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调查研究心得体会优质

时间:2023-07-09 11:51:05 作者:曹czj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调查研究心得体会优质篇一

一、组织抓基层调研工作组

组织机关工作组下基层,是领导和机关了解掌握情况、实施科学决策、解决基层问题的常用方法。作为机关干部,参加下基层工作组,也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抓基层调研工作组特别是综合性工作组,有利于机关干部跳出业务工作圈子,开阔视野,放宽眼界,从全局、从更高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机关干部反映,每参加一次抓基层调研工作组,思想和工作上都会有新的提高。根据一些机关干部的体会,组织抓基层调研工作组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下基层的目的、任务,认真做好下去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各级机关按照党组的要求和基层工作的需要,组织抓基层调研工作组。一般来讲,每一次领导和机关下基层都要有比较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比如,集中帮抓基层党支部、对重大任务和阶段性工作实施重点指导、指导基层搞好半年或年终工作总结、指导基层做好专项工作,等等。机关干部只有正确领会下基层的目的和任务,开展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因此,下去之前,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有关文件,深刻理解本级党组、领导对工作组的有关指示、要求和意图;及早进入情况,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渠道,了解所要去的单位的基本情况,根据党组的意图、主要工作任务和所要去的单位的实际,订制下基层调研工作的计划安排,并征求带队领导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要及时通知所去单位,讲清启程时间、车次、人员、主要任务和活动安排,同时准备文件资料、生活用品等。

(二)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调查展开前,要根据工作任务确定调查纲目,明确主要调查什么问题、采取哪些方法调查、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又要防止先入为主、带着框框看问题、带着观点找素材。要注意调查对象的广泛性,既要注重从干部那里了解情况,也要认真听取普通群众的意见,还要听取其直接上级和友邻单位的意见。这样得来的情况才比较全面,否则就容易产生片面性。要注意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听汇报、开座谈会,这是最基本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还要善于把听、看、察、考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了解基层在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弄清基层建设的现状,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帮基层所需。帮助基层解决问题,是调研基层工作组的主要任务,也是机关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新形势给基层带来许多“难唱曲”,千头万绪的工作使基层在落实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挠头事”。这些“难唱曲”、“挠头事”制约了基层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于基层遇到的“挠头事”,机关干部要善于发现,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对那些由于基层干部经验不足造成的问题,要着眼于强化基层“内功”,注意教方法、传帮带,通过激发内在动力,增强外部压力,提高其工作能力,充分相信和依靠基层解决自身的问题。对基层自身无力克服的实际困难,能帮助解决的要就地解决,不推诿、不扯皮、不拖延。对那些需要从政策上、全局上协调,本级本部门无力解决的,则应做好解释说明,等返回后如实地向上级领导机关或有关部门反映。

(四)搞好研究和汇报,善于总结和提高。工作组下基层除了帮助解决问题外,很重要的是要搞好研究,为党组制定加强基层建设的决策当好参谋,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一般情况下,工作组返回后,党组要听取下基层情况汇报。汇报成功不成功,关键在于研究深入不深入。因此,从下到基层一开始,就要把开展工作与调查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边工作边思考边研究,善于站在队伍建设的全局上,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基层建设形势,准确地把握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有指导意义的意见和建议。汇报时应当把重点放在提出问题和对策上,既要实事求是地汇报所去单位取得的成绩,又要客观辩证地汇报存在的问题,更要提出能够进入党组决策、推动基层工作的对策和办法。同时,要搞好总结反思,细心琢磨和体会成败得失,珍惜每一次参加抓基层工作组的机会,力求每次都有新的收获,都有新的提高和进步。

二、下基层蹲点

下基层蹲点是领导和机关了解情况和集中帮助基层单位解决问题采取的一种常用工作方法,在机关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转变领导机关作风,增强指导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促进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局领导反复强调领导机关要改进作风,深入基层,我们各级机关干部都应当身体力行,认真抓好落实.同时下基层蹲点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慎选蹲点的时机和去向。蹲点首先要选好点。无论是负责组织协调下基层的部门,还是要到基层蹲点的机关干部,都需要合理、慎重地选择蹲点的单位和时机,以收到窥一斑知全豹、抓一点带一片、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要围绕市局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党组的主要意图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本着业务对口、突出重点、适度分布等原则安排确定。一般在基层任务转换、执行重大任务或发生重大转折、工作总结等时机安排。有突出主题的专项蹲点,需要根据蹲点的目的和意图慎重选定:抓先行试点,一般要选在编制比较健全、客观条件比较适中的单位;帮助赶队的要选择问题比较明显、对面上有指导意义的单位;工作研究性的则宜选对反映主题最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此外,还要重视到直属和小、散、远等容易被忽视的单位蹲点。

(二)掌握蹲点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由于蹲点的任务、时机、单位不同,蹲点抓基层的具体程序和方法也不尽一样。就一般情况来讲,有以下五个环节。

1.熟悉情况。首先,要透彻了解上情。当确定下基层蹲点时,要通过动员部署、翻阅文件和报刊、请教领导和机关有关部门等途径,把握上级精神,了解工作规划、工作重点,领会好党组的意图,熟悉蹲点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详细掌握下情。要留心了解基层单位的历史概况、建设和发展的现状,特别是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党员骨干队伍素质,了解其担负的工作任务和总体工作安排,当前任务和进展情况,单位的主要矛盾,亟待解决的困难、实际问题等等。掌握基层真实情况的基本方法可归纳为五个字:一是“听”,听听所在单位本级或上一级的情况介绍,听听友邻单位的反映。二是“谈”,深入到群众中间进行谈心、谈话,可集体座谈,也可个别交谈;广泛听取多方面的看法。三是“看”,通过查看各类登记记录,观察工作、学习等,看基层的精神面貌、单位的工作思路、工作任务完成的标准。四是“干”,与基层实行“五同”,直接参与基层活动,从中感受基层的生活、情感和苦衷。五是“析”,把了解的情况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把基层的形势、经验教训分析透。

2.确定方案。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党组的总体意图,从实际出发,研究确定蹲点期间的工作安排及帮助重点。根据需要还可以制订蹲点方案,然后按照方案指导基层,一步一步地抓落实。

3.开好头局。打仗需要慎重初战,蹲点也要从某一方面开好头局。可从自己最拿手的同时又是所在单位弱点的某项工作抓起,这样容易迅速见效,赢得基层信任。如业务部门的同志帮助攻克一两个办案难点,综合部门的同志帮助搞个教育、组织个活动等。

4.重点帮带。蹲点指导和服务基层的内容很多,应根据所在单位的实际需要确定重点,但无论蹲点的时间长短、所在单位基础如何,一般都应当从基层建设的关键环节着手。一是帮助基层理清抓工作、搞建设的思路,帮助基层党支部认清形势,确定工作路数,选好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二是帮助基层搞好班子建设。帮助基层建好支部班子是蹲点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对班子运转不力的,要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增强驾驭能力;对组织不够健全、制度不够落实的,要帮助他们尽快上轨运行;对班子内部有隔阂和矛盾的,要帮助他们搞好谈心交心,消除思想疙瘩和误会。三是帮助基层扬长克短。对蹲点单位的强项和优势,要帮助他们开动脑筋,让强项更强;对缺项或弱项,要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研究改进的措施和办法。四是帮助基层解决难题。对基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跟基层一起研究解决的对策。对基层无力解决的,能通过自己做工作的尽力帮助,包括向上级反映请示。五是搞好传帮带。在具体工作中,要一点一滴地帮,一招一式地传,一个题目一个题目地带,言传身教,讲评示范。

2023年调查研究心得体会优质篇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全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说“家常话”“体己话”“激励话”,听真话、察实情、求实效,不断提高调查研究本领。

说“家常话”,增进感情“听真话”。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正确利用语言的魅力,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连接。党员领导干部放下“官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泡”在一起,多讲百姓愿意听、喜欢听、能听懂的大实话。要采取打比方、摆事实、讲道理、列数据、作比较等方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直白晓畅地宣讲党的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在进村入户、爬坡上坎、促膝交谈中增进感情、融洽关系。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具有针对性、全局性的问题入手,在上与下之间架起民心桥、连心桥,在唠家常中倾听群众的真实思想和建议、呼声,真正了解民之所急、民之所盼。

说“体己话”,增强信任“察实情”。情感是沟通的纽带。只有感情热络了、深切了,才能了解真情况、找到真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尊重群众、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体贴群众的困难和诉求,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要“以心换心”“以情换情”,采取聊家常、摆龙门阵、说知心话的方式,引导群众敞开心扉、打开话匣,在增强信任、见微知著中收集群众意见,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要采取“望、闻、问、切”的方式,善于察言观色,想方设法、刨根问底了解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洞若观火、明察秋毫中切实了解基层的真实面目,千方百计发现问题。要防止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多到基层一线蹲点调研、解剖麻雀,以钉钉子精神把情况摸准摸透,通过抽丝剥茧、庖丁解牛,把握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

说“激励话”,增添信心“求实效”。信心是力量的源泉。只有增添群众信心、引导群众主动作为,才能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党员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既要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和科学决策,形成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又要加强动员、引导,提振群众信心、开发群众智慧、依靠群众力量,共建幸福美好生活。既要积极排忧解难,更要激励人民群众树立竞争创业意识,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发扬首创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要鼓励人民群众自觉担负自己的时代责任、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踊跃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来,胸怀全局、脚踏实地,崇尚实干、齐心协力、团结奋斗,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2023年调查研究心得体会优质篇三

经过三年来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这一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我们收获不少。教育科研给我校注入了勃勃生机,教师们踊跃地参加到课题研究的行列来。课题研究使我们避免陷入教学的盲目性,它启发了教师们要着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让大部分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课题组的老师们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增加了理论知识,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教学素质,更为进一步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民主合作”的教学观,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拓展和延伸教学空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平台。下面我就教学模式研究谈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它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趣,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导致精力不集中。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把一节课的内容细化成多个问题,并且根据难易程度把问题分为a、b、c三个等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这样,就使每个学生都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都有被提问的可能。在此背景下,学生就不能再把自己当成课堂的旁观者,否则,回答不出来问题是要脸红的。因而,绝大多数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课堂教学中,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参与讨论,为回答问题做准备。

比如我班有一名学生,成绩比较差,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看小说,好多老师上课都放弃了他。我上课时,针对他这种情况,专门让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像“是什么”等通过看书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刚开始,他也不配合,根本不去看书、思考,起来就说不会。这时,我告诉他在课本就能找到答案,让他读出来。这样,他感觉老师没有放弃他,并且稍加努力他也可以回答出问题,所以他上课不再睡觉或看小说,而是根据要求去看课本,参与小组的讨论,慢慢的有了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了。

其次贯彻了“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教学模式,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提出问题,从宏观上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而解决问题的任务则主要是由学生来完成的。这样,教师就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合作探究的引导者,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解放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通过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来获取知识。经过这一变化,教师从繁重的讲授知识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则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必须积极地去思考、讨论,否则,就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点评”四个环节,让学生各有所谈、各有所识,互相启发,共同寻找答案,领会知识本身的意义。

提高了课堂效率。

由于缺乏权威的指导,加上课题组的力量有限,对本课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难免还走了些弯路。然而,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我们一定能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2023年调查研究心得体会优质篇四

经过本次调查实践,可谓收获颇丰。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话不假。当穿梭于乡街巷道,或停足与人们畅谈,总会收获许多想法。而这些想法也只有切身的经历和实践过才能被激发出来,学习确实贵在实践。对于此本次我又有了许多新的想法,学习实践之后如果不及时思考整理,所得就容易忘却。因此我觉得学习实践之后还得有一个反思总结的过程。

那,都收获了些什么呢?

首先我对社会、农村发展、人们生活心理等许多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想过得就更加的不容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都会遇到和面对一些困难,都有自己的累。社会也好,农村也罢,其发展应当是动态性、长期性的,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谁一个人的事,也不是简单的自然发展,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设与发展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而且我发现在发展过程之中,这几十年来人们的思想与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淳朴善良和谐的主流不断受到冲击,人们思想更加多元化。又由于缺乏一定素养和辨别力,缺少自己的见解与主心骨,容易受到误导。人们无论富裕还是贫农都有着自己的渴望,都需要能够不断改善生活,他们对于各方面的要求都不断提高。这种希望改进生活的渴望与社会发展和其个人发展都产生着矛盾,矛盾又不断推动着社会和其自身的发展。

另外,我通过这次实践有了许多对人生的感悟,解决了许多以前困惑我的问题。比如,很久以前我就在一直考虑人存在的价值。看着每天周围的人们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就想知道他们如此忙碌辛苦的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于是他们都在努力着,奋斗着。于是我也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我为什么存在于这个世上,这个问题一直困惑了我好几年。也许我现在找到的答案将来也许还会改变,但至少是给了我一个答案,让我有了存在的理由。因为母亲养育了我,我需要存在来报答母亲。国家培养了我,我需要存在来报效国家。社会和人们帮助了我,我需要存在来回馈社会、帮助他人。我只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但我愿意活出真正地自己。

其实,无论是实践结果如何,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认真的去做,总会有所收获,这远比任何一个口号都要响亮的多。我相信,世界最终会变得更加美好,国家会更昌盛,人民会更幸福,一定会。

2023年调查研究心得体会优质篇五

课堂教学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在新课堂中,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教师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和评价,有助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产生争取进步的信心,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评价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革新后的评价具有了发展性的特点。然而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日常接触最多的也就是课堂的随机评价。以下结合几个实际教学中的案例,来说明自己对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看法。

一、关注学习兴趣,准确评价。

准确而又得体的评价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随时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看到自己在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成绩或存在的问题。特别在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时,应尽可能地使用委婉的语言,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在我们的课堂中,“好极了”“你真棒”“读得好”“真不错”这种评价不绝于耳。这样泛泛的评价,学生听起来茫然不知所以然,甚至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也报以“你真棒”的虚假的评判,这种狭隘的“尊重”换来的是无尽的“伤害”,难以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直觉敏感度。我们教师的评价应让学生中明白成功的原理,对学生发展的有所启发。

教例:第三册《识字7》中的教学片断。

有的说:“美丽的小鸟是黄鹂。” 有的说:“小羊插上羽毛会飞翔。”

教师的评价语言因人而异,这些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准确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学生高兴中有一种成就感,其次教师的评价又启发其他学生学习同学的优点,打开了思路,有更精彩的发现。

二、创设课堂氛围,幽默评价。

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会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师的幽默会拉近师生的距离,解除尴尬的气氛,课堂中的幽默则令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更好的进行情感交流。所以每当学生有较佳的表现时,教师不能以一句“不错!”、“你讲对了!”来评价学生的回答。

教例:21《从现在开始》。

这是一个童话,在朗读指导时。师:谁来扮演狮子大王来想动物发布命令。一位同学站起来朗读:“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但读得轻轻的,没有大王的气势。我幽默地说:“这只狮子大王年老了,没力气了。可我们文中的狮子大王可不高兴哪,他说‘我虽然上了年纪,可王者的威风可不减呀!’谁再来演演狮子大王?”同学们纷纷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另一位同学读的铿锵有力,神气极了。我高兴地赞誉:“大家看,多么威风的狮子大王站在大家面前,还不快快尊敬地喊他一声‘狮子大王’”听到同学们齐声称他狮子大王,那学生高兴得脸上笑成了花。同学们朗读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儿童都是喜欢童话的,他们很容易进入童话情景,与童话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教师的评价也在童话情景中进行,借狮子大王的话来指出朗读存在的不足,还模拟狮子大王亲临现场的场景,学生处于这样一个童话世界里,唤起了丰富的想象,自主快乐学习的情感,在这种情感刺激下学生始终处在“我想读”“我要读”的积极状态,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建立学生信心,机智评价。

一篇课文包孕着十分丰富的信息量,在教学过程中又充满着各种变化、发展,始料不及的情况对许多教师来说都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和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快速反应,巧妙应对。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折射出智慧的灵光,才会充满生机,活力无限。现在推崇的赏识评价的目的就在于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与肯定,不仅使学生心里愉悦,更获得了成功的感受。反面的批评,往往没有正面的赞扬效果好,与其对一种错误现象的指责,不如对正确健康良好的现象的赞赏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教师就要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鼓励、纠正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在《望庐山瀑布》一课中,一位学生站起来吟唱。由于紧张和不熟练,他的音调走调了。此时同学们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暗暗发笑。我对此视而不见,故意问一位笑得最欢的学生:“你在笑什么?”他回答道:“他走掉了!”“没有啊!”我故作惊讶,“你不知道,走调是情感丰富的表现吗?”学生们听此一说,纷纷鼓掌向那位学生表示祝贺。再看刚才那位吟唱的学生,原本低垂的脑袋,终于抬了起来,脸上洋溢着笑容。

四、拓宽学习途径,丰富评价。

在上《古诗二首》一课时,一位学生朗读准确到位,我抚摸着她的小脑袋许久,说:“我陶醉了!”学生们顿时响起阵阵掌声,这为学生也兴奋异常,在这节课上,这位学生是举手次数最多的一个。贾老师曾说过:充满魅力的语言虽产生与即兴,但却植根于他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与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我将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丰富自己的语言,努力提高口语素养,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了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其中包括了语文能力。而学生只有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得以在某一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语文实践活动作为新兴的教学活动,整合了语文学科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它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一学生为主体,以学习语言、形成语文能力为内容,以全面提高素质为目标的实践活动,实践性和主体性是它最大的特点。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能增长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它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与课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以丰富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丰富生活,加强体验

“生活如同泉源,语文犹如溪水。泉眼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才会自然而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语)要使语文之溪涓涓长流,学生必须要在生活中具备丰富的“理论”准备、信息积储。学校只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特殊时空区域。学生要通过多彩的课外活动,逐步丰富了自己的认识,增强了感悟。平时教会学生留心生活、注意身边所发生的一切,让学生眼能及物、耳听所闻、心中有感。比如:在校园,发现了哪些新鲜事?电视中最近的新闻是什么?茶余饭后,家人常谈论的是什么?春节家家户户贴上了哪些优美的对联?街头巷尾,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要引导学生把每天的心得体会出来。

生活之书内容丰富,生活世界,处处学问。让同学们以《找春天》为题写作文,首先组织学生在春日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我们周围发生的变化,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给大家听,最后写在作文本上。师生共同评选优秀作文,在全班范读,共同讨论优缺点,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养成了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培养和发展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锻炼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联系教材,拓展延伸

教材是训练学生的凭借,教学中要联系教材内容,开展灵活多样的口语交际活动。

1、抓住教材中的异议点,组织开展辩论会

2、结合教材中的风景名胜,让学生“导游”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介绍了一些旅游景点。如《黄山奇石》、《秋游景山》等,在学生学习了课文之后,可让学生游一游本地的景点,设计一次当小导游的活动。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当“导游”、“游客”。“导游”依次介绍景点,“游客”可向“导游”随时提问。然后各组推选出最佳“导游”、“游客”在班内表演。这样,不但在复述、质疑、解难中,拓宽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并能领略到最精彩的语言。

三、课外阅读,积累提升

语言文字的积累总是与一定的读书量相统一。《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小学生九年课外阅读量在400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古诗阅读量大于80篇。这就弥补了现有教材中量的不足,为学生大量阅读明确了方向。鲁迅先生对多读书作过十分形象的比喻:“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学生书读得多了,积累的语言也多,自然底子就厚实,运用起来便会得心应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文都包蕴着丰富的人文精华,又是语言运用的光辉典范。俗话说:“诵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让学生大量诵读一些名篇佳作对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特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才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材的每一册上均有大量几篇古诗,同时教师还在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中介绍更多的诗歌,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古诗活动,是一项很有实力的活动。可以个人朗诵、小组朗诵、全班集体朗诵等,也可以让学生给诗配画、画配诗,把诗文写成散文、办小报等。

三、兴趣活动 尽显其能

成立写作小组、办手抄报、建红领巾广播站、演课本剧、编作文选是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组织学生成立写作兴趣小组,让每个学生将本人(本小组)办的手抄报贴在教室外面走廊的瓷砖上进行展评,这样,锻炼了学生才智,展现学生才华。班内或校内编辑“优秀作文选”是激励学生积极作文的好方法,每次作文都推选一部分,或进入学校宣传栏、或装订成册,在全班和全校传阅。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每个学生都产生一种竞争意识,优者将更加努力,差者想努力赶上,下次争取发表自己的作品。

让参加活动的每个同学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让一个孩子受冷落,是语言实践活动的指导思路。为激励学生发展特长,使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空间,并获得成功,以培养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力求获奖面广,目的是激励每个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以体现基本素养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语文学科不同与其他学科,它不仅蕴涵着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还具有独特的学科性质,即工具性、综合性、基础性。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关键是要立足课堂,又要扩充时空,延伸触角,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创造出一个适合语文创新教育的大语文环境。所以语文学科的本质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的学习,感知语言、理解语言、鉴赏语言、运用和发展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通过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创造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发展个性,使学生成为21世纪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与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2023年调查研究心得体会优质篇六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不仅要学习继承好党的这一光荣传统,用好这一法宝,更要带头做好表率。

宜“深”忌“浅”,在深度上“一竿到底”。组织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对上需要吃透政策、领会意图、落实部署,对下需要正确指导、统筹协调、因地施策。如果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政策落实进度不掌握,对基层情况不熟悉,就会导致思维僵硬固化、干事创业底气不足、工作成效大打折扣的现象。因此,组工调研来不得“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旅游打卡”,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问题找原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例如,调研软弱涣散党组织,不仅要看其运行不畅、干事不力的外在表现,找准“病症”;更要分析其“病灶”,摸清产生问题的内在原因,是班子缺少战斗力,还是__矛盾集中,或是存在涉黑涉恶问题……并结合问题根源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思考,进而开出“治病良方”。

宜“实”忌“虚”,在作风上“一马当先”。求实、务实、扎实,是组织工作的一贯作风,也是组工调研的必然要求。如果精心选定调研路线,精心安排陪同人员,精心准备调研材料,这样的调研本身就是一场“作秀”。它的结果就是想看的看不见,想听的听不到,表面上很热闹,实际上没有实效,无法获得科学决策的真实依据。组工调研要听实话、办实事、出实效,紧扣与新时代背景下组织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紧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性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做到身入心至、躬身践行,直插田间地头、基层组织、农户家中,让组织工作沾泥土、接地气,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才能看到最直接的诉求。在此基础上,做好成果转化,让调查研究形成的科学决策真正源于人民又服务人民。

宜“活”忌“僵”,在方法上“一应俱全”。组织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涉及党建、干部、人才等方方面面内容,点多、面广、线长。这一特性决定组工调研的范围广、对象多、内容杂。如果调研方法一成不变、墨守成规,便难以从海量原始素材中获取真凭实据、实用价值。要答好组工调研这道题,既要继承和发扬我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也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调研方式,甚至要创新调查研究的新方法。既要熟练运用问卷调查、蹲点调研、案例分析、专家调查、信息比对等”老把式“,又要学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在守正创新的同时,因地制宜不断拓宽调查研究渠道、提高调查研究效率,实现调查研究时代性、精准性和科学性的多重提升。

2023年调查研究心得体会优质篇七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了12个重点方面内容和6个步骤要求,为全党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同志很早就倡导并实践调查研究,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专门有一章节列举了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调研要带着问题和纲目,深入到明了问题情况的人群,针对问题“刨根问底”,还要亲自出马、亲自记录。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要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讲,不仅要重视调研,更要懂调研、善调研、精调研,真正使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第一步,调有主题。调研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因此,开展调研要针对涉及领域或工作中最突出的难点问题,直击工作痛点,从小的切入口入手,找寻大面经验。《工作方案》中提到了发展新形势下11个重点聚焦领域,还有“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要把握调查研究的契机,把问题摆上来,把靶立起来,集结群众的智慧,为“老大难”把脉开方、聚力击破。

第二步,查之有道。调查研究讲求群策群力,要真正踏入基层,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调查等方式,确保收集的一手资料范围领域够广、数据基数够大。调查研究也要有所侧重,要带着问题去找答案,摒弃千篇一律、模板套路化调研,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向重点场所和目标人群做精准化调研,更好地找到问题、察到实情、寻到办法。

第三步,研之有理。调查研究要做好“后半篇文章”,即把大量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工作方案》中指出,要充分运用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和科学决策。具体实践中,要利用现代分析手段,坚持问题导向,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建议、经验分门别类地筛选、提炼,让经验规律和破题思路随之浮现。

第四步,究其根本。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那一纸报告,而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针对不同的问题要根据矛盾根源,因病施救、对症下药,能修缮的喂以补剂,沉疴则施以猛药。同时,还要强化跟踪问效机制,定期对调研对象进行回访,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到重视、逐步解决,提出的建议落实落地、变为现实。

2023年调查研究心得体会优质篇八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工作方法,是贯通理论与实践的一座知行桥梁、一条有效途径。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各级党员干部要立足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和解决新问题,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把调查研究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扎实抓好“三题”调研。

立足“研究新情况”,抓好“领题调研”。常言道,“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立足“研究新情况”,抓好“领题调研”,聚焦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的12个方面的重点内容,结合上级精神、基层实际、工作情况和群众需求,及时确定调研课题和安排调研时间,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坚持“亲自出马”,反对“道听途说”“马虎应对”,做到调研不扎堆、不走过场,深入基层问需解难,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摸透民心民意,问需问计谋发展,营造“互学互比互促互提升”的浓厚氛围。

立足“探索新规律”,抓好“解题调研”。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化,它代表着一种积极的求知态度、先进的获知方式和科学的求知精神。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严峻复杂形势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难题的办法和路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各级党员干部要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带头严格执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深入学习领会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立足“探索新规律”,抓好“解题调研”,聚焦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持续跟进调查研究,找准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民生实事等重点问题中的痛点、堵点,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带头边学习、边调研、边查摆、边整改、讲真话、诉真情,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从基层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确保存在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促进各项工作推陈出新、取得突破。

立足“解决新问题”,抓好“破题调研”。毛泽东同志在《反对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的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是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回答“六个如何始终”的现实需要,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只有调查研究,你心中才有数。”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严明工作纪律,聚焦民生问题,深化把脉问诊,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立足“解决新问题”,抓好“破题调研”,大胆创新调查研究的方法和制度,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积极改进调研方法,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轻车简从,厉行节约,用好“望、闻、问、切”中医四诊法,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姿态,坚持攻坚克难,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对照本行业本领域先进典型经验,找准差距短板,注重在“深”“准”和“实”字上下功夫,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满足群众需求的动力措施和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真正把情况摸清楚、把症结分析透,并在解决问题上出实招、硬招,推动上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