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新教育读书心得(精选16篇)

时间:2023-11-16 06:37:27 作者:QJ墨客 朱永新新教育读书心得(精选16篇)

读书心得是对思想碰撞和情感倾泻的记录,也是对自我成长和进步的见证。1.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我对这本书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中之一。词:梦。朱永新的名字也经常出现在互联网上。他的言论经常包含感人的激情他对教育的理解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共鸣。

当然,梦想可能有点遥远,但梦想是一个方向。凭借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朱永新用逼真的鹅卵石为梦想之路付出了许多梦想。例如,在理想的道德教育中,提到人是基础而不是教。虽然有点理想化,但它仍然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实践。在理想的审美教育中,实际上有许多概念,如自然审美教育,生活审美教育,艺术审美教育,立体审美教育,精神审美教育等,让我们认识到美在身边,始终教育我们的儿童。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如何找出答案。

关于老师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永新老师提出了理想教师的理念。相比之下,一脸尴尬。当老师毕业时,他刚进入教育岗位。这时,他充满了热情和热情。我可以成为一个充满激情的年轻人,但缺乏应对孩子和教学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随之而来的消失是今年的激情。它总是与这位理想的老师的距离,从起点到起点的转世。我在这里摘录了理想的老师,我很自满:理想的老师是一位有理想,热情和诗意的老师;一个自信,自立,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擅长合作,具有个性魅力的老师;这是一位充满爱心并受到学生尊重的老师;追求卓越,创新的教师;一个勤奋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老师;一位关心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坚强,坚强,而不是沮丧弯腰老师。

今年的夸父追逐太阳,无数的教育工作者因为他们的教育梦想而无所畏惧地游行。朱永新老师为我们画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这一梦想。做一个好老师,让孩子尊重,像老师一样,做一个好父母,用自己的个性魅力感染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我们教育者的爱。让那些无知和愚蠢的行为远离我们的孩子,让我们关心每个有梦想翅膀的孩子的年轻纯真,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新教育之梦》一书虽然只是读了一遍,但感动于作者朱永新先生的执着和赤诚,这是一本值得老师、校长和教育管理官员一读的书。

朱永新先生是当前中国难得一见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是素质教育的热情吹鼓手,也是素质教育的积极实践者。他没有把教育停留在理想的层面,没有停留在理论和口号上,其新教育实验可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新教育是胸怀伟大的教育理想的,强调“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提出了让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教育理念。“新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那种以牺牲学生的当下幸福为代价,追求所谓的‘未来的幸福’的理论”;关注教师,指出“没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

新教育是具体而微的,对于一校一班来说,更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校长、班主任、老师厘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纠结,也为执着于应试教育的的校长、班主任、老师架起了一座与素质教育沟通的桥梁。书中提出的“新教育六大行动”、“新教育理想课堂的六个度和三重境界”、“新教育的九大定律”以及倡议的“新教育每月一事”,都是可以直接借鉴的极具操作性的范本。

新教育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这本书让我了解到课堂教学研究的很多知识。“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源远流长。从孔子的‘愤悱启发’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从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到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从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到佐滕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么丰富的营养,我们做老师的应该也买来看看。

作者批判了当今学校流行的公开课行为。认为“公开课的课堂话语”其实是“课堂表演秀”,那些最优秀的特级教师,他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也是与公开课迥异的。作者明确地抨击了教学管理中的体罚行为,新教育九大定律之三“体罚近乎无能”并引用了明代王守仁的精彩论述:“鞭打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若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壁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趋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我也对先贤王守仁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原来他还是个教育家!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我们会慢慢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开始深度思考。究竟我从事的职业要干什么?我的职业究竟能给我带来什么?拥有这样的职业我们究竟是否幸福和快乐?我的职业究竟何去何从?一系列这样那样的问题开始萦绕思绪。于是,对于职业的思考,便成为了我们未来幸福与否的一个关键。

《新教育之梦》是朱永新系列丛书的一本。全书试图用一种摆脱固有教育模式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通过教育实验获得“幸福完整的生活。”全书通过十四章充分解读了“新教育”。阅读全书,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在教育里的这两个主体仍然是关注的重点。我认为关注教师、学生阅读和日常记录写作是本书提倡的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主要阅读了第七章内容——新教育与教师成长。其中通过阅读让教师逐渐养成写作的好习惯。随着专业发展思考的深入,教师逐渐形成写作的五种形式:日常教育叙事,教育感悟,师生通过日记批阅、贺卡和书信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教育案例及剖析,教学案例及剖析。通过这五种形式使教师对教育行为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断改进教育行为。从而让教师对于自己的日常教育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日积月累,教师个人的教育经验就会形成个人独特的教育思想。这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十分有利,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的很好途径。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专业写作尤为重要。专业写作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协作。它主要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和提炼的教育精华。在我看来,作者对于专业写作的观点,可以概括成五个方面:一是基于阅读后的理解和反思。学习他家思想,实践于自己教育过程,然后对照自己进行积累反思。二是对自己实践教学日常记录,把日常发生在教育过程中的鲜活事件用专业的语言记录,形成自己观点和对策,便于今后教学改进;三是专业写作是教育过程的真实提炼,不需要你花心思去修辞美化,强调客观呈现,呈现出遇到的问题困惑,简单而有逻辑的呈现就可;四是专业写作是互动的。不是教师单独的反馈,它应该是基于师生共同心声而形成的文字材料。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性记录。五是专业写作需要教师重视案例的研究和记录。我们需要及时的将教育过程发生的实实在在的事、人、过程、结果、措施等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案例研究。

每一个教师可能都曾经有过想要成长的阶段。但是教师的成长或者说主动要求成长与个人、单位,还有大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如果我们身边有教师渴望着想要成长,是需要我们积极鼓励和支持的。当然这是外因,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教师内因起大的作用。向作者说的一样,教师专业成长与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是分不开的。甚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看到这里,我深切的理解新教育倡导的很多观点。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是需要一种激情,一种不竭的对教育热爱的激情。突然我想到了我们身边的优秀班主任关红梅老师,她与学生的相处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偏大而出现代沟,反而越来越受孩子们的喜欢,她的班级一直是那么好,每一个孩子都那样优秀。究其原因是因为她一直保持着对孩子们的爱、对做班主任工作的热爱、对教育的热爱。因为有这样的浓烈的爱,有这种持续的爱,让她充满激情,不感疲惫,反而乐在其中。这也许就是新教育倡导的让教师获得幸福完整的生活吧!

朱永新《新教育》读书心得

第一次接触朱永新的新教育源于一次和朋友的交流,当时我被朋友嘴中所说的新教育理念深深吸引。新教育,意味着教育又要翻起新的篇章,意味着一种实现价值的理想行为。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从而加深了我对新教育的认识,使我心情澎湃。我从中深深感到,朱永新教授是一个教育的理想主义者,对教育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和献身,为中华民族的教育腾飞,返璞归真,发起草根新教育行动,令人敬仰。读后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而且我非常认同朱永新说的: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试想如果教师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是一种缺陷。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才是学校。阅读是一个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人只要有精神的饥饿感,才会阅读,一天不阅读则很难受。

朱永新认为:我们迫切需要形成新的国家教育价值观,应该把阅读上升为国家的行为,而不是简单的教师、家长或者个别学校行为。我觉得全民阅读非常有必要,而且阅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少年志,则中国强!随着新教育的推进,营造书香校园,让读书伴随孩子成长,写日记和读书笔记是水到渠成的事。让孩子写自己的学习、生活;写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倾诉自己的感悟;诉说自己的心声。既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视野,净化他的心灵。这样孩子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另外,说到阅读,“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数学晨读,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便应运而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于是我在班里提倡学生早晨背诵经典的古诗文,希望孩子在每天的清晨与经典古诗文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三年的坚持下来,我班上的孩子们已经能熟练的背诵《弟子规》、《滕王阁序》、《岳阳楼记》、《长恨歌》、《出师表》、《木兰辞》等经典名著和几十首古诗。让他们在古文里洗涤了自己的情操,让他们在每天的诵读中懂得了什么礼义廉耻,什么是忠孝。

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然而,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他应该读什么书?我们该怎么开始阅读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教育实验自2006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我们要从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于是,从一年级起我就开始每个学期挑选几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那时候一、二年级的孩子能认识的字并不多,而且很难安静地坐下来看很长的书籍,我尽量给他们挑选带有拼音的、有图画的书籍,让他们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和表达能力。如《三只小猪》《灰姑娘》《成语故事》等等,孩子们喜欢这种看了故事,又能绘声绘色讲给别人听的方式,就连班上最顽皮的几个孩子也忍不住加入到我们的阅读队伍当中。现在我班上已经三年级了,经过两年多的历练,孩子的阅读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惯,阅读的能力也加强了不少,这个学期我试着给他们推荐了《少儿版四大名著》《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等,而且我还组织学生把零花钱节省下来,放在一起买书读,现在全班至少每人一本书,每天中午看半小时课外书,这些书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交换,也可以互相推荐,另外我在班上还每个月搞了一次,读书明星的评选,这样孩子的热情非常高涨,孩子们快乐,我也跟着快乐了。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学生写日记是老师要求的,不得不写,并且会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特别是中低年级,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但是老师自己有时也需要多写教育日记,时时鞭策自己,才能在教育中获得成长,而我也会朝着这方面不断努力。

晨诵、午读、暮省,将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做到晨诵、午读、暮省,那我们的教育也事半功倍了。我们相信,新教育有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期中考完试后,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把它放在一边,其间也偶尔翻动过几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可是寒假前,学校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每位老师在假期中认真研读《新教育》,做好读书笔记,并完成一篇读后感。迫于形势,我又重新拿起了这本书。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富有“激情”。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富有“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富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永新《新教育》读书心得

桌上摆着一本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手握着一只黑色签字笔,便开始了我的阅读时光。

新教育这本书可以说是新教育人的根本书籍了,读后,它使人受益匪浅,让人悟性大开,从而对教育事业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看这本书我无法做到一目十行,生怕会遗漏掉什么或产生一种没有看过的错觉,它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一字一句地去看,用心去感悟。后看到书的后几节,我才知道原我运用了新教育实验所提倡的知性阅读式的方法去咀嚼它独有的味道,倍感开心。

看完此书我花了三天,实属不容易,书中虽有让人乏味的但又实在的理论知识,但更多的是一个个新教育实验后留下的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身为一名还未正式成为教师的”门外汉“,跟它对话,我吸取了好多新教育实验所带的宝贵财富。

新教育是一种“新”和“星”教育,在传承中国先人优秀化的同时,也在新的历史条下进行教育的革新,如它个性鲜明的十大行动,四大改变,“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程等,并且不断建筑“星工场”,培养一群“擦星族”,让“星星之火”不断燎原。

新教育是一种“心”和“幸”教育,它注重师生精神世界的建设,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致力营造一个和谐特色创新的书香校园。

新教育是一种“行”和“信”教育,强调行动,在行动中见真知,相信“只有行动,就有收获“”,秉着一种“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的坚信理念。

作为一名即将成为新教育的人,我的感悟和反思如下:

面对学生,要求教师需要做一个有心的老师。教师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如阅读习惯,运动习惯,晨诵习惯,写日记习惯等,用拍照片或是写每日教育随笔或是在网络教育在线的贴吧里发表感想的形式去记录孩子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用最真挚的教师举动去温暖每个孩子的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起,培养一群“童心悦读”的孩子,让童书陪伴孩子的成长,这样做也可以使学生自主自觉地去学习,正如新教育实验里所开展的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活动和运用的儿童阶梯性阅读理念需极大地借鉴。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认同感。在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认知上,新教育提倡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这也就表明教师要通过专业阅读不断地充实自己,坚持写每日教育随笔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教育心路,与专业的人士共同讨论和分享心得。教师也需时刻铭记新教育的九大定律:态度决定一切,说你行你就行,体罚近乎无能,读书改变人生,堂属于学生,性格主宰命运,特色就是卓越,理想创造辉煌,爱心产生奇迹,这些定律可能会为教师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学生需要优秀的老师,而优秀的老师在特色和谐创新的书香校园中产生。学校需要努力做好学生、老师和家长的“三点一线”的工作,创造自己独有的个性化的校园化和品牌。

所以多多悦读,坚持写每日教育随笔,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取,向上吧,兄弟!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之所以会对这么一本书感兴趣,原因就是其中的一个字:梦。朱永新的名字在网络上也频频亮相,其言论往往包含着感人的激情,其对教育的理解引起了许多教育者的共鸣。

诚然,梦想也许有点遥远,可是梦想是一个指路的方向。朱永新用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把许多梦想用现实的小石子铺就一条通向梦想之路。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提到:做人为本,不教之教。虽然有点理想化,可仍然是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实践的。再如在理想的美育中,提出自然美育、生命美育、艺术美育、立体美育、精神美育等诸多理念,实际上是让我们认识到原来美就在周围,时刻教育着我们的孩子,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引导,怎么发现。

对我来说印象深刻的还有关于教师的章节。朱永新老师提出了一个理想的教师的概念。相比之下,一脸惭愧。当年师范毕业的时候,刚刚跨入教育岗位,此时豪情壮志,意气风发。可初出茅庐的自己,空有激情,却缺乏足够的能力应对孩子以及教学。随着时间的消逝,随之而消失的是当年的激情。离这个理想的教师始终保持着距离,是一个从起点回到起点的轮回。我把理想的教师摘录在此,以此自勉:理想的教师,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当年的夸父追赶太阳,而无数的教育者则因为对教育的梦想而无畏的前进。朱永新老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卷,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则希望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追逐这个梦想。做一名好教师,让孩子们尊敬,喜欢的教师,做一名好父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于我们教育者的爱。让那些愚昧、愚蠢的行为远离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用梦想的翅膀呵护每一个孩子幼小纯真的童真,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朱永新致教师读书心得朱永新教师阅读

翻开《致教师》一书,淡淡的书香中,“我是教师”这首小诗赫然映现,“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的感慨,的确,教师就是教师,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故事,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和学生的故事互相编织,我们的直播中有他们的身影,我们的最美时光中离不开我们的学生。

细读《每天都是最美时光——如何做晨诵午读暮省》一章,更多地感受到我们的最美时光中少不了书香萦绕。

朱永新教授提出,“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它是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体现。”

朱教授希望孩子们在每天的黎明时分与经典诗歌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心灵得到唤醒,以饱满的的精神,开启一天的学习。想到我们学校每日的经典诵读就是开启学生新的一天的“必修课”,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领略了优美的母语,感受了诗歌所传达的情境、思想及音乐感。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个民族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民族的整体阅读水平。新教育实验首先要做的就是拯救民族的阅读,尤其是儿童的阅读。

犹记得上学时和好友一起读《红楼梦》,大家会反复读,把书中的所有诗句都摘抄下来,还按照格式韵味写一些酸文酸语;读《简爱》时会彻夜不眠,各自写下十几页的感悟交流,视旁人讶异眼光于不顾;读《文化苦旅》的时候,特别崇拜余秋雨,虽然感觉那时候有点装文青,但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至今怀念,觉得那是最美的时光,最幸福的时刻。

再看我们的学生,再也没有了我们儿时得一本书的欢欣,似乎也找不到在书中徜徉的快乐了。电视、网络、应试等等童年的杀手,肆意吞噬孩子们的闲暇、良知和身心健康,阅读的世界蒙上了灰色阴影。作为教师,很希望阅读能如一条潺潺的溪流,流进孩子们那金色的童心天地,让他们从容地应对一切生活的诱惑与压力。

现在,孩子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读什么样的书。个人认为,老师和家长只需作适当引导,不可过分限制孩子们读什么样的书,采得百花方能成蜜,读书也一样。其次,是什么时候读。朱教授提出,午读只是一个象征意义的时间表述,不一定就是午间阅读。

再次,怎么读?朱教授倡导班级共读,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另外,一定的仪式感也是十分必要的,择一段时光,亮一盏灯火,捧一本好书,拈一枚书签,以此富于仪式感的方式,去另一个世界里走一走。当这种仪式感成了一种习惯,那就习惯成自然了。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如此坚持阅读,那暮省就也是意料之中了。

这个世界有走不完的路,看不尽的风景,读不完的书,但愿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能尽我们所能,引领学生用最美的时光去读书,去感悟,能带给学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心灵旅行,沉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中,去体味书里的精彩与睿智,让学生收获成长,收获幸福!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

品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里行间感觉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细流,我顺溪而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园。在这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了五个光芒闪耀的花环悬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它们的名字叫作德、智、体、美、劳。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谐向上的爱的海洋。

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

朱永新作品《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

朱永新教授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他有多少人把书装进心房;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教育;一个美丽的城市,一定是有满城飘溢的书香。书像睡美人,书像好朋友,书是人生最重要的里程碑。

《朗读手册》一书中有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就歼灭她们”。

对于读书的重要性,两千多年前我们伟大的先贤圣人孔子就说过:“古之学者读书为己、今之学者读书为人”,概括起来读书的作用就是类己与类人。读书就是读书,读书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读书是为了自己更丰富,更强大;只有丰富的自我,才能面对未来可能遇到的一切困难与挑战。同时也是为了社会、民族、国家而读书,是为了担得起更多的责任,扛得起更多的道义。

明朝大儒王阳明1503年贵州龙场悟道,悟出了八字真言:“立志、勤学、责善、改过”,提出了致良知学说。与孔子、孟子、朱熹四人和并称为“孔孟朱王”。一生追求立德、立言、立功,为明朝第一大儒。他更是把读书放在第一要义,读书学圣贤是王阳明年少时立下的志向,提出了读书的五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读书的价值,读书做圣贤。第二重境界背诵经典,开启智慧。告诉我们我们自己背诵经典,教育孩子背诵经典不仅仅是为了开启他们的智慧,也是借此使他们在反复思索中存养她们的事心;在抑扬顿挫中朗诵中弘扬他们的志向。第三重境界以无心之心读书。王阳明认为只要做到良知,读书与科举并不相妨,读书时并不会为科举所累。第四种境界养不动心,随机而动。读书就要读得自里纵横自在,读书读出浩然之气,第五重境界发明本心。王阳明强调,读书“晓得”是第一要义,“记得”是第二要义;晓得则是你从自心中发现了书中那些道理,记得只是你记住书中的那些话。

晚清重臣曾国藩也强调读书的有三要: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众所周知,犹太人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也是全球精英最多的民族,他们有一个习惯,就是孩子生下来是之后,妈妈会在圣经上涂满蜂蜜,然后让孩子亲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爱上读书,能够明白读书是一件甜蜜的事。爱上读书会让他们感到快乐。英国女王曾说过:“宁可失去十个印度(殖民地),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可见优秀的作品价值有多大,甚至可以达到超越国家与民族,所以阅读也是一种生产力,是一种民众信仰最高的生产力。

那么通过阅读,我们共同解密了什么样的精神密码呢?通过阅读老子的《道德经》,我们似乎能够领悟到保持与发展道法自然的生命智慧。道德经里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万物根植于“道”,但“道”对万物都是生儿不有得境界,不干涉万物的自然发展过程,这就叫“道法自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立己达人”,通过阅读记录孔子言行一书《论语》,让我们明白儒家核心思想“仁”要义。怪不得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在朗诵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天生我才必有用”豪迈壮语;“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直下三千尺”大美河山描写时,我们能够感受到唐朝文化的浪漫精神、自由开放精神、英雄精神和人性精神。在如痴如醉吟诵南宋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时,“醉里挑灯看剑,梦里吹角连营”。以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感受到了苍凉悲怆,但不失大气磅礴的家国情怀。朗诵“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生蓑衣任平生”,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时,诗人即使遭遇人生的困境,那种豁达高贵的精神气质依然感动无数人,感染着我们。听“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上,独上兰舟”,李清照的《一剪梅秋红藕香残玉簟秋一词时,“语言超逸,令人醒目”。清丽的语言写出了人生的惆怅与孤寂,真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在阅读国外名著时,能吸收更多文化的精神价值,拓宽我们的事业,增长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格局,阅读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

朱永新教授讲:“阅读让教师更加智慧”。我特别记住了朱永新教授的这一段话: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应该是一种美丽的花;教师也不是春蚕,教师的生命应该是在四季拔节;教师不是蜡烛,那种不能用牺牲作为准则来要求老师。教师是什么?教师就是教师,为什么教师就是教师呢?难道教师这两个字不够伟大吗?古代的先贤哲人,他们一生都在追求“立德、立言、立功”。而“立德、立言、立功”就体现在“著书立说,开坛讲学”,例如朱熹,王阳明等。那些先贤哲人都是中国古代教师的代表,他们都是社会名流,当朝明星。所以今天教师,我们要让教师更加有内涵,就必须加强读书。因为学校本身就是一个道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明方向,更好的去诠释书记提出的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明事理,做一个明白教师,只有做明白教师,才能做名师;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增长我们的智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更加美丽,才能做到“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张平德)。

朱永新新教育读书笔记

在《新教育精神》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新教育的精神,它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这四个方面是新教育实验目前所追求的质朴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这四种精神,并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在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种精神即“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当下有三种人即官人、学人、农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学人,学者,做研究的人。农人,在田间耕作的人。)朱教授说,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永远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农人,需要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人。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现在有些特级教师总喜欢到处讲学、开讲座,但很少有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缺少与学生交流的实际经验,缺少的就是这种田野精神。有一句话说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老师写随笔、写论文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写文章,需要华丽的词藻,夸张的语气。他还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行动家,或者说,他们都是学问家加行动家。所以,新教育必须要有强烈的田野意识,关起门来做研究,高谈阔论来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为新教育人,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用宁静的心认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读朱永新《新教育》心得体会

朱永新教授是一个教育的理想主义者,对教育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和献身,为中华民族的教育腾飞,返璞归真,发起草根新教育行动,令人敬仰。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习朱永新新教育的。

希望大家喜欢!

在无意间发现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没有看书的习惯了。又一次偶然间,我拿起了这本书。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激情。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知识。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首次翻看这本书,我被新教育的理念深深吸引。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我非常认同作者说的: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是一种缺陷。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是一个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人只要有精神的饥饿感,才会阅读,一天不阅读则很难受。

说到阅读,“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读经运动,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便应运而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于是我在班里提倡学生早晨背古诗,希望孩子在每天的清晨与经典古诗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

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然而,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他应该读什么书?我们该怎么开始阅读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教育实验自20xx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我们要从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

我任教的是二年级,孩子们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但是阅读能力还有限。我根据新教育倡导的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孩子们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刚开始,班里有几个不爱看书的孩子,一直让我发愁,因为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玩具。在开展读写绘活动一个月后,我评选了九月的阅读之星,让他们写好读书卡,并贴上照片,张贴在班级的墙上。大家看到了,积极性也提高了,我顺势介绍一些比较符合低年级孩子看的书,如《。

唐诗。

三百首》、《小猪唏哩呼噜》、《。

三字经。

》、《安徒生童话》、《二年级的小豆豆》等等。现在最顽皮的几个孩子也加入到阅读队伍,全班至少人手一本,每天中午看半个小时的课外书,孩子们快乐,我也跟着快乐。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

日记。

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学生写日记是老师要求的,不得不写,并且会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特别是低年级,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但是老师自己也需要多写教育日记,时时鞭策自己,才能在教育中获得成长,我会朝着这方面不断努力。

晨诵、午读、暮省,将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做到晨诵、午读、暮省,那我们的教育也事半功倍了。我们相信,新教育有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提到新教育,我对他的了解都是些肤浅的,表面的东西,自己没能真正的走进它,了解它.今年寒假开学有幸拜读了朱永新《新教育》的第一章的一些内容,感觉受益匪浅,这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很实用的书。文中精彩的思想,磁石一般紧紧地吸引着我,看得我内心激情澎湃,仿佛走进了实验基地,感受到了新教育的魅力。这本书就是一个向导,带着迷茫的我走向了光明。它让我知道了原来自己从事的工作竟然可以如此诗意,如此浪漫。这本书带给我很多的思考。

一、最欣赏的一句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观点,其中有一个基本观点说要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此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我们不要太多的。

口号。

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记住朱教授的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我们的人生也会因为我们的行动而变得异常精彩!哪就让我们从此刻行动起来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二、最需要执行的一句话: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我觉得朱教授的这句话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需要我们坚持的工作。我们也只有坚持才能看到我们意想不到的奇迹。所以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希望自己能持之以恒的去做一些事情,不要急也求成,给孩子,也给自己一个腾飞的时间。蹲下是为了更强有力的跳起!

三、感受最深的是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

《新教育》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我都不快乐,我会让你快乐吗?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何谈教育幸福?何谈学生的快乐呢?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把阅读当成一个习惯,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每天读,每天都有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再收获中快乐。自己快乐了,孩子何尝不快乐呢!

为师者,不断提升自己,用“心”阅读,用“心”教学,用“心”总结!让我们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

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初步了解了他的教育理想。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从师范院校走进中小学校园的年轻老师,都满怀教育的理想:按照自己对“教室”的定义,打造和学生一起快乐成长的“完美教室”。和学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体验成长的汗水与欢笑。

可是教育的现实很残酷,因此对教育理想的坚守就很悲壮。坚守内心教育理想的老师们,要么为理想英勇地死去,要么为理想卑贱地活着。在现实面前输得一塌糊涂,理想被生活磨得面目全非。

于是,大多数老师更会选择一种更适应现实的方式:为了生存和生活而背叛心灵,放弃理想。相信每个走进教师职业的人都曾拥有过教育的理想,那个时候我们很年轻,不成熟,在残酷的现实中,那个理想太过遥远,来不及努力就已经成熟了。成熟就意味着放弃,放弃掉有过的美好理想,然后我们就这样没心没肺地活着。

毕淑敏在《蓝色天堂》中说,旅行是一种学习,它给你用一双婴儿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会,让你变得更宽容,让你理解不同的价值观,让你更好地懂得去爱、去珍惜。旅行让你以另外一种身份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进行新的尝试,让你重新发现自己。

其实,学习也是一种旅行,从一个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学习是一种相遇,是对话,与陌生世界、他人相遇,与自己相遇;与新的世界对话,与新的他人对话,与新的自己对话。康德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习》,福柯也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习》,他们都认为学习是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者的相遇和对话,与自己的相遇和对话。按照这些关于学习的理论,我们就会发现,学习也是一种旅行。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

随笔有人说,“凡有井水饮处,皆可歌柳词。凡为教育者,都在跟踪新教育!”

这位教育界的大家,虽然身兼数职,但仍不忘作为一个教育者的初衷,坚持行走在教育的最前沿,以笔呐喊,走出了一条梦想之旅。

喜欢做梦,梦想在三尺的讲台上,你桃李满天下;

喜欢旅游,游走在教育的空间里,你信心满满;

喜欢反思,思考着课堂的实效性,你彻夜未眠……。

更喜欢阅读,读出教育的改变,你心花怒放。

风起于“阅读”之始。

喜欢朱教授的那句:“改变,从阅读开始!”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多么现实的话!她让我找到了一方净土,找到了心灵的港湾,找到了一剂灵药,“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很惊讶!惊讶于原来学生、教师、教育者,所有的人的.改变,只需简单一词:阅读。“改变,从阅读开始!”喜欢这么简单而富有内涵的话。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在对话。那么当我读到“改变,从阅读开始!”这一节时,我很庆幸,甚至有点“受宠若惊”,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在告诉我们阅读的力量,阅读在改变着人生的意义,在改变着人生的旅途。正如朱教授所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那么,往小来讲,我们的教育需要阅读:一个不阅读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一个不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庸俗的家庭;一个不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校。学生的阅读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的阅读更需要教师的榜样。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

《新教育之梦》一书让我感受很深.这本书中作者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从德、智、体、美、劳、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十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也道出了自己对于更高境界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美好追求。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它是一门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的学科。那么,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结合作者的看法与我本身的教学经验,我想谈谈自己的确看法: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或许有些老师认为,小学生犯了错,只要训斥几声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作为一名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理想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

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做为教师,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学生,他的大部份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作为一个教师,要注意对班风的建设,有了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在外部的影响中的作用是积极向上的。班风好的班级后进生少,就是因为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质。

朱永新作品《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

这段时间内,我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著作《我的阅读观》,不敢说自己是怎么认真地去阅读,但也确是带着自己的思索去浏览的。在浏览目录后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阅读让教师更智慧”,“阅读,让孩子成为天使”,“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超越年龄的幸福阅读”……初读后只是一知半解,领会感悟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结合教学实际去禅悟,这里只整理感触较深的一些小章节来分享个人体会。

(一)。

“和孩子们一起读这本书吧,在共同的阅读讨论中,家庭也会发生奇迹,变得更加和谐更加温暖。在现代社会,其实更需要夜晚灯下亲子共读的时光,需要通过童书沟通亲子之爱。有了无数个共读的夜晚,拥有幸福的将不仅仅是孩子。”初读这段话,我感觉作者在夸大其词,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在家里对儿子展开了亲子共读。一个个简单的绘本故事,一首首朗朗上口的童谣,甚至一篇篇优秀的课文,都成了我们共读的读物,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了儿子原来比我想象的要优秀,他能指着蚂蚁说:“妈妈,蚂蚁在背着东西爬山”;他会看着即将落山的太阳说:“太阳和白云在躲猫猫呢。”他能自己边做动作边自创儿歌:黄鼠狼,不是狼,白天睡在洞里面,晚上出来捕老鼠。……而这一切的源泉都在我每晚给他读的绘本之中。阅读,真的很神奇。

(二)。

“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应该是一朵美丽的花”;“教师的成长,离不开阅读。教师阅读经典,就是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一流的教师应该是一流的读书人,只有一流的读书人,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多么富有哲理。多么现实的话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作为承担孩子教育的主要载体——学校,在这里扮演了一个多么重要的角色。不可否认,在学校教育中,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所以,身为老师,已经不仅仅是一位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了,更多的时候他应该是学生人格的榜样,是学生学习的楷模。

记得看过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有位老教师上了一节精彩的课,课后大家纷纷表示祝贺。有人崇敬地问老教师:“这么精彩的课,您肯定下了很多功夫,备课很久吧?”老教师微笑着回答:“具体到这堂课的备课,我花了15分钟。但是为了这15分钟,我用了一生的积累。”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通过阅读,让自己多才多艺,远离庸俗,表面看与教育无关,其结果却恰恰是“歪打正着”,提升了自我的智慧,逐步形成教育智慧,最后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文明追求中积累了很多读书格言,留下了很多刻苦读书的故事,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凿壁偷光”等,正是这些读书的故事和格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而这或许正是朱永新教授费尽心里在做的一件事,也是我们为人师、为人母当该努力去实践的事情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