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王和镇工作动态 山西卫生工作报告心得体会(精选8篇)

时间:2023-09-01 17:36:37 作者:笔舞 2023年王和镇工作动态 山西卫生工作报告心得体会(精选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王和镇工作动态 山西卫生工作报告心得体会篇一

近日,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山西卫生工作报告,从各个方面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卫生工作情况,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阅读这份报告,我深感山西省卫生健康部门在推进卫生事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以下是我对这份报告的心得体会。

首先,山西省卫生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全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态势。报告显示,山西省卫生健康事业在过去一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指标明显上升。例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率和居民满意度都得到了提高,卫生人才培养和医院质量控制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这些数据的背后反映出山西省卫生健康事业正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让人感到欣慰。

其次,山西省卫生工作报告对卫生健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和全面梳理。报告指出,山西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短板和问题,如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平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是对卫生健康部门工作的警示,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持续改进的动力和方向。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山西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

再次,山西省卫生工作报告着重强调了改善居民就医体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性。报告中提出,山西省将加大对医院药店咨询问诊、医患沟通等方面的培训力度,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这一方面体现了山西省卫生健康部门对医疗服务质量问题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近年来居民对医疗服务品质的不断提升的需求。只有改善居民就医体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健康事业的信心和满意度。

最后,山西省卫生工作报告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报告强调,山西省将进一步推进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医疗卫生质量监管等。这些举措不仅有利于实现全民健康目标,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山西省卫生健康事业的整体水平。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山西省卫生健康部门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全省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

综上所述,山西省卫生工作报告是一份真实反映了过去一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文件。通过仔细阅读报告,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山西省卫生健康部门在推进卫生事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同时,报告也揭示了卫生健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相信在山西省卫生健康部门的领导下,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王和镇工作动态 山西卫生工作报告心得体会篇二

欢迎大家来太原旅游!在游览太原的景点名胜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太原和历史上的太 原。

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枢纽。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辖3县1市6区,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6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80万,其中市区人口160多万。太原东、西、北三面环山,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过,把市区劈为两半。而5座风格迥异的大桥又将东西两岸紧紧连在一起。市内高楼商厦比肩耸立,绿地公园散落有致,草坪树带随街延伸,尽显壮观的现代都市气派。顺便告诉大家,太原的街道极为规范,凡南北走向皆称路,如建设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阳路、新建路、桃园路、滨河路;凡东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泽大街、府东府西街、双塔东西街、胜利街、西矿街、学府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断无迷失方向之忧。城周四郊,绿野平畴河渠交错,地肥水美物产丰饶。清徐葡萄、晋祠大米、老陈醋都是四海享誉的名产。晋祠、天龙山、崛围咽山等景观雄奇壮丽,各具风采。因此,古来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古城。传说太原这块地方属于尧帝的子孙所受封的唐国,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便称唐叔虞。到唐叔虞的儿子这一代,改国号为晋。但当时晋国的中心在今天的晋南冀城一带,直到公元前6世纪初晋国的势力才扩展到太原一带。太原古称晋阳,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初,晋国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择在晋水之北筑城,取名晋阳,其位置约当今天太原市晋源镇的古城营村。赵氏家族以晋阳为据点积蓄势力,奠定霸业。

公元前453年,掌握晋国大权的智伯联合韩、魏攻打赵襄子。赵凭借晋阳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难以得手。智伯急中生智,发现晋水从龙山那边流来绕城而过,便想出水攻之计,遂掘渠引晋水欲灌晋阳,这便是晋桐智伯渠的来历。赵襄子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里应外合,共灭智氏,瓜分其地。至此,晋国之地悉为赵、韩、魏三卿所占,史称“三家分晋”,因有“三晋”之说。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赵、韩、魏三者的诸侯国地位,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三强,而赵国的都城就是晋阳。晋阳作为赵国首都历17年,公元前386年赵迁都河北邯郸。但赵氏在晋阳的基业已逾百年。

战国后期,秦国屡败赵国,随之在晋阳一带置太原郡,治所设在晋阳。需要说明的是,太原本义为广阔的平原,战国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带,秦置太原郡之后,太原作为行政名称固定下来。从此,太原即指古之晋阳,晋阳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汉朝太原为北方重镇,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在晋阳置并州刺使部,统领太原、上党等六郡。从此太原又称并州。并州之名可能源于太原位于东西两道山脉之间,两山平行谓之并。

西晋末年,并州刺使刘琨为了防御匈奴的侵袭,扩筑晋阳城,使之成为城墙高13米,周长14公里的大城市。东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大乱,太原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万大军攻人晋阳,复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较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并且成为北魏南下河南、东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权臣高欢于532年在太原设大丞相府,并营造了规模宏大的晋阳宫,太原被称为“别都”。高欢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齐后,虽定都于邮城(河北临漳),但对其发迹之地太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在27年间建起大明宫,兴修12院,其辉煌壮丽程度远远超过首都邮城。高洋还在太原西山凿佛龛、雕佛像、建佛寺,在晋水源头修鱼沼飞梁。太原面貌为之一新。

太原的黄金时代是隋唐两朝。隋场帝杨广在即位前被封晋王,视太原为“发样之地”,称帝后在太原大兴土木。先在北齐晋阳宫外筑起高13米、周3.5公里的新城,后又在新城西边筑起高13米、周4公里的仓城,接着又建造了第二座晋阳宫。在此同时,隋场帝还征调数十万民工开山筑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师长安和宁武管涔山避暑行辕汾阳宫的两条驰道,太原的交通更加方便。

隋朝短暂,很快被唐朝取代。而兴唐的李渊父子便是从太原开基立业的。唐高祖李渊曾长期任隋朝的山西河东抚尉使、太原留守等职。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时期也是在太原度过,被人称为“太原公子”。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李渊父子于公元617年誓师晋阳,当年11月便攻人长安,建立唐王朝。太原这段特殊历史使它拥有仅次于长安的重要地位。先被定为“北都”,后又改名“北京”,最后又恢复为“北都”。太原城也随之大大扩展。据新旧《唐书》记载,唐代晋阳已经成为横跨汾河两岸、由三座城池联接组成的大都市。西城在汾水西岸,也称府城或州城,高13米,周长21公里,内里包括宫城、大明城、新城、仓城四座小城,把北齐和隋代的宫殿全部囊括进来。东城在汾河东岸,为贞观名臣李副主持修筑。因东城内井水苦涩,难以饮用,又修筑了引水工程“晋渠”,将晋水从西城外架槽引入东城。东西两城之间,跨汾河又有一座“跨水联谍”的中城,把东西两城连为一体,故又称“连城”,是则天武后时并州长史崔神庆主持兴建。晋阳三城,虽各有城池,又浑然一体,共有城门24道,进退攻守彼此呼应,互为依托,风格独特。

唐末五代天下由治而乱,名城晋阳也几易其主。先是后唐的“西京”,随后继为后晋、后汉、北汉的“国都”,这里的动静治乱直接影响到北国与中原。从北齐高洋父子,隋朝杨广,唐朝李渊父子,到五代三主(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塘、后汉刘知远)及北汉的刘祟,这一个个所谓“真龙天子”都是从太原起家夺取天下。太原可以说是藏“龙”卧“虎”之地,故又有“龙城”之称。晋阳城易守难攻。宋王朝建立已数十年,但晋阳仍在北汉刘氏手中,直到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第二代天子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围城攻打近半年,北汉主刘继元出城投降,宋朝才算攻取晋阳。宋太宗一则仇视晋阳军民的顽强抵抗,二则惧怕别人再踞晋阳成“龙”,便下令焚毁晋阳城,并引汾水、晋水淹灌废墟,进而使历时1400多年的晋阳古城毁于水火。流离失所的城中百姓纷纷外迁,其中不少人移居汾河东岸的唐明镇。

太原毕竟是北方战略要地,毁掉旧城之后必须再建新城。公元982年,焚灌晋阳后不到三年,宋朝大将潘美便奉旨扩展唐明镇,筑起周围10多里的土城,这便是现在太原城区雏型,太原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宋朝统治者避讳“晋阳”、“太原”旧名,便在这座扩大后的土城设置了阳曲县,从此太原又有“阳曲”之称。需要说明的是,赵光义为斩断“龙脉”,杜绝太原再出真龙天子与其争夺江山,就把太原的街道大都设计成“丁”字形,取“钉”之谐音,以钉死龙脉。如今太原仍有一些丁字街口。新建的太原发展很快,到宋代中期,太原又成为一座商贸发达、风光秀丽的北方名城,被誉为“锦绣太原城”。

宋朝后期及金元两代,北方又是乱世,太原城又遭战火之劫。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漳的北伐军进入太原时,这里已是一座人烟罕见的空城了。洪武三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漳封他的三儿子朱棡为晋王,坐镇全国九边重镇之首的太原,经略北边防务。朱棡命永平侯谢成扩建城池,谢成在宋城基础上向东南北三面扩展,建成周12公里、高12米的砖城,城上建4座角楼、8座门楼、92座敌楼。至今太原许多地名仍沿用当时城门名,如大南门、小东门、大北门、旱西门等。清代以太原为山西省会。民国时期始设太原市(1927年)。到1949年解放前夕,太原城区面积为30平方公里,人口20余万。解放后近半个世纪,太原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拥有160万市民的大都市,而且是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太原作为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历史上名家辈出。春秋时代有著名建筑家董安于,行侠好义的豫让;魏晋时期有史学家王沈、王助,文学家孙绰;唐代有著名诗人王之涣、王翰、王昌龄、白居易;宋代有书画家米芾;金代名诗人李汾,元代戏曲家乔吉,明代文学家罗贯中,清代著名学者傅青主、阎若琚等,均对中华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太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保存至今的如晋祠古建筑群,天龙山及龙山石窟雕像,祟善寺、双塔寺、净因寺、多福寺、文庙、纯阳宫等,均具有很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理想的旅游场景,让我们逐一加以品味。

王和镇工作动态 山西卫生工作报告心得体会篇三

山西防疫工作报告是我省疫情防控工作的总结和回顾,也是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通过阅读该报告,我深刻认识到了山西省政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决策和措施,以及他们对防疫工作的总结和思考。在这里,我愿意分享我对该报告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肯定成绩

在疫情期间,山西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果断措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报告中指出,在全省范围内加强了疫情的监测和预警,迅速配备了防护物资,组织了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快速隔离和治疗感染者等。这些措施显示了山西省政府的敏锐性和高效性,全体工作人员的坚定执政和充分的准备。我深表敬佩和钦佩。

第三段:反思不足

与此同时,报告也提及了一些防疫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例如,报告提到了“物资保障不足”和“信息宣传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物资的统筹和供应,同时也需要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四段:优化策略

在报告中,山西省政府明确提出了未来的防疫策略和目标。其中,报告提到了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提高全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科学素养,加强跨部门协作等。这些策略和目标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将为未来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重要指导。我相信,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第五段:个人体会

作为普通市民,看到山西省政府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的努力和成绩,我深感自豪和安心。这次疫情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政府的重要性和作用,在疫情防控中,政府能够在短时间内采取果断措施,做出有效的决策,组织队伍,配备物资等。我也意识到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只有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智慧的结合,才能战胜疫情,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总结

通过阅读山西防疫工作报告,我认识到山西省政府在疫情防控中的决策和措施,并对其取得的成绩表示敬佩。同时,我也看到了防疫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报告明确了未来的防疫策略和目标,我相信,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作为普通市民,我将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为防疫工作尽一份力量。

王和镇工作动态 山西卫生工作报告心得体会篇四

游客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临汾旅游。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在这为期三天的尧都之旅中将由我和我们旅行社的资深司机*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希望我们的服务能够给您的旅途提供方便,让您游的舒心,玩的放心。

为了方便大家几天的游览活动,我先将临汾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方便大家随后几天的游览活动。临汾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岸与太岳山之间,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0多万。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穿全市。这里拥有点燃人类第一支火把的光荣,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在这里发明了汉,中国历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诞生在这里。帝尧之都平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春秋时期,晋国之都新田就是现在的侯马市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基业就在这里奠定。1953年挖沙时一铲挖出个丁村,3枚人齿化石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环,中国历史好象在那时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造就了临汾市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黄色大瀑布的吉县壶口瀑布。

壶口,作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标记早已名垂史册。她包含着我们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铭刻着古老的黄河文化印记。可以说,壶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心不死”,从临汾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的游览车已经驶入壶口景区,大家请拿好自的随身物品依次下车,注意安全。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龙槽,龙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由于壶口瀑布终年累月的向下冲击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长,至今已有10里之远,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故名十里龙槽。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那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刚才在车上有为先生问我为什么叫做“壶口”瀑布,下面就请大家一边欣赏瀑布一边听我的介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高山流向大海,从远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颜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时由于受到了吕梁山脉的阻挡,转南进入著名的晋陕大峡谷之中,上游数百米的水面当留到下游的龙王辿时,由于受到河床走势的影响,滔滔河水骤然收敛成约50余米,倾泻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瀑布,看起来就像从茶壶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称她为“壶口瀑布”。

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势之猛,形成了她独有的四大景观:水底冒烟、彩桥通天、群龙戏浪、谷涧起雷。我们大家现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惯力跌入几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数十米的水雾,这个景观就是“水底冒烟”。有时天气好时,遇上太阳光的折射,还会看见一条彩虹横跨两岸。

这些壮观的美景,往往是艺术家、诗人们最爱捕捉的瞬间,伟大诗人李白就在这里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万丈豪情。

接着往前,大家看到的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驾汽车飞越黄河时的助跑线。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在柯受良驾汽车飞跃黄河不久后,在99年我们的黄河娃朱朝晖骑摩托车也同样从这里飞过了壶口瀑布的上空。现场10多万观众和通过卫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亿的观众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又一飞跃黄河的壮举。这挑战自我,战胜大自然的壮举,展现了我们黄河儿子的英勇气概。

如果大家细看脚下这黄河石岸,就会发现断断续续的摩擦痕迹,这就是壶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国古代,黄河的商业作用非常巨大。明清时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黄河水运南下进行销售的。但是每每商船到龙王辿时,由于壶口落差大,龙槽窄,水流急,货船根本无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纤拖出水面,延山西一侧拉过龙槽,再进入河中继续航行。旱地行船时艄公们唱着船歌,纤夫们喊着号子,推、拉、牵、挽互相呼应,场面极其壮观。因此,凡到壶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黄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绝活,可惜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这个行当已没什么传人了,在古渡的老镇上只剩下两位老艄公孤独地生活在他们集体宿舍一样的老窑洞里,任青春同老镇的繁华一样渐渐消逝。

朋友们,今天的讲解就先到这里了,有人说壶口瀑布是可以触摸的威风锣鼓,是可以凝视的黄河大合唱。下面给大家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让您尽情的融入这壮观的景象中拍照留念,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不要太过靠前观赏景观拍照留念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和保护您的相机免受水雾的侵扰。愿这次游览能给大家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王和镇工作动态 山西卫生工作报告心得体会篇五

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肆虐,每个国家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控。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山西省的防疫工作一直备受关注。近日,我有幸阅读了山西省防疫工作报告,深感山西省在疫情防控上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从中也借鉴到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在此,我将就山西省防疫工作报告这一主题进行总结和体会。

首先,山西省在疫情防控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报告中提到,山西省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家有关疫情防控决策部署,迅速组建了由省委、省政府领导亲自挂帅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防控措施。例如,及时关闭交通调控中心、严禁涉疫人员流动、加强疫情数据监测等,这些措施的有力推进对疫情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控制作用。

其次,山西省在疫情防控中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报告中提到了一些关于科研方面的介绍,例如疫情期间,山西省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组织相关机构积极参与疫情溯源和疫苗研发等科技攻关工作。这一举措体现了山西省在疫情防控中深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再次,山西省在疫情防控中积极宣传和教育。报告中指出,山西省通过多种渠道,加大疫情防控的宣传力度,提高了群众的防护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山西省注重利用社交媒体、电视、广播等传媒手段,融合科普知识和防疫技巧,向广大群众传递科学防控的信息。这一措施的实施使得山西省民众广泛认同并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

此外,山西省在疫情防控中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报告中提到,山西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群众的利益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力保障了群众的基本生活,还积极推动相关产业的恢复和发展。这些举措深受广大民众的好评,也展现了山西省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总之,山西省在疫情防控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深感山西省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充分发挥了省级领导的作用,加强了科技攻关和创新意识,注重了宣传和教育工作,坚持了人民至上的原则。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无论是在今后的疫情防控中,还是在其他领域的工作中,我们都应该以这种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创新的思维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山西省报告中也提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例如,报告中提到了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难点和短板,以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提醒我们,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做到更加科学和规范。

总而言之,山西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对能力和成效。通过阅读山西省防疫工作报告,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有益的经验,例如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大宣传和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山西省防疫工作为榜样,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更好地应对疫情和其他突发事件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和镇工作动态 山西卫生工作报告心得体会篇六

受中共山西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主席团指派,李兆前同志主持会议。

全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山西省纪委常务委员、书记、副书记,并经山西省委十届一次全会通过。李兆前同志当选山西省纪委书记。

会议通过了山西省纪委十届一次全会决议。山西省委棠委、省纪委书记李兆前同志作了重要讲话。

李兆前说,要把握新形势,在学习贯彻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上下功夫,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上来。要牢牢把握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奋斗目标,以更加鲜明的态度、更加坚决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为实现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障。要牢牢把握山西省委对反腐倡廉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李兆前要求,要破解新课题,在“六个注重”上见实效,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上下功夫。要注重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注重把握科学规律,注重建立科学制度,注重运用科学手段,注重采用科学方法,注重构建科学的组织领导体系,真正走出一套反映时代要求、适应发展大局、体现山西特色、符合群众意愿的.反腐倡廉建设新路子。

李兆前要求,要创造新业绩,在狠抓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落实上下功夫。要切实加快具有山西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科学谋划下一个5年的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思路,着力提高惩防体系建设的综合效能。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纪律作风整顿,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要切实加大六项重点工作推进力度。

李兆前提出,要树立新形象,在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上下功夫。要进一步抓好棠委会班子建设,增强政治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团结意识、规范意识、表率意识;进一步发挥省纪委全会和委员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全委会的议事能力和整体效能;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清正廉洁、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

李兆前,男,汉族,1962年1月生,山东胶州市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7月起任山东工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0年9月至1992年2月在英国纽卡素理工大学进修;1993年4月至1998年4月任山东工业大学机械制造教研室副主任、机械工程系副主任、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1996年12月任博士生导师;1997年2月至1998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8年4月至2000年6月任山东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副校长、党委棠委;2000年6月至2001年2月任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01年2月至2001年6月任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正厅级);2001年6月任中共日照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市长;2002年2月任中共日照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2002年12月任中共日照市委书记;2003年2月-2008年2月任中共日照市委书记、日照市人大棠委会主任。2008年2月当选为山东省副省长。

王和镇工作动态 山西卫生工作报告心得体会篇七

山西省卫生工作报告是每年评估该省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并总结经验教训的一份重要文件。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份报告,我收获了很多有关健康事业的信息,并对山西省卫生工作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本文将按照五段式的结构,分享我的体会和心得。

第一段:引入报告主题,总结报告亮点和问题

山西省卫生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该省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并提出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措施。报告提到山西省在医疗卫生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例如: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医疗资源不均衡分布,农村地区看病难问题依然突出。通过报告的分析和总结,我对山西省卫生工作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第二段:深入分析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报告指出,山西省卫生工作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和问题,如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慢性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问题仍然存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卫生工作的推进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政策,如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慢性病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等。这些措施对于山西省卫生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努力方向。

第三段:总结报告中关于卫生事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报告中总结了山西省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些经验和启示,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和创新。报告指出,改革和创新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医疗卫生改革,采取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到了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的重要性。这些经验和启示对于其他地方的卫生事业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第四段:对报告中的政策和措施进行评价和展望

在报告中,山西省卫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医疗机构评价制度等。这些政策和措施在解决现有问题和推进卫生事业发展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也需要注意的是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需要通过加强监督和评估来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同时,也需要不断关注和研究新的问题和挑战,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第五段:个人体会和建议

通过阅读山西省卫生工作报告,我深刻认识到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实现全民健康目标,需要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也应该提高健康意识,关注自身健康问题,并积极参与到卫生事业发展中来。希望山西省卫生工作能够继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山西省人民提供更加优质和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

通过阅读山西省卫生工作报告,我对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报告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也为我指明了未来的努力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山西省卫生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王和镇工作动态 山西卫生工作报告心得体会篇八

三、王壹、於水

体坛名人:周晓兰、江铸久、宋力刚、张劲松、叶江川(山西长大)、王涛、郗恩庭it界名人:李彦宏、张亚勤、陈年(vancl凡客诚品 ceo)

其他名人:孔祥熙、阎锡山、程志强、宋月强、景海鹏、陈保国

著名作家:赵树理、柴勇、石评梅、马烽、李健吾、赵瑜、张平、赵冰玉、郑渊洁、李锐、钟声扬、曹乃谦、笛安(太原五中的)、80后作家王寒星。

张继钢:张继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舞团团长,中国当代著名编导,中国文联第六、第七届全委,中国特殊艺术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一级导演,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闭幕式执行总导演。现任武警政治部副主任。

张继刚是我国具有国际国内广泛影响的艺术家,其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当代中国的佼佼者,他的作品大思大情,大书大说,影响持久,气度宏达。张继刚创作的舞蹈作品360多部,其中大部分作品曾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演。许多作品被海内外移植上演,共九次获得国际最高奖。分别是国际大奖一次、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一次、好莱坞最佳导演奖一次、国际金奖三次、国际金小丑奖三次。获国内大奖、金奖、一等奖四十多次。被海内外众多学者称为“舞界奇才”。在中国,他的作品演遍了大江南北,几乎每到一处都能欣赏到他的作品。他的作品题材多样、构思奇巧、风格独特、气象万千,在中国艺术界具有突出的地位,对于当代中国舞蹈影响巨大而深远,被海内外公认为“张继刚现象”。张继刚语录:人生就是这样在不断的选择当中前进。选择在有梦的地方行走。行走就是寻找,行走就是思考,行走就是努力,行走就是奋斗。

《黄土黄》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奖; 获第三届全国“桃李杯”优秀创作剧目奖。《千手观音》参加了雅典残奥会闭幕式的演出,赢得亿万人的高度赞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一个扭秧歌的人》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提名奖; 获得三届全国“桃李杯”优秀创作剧目奖。《俺从黄河来》、《英雄》、《兵》、《母亲》、《解放》、《送军鞋》等。

郭兰英:郭兰英,山西平遥人,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民族声乐教育家,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在全国走红,她因演出民族歌剧《白毛女》而一举成名,其后不断在演唱界刷新纪录,她演唱的《南泥湾》、《绣金匾》、《翻身道情》、《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等上百首经典歌曲在全国广为传唱,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她的演艺精湛,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行腔富于韵味,演唱水平极高,十分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歌唱特色,为中华民族新歌剧和现代民歌演唱艺术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开拓性、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郭兰英是中国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女高音歌唱家。1929年12月出生于山西平遥县一个贫苦家庭。她六岁开始学唱山西中路梆子,七岁在山西太原开化寺戏园初次登台。十一岁随戏班到太原市演出,她先后演出过《李三娘挑水》《秦香莲》《天河会》《二度梅》《金水桥》等等一百多部传统戏,扮演角色唱坐俱佳,在戏曲表演方面初露头角,享誉塞外剧坛。

郭凤英:艺名十一生,山西榆次市人。戏剧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分会二、三、四届理事;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三、四届委员。现任山西省戏曲学校名誉校长。1932年从艺,学晋剧小生。

代表剧目:《小宴》、《黄鹤楼》、《小别母》、《土祖庙》、《双罗衫》、《蝴蝶杯》、《智激张仪》、《射戟》、《打金枝》、《打周仁》、《翠屏山》、《双锁山》等数十出戏。荣誉奖项: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三等奖; 1955年在戏曲艺术片《打金枝》中饰郭暧,并于1957年获山西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演员奖;1984年山西省文化厅、省剧协等单位为其举办了舞台生活五十三年纪念演出活动,中央文化部授予奖状; 1986年获山西省第三届戏曲教学剧目汇报演出排导《坐窑》三等奖。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