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学科组集体备课记录三年级 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总结学科论文(优质5篇)

时间:2023-10-08 22:04:48 作者:念青松 2023年数学科组集体备课记录三年级 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总结学科论文(优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数学科组集体备课记录三年级篇一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集体备课让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我们二年级三位数学老师组成了一个小的集体备课小组,在每2周一次的数学集体备课中,我们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现将这个学期的集体备课情况做一个阶段总结。

一、抓好集体备课,做到心中有数。

开学前期,我们组在认真学习教研室的工作计划基础上,围绕第三册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合理的分工每个老师主备三个单元。从交流准备到集体商讨备课到平时的教学,老师们对全册教材的地位,每个单元的知识点,重、难点做到了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老师们也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

二、集体备课应采取“一说、二议、三定、四行、五修”的方式。其程序如下:

1、将教材划分,确定出重点与难点以及备课内容。

2、将内容分配给各教师,并确定好中心发言人。

3、由中心发言人谈教材的处理意见,然后由大家讨论,最后形成教学案的核心。

4、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典型例证、同步训练、跟踪测试作出统一的规定。

5、在教学框架和教学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教学案,每人精心设计一个教学案,由全组讨论后共同使用。

6、由主讲人先行上研究课,之后,每人修改,小组讨论后方可上课。

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新课标的出台对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位老师都面临新的挑战,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继续加强了对数学新课标的理论学习,并在学校的安排下认真观看与学习光盘。

四、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家里学习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信息,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五、做好培优扶困工作。

我组在教学的同时做好培优扶困工作,我组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培优重在拔尖,补差重在提高。

2、课外辅导,利用课余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并做好记录。

3、发挥优生的优势,让他当小老师,指名让他带一名学困生,介绍方法让学困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4、对于学困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数学科组集体备课记录三年级篇二

时间3月8号地点办公室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

主发言人周丹丹发言主题

出席人员数学教师

缺席人员无

讨论内容

1、分数应用单元的反思:刚刚学习完百分数的四个应用,结合学生在五年级的学习过的百分数知识,由于这是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学习百分数,也即是说学生已经把所有的有关百分数的内容进行一次整理,把百分数的知识点与以前学习的倍数、分数也包括在一起。因为倍数、分数、百分数在这里都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就抓住了他们之间的相同点进行了归纳。把整个四类问题归纳为求分率、已知分率、利息。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抓住分率是否知道,来区分求分率还是已知分率,再利找单位“1”的时候,单位“1”的已知还是未知来区分对应分率的寻找的列式的差异。

比较前后两个班级的教学,有这样的一些体会。在进行整理复习的时候,单纯的采用整理是显然不行的,如何有效地把知识的整理与配套的练习整合起来,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是先练习再让学生发现整理,还是整理之后在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还是把两种方法组合起来,这样的话又如何解决大量的练习于仅有40分钟之间的矛盾呢?还有是在进进行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把有针对性,明确一道练习的关键的训练点在哪里,练习的深度由该如何把握。像课堂上采用的两道练习题,第一道练习的关键就是体会单位“1”与运算乘除之间的关系,而第二题就是体会关键句与对应分率之间的关系。

比较新教材与旧的教材,发现学生的整体掌握不是很好,记得在旧教材的时候,在教材的安排上时常会有一些比较整理归类的题目出现,这样学生通过练习就可以知道如何区分和掌握关键点。而现在的新课程缺少的就是这样的比较归纳,为了防止学生套用公式。数学的完善往往是在比较中发现个体的差异,从而加深影响的,看来早后面的教学中应该适当的假如这样的数学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辨析能力。

数学科组集体备课记录三年级篇三

浅析集体备课的实施

作者/孔令剑

一、存在的问题

集体备课是以教学组为单位,以组织教员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为内容的一系列活动。在日常教学中,集体备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缺乏目标。有些教员只是走过场,根本就没有发挥自己作为备课小组一个成员的作用。大家只是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聚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没有什么中心话题,达不成任何共识,没有什么真正收获。

2.集体备课时缺乏合作。集体备课时主讲教员讲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等,参与集体备课的其他成员很少有人提出缺点、异议或表达不同意见,更谈不上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这样集体备课就变成了一个人备课,个体智慧取代了集体智慧,效果自然不会很好。

3.忽视教员的个性特征。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备课组成员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帮助每位教员特别是年轻教员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

4.不重视课后反思。集体备课后,教员必须对前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认真反思,吸取教训,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感悟点,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探索与实践

为切实发挥集体备课这一特殊备课形式的作用,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1.明确备课任务。集体备课之前,备课组长要提前确定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和主讲教员,同时要求组内所有成员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备好个人的第一教案,来保证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安排任务时,组长要特别提醒全组人员弄清所备内容在本模块的地位和作用,考虑教材的内容及特点、教材的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材内容的重组和整合、教学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明确任务之后,每位教员都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做出整体计划,最后在个体备课的'基础上初步形成自己的个体教案。

2.善于组织交流。集体备课要侧重于组内的交流与讨论,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集体备课时,主讲教员讲授所备内容,其他小组成员发表补充意见,对主讲人的备课方案给予肯定或提出异议。集中讨论时,备课组长要善于引导各组员积极主动地交流,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整理好备课提纲。

3.共性与个性并存。每一位教员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不同,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在授课过程中面临的教学对象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在承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同时,也要保证教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以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们应该鼓励教员撰写个性化教学设计。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体现个性特色。根据备课组成员交流的结果对自己初备时的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形成集众家之长、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员的个性得以张扬。

4.学会总结反思。教学结束后,全体备课组成员一定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对教学过程中提出来的问题交流讨论,以期达到对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总结,供以后借鉴。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员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员们在集体备课中的教学感受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将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判性反思和分析,可为积累教学经验奠定基础,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与研究能力。

数学科组集体备课记录三年级篇四

本备课组有11位成员,他们都是经验丰富,幽默风趣、活泼可爱的教师。这个可爱的集体给我们带来智慧、力量、也带来温暖。盘点一学期所做过的工作,竟然发现有这么多内容可圈可点。

一、备课组特色:

我们11位数学教师平时有很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备课活动中大家经常把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拿出来一起讨论解决,许多问题都得到了非常满意的结果;针对我校的生源特点,大家群策群力,提出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布置不同的要求的作业,对特色班和平行班分层要求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学方针。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以基础为本,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和“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有: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关怀、帮助,通过这些感情的投入就能给学生以鼓舞和启迪,学生就会喜欢上教师所教的学科。在这种融洽的感情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就能极大地提高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进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抓住教材的中心,提出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启发式授课;或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教师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布置不同的要求的作业。在课堂提问中,应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表现的机会,获得心理上的平衡。那么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享受被赏识的快乐,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他们的学习信心就会被激发,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4、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

二、工作中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较多注重学生所学知识是否落实和作业订正是否到位,分数是否可观,很少考虑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步,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不够,对后进生有恨铁不成钢的心里。

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挖掘学生的潜力,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准备以后改变评价方式,不单纯以分数高低论成败,而配合使用语言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业、考卷及时做出评价,并且这种评价一定要客观、公正、全面,既要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又要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学习的兴趣,也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以及改进方向,协助老师提高教育效果。只要客观实际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我们对教育前景充满期待。

数学科组集体备课记录三年级篇五

时间3月22号地点办公室

学科数学年级办公室

主发言人郑运华发言主题圆柱教学建议

出席人员数学教师

缺席人员无

讨论内容

1、我们六年级数学老师围绕圆柱、圆锥这一单元的教学,就下面几个方面展开交流:

教学目标:表述要具体、确切,不贪大求全,便于评价。

教师的教学行为:按教学进程,写出讲授、提问、实验、举例等教师的行为。

技能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训练的教学技能是由若干技能要素构成的。对训练的技能应注明其构成要素。这样便于检查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成果,这是训练教师对教学技能的识别、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一项内容。

学生学习行为:教师能估计到的、学生在回忆、观察、回答问题时的预想行为。对学生行为的预先估计是教师在教学中能及时采取应变措施的基础。

教学媒体:将需要用的教学媒体,按顺序注明,以便准备和使用。

时间分配:教学中预计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持续的时间。

郑老师:在一堂数学课中,教师的各种教学技能的应用,对完成教学任务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圆锥体积时,不是仅单纯地演示用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容器装三次水倒在圆柱体中,而是在演示前出示了三个圆锥体,分别与圆柱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等高,用这三个圆锥体容器都去装水,分别倒在圆柱体中,结果学生不仅清楚地看出当一个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时,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而且能理解为什么要强调“等底等高”,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2、周老师老师

新旧教材的对比

----《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第12册国标版的《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这节课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求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还要会计算。

在老教材中这是分为两课时教学的。

我现在把两种教材的不同安排进行了对比。

1、老教材第一课时,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教材中介绍了把圆柱沿着高将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

而新教材中却提出了这样一个新颖的问题:沿着接缝把商标纸剪开,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总结下来其实也就是沿着高剪,但这样安排就更好的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老教材第二课时,着重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进行计算。

而新教材紧接着在侧面积教学的基础上,先出示了例3,改变了以往先出现表面积的概念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把圆柱展开、画图、分析、总结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前者学生是被动学习,后者变被动为主动,效果较好。

两课时合并成一课时,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学生掌握情况也较好。但我总觉得有些地方挖觉得不够,因为时间来不及。

记得去年教学这两课时,时间比较充裕,我进行了如下的一些拓展。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除了长方形,还可能是什么图形?发现、创新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基本知识理解掌握之后,他们对于书本上没有的方式方法有更高的兴奋点与关注点。学生自己准备的圆柱,沿高展开后还可能得到正方形,这是一种特殊现象。学生自己得出了与书上不一样的结果,觉得很兴奋。趁着学生发现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思考还可以将圆柱的侧面怎样展开。有的说横着从中间剪一刀,立刻有人反对说那还是两个圆柱。横剪不行,竖剪过了,还能怎么剪?同学们犯起了愁。在一阵思考之后有人冒出一句:“斜剪!”“展开之后是什么图形?”有人猜是三角形,有人说是梯形,有人说平行四边形,带着种种可能同学们又开始给圆柱穿上一层衣服,然后沿着斜线剪开,结论不用说,平行四边形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继续用平行四边形推导侧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斜边?经过一番争论之后,得出高需要重新做垂线。

2、展开之后的图形可以怎样还原成圆柱?数学课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会展开那只是顺向思维,展开后会还原才能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种还原方法,那平行四边形是否也有两种还原方法?”问题抛出又产生了分歧,很多同学只会按剪开之后的形状还原,再换个方向竖起来就不行了,总是上下各有两个尖角,其实这是学生拿平行四边形的方式有问题,让他们把平行四边形的斜边贴到桌子上再还原,这样就有很多人展开了笑脸。“找窍门,怎样不贴到桌子上也能正确还原?”细心的同学发现只要捏住相邻的两个角就能轻松还原了,一句话--角对角。得到结论:只要是平行四边形一定可以围成圆柱。

3、我让学生发现圆柱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后,为了加深对公式的理解,我追问: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长方形一定能思围成一个圆柱吗?有的学生说:“不能,只有圆的周长与长方形的长相等才能围成一个圆柱。”也有的学生补充说:“当长方形形的宽等于底面圆周长也能围成一个圆柱。”于是我总结说:“是呀我们以后要注意,只要长方形的一条边和底面圆周长相等时,才能围成一个圆柱。”

通过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深入研究,通过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探讨,同学们打开了探索、创新的思维,知道了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面的内容,应深入探讨,多方面多角度思考,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下节课我要补上上面没有来得及渗透的内容.

新旧教材的适当对比、研究,取长补短,对教学的成功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