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年级语文名师公开课教案(优质14篇)

时间:2023-11-16 15:45:14 作者:翰墨 2023年四年级语文名师公开课教案(优质14篇)

教案可以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步骤,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名师教案

教学要求:1。本文语言流畅,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讨论交流,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儿童们的的美好心愿。

2。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学习本课生学词。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刘玲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同学们,你们课前查阅了《儿童和平条约》了吗?知道的请举手。

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情况。

教师简要介绍和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2。个别学生读课文。

3。学生齐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觉得宣告是什么意思?

2。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没有战争、破坏、仇恨,人类应共享大自然的恩惠,共创美好的生活。)。

3。你从这个条约,想到了什么?

可结合语文天地中的“畅所欲言”进行,让学生说说从电视和报纸上看到、听到的存在战争、饥饿的地方,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希望,使学生们感受到世界和平是靠大家共同维护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第二课时。

可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和平的理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学习中,重点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多加指导。需要注意字形的字:予(四笔写成),惧(右边是八笔)。

板书设计:

儿童和平条约。

没有战争、破坏、仇恨。

共享大自然的恩惠。

共创美好的生活。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名师教案

2、汇报沟通,明确:每组词语中加点的字都是形近字,它们的偏旁不同。

3、同桌合作记忆形近字。

4、拓展练习。

比一比,用下列形近字组词。

蓝()。

篮()糖()。

塘()完()。

玩()炊()。

吹()。

1、学生默读三组词语:你觉得它们分别是描写什么?

2、探讨明确:第一组词语是描写山;其次组是描写水;第三组是描写植物。

3、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词语描写的画面。

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选词造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如“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要读出磅礴的气概。

6、拓展:积累描写天空的四字词语。

1、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四个句子:说说你发觉了什么?

2、探讨明确:

(1)比方句及比方词:这些句子都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都是比方句;

但是它们的比方词不相同,有“如”“似”“若”“像”“好像”“犹如”等。

(2)体会比方句的好处:运用比方句能将事物描写得更形象、更生动。

3、学生选用不同的比方词练习说话。

4、推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方句。

(1)他长得似乎他的爸爸。

(2)话音刚落,金币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把他砸倒在地。

(3)他犹如一只胆小的猫,蜷缩在角落。四、写字板:归类写字。

1、学生视察写字板中的六个会写字,发觉它们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当留意的地方。

2、指名学生沟通自己的发觉。

3、自由写字练习。

4、写后互评。

1、学生自读短文《迷人的郁金香》,完成练习:

(1)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2)积累词语,补充“我的词语库”。

(3)找出你喜爱的句段读一读。

2、拓展:课外阅读描写花的文章。

其次课时。

1、学生打算:提前将这一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花细致视察或查查资料,了解花的学问、特点(花的品种、产地,形态,开花的季节,花期的长短,花的生长环境、用途等)或养花的`阅历故事。

2、老师打算:布置教室环境,用花的盆景、图片、影片装饰教室。

1、观赏导入。

2、学生小组活动。

小组内当解说员开展沟通活动,介绍要点:

(1)清晰明白,抓住花的特点进行介绍;

(2)语言生动,让别人听懂、感爱好;

(3)沟通时可以一问一答,互动起来。

3、班级汇报。

小组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众生评价。

4、老师总结。

第三课时。

在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础上,把你介绍的内容写下来。也可以选择你喜爱的其他植物写一写。题目自拟。

1、引导学生回顾口语交际课上你介绍的花;或者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爱的植物。

2、介绍花时,可以学习课文《仙人掌王国》的总分写法,有步骤地介绍,抓住显明特点进行重点介绍。

同桌之间或者好挚友之间交换习作,相互评价。

互评重点:发觉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1、老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状况。

2、老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作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老师作引导讲评。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名师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6、指名朗读课文。

1、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名师教案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会读查字表中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学习小萝卜头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从小萝卜头在艰苦条件下学习的故事中受到努力学习的教育。

从小萝卜头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cai小萝卜头的图片师:你们知道他吗?

2、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生想象小萝卜头生活的环境cai。

4、就是在这里,小萝卜头度过了他极其短暂的一生,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小萝卜头在狱中学习的故事吧。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归纳概括。

1、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3、指名说,师指导归纳小结。

第一个故事1—13自然段:小萝卜头跟罗伯伯和车伯伯学习。

第二个故事14—16自然段:罗伯伯和车伯伯被特务杀害,小萝卜头沉浸在悲痛中。

第三个故事17自然段:小萝卜头跟黄显声将军学习。

三、导读感悟,体验情感。

1、生快速默读课文1—13自然段,想想:小萝卜头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是怎样学习的?用﹏画出描写环境的词句,用画出描写小萝卜头学习的句子速度快的同学还可以试着在旁边用1、2个词写出自己的感受。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a、我是一个好孩子我爱中国共产党。

b、小萝卜头认真念了几遍课文,又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直到把这14个字默写下来。

c、重庆是个大火炉,七八月份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可是,小萝卜头每天光着膀子,趴在地上写呀,算哪;没有纸笔,妈妈在床头地上铺了一层土,小萝卜头就用一根长钉在上面写写画画。

四、小结:

故事读到这里,小萝卜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五、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革命的诗。

2、看影片。

七、板书设计:

14、小萝卜头的故事。

环境艰苦。

学习刻苦。

一年级语文名师公开课教案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消息、漂白、牵引、爱怜、雏菊、禁不住”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拼读“漂、禁”两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3、合理展开想像,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摇绿、漂白等重点词语,感受春的美好及孩子们的喜悦之情。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与态度: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体会孩子们看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寻找春天—寻春启示。

我们听说过寻人启示,寻物启示,你听说过寻春启示吗?(出示寻春启示)。

寻春启示。

春姑娘,在冬爷爷走后悄悄来到人间,身穿花衣服,走到哪,哪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你看见春姑娘了吗?如果有她的消息,马上与我联系。谢谢。

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帮上我的忙,你有春的消息吗?(学生试说自己看到的春天)。

感谢同学们给我带来这么多春的消息,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到诗中继续寻找《春的消息》。(齐读课题)。

二、欣赏春天—初步感知。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从哪小节收到了春的消息,用笔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学生边汇报教师边画)同学们找到这么多春的消息,嫩绿的枝条、青青的小草、鲜艳的花朵、美丽的蝴蝶、清澈的溪水、雪白的鸭子,看来,春天真的已经来到,风,摇绿了树的枝条……(出示第一小节,学生跟随教师读)。

三、感受春天—品读课文。

引导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在汇报交流中理解“摇绿”、“漂白”用词的精妙,感受春天的美。

指导朗读:春风春水,绿树白鸭,多么美丽的春景啊!这是我们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啊!

第二小节:

这么美的春天,想不想出去玩?那就让我们换上春装,出发吧!(投影出示第二小节,学生边读边悟。)。

飞过树林,飞上山冈,到处有春天的欢笑,孩子们在树林里、山冈上跑得多欢哪,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读一读吧!

第三、四、五小节:

到处有春天的欢笑,孩子们到底看到了什么,自由读三、四、五小节。

第六小节:

在学生谈体会时,引导学生抓住“牵引”“爱怜”体会对蝴蝶的喜爱之情。

指导朗读:带着对蝴蝶的爱读一读这一小节。

第七小节:

指导学生谈体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抓住“禁不住”、“雀跃”体会孩子的快乐心情。

指导朗读:那你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

第八小节:

春天的田野,到处充满春的气息,一切都那么新鲜、有趣,看,孩子们又在干什么?(读第五小节)。

在春天的田野上玩,多有趣啊!谁能将这三小节美美地读一遍,让我们也来分享孩子的快乐!

第九小节:

从这个省略号你体会到了什么?(还有许多春天的消息)。

四、赞美春天—拓展延伸。

我知道同学们课下收到了很多春的消息,那么,拿出笔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吧,可以写一段话,也可以写一首小诗。(学生书写)。

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总:是啊!走进春天,就像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春天就是如此美丽。

五、作业。

1、继续寻找春的消息,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2、找一找相关描写春天的儿歌、古诗、歌曲读一读,背一背,唱一唱。也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美丽的春天。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夜幕降临、皎洁、悬挂、遐想、奥秘”等10个词语,会正确认读。

2.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初步认识月球的基本情况。

3.学习第1、2小节,引导学生仿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仿写一段话。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月球的魅力。

师:(出示句子)亲爱的小朋友们,伴着这首柔和的音乐,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吧!

1.音乐《春江花月夜》。

2.幻灯出示古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3.师:这些古诗描写的都与什么有关呢?——月亮。

4.出示月亮的图片。

师:人们仰望晴朗的夜空,仰望高高地悬挂在夜空的那一轮明月,月光如银,洒落人间,总会激起人们无穷的想象。

师:小朋友们,仰望着这一轮明月,你会想象什么呢?

生:我会想象……(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

5.师:是啊!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月球,去美丽的月球探险,好吗?

6.板书课题:月球之谜。(齐读课题)。

过渡:月球上到底有什么谜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全文,学习词语。

1.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2.师:要想了解月球,我们得先过词语关!

出示词语:夜幕降临皎洁悬挂遐想奥秘努力细菌土壤水藻估计。

(开小火车读—男女比赛读—指名读)。

3.师:会读书的孩子老师喜欢,会读书又会思考的孩子,老师更喜欢。思考一下,谁能告诉我课文中描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月球之谜如此多,就让我们走近月球,一层层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吧!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挂。

师:是的,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皎洁的月光似水、如霜,洒落人间。小朋友们“皎洁”是什么意思?(生说)。

3.师:多么迷人的月夜啊,薄纱轻笼,月色溶溶,清辉如洗。如果此时你正站在皎洁的月光下,你会怎么读?(生读)评价:要是语气再轻柔舒缓些就更棒了。(再请一生读)。

一年级语文名师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7个词语,认识7个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下雨前会出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并初步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教学难点:了解一些动物下雨前活动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学法指导:本节课适当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图片、朗读、各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等,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语言。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请学生了解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整体感知。

(一)出示课题“要下雨了”

提问比较:“要下雨了”与“下雨了”意思有什么不同?(“要下雨了”说的是将要下雨了,“要”是将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说雨已经下来了。)。

(二)启发激趣。

其实,下雨前大自然会给我们传来一些信息,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看到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下雨前会出现些什么现象呢?小动物们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

(三)学生自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边读边注意三点:

1、看清课文中加拼音的字,读准读音。

2、想想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3、看看课文是分几个自然段写的?

二、读读说说,理解品味。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

2、提问:

(1)这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小白兔是怎样割草的?(演示小白兔弯腰的动作。)。

(2)这时小白兔感到天气怎么样?“天气很闷”时会让人感到怎样呢?

(3)于是,小白兔便怎么样?(演示小白兔直起身子的动作。)。

(4)在小白兔刚才的动作中,有两个是正好相反的;你看出来了吗?在书上用“——”划出来。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1、当小白兔直起身子时,看到了什么?(师板书小燕子)。

2、燕子和平时一样不一样?从哪儿看出飞得低?(板书:飞得很低。)。

3、小白兔是怎样问燕子的?(指名读、齐读)。

4、燕子是怎样说的?(引读第三段)。

5、“空气很潮湿”说明空气中什么多了?什么时候空气就很潮湿呢?

6、“正忙着”的“正”是什么意思?“忙着”又是什么意思?

7、小白兔现在知道燕子飞得低的原因了。你知道了吗?

8、燕子说“要下雨了”,他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

(三)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指名读四、五、六段。

2、小燕子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听了燕子的话,小白兔是怎么想的?小白兔相信了吗?(出示句子:是要下雨了吗?)这句话用了什么符号?说明小白兔对燕子的话是相信还是不相信?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白兔半信半疑,要读出这句话的疑问的语气。)。

3、这时候他又看到了谁?只有两条小鱼吗?小鱼怎么样了?(板书:游到水面)。

4、小白兔是怎么问的?“有空”是什么意思?

5、小鱼是怎么说的?“透透气”又是什么意思?

6、谁能说说小鱼游到水面的原因?

师归纳:平时小鱼在水里呼吸,水中的空气就够用了,因此不需要游到水面上来,但要下雨了,水里的空气少了,小鱼在水里觉得很闷,所以就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可让学生进行一次情境体验:学生假想自己是一尾小鱼,潜游在水下,感到水里很闷——稍稍屏住呼吸,然后伸直身子,张口“透透气”。这样,可加深学生对雨前天气闷这一现象的感受。板书:水里很闷。

(四)学习7、8、9自然段。

学习第七段。

1、学生轻声读第七段。

5、指导读“是要下雨了。”(指名读、齐读)。

学习八、九自然段。

1、听了蚂蚁的话,小白兔是怎么做的?它为什么这么做呢?(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还一边喊。因为此时,小白兔完全相信要下雨了。)(出示:加快步子)。

2、正在这时候,一阵雷声,哗哗哗,雨就下起来了。这雨下得怎么样?

3、指导朗读第九段(齐读)。

三、总结课文。

学了这课,你知道要下雨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

除了这三种现象,在下雨之前,自然界里还有许多与平时不一样的现象。你还知道哪些?(让学生谈)希望同学们要像小白兔那样看到不明白的现象积极地问别人,还可以从书中寻找答案,这样你们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就会越来越聪明。

四、拓展练习:读读说说。

1、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李老师正忙着改作业呢!

妈妈正忙着洗衣服呢!

2、小白兔一边跑一边喊。

——一边——一边——。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绳子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领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理解为什么说“我”留下字条,同时也留下诚实信任。

多媒体课件。

1、故事导入:

(学生猜测。)。

真正原因:该生逃过三次票。

2、齐读课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出含有课题的一句话。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3、指名读课文(2人)。首先让学生自己决定读课文哪部分内容,视情况老师建议第一个学生读到第三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为什么请第一位同学读到第三自然段,借机检查对课文的初步感知情况。

4、交流含有课题的句子,师出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课文中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我们该怎样读课题呢?

过渡:确实,诚实和信任是比金钱还重要的品质。大家从哪里能感受到这种品质呢?

1、生默读课文,便读边划注。

2、交流。

(1)讨论句子:“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a、学生说体会。

b、出示句子,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继续交流。

c、什么叫环顾,我为什么要环顾?

d、在“我”当时所处环境下,换了有些人,可能会怎么做?(学生联系课文说理由)。

a、学生说纸条内容。

b、现在你准备把这张纸条……。

c、我想劝你别放,为什么呢?防人之心不可无,你能信任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吗?

(4)“我”留下了字条,你觉得我还留下了什么?

(5)如果你是小红车主人,看到纸条会说什么?

语文四年级名师教案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问题和提问人。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3、你认为课文还有不妥之处吗?

4、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论证问题是否合理及具有的价值,评选好问题,同时小结质疑的方法。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问题、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小演员。

《爱我中华》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学生对作品的感受逐渐接近作品自身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讨论,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应能形成大体共识。而且经过三年的积累,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四年级老师应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教学设想与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课文中六次出现了“爱我中华”。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3、自学生字词语。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课文中六次出现了“爱我中华”。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五、教学过程。

(一)点明本单元主题。

1、板书单元主题:民族之花。

2、读了民族之花这几个字,你想到什么?

3、预习后对这一单元有了哪些了解?

(二)歌曲导入,整体感知。

同学们可以听,也可以边听边唱。

请同学来谈谈刚才听歌或唱歌时的感受。(同学可以畅所欲言,只要谈出自身仅有的一点感受都可以)。

2、简介创作背景和作者。

这么熟悉、感人的歌曲,除了会唱,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请同学来交流交流。教师适时地补充介绍。

(三)感情朗读,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歌词,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序号。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朗读。从这段歌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四)细读感悟,美读背诵。

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

(1)多处提到五十六。

(2)六处点到“爱我中华”一句。

2、指名朗读,想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1)用了打比如的方法,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同一片蓝天下的星座,比作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枝花,比作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体会到民族团结亲如一家。指导有感情朗读。

(2)不论是谁,不论他走到哪里,他最舍不得、最爱的是什么?

(3)文中有几处提到了这句话?

(4)仔细读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3、小组内联系实际想一想诗歌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可让学生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可举出自身所知道的人或事。

(3)“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想一想会是谁雄姿英发?

(4)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仿照这三句自身写出一到两句。全班交流。

指导有感情朗读。

4、带着自身的体会朗读歌词。试着背诵。

(五)形式多样唱歌曲,升华情感。

1、小组内排练,或领唱合唱、或歌伴舞,以多种形式表达自身对祖国的爱。

2、全班展示。

(六)作业设计。

必做: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唱这首歌。再找一找其他相似的爱国主义歌曲。

3、预习《草原》查阅关于蒙古草原的资料。

选做:

搜集关于民族的谚语和民族的风俗节庆文化。

四年级公开课教案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良好品德的体现。

2、感受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可贵品质,学习他们顽强的精神。

3、尊重关心残疾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并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

1、收集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生活、工作情况,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2、收集一些残疾人顽强拼搏、自强自立的事迹。

3、观察本地区的公益设施和福利机构,了解社会和人们关怀弱势群体的事例。

活动(一)——感受残疾人的难处。

1、某某,请你上来开个灯,好吗?谢谢。

某某,请你上来再开一次灯,不过这次要把眼睛闭上。其他同学仔细看,他两次开灯有什么不一样。

谁来说说。

某某,你感受最深,你来说说。

2、是呀,眼睛对我们来说非常的重要。如果失去了眼睛,就连开灯这样的小事都会变得如此困难,可想而知,我们的学习、生活又会有多么艰难。更重要的是,如果失去了眼睛,我们将永远看不见这美丽的世界。

(出示:米莱《盲女》、音乐)。

现在同学们看到的是米莱的一幅名画,名字叫《盲女》。雨过天晴,彩虹是那样的绚丽,景色是那样的迷人。两个穷姑娘正相互依偎着。静静坐着的是一位盲女,另一位则是她的同伴,她正在为盲女描述周围的景色,而这样的美景在盲女的眼里却只是一片黑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位盲女的痛苦吧!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现在你就是一位盲女,什么也看不见。这时,你来到了一处你从未去过的地方,这儿真是美极了。想知道有多美吗?请你为大家描述这里的景色,你们可以在脑海里想象一下。

在她充满爱心的倾诉中,你们体验到了什么?

3、是啊,能亲眼看到大自然的美景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在刚才角色的扮演中,我们真实地感受到盲女看不见的痛苦,可却从同伴的倾诉中感受到真情的温暖。这是多么温馨、感人的一幕啊!

生活中的困难。

指名说。(根据学生回答,指出残疾类型。追问:你有没有帮助他?)。

4、其实,残疾人远远不止你们所说的这些。(出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或其他残疾的人。)。

每一个残疾人都有许多的痛苦,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应该多为他们着想,多想一想他们的难处。

板书课题:想想他们的难处。

5、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一位身体不健全的残疾人有什么难处?老师看看哪些同学体验得最认真、最用心。

(1)请任意举起你的一只手,握拳,放在背后。

(2)现在,请大家用另一只手把红领巾解下,再系上。

(3)完成的同学抱臂做正。

(在(2)(3)环节中学生实在有困难时,让学生用左手帮助完成。当学生在进行体验时,教师和学生进行个别交谈,引导学生产生更深刻的体验感受。)。

6、请同学来说一说: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刚才同学们有的用牙来帮忙,有的想用腿来帮忙,从大家脸上那吃力的表情上,不禁想到,残疾人的生活天天如此,年年如此,该是多么的困难呀!

7、失去一个胳膊已经如此困难,失去双臂的残疾人又是如何生活的呢?

(出示:黄阳光组图、音乐)。

他叫黄阳光,五岁那年一场意外的电击事故夺去了他的双臂。非来横祸改变了他的一生,可是他并没有放弃生存,学会了用嘴和脚代替了他的手。

看到这些,结合刚才你的体验说说你现在的感受。

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

活动(二)——学习身残志坚的品质。

1、是呀,残疾人的生活是那么不容易,但他们却是那样坚强、那样勇敢。在他们当中,有的甚至克服了我们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功。

(播放:黄阳光《秧苗青青》)。

看到这让人惊叹的一幕,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身残志坚。

(出示图片:桑兰、舟舟、张海迪)。

他们各自都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呢?先说给你小组成员听一听,如果你还知道其他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也可以说。

小组讨论后,指名说。

3、听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让我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震撼。这些人虽然残疾的地方不一样,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身残志坚。

除了这些取得惊人成就的人物,其实,还有很多平凡的残疾人也在工作上、生活中,默默无闻地与困难做抗争。

活动(三)——懂得尊重、帮助残疾人。

1、那么,当我们遇到残疾人时,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p11图)。

请大家看到这两幅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活中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现象?

如果你看到有人不尊重残疾人,你会怎么做?

学了这课,你打算为残疾人做些什么呢?(要顾及感受、力所能及、不是可怜施舍……)(教师的点评要突出几方面:这是你能做到的;这是你从行动上对他们的帮助;这是你用话语对他们的.安慰。)。

尊重帮助残疾人。

2、尊重残疾人能给双方带来愉快,而不尊重残疾人则会给残疾人带来很大的伤害。残疾人和我们一样,都是社会中的一个成员,我们不光要尊重他们,更要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给他们关心和帮助。

3、社会呼吁要关爱残疾人,那社会为残疾人做了那些具体的事呢?课前,我们进行了爱心小调查,同学们调查的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我国的“助残日”是每年月的第个星期日。

中国助残日: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国际盲人节:每年10月15日。

国际聋人节: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

国际残疾人日:每年12月3日。

(2)中国有没有保障残疾人权利的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

律保护。禁止歧视、侮辱、侵害残疾人。

全社会应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3)中国残疾人的组织称作什么?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4)社会还为残疾人做了哪些具体的事?

(出示图片)几乎每一辆公共汽车上都有这种颜色的座位,它就是专门为残疾人提供的座位。

(出示图片)这就是专门为盲人设置的“盲道”。

(出示实物)请一个同学上来指出人民币上的识别标志。

师简介:人民币上这些黑色的小圆点,就是为盲人提供的识别标志,盲人用手一摸,就知道是多少钱。除了100元的人民币外,50元、20元、10元、5元的人民币上也有识别标志。回家后,同学们可以找来人民币,亲自感受一下。

(还有残运会、残疾人通道、为盲人提供就业机会、人行道绿灯是发出的响声、中山植物园内的盲文牌等。)。

4、社会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为残疾人做了许多的工作,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让我们伸出温暖的手,献出我们的爱心,为残疾人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爱,这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春天。

就让我们在歌曲《爱的奉献》中结束今天的课。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前面我们已经学会了量角的度数,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来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呢?如:你能画一个65°的角吗?请同学们把这个角画在草稿本上,并记住你画的过程。

二, 新授课

1, 画角

2,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把这个角画出来的?

3,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出这个角,并板书出画角的步骤。

(1) 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

度线和射线重合。

(2) 在量角器的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 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

射线。

4, 学生读一下画角的步骤。

5,特别注意画角时应找到相对应的刻度(因为有两圈刻度) 三, 画一画

画出下列度数的角

1, 学生画,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集体纠正。 2, 指明学生板画

3, 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

四, 做一做

课后练习第2题

五, 作业

画出下面的角

55° 95 ° 130°40°

执教者:韦有勇

教学内容:找规律(一),教材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让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生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自主研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之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名字叫“猜一猜”,请看:

1、出示:

你们猜一猜,下一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2、出示:

请你们猜一猜,中间应该摆上什么水果才能使它们的排列有顺序,且更美呢?

生:找规律。

师:对!你们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只要找到规律,就能解决很多疑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排列规律。

(二)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出示教学主题图:小兔乐园

师: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一下:小兔乐园!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师:请你们把在小兔乐园里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2、观察数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行物体有多少个,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教师依次提出教科书上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按三部分分别数一数,分别得出两种物体的个数,然后按问题顺序,根据学生数的结果,分别板书三行,显现出各是多少。

3、比较发现

(1)师:比较每行两种物体,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先和你的同桌说说。

(2)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帮助学生把话说通顺,清楚。

4、归纳规律

(1)师:通过观察、比较、交流从、我们发现“小兔乐园”的情景中有怎样的规律?

(2) 学生归纳规律。 (板书略)

(三)理解规律

摆一摆,比一比,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2)组织全班交流

(四)实际举例,体验规律美

1、生活处处有规律

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仔细想想,先跟同学说一说,再告诉全班同学。

2、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展示生活中规律美的画面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为了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

2、河坝的一边了7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3、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2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六)创造规律

(七)总结归纳

师: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在生活中,在数学王国里,还有更奇妙的规律等着你去探索。只要同学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定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附 板书设计

找 规 律

图片 手帕9 10夹子

主题图片 蘑菇7 8兔子

篱笆12 13木桩

图片

两种物体间隔着排成一行,排在两端的物体个数比中间的多1,或者说排在中间的物体的个数比两端的少1。

找规律(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页的例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化数”领域的部分。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过直观、简单的“找规律”方面的内容,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其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学习这样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的价值,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设计理念:

《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了解“规律”,初步建立“规律”的概念。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6、教具准备

教具:主题挂图、教学课件。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小棒和石子。

二、说教法

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游戏法、动手操作、引探等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过程中找出规律。

四、说教学程序

详见教案

教者:李名树 时间:2012年4月21日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 l、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 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 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图上找到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生:红领巾、标志牌……

3、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老师也画一个。

出示学生画的三角形。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

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学生回答: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谁来补充一下?

(2)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相机出示图形,学生发现不一定能组成三角形。

(3)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讨论:怎样说更准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

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教师用准备好的三条线段的教具在黑板上摆放帮助理解关键词:三条线段、围成。学生发现: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准确无误地围成三角形。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老师手上拿着平行四边形说:平行四边形有高,那么三角形有高吗?

生:有。

师:把准备好相应的三角形学具试着让学生指一指它们的高。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准备在黑板上示范作高)

(1)看书自学。

师:谁来说一说?

生: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 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

(3)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高。

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

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发放课前教师准备的三角形,让学生按要求小组之间合作画高。展示学生作品,展示时学生互评互议,总结画高的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谈谈画高时的感想与收获。

出示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作底),你能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吗?

学生试画,画后发现高是另一条直角边。

出示另两条底边,学生在答题纸上画出对应的高。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81页插图:同学们,在生活中三角形有着广泛的运用,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2、实验解疑。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1、2、3题。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还想了解和三角形有关的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这里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恰当把握教学要求。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过。此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为此,还出示了一组含正、反例的图形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此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边画边想、组织交流、引导概括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有效地落实了本节课重点的教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

(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

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

(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

(二)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预案: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

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

2.引导学生分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不相交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小组的分法后)师:对于他们小组的这种分法,你们有问题吗?

设想:当出现“b”情况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想象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并把直线画得长一些,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无法把直线全部画出。

当出现“c”的分法时,开始同“b”的做法一样,先使学生明确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再使学生明确分类时要统一标准。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不相交一类,这样分类是以相交与否为分类标准。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据两条直线相交后所成角度来分类的。二者不是同一标准,所以这种分法是不正确的。从而达成分类的统一,即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

总之,在分类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看似两条直线不相交而事实上是相交的情况。先想象是否相交,再请一两名学生动手画一画,从而达成共识。

三、归纳认识,明确平行与垂直的含义

(一)揭示平行的概念

师:那剩下的这组直线相交了吗?(没有)想象一下,画长点,相交了吗?(没有)再长一点,相交了吗?(没有)无限长,会不会相交?(不会)(边提问边用课件演示)

师:这种情况你们知道在数学上叫什么吗?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知道为什么要加“互相”吗?(学生回答)谁能说说什么是互相平行?(学生试说不完整的概念)

小结:在同一平面内,画两条直线会出现几种情况?

(二)揭示垂直的概念

师:咱们再来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都形成了四个角)

师:你认为在这些相交的情况中哪种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个直角)

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况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钝角。

师: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了四个直角呢?(学生验证:三角板、量角器)(板书:成直角、不成直角)

师: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互相垂直。(学生试说后指名回答)(课件出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四、练习巩固,深化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

1.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后教师可适当添加一两个没想到的例子。

2.我们看看运动场上还有这样的现象吗?(出示主题图)

3.咱们看看几何图形中有没有垂直和平行的现象?(出示几何图形)

五、拓展延伸,发展空间观念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出示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

1.摆出两根红色小棒与绿色小棒平行,想象有多少条直线跟绿色小棒平行。观察发现规律。

2.摆出两根红色小棒与绿色小棒垂直,想象有多少条直线跟绿色小棒垂直。观察发现规律。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立定跳远公开课教案

立定跳远是四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两脚同时起跳,落地平稳。所以,教学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

1.培养学生正确的跳跃姿势,为儿童以后的发展与提高打下基础。

2.学会轻巧落地的方法,增强安全地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1.四年级学生已能模仿小兔子、大青蛙、袋鼠等动物的跳跃动作。对跳跃有了一定的基础认识,这些为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教学重点应放在协调用力和落地轻巧上。

2.学生已经熟悉学习环境,能通过合作,共同参加身体练习,能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并相互交流。

1.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来说,在体育课中体验运动参与的乐趣,增进健康,并掌握一定的技能是主要任务。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身体现状和心理需求,让儿童在富有情境的环境中学习体育,参加锻炼。

2.体育健康课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和情感的体验,所以,应给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展示、自我体验的机会,以完成运动参与、身体健康、社会适应等各领域的教学目标。

3.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当渗透自我保护的常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活泼地参与体育,并表现出全身性的活动。

2.运动技能目标:掌握两脚同时起跳和轻巧落地的'跳跃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跳跃能力,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4.心理健康目标:养成主动与同伴交流,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5.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一)引起动机。

1.“红绿灯”:学生想象公路上红绿灯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身体、动作、语言(声音)表现出来。教师变化口令,学生练习。当教师喊“绿灯”,学生做“跑”,当教师喊“黄灯”,学生做“原地踏步”当教师喊“红灯”,学生做“站如松”,迅速站好。(反复几次)。

[旁注]:以游戏的方式开始体育课,完成热身活动,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及表现力,在活动中表现出“动中有思、思中有练、练中有情”。“红灯停,站如松”,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站立姿势和组织纪律性。

2.“荡秋千”:教师利用自己的手臂以肩关节为轴做前后摆臂练习,学生模仿教师做出手臂荡秋千动作。练习过程中逐步加大摆臂的幅度,做到协调用力。

[旁注]:提高学生的摆臂能力,调节运动负荷,为立定跳远做好铺垫。

3.拍皮球:学生模仿小皮球,师生按儿歌的内容、节奏边说边练。

师:我有一群小皮球,拍一拍,

生:跳一跳,跳一跳,(边喊边做)。

[旁注]: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角色游戏中,让学生体会双脚同时蹬地起跳的动作要领,增加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二)发展活动。

1.小兔子回家:设计情景,一只大灰狼在小兔子家门口睡觉,小兔子怎样回家?(引起学生思考,跳跃时落地轻巧。)师生共同参与游戏。

[旁注]落地轻巧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情经验,在游戏中让学生去体验落地动作,并掌握落地的方法,将教学重点内化在情境中。

2.讨论尝试:

(1)怎样跳,才能和小兔子一样落地轻?

(2)各小组利用小垫子进行练习,目标是落地轻,落得远。

3.发表分享:请各组做做看,选出最好的小组和个人带领练习,相互交流,为完成目标而努力。

4.展示归纳:设计陷阱(将小垫子纵放),小兔子越过“陷阱”,评比,各小组以过得多者为胜。

[旁注]:立定跳远是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体验。在有趣的情境中,通过分组讨论、发表分享、展示归纳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并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地给他们创造自我设计、自我展示和交流探讨的机会。

(三)综合活动。

1.想像生活中还在什么情况下用跳跃动作,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试着练练看,并做到落地轻巧。

2.让学生在垫子上放松练习。

七年级语文名师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题。

(3)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再进行解析课文。让学生既从情感上受到熏陶,又能学到行文布局的,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蝉》的学习明白:不论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的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

(2)借鉴文章的“先扬后抑”的方法。

2、难点。

(1)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教学设计:

一:课程导入:

在上课之前,我要先让同学们猜一种生物:这个生物只能生活在夏天,并且它还必须要经历一次蜕变,才能最终在树上唱出那最响亮的歌声。

明确:学生举手回答:《蝉》。

二、教授新课。

1、听录音,注意朗读时的语气以及生字词。

2、教师板书易读错的生字词。

明确:听完录音之后,让学生到黑板上注音。

3、学生朗读课文:

(1)单个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

4、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问题一:作者对蝉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其中有没有变化?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明确:

烦朋友的话宽恕(理解敬佩)。

第一段:知知不休(抑1)第三段和第五段:朋友的话(扬1和扬2)。

第二段:写病蝉(抑2)第七段:直接写对蝉的宽恕。

对蝉的厌恶。

外貌:透明的翅收敛着。

动作:身躯微微颤动抒写对蝉的赞美之情。

语言:没有声响。

最终目的。

写作手法:欲扬先抑、托物言志。

问题二: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

问题三:那是蝉的生命意义?“那”具体指代什么呢?

明确:不论生命长短,都必须好好活着。

三、本课小结。

在《蝉》的世界中,作者看到了不一样的精彩,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就让我们在这小小的世界之中活出我的精彩吧!听歌曲《我要我的精彩》。

四、作业。

同步练习册的第一题和第三大题。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