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小学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范文(18篇)

时间:2023-10-24 17:40:33 作者:书香墨 专业小学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范文(18篇)

在公众演讲中,演讲者需要注重表达技巧、语言运用和肢体语言等方面的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梦想的心灵鸡汤,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勇气和动力。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xx》。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佛教、道教等。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似乎无从谈起。“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首先,我们应该从精神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长期积淀,形成为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到了社会心理的深层,她的影响随处可现的。只有深入学习弄通弄懂传统文化,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时代进步的要求,创造性地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充实新的时代内容,使之不断完善发展。

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感恩、孝道、仁德、慈爱、正气、勤学、节俭、修身、立志等等的弘扬,浓缩了传统文化立世做人荣辱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的思想博大精深,和谐理念作为一种普遍的精神特质,为儒家、道家等研究和论述,成为各家各派思想学说的灵魂。和谐理念跨越时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发。儒家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虚静处下,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法家主张对个人、社会、国家三者关系正确定位,在大一统的格局内,实现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和谐。兵家讲求“令民与上同意”,强调“先和而造大事”,把“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作为治军经武的重要前提,视“和谐”为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和谐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的就是这种优良传统,如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的美德,再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这些传统精神世上其他民族所无法匹敌的,也是我们要继承发扬的。

其次,我们要从文化内容上弘扬传统文化。

翻开中国的历史长卷,综观而得的尽是璀璨的星火:远古神话的浩大纯美,诸子散文的洋洋洒洒,辞赋经文的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的经典奇葩,辉煌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

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如此说来,当前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追随,便是民族凝聚力逐渐增强的体现了,由此可见,诵读千古美文不仅是正确的,也是极其必要的。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我们虽不能全盘吸收,可我们有义务把它发扬光大,使其成为我们的资本和骄傲。

另外,我们要多从艺术形式上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过程中,为我们民族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素材,主要体现在汉字、传统精神、传统图形、水墨意境、传统手工艺等各个方面。从商周青铜器到汉代工艺品,从举世闻名的“唐三彩”到古朴优雅的宋代瓷器,从明代苏绣到清代家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工艺历程。再看中国的绘画、书法、戏剧、建筑艺术、民间艺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随处可见的中国古典建筑、太极图纹、画像石、金石篆刻、蓝印花布、木刻插画、脸谱文化、民间剪纸、装饰纹案、书法文字等。都是最能反映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既有高品位的中国文化内涵,又有符合世界当今潮流的崭新样式。如果真正了解了这些艺术、形式就能反映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神。我们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

“传统化”和“本土化”的回归,是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的渠道,同时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反思,甚至可以说更是一种责任。只有使中国不断的加快全球化的进程,并积极的宣传中国文化,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才是中国真正腾飞的时候!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xxxx》。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佛教、道教等。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似乎无从谈起。“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长期积淀,形成为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到了社会心理的深层,她的影响随处可现的。只有深入学习弄通弄懂传统文化,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时代进步的要求,创造性地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充实新的时代内容,使之不断完善发展。

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感恩、孝道、仁德、慈爱、正气、勤学、节俭、修身、立志等等的弘扬,浓缩了传统文化立世做人荣辱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的思想博大精深,和谐理念作为一种普遍的精神特质,为儒家、道家等研究和论述,成为各家各派思想学说的灵魂。和谐理念跨越时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发。儒家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虚静处下,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法家主张对个人、社会、国家三者关系正确定位,在大一统的格局内,实现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和谐。兵家讲求“令民与上同意”,强调“先和而造大事”,把“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作为治军经武的重要前提,视“和谐”为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和谐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的就是这种优良传统,如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的美德,再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这些传统精神世上其他民族所无法匹敌的,也是我们要继承发扬的。

其次,我们要从文化内容上弘扬传统文化。

翻开中国的历史长卷,综观而得的尽是璀璨的星火:远古神话的浩大纯美,诸子散文的洋洋洒洒,辞赋经文的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的经典奇葩,辉煌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

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如此说来,当前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追随,便是民族凝聚力逐渐增强的体现了,由此可见,诵读千古美文不仅是正确的,也是极其必要的。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我们虽不能全盘吸收,可我们有义务把它发扬光大,使其成为我们的资本和骄傲。

另外,我们要多从艺术形式上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过程中,为我们民族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素材,主要体现在汉字、传统精神、传统图形、水墨意境、传统手工艺等各个方面。从商周青铜器到汉代工艺品,从举世闻名的“唐三彩”到古朴优雅的宋代瓷器,从明代苏绣到清代家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工艺历程。再看中国的绘画、书法、戏剧、建筑艺术、民间艺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随处可见的中国古典建筑、太极图纹、画像石、金石篆刻、蓝印花布、木刻插画、脸谱文化、民间剪纸、装饰纹案、书法文字等。都是最能反映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既有高品位的中国文化内涵,又有符合世界当今潮流的崭新样式。如果真正了解了这些艺术、形式就能反映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神。我们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

“传统化”和“本土化”的回归,是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的渠道,同时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反思,甚至可以说更是一种责任。只有使中国不断的加快全球化的进程,并积极的宣传中国文化,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才是中国真正腾飞的时候!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佛教、道教等。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似乎无从谈起。“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长期积淀,形成为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到了社会心理的深层,她的影响随处可现的。只有深入学习弄通弄懂传统文化,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时代进步的要求,创造性地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充实新的时代内容,使之不断完善发展。

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感恩、孝道、仁德、慈爱、正气、勤学、节俭、修身、立志等等的弘扬,浓缩了传统文化立世做人荣辱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的思想博大精深,和谐理念作为一种普遍的精神特质,为儒家、道家等研究和论述,成为各家各派思想学说的灵魂。和谐理念跨越时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发。儒家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虚静处下,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法家主张对个人、社会、国家三者关系正确定位,在大一统的格局内,实现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和谐。兵家讲求“令民与上同意”,强调“先和而造大事”,把“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作为治军经武的重要前提,视“和谐”为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和谐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的就是这种优良传统,如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的美德,再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这些传统精神世上其他民族所无法匹敌的,也是我们要继承发扬的。

其次,我们要从文化内容上弘扬传统文化。

翻开中国的历史长卷,综观而得的尽是璀璨的星火:远古神话的浩大纯美,诸子散文的洋洋洒洒,辞赋经文的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的经典奇葩,辉煌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

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如此说来,当前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追随,便是民族凝聚力逐渐增强的体现了,由此可见,诵读千古美文不仅是正确的,也是极其必要的。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我们虽不能全盘吸收,可我们有义务把它发扬光大,使其成为我们的资本和骄傲。

另外,我们要多从艺术形式上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过程中,为我们民族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素材,主要体现在汉字、传统精神、传统图形、水墨意境、传统手工艺等各个方面。从商周青铜器到汉代工艺品,从举世闻名的'“唐三彩”到古朴优雅的宋代瓷器,从明代苏绣到清代家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工艺历程。再看中国的绘画、书法、戏剧、建筑艺术、民间艺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随处可见的中国古典建筑、太极图纹、画像石、金石篆刻、蓝印花布、木刻插画、脸谱文化、民间剪纸、装饰纹案、书法文字等。都是最能反映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既有高品位的中国文化内涵,又有符合世界当今潮流的崭新样式。如果真正了解了这些艺术、形式就能反映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神。我们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

“传统化”和“本土化”的回归,是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的渠道,同时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反思,甚至可以说更是一种责任。只有使中国不断的加快全球化的进程,并积极的宣传中国文化,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才是中国真正腾飞的时候!

小学生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

大家早上好!

我是五年级xx班xxx,今天早上有幸可以站在此处做演讲,这让我很激动很兴奋。这一次机会很难得,我很珍惜,也感谢大家,让我有机会站在上面演讲。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弘扬传统文化,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我们是中华人,我们是传统文化的弘扬人。现在的我们还是一个小学生,但是一点都不妨碍我们去弘扬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哪些呢?在家孝敬父母,在校尊师重道,对人友好相待,都是一种文化。尤其是孝,我们是父母的儿女,理应孝敬父母,这是古今的传统文化,永远都不会被取代的文化,是我们的优良文化传统。正是因为我们还是小学生,还是一个小孩,从现在起就要重视这个事情,从现在起就开始把这个事情当成自己的责任。,未来才会一代代传承和弘扬下去。

我们的传统文化还包括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节日,这些都是我们历来的传统节日。现在随着西方节日的传进来,很多人都要开始不重视自己国家的节日了,转而重视和庆祝西方节日了,像什么万圣节、圣诞节等等,这些渐渐成为了我们国家很多人的节日,可是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却逐年的不重视了,人们越来越喜欢他国的节日。这样是不对的,自家国家的节日应该是要不断的弘扬下去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化的根本,我们可以吸收西方文化,但是不能被取代。我们是新的一代学生,我们就要把弘扬传统文化当成己任,我们要采取措施要国人继续重视自家的`节日。这些节日都是传承千年的,经历了多少的才到了现在还在继续每年都庆祝。

同学们,我们是国家新的力量,就要有责任保护传统文化,有责任去弘扬它们,我们不能忘本,不能让他国文化把我们的文化挤出去,必须让自己成为中坚力量,把我们国家的文化一直不断的弘扬。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是不能推卸的责任。新时代的中国,我们需要共同维护,要承担自己的那一份责任。

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从我们知道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是新的血液,为传统文化的弘扬而努力,不怕其他文化的碰撞,我们也要坚持弘扬。

谢谢大家!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天高水阔,万众一心书一段传奇,描中华精粹,汇九州奇葩。

驰骋苍茫,一脉血气组一方山水,承天地之灵,秉江山之韵。

首吞沧海,尾衔大漠,东方卧龙跌宕关山,阅千秋烽火。曾经的中国,一再的在灾难的大漠中跋涉,一脉血气支持着中国人,烙下千年血与泪的执着!

一涧飞瀑,碎琼乱玉,造就此胜景的不只是水,中国人海纳百川,并非柔若无骨,是一旦遇到了艰难寒冬,就齐结冻彻三千里的冰,棱角分明,不要分散,只是团结。胸中百转千回的是一脉华夏的血气,有了它才有了一个民族的新生,不畏艰险,众志成城。

岁月的脚步横越向历史,野草般横飞的思绪,却依稀可见那些依旧鲜活的面孔。一望壮士别易水,秋风萧瑟歌红尘。荆轲的大气穿越了生与死长眠的时空,只留一声绝响:明明注定了了无结果,明明知晓霸业图空,明明青山依旧在,明明等待的只是历史的刹那,却带走了谁的永恒!中国人的执著古而有之,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不会以为前方的黑暗就止步不前,于是,代代华夏人青丝约白首,不问重重苦难后悲泪几行,只想履履奋争中豪情万丈。

依稀记得零八年的那一声巨响,隆隆的一座四川城负了重伤。五月十二日的汶川,是灰色的,却有生命的绿,成为了震中的脊梁,支持着废墟中点点生存的光亮,时间的河,淌过悲悯如血的上,一双双手捧起了尘埃,找寻地底最后一丝生存的迹象。天哭地泣,电闪雷鸣,尔后的四川,尔后的中国,一片悲壮。一分的希望就有十分的拼搏,四面物资,八方同济。向来温文尔雅的华夏古国,一刹那铜皮铁骨,无坚不摧,无人可挡。让万众一心,百折不挠走出了史册,新生代看到了中国的魂,是一种发自心底的力量。这样的民族,即使灾难,也有从容不迫的抵抗。

睁开探求的眼,看清眼前一个民族的新生。机器隆隆,霓彩分明。亿万人民在九曲黄河身旁默默耕耘,换得五谷丰登,万里飘香。在那遥不可及的破碎苍穹之上,“神舟七号”用它的雄姿补完了千百年来华夏儿女的梦想,一股浩然气指引着十三亿双手写出了日夜翘盼的华彩乐章。

在仓皇的岁月里扬鞭,看中华民族将一个个历史的复句写下,不畏艰险,众志成城,用自己的灵魂,为这一方时空,涂上显目的色泽!

小学生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xx小学六(1)班的'王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根》。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形成了现在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文化交流的频繁,外来文化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但当我们在追求外来文化时,却冷落了传统文化。

华夏五千年灿烂的历史和文明,孕育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孕育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创新理念;孕育了“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气节;孕育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社会美德……这些无不是前人心血与思想的结晶,无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无不是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标志。这些优秀的文化精神,成为连接各族人民精神的纽带;成为振奋各族人民精神的力量;成为中华民族延绵精神的支柱。

同学们,挽救中国传统文化刻不容缓,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在广征博采的基础上,仔细挖掘提炼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互相结合,有益的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互相结合,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打上中国文化烙印,形成中国现象,中国风格,使中国文化始立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潮头。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在瑰美“国宝”的熏陶下努力学习,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传承复兴而奋斗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同学们、老师们:

早上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xxxx》。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佛教、道教等。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似乎无从谈起。“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长期积淀,形成为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到了社会心理的深层,她的影响随处可现的。只有深入学习弄通弄懂传统文化,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时代进步的要求,创造性地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充实新的时代内容,使之不断完善发展。

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感恩、孝道、仁德、慈爱、正气、勤学、节俭、修身、立志等等的弘扬,浓缩了传统文化立世做人荣辱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的思想博大精深,和谐理念作为一种普遍的精神特质,为儒家、道家等研究和论述,成为各家各派思想学说的灵魂。和谐理念跨越时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发。儒家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虚静处下,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法家主张对个人、社会、国家三者关系正确定位,在大一统的格局内,实现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和谐。兵家讲求“令民与上同意”,强调“先和而造大事”,把“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作为治军经武的重要前提,视“和谐”为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和谐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的就是这种优良传统,如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的美德,再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这些传统精神世上其他民族所无法匹敌的,也是我们要继承发扬的。

其次,我们要从文化内容上弘扬传统文化。

翻开中国的历史长卷,综观而得的尽是璀璨的星火:远古神话的浩大纯美,诸子散文的洋洋洒洒,辞赋经文的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的经典奇葩,辉煌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

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如此说来,当前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追随,便是民族凝聚力逐渐增强的体现了,由此可见,诵读千古美文不仅是正确的,也是极其必要的。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我们虽不能全盘吸收,可我们有义务把它发扬光大,使其成为我们的资本和骄傲。

另外,我们要多从艺术形式上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过程中,为我们民族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素材,主要体现在汉字、传统精神、传统图形、水墨意境、传统手工艺等各个方面。从商周青铜器到汉代工艺品,从举世闻名的“唐三彩”到古朴优雅的宋代瓷器,从明代苏绣到清代家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工艺历程。再看中国的绘画、书法、戏剧、建筑艺术、民间艺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随处可见的中国古典建筑、太极图纹、画像石、金石篆刻、蓝印花布、木刻插画、脸谱文化、民间剪纸、装饰纹案、书法文字等。都是最能反映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既有高品位的中国文化内涵,又有符合世界当今潮流的崭新样式。如果真正了解了这些艺术、形式就能反映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神。我们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

“传统化”和“本土化”的回归,是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的渠道,同时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反思,甚至可以说更是一种责任。只有使中国不断的加快全球化的进程,并积极的宣传中国文化,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才是中国真正腾飞的时候!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昨天我们刚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法定节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得知韩国端午祭在20xx年11月25日申遗成功时的愤慨。中国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竟被他国争先抢夺,亦或跃跃欲试。从“端午祭”申遗到“汉字之争”,“中医之争”,再到近期的“风水之争”,文化摩擦在中韩坊间蹭出不少火花,而结果,绝大部分,中国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韩国成功申遗了。

在责怪韩国人的恬不知耻的剽窃行为时,是否有理性地看待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遥想当年,中国软弱,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如今韩国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规模抢占中国文化时,有一些从洋媚外的`人正在风风火火地哈韩,韩国的二流肥皂剧和服饰潮流都备受国人的追捧。还没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场,甚至政府出资在筹备平安夜、圣诞节,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七夕节,却很早就翘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节,或许现在就不奇怪为什么韩国可以一直申遗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于政府的无能,也不要怪罪于韩国的无耻,因为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文化丢弃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视自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一直对祖国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热情。利用各种媒介,多多的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国人从儿童时期起就教诲他们重视,让更多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别人的东西。政府也应该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抓精神文明建立”的起步。加大传统文化在民间的教育宣传。这种高度重视的意识,从官府传递到民间,从我们这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我们国家的文化还会丢吗?小小韩国还可以这样张扬跋扈却可以屡屡得逞吗?“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漫漫历史长河中,伟大的祖国母亲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诗词曲赋是她柔光轻泛的双眸,国画、书法和曲艺展现出她曼妙的身姿,而传统节日更是描绘出她灵动飞扬的神采。

现实一次次向我们证明:我们过着历史悠久的中秋节,却不一定了解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我们坐在庭院里赏月,却未必能再联想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或“玉兔捣药”的古老传说;我们尝尽了美味的月饼,却往往没听说过“朱元璋与月饼起义”。象征团圆与幸福的中秋节似乎在渐渐淡化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面对韩国“端午节”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印度尼西亚将“皮影戏”捧成自家文化成就,面对无数西方节日的渗透性兴起与部分中国传统节日无形的没落,生长在21世纪的自尊自强的我们发出了一声声呐喊与呼唤:“请让我们,来继承和弘扬这看似正在失落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正是博大精深,传承开拓。曾有人这么说:“传统的文化节日的沦丧就是文化的沦丧,文化的沦丧就是民族精髓的沦丧。”伟大的祖国母亲为我们留下了珍贵无价的文化遗产,而那铿锵有力的“传承开拓”现在正需要我们这年轻的一代去付诸实践,而即将亮相的广州亚运会也期待着我们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

“历史是逝去的无法改变的昨天,传统文化是生于人类之始并可进化永生的。”同学们,作为附中人我们更应该走在这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队伍的前列,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抓住契机,认真学习中华文化知识,过好每一个传统节日,挖掘其背后的传统文化,深入理解并取其精华,主动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大放异彩。

最后,祝愿大家在中秋赏月之际,不忘中华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之本源,过一个幸福快乐的中秋节。

谢谢大家!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同学们、老师们:

早上好!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

中国。

文化便一直熏陶着我们成长。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砂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间,珍珠的色彩才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才会如此蓬勃。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长河中,最后诞生了华夏儿女的独一无二的。

中国。

传统文化。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

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是否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无非是用我们的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要用行动来作为回答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保护,工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

中国。

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

中国。

昔往矣,若不是司马迁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这样的千古佳作流传至今,若不是李时珍跋山涉水,怎么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留万年,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么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泪……看今朝,是谁苦心专研十余载,终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是他们继承了。

中国。

精神。

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文化。东汉黄香年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体温将父母的被子温暖之后,再请父母安睡,在夏日时,自己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还有孔融,只有四岁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哥哥们,自己却吃小的梨……这不正是。

中国。

-->。

传承。

中国。

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能点亮一点星光;传承。

中国。

文化,我们虽如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承。

中国。

文化,我们虽如一叶扁舟,但能惊动大海。朋友,让我们一起传承我们优秀的。

中国。

文化吧!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xxxx》。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聚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开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佛教、道教等。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慨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似乎无从谈起。“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首先,我们应该从精神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长期积淀,形成为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到了社会心理的深层,她的影响随处可现的。只有深入学习弄通弄懂传统文化,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根底上,根据社会开展需要,时代进步的要求,创造性地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充实新的时代内容,使之不断完善开展。

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感恩、孝道、仁德、慈祥、正气、勤学、节省、修身、立志等等的弘扬,浓缩了传统文化立世做人荣辱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的思想博大精深,和谐理念作为一种普遍的精神特质,为儒家、道家等研究和论述,成为各家各派思想学说的灵魂。和谐理念跨越时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开展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发。儒家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开展。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符合自然,虚静处下,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法家主张对个人、社会、国家三者关系正确定位,在大一统的格局内,实现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和谐。兵家讲求“令民与上同意”,强调“先和而造大事”,把“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作为治军经武的重要前提,视“和谐”为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和谐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的就是这种优良传统,如温和、善良、恭敬、节省、谦逊的美德,再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这些传统精神世上其他民族所无法匹敌的,也是我们要继承发扬的。其次,我们要从文化内容上弘扬传统文化。

翻开中国的历史长卷,综观而得的尽是璀璨的星火:远古神话的浩大纯美,诸子散文的洋洋洒洒,辞赋经文的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的经典奇葩,辉煌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

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长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兴旺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表达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如此说来,当前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追随,便是民族凝聚力逐渐增强的表达了,由此可见,诵读千古美文不仅是正确的,也是极其必要的。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做适应时代开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我们虽不能全盘吸收,可我们有义务把它发扬光大,使其成为我们的资本和骄傲。另外,我们要多从艺术形式上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过程中,为我们民族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素材,主要表达在汉字、传统精神、传统图形、水墨意境、传统手工艺等各个方面。从商周青铜器到汉代工艺品,从举世闻名的“唐三彩”到古朴优雅的宋代瓷器,从明代苏绣到清代家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工艺历程。再看中国的绘画、书法、戏剧、建筑艺术、民间艺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表达的淋漓尽致,我们随处可见的中国古典建筑、太极图纹、画像石、金石篆刻、蓝印花布、木刻插画、脸谱文化、民间剪纸、装饰纹案、书法文字等。都是最能反映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既有高品位的中国文化内涵,又有符合世界当今潮流的崭新样式。如果真正了解了这些艺术、形式就能反映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神。我们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研究、,从中吸取精华,使之发扬光大。

“传统化”和“外乡化”的回归,是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的渠道,同时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反思,甚至可以说更是一种责任。只有使断的加快全球化的进程,并积极的宣传中国文化,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才是中国真正腾飞的时候!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的带领下,我们以青春为飞向梦想的翅膀,以执着为实现梦想的钥匙,而我们始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在人生道路上绽放光彩。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国在推动世界文化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她拥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而这是我们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我们生活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它以传统节日、传统风俗、传统建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冬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过中华传统节日也是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

其实不只是冬至的饺子,还有那端午里激昂的龙舟、新年里燃起的鞭炮,以及那维吾尔族优美的舞姿、壮族动听的山歌,这些无数种传统文化汇聚在一起就构成今天充满魅力的中华民族。我们是华夏儿女,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崭新的一代,长城让我们更加坚强,黄河在我们身体里流淌,传承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为我们中华民族而奋斗不息!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同学们、老师们:

早上好!

中国传统文化中,何为需要继承的精华,何为应该摒弃的糟粕。中华古诗词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能够历代被人们奉为经典且不断流传,便证明它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中国文化最灿烂的瑰宝之一!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将迎来庆元旦—诗歌朗诵会。

看过一个个节目,觉得自己班的节目在他们面前实在是微不足道,觉得自愧不如,真香找个地洞钻进去。其它班花样繁多,有的班一部分人硬着音乐,合着节拍,跳起了舞蹈,舞姿翩翩,有些班有才华的人还弹起了古筝,优雅无比;有些班还将古诗词边唱边拍手,节奏清脆;有个班最具有特色,跳起了橡皮筋,有意思吧!总而言之,老师为这次比赛奋进了心思,同学们则下尽了心思!

我们班实在没有特色,也就迎着节奏将《弟子规》背了出来,毫无特色可言,况且还不止我们一个班背。既要上场了,心情是既紧张又兴奋,心怦怦的跳着,似乎下一秒钟就会跳出来了。只希望,表演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如我所愿,表演成功,台下响起了了热烈的掌声。我终于明白了,我们没有输,赢不一定要赢在花样上,我们应在气势上,只有我们的吟诵,才最符合“经典”两个意义深重的字!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赏中秋明月,扬中华文化。

漫漫历史长河中,伟大的祖国母亲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诗词曲赋是她柔光轻泛的双眸,国画、书法和曲艺展现出她曼妙的身姿,而传统节日更是描绘出她灵动飞扬的神采。

现实一次次向我们证明:我们过着历史悠久的中秋节,却不一定了解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我们坐在庭院里赏月,却未必能再联想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或“玉兔捣药”的古老传说;我们尝尽了美味的月饼,却往往没听说过“朱元璋与月饼起义”。象征团圆与幸福的中秋节似乎在渐渐淡化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面对韩国“端午节”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印度尼西亚将“皮影戏”捧成自家文化成就,面对无数西方节日的渗透性兴起与部分中国传统节日无形的没落,生长在21世纪的自尊自强的我们发出了一声声呐喊与呼唤:“请让我们,来继承和弘扬这看似正在失落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正是博大精深,传承开拓。曾有人这么说:“传统的文化节日的沦丧就是文化的沦丧,文化的沦丧就是民族精髓的沦丧。”伟大的祖国母亲为我们留下了珍贵无价的文化遗产,而那铿锵有力的“传承开拓”现在正需要我们这年轻的一代去付诸实践,而即将亮相的广州亚运会也期待着我们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

“历史是逝去的无法改变的昨天,传统文化是生于人类之始并可进化永生的。”同学们,作为附中人我们更应该走在这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队伍的前列,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抓住契机,认真学习中华文化知识,过好每一个传统节日,挖掘其背后的传统文化,深入理解并取其精华,主动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大放异彩。

最后,祝愿大家在中秋赏月之际,不忘中华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之本源,过一个幸福快乐的中秋节。

谢谢大家!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赏中秋明月,扬中华文化。

漫漫历史长河中,伟大的祖国母亲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诗词曲赋是她柔光轻泛的双眸,国画、书法和曲艺展现出她曼妙的身姿,而传统节日更是描绘出她灵动飞扬的神采。

现实一次次向我们证明:我们过着历史悠久的中秋节,却不一定了解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我们坐在庭院里赏月,却未必能再联想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或“玉兔捣药”的古老传说;我们尝尽了美味的月饼,却往往没听说过“朱元璋与月饼起义”。象征团圆与幸福的中秋节似乎在渐渐淡化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面对韩国“端午节”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印度尼西亚将“皮影戏”捧成自家文化成就,面对无数西方节日的渗透性兴起与部分中国传统节日无形的没落,生长在21世纪的自尊自强的我们发出了一声声呐喊与呼唤:“请让我们,来继承和弘扬这看似正在失落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正是博大精深,传承开拓。曾有人这么说:“传统的文化节日的沦丧就是文化的沦丧,文化的沦丧就是民族精髓的沦丧。”伟大的祖国母亲为我们留下了珍贵无价的文化遗产,而那铿锵有力的“传承开拓”现在正需要我们这年轻的一代去付诸实践,而即将亮相的广州亚运会也期待着我们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

“历史是逝去的.无法改变的昨天,传统文化是生于人类之始并可进化永生的。”同学们,作为附中人我们更应该走在这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队伍的前列,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抓住契机,认真学习中华文化知识,过好每一个传统节日,挖掘其背后的传统文化,深入理解并取其精华,主动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大放异彩。

最后,祝愿大家在中秋赏月之际,不忘中华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之本源,过一个幸福快乐的中秋节。

谢谢大家!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天高水阔,万众一心书一段传奇,描中华精粹,汇九州奇葩。

驰骋苍茫,一脉血气组一方山水,承天地之灵,秉江山之韵。

首吞沧海,尾衔大漠,东方卧龙跌宕关山,阅千秋烽火。曾经的中国,一再的在灾难的大漠中跋涉,一脉血气支持着中国人,烙下千年血与泪的执着!

一涧飞瀑,碎琼乱玉,造就此胜景的不只是水,中国人海纳百川,并非柔若无骨,是一旦遇到了艰难寒冬,就齐结冻彻三千里的冰,棱角分明,不要分散,只是团结。胸中百转千回的是一脉华夏的血气,有了它才有了一个民族的新生,不畏艰险,众志成城。

岁月的脚步横越向历史,野草般横飞的思绪,却依稀可见那些依旧鲜活的面孔。一望壮士别易水,秋风萧瑟歌红尘。荆轲的大气穿越了生与死长眠的时空,只留一声绝响:明明注定了了无结果,明明知晓霸业图空,明明青山依旧在,明明等待的只是历史的刹那,却带走了谁的永恒!中国人的执著古而有之,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不会以为前方的黑暗就止步不前,于是,代代华夏人青丝约白首,不问重重苦难后悲泪几行,只想履履奋争中豪情万丈。

依稀记得零八年的那一声巨响,隆隆的一座四川城负了重伤。五月十二日的汶川,是灰色的,却有生命的绿,成为了震中的脊梁,支持着废墟中点点生存的光亮,时间的河,淌过悲悯如血的上,一双双手捧起了尘埃,找寻地底最后一丝生存的迹象。天哭地泣,电闪雷鸣,尔后的四川,尔后的中国,一片悲壮。一分的希望就有十分的拼搏,四面物资,八方同济。向来温文尔雅的华夏古国,一刹那铜皮铁骨,无坚不摧,无人可挡。让万众一心,百折不挠走出了史册,新生代看到了中国的魂,是一种发自心底的力量。这样的民族,即使灾难,也有从容不迫的抵抗。

睁开探求的眼,看清眼前一个民族的新生。机器隆隆,霓彩分明。亿万人民在九曲黄河身旁默默耕耘,换得五谷丰登,万里飘香。在那遥不可及的破碎苍穹之上,“神舟七号”用它的雄姿补完了千百年来华夏儿女的`梦想,一股浩然气指引着十三亿双手写出了日夜翘盼的华彩乐章。

在仓皇的岁月里扬鞭,看中华民族将一个个历史的复句写下,不畏艰险,众志成城,用自己的灵魂,为这一方时空,涂上显目的色泽!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我翻开这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一眼,便被书里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的第一个单元的标题是“风流人物”,讲了华佗、郑和、鉴真等历史名人的故事。

汉代的神医华佗,唐朝的`佛教祖师鉴真,明朝的大航海家鉴真,这些历史上的名人,哪一个不是为了梦想坚持不懈的?鉴真,他从小笃信佛教,十四岁就出家当了和尚,在他中年时,带领学生东渡日本受戒。一路上,他们历经凶险:刚刚东行入海,便狂风大作,不久,船被海涛击毁了。他五次东渡,五次受挫,但那颗东渡之心却丝毫没有动摇。在他六十五岁时,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国土。十二年!整整十二年!第六次东渡,他终于成功了!

读了这几。

故事,我深受启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鉴真这种坚持不懈的。

精神。

让我联想到我的一个朋友。当时,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跳绳比赛,他并不会跳绳。之后的几个星期,我手把手的教他,尽管开始他跳得并不好,手脚不协调,但是,他非常努力的练习,经常练得满头大汗。最终,他在比赛上拿到了第三名!

荀况也说过: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缕

同学们,让我们以这些名人为榜样,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努力奋斗!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班的**。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弘中化传统文化,展名校学子风。

传统文化古老经,五千余载根蒂深。

孔孟之道治中国,五伦八德扎善根。

百善之首先为孝,万恶之渊首为淫。

礼义廉耻心灵美,仁爱和平国安宁。

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我们努力学习,“敬业乐群、臻于至善”,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虽然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坚信,润物细无声,终有一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会深入人心。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__》。

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就学术思想而言,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

现代化的多元模式,主要是文化的民族内涵和现代性之间的张力问题。因此,在一个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中间呈现的诸多问题,常常离不开文化的思考。就是说,从文化的视角解读现代社会,有可能把很多问题说得更清楚一些,单一的政治解读、经济解读、军事解读,都不容易把一个国家和社会研究明白。

我的一个看法是:社会的问题在经济,经济的问题在文化,文化的问题在教育,教育的问题在文化。这是一个文化与社会与政治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循环圈,这个循环圈为我们提供了对社会现象作文化解读的可能。我不是文化决定论者,但我觉得,当代中国文化方面的欠账太多。因为我们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把文化混同于意识形态,以至文化排斥多于文化建设。殊不知文化建设是需要依赖社会的。经济的市场化自然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但社会不能市场化,社会的教育与学术尤其不能市场化。人类的道德理性(譬如操守)和美好的情感(譬如爱情),不能市场化。总之,经济强国的建立,不能以牺牲文化的基本价值为条件。

现代性语境下的文化问题,有一个自我的文化身份和与他者的关系问题。走向现代,那么传统呢?走向世界、一切方面都试图与国际接轨,那么自己呢?所以,便有了对自身角色作文化辨认的需要,而角色离不开自己的文化传统。如果说一百年前、三十年前,可能还会有学者认为现代化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不相容的,但今天,已经很少再听到这种声音了。我们长期反思的结论是:现代化不能完全丢开自己的文化传统,不能离开自己的出发点,不能找不到回家的路。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五千年的文明,三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与文化。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的时候,中国的唐代就已经迎来了自由歌唱的历史时期,唐代的多元繁荣是中国文化史的最辉煌的记忆。

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为基准,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化的常用语言。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也是如此的不同。

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黄河流域非常不同,有非常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怀疑这是中国人制作的造型吗?从这些青铜器的构造上,我们约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带有青铜器的刚性。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有一年我参观河南的博物馆,看到黄河流域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各种鼎器的造型浑厚庄严,有力度,感觉很震撼。后来馆长带我去看另一处存放的青铜器,一排的鼎器,但造型轻巧,下座虽大,腰身却很细,年代也跟黄河流域差不多。馆长让我想想是哪里出土的?我说可能是三楚。他说是啊,“楚王好细腰”嘛。宫廷的审美取向已经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造型。由这一点可以看出,楚文化确实有自己的特点。长江下游的浙江则有大规模的玉器出土,就是有名的良渚玉器,不光有人身上佩戴的饰物,而且有生产工具和军事器械,例如玉斧、玉刀、玉箭、玉剑等等。所以考古学家怀疑,我国古代是不是可能有一个玉器时期。这些洁白坚硬的玉器,或许也可以让人联想到浙江人的一些性格特征。

所以,不仅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不同,长江上中下游的文化也有很多差异。黄河文化的那些人们熟悉的特征,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长江文化。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可以直接和海洋联系起来,如果说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那么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长江流域南面的岭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就学术思想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学术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是最高形态的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佛教是在东汉时期由印度传到中国的,这么一个外来宗教慢慢变成中国自己的宗教,是由于儒家的思想有极大的包容性。道教的产生也在东汉,当佛教思想刚刚传进来的时候,起来进行反驳和讨论的居然不是儒家而是道教。因为道教是宗教,所以对另一种宗教的理念不能认同。南北朝时期的范缜写过有名的《神灭论》,就是批评佛教思想的。他为什么写这个文章呢?据陈寅恪先生考证,范缜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以及他自己,都信仰天师道,这是道教的一个分支,他反对佛教,是由于他有道教的家传影响。

历史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很少有宗教战争。这是由于中国的文化思想有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儒家思想。所以然者,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正因为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才融合得很好。汉以后儒家是在朝的思想,道家和道教以及佛教主要在民间。对于一个知识人士而言,三家思想的互补使得精神空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进退、顺逆、浮沉,均有现成的学说依据,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人的共同理想。但是,如果仕途受到了挫折,乃至革职、斥退、罢官的时候,道家无为的思想便可以给他很好的支撑。道教崇尚自然,可以让他畅游于山水之间。甚至遭遇罪愆,如果信奉佛教,剃度出家,也可以避世完身。总之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所以,多元性、包容性和自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的基本特征。

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依据文化人类学的法则,文化传统可以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比如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就是大传统;而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则是小传统。大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到东南亚一带,看到那里的华族社会,其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性仍然相当牢固,甚至比我们国内看得更重。

中国文化自有令人自豪的不间断的传统,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和汉字有关系。汉字我们使用了两三千年,从秦朝的统一文字到现在,一直是中华文化的载体,电脑盛行原以为会使我们的汉字遇到危机困难,实际结果却并非如此,现在汉字进入电脑极为方便,说明我们的汉字在现代背景下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文明不间断的有功之臣。相反,20世纪初前半期,许多志士仁人以为汉字将成为现代化的“累赘”的想法,未免是杞人忧天。不过从清朝中叶以后,中国的发展落在了世界文明的后面。不少史学家喜欢讲清朝如何不可一世,喜欢讲“康乾盛世”,但是我个人的看法,中国落后的直接触点其实还是发生在清朝。由于康熙晚年到后来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与外人建立正常的交流关系,使中国处于与世界隔绝的状态。唐朝为什么那样强大而且繁荣?胸怀宽广地与中亚以及其他国家建立稳定的文化商务关系,是重要的一因。十七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很愿意跟中国交流,但是清朝统治者不接受他们伸出来的手。显例是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以给乾隆祝寿的名义率船队来华,带有乔治三世国王给乾隆帝的祝寿信,希望与中方签署一项贸易协定,并在双方首都互设使馆。清朝认为根本无此必要,价值1。56万英镑的600箱礼物收下了,马戛尔尼则除了拿到一柄精美的玉如意,等于空手而归。我以为至少是此次,不是西方而是清朝统治者主动放弃了交流的历史机会。否则,如果当时能够主动打开和欧洲经商的通道,后续的发展也许就不是后来的面貌了。

到了晚清,中国的大门被西人的船坚炮利打开,欧风美雨狂袭而至,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发生了危机。1911年持续几千年的帝制解体了,最后一个皇帝被赶下了龙椅,以“三纲五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也就是传统社会的大传统,还能够继续发用吗?中国的固有文化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生?或者换句话说,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应该是怎样的关系?传统中国经过怎样的途径才能顺利地进入现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还有意义吗?百年以来一直存在争论,直到今天仍不能说已经获致完全的.解决。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