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诗词大全(22篇)

时间:2023-12-22 16:03:05 作者:雁落霞

优秀作文能够让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情感的共鸣,产生共鸣。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

诗人李白的古诗词赏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诗篇。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以上两句写送别情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

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刻的。而写离别之情的手法,也只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并不直接抒写感情,却越发使人体会到真味情切。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赏析。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告别诗。李白正要乘船离开桃花潭,好友汪伦深情地唱着歌赶来送行。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送行者是谁呢?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赏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子夜秋歌·李白译文古诗词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解】:

1、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2、玉关:即玉门关。

3、虏:对敌方的蔑称。

4、良人:丈夫。

【翻译】: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评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诗人李白的古诗词赏析

年代:唐作者:李白。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2.《相逢行》。

年代:唐作者:李白。

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

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3.《折杨柳》。

年代:唐作者:李白。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4.《豫章行》。

年代:唐作者:李白。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5.《苏台览古》。

年代:唐作者: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6.《登太白峰》。

年代:唐作者: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

7.《临路歌》。

年代:唐作者: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8.《天马歌》。

年代:唐作者:李白。

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

兰筋权奇走灭没。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

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慌惚。天马呼,飞龙趋,

目明长庚臆双凫。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

曾陪时龙蹑天衢,羁金络月照皇都。逸气棱棱凌九区,

白璧如山谁敢沽。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天马奔,

恋君轩,駷跃惊矫浮云翻。万里足踯躅,遥瞻阊阖门。

不逢寒风子,谁采逸景孙。白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

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伯乐翦拂中道遗,

少尽其力老弃之。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

虽有玉山禾,不能疗苦饥。严霜五月凋桂枝,

伏枥衔冤摧两眉。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

李白童年的古诗词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一作:白云)。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韵译。

小时不识天上明月,把它称为白玉圆盘。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上边。

月中仙人垂下双脚?月中桂树多么圆圆!白兔捣成不老仙药,借问一声给谁用餐?

蟾蜍食月残缺不全,皎洁月儿因此晦暗。后羿射落九个太阳,天上人间清明平安。

月亮沦没迷惑不清,不值观看想要离开。心怀忧虑不忍远去,凄惨悲伤肝肠寸断。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团团:圆圆的样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圆影:指月亮。

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天人:天上人间。

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阴精也指月。

沦惑:沉沦迷惑。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凄怆:悲愁伤感。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李白有《古朗月行》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李白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李白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李白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李白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李白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李白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李白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李白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李白古诗词鉴赏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

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

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

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

归来看取明镜前。

《长相思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前一首诗通过描写景色,渲染气氛,抒写男女相思,似有寄意;后一首诗白描了思妇弹琴寄意、借曲传情、流泪断肠、望眼欲穿的情景,表现思妇对远征亲人的深情怀念。这两首诗都深刻地表现了离人的相思之苦,写得情真意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诗人李白的古诗词赏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今天我们要赏析的篇目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古人以凤凰为祥瑞,所以凤凰来止往往要造楼起台,为的是留住那份有关凤凰的辉煌记忆。后人登临凤凰台,每每会想象凤凰的风姿。先秦时,秦穆公为闻箫而来的凤凰筑台的传说,就屡屡见于古书。即便凤凰来去不定,甚至一去不返,凤凰台终究是长久流存的。不过凤凰流连之处想必太多了,以致凤凰台散落各地并无定所。南京的凤凰台,也得名于凤凰的亲临,但与别处不同,它更成名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所写的金陵凤凰台,故址在今天的南京城西南。关于凤凰台的位置和它的名称来历古代说法不一。李白作诗的时候也未必搜求故实,或许只是诗人就凤凰台的名称进行想象和发挥罢了。随着李白诗流传得越来越广,他的诗句反倒成为金陵有过凤凰台的最有力证据了。元代诗人和评论家方回说过,李白这首诗虽以凤凰台为名,却不以此台为局限,他的心目游走于台上之景,更游走于台外的风光。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四两句虽然是互文见义,却因时代的循环往复,又带出了一点历史的悲凉。孙吴东晋以至后来的宋齐梁陈,总共六个朝代,先后建都于南京,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六朝是史家的说法,也是诗人的说法。李白写金陵的诗,常常怀思古之幽情遥想六代,凭借昔日宫殿与当今荒草的并列,依靠曾经美人与眼前坟墓的转换,将朝代的变故更迭缀合成盛衰兴亡的哀愁。

三四两句却是虚实的糅合,由眼前想见不在眼前之景。“吴”“晋”指的是孙吴和东晋;“花草”“衣冠”一个代指美女,一个代指官员;“古丘”意即坟茔;“幽径”意指墓道,都是前代的遗迹。幽径与古丘可以说是眼前之景,花草与衣冠却早已不在眼前了。然而花草与幽径,衣冠与古丘本是一体,彼此可以说有前世与今生的联结,又有生存与死亡的转变。因缘于这样的转变,这样的联结。繁华虚妄如梦的故事,便在时空的交汇处和盘托出。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是南北相连的三座山峰的合称。“三山半落青天外”,说的是从凤凰台望去,三山渺远只有一半在眼里,另一半则落在了天外。宋代大诗人陆游有一次经过南京的时候,也曾经登上凤凰台。远望三山,渺渺茫茫,若有若无,真的走到那个地方,陆游说距金陵才五十余里。这种观感似乎可与李白目中所见相互印证。水是长江水,有的说是“二水”,有的说是“一水”,“一水”是就江流的整体而言,而“二水”则就江水环洲流过的部分而论。称谓虽有不同,视角亦有分别,但意思却是一贯。“二水中分白鹭洲”,说的就是白鹭洲将长江水一分为二,与“一水中分白鹭洲”的描述其实是一样的景致。

白鹭洲位于南京西南江水中,得名于白鹭来聚,与凤凰相比,白鹭虽然也是天上之物,却算不得神鸟。白鹭的来去大抵是时令变化的缘故。凤凰则不然,它乘兴而游,尽兴而返,并不遵循物候更不眷恋台阁。如果说凤凰是人的想象,那么凤凰台就是人对想象的不舍。有了台的守候,凤凰似乎也有了皈依,这是筑台人的痴念。诗人则有凤去台空江自流的惆怅,纵有台的守望,凤凰依旧一去不返了。登台而望,有时看到一片实景,有时看到一片虚景,所谓实与虚,不过是眼前与不在眼前的分别。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看似写登台所见,其实是在写不见,不见的'凤凰、不见的王朝,不见的半山、不见的江水,不见的白日还有不见的长安,这一连串的视而不见,便是这首诗全部忧愁的凝聚。而忧愁的缘故,李白说得似乎很直白。即所谓“长安不见”。七八两句有两个典故,浮云蔽日为其一,长安不见为其二。浮云蔽日是一个传统的譬喻,汉末古诗十九首中有句云:“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这大约是李白诗句的字面出处。

汉初陆贾在《新语》中说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明也”。浮云比喻小人,白日比喻贤主,这才是真正的出处。长安不见,说的是晋明帝的故事。据《世说新语》记载,晋明帝小时候,有人从长安来,其父元帝以长安与太阳哪个更远问他,明帝答曰,日远,因为没有听说有人从日边来。次日元帝重问明帝,则答曰,日近,因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这个故事充满了智慧,也充满了忧虑。日远终究是看得见的距离,而长安却远得连距离都看不见了。长安不见与浮云蔽日两个典故相衘接,贯穿叠合,才构成这两句诗意义的圆满。从长安不见的本事回看第七句,白日为浮云所蔽,诗人举目而不见日,亦即看不见贤主。从浮云蔽日的比喻看第八句,长安代表的自然就是皇帝。奸臣媚主,忠良放逐,皇帝与诗人之间有着重重的阻碍,隔着凤凰也飞不到遥远距离。

李白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

李白这首诗,有人说是他遭受高力士等陷害排挤,离开长安以后所作。有人说是诗人流放夜郎遇赦返回,重游金陵时所作,并无定论。这两个说法的共同之处,在于诗人的逐客身份,不同之处,则在于放逐的时间和原因。李白一生寻求仕途功名,不过从未成功。与其说是不得赏识,毋宁说是不得作为。所以李白对东晋建功立业的谢安青眼相看,在其诗中多有表露。

他跟随永王璘顺江东下的时候就写过“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名言,大有自比谢安之意。他对金陵的情感,对六代尤其东晋的情结,可能也与谢安相关。这种情感归根到底是一种抱负未能施展的寄托。《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固然可以解读为诗人某个生命节点之中突发的怨艾,也可以当作贯穿其一生的纠结。即求仕不遇,求隐不安,百般挣扎,始终徒劳。此诗之好或许并非在它背后的寓意,而在诗人将寓意转化成了可见的景观。台阁、古迹、山水还有历史,仿佛一一收获了李白的心事,而后又将他的心事埋藏起来,彼此像是有了默契。诗人的忧郁也因此变成了凤凰台的哀愁。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古诗词

【原文】: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解】:

1、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绿绮。”相如是蜀人,弹者是蜀僧,故以绿绮切之。

2、一:加强语气的助词。

3、挥手:指弹琴。

4、流水:相传春秋时钟子期能听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时而是志在高山,时而是志在流水,伯牙乃许为知音。见《列子·汤问篇》。这句是说,客中的情怀,听了“高山流水”的.曲意,为之一洗。

5、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丰山“有九种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入霜钟:余音与钟声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

【韵译】:

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好象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评析】:

此诗是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写琴声之入神。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

诗人李白的古诗词赏析

《秋浦歌》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翻译】。

(我)头上的白发足足有三千丈(长),只因愁思无穷无尽也像这样长。不知道在明亮的镜子里的我,从什么地方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

《望天门山》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翻译】。

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两岸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我(仿佛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夜宿山寺》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翻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翻译】。

峨眉山的秋月,恰是一弯琼舟,航行在天空,月光用温柔的嘴唇吻入嘉陵江激情的水中。沐浴在这多情的月光里,我乘舟离开清溪与月儿一起驶向三峡,本想与你握别,可不知为什么你没有来,我只好悻悻顺流下重庆了。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

阵阵悠扬的玉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诗人李白的古诗词赏析

年代:唐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采莲曲》。

年代:唐作者:李白。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

风飘香袖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3.《军行》。

年代:唐作者:李白。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4.《古意》。

年代:唐作者:李白。

君为女萝草,妾作兔丝花。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兔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5.《北风行》。

年代:唐作者: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6.《听蜀僧浚弹琴》。

年代:唐作者: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7.《山中问答》。

年代:唐作者: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8.《送友人入蜀》。

年代:唐作者: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9.《峨眉山月歌》。

年代:唐作者: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0.《送友人》。

年代:唐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4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6.《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人李白的古诗词赏析

《天末怀》由创作,被选入。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之罪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一首和《梦李白二首》当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诗中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李白深切的怀念和同情。《唐宋诗醇》:"悲歌慷慨,一气舒卷,李杜交好,其诗特地精神。

《天末怀李白》。

作者: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解】。

1.天末:天的尽头。当时杜甫在秦州,地处边塞,所以说天末。

2.君子:指李白。

3.鸿雁:比喻书信。

5.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命:命运,时运。文章:这里泛指文学。这句意思是:老天总是妒忌有文才的人,文章好了命运就不好。

6.魑魅:传说中的妖魔鬼怪,它喜欢有人经过,以便吞食。这又是比喻李白行程凶险。

7.冤魂:指屈原。屈原被放逐,投旧罗江而死。杜甫深知李白从璘实出于爱国,却蒙冤放逐,正和屈原一样。所以说,应和屈原一起诉说冤屈。

8.汨罗:汨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湖南湘阴县。

【韵译】。

凉风习习来自天边的夜郎,老朋友啊你心情可还舒畅。

鸿雁何时能捎来你的音信?江湖水深总有不平的风浪!

有文才的人往往薄命遭忌,鬼怪正喜人经过可作食粮。

你与屈原有共冤共语之处,请别忘了投诗祭奠汨罗江!

【评析】。

天宝初,青年杜甫在齐赵一带初遇当时已名满天下的谪仙人李白,“醉卧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从此结下了唐诗史上俩位泰斗的不渝友情。李杜之交,既有诗文的同好,更有命运的同怜。生性沉挚的杜甫,既对天才不羁的李白钦仰备至,又为他傲岸不驯的性格深切忧虑。十数年过去了,当此李白西南流放之日,正是杜甫辞官向蜀,行经秦州时。类似的才高不遇、中心获咎的经历,使杜甫对李白的思念更为强烈,以至到“三夜频梦君”(《梦李白》)的地步;了解也更为深刻,“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当京师收复,贵盛煊赫,攀龙附凤之时,何以命运对天才如此不公?本诗就作于这种心情之下。

当第一阵秋风从天边吹来时,诗人陡然想起了流贬途中的故友:季换时移,凉冷侵入,你感到的是什么呢?是萧瑟的寒意?是望乡的悲思?还是天才的不比寻常的兴感?诗人多么希望传书的鸿雁能捎来李白的.音讯,“几时到”轻轻一问,显示了诗人的盼切是如何的殷恳,然而江湖万里,秋水荡荡,连鸿雁也难以度越,适足以引动诗人同样茫茫的忧思。

前四句,忧思同天末来风油然而起,经过两层设问,更似秋水般地浩浩荡荡涌动不已,既见出了诗人对故友出于心愫的关切,也见出了这忧思业已化作了不尽的长恨。由末联可见,诗人已将对故友的怀念,升华到了对千百年来不平社会现实的责问:从屈原到贾谊到李白,当然也包括杜甫自己,为什么总是才士不遇,志士遭谗?于是我们也更深地体会到了这联警策的深意。“憎”字、“喜”字用语极险刻,悲愤极深刻:文章佳好,本应为造物所喜;却为何反而被“憎”厌、“憎”恨?可见出世之才必不为世人所解:而水那边窃“喜”才人经过的魑魅,当然是影借伺机谗人的宵小,越是“喜”,则越见得他们心地的卑鄙龌龊。屈原流放湘南时,曾因悲愤不可遏,作《天问》以自抒,我想,“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这联警策,正可为屈子的悲问作答。

情名作。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古诗词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作者:

注释:

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绿绮。”相如是蜀人,弹者是蜀僧,故以绿绮切之。

一:加强语气的助词。

挥手:指弹琴。

流水:相传春秋时钟子期能听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时而是志在高山,时而是志在流水,伯牙乃许为知音。见《列子·汤问篇》。这句是说,客中的情怀,听了“高山流水”的曲意,为之一洗。

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丰山“有九种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入霜钟:余音与钟声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

【赏析】:

僧人是四川人,而四川又正是诗人寄籍的`故乡,以奏《凤求凰》而流传后世的汉文学家司马相如也是四川人,故诗中一开始就联想到他那有名的绿绮琴,听名僧弹琴倍加激动,让读者也沉浸在悠扬的意境之中。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川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

李白童年的古诗词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1、《军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2、《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1、《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2、《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13、《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4、《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童年的古诗词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2.《长歌行》。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3.《采莲曲》。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4.《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5.《秋下荆门》。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6.《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7.《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8.《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9.《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0.《古意》。

君为女萝草,妾作兔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兔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李白童年的古诗词

年代:唐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诗词:《望庐山瀑布》。

年代:唐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诗词:《独坐敬亭山》。

年代:唐作者:李白。

合沓牵数峰,奔地镇平楚。

中间最高顶,髣髴接天语。

李白诗词:《从军行》。

年代:唐作者: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李白诗词:《玉阶怨》。

年代:唐作者: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诗词:《侠客行》。

年代:唐作者: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诗词:《渡荆门送别》。

年代:唐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年代:唐作者: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诗词:《独坐敬亭山》。

年代:唐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诗词:《蜀道难》。

年代:唐作者: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童年的古诗词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自怜十五馀,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2、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闺门中妇女思念在外的丈夫,算不算写爱情呢?难道婚外情才算?

3、秋浦歌之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歌声传情。

4、秋风清。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当然友人之间也可以相思,但从“此时此夜难为情”分析,思念美人可能性更大。

5、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怨源自爱而不得。

6、夜坐吟。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金缸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和《西厢》中“琴挑”的场景相似。

7、子夜四时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少妇思念远征的丈夫,无关乎爱情?

8、子夜四时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主题同上。

9、采莲曲。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野外村姑遇见公子,有诗经“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之意,相思无限。

10、久别离。

使西来。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

――此乃丈夫在外,接到妻子的家信,想起妻子的模样。

11、清平调。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白乐山写《长恨歌》歌咏爱情,那么这首同样写太真明皇,算不算爱情呢?

12、双燕离。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接生死相许”,由雁而写人之爱情,太白此诗则由双燕写情。

13、折杨柳。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美人思夫。

14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这个有点婚外情的暧昧。

15、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怪叔叔对邻家小萝莉那点感觉。

16、邯郸南亭观妓。

歌鼓燕赵儿,魏姝弄鸣丝。粉色艳日彩,舞袖拂花枝。把酒顾美人,请歌邯郸词。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平原君安在,科斗生古池。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我辈不作乐,但为后代悲。

――虽是狎游,但逢场欢笑,处处留情。

17、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二。

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对君君不乐。花月奈愁何。

18、思边。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晴云。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

19、赠段七娘。

罗袜凌波生网尘,那能得计访情亲。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

――这是对风月场所某妈咪动情了。

20、别内赴征三首。

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翡翠为楼金作梯,谁人独宿倚门啼。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

――对妻子的依依作别,“行行泪尽楚关西”,这种夫妻之爱,让人羡慕。

21、长相思两首。

(一)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二)日色将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前一首,男人思美人,后一首,妇人思离家的丈夫。

诗人李白的古诗词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4、《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6《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7、《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8、《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9、《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0《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古诗词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古风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李白古诗词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月下独酌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童年的古诗词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丁都护歌》。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李白古诗词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

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古诗词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食出野田美。

酒临远水倾。

东流若未尽。

应见别离情。

东林送客处。

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

何烦过虎溪。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