《课标》中的十个核心概念、小学数学中的常见的数学思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几乎涵盖了小学数学中出现的所有的概念及数学思想。对每个概念及思想都是从现代数学和小学数学的来龙去脉,展示其应用领域;然后落脚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相关数学概念给出具体的教学建议,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实践案例。每个知识点阐述的背后还紧跟着一些“推荐阅读”,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拓展的空间。书中知识阐述显示了吴老师及其团队对小学数学教育较为深厚的理论修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老师们对教学疑难问题的解答,有的放矢,教学建议的案例自然生动,是值得一看的好书。

我们现在的学习,大都是在数学前辈们结合生活,苦心钻研的心血,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对于很多结论或公式有很多孩子并不是真的理解,知识死记硬背,有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孩子会提出这些结论或公式是怎么得来的呢?作为老师要对此类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遇到新知识、新符号、新公式等,老师要给孩子们介绍每个知识都有它产生的背景、演变及生活中的应用,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只有学生真正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内涵,才能真正会用,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

在小学,学生的思维大都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亲身经历的、亲眼看到的、直观的、形象的材料,有利于其学习的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等过程中,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多方面获取信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是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中不断亲身经历、不断锻炼、不断积累中形成的。比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性的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你认为他的答案是正确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长此以往,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在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有些知识会在多个学段出现,但是仔细分析过教材,我们会发现同一个知识在每一个学段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对学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为了能够很好的承上启下,也为了避免出现知识渗透不到位或无意提高对学生的要求,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那么作为老师平时工作中,要对知识在每个学段的联系及要求掌握的深度及广度做到心中有数,这本书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仔细拜读后,就会很好的把握教学分寸。帮助孩子们顺利的学好数学的每个知识。

“综合与实践”每个学段都会出现,它的内容比较有挑战性、开放性、综合性和趣味性,它注重学生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是最近教学改革比较重视的内容,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的学习比较特殊,为了注重让学生展现思考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老师在教学中根据学段目标,做好问题的选择、问题的开展过程、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过程、结果展示及评价等要素的设计,并有效地落实到实施过程中。在书中呈现了在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八个课例,具体、详细。可供我们进行参考与学习。

总之,数学概念的准确把握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需要具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学科知识储备。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本书正是帮助我们小学数学老师实施良好的数学教育的利器。

读后感概念篇三

托马斯·史密特教授写的这本《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虽然篇幅并不长,但是这却并不是一本简简单单的书,而是需要我们做好读书笔记,深度学习和了解的一本书。
我通过这本书同样也了解到建造一个优秀的建筑,有时候来源于灵感,有时候又来源于智慧。就像圆和方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我们如何把这二者调整使人们视觉感官上更舒适。对于这些智慧,我们现在了解的不够,都要靠看书来取得。如果我们本末倒置,把百分之七十的时间花在磨练手上功夫,只把百分之三十的时间花在阅读优秀建筑作品和寻找设计灵感上,那我们十年之后只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绘图员,而非一名建筑师。
当然对于我们城乡规划这个专业,我们学习的不仅仅只是建筑,更是对一个区域内宏观的规划设计,我也深刻地感受到学习任务之重,如果在大学的时候我们不好好把握时光、潜心研究,那么以后走上社会将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所以,加油吧!


读后感概念篇四

数学1卷子考点分布均匀,这跟往年特点吻合,从难度来讲,除了个别题目有一些特点之外,总体的感觉还是难度持平,尤其是跟去年相比持平。线性代数有一道大题出得比较新颖,形式上新颖,运算量比较大。概率考的是两个非常传统的题目。”对2013考研数学真题进行了整体概括。

数学考试呈现两大特点

刘老师表示,今年的研究生数学考试对基本概念、性质定理考察比较多,去年考导数应用部分考的是不等式的证明,今年考的微分中值定理。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计算量比较大,考生做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可能会有一些浮动,浮动也就在2、3分范围内,各位考生不要过于担心。总体而言考研数学的复习一定要抓基础。研究表明考研数学的考察方式还是比较有规律的,考察重点每年都是重点考察。那么对于它的学习方法刘老师也建议大家一定要把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复习得比较到位,考生不能仅仅抓住概念的表层,要注意内涵和外延,对于公式记忆得比较到位这是一点。

勤动手比技巧更重要

刘老师强调,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仅仅是一些方法,比如说数学的方法,这个解题思路怎么样,数学题型怎么样,看到什么样的.题套用什么样的解法,这是老师传授给学员比较多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老师给学生传达很有限的,考生除了要将学到的的方法融会贯通,老师教讲的方法,学生必须在自己复习过程当中不断加以运算实践。把这个运算熟练到位,那么这时候在考场上才能凸现出你的实力。从几年的考试中不难发现实际上很多考生都是输在了运算上。刘老师认为这在平时复习当中完全可以避免。另外刘老师强调,考生除了勤动手还要勤动脑,也就是说这个计算题目出来了,一定要先想一想,多想一想这个题解题思路在哪,在手算之前,看一下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尽量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

读后感概念篇五

[摘要]本文尝试用展开的方式考察哈特的《法律的概念》,即联系个人生平、相关概念、历史背景甚至是写作方式来解读该书。所以读者可能无法找到在以往介绍该书的资料中总结的观点。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来否定前人的知识总结,而是要在那些耳熟能详的观点中发掘哈特提出它们的原因,告诉我们为什么那个时代诞生了这本书,作者希望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意象。我希望用尽量严谨的文字,告诉大家《法律的概念》文字背后或者相关的知识。

[关键词]哈特实证主义法学法律故事服从意象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种,选择读书方法的标准就是对阅读者而言文本的重要性,以此出发才有了精读和略读的区别。《法律的概念》这本书就个人而言有精读的必要性,原因大致如下:研习法理学绕不过的几本书之一赫然就有哈特的《法律的概念》,这点毋须多言,此其重要性一也;分析实证对于我们法学研究的重要性再日渐显现,无论是语义实证还是逻辑实证,都具有纯化某些粗糙的理论的作用,此其二也;除了以上这些客观因素,个人口味的转换也驱使着我把目光从当初本科的《为权利而斗争》们投向了一些理性冷静而又不乏睿智的文字。

读书一般是带着问题开始的,这个过程能回答很多以前的问题,也会产生很多新问题。产生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是互动过程,二者此消彼涨,似乎无穷尽矣。在这一过程中达致了知识在质和量上的增长。读《法律的概念》就是这样一个过程的典型。因而这篇读后并不是“谈收获”的老套路,谈得更多的是体悟,收获和不解兼而有之。收获需要的是分享和检验,不解需要的是思考和回应。

《法律的概念》并不是一本畅销小说或者文坛经典,读一本学术书籍的过程期间的最考验人的就是兴趣的不间断。硬着头皮往下看固然可行,但是痛苦和郁闷也随之呈几何级数增长。我没那份定力沿着这个进路看完这本重要的书,而且我认为重要的书也不能这样对待。于是我开始尝试用一种调动起兴趣的方式阅读,这种方式不光要求“知其然”,更要求“知其所以然”。“知其然”即了解哈特的基本观点是比较枯燥的,这意味着从文本中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筛选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套用了前人的总结,从而丧失了自己阅读的独立性,结论会流于肤浅片面,而且这种工作也完全可以用比较偷懒的方式――看他人写的介绍性文章,来完成。“知其所以然”是一种与“知其然”相关的阅读过程,它所要针对的是:为什么此人会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提出这样的观点(甚或完成这样的文本)?在这种过程中,我不必把注意力仅放在《法律的概念》这个文本上,因为这本书能给的信息只是部分的,它的背景无疑更为广阔,这种广阔就意味着某种对未知信息的探求或者思考,这种以好奇为原动力的过程深深地吸引了我,兴趣油然而生。除此以外我认为,不无裨益的是,这种探求也在无意间进一步澄清以前一些认识模糊区。

离开了文本自身的创作历史环境以及作者感受,我们得到的是僵化的信息,而非完整的知识,即使能倒背如流也是流于全面的肤浅。文本并不是物化的文字和纸张,而是思想传递的载体,思想虽然具有超越时代的一面,但是同样也无法摆脱时代、家国的烙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