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

时间:2023-07-09 11:24:46 作者:曹czj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篇一

2020年是收官之年,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农”工作成效。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为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坚决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胜利擘画了蓝图、规划了前进路线。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表脱贫攻坚硬指标,全党务必深刻认识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确保收官目标圆满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挥动“脱贫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集中精力真正拔除穷根。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扶贫工作。截至2019年底,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500多万,平均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770个贫困县已经或拟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冲锋号已经吹响。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强化党建引领,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啃下最硬的致贫骨头。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深化扶志扶智,让真脱贫、脱真贫的成效落实到人,落脚于长远。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以做好“三农”工作为抓手,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让致富活水涌流。

耕好“小康田”,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坚持因地制宜、靶向治理,从农村实际出发,把“三农”短板一项一项补齐。让“三农”更好走出去。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动“四好农村路”和网络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厚积“三农”发展的强劲动力。让“三农”更好引进来。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以厕所革命和村民绿化行动,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构建优质发展环境。让“三农”更加强起来。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落后等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让城乡发展更平衡、农村发展更充分。

播种“新希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用奋斗浇灌幸福果实。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划重点、提要求、明任务,是乡村振兴战略强力实施的重大机遇期和最好发展期,必须牢牢把握,乘势而上。农业强,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优先保障“三农”投入、解决乡村发展用地难题、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农村美,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调处化解乡村矛盾纠纷和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留住乡愁和绿水青山,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农民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和稳定农民工就业,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追梦奋斗中实现美好生活向往。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在温暖美好的春天,和亿万农民一起向着圆满收官奔跑追梦。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篇二

2月5日,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5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当前,战“疫”进入最关键时期,各地纷纷采取强力措施,做到“严防死守”,杜绝疫情进一步蔓延。@驻村干部们,“中央一号文件”给你们快递了一份扶贫“任务清单”,请注意查收。请在“疫”线践行“不忘初心”,在“疫”线守土尽责,配合村两委干部全力狙击疫情的同时,迅速学深悟透“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根据“任务清单”及时建立扶贫年度台账,做到战“疫”、扶贫两不误,尽心尽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安全指数、幸福指数”。

战“疫”当先,守土尽责,用“辛苦指数”提升群众“安全指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每一名驻村干部肩负着农村一方的脱贫发展,在战“疫”中也该守一方安全。当前,城市战“疫”形势严峻,农村地域广、人口少,城里人纷纷往农村跑,给予农村战“疫”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驻村干部要守好自己的“自留地”,就要团结带领好由村组干部、民兵队员组成的“阻击军”,把好进村的每道“关口”,全天候、无缝隙认真排查、消毒、测体温;做好返乡人员重点“关照”,建立排查台账,每天巡回上门询问身体情况,确保人员安全可控;做好“夕阳红”团体的宣传引导,农特别是山区农村,老年群众习惯了聚集在空旷地方拉家常、跳“广场舞”、打牌、下下棋,大多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山区山清水秀、地广人稀、空气清新,疫情蔓延不上去,偷偷外出聚集时长发生,驻村干部们要利用好村村响“大喇叭”宣传防疫知识,还要组织村上有威望的群众加入“劝导队”,带上“红袖标”在村上巡回排查劝导,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无人机对全村范围进行巡查,发现聚集群众及时劝回,做到全村排查“无死角”,在农村“疫”线,当好群众的“守门员、宣传员、服务员”,真正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安全指数”。

扶“贫”有序,三农为重,用“辛苦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0年“三农”工作提升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驻村干部要“照单全收”,要做到战“疫”扶贫“两手抓、两不误”,在做好全村全面防“疫”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强化举措,帮助群众有条有序恢复农业生产,并结合本村实际,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两大短板,采取先请示、先汇报的方式,向本单位领导、所驻地相关部门争取,做到提早谋划,待疫情解除后第一时间继续跟进争取项目资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输血”式脱贫不如“造血”有力,贫困群众只有掌握了农业技术,发展可持续有效的产业,腰包才会“鼓起来”,贫困的“大山”才会真正除去。驻村干部要以入户排查、宣传防“疫”知识为契机,向群众宣传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计划,了解群众产业发展意向,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土地外包、合作社集中经营”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对于有发展产业的农户要大力支持,在资金、技术等方式协调给予帮助,只有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收入稳步上升,脱贫攻坚才能如期圆满收官,农村才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驻村干部,在“疫”线,请注意安全,保重身体,主动扛起战“疫”大旗、扶贫重任,用你们的“辛苦指数”提升贫群众的“安全指数和幸福指数”。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篇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也就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作为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体现出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解决“三农”顽疾的决心。迈入新阶段,奋进“十四五”,在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全面乡村振兴新篇章是时代之需,是谋百姓之福。

2020年底随着贵州省宣布剩余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在现行标准下实现了贫困人口的脱贫摘帽,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新生活的起点。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脱贫攻坚本质是一脉相承,归根结底是筑牢农村根基,避免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一边轻一边重”。

要统筹“谋远”和“就近”的关系。脱贫、振兴都有内在的逻辑,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脱贫攻坚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要交好“脱贫”与“致富”的接力棒就需统筹“谋远”和“就近”的关系。既要结合“十四五”规划前瞻谋划未来五年甚至到2035年的发展趋势,提前布局产业规划,引进先进技术,解决群众就业,提升幸福感,也要准确把握当下“后脱贫”时代文章,防止脱贫人口因病、因灾、因教返贫、致贫。

要化解“强长”和“补短”的矛盾。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然而,“三农”问题区域性极强,不同的区域面临不同的问题,也有着不一样的优势。迈入乡村振兴,不能搞“大锅饭”“一刀切”,而要因地制宜,采取“一村一策”,综合梳理振兴的思路、方式、路径以及预期成效,利用村域产业、旅游等基础条件,将“长处”发挥到极致,同时,将技术落后、交通不便等方面短板尽快补齐。

要解决“重点”和“痛点”的问题。乡村振兴,在看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容易忽略群众生活感受。以往住的地方破了点、吃的差了点,但是一家子其乐融融。现在虽然住上了新房子,生活更好了,但是一家子却忙于工作而没有了以前的乐趣。事实上,两者并不冲突,要解决好“重点”和“痛点”问题,既要加速项目、产业发展,也要注重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文化教育活动,让百姓在工作、生活中感受到新感觉,让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蓝图已铺就,剩下的就是落实。全面实行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交好“脱贫”与“致富”的接力棒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接续奋斗,扶上马,送一程,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实现“乡村振兴”。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篇四

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5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17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都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们所热切盼望的,因为一号文件始终聚焦“三农”,在新的一年里给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文件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现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要坚持精准扶贫,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如期脱贫,措施要精准。扶贫工作,从一开始就要在“精准”上下功夫。至于精准识别,已经成为“过去式”了,但是,在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剩下的都是些“硬骨头”,就更需要在“扶贫措施”上力求精准。一号文件中强调的“进一步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狠抓政策落实”,就是要求“瞄准”问题,进行“精准”施策。比如,目前为止还存在交通不畅的偏远山区,就要尽快实施交通等设施的建设;对缺少产业支撑的地区,就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通过这样的“瞄准”“射击”,最后的“堡垒”才能被攻克。

如期脱贫,力量要壮大。一号文件指出,“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唯有在党组织领导下的扶贫队伍,才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需要在党的集中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壮大扶贫队伍。从以往的扶贫方式来讲,在一些地方还显得单一。也就是说有关扶贫资金还是国家财政承担得多。其实,各民营企业、慈善组织、社会组织等都是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让这些企业、组织充分加入到扶贫攻坚中来,力量就大了。据悉,在全国不少的地方,都已经把相关的企业、集团调动起来,加入到了扶贫工作中。力量壮大了,实力就增强了,扶贫工作就更有底气。

如期脱贫,体制要保障。扶贫工作要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就要坚决杜绝“被脱贫”,特别是攻坚拔寨期间的“被脱贫”。这就要求,在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要重视体制建设,健全教育、医保、大病救助、残疾人、贫困儿童以及环境保护等一系列保障。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等要全部纳入体制保障中国。唯有把体制保障和脱贫攻坚融为一体,才能让脱贫攻坚真正解决百姓疾苦,取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央一号文件是今年“三农”工作的指路明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中之重,唯有在深入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精准“对标”,精准“补短”,在“实干”中努力,才能实现既定目标。因此,一号文件也是对基层工作的激励与鞭策,唯有大胆创新、精准施策、壮大力量、保障体制,才能凝心聚力,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透过这沉甸甸的一号文件,眼前展开的是全面小康下实现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篇五

20xx年是收官之年,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农”工作成效。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为做好20xx年“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坚决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胜利擘画了蓝图、规划了前进路线。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表脱贫攻坚硬指标,全党务必深刻认识做好20xx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确保收官目标圆满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挥动“脱贫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集中精力真正拔除穷根。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扶贫工作。截至20xx年底,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500多万,平均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770个贫困县已经或拟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20xx年,决胜脱贫攻坚冲锋号已经吹响。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强化党建引领,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啃下最硬的致贫骨头。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深化扶志扶智,让真脱贫、脱真贫的成效落实到人,落脚于长远。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以做好“三农”工作为抓手,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让致富活水涌流。

耕好“小康田”,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坚持因地制宜、靶向治理,从农村实际出发,把“三农”短板一项一项补齐。让“三农”更好走出去。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动“四好农村路”和网络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厚积“三农”发展的强劲动力。让“三农”更好引进来。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以厕所革命和村民绿化行动,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构建优质发展环境。让“三农”更加强起来。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落后等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让城乡发展更平衡、农村发展更充分。

播种“新希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用奋斗浇灌幸福果实。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划重点、提要求、明任务,是乡村振兴战略强力实施的重大机遇期和最好发展期,必须牢牢把握,乘势而上。农业强,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优先保障“三农”投入、解决乡村发展用地难题、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农村美,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调处化解乡村矛盾纠纷和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留住乡愁和绿水青山,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农民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和稳定农民工就业,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追梦奋斗中实现美好生活向往。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在温暖美好的春天,和亿万农民一起向着圆满收官奔跑追梦。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