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班桃树教案反思(优质8篇)

时间:2023-10-09 13:07:29 作者:雁落霞 最新大班桃树教案反思(优质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桃树教案反思篇一

大班课堂的常规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保证了学生能够在一个有序、安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因此,对于老师来说,制定科学合理的常规教育计划和实施有效的常规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实用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将分享给大家。

第二段:针对大班常规教育的策略探讨

1、从人性本质出发

大班常规教育要简单易行,贴近学生心理需求。对于孩子们而言,学习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精神,而且他们喜欢自由和好玩。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培养小组合作制,保证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探索和自由。

2、制定明确的规定

制定明确的规定对于一个有大量学生的班级来说十分重要。例如,作业时间的规定和休息时间的规定等等。通过明确的规定,学生们能够知道教室里的行为和标准,并且学生也会因为这些规定的执行而觉得教室是一个有序的地方。

3、简单的奖励和惩罚机制

老师需要提供简单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以便激励学生。例如,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给一些鼓励或称赞,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则可给一些惩罚,例如扣分等等。当然,在给予奖励和惩罚的同时也要适度,不要过于苛刻。

第三段:常规教育的实施

1、制定常规教育计划

制定常规教育计划是常规教育的第一步。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让老师有一个规划,系统地实施常规教育。

2、有效地传达信息

在实施常规教育时,老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传达信息。例如,可以使用PPT进行图像展示,也可以通过互动活动进行传达。

3、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懂得自己的行为对整个班级的影响。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能让学生更加自觉地遵循班级的规定,使班级变得更加有序。

第四段:常规教育的难点解决

1、难点一:学生寻求注意

页数多了,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开始在课堂上开小差,这时候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例如通过提高课堂的兴趣、使用视频素材或通过提问和互动等激发学生的注意力。

2、难点二:处理突发情况

在班级里,总是充满着突发情况。对于这些情况,老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不要过于保护学生,也不要过于苛刻。

第五段:结论

总之,大班课堂常规心得体会教案对于大班课堂管理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常规教育可以使得学生和老师能够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和学习。在使用这些心得体会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并适应他们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育质量。

大班桃树教案反思篇二

1、利用各种小型器械玩独轮车,提高双手持物保持平衡的能力。

2、通过自由尝试、迁移同伴的经验探索更多的玩法,借助节奏快慢的音乐控制自己开车的速度,并根据标记(箭头、点子)掌握运动路线及拜访物品。

3、体验与同伴、教师合作的乐趣,努力遵守集体练习时“一个接着一个”的规则。

独轮车8辆、瓶子16个、拱门4个、平衡木4根;

音乐磁带或cd《单簧管波尔卡》、《瑶族舞曲》、录音机;

低上贴好数字1、2、3、4、及标记箭头、点子;

幼儿在活动前编好自己的号码1、2、3、4。

一、幼儿两两合作(一人拉车、一人推车)带着车子进场,跟着音乐的快慢变化

车速。音乐停,幼儿根据教师的手势交换推车与拉车的角色。

二、进游乐场自选平衡木、雪碧瓶子、拱门进行游戏。

三、幼儿在场地一边集合,说说自己的玩法。

四、幼儿迁移同伴的玩法,再次尝试练习。

五、集体游戏:累加障碍:拱门,单组一次循环。

六、教师与客人合作。

大班桃树教案反思篇三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周围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废旧物品也随处可见,在吃完用完,往往是一扔了事,于是更加体现我园的特色,我想结合废旧塑料瓶来激发幼儿对废旧物品再生利用加以了解,还对幼儿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和渗透,而且我们从小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变废为宝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启发幼儿想象、组合、尝试、体验创新设计的乐趣。

1、 引导幼儿认识塑料瓶的可以变废为宝的意识。

2、 利用塑料瓶组织体育游戏和手工制作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提高幼儿的研究的兴趣。

3、 幼儿学会的使用塑料瓶并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创意制作。

大量的塑料瓶,利用塑料瓶制作的作品,一封信,vcd光盘,彩色纸,卡纸,毛线,纸杯,瓶盖,各种形状的硬纸板等。记号笔,彩色笔,油画棒,剪刀,胶带等。

放音乐(汽车开来了)幼儿驾驶着汽车来到了。

孩子们我们到了请下车吧,老师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份特殊的玩具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出示各种教玩具成品)玩一玩吧看看怎么玩。引导幼儿观察玩具是用塑料瓶制作的。

1、 起初的这些塑料瓶是从哪里来的?

孩子们你看到这些塑料瓶后是怎么想的,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废旧材料)

2、 看谁玩的花样多,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塑料瓶的玩法。

教师: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可以塑料瓶来做什么游戏呢?现在让你们自己来试一试吧。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小朋友合作玩,看谁玩的花样多。

活动开始玩耍教师在一旁观察。

教师启发幼儿:能不能想出更有趣的玩法,小朋友也可以合作来玩。不断的启发幼儿大胆的进行创新的玩法。教师一般观察一边鼓励和引导。

教师:孩子们刚才你们想出这么玩法,那能不能用它来玩游戏呢?

1、 出示神秘礼物,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个神秘的礼物和一个大箱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好不好?让幼儿很好奇的看箱子注视箱子。

教师小心翼翼的把箱子打开,拿出里面用塑料瓶制成的作品一一展示。

教师:这么多的小制作,好漂亮呀!

教师:呀!这里还有一封信呢,让我们看看上面写的什么。原来是春姑娘给我们用塑料瓶制成礼物特意寄给大家的,还说请我们小朋友到他那里去做客,还说自己也非常喜欢得到一件用塑料瓶制成的礼物呢,那我们快点为春姑娘准备礼物去吧。让我们仔细想想试一试做出更好玩更漂亮的礼物送给他吧。

2、 提供材料,并鼓励幼儿用辅助材料创造性的尝试制作。

幼儿开始制作,教师提示幼儿在制作使用工具时安全使用,不打闹认真制作。

幼儿将自己的制作的,带有祝福的礼物放入箱内,教师打包后由孩子们驾驶着汽车载着老师将礼物送到邮局寄给春姑娘。

大班桃树教案反思篇四

1、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感知当年红军与瑞金的老百姓们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通过欣赏歌曲,激发幼儿对红军战士的尊敬,让幼儿懂得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红军帽、红军衣服,红军战斗录像、舞蹈《十送红军》、歌曲《十送红军》。

一引入主题,激发情感。

1、出示红军当年用的帽子和衣服,问:你知道这是谁的帽子和衣服吗?

3、教师小结:他们就是红军,在我们瑞金,以前就有很多红军战士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安全,很多红军战士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是非常伟大的人。

4、红军战士为了老百姓,不顾自己的生命,那老百姓们又会怎样对待他们呢?(老百姓很感谢他们、热爱他们,给他们做衣服、做鞋、送吃的。)

5、可是有一天,红军要走了,要离开我们进行长征,这时候,红军战士的心情会怎样?老百姓的心情会怎样?(很难过,依依不舍)

二欣赏舞蹈《十送红军》

1、播放录像:舞蹈《十送红军》,小朋友看,这个舞蹈说的就是当年红军离开我们瑞金去长征时,老百姓去送他们的情景。

2、幼儿欣赏舞蹈。

3、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之间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三欣赏歌曲《十送红军》

1、刚才的舞蹈里有一首歌曲叫《十送红军》,小朋友知道唱的是什么吗?

2、播放歌曲,幼儿倾听。

(1)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2)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3、再次欣赏歌曲。

(1)歌曲里唱了什么?

(2)歌曲里说老百姓送红军一共送了几次?为什么要送十次?

4、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请幼儿随音乐哼唱,感受歌曲旋律。

四教育幼儿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小朋友,你们觉得过去的老百姓过着怎样的日子?我们现在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2、我们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感谢谁?

3、我们有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应该怎样做?

4、长大后,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家乡做些什么?

今天我们小朋友都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学好本领,长大为我们的家乡出力,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大班桃树教案反思篇五

“我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孩子和家长。敏感的话题常常让年轻的父母因为尴尬而回避,甚至拿“街上捡来的”“河里捞上来的”等答案来搪塞幼儿。而幼儿好奇的天性并不因为家长的回避而消失。因此,为了正面引导幼儿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我设计了大班整合活动《我从哪里来》。

1。通过看看,讲讲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3。通过体会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从而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1、关于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从受精卵到出生]的影碟,影碟机,课件,电脑,磁带,录音机。

2、靠垫若干,人手一个。

3、幼儿孕育生长过程挂图一套。

〈一〉看看讲讲:我从哪里来

1、师: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

2、教师讲述故事《我从哪里来》。

3、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互相讨论图片内容。

4、播放录像带。

5、观看课件:胎儿b超彩照。

〈二〉大胆提问:在妈妈肚子里

〈三〉创编活动:在妈妈的肚子里

1、提问幼儿“你在妈妈肚子里都做什么了?”引导幼儿用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来表示〉。

2、请小朋友跟音乐一起表演。

〈四〉游戏:我来做妈妈

1请快要做妈妈的老师来到现场,为小朋友谈一谈作妈妈的感受。

2游戏:我来做妈妈 请小朋友每人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个靠垫,跟着老师的台词表演一位怀孕的妈妈。”

3、请小朋友谈做妈妈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五〉活动延伸:美工活动《在妈妈肚子里》

大班桃树教案反思篇六

1.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所蕴含的温馨和温暖的感情。

2.在多次欣赏歌曲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歌词意思。

3.愿意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家的热爱。

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所蕴含的温馨和温暖的感情。

理解歌词意思,愿意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家的热爱。

cd片一张,教学挂图一幅。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教师谈话,引出课题《让爱住我家》。

二、基本部分

1.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家”的话题,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出示挂图,让幼儿感受家的温暖,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3.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初步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温馨的情感。

(1)教师引导幼儿倾听歌曲,讨论歌曲内容。

教师:这个家里发生了一个爱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歌里都说了些什么?

(2)教师和幼儿再次完整欣赏,讨论歌曲所蕴含的感情。

提问:

a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b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4.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歌曲的内容。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教育幼儿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2.听音乐出教室。

大班桃树教案反思篇七

1、探索竹圈的多种玩法和跳法。

2、尝试边跳边转身。

3、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竹圈若干(幼儿人数相等)

一、准备活动。

以“迷迷转”的游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并活动身体。

游戏玩法:大家张开双手,边念儿歌边自转,“迷迷转,迷迷转,转到天空我不动!”儿歌结束时就站在原地不动,并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然后教师念数字1~10。如果念到十,大家还能保持不动的话就算胜利。

二、多种方法玩圈。

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玩圈。

师:“你会玩圈吗?圈能怎么玩呢?我们去玩一玩,看谁玩的方法多。”

三、交流分享。

鼓励幼儿大胆展示交流多种玩圈的方法。

师:“小朋友,我们站在圈里,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玩圈的?”

四、尝试转身跳。

1、师:“刚才有小朋友是这样跳圈的,他是边跳边转身,你能边跳边转身吗?跳的时候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来试一试。”

2、教师边慢动作示范,边讲解:双臂拧紧、双腿弯曲、用力蹬地,像龙卷风一样旋转,边跳边转身,转好以后,要尽量使自己站稳。

3、幼儿再次体验转身跳,提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教师及时给以适当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指导。

4、尝试连续转身180度跳圈。

师:“现在老师要提高难度了。我们能不能从一个圈转身跳到第二个圈,再转身跳到第三个圈里呢?”

a、教师示范。

b、个别尝试。

c、排成二列纵队一个接一个练习。

5、再次进行难度提升

师:“小朋友们跳得真好,要不要试试更难的动作?”(转身360度跳圈)

a、教师示范,强调动作要领(双臂拧紧、双腿弯曲、用力蹬地)

b、个别尝试。

c、集体练习数遍。

d、分男女组练习。

五、游戏放松。

游戏开始,老师说“一,二,三;三,二,一,我们都是毛毛虫”,幼儿就一个圈套在一个小朋友的头上做毛毛虫走路或跑等,伴随老师语言的变化,幼儿变换不同的动作。朝前走,换相反方向走等,最后进教室。

大班桃树教案反思篇八

1、认识快板,初步感知快板的韵律和节奏。

2、读出快板的风趣幽默,能根据节奏进行自我创编。

3、学会快板书,表演出快板的乐趣,有尝试表演的欲望和兴趣。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学会快板书,有参与表演的欲望和兴趣,并能自我创编。

ppt、快板

课前准备

带领幼儿认识快板及蝈蝈。简单了解快板的艺术特点,了解蝈蝈的大小和生活习惯。

师:小朋友,认识我吗?(不认识)我来告诉你们,我就是鼎鼎有名的吹牛大王,谁敢给我比一比。

幼儿积极举手。

师:我跑得快!

幼:我跑得快!

师:我比汽车跑得快。

幼:我比火车跑得快。

……

尝试用这样的谈话引导孩子简单理解“吹牛皮”的含义。

师:小朋友我们吹了这么多,我们说的这些话是真的吗?

幼:不是。

听一听吹牛皮

师说幼听。

师:听完了有什么感觉?有趣吗?你觉得哪儿有趣?

幼儿自由评论。

师:小朋友们这么感兴趣,我还给这首快板配上好看的画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1、回忆巩固儿歌内容

快板里说了谁在吹牛皮?(两个蝈蝈)两个蝈蝈都吹了什么?

幼儿回答后,播放相应的动物图片。(鹅、鸡、狗、驴、虎、狮)

联系图片练习快板。

指名教。

2、分角色练习

(1)师幼对话练习

(2)男女孩对话练习

(3)加动作对话练习

猜猜它们还会吹些什么?将幼儿想到的动物编入快板,享受自己创编的快乐。

在创编时,有意指导快板中对仗的格式,如南——北、东——西、关外——关内,

让幼儿创编时,注意反义词的对仗格式。

1、师:你们刚才吹得都很带劲儿,我们来看看这两只吹牛皮的蝈蝈的下场。

2、播放课件,齐读剩余部分:他们两个吹得正起劲儿……谁叫他俩吹牛皮!

师:两只蝈蝈怎么样了?(喂了鸡)我们小朋友回过头来想一想,吹牛皮好不好?

3、幼儿自由表述。

1、回忆快板儿歌这种形式,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电视或网络上的快板书。

2、在区域活动内投放快板,让幼儿有兴趣尝试快板表演。

《指南》中培养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教育建议提到:“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如: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泥塑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因此在幼儿兴趣最高的时候,适时切入创编儿歌情节既能训练孩子思维,又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感情升华,明理结束

最后的环节,既要让孩子们对这一曲艺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又要让孩子理解吹牛皮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所以我选择了让孩子们自己谈感受、谈认识从而明理结束这节活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