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读后感(精选13篇)

时间:2023-12-18 10:18:22 作者:文锋

读后感是在读完一本书后,总结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的一种形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考。

合欢树读后感

林徽因写给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梁从诫说,“你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该是怎样绚烂美好的景象呀。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母亲的爱就跟着绽放成花开的模样。

《合欢树》中的母亲,我想一定是一个温柔而又坚强的美人,生活给了她太多的辛酸与无奈,她都一一承下,但什么都无法消磨她对儿子爱。她带着儿子求医治病,帮他学习写作,她永远不肯放弃他。“人世间没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里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她没能看到儿子的成功,也没能等到合欢树的花开,但她的那些爱,一定支撑着作者走过无数难眠的黑夜,引着他走向前去。

我看《合欢树》,总觉得史铁生是在写我和我妈,他用他的笔,写出了我表达不出的心情。

我十岁时贪玩弄断了胳膊,整天吊着胳膊可怜兮兮的。妈妈带着我到处跑,到处治。其实我得的又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休养一下就会慢慢好起来,但是妈妈特别紧张,尤其是有一个坏医生告诉妈妈我断掉得那只胳膊可能永远也不会再长了。妈妈吓坏了,更加努力地带我到处求医。敷鸡蛋清、薰艾草,各种偏方她都往我身上试,鸡蛋清黏黏的感觉至今是我的噩梦。

那时候每天晚上睡觉都成问题,躺着睡会很疼,所以就坐着睡。我哪里睡得着,睁着眼睛胡思乱想,越想越委屈,委屈了就乱发脾气。妈妈守在我身边,我发脾气她什么也不说,就那么抱着我。所以每天晚上我都带着一脸泪在妈妈怀里睡着。只是有时候半夜我不小心压到自己把自己疼醒,会听见浅浅的啜泣和轻轻的叹息。现在想想,她本来就有失眠症,那段日子怕是整夜整夜得睡不着觉。可惜我当时太不懂事,只知道在疼的时候大哭大闹,却看不见她因我而慢慢苍老的面庞。不过我远比史铁生幸运的多,我慢慢痊愈了,妈妈的笑容又灿烂起来。

后来我慢慢长大,回想起那段日子,才看到那段灰暗的岁月里沉淀着的她的爱,就像暗夜里的星星,闪烁在我的生命里。这件事被我反复写在作文里,可写出来的东西连我自己都不能打动,老师也并没有因为我断过胳膊的可怜遭遇而多给我几分。塞林格说:“真正有意思的是那样一本书,你读完后,很希望写这书的作家是你极要好的朋友,你只要高兴,随时都可以打电话给他。”我好想打电话给史铁生,妈妈给我的感动,我在他的文章里找到了。

倘若我真是一棵能开花的树,那么妈妈便是水、是光、是空气、是我扎根之土壤。若我有一日花开,一定要把她抱上我最高的枝头,把我所有的芬芳所有的美好送给她。

《合欢树》读后感

史铁生一生多舛,最狂妄的年龄不幸双腿瘫痪,后来又患尿毒症,只能靠透析来维持生命,这对史铁生来说无疑是精神上最大的打击。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这是他在《合欢树》中干脆的表态。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此时的史铁生已陷入人生的低谷,消极度日,萎靡不振,他所表现的性格突出了他内心的起伏、挣扎和缠绕扭曲的矛盾。我们没有理由去否定他的做法,任何人都有享受对逆境与痛苦发泄的权利,只不过发泄的方式由各人的性情决定。史铁生在逆境中时浮时沉,他被镀上多舛的印记,注定此生无路可退,命运之神硬拽着他走向迷茫,他手无缚鸡之力,但他的脑子却是清醒的。他不会任命运摆布,他固执、倔强,他偏要逆流而上。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他对生命的初步认识。好个真真性情,好个英雄气概,因为真,所以美。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史铁生认识人生的第二境界。

《合欢树》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他写小说并非心血来潮,一个陷入极端痛苦的人怎么会对这种东西钟情呢?这是史铁生背后默默支持他的母亲给他的动力。母亲在他最绝望的时候给了他最真切的爱,她深知,一个生理受伤的人只能靠药物来治疗,而一个人的心灵受重创,必须及时用爱治疗。为此,她付出太多太多,星星白发,积劳成疾,终撒手人寰。史铁生后来明白了他母亲的良苦用心,充满感激和内疚。他却明智,没有活在悲伤的阴影中,而是惊人地抛出“悲伤也成了享受”这样耐人寻味的哲语。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史铁生完成了思想的一大转变。笑对生死,是史铁生的大彻大悟。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这不正是史铁生真实的写照吗?一生坎坷,一朝怀念,母子情深,睹物思情。他也只好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叹了,但他在遭受一次次命运的折磨后,已经成熟了不少。他对母亲的思念,是最真的情;他对母亲的爱,是最真的爱,而这种爱也升华为对生命的`敬重,对自然的热爱,他懂母亲的心,要好好活,活出爱,活出生命的价值!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生命返璞归真的那一刻,也是史铁生笑得最灿烂的时候。命运就在他手中,现在是他掌控命运,而不是命运主宰他了。他活得很潇洒。

人生不苦,苦的是心,把心茁壮了,再大的风浪也无奈。

合欢树读后感

前几天,读完《合欢树》这篇文章,我颇有感悟。《合欢树》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史铁生。这篇文章虽然短小精悍,但却十分地感人肺腑。

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自我与母亲共同生活的一些往事,写到了母亲以往在小院中种的那棵合欢树。史铁生在20岁时,两条腿不行残废。作为母亲,她精心照料自我的儿子,想方设法为儿子治病,不辞辛苦帮忙儿子的写作供给支持。最终,儿子在写作上取得了一点成绩,可她却不幸离世,再也无法与儿子分享这份喜悦了。

在那里,合欢树无疑是母亲的象征,而小院中那个整日盯着合欢树的孩子,也变成了作者的化身。母亲刚栽种合欢树幼苗时,虽然幼苗没有发芽,可母亲还是没有放弃。最终,在母亲的呵护与照料下,合欢树最终成活,并在十几年后开花结果。这就像是母亲照顾儿子,是母亲的爱,让儿子获得了新生。整篇文章,更是包含了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我的母亲亦是如此,整日为我辛苦,日夜操劳。母亲虽还健在,可岁月的痕迹,却早已爬满了她的脸庞。

初中时,天还不亮,母亲就早早起来,为我准备早饭,准备我中午在学校吃的饭、喝的水。或许每个母亲都是这样。母亲每一天都是送我出家门,看我离开后她才回家,四年如一日,不辞辛苦。我却只顾和小伙伴说笑,未曾想起身后的母亲。此刻想来,不禁感到羞愧。

合欢树读后感

史铁生的文章让我明白,世上是的确有那样的母亲的。看见孩子受苦,心里就很难受;看见孩子不高兴,自己會偷偷流泪。但是只要应对孩子,就會强整笑容,装作自己很快乐,虽然那种伪装一看就破。这不是她们故意让孩子看破,好让孩子明白母亲有多么爱他,而是因为,全天下的母亲,演技都是那么拙劣,她们是永远无法成功像孩子撒谎的。

然而她们可能不明白,孩子亦能看透母亲的痛苦。然而他们要等到看破世事之后,才會真正理解自己的母亲。但是到了那时候,母亲往往已经走了,带着对孩子的不舍与担忧,走了。而在世的孩子,也带着无可弥补的遗憾,终日痛苦着。

也许我该开始好好理解我的母亲了。

《合欢树》读后感

这种伤痛也许只有在没有其他人的角落,自己慢慢地舔舐伤口,等待伤口渐渐痊愈。其实痊愈的也只是表皮,那种伤痛深入骨髓,在表象下溃烂,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肆虐……就像得了关节炎的肢体,阴雨天里总是时时刻刻有着一丝锥心刺骨的痛,提醒着伤口还没有痊愈。

合欢树读后感

史铁生,一位特殊的作家,他以写作为副业,只认生病为主业。但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作家,巨大的成就之后是母亲默默无闻的付出。

史铁生双腿瘫痪后,他的母亲四处求医,无数次的医治无果并没有浇灭母亲的希望。后来,史铁生想去写作,他的母亲四处借书,带着他看电影,无论顶着雨还是冒着雪,她总是抱着希望。一举一动,无不透露出她细微的爱。

生活中处处都有这样细微的爱,每个人都感受到过这样的.爱,因为母亲无处不在。回想以前,我总是沉溺在家人的细微的爱中,习以为常,却从不去想为什么。直到那一次,我才明白,原来我们总是任性地伤害母亲,而母亲往往也只会默默地承受着。

那个晚上,母亲叫我到她的身边。她问我学习是不是很辛苦,我点点头。她随即一把抓住了我的手,用一种真挚的眼神望着我,和我述说着。看着母亲的眼睛,她的眼睛里透出慈爱柔和的光,让我感觉到了温暖。我顿时明白了,这并不是“空谈”学习,而是真实的劝慰。我不明白,从前在母亲给我买我想要的东西时,我都没有这样的感觉;如此细微的一个动作,却让我沉浸其中。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多,她一直问我一些小事,我只答问。明明夜晚光线昏暗,我却能够清楚地看见她微红的眼角,感受到了她细微的爱。我暗自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

母爱虽然细微,却有强大的力量,就像《合欢树》里,母亲的关爱与付出,使史铁生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目标,重拾生活的信心,创造了属于史铁生的生命奇迹。我也终于明白,母亲细微的爱,隐藏在她的一言一语、一呼一吸之中,它在无时无刻不在陪伴、保护着我们。细微的爱,也有万点星光。

合欢树读后感

佛教禅语中有这么一句话: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是人生的三种境界,是形容史铁生再好不过的句子。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史铁生二十岁时依然有少年人的锐气,目之所及都是阳光普照,然而,上帝不会让一个人这样一帆风顺。正当他春风得意时,他的双腿却失去奔跑的能力他的双腿瘫痪了。此时的他不甘又癫狂,每天被圈在尺寸之地,看着北归的雁群,我会猛然把书砸向墙壁,他蜷缩在自己的角落,看见自己无力的双腿,他又气愤又无奈,眼前一片黑暗。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在母亲一点点地呵护下,史铁生的情绪逐渐平稳,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些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母亲说:那就好好写吧。生理上的病需用药医,而史铁生心中的痛苦,则需要时间慢慢调理,这时的他,正缓缓抬起同命运抗挣的头颅,虽然一切并非从前,虽然前方依然混沌,但至少有一缕光线透入心间。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岁月翩跹,造化弄人。当史铁生情绪渐渐平复时,母亲却积劳成疾,永远地离开了他,撒手人寰。所幸,史铁生已不再沉弱于伤痛之中,只是淡淡地写下了一句悲伤也成为了享受,一句话有多少思念在里面!好像当时只道是寻常一般的心境,并非不再历经人间种种痛苦,而是看穿了这样或那样的苦难。虽然山依旧是山,水依旧是水,但因为心境不同,所感知的事物也就不同。

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那超脱一切的心境,和那想象中插曳的树影,竟使史铁生感到一丝憾恨。而他真正遗憾的到底是没见到合欢树,还是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呢?我无从得知。

只是,泪影朦胧中,好像依稀嗅到缕缕花香,唇边有一丝苦涩,好像有一位身着蓝底白花裙的女子,站在合欢树下,浅笑吟吟。

《合欢树》读后感

《合欢树》是史铁生的作品,文章虽短,却十分的令人感动。这是一个讲母爱的故事:史铁生双腿残疾,头上开始有了白发,母亲总找来稀奇乖僻的偏方给他吃,但始终不见疗效。为了让儿子开心一些,母亲挖来一株“含羞草”,种在花盆里,后来才知道这是一棵合欢树,是个好兆头,母亲很快乐。多年以后,合欢树长到很高了。可悲,他的母亲早已不再人世了。

多么好的母亲啊!为了儿子的腿能治好,每次找来偏方,洗、敷、熏、灸,累的满头是汗。可是这几种方法都没奏效,最后一次。儿子的胯上被熏成烫伤,母亲几乎疯了。这位母亲为了能治好儿子的腿,吃了很多苦。可是,她没有停下来,因此史铁生才没有放弃希望,成为了名作家。这样的母亲,我岂能不被她感动?读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对啊,所有的母亲都一样,为了自己的孩子,自己不管多辛苦也要去做。

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您对我付出了许多,我也会去回报您。

当你们呱呱落地来到世上之时,最先认识的.是谁?是母亲。最先认识的是母亲,但真正理解她的可能是最晚的。

合欢树读后感

上周末,我读了史铁生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合欢树》。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史铁生在与病痛的抗争中开始写作,尽力忘掉自己的腿,母亲也到处借书,推他去看电影,让他对生活抱有希望。过了几年,他的小说侥幸获奖,登门采访的记者数不胜数。看完这篇文章,我的内心深有感触:作者虽然命运坎坷,但他的心态逐渐由绝望变得乐观,并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最终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可见,乐观与积极有多么重要。

史铁生乐观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它们不顾外界的冷嘲热讽,不在意命运的苦难与不公,在阳光下尽显自己的美丽,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感受世界的美好,就像《秋天的怀念》里的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在万物凋零、毫无生机的秋天,菊花依旧保持乐观积极的姿态,尽显自己的独特色彩!乐观积极的又何止菊花呢?苏轼曾写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曹操曾吟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乐观积极,或许是古往今来很多人的最爱吧!

人生难免会遇到坎坷,不要一下子就被踩在困难的脚下,不要一下子就被困难所打败。我们要做的不是绝望,也不是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就只想着悲伤,而是要挺起胸膛,立直腰板,向着成功进发。跨过一道道门槛,穿过一个个关卡,跃过一处处泥地,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去走好每一步,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那么,你就已经成功!

合欢树读后感

人生不可能走回头路,史铁生遗憾,这遗憾不仅仅是因为没去看合欢树,更多的是对母亲的思念怕被合欢树触动,一泻而下。有时候你所逃避的往往是你心灵最需要的东西,史铁生知道,于是他说悲伤也成了享受,享受孤独,享受挫折,享受曾经与现在的幸福。

看淡人生的起落,看清人生的轨迹,用一颗豁达和从容的心通过人性,品悟人生。

合欢树读后感

刚学过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为他所流露出的感情所吸引。

第一个镜头是:10岁时,“我”作文获奖,母亲很高兴,说自我当年的作文写得还要好。“我”不服气,故意气她。年幼的“我”想来是还没读懂一位母亲对自我的良好禀赋能传给儿子的那份喜悦与自豪的。最终两句话“可是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我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体现出“我”重新回首这件事时,内心充满对母亲的敬意与眷恋。

最终,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如此的母亲是伟大的,她们总是默默地为儿女无私的付出。“我”怀念母亲,遥想母亲,静静地在树林里遥问上帝,“风正在树林里吹过”,母亲似乎曾回来过。也许母亲从未离开过,她活在儿子的心灵里,陪伴他一生。

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下的,是母亲亲自料理过的,它的身上有着母亲的影子,凝聚着深沉的母爱。母亲虽已逝去,而合欢树仍在健康生长。

看完这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那种无私的爱,史铁生应对困境顽强的精神鼓励着我,遇到困难不退缩,勇往直上。

《合欢树》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合欢树》,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史铁生母亲的坚持。

在二十岁时,史铁生的双腿瘫痪了,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在医院都已表明,史铁生的腿在当时无法治疗的情况下,她却依旧坚持,为了他的腿日夜奔波,坚持着为史铁生找医生、打听偏方,坚持着照顾常常莫名其妙发脾气的史铁生,坚持着想要让史铁生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后来,她发现史铁生在写小说,又开始为史铁生借书,带他去看电影,虽然当史铁生的第一篇文章发表获奖时,她已经不在了。但史铁生的坚持就像母亲一样,给他带来了回报,更带来了希望。或许我们也是一样,只要坚持了,总会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不坚持,那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就说上初中以后吧。我意识到,不可以再像小学时一样,学习总是看自己的意愿和心情了,所以我开始了坚持。每一天,我都如同在与时间在赛跑,当然我也会有累的时候:“时间啊!你等等我好么?”我内心总是无力地喊着。有时候我想停下,却发现时间在飞快地逃离。“生活如此无趣,但总还要继续。”这是上初中以后我一直告诉自己的一句话。为了学习,我不得不再坚持下去,再次迈开追赶时间的步伐。现在,我看到了《合欢树》一文,它让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坚持不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而是生活本身。精彩的生活,就是要坚持。

史铁生的母亲,带着一个残疾的儿子和一个尚未成年的女儿生活,日子过得比我苦,比我累。一个自己都还生着病的女人,面对着精神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努力坚持着,想把女儿拉扯大,想帮儿子治好腿,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这一份坚持,或许也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史铁生,当我读到这篇《合欢树》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我。

史铁生的母亲压力再大,也没有喊过苦,叫过累,而我只是学习上的压力,又算得了什么?她都可以顶着压力坚强向前走去,我又有什么做不到的呢?其实压力就如同大风一样,你的坚持,就像在暴风中逆风而行。风越大,你走得越困难,走得越慢。但你始终都应相信,坚持住,风暴再大,也有平息的一天,压力再大,也有化解的一天。别害怕,今天的风暴过去了,明天就是阳光明媚的一天。

时间,你等着,我可能超越不了你,但我一定会坚持着逆风而行,匀速向前的!

合欢树读后感

合欢树在传说中一直是不离不弃的象征,它不像牡丹、玫瑰那样有娇艳的花朵,也不像白杨、松树那样有挺拔的身姿;它没有骄人的外表,更没有传世的盛名。但它坚韧、朴素、纯洁,最重要的,还有它的名字——合欢,合在一起才有最欢乐的时光。

史铁生的母亲就像他母亲亲手栽培的那株合欢树一样,或者说,她本身就是一株合欢树。她不像那些所谓的天皇巨星、全民女神那么娇贵、耀眼,也不像网上疯传的各种"女汉子"那样霸气、强势,但她却能让自己的儿子给他一个"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人"的评价;她还能让自己的儿子在两腿瘫痪的时候将她作为最坚实的靠山。女人,一旦做了母亲,就会将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献给她的子女,无怨无悔,毕生不怠。这就是母爱最伟大的地方。没有过份的修饰,没有过多的言语,一切都只需要一颗心——一颗永不磨灭的饱含深情的似水的母亲的心。

是的,母爱如水——如水般温柔,也如水般多变。

当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什么事的时候,母爱就变成了大海——包容你,体谅你,她知道你不是故意的,需要宽容;当孩子伤心难过的时候,母爱就变成了小溪——爱抚你,理解你,她知道你遇到了麻烦,需要引导;当孩子生病闹灾的时候,母爱就变成了眼泪——心疼你,呵护你,生怕你因为她的什么过错酿成无法挽回的过错;当孩子失败的时候,母爱变成了激流——鼓励你,推动你,让你跨过一切困难,忘记一切失败;当孩子远行的时候,母爱就变成了蒸气——你看不见她,但她时时刻刻在你的身旁,你永远都能感受得到。

珍爱自己的母亲吧!寻遍天下,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如此爱你的人了!无论走到哪里,母爱是你最坚强的后盾,是你前进的保障。别让她受伤,别让她担心,别让她失望——唯有努力奋斗,才能用光明的未来回报这似水的母爱!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