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8篇)

时间:2023-10-15 12:32:58 作者:GZ才子 2023年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8篇)

导游词的引导语要能够吸引游客的兴趣,引发他们对景点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导游词的朗读中,要注重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掌握,以便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到景点的魅力和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导游词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情景交融,千古传诵。诗人去朋友家游园看花,敲了半天柴门,没有人来开。诗人从露在墙头的一枝杏花想象出满园的春色,说园门虽然关得紧,春色却是关不住的啊!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但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出现了分歧。

有的学生认为“应怜屐齿印苍苔”意思是说大概是花园的主人爱惜苍苔,怕我的木屐踩坏他家的苍苔。有的认为这句诗意思是说,可能是花园的主人爱惜苍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还有学生认为诗句意思是我应该爱惜脚下的苍苔,别让木底鞋把它踩坏了。

是谁爱惜苍苔呢?三位学生两种不同的理解,我颇感意外,决定进行一场辩论会,并要求学生结合插图仔细阅读全诗,细细揣摩诗人表达的意思。大家兴趣盎然,一会儿摇头晃脑大声吟诵,一会儿又默默看图深深凝思,一会儿查字典,找资料,一会儿交头接耳小声谈论……经过充分酝酿,双方各自推出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正方1:我们根据插图和诗句意思可以知道,诗人站在花园外面,久久敲那柴门却不见开,于是就想可能是主人爱惜绿绿的苍苔,怕人把它踩坏吧。

反方1:那你们所指的苍苔是哪儿的苍苔呢?

正方2:当然是花园里的苍苔!

反方2:不对!诗句中所指的应该是园门外的苍苔。因为诗人到朋友花园游赏,不料园门紧闭,主人不在。主人外出当然要关了园门,可是关了园门难道就能说是主人爱惜苍苔吗?肯定不是!诗人站在门外久久地敲门,在那儿来回踱步,以至木屐踩坏了苍苔,因此发出了我应该爱惜脚下苍苔的感叹。

听到这里,我联系自己从资料上看到的知识谈了自己的看法:

“应怜屐齿印苍苔”意思是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此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

孔子曰:学贵患无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前进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当然。我也给大家留下一个课后作业,继续翻阅资料,找到足够证据,验证自己的观点。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

链接生活、利用插图、结合诗意这些都是学生能够接受的解词好方法。

苍苔,城市学生不常见到,于是,我出示了两张不同角度的图片,引导学生由远及近地观察苍苔,感受它的蓬勃生机,感受春天的气息。

观察插图理解“屐齿”“柴扉”,用我们现代的门与“柴扉”比较,感受“柴扉”的原生态和带来的自然气息。

二、渗透大语文观

“杨柳不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体会陆游诗中的红杏与本诗中的红杏有何不同。类似这样的拓展,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目的是授之以渔,以一带多,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词入手进行巧妙引导(如“怜”),加大课的容量,进行古诗的背诵积累。

三、寻“诗眼”悟诗情

“文章的眼睛是‘文眼’,题目的眼睛叫‘题眼’,而诗的眼睛叫‘诗眼’。”这样的说法只是一家之言,不知是否合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想寻找诗的“眼睛”定能感受作者的情感。但,没想到的是,一个语文素养较好的女生,却撇过了“怜”,而找了个“春”字。看来或许是我的讲解误导她以为作者所要赞美的是什么?现在想来,我可以因势利导,是呀,诗人对春天,对春天的这些景物,包含怎样的感情呢?相信这样一启发,她一定能找到。而不是马上叫另一个学生来回答。再次告诫自己:耐心,再耐心些,或许精彩就在下一刻。

四、感悟“留白艺术”

为什么“一枝红杏”就能想到“满园春色”呢?当我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时,忽然脑海中闪现了多年前读过的一则故事。“有个考官出题‘踏花归来马蹄香’,考画家。很多画家画了一地的花瓣,而一位高明的画家,却只画了几瓣,他在马蹄的周围,画了几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有时,越少的事物反而越能引发人们的.想象。那不是跟古诗中的红杏有异曲同工之处。至于“留白艺术”在这里揭示是否恰当,自己也不得而知。意外的是,班上竟然有两个学生听过这个故事。看来是我太低估他们了。

今天的古诗教学就权当是一枝探出墙外来的“红杏”吧。或许生涩,或许稚嫩,或许模仿的痕迹还有,或许自我的突破有限,但我相信,这“一枝红杏”一定会绽放在教师与学生心中。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三

《游园不值》是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第四课《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作者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通过体会句子含义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这首诗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还揭示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是压制不了的,必然会蓬勃发展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描述事件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写的意境。虽然教材对诗中的一些词作了注释,但有的词书上也没有解释,如“应”读第一声,应作“应该”解,但根据当时诗人想游园而不能进去的情况,只能作“大概”解,可无论是学生查的《新华字典》还是老师查的《古汉语常用字典》,“应”字都没有“大概”的字义。这是师生发生争议的一个焦点。

讲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句时,要学生结合插图,充分想象:在作者没有看到的花园里,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引导、启发、点拨,有的同学说:园中的杏花开得最灿烂,但园子里还有别的花,如桃花、迎春花等也争奇斗艳;有的同学补充道:还有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枝条,小草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一棵棵小草仰着脸冲着太阳笑呢!还有的同学抢着发言:还有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更有聪明的同学概括:是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借此机会,我动情地引导:“是啊,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拿出手中的笔,把你刚才精彩的描述写下来。”()课后我还布置了改写《游园不值》的习作练习,由于学生对原诗理解得较好,又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所以不少学生写得令人满意。

不尽人意的是学生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句只能作表面的理解,不能体会出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我及时启发点拨,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才让学生感悟诗句的含义。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四

《游园不值》是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第四课《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作者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通过体会句子含义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这首诗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还揭示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是压制不了的,必然会蓬勃发展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描述事件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写的意境。虽然教材对诗中的一些词作了注释,但有的词书上也没有解释,如 “ 应 ” 读第一声,应作 “ 应该 ” 解,但根据当时诗人想游园而不能进去的情况,只能作 “ 大概 ” 解,可无论是学生查的《新华字典》还是老师查的《古汉语常用字典》, “ 应 ” 字都没有 “ 大概 ” 的字义。这是师生发生争议的一个焦点。

讲到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这一句时,要学生结合插图,充分想象:在作者没有看到的花园里,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引导、启发、点拨,有的同学说:园中的杏花开得最灿烂,但园子里还有别的花,如桃花、迎春花等也争奇斗艳;有的同学补充道:还有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枝条,小草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一棵棵小草仰着脸冲着太阳笑呢!还有的同学抢着发言:还有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更有聪明的同学概括:是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借此机会,我动情地引导: “ 是啊,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拿出手中的笔,把你刚才精彩的描述写下来。 ”() 课后我还布置了改写《游园不值》的习作练习,由于学生对原诗理解得较好,又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所以不少学生写得令人满意。

不尽人意的是学生对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这一句只能作表面的理解,不能体会出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我及时启发点拨,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才让学生感悟诗句的含义。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五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着名绝句。诗篇描写了游园未遂,红杏出墙的情景,表现了春天有着压抑不了的蓬勃生机,流露了热爱春天的赞赏之情。诗人游园不值,未免惆怅、扫兴,但抬眼之间,却见一枝红杏越过墙头,报告着春天的讯息,使诗人尽管见不到满园春色,但也产生了稍许快慰之感!这一枝特别的红杏,不仅让诗人惆怅之情得以慰藉,更是把满园的春色尽情展现了出来。但是从字面上,学生无法真切感受到透过纸背的满园春色。如何让学生真正领会诗歌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呢?丰富的想象是一个好办法。从“一枝红杏”入手,大胆想象园内的美丽春光,把对春天的感受用具体的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语言是丰富的。【园内有一座假山,假山后面有一个大水塘,几只鸭子正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地游泳呢。池塘周围肯定有许多垂柳,在微风中,柳树姑娘正在梳理她那纤细的秀发呢!】【园内百花争艳,万紫千红,许多蜜蜂、蝴蝶正在这万花丛中翩翩起舞呢】【许多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学生在细心观察插图的基础上,丰富的想象让他们理解了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从而进一步感受到美的事物是无法阻挡的。同时在教学中,我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把体会到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六

各位老师,你看我在教学古诗中,我有哪些特点?和以往的古诗有哪些不同,要突破些什么,追求特色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大家可以借鉴的?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困惑或问题。

第一点,这小小的古诗里,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地。一个小小的古诗里,我们要注意它背后的大背景。台下我们的纪老师昨晚和我交流,教古诗不能光看教的数量,要看是否能真正走进学生的质。

为什么要咀嚼推敲?我追求的是游园路上的精神相遇。

现在我来谈《游园不值》一课的推敲预案。这一课,我关键想要研究的就是两个字:不值。我的丛书《窦桂梅主题教学》,就是说要抓课眼,抓一个关键的地方,牵一发动全身。如《朋友》的主题就是朋友,两肋插刀的是朋友。《秋天的怀念》的主题就是:好好儿活。围绕好好儿活来展开,娘儿俩怎么好好活。我俩怎么好好儿活,我们怎么好好儿活。《圆明园的毁灭》抓两字:毁灭,毁灭的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应该的毁灭的是什么,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晏子使楚》的主题就是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尊重。《晏》这一课反响比较大,网上网下都在研究讨论。我认为:没有意见的课是不存在的。完美的课是虚假的课。我们的课堂里究竟哪些问题需要回避,也是我在思考着的问题。

我不像江南的小女子那么诗情画意,小鸟依人。我是北方人,很豪爽,很本真。所以一般来说,我不轻易教古诗。十多年前,曾教过一次,以后一直不敢碰它。这次,说什么也要我讲古诗,怎么办?于是我就挖了好几天。有一条我在想,今天的古诗应该怎么讲?以前学古诗,解诗题,理诗意,……然后就结束了。无一例外,落脚点在情景创设上。我在教学中琢磨:我应该站在怎样的背景下教学的问题。宋诗和唐诗有什么不同?唐诗的形象如,草色遥看近却无,属于写实的。而宋诗,大多抽象、理性,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平。宋诗的理学很含蓄。李白虽然也有相看两不厌的意境,但相比较宋诗,还是宋词有哲理,含蓄。于是要寻求一个突破,在原来的意境的教学上突破意象的突破。在这堂课中,我就是从意境情境创设中走向意象,揣摩诗人的意图,寻求在精神上的同构。所以,今天的孩子不知道我怎么上课,基本上我所走向的意象孩子们基本达到了。

第二点,要学会发现。教古诗的时候不就多读两遍吗?不推敲!所以我从头至尾都在推敲。哪个地方都在推敲。有些地方不能点到,如“小扣”,原来是“十”。久是“九”,九是虚指,在课中我都没有研究。很多诗的内涵,不可能都讲。在教学中,今天学古诗,不点化,品一品,嚼一嚼,就如水上浮萍。读完了,小孩子原来怎么来的就怎么走的。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七

《游园不值》诗文的外在语言显得朴实无华,给人以娓娓道来的叙事感,但在这看似平淡的语言背后却饱含着作者那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诗中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春色满园的内在诗句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所以教学此诗我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来综合考虑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因此,我在教学本诗时主要注意了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情境,间接接触文本。开始一组配有音乐的图片课件的运用有意识的让孩子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心里埋下对春天的喜爱的种子,为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与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产生共鸣埋下伏笔。

二、用课件中的朗读资料让学生听,会使学生在字音、节奏、韵味上有所感悟,对后面的品读打好基础。

三、充分利用课件的辅助作用,解决了诗中难解的字和生活中不常见的事物,如“屐齿”“柴扉”,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四、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发展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多读也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诗的外在语言以后让学生诵读诗句达情、达意。一是扣住“小扣”、“久不开”、“关不住”等诗语,让学生诵读。二是扣住两次情感变化的诗句诵读。三是整体引导诵读,这样采用先理解后诵读,边理解边诵读,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层层上升递进的诵读,多次进行。达到当堂熟读成诵的积累运用效果。,同时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节课上下来,其实我更是感觉到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具有无穷的力量,它能引领着学生走入一种美好的境界,而我在这方面做得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就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有时感到自己都词穷,没法用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我想真正提高自己,是在“行动中”,而不是新在“口头上”。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八

我在学这首诗时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编排成一幕独角戏将作者去游园的整个过程表演下来。在表演过程中,提醒学生通过动作、神情、语言将作者的所做、所思、所感表现出来。

学生对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然而在表演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其中的第一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有了不同的解释。

一个学生是这样表演的:(欣喜的看看天空):哇!今天的天气真好!风暖暖的。瞧,柳枝都绿了。我朋友的园子里一定是春意融融了吧。(快步走上来,轻扣柴扉,再扣,再扣)咦?为什么不开门?哦,大概是怕我猜坏了他园子里的苍苔,所以才不给我开门吧。(失望的低头,然后四顾)哈哈!虽然你不让我进去,可是你园子里的春天是关不住的!你瞧,那一枝火红的杏花正从墙上探出头呢!

从这个学生动作、神情的表演和语言的描述上来看,她的这幕戏应该是比较出色的。但是,她的表演一结束,马上就有很多学生举手表示有话说。

台下学生的意见主要有这样几个:

第一:主人不是不让进去,是不在家。这个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刚才的表演中,作者的猜测是不对的。再说,既然是朋友,园子的主人要是知道有朋友来访,就不会这样做,而作者作为朋友,也不该这样想。这里应该理解为:作者觉得应该爱惜这小路上绿意茸茸的苍苔,所以走路时总是小心翼翼,尽量不让木屐踩踏在苍苔上而留下印痕。

对于这个问题,我把解决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再读一读古诗,认真想一想:你觉得哪种解释更有道理?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觉得还是解释成作者因爱惜路上的苍苔而怕木屐踩出印痕来为好。第一,这样和题目不矛盾。第二,也符合作者与园子的主人是朋友这一条件。再有,更能体现作者爱春天事物的情感。

第二:园子里的春色本来就没有关住,因为是柴扉,柴扉是用树枝编的,作者隔着柴扉,是可以看到园子里的景色的。所以,根本不用为“轻扣柴扉久不开”而失望。

对于这个问题,我先是称赞学生的细心。但是,如果说作者能够隔门尽揽园中景色,则“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境就体会不到了。所以,我引导学生看图并想象:作者是怎样隔门望春的?当时感觉该是怎样的呢?学生觉得挺有趣,渐渐感到,隔门望春总是不够尽兴,未免感到遗憾。这时,再理解作者“猛然抬头,看到伸出墙外来的那枝红杏”时的心情,就能够理解到位了。

第三:杏花是白色的,文中怎么说是红杏呢?

大概由于学生实际生活中没有见过红色的杏花,所以都不能解答。我告诉学生:杏花的品种不同,颜色也不同,红杏花还是有的。而且,颜色是洋红,而不是大红。(如果我提前能够预设到这个问题,提前准备一些图片就好了。)

这节课使我想到了上学期学习《望天门山》一诗中,在理解“孤帆一片日边来”时的教学片段。那时,我也是把两种不同的解释提供给学生,由他们自己选择答案。我想,凡是遇到无证可查的问题,我们不妨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古诗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