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乡孩子的信读后感(大全5篇)

时间:2023-09-24 19:36:04 作者:雅蕊 给家乡孩子的信读后感(大全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给家乡孩子的信读后感篇一

《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伟大的文学家巴金,在信中,世纪老人谈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也谈到了自己对后代的殷切希望,非常感人。

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法体会巴金对祖国和同胞的爱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确定了两个主干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拓展,既使教学线索更清晰,也使教学更深入,人物的形象也体会较好。由此,我体会到要上好一节课,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是非常重要的,你对教材内容挖掘得有多深,你上课的高度就有多高。其次,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应抓住重难点的东西,其余的就应该大胆地舍去。

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如果在我们的教学中能够适当地运用上这些多媒体设备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让学生体会巴金的奉献精神时,很多孩子都不能很好地体会奉献一词。因此在让学生交流自己身边奉献的例子基础上,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我收集的一些关于奉献的.事例图片,并随着《爱的奉献》这首歌曲老师动情地讲述了这些具有奉献精神的事例。在音乐声中,在老师动情地讲述中,我看到很多孩子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我相信这些孩子已经理解了“奉献”的意义。

给家乡孩子的信读后感篇二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同时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在阅读教学中,我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为使学生对巴金这样一个著名的大文豪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我先让学生结合自己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和课外搜集的资料,介绍自己眼中的巴金,再让学生用自己知道的词语来概括巴金取得的成就,并让学生把自己的好词语板书在黑板上,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而且使他们很好地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

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

教师的教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画出重点的句子,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让学生在文中画出巴金爷爷自己评价自己的句子,画出巴金爷爷阐述生命的意义的句子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其中的含义。这样一步步有层次、有目的的阅读,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阅读实践中掌握读书的方法,形成了阅读的能力。课堂中我还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如结合巴金爷爷阐述自己用感情来写文章的句子,扩展巴金在介绍自己写作时的心理感受,使学生懂得文学作品只有饱含深情,才能打动读者的心。在组织学生探讨巴金爷爷对生命的意义的论述时,我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进行语言拓展训练等方法,使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感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体会巴金爷爷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3、注重“三维”目标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要落到实处,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语言,升华情感,懂得做人的道理,必须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在教学环节中实现文道结合,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注重读书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注重书本理论的学习,又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在交流读书体验时,根据学生的读书感受,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读、去想;再读、再体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乐趣,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在本课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学生搜集资料的范围有限,课堂上还不能大胆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组织教学环节过渡的语言缺乏诗意的美感,显得冗长罗嗦,教学课件设计缺少丰富的变化等,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引导学生展开读书活动,开阔学生眼界等。但我相信,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会做得更好。

给家乡孩子的信读后感篇三

洋溢着时代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宗旨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已推行了几年。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当我在网上再次阅读新课标时,特别是最近聆听了几位学者的讲学,时值深秋,却有着春天的感受。

读着新课标,我联想到了我上过的一节课。这篇课文是《给家乡孩子的信》,写的是老作家巴金晚年身体很差,拿笔艰难,还热情得给家乡孩子进行回信,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不要说给每个学生写一封回信,或者像五年级郭小娟同学所要的那样一句话,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枝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在初读课文时,有个小女孩当我走到他身边时,她指着课本对我说:“老师,这个字不是用错了?”我一看,心里一惊,心想:发现不错,读得认真!我没有直接告诉她,而是说:“你认为是应该是什么呢?”

几分种过后,大家把课文都读好了,我们对课文中字词理解进行了交流。对于一枝笔的“枝”还有几个同学也提出了疑问,我就此让学生们进行猜测。有的说,是巴金老爷爷无意用错了,我点头赞赏了他,有的说是编书的人把字写错了,还有的说,编辑课本人员不会搞错,打字排版人能搞错,为了证明是排版的错误,有同学竟找起了旧课本,并且如获至宝地站了起来,说旧书就是用“支”!是老作家用错了?还是打印错了?或是编者认为不妥,反复帮助修改呢?这时,我觉得再讨论这个问题就不如讨论究竟是“支”与“枝”哪字用得好了?我让大家再把这段课文读读,或许会有更好的意见和体会。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支”做量词,可以用来表名像“笔”这类物件的多少单位。但文中为什么不用“支”而用“枝”,可见,用一支普普通通的笔写字,在年老患病的巴金爷爷的手中,却似拿着一枝沉重的'树枝去写字。何等的艰难啊!这不正好照应了前文“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巴金老人,年迈病重,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坚持亲笔给孩子们回信,这种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关于这个字占用了很长的时间,而且也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我觉得语文课就要活上。还以老规矩要求一节课的目标和环节怎样怎样,还算什么改革啊!

打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固定的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时空,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地想,积极地探究,正是新课标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给家乡孩子的信读后感篇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三项:

一、复习课文第一、二段,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的爱。学生从“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等语句中感受到巴金对家乡孩子的思念与喜爱之情。从“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体会到巴金带病回信,就是对家乡孩子的一种爱。有学生还联系信的末尾巴金对家乡孩子的期望,感受到巴金的心中装满了对家乡孩子的无限爱意。本环节大概化时5分钟。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我先是放手让学生自学,划出含义深刻的词句,用简洁的语言写下阅读感悟,提出疑难问题。在交流的时候,第一位学生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直觉告诉我,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但我没有马上组织学生讨论。后来学生的发言总体还比较踊跃,有的学生的发言还比较有水平。如一位学生从文中找到三组反义词“杰出——普通、失败——成功、奉献——享受”体会到巴金的谦虚、真诚与乐于奉献的品质。有一学生提出:“巴金的生命开花结果了吗?”这个问题虽然很浅显,学生也很容易找到答案。我就组织学生顺藤摸瓜:让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学生联系“作家卡片”以及从课外书中了解到的资料谈“奉献”与“享受”的辩证关系。学生的主要观点有:1.没有奉献,世界便不复存在。2.“享受”的快乐是表面的、肤浅的,而通过“奉献”获得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因而也更为持久。3.贪图物质享受的人往往会很孤独,得不到别人的爱,而“爱”是世界上最最宝贵的东西。4.巴金作为一名作家为人类奉献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而且捐献稿费奉献爱心,因此他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在世人的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此时,让学生回答第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已是水到渠成了。

三、学习课文第四、五、六段。这段内容不难理解,我只是轻轻提醒学生:“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你觉得巴金爷爷说得有道理吗?想到今天的早读课,我觉得“珍惜时间”真是一门值得好好补习的功课。学生引用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名言谈珍惜时间的重要。课结束的时候,我提起《明日歌》,学生也就“明日复明日”地背起来。早上我还批评他们不用功,古诗积累得少,没想到这首诗他们居然也能背几句。又说到早上写在黑板上的韩愈的名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这真是“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下课的音乐已经响起,可还有几位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我指着板书在黑板上的“让生命开花结果”等文字,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辈子;而且我们也要用实际行动去回答这个问题。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后反思

一、扣题导入,简介巴金

这是谁写给家乡孩子的信呢?自然过渡到对巴金的简介。接着回忆信的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一封回信,让学生自读课文,看看巴金爷爷在回信中说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交流回信的内容:回信的缘由;告诉孩子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教育孩子珍惜时间;提出希望。其中第二、三两部分是学习的重点。

三、批写旁注,走近巴金

本课的的学习仍然可以采用批写旁注的形式,让学生写一写从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如学习第一部分回信的缘由,学生就从“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体会到孩子们对巴金爷爷的关心,思念,敬佩,从而理解“温暖”。从“无论如何,……我终于拿起了笔。”“……多么……多么……”体会到巴金对孩子们的关爱。

第二部分,学生也体会出了巴金爷爷的谦逊,无私奉献,珍惜时间。这一部分是一个重点,要指导学生弄清句子与句子的联系。巴金爷爷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那么怎样奉献呢?那就是要让生命开花结果,就是要为社会添上一点光彩。那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要付出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巴金爷爷像剥笋一样一层层地娓娓道来,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

最后提出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真诚关怀溢于言表。

给家乡孩子的信读后感篇五

本次讲课主要依据二课时教学目标而设定的,紧紧围绕师生互动,从“导学案”要求来设定,共分温故互查、设问导读、合作交流、自主检测、展示点拨共五部分内容。并且在每一部分内容中都有问题的设问。

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有:一是能利用课外收集的资料来证明巴金并不普通,而是一个很谦虚,很了不起的人;二是将导学案中的设问导读题和巩固练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很好地引导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更值得我欣赏的一点是,改动后的设问导读题中,注重了教给学生学法上的指导。开始时,自认为教案写得比较满意,但讲课后,确确实实发现教案中存在的问题。

(1)教案设计内容过多,精炼不佳。教案设计中设计了全书主要内容,而忽视了重点的突出性。从而使教学中呈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并且整个过程不够完整,在重难点突出上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2)时间把握不到位忽略了课堂效益,一味追求“师生互动”。同时,也没有花大量时间准备,有麻痹大意现象出现。

(3)每次讲完课后,总有讲不完的感觉。归结一点:没有精选所讲内容,面面俱到,还是没敢放开学生,末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

(4) “导学案”合理运用,非常不成熟,有点班门弄斧之感觉。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我应该认真研究、认真学习、多钻研新的教学方法,向其他教学优秀的教师学习,多听听他们的指导,多多摸索教育教学规律,让自学的光芒充满自己的心灵,提升语文素质水平,这样才能为更好地教学奠定基础。

(5)多钻研钻研语文方面的书籍,多看有关教学方面的书,把自己的业务语文水平提升一个阶段,让更多的知识服务于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水平。

今后,我将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努力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