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说课设计 七颗钻石的说课稿(通用5篇)

时间:2023-10-04 03:29:45 作者:FS文字使者 七颗钻石说课设计 七颗钻石的说课稿(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颗钻石说课设计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19课《七颗钻石》,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设计意图、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七颗钻石》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表达了作者美好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

今天我主要讲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即对文本的研读、品悟。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和文本特点,我对本课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第3个教学目标就是本课时教学的重难点,即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情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三、说教学方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教学时我重视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引导,围绕水罐的变化,开展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我还制作了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文本与想象充分结合,努力为学生营造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感受灾情。

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在新课一开始,我就深情描述这一段文字并辅以图片渲染气氛,让学生感觉旱情之严重,产生情感冲突,体会此时对水的强烈渴望,为朗读后文设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初感爱心。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放声朗读课文,读中自学生字。个别难点字在品读中相机落实。学生初读后交流在自读中体会到什么,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获得整体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小姑娘的爱心。

(三)精读课文,感受爱的力量。

在学生初读初知的基础上,引导深入阅读2、3自然段,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这一环节,我打算围绕水罐的变化这一线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共同解决自学思考题,运用大家共同的智慧在潜移默化中突破教学重难点。

自学提示:读――想――议――画

1、画出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在朗读句子中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想一想水罐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的力量。

3、你最喜欢小姑娘的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学生充分研读、交流后组织全班交流汇报,在一次次的与文本对话、深情朗读中,学生自主感悟,自学内化,真正懂得了文本所承载的价值涵向。

(四)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全班配乐朗读,再次感受爱的力量,使学生懂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此时,情感得到了升华,文本得到了丰满。

(五)情感体验,积累语言。

课至此,学生沉浸在充满爱心与激情的童话情境中,不知不觉中表达的欲望被激发了,但学生个体又存在差异性,这时我开放性地设计了3个写话训练,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完成。

1、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又新鲜的水流,这水流到_______________。引导学生想象水给这个干涸的世界带来的生机,体会爱心的力量。

2、读着这个感人的童话故事,我想对小姑娘说:______________。

3、因为有爱,这个世界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激情对话中提升爱,潜移默化,感受人格的熏陶。

(六)拓展延伸,爱心作业

1、试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收集身边类似的关于爱心奉献的故事。

这两个作业,既让学生积累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又是对文本的拓展延伸。

五、说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了语文教学依据教材、走出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观,所以在这节课结束部分我设计了开放性的弹性练习。

走进新教育,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七颗钻石说课设计篇二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乐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字,正确读写词语。

过程、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词句,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而神奇力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说学情

美妙的童话吸引着众多的孩子们。孩子们从课文中、课外书中己读过很多的`童话故事。因此,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和吃力,只要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学生就应该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教无定法。《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再在课堂上充当主导者,而是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当的应是同行者、陪伴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的教学方式,采用情感朗读理解法、创设情境法等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和交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

学法: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你们见过钻石吗?钻石是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今天,我们说来学习一篇与钻石有关的课文。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为学好课文奠定基础。

2. 快速阅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在最短的时间内感知文章大意。指名说课文大意,引导概括主要内容。这一设计意在训练学生快速捕捉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再读课文,初探故事背景

1. 指名读第1自然段,从哪里看出这是一个大旱灾?

2. 抓住重点词“干涸”“焦渴而死”体会。

(四)品读课文,探究中心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找出你觉得非常神奇的地方。

2. 交流汇报:让你觉得神奇的原因。

3. 学贵有疑,学到这里,鼓励学生质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4. 交流汇报,教师顺学而导以下句子:

(1)当她醒来??清澈新鲜的水。

a. 是什么力量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b . 小姑娘得到水后,心情怎样?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

(2)她以为??还是满满的。

a . 创设情境:小姑娘你干嘛那么匆匆,以至绊倒啊?

b . 绊倒了,水却未洒,水罐又一次显示神奇的力量的原因是什么?

(3)木头做的??银的。

a . 木头的怎么会变成银的呢?

(4)当母亲把水又递给小姑娘时,母爱使水罐由银又变成金的。

(5)后来水给了谁?水罐为什么又会发生变化?

5. 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学习的性质要求我们既要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又要进行有效的人文教育。此设计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品析文本重点词句,使学生明其义、品其义、悟其情,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引伸延展,让爱层层递进

学到这儿,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很深的理解,明白水罐发生这么多的变化,是爱的力量的作用,但对作者的意图还不甚理解,所以我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七颗钻石会飞上天变成七颗星星呢?”

让学生明白是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发生奇迹,由爱而生的七颗钻石变成的星星,就是告诉人们,让爱成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灯。

六、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说课设计篇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s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七颗钻石》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及辅助教学课件应用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是教材分析,《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表达了作者美好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是也蕴育了丰富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在阅读中的一些教学目标,比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

所以我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上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两条线索:明线——水罐的变化;暗线——小姑娘的爱心。

3、从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对童话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就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弄清水罐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悟人物的品质,学会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它是一篇童话故事,可读性强,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我准备了教学课件,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内涵,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渗透“爱心、奉献、互相帮助”等德育思想。

学法的指导重点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主动意识,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读书,解决问题后能在朗读中抓住重点字词和句段,理解文章内容,最后能够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充实自己的价值观。

三、说教学程序

接下来我结合我的教学课件说说本课的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法。

1、出示一张美丽的星空图,问:你们喜欢看星星吗?看,多漂亮的星星啊!

2、再出示一张大熊星座的图,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星座吗?想知道它的来历吗?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呢!

3、出示课题:七颗钻石。这大熊星座其实是七颗钻石变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颗钻石》。请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故事情节,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故事里有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她做了什么事?因为三年级学生还不完全具备复述故事的能力,所以用简单的问题引入他们的思考,降低把握主要内容的难度,由浅入深,从而慢慢训练他们复述故事的能力。

2、指名汇报,前两个问题非常简单,可以让平时不怎么敢主动举手的后进生回答,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第三个问题则相对稍难,可以让学优生回答,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并适时点评。回答完毕后可出示问题的答案,兼顾全班学生。

3、用“小姑娘为什么要找水”这样一个问题自然引到第一段的学习:这一段是写旱灾的严重,出示几张旱灾的图片,其中有一张是一个小孩子仰着头站在干旱开裂的田野里,眼睛充满渴望的神情,这对帮助学生对旱灾的理解有着很强的冲击力。通过强调“凋谢、枯黄、焦渴”这几个词语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读出灾情的严重。

4、用问题“旱灾那么严重,什么东西最重要”这样一个问题引至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指导学生读出小姑娘找水的艰辛和接水的困难。并让他们找到“找哇、找哇、终于、小心翼翼、一滴一滴、才”这些重要的词语,还可教学生用笔在课文里做批注,慢慢学会做笔记。

(三)、学习重点段落,把握水罐的变化,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1、学生自己默读3-7自然段,思考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和同桌讨论,并用铅笔在书上画出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进行全班交流汇报后再用钢笔在有关句子下面画线。然后对这些句子进行接力朗读。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新课标理念,让他们在合作讨论、交流汇报中学会自主学习,而接力朗读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水罐变化过程的理解。

2、通过画句子、朗读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概括水罐变化的具体过程,并出示板书水罐变化的具体过程: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泉眼(跳出七颗钻石),为巩固这部分的理解,再分组朗读第3、4自然段,第5自然段,第6、7自然段。这一次的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语气,在读中慢慢体会故事里包含的思想感情。这一环节承接上一环节,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3、这个时候可以提出思考题:是什么原因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变化?随着这个问题的提出,教学难点也即将得到突破。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分析、朗读,学生很容易想到是因为小姑娘的爱心,使得水罐发生一次次的变化。

4、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再提一个思考题:体现了小姑娘对谁的爱心?

5、学生会根据课文回答出:母亲、动物、过路人。

6、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小姑娘的爱心,还可以增加一个拓展延伸的思考题:如果你是小姑娘,在找水和帮助别人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思考,能让学生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会,对人物品质的体会将会更深刻。

7、最后可以再回顾一遍课文情节,利用简洁的板书出示水罐变化的词语,说明爱心可以创造奇迹,希望同学们也能用爱心对待生活。

(四)、欣赏歌曲,布置作业。

1、播放《爱的奉献》,让学生认真聆听,并出示感人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音乐和文字的完美结合,给学生情感教育带来一定的冲击。

2、我的作业设计是请同学们将这个爱心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并且用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心,可以是对家人、同学、老师等等的爱心行动,把自己的爱心行动过程写在周记里面。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是以爱心为中心,以水罐变化为辅助,充分体现爱心的主题,一目了然。

七颗钻石说课设计篇四

听完课,我不禁感叹到:每一堂课,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深入研究,就会不断碰击出智慧的火花,而我们的课,就会像夜晚的礼花越来越绚烂多彩。

【课前备案】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庞老师在两次试教之后,经过名师指点和备课组集体商议之后,以抓住课文的主线——水罐的神奇变化,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朗读,想象与感悟,并加入小练笔,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次教学展示,我们在商讨时还关注、落实以下几点。一是要在新课标下彰显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还原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具体是落实语文课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也就是本次四校联谊活动中语文研训的主题——“关注言语表达,追求本色回归”。二是本年段的教研主题《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能在课堂中呈现。还结合庞老师的课题《在阅读教学中穿插小练笔的研究》,实践与研究结合。

一、抓住主线,入文本。

简单回顾,梳理水罐变化之后,老师就抛出了:这个水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神奇)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神奇?问题虽然简单,却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主要线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4自然段,画出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句子。”这是本文的明线,接着整堂课就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教学:体会水罐的神奇变化,以及是什么魔力让水罐发生了一次有一次地变化。课堂上,无论是朗读还是想象,都能够围绕着这条主线服务。而文中爱的情感的逐渐升华则是本文的又一条线索,两条线一明一暗,相辅相成,可见教师设计之精心。

二、抓牢词语,促理解

于漪老师说:“语文课不只是浅显的文字阅读,所谓‘文情并茂’,即指文字中有深刻的内涵。”教师要会发现和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层意义。在文本创设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涵义,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

比如,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庞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喜出望外”时,先初步理解词语意思,然后体会小姑娘找水找得很辛苦。这里进行拓展想象:小姑娘会去哪里找水啊?找得非常辛苦,但结果还是没有找到且已晕倒在地。可是当她醒来时,水罐却装满了水,这就是“喜出望外”。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造句。这里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挖掘文本之间的联系,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感悟到水罐的神奇。这既是文本的理解,又是文本深层的挖掘,更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还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

又比如,在理解关键词“咽”之时,老师问:她当时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小女孩当时的心情,进而感悟和理解小女孩博大、无私的爱心。

三、抓好朗读,促感悟。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阅读教学在什么时候,训练学生的情感朗读呢?它应该是在词句分析基础上,生成情感之后,及时的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读出感动。

例如,当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到小姑娘喜出望外的心情后,老师就引导学生带着又惊喜又着急的语气来朗读。这是把语言现象与情感表达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朗读训练才是有效的。

四、读写结合,促发展。

现在阅读教学多在内容与情感上分析,较少看到语言能力表达的训练,阅读课成了讲读课。阅读教学中,抓住适当的环节,让学生动一动笔更好。市研训中心的王爱民校长总是对我们说:“要在课堂上留一点写的.时间,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例如,庞老师引导学生:“有了这水,大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先请同学们大胆说一说,然后动笔写一写。也许有人认为写是多此一举的。但是,我们阅读课长期得不到写的训练,阅读教学也是值得忧虑的了。看似一个小环节,但体现了阅读教学的训练意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语文必须要落实语言的基础,感悟语言的表达形式。这些靠激情是做不到了。特别是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虽然这节语文课,我们看不出有许多的创意以及资源的引进,但你能切实感受到,是在教语文。看似平淡,但有语文训练意识,那便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

以上便是,我们经过研讨庞老师试教之后,我个人整理出来的几个点,说得不足,请大家指点。

七颗钻石说课设计篇五

奇 绊倒水未洒 心

的 由木变成银 的

水 由银变成金 力

罐 钻石 水流 量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形象直观地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效率。

七、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的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由宽松,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认识,在提升后促进感情朗读。我想这是对本篇情感味较浓的课文增进体验的合理途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