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风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7-06 09:32:32 作者:曹czj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家风心得体会(8篇)篇一

家风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家风是上辈人对下辈人的言传身教,是靠自身的行为来影响下一代。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人们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我国从古至今都非常注重家风的`培养。

包拯,他以公正廉明著称,他刚直不阿,执法如山。在晚年他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三十七字的家训,意思是包家的后世子孙有为官的,他们当中有谁敢胡作非为、贪赃枉法,那就决不能让他们踩进家门,即使人死了,也不能埋在祖坟里。不遵从我的志向的,都不是我的子孙。包拯让他的儿子把则家训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告诫后代子孙。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总结出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的孩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写了篇《训俭示康》,告诫他的儿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的儿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世人都说"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也就是说,路上的行人看到某人的容貌举止,即使不认识这位是谁,但是也都知道这应该是司马家的孩子。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构成了良好家风的核心。

最新家风心得体会(8篇)篇二

一个小小的村庄,已延绵了2000多年。但这还不算“奇迹”,可称“奇迹”的是这样一个家族,“在历史上曾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大家不禁疑惑:这个家族,究竟凭借什么人才辈出的?新华社5月12日的《山西闻喜“中华宰相村”:传统家风传承前年》已经揭示了个中“奥秘”:这与裴家严明的家训和崇文重教的家风密不可分。

“家风”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家风”又从何而来?这还真值得考究。

第一个问题:“家风”真的威力无比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家风”凝聚了一个家族的核心价值观,而我们已经知道:核心价值观是我们赖以生存和立足社会的脊梁。人是需要脊梁的,我们的脊梁不是脊柱,而是我们的精神。“家风”作为一个家族的精神脊梁,自然首先是得到了家族成员的一致认可的,其次才有了执行的可能。更重要的,“家风”是经过了几代甚至很多代人的传承的,留下的是其最精华的部分,就更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家族成员的血液当中,并化作家族成员奉行的标杆。

第二个问题:“家风”又从何而来?思考和探究这个问题,对我们当下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重塑我们的伦理道德,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我们现在不遗余力地弘扬“家风”的最终目的。

“家风”首先源于智者。每个家族,必须有一个“领头羊”,这个“领头羊”,首先应该是一个智者。所谓“智者”,应集生存智慧、文化修养、伦理道德为一体的“贤者”。这个贤者,必须对社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极强的洞察力和洞悉力,能准确把握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轨迹,进而提出符合趋势的道德理念和价值理念。一个家族,没有这样的“智者”或“贤者”,断然无法产生可以延绵下去的“家风”。所以要有“家风”,必然首先要有一个“智者”。

“家风”其次源于坚持。社会在变化,人的价值理念也将随之做调整或改变。但“家风”的核心构建从来就不会发生质的变化的:它一如磐石,即便历经风霜雪雨,刀砍斧斫,也依然岿然不动,稳如泰山。为什么?因为“家风”的核心部分已为家族成员所坚持和传承,已化作精神世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它和我们当下很多企业的价值观不同,常处于一种“动态”状态——它是“静止”的,因为它已被我们所长期坚持并发扬光大。

“家风”再次源于革新。家风的坚持并不意味着“一陈不变”甚至墨守成规,其实它也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而使它更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所以“家风”也是要革新的,只是它的革新是建立在对传统“家风”的继承与发扬基础之上的,所以它就具有了更强大、更持久的生命力。因此,我们要做的,既要坚守与传承,更要创新和发展!

如大家所言,“家风”是我们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家风”之与我们,更是精神领域不可切割甚至抛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没有“家风”的家族,必然遭遇社会的漠视;一个没有“家风”精神的人,必然遭受人生的唾弃:我们谁都不会去和一个没有内在价值观的人打交道,所以也注定了他的未来、他的前途将黯淡无比。所以说,一个家族的绵延,离不开良好的“家风”!但一个“家风”的形成,却需要我们去做很多很多!

最新家风心得体会(8篇)篇三

没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但一般家庭明列条文的家规,并不多见,多是约定俗成的家规。

关于家风,不同家庭有不同的家风。一般农家,勤俭为本,孝敬老人,对亲友礼尚往来,对邻里和睦相处,对社会惜老怜贫,这便是好家风。

家风建设修身为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完善个人修养,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延续,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承。修身一方面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另一方面,作为领导干部要懂得知足,提高自身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魏征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领导干部应将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思想深深烙入脑海,淡化个人得失,在为民务实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家风建设重在传承。中国传统教育讲究言传身教,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还是道德修养的映射。在家风建设上,古语说,母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优秀的个人修养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感染下一代的。家风正,影响给孩子骨子里的正气和正义是必然的,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释放出来的自然是正气,面对歪风邪气乃至破坏党风政纪的贪腐投机行为,便有一种本能的拒斥。

家风的形成,靠家庭世代沿袭,靠一代代人的言传身教才能形成。家风好,受世人称赞,家庭成员也感到自豪,家庭的社会地位自然也高。

通过对“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的学习,我会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求真务实地把各项工作做到实处,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做到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站得出来,把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

最新家风心得体会(8篇)篇四

家风总体上是与社会大环境相关的,家风在受社会风气影响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风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好家风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那些积极向上的家风家教,渗进子孙后代的血液,渗进社会的文化,影响着社会风气。只有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才能滋养出好的品格和民风。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道德的力量和规则的信念。

二、家风家教是现代公民德育的奠基

家、家族既是文明人类自我生产和繁衍的母体,也是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细胞”,还是人类生命个体与社会组织生活之间的关键“链接”。因而,家风家教与整个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有着密切关联。现代社会,家教不仅依旧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第一环节,更是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德行奠基,一个缺乏基本家教而能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社会公民的现代人是难以想象的。所以,人们常把家教看作是养成人格美德的摇篮,将家风视为民风国风的风向标。

孩子最重要的素质来源于社会遗传,而社会遗传来自于和孩子接触的所有人,首先主要是家人,只要和孩子有接触就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所有能够进入孩子眼睛的行为和进入孩子耳朵的声音,事实上都是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孩子接触的每一个家庭成员其实也都是在对孩子上课。因此,作为家庭乃至家族整体素质反映的家风要比单独亲职的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所以,家风家教会影响人的一生,父母长辈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一生都会打上家教的烙印。

四、家风家教有助于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家教是人生第一堂教育课,良好的家教有助于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藉、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经常的教育,它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家教大多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通过言传身教,让每个家庭成员刻骨铭心。

五、家风家教造就了一个人的素质修养

优良的家风家教就是一个人高尚人格的精神滋养。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一个处在好的家风家教的人,会在其好风气的影响下得到好的发展。有时候与一个人接触,很快就感觉到他的文明程度、道德自律、举止进退、做人修养,乃至人格人性。这些品质多半与家庭的影响、家学的渊源、家风的承继、家教的成果有密切的关系。

最新家风心得体会(8篇)篇五

我家的家风,对爷爷来说是办砸事时的谅解;对妈妈来说是辛苦时的“我来吧”对爸爸来说是劳累时的一句关怀;对弟弟来说是字写不好时的坚持练字;对我来说是考砸时的继续坚持。

我的家风是热情、善交际。我的爷爷每次和别人说话都能和别人成为好朋友。有一天晚上,睡前去看电车充满电没有,发现充电器坏了,充不上电。第二天早上,我们用仅剩的电跑了一半,又打了出租车,结果出租车还不愿跑到我们学校,只愿把我们送到学校所在的村子的村口,我们被逼无奈下了车。

结果却又遭遇到了一个大水坑,爷爷便向一对夫妻说明了我们的情况,那对夫妻很愉快的答应带我们过去。后来,我爷爷又拦了一辆车,把我们送到了学校。不仅如此,昨天刮大风,爷爷交的一个朋友还要留我们在他家过夜,不让我们再往家里跑了呢。我的爸爸妈妈也在爷爷的影响下善于与人交际。爸爸与客户打电话总能打上几十分钟,妈妈原来卖保险也常常因卖的多而获得奖励,我和弟弟在学校里也总能有几个知心好朋友呢。

我的家风是要能吃苦。爷爷和爸爸总是说我小时候什么事都要掺合一下。爷爷垒个墙头,我非得搬砖头给爷爷。妈妈有时洗衣服我非得在旁边看,还硬要帮她去晾衣服。早上,我就拿着我家的小扫帚在那模仿着妈妈扫地的样子。小学二年级时,爸爸常说他小时候每天都要割草喂猪,自己做饭给父母吃,所以我便也要和妈妈一起做饭。虽说做的不好吃也不好看,但也做成了一顿饭。周末,我还会把家中收拾一番。在我家,可是要每个人都能吃苦呢。

我的家风是要坚强。我的弟弟虽说文科成绩不太理想,但理科还是很不错的,但他也一直在努力。在语文上他也一直学,我坚持读书的时候,他就会拿一本书坐在床边看书。在英语上,他也一直按英语老师的要求,每天都坚持读作业盒子。当他有的单词不会读的时候,他就一遍一遍的听,一遍一遍的读,有时还会请教我。虽说他读作业盒子的时间常常是半个小时,但是正确率总是百分之百。我的英语成绩也在我的努力下,从原来的五六十分到了现在的七八十分。

这就是我的家风,它虽看不见,摸不到,却又时时刻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一家人。

最新家风心得体会(8篇)篇六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亲情,做到“发乎情,止乎礼”,关爱不溺爱、善待不纵容,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管好下属不掉队。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约束,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一人不廉全家不圆。领导干部自己不出事,又加强对家属子女的教育管理,整个家庭乃至家族平平安安,这也是一种幸福。

培育良好家风,关键在立家规、正己身、懂真爱。立家规,就是发挥祖训家教在家风建设中的涵养和约束作用。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场,家教是人生价值的奠基石,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到国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父母长辈融化在爱之中的家教,是最能融入我们血脉的东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非常重视立家规。周恩来同志要求家人和亲戚严格遵守“十条家规”。这些都为我们树立了范例。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家规是春雨,润物无形。树立美好的家风家规,传承悠久的国风国规,中国这只文明善良勇敢的东方古国最终将让世人钦佩!

家风是什么?或许在如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家风似乎都会觉得是老一辈人甚至是古代严厉讲求的内容,殊不知,一个人的成人成才与家风有着息息相关。

一是要拥有家风的意识。理解家风是什么含义?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不是高大上,不是高精尖,哪怕是你孝敬父母,哪怕是你真诚和坦率,都是家风的体现,作为90后,很多都已为人父母,自己良好家风的体现,更是为下一代埋下了良好的道德种子。

二是要坚持家风的正气,家风是一个家族风貌的综合体现,一定程度上,也是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充满正能量的家风,思想不会被邪恶所迷惑,不会让行为越轨,正气是靠家庭中每个人的正气,是靠每个人的坚持。

三是要做好家风的传承。家风与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发扬和传承,也许我们每个家庭不一定会有专门的家风“秘笈”,但是一代一代的去教导,一代代的发扬,就会让每一代人都在良好的家风中受益、家风是一本书,也不是一本书。靠的是生活中的思考,靠的是生活中的不断总结,良好的家风定会成为人生成才道路上的助推器。

最新家风心得体会(8篇)篇七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父母责无旁贷。近日,聆听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高级讲师李建军教授关于家庭教育的精彩讲演,对我感触很大,受启迪,我认为家庭教育孩子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环境上下功夫。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应耐心地给她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我们因不了解实情而错怪孩子时,我们应真诚说一句“请原谅,爸爸妈妈错怪你了。”并告诉孩们犯错误不可怕,关键是要知错就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今天的很多行为,不论是好还是坏,都直接和家长的行为有关。我们应努力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在家里要热爱劳动,多学习、孝敬老人,遵守社会公德,团结同事,不随意发脾气,不嘲笑挖苦。

二、要在习惯上下功夫。

好奇、好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应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观光,到大城市体会乡村与都市的差距,与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去共同得出结论。为使孩子养成爱学习、爱提问的习惯,家长应告诉孩子,问题都有答案,有的问题是孩子自己能弄明白的,有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家长应坦然地说:“爸爸妈妈也不知道,等会我们一起去查资料吧。”有些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远远重于答案本身。例如孩子问:“蝌蚪怎么会长出腿?”“蚕为会么会长大后不见了?”如果这类问题家长不能回答,就应买回蝌蚪和蚕,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得出结论。

三、要在赏识上下功夫。

四、要在配合上下功夫。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密不可分。家长只有和学校老师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孩子上学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与老师一起度过,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提高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作为家长应积极和老师联系沟通,参加学校举办的“家校联动周”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及其他方面表现,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愿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同探究家庭教育问题,为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孩子们铺设一条健康的道路。

最新家风心得体会(8篇)篇八

在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家风、家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家庭对有志男儿的期望;“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儒家提倡的处世准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对人生的态度……可以说,家风维系着古代的道德准则,从而影响着社会的风气,影响着国家的兴亡。

今年春节期间,随着央视展开“家风是什么”的系列调查,引发了国人的热议,谈到“家风”,似乎已经是距离我们很遥远的话题,其实仔细一想,“家风”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人们不去谈、不去想而消失,家风仍然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们的“骨髓”,直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风正,社会风气才能正,国运才会昌盛,国家才会富强,人民才会幸福安康。

良好的家风是春风春雨,润物无声。“孟母择邻”的故事家喻户晓,一个好环境,一种好风气,一些好习惯,象春风拂面一样,让人倍感温暖、亲切,会深深地影响着下一代,使孩子受益终身。

良好的家风是无言的教育,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大人行为的缩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上梁不正下梁歪”是很有道理的。家长崇尚仁义、勤俭、诚信、友爱,孩子也会成长为充满“正能量”的人。

国家的强盛,不仅体现在经济发达、军事过硬、科技进步等综合实力的“硬件”上,还体现在道德、文化、教育等“软件”上,家风就属于“软件”之一。良好的家风如土壤、如阳光、如雨露,会使“种子”在良好的环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家风正,国运兴。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