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苹果课后反思 分苹果教学反思(实用5篇)

时间:2023-09-25 12:31:59 作者:紫衣梦 分苹果课后反思 分苹果教学反思(实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苹果课后反思篇一

1、精心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让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两种“平均分”的形式。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既重视学生的“平均分”的结果,但更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平均分”时你是怎么想的,以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分苹果课后反思篇二

一、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一个新的知识点,平时教师讲授了一遍又一遍,也自认为讲得够透彻了,该交待的该提醒的也都有了,学生也似乎在自身形成概念了,基本上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为什么有些学生做题时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我想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并不清楚学生把我们所讲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吗,他们到底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学习通过预习,自觉地对课本提供的信息进行独立选择、吸收、存储等处理,这时让他们自主提出问题,这就是他们不明白的问题这些问题,其中有的没有多大的思考价值,但只要是敢问的学生,都应该表扬他。学生敢提问题了,还要再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于是平时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引导他们什么是好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培养学生用心体验数学。提出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创造的一种手段,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怎么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恍然大悟了,不仅他们知道怎样做了,而且学生也懂得怎样做好,从而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等得到较好地提高。

三、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只有知识的授权,没有知识的对话;只有情感的倾注,没有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缺乏个体的灵动,缺少个性的独特。课堂教学,只有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共同提升对真知的理解与认识。

分苹果课后反思篇三

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首先通过小狗分苹果为学生积累对10的加减法的感性认识奠定基础,教材创设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与“合”的意识。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十分重要,让学生将每次的分配过程用数据记录下来,从而引入10的各种分配方法。接下来通过练一练中连一连以及口算进一步巩固掌握10的加减法。爬台阶、说一说,填一填等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开阔思维自主探索,结合教师的引导,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对运算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方式及运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刚入学不久的儿童。他们对新知识有很高的学习兴

趣和热情,但年龄小,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直观实物操作与言语解说引导相结合,采用多种练习方式,设计不同层次教学习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激发兴趣巩固所学,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学生们通过本章节前几节课程的学习和练习,已经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体会到加法的交换律,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一定的运算思维方法,教学时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构建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在分苹果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3.发展有条理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能力。

教学流程示意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第二环节:师生合作分苹果。

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将出示10个实物苹果,与学生一起分苹果,要求是把10个苹果分成两份,在分苹果的过程中,教师将与学生一起列出算式.这部分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学会10的组成以及有关10的加减法.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轻松一刻”活动.活动之一:拍手游戏,教师用手指出示数字后,学生用手指回应教师,手指之和是10。活动之二:“找朋友”学生手中拿樱桃卡片,寻找另一位拿樱桃卡片的同学,樱桃数量之和是10。通过“轻松一刻”使学生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带领学生完成书中的练习题。

第五环节:猜电话号码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带有计算题的卡片,小组合作完成后,得数排列起来就是老师的电话号码,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这一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过程

分苹果课后反思篇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活动操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平均分成几份;平均每几个为一份,。设计这节课时,我以学生们熟悉的'卡通人物“巧虎”的生日派对为情景创设出分苹果的数学难题,教学反思《》。为了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按“份数”分,第二、三个活动是按“每几个为一份”分,活动以学生画一画的方式进行,大部分学生们都能准确的用画图的方式分12个苹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应用了多种多媒体手段:录音、动画等,效果甚好。

1.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2.“平均分”意义的渗透度不够。

3.总结平均分的两种意义时应结合ppt动态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分苹果课后反思篇五

前两天听了许老师和武校长同上一节《分苹果》一课,感受颇多,反思如下:

许老师:

后面的哑剧游戏我特别喜欢,就像在网上教研所说的那样,这是一种由无声到有声的`一个过程,再有猜电话号码这个游戏其实就是让学生更好的去运用十的加减法,我觉得学生很感兴趣。这两天我在上课的时候也用上了这个游戏效果不错,在这里感谢许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许老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很到位。

武校长:

课前谈话部分特别吸引我,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不能很好的全身心的听课,通过这部分的小儿歌,孩子能在心里上有一种好好上课这么一种愿望。同时也给了学生上课时的要求。

在数的过程我认为这部分设计的很巧妙,不仅让学生为我们服务,而且还让学生知道了我现在是9个还差1个是10个,我现在是11个,再给教师1个就是10个了,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的过程。在整理算式这个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看图能列出两加两减,这样把加减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由于那天学生要上提高班后面的内容没有听到感觉很遗憾。

再一次感谢武校长和许老师给我这么多值得学习的好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