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记忆纪录片观后感(汇总15篇)

时间:2023-10-23 13:03:30 作者:ZS文王 最新国家记忆纪录片观后感(汇总15篇)

在重要场合发言,我们经常需要准备一份发言稿,以保证自己的演讲清晰有序。在演讲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练习,熟悉发言稿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并注意语速、语调、姿态等非语言因素的掌控。在这里您可以找到各个领域的顶尖演讲者的精彩发言稿,它们都具有一定的观赏和学习价值。

国家记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入侵朝鲜。并且,美国多次派飞机侵入我国领空,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入侵我国台湾海峡,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同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这时的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周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各个方面仍然困难重重,我们伟大的祖国还处在艰难时期。抗美援朝的前线上,广大志愿军在粮食和衣服补给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仍旧保持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强大的战斗力,不惧艰险、勇往直前、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在战斗中涌现了大批的战斗英雄,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有志愿军第一人、领袖之子毛岸英……?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这种忠于祖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广大战士,也有力地震慑了敌人,同时也重重的震撼了我的心灵。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贪于玩乐,虚度光阴呢?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好好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学习先进的技能,树立责任感,具有凝聚力,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成为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欢林肯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来,有无数像志愿军战士那样的人,在祖国危难时刻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国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一个名字,每一次听到都会觉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会满怀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钟南山院士,我们敬爱的钟爷爷,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他曾在前击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国难当头,他肩负着全民族的希望,义无反顾奔赴武汉,与病毒赛跑,与生命赛跑。自己扛住危险,把安全带给全国人民。他是伟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国人民的定心剂;他是我们的超级英雄,坚定而无敌。

富裕、无忧的生活,让现代中学生的我们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学习是为了什么?今天,我们的偶像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了国家,为了国家面临危险时,我们有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才是我们学习的信仰,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

目标再远大,也要从小事做起。我们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耐心整理好每一条笔记,勤奋背好每一篇课文,严谨对待每一道题……前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有我伟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国人民的定心剂;他是我们的超级英雄,坚定而无敌。

可是我们的钟爷爷也会累,国之危难让他忧心忡忡,艰巨的工作让他满是疲惫。我在网络上看到了这样一张图片:在赶往武汉的列车上我们敬爱的钟老睡着了,灯光照着他早已花白的头发,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眉头紧锁。他的眼镜还架在脸上,电脑屏幕仍然是工作状态。这张图片,让全国人民心疼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年迈的他如此超负荷的工作呢?当然是钟老的爱国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去敬佩的偶像。我们应该心怀和钟老一样的信仰:爱国。

他们是楷模,是榜样,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学习。

国家记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

——终结中国近代史的“一战”

朝鲜战争爆发已经六十多年了。不管哪个岁数的中国人,只要朝着自己版图的右上角看一眼,很多人耳畔就会响起“雄赳赳,气昂昂”的战歌声和密不透风的枪炮声。那是年仅一岁的新中国,出于国际主义义务和保家卫国的需要,果断出兵,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及军队殊死搏杀,并获得巨大胜利的“一战”。这一仗,不仅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也一雪近代史上中国屡败于西方列强的屈辱。

自鸦片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中国连续不断地经历了一百一十年的战争,去除国内战争的章节不说,在对外自卫战争中,鲜有独立战胜外敌的记录。但是,1950年,这一历史都重写了。毛泽东和他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史上的历史功勋无与伦比。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索尔兹伯里在评价长征时说:“人类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上甘岭上再一次展示了那一代中国人的冲天豪气。

经此“一战”,不仅傲慢的美国人颜面尽失,连几年前十分不服气地在中国放下武器的日本人,也真的相信中国人确实站起来了。这“一战”,让世界华侨扬眉吐气,大批海外英才百川归海般回归祖国;这“一战”,让世界许多国家纷纷伸出手来拥抱新中国。这“一战”,有太多的奇迹写在世界近代战争史和国际关系史上。因此有无尽的启示供今天和未来的人们回味。

因此,当我读到李峰先生所著《决战朝鲜》的时候,心中犹如万马奔腾。关于这一仗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大都耳熟能详。我一直认为,作为中华民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仗,中国人应该以超过教徒般的虔诚,熟记它的每一个细节。李峰先生此书,在我看来正是从细节解读、记忆历史的。虽然它不是唯一一部这样的著作。本书从《雅尔塔协定》落笔,全景式记录这场战争,这就有了纵深感和立体感,也有了现代史学的某种价值。

但最重要的,我以为还是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对于当今中国和未来时代的深情寄托。和平不是靠退让得到的。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晚清和民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连续对世界大大小小的列强退让了一百多年,结果让了琉球丢了台湾,让了东三省丢了北平城,几乎亡国灭种,也没有换来统治者一直幻想中的和平。最后还是拼死“一战”,才死里逃生。新中国刚刚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又循着八国联军的惯性思维,气势汹汹地兵临中国家门口。但是,这一次它们遇到的不是只会点头哈腰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中国人,而是毫不畏惧敢于用“大炮、机关枪去辩论”的新中国人!新中国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顺手也把绞索般的各类不平等条约付之一炬,和平的阳光第一次照在中国人灿烂的笑脸上。

尊严在勇者的剑锋之上。一个真正的剑客,可以倒在对方的剑下,但决不能跪在对方的剑下。一个国家和民族也必须敢于亮剑,在这个丛林法则盛行的世界上赢得起码的尊严和生存权利。

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今天的中国一如既往地爱好和平,但今天中国的周边环境依然被一条由敌意的军事基地、军事联盟、核武、赌场和毒品以及恐怖主义等连续的“破碎地带”所包围。日本评论家宫崎正弘利用一年时间,跑遍了中国的周边邻国,深入调查后发现: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地缘政治包围的国家”。一些国家公然侵占中国领海、岛礁;一些国家肆意武装挑衅,辱杀华侨;民族分裂分子气焰嚣张。在经济领域,正掀起针对中国的“_”的世界性贸易攻击;连海盗也跟着凑热闹。

外患严重,而内忧堪虑。官场弥漫腐败之风,而民间盛行拜金主义。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积累了一点财富,但相当多的国民却沉浸在歌舞升平中不思进取,曾经使新中国昂立于世界的尚武精神,几乎湮灭殆尽。

此时此刻,回忆并沉思那场惊天动地的战争,回味能战才能有和、敢战方能言和的历史启示录,或许会有稍许清醒剂的作用。新中国之所以昂着头,那是因为黄继光站在中国人的前头。

今天的中国,满世界提倡和平和谐,但仅靠两千多年前孔子重新周游列国和在各种场合只念“和”字经恐怕是不行的。一个没有勇武精神的民族,不要说什么崛起和复兴,连获得别国起码的尊重、保卫自己最基本的合法权益,事实上也难以做到。有的学者还宣扬中国发挥什么“软实力”。是力就一定是硬的,把软和实力拼接在一起,只能自欺而不能欺人。软的就是软的,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影子。老牛处处求和而时时危急,老虎一声不响而不求自安,谁的“软”更有力量?大道至简,自然界的规律不仅存在于人类的历史中,在现实和未来也依然隐伏运行着。

历史如果不能昭示未来,那不过就是一堆陈年旧事。相信读过李峰先生这部呕心之作后,21世纪的中国人,或许会有一些崭新的感受。

信笔写来,算是一个没有打过仗的老兵对前辈的追思、对后人的寄语吧。同时,也谢谢李峰先生,让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遥想激情燃烧的岁月。

国家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国家记忆》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领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家记忆纪录片。

观后感。

300字,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国家记忆》主要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等。

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领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

10月3-10月8日,《新中国1949》将播出1-5集,通过查找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采访诸多专家、学者和亲历者,节目展现了1949年中国政局的变化、解放战争的进展、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以及当时的中国国情状况。

这五集分为《北平解放前夜》、《中共中央进北平》、《从香山到中南海》、《定都北平》、《揭秘开国大典》五集,节目通过讲述这一时期各个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勾画出半个世纪里中华民族为寻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艰辛历程。

20xx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的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在今年,我国已经发射了“长征七号”火箭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还将在第四季度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这将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关注航天、关注科技创新的热潮。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下,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以高标准制作了专题纪录片《国家记忆(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该片共采访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载人航天工程原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神舟5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等24位专家,拍摄了原国防部五院旧址、火箭研制厂、风洞实验室、钱学森图书馆等10多处现场,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

经过近4个月的紧张工作,顺利完成了所有拍摄和制作工作,将于10月7日20:00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

该片共包括5集,分别是《艰难归国路》、《命运的抉择》、《长箭趁东风(上)》、《长箭趁东风(下)》和《巡天第一星》。该片形象地反映了在毛主席、周和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钱学森带领航天科技工作者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和研制“两弹一星”工程等重大历史事件,内容丰富,史实确凿,画面震撼,情节感人。该片也是我国今年计划播出的、唯一一个纪念钱学森与航天事业60周年的专题片。

在同类记录片中,本专题片实现了多个突破:

首次反映了钱学森主动寻求归国的艰难历程。钱学森虽然具有优渥的科研生活条件,但是,为了回到新中国,遭受了多重磨难,最后想尽办法回到祖国。

首次展现了系统工程的重要作用。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钱学森带领航天人探索出来的系统工程方法;该片反映了航天系统工程产生、发展和应用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全过程。

首次披露了许多重要历史事实,包括苏联专家帮助研制“东风一号”导弹、国家困难时期航天工程“下马”之争、两次启动卫星研制工程等。该片在历史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该纪录片在送审时,得到了张文台上将、钱永刚教授、“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课题组”专家、北京出版集团和中国航天十二院领导的高度评价。

《国家记忆》是一部引起我心灵震撼的书。使我震撼的除去书的内容外,还有书中资料的收集过程。书中所用的五百多张图,是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数万张战争影像资料中,查出并复制出的23000多中缅印战场的档案照片里精选出来的。如此大量的查找、复制工作的完成,除去有章东磐和他的几个朋友以及四个热心的、做义工的美国朋友努力外,还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资料丰富以及工作人员的周到服务分不开的。

该书的编者章东磐在书中描述其对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印象时说:

“尽管我心里做足了准备,第一眼看见美国国家档案馆,仍然吓了一跳。……我放眼望过去,连人工建筑的影子都没有,根本就是一片黑压压的、遮天蔽日的森林。这座只有六层的档案馆,建在六十公顷森林中间,汪洋大海里的一条船。六十公顷,六平方公里,也就是中国九千市亩土地,是马里兰大学捐赠给联邦政府建国家档案馆的。在那里工作的几天,每到眼睛累了,走到窗边,看到的除了树还是树,除了蓝天还是蓝天。”

以上是环境,关于服务:

“按照国家档案馆的规定,你只要根据它的索引填写索取表格,工作人员会为你整个文件夹,整个纸箱,整个小推车,甚至几个小推车取来原始档案供你查阅、摘抄、拍照、扫描。因为不允许带进馆外的纸张和笔,馆内备好了专用的纸张和铅笔,任意取用。洁白的细棉纱手套也是无偿提供,并且要求你在触摸照片时必须戴,每天要换。”“那种装档案的不锈钢推车装满文件夹,推起来其实是体力活。每天晚上工作人员要把文件全部收回去,第二天我们到了,几分钟又全部推到我们面前,好像我们是领导一样。没有一个人来告诫你,每次少要点,省得工作人员麻烦。而是每天下午特定时间在安静的屋子里高声提醒:还有谁要提交索取卡吗?时不时工作人员会走到你身边,轻声问一句:有什么要帮忙吗?”

这是美国的国家档案馆吗?这是在为远道而来、毫无背景的、地球那一端普通作家们服务吗?他们所受的待遇在他们的故乡是不能想象的。

但书中所描述的这一切我相信都是真的。我虽没去过美国的国家档案馆,但我去过同在华盛顿的美国国立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还去过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在那里,进出是不需要什么手续或门票。在那里,无论是什么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小学生们在一个个展馆里上课。也是在那里,我理解了美国为什么出了那么多的人才和科学研究成果,这次我又从这本书里再次印证了我的结论。

国家记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

70年前的事情也许离我们太远了,那时我的爷爷奶奶才出生不久,为了寻找那段久远的历史,我找来了抗美援朝的战争历史纪录片。当我们回望那段对我们遥远而又陌生的历史时,我的内心澎湃不已。

在《鸦片战争》的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软弱和腐败的清政府向国外列强的屈从,一再的赔款和割让领土,在《南京大屠杀》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同胞被日本侵略者毫无人性的任意残杀和侮辱,但在《抗美援朝战争纪录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英勇顽强的战斗,把当时世界上号称最强大的美国军队和联合军打得一败涂地,我们的自愿军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扞卫了祖国的尊严,向世界宣告:中国是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不应忘记这段历史,更不应忘记这些可爱可敬的人。

在影片中我们结识了那些最可爱的人:用年轻的身躯为冲锋部开辟道路的黄继光,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战斗小组长”吕松山……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生命中最辉煌的篇章,我们的敌人也不得不对他们无比的畏惧和佩服:

美第八军军长范佛里特对志愿军的评论是:“以个人而论,中国士兵是一个顽强的敌人。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他们只穿上军服,戴上军帽,踏着一双帆布鞋。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奋不顾身的,令我们束手无策。”

美国《安斯凯顿研究室》首席研究员偌布斯?弗兰克评论:北韩战场上的中共军队,除了军事装备上不如美国联军,而其他无论斗志、勇气,都是美国难以想象的高……当时,中共军队可以说无论哪一支都可以在一块阵地,独挡一路盟军。

中国志愿军用他们的顽强而无畏的精神战胜了敌人,也震慑了那些曾经侵略过我们的人。这是史无前例的战争;是穷国打败富国、弱国打败强国创造历史奇迹的战争;是中国军队打出国威、打出军威、打出骨气、扬眉吐气的战争;中国自愿军谱写了中华民族战争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他们不愧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看看你们中国人,100多年来一个失败接一个失败,几千个外国入侵者、一两万个外国入侵者就可以直入你们首都杀人放火,你们就得割地赔款。后来你们出兵朝鲜,把美国人从朝鲜半岛北面压到了南面,我才感觉中国与过去相比不一样了,看来中国人是真的站起来了。”

国家记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栏目摄制的20集大型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将在10月12日起在cctv-4晚8点档黄金时段连续播出。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用客观资料重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认真观看,因为这是我们昨日的雄伟壮举,这是激励我们今天奋斗前行的历史丰碑。

抗美援朝伟大胜利提升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赢得了和平发展的基础和环境。抗美援朝打出了威风,消灭了世界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历史意义深远。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雄辩地证明,一个敢于亮剑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世界上赢得尊严;某些国家依靠军事霸凌打压中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今天,我们通过纪录片重温抗美援朝伟大胜利,就是不忘历史,传承精神,更加坚定我们实现复兴伟业的雄心壮志。

抗美援朝精神是我们今天奋斗复兴伟业的宝贵精神财富。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我们将面临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抗美援朝精神为我们输入攻坚克难的磅礴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没有斗争精神不行。在抗美援朝中,我们铸就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这些精神是我们今天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强大精神武器。

让抗美援朝伟大胜利“活”在我们的头脑中。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高度还原并全面回顾了抗美援朝战争历程。我们能够在解密部分珍贵档案和电报,拍摄的百余件抗美援朝珍贵文物,部分历史影像画面中感悟那段真切而伟大的历史;我们能够在倾听对抗美援朝的很多亲历者抢救式采访中感悟抗美援朝战争的一枝一叶;我们能够在学习国内外权威专家,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背景、战役经过和历史细节进行权威解读和深度剖析中认识这次战争的伟大内涵。这部纪录片充分利用拍摄素材和挖掘而来的大量珍贵历史影像、文物、档案,对节目内容进行忠实呈现,让历史活在我们的头脑中,震撼心灵,引人深思,激人自信。这是一部历史教科书,这是一门中国励志课。我们应该认真观看,深度思考,重温历史,更加坚定我们今天实现复兴伟业的志向和信心,从抗美援朝胜利走向复兴伟业胜利。

百年变局,波诡云谲,我们坚定复兴伟业雄心壮志。当前,全球疫情依然泛滥,世界风云变幻,单边主义、霸凌主义抬头,外部环境风雨飘摇。国内,我们正处于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时期,将出现很多未曾遇到过的新问题。今天,我们重温抗美援朝历史,弘扬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坚定我们自己的道路,我们就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就能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能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就能完美收官“十三五”,奋力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宏图伟业在前,锦绣前程闪光。只要我们坚定复兴伟业雄心壮志,就能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历史总会有特殊的时间节点,时代总会有不同的精彩使命。今年是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我们将进入新的奋斗时期。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越需要我们重温历史,汲取滋养,铭记历史,坚定前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时空,放射璀璨光芒,是矗立在民族复兴航程中的灯塔与坐标,照亮我们的奋斗征程,激励我们奋勇前行。从今晚开始,我们要在在观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更加坚定复兴伟业雄心壮志。

国家记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

多年以来,美国虽然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强大的综合国力没有用在组织、带领、帮助其他落后国家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上,而是用在拓展自己称霸区域、培养称霸帮凶、建设称霸工具上;强大的军事力量没有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上,而是用在打压别国发展、掠夺世界资源、组织恐怖袭击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各种势力格局进行了重新组合,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并加入共产主义阵营,标志已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开始醒来,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必将走向民族复兴之路,让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感到恐慌、彷徨、担忧。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遏制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等待时机,扼杀新中国的人民政权,打压新中国发展,使新中国重新回到半殖民地社会。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其主要原因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计划统一朝鲜半岛后,在亚洲扶持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并派遣第7舰队驻守台湾海峡,对新中国形成包围之势,将新中国的发展打压在萌芽状态。但美国低估了中国共产党的勇气、中国军队的气魄、中国人民的力量,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让“联合国军”打压中国发展的美梦破裂时,美国都没有弄明白,自己组建的强大现代化“联合国军”却被刚刚成立的“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人民军队打败。因此,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震撼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使中国在世人面前树立起了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形象,中华民族国际地位和威望空前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空前提升,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打压中国发展没有得逞,反而助推了中国的快速发展,让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空前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快速提升、人民军队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

抗美援朝的胜利让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空前提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以人民为中心,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让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看到了曙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建国初期国内外各种挑战的考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极大的鼓舞和激励,给世界人民战胜西方列强增强了信心看到了希望,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得到空前提高。

抗美援朝期间中国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美国打压中国发展美梦破裂。朝鲜战争开始之前,中国拟计划用3年至5年时间逐步恢复生产,将军费从1950年占预算支出的43%减少到1951年的占预算支出的30%,以全部预算的70%投入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着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切实改善人民的生活。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后,党中央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现状,明确了“边抗、边稳、边建”的方针,确定战争期间财政经济的工作方针是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国内经济建设准备工作得到进一步的突出和加强。同时抗美援朝战争让中国共产党和刚刚摆脱多层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感受到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性,看清了落后必挨打的世界格局,坚信只有自力更生、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才能确保国内的和平与发展。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奋力抗击“联合国军”,有力牵制了“联合国军”力量,为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事业直接起到了保护作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国内奋力发展工农业,提升综合国力,到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827.2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钢产量达135万吨,居世界第18位;粮食产量3088亿斤,居世界第1位。中国综合国力快速提升,不仅彻底打破美国打压新中国发展的美梦,同时让志愿军看到了战胜“联合国军”的希望,增强了打败“联合国军”的信心,坚定了打败“联合国军”的决心,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全面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在有力打击美国嚣张气焰的同时推进了中国国防和军队逐步走向强大。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经受住了现代化战争的考验,创造了辉煌战果,打破了世界神话,取得了现代战争条件下以极弱胜超强的宝贵经验,从军事思想到作战理论、从战役指挥到战术运用、从技术装备到制度规范、从军工产业到国防工程都有了质的飞跃,开启了我军科学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历史进程。1950年8月26日,周恩来同志在检查东北边防军工作的国防会议上强调:“各军兵种都要有深刻的战争思想,并立即着手拟定三年建设计划。”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随即确定了自身的发展规划,开启了大规模扩编或改装人民军队的新征程。1952年1月,根据朝鲜战场的战局发展情况,人民解放军在进行大规模精简整编的基础上,中央和军委批准了总参谋部拟定的1953至1957年五年军事建设计划纲要,到1958年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中,空军占总员额的12.2%、海军占5.8%、炮兵占4.8%、装甲兵占2.3%,国防和军队逐步走向强大,由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

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美国称王称霸已经习惯了,真把自己当做“一山不二虎”的猛老虎,当其他国家快速发展,影响其在世界的独裁地位时,它就会组织一伙帮凶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实施打压,遏制该国发展,甚至让该国分裂解体。但抗美援朝的胜利,早已证明美国打压别国发展肯定不会得逞,反而会激发起被打压国家政党和人民奋发图强的自信心。当今之美国,没有深刻吸取抗美援朝失败教训,没有全面分析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的根源,没有全面分析十四亿人口的大国能够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将疫情基本控制住的原因,居然妄想通过提高关税、限制华为等中企员工签证、教唆部分国家在5g建设中停止使用华为设备、关闭中国驻休斯顿总领馆等愚蠢手段打压已经强大起来的中国发展。清醒吧,美国!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为国家而战、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的伟大胜利。我们在缅怀先辈们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敌人的抢眼、宁愿活活被大火烧死也纹丝不动的舍生忘死的勇气,捍卫了领土主权、保卫了人民幸福、打败了强大的美国的同时,更应该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重要启示、民族精神融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

国家记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贪于玩乐,虚度光阴呢?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好好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学习先进的技能,树立责任感,具有凝聚力,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成为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欢林肯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来,有无数像志愿军战士那样的人,在祖国危难时刻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国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一个名字,每一次听到都会觉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会满怀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钟南山院士,我们敬爱的钟爷爷,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他曾在__年前击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国难当头,他肩负着全民族的希望,义无反顾奔赴武汉,与病毒赛跑,与生命赛跑。自己扛住危险,把安全带给全国人民。他是伟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国人民的定心剂;他是我们的超级英雄,坚定而无敌。

可是我们的钟爷爷也会累,国之危难让他忧心忡忡,艰巨的工作让他满是疲惫。我在网络上看到了这样一张图片:在赶往武汉的列车上我们敬爱的钟老睡着了,灯光照着他早已花白的头发,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眉头紧锁。他的眼镜还架在脸上,电脑屏幕仍然是工作状态。这张图片,让全国人民心疼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年迈的他如此超负荷的工作呢?当然是钟老的爱国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去敬佩的偶像。我们应该心怀和钟老一样的信仰:爱国。

富裕、无忧的生活,让现代中学生的我们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学习是为了什么?今天,我们的偶像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了国家,为了国家面临危险时,我们有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才是我们学习的信仰,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

目标再远大,也要从小事做起。我们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耐心整理好每一条笔记,勤奋背好每一篇课文,严谨对待每一道题……前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有我们“为中华之安全而读书”。刻苦学习,终有一日我们也能像我们的偶像那样报效祖国。

他们是楷模,是榜样,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学习。

3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自1840年至1945年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不是被八国联军侵略,就是被日本鬼子侵略。多少亿两白银被掳走,多少珍宝被豪夺,多少生灵被涂炭?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才使中国有了今天的地位,抗美援朝一战保证中国的___年和平。新中国成立后,没有一个列强把新中国看在眼里,就连战败的小日本也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但抗美援朝一仗,让日本对新中国刮目相看。

朝鲜战争还起到了威慑作用,在中苏交恶最严重的时期,苏军边境陈兵百万中苏境,都不敢轻举妄动。中国以不公开的两次地下核试验,结束了苏联最后的幻想。直到前苏联解体,都没有任何一个苏联领导人,敢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争一较高下。

1840年以后我们屡战屡败,1949年以后我们战无不胜。抗美援朝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种精神,那种精神是不信邪、不信神不怕鬼的自信精神,是不畏强暴、敢于亮剑的英雄精神。它说明,貌似凶猛的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的确是一只纸老虎。中国人从那时开始,就不再害怕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前国际形势下,尤其不能忘记开国领袖的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狭路相逢勇者胜,保家卫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神圣义务与光荣使命!

就如今的中美关系而言,这个纪念章颁发的时机恰逢其时!这是向以美国为首的、蠢蠢欲动的一切反华势力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美国非要把我们当敌人,我们一定要做个合格的敌人。

抗美援朝独胆英雄吕松山。

吕松山同志是山东牟平县人,原先是一个油脂工厂的技术工人。美国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后,他便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在一个战斗连队里,当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战斗小组长”,这是他感到最光荣的一个称号!

随着火光而起的炮火,从四面八方像雪花一样的飞向敌人的阵地上。美国兵现在都像失掉灵魂一样!有的伏在地上,头恨不得埋到地下去,有的钻到汽车轮子下,有的爬进工事去,头也不敢露。有的跑掉了帽子也不顾,这真是一幅难以形容的狼狈相。

从远处不到一千公尺的山地里,有十多个身手敏捷的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通过了敌人机枪的封锁线,很快地便接近到开阔地边缘的河沿里。这就是攻击部队最先头的一个突击班。班前头的第一名,便是突击班里第一战斗小组长吕松山同志。这个班的任务,是要直接攻击敌人中心公路旁的一个核心工事,正好像一把尖刀直刺到敌人心脏一样,然后兄弟部队再把整个地区的敌人分割消灭。这个任务是艰巨的,因为突入敌人心腹时,是会受到敌人各方面的火力制压的,不但补给有困难,伤亡也会大。可是,这些问题,他们无暇考虑,突击班在班长的指挥和吕松山同志的领导下,很快而安全地接近到距离桥梁不到一百公尺的地方,这正是距攻击目标最捷径的地方——三百多公尺。

吕松山同志没有丝毫犹豫地爬上了河床,一边鼓励着:“同志们!立功的时候到了!”大家在他的行动和鼓励下,便一起翻身跳上开阔地,向敌人展开决定性的攻击!这时候,给自己掩护的炮火,和敌人从各方面打来的枪弹,在开阔地上冒起一阵阵的灰尘和烟雾。突击班的战士们,冒着弹雨,穿过尘烟,在战斗中前进,从死尸遍野的敌人身上补充弹药!

英雄们有了枪弹,好比老虎长了翅膀!敌人的枪弹,那能挡得住他们的前进!在前进中一个两个……五个同志都躺下了,负伤了,可是他们知道:这是敌人的垂死挣扎!愈接近敌人,胜利便愈有把握。一声:“前进!”敌人的核心工事,就摆在英雄们的面前了。

奇怪!工事里一个敌人也没有,只有一辆遍体鳞伤的坦克仍然躺在洞门口,地面上看不出一点异样,也找不到一个敌人逃跑的踪影,只有路旁一辆盖着帐篷的汽车上,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班长走向汽车,想搜查一下。其余三个人正搜索着工事的周围,“拍拍拍……”一阵冲锋枪响,吱吱吱……响的子弹便飞到汽车上,班长的肩头负伤了,吕松山同志端起冲锋枪,“拍拍拍……”来不及瞄准便给敌人一阵威吓的射击!果然,不过十多公尺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敌人,头缩到地里面去了。吕松山情急生智,不等敌人抬头,他便抢上前去,接连一阵痛击!这两个敌人倒下了。吕松山同志一见眼前的情景,不由得心急发忙,满头只冒汗!

原来他面前是一个十多公尺长方的一个工事——休息掩体,从地平面掘下两公尺多深,上面盖着帐篷,和薄薄的一层土,伪装得同地面一样。这两个被打死的敌人,正在这个工事的进出口,洞里面满是美国兵,“哇!哇!”的叫。吕松山眼瞅自己弹夹的子弹快打光,如果射击中断了,说不定敌人就会往外冲,他急忙把开关拨到点发上,右手端枪一发一发的作点放封锁洞口,左手掏出手榴弹,用牙咬开弹盖,又咬住拉火圈,这样齿手合作的把手榴弹投进洞口去。轰的一声,只炸得敌人乱叫唤。趁着手榴弹爆炸的一刹那,又迅速换上了新弹夹,一阵枪响连着的便是一声手榴弹。没有间断的一颗两颗……他身上的四颗手榴弹投完了,工事里面的敌人还在乱咕噜!这时候他只有最后喊:“快掩护!快掩护!”

可是,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战友,正在应付几个敌人的反击,根本无法分身,只有肩头负伤的班长爬起来依托在汽车头上,一枪一枪的向洞口射击,替他掩护,助威!他在瞬间,从敌人死尸上,找到了四颗手榴弹,他照样地一阵枪一阵弹的投到第七颗手榴弹,在帐篷缝的远处,伸出来一条白色的毛巾,——投降的记号。吕松山同志右手端着满匣子弹的冲锋枪,左手拿着手榴弹,用大拇指顶起拉火圈,作好了应变的准备后,才停止了射击招呼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几声招呼后,敌人很有经验地把枪托朝上从帐篷缝里一根两根……数十根枪都丢到工事外,接着举起双手一个两个……三十几个同一姿势的美国兵鱼贯地走到洞外,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走到公路上。最后还有几个特别胆小的怕死鬼,眼见一颗揭开弹盖的手榴弹在他手上挥动,吓得吞吞吐吐,抖抖擞擞的不敢走出洞外。这时候,吕松山太兴奋了,他站了起来,用手去招唤他们,猛不防,“嘶!”的一声,从旁的阵地上飞来一颗子弹,正打中吕松山同志的左臂上,他眼睛一冒火花,顿时汗如雨下,他镇静地坚持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一直把最后几个美国兵叫出来,交给跟上来的兄弟部队后,他已经支持不住地昏倒了。等醒过来,四围的枪声响得很利害,他知道这是兄弟部队在最后地歼灭敌人,他好容易挣扎了起来,离开火线,由战地的救护同志们把他抬下来。

纪录片军工记忆全集观后感

《军工记忆》记录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一系列装备的发展历程,更可谓是我国国防科技的发展缩影,记录片使我了解了许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更学到了以爱国精神为核心的勿忘初心,执着探索,死守梦想,默默无闻,坚持不懈,自立自强的精神。

纪录片中涌现了许多为国家军工发展而在幕后默默无闻的努力付出者,他们不图名,不图利,使我深受感触,同时也成为我努力前进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动力和榜样,让我知道了他们身为世界最先进的军事武器制造的军工人仍然默默奋斗在隐秘战线的历史。他们很苦很累,但仍然能坚持在自己隐秘战线数十年如一日的忍受着寂寞努力工作,正是因为前辈们的努力,才使祖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我们作为后辈更应该摒弃浮躁和虚荣心,尽自己的全力为祖国的事业添砖加瓦。

遭受了近百年丧权辱国的历史,“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深深刺痛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维护一个国家主权的完整,军事力量是必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国力强盛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维护世界和平的实力体现,而一个国家的军事工业是国家军力的基础保障,也是能力的体现,军工人的素质又是一个国家军工业赖以生存并能长远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魂魄。

上世纪60年代,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面对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面对新中国成立的一穷二白,老一辈的军工人用中国人的勤勉和坚韧,临危受命,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勤劳智慧在一张白纸上为新中国的军工事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描绘着新中国军工事业的未来,创造出来了一个个的不可能。

第一颗蘑菇云升空,第一颗火箭升空,第一次成功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太空,歼—10的成功研制,中国第一艘航母下水,从这一个个第一可以看出,没有什么不可能,老一辈的军工人创造的一个个第一,让我国成为真正的腾飞的巨龙,龙啸声响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美国这个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他们高层从战略层面始终把中国这沉睡的狮子视作假想敌,为了达到“亚太再平衡”,也为了阻止中国的崛起,在亚太地区搞起“美日韩三国同盟”,在南海搞起三道岛链封锁中国海上力量,同时拉拢其他周边国家从各方面制衡中国。中国又再次面临被封锁的边缘。之前的封锁都被我们的前辈巧妙地用实力化解,而现在我们作为后辈更会努力,让美国亲眼看着他们费尽心机设计的封锁被我们一点一点的打破,让他们认识到,他们已经阻挡不了我们中国腾飞的脚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站在二十一世纪这个新的起点,借助历史史料充分的挖掘上一辈军工人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精神,借助访谈当事人的模式,走进他们为国家、为民族的事业勤勉、忘我奋斗的内心世界,这将成为现阶段年轻人学习的楷模,定将为新一代为梦想奋斗的年轻人奉献的精神大餐,我想这也是《军工记忆》摄制组的初衷吧。

勿忘初心,默默无闻,坚持不懈,自立自强,执着探索,死守梦想。这是一代代中国军工人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军工人的风骨与脊梁,也会是我们年轻一代的精神,之前有了前辈,而之后则交给我们!

纪录片《国家宝藏》观后感想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历史悠久辉煌。每当我走进博物馆,或是游览名胜古迹,总会被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文明所吸引。而《国家宝藏》,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给我们介绍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和文物背后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个周日,我又一次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这期《国家宝藏》呈现的是浙江省博物馆的文物。

第一件文物叫做“万工轿”,在文物里,它算是年轻的,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当镜头拉到“万工轿”的细节景象时,我被深深地惊叹了:轿子精雕细刻、富丽堂皇;在各个不同部位,雕刻着许许多多描金贴银,栩栩如生的人物,组合成一个个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中的场景,仿佛是一本流淌着故事的书。更为感人的是它背后的故事:当时的中国非常落后,有钱人崇洋媚外,看不起我们自己的国货,觉得国货不如洋货好。但有志气的国人通过精美的“万工轿”,让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文化和技术,载着深沉的历史和厚重的精神,我们中国人是可以超过外国人的!精美的文物和感人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第二件文物是“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这是一件唐朝的文物。在故事里,工匠雷威用制琴选材的道理,让唐玄宗明白应该怎样发现人才,怎样复兴国家。而故事之后的文物介绍就更有趣了。博物馆的大师们,通过艰苦的努力,和细致的工作,让1300多年前的古琴,演奏出了动听的声音,这真是一个奇迹!文物不在是沉睡的历史,文物变成了活泼的音符,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仿佛凤凰在鸣叫,真是太美了!

最后一件文物是来自良渚文化的玉琮。这是一件5000多年前的文物了,虽然跨过了漫长的岁月,从精美的雕刻和花纹上,我们依然能看到当年工匠丰富多彩的创造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虽然良渚文化消失在漫漫历史长河里,但是她所创造的文化,却有如灿烂的流星划过夜空,留下了璀璨的色彩。

9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但我仍然沉浸在国宝前世今生的故事里久久不能忘怀。在我的身上,流淌着祖先的血液、继承了祖先的智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是未来的书写者,唯有努力自强,不负历史,不负少年!

纪录片《国家荣光》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国家荣光》第三集《血沃中华赵一曼》,我有了很深的感受。

讲了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一户封建地主家庭。他是一个抗日女英雄。一次,总工会几个同志被日本特务发现了,赵一曼突然想到事先备好的粘米浆糊泼在特务脸上,特务睁不开眼张不开嘴,大家把特务一块捆住,听赵一曼的指挥把特务沉入松花江里,还有一次,部队紧缺武器,从伪军那里购买了大批子弹和十几只枪,由于日本人守卫很森严无法运出,赵一曼与一位女同志,扮做农村妇女,把武器用油纸油布包住放进大粪车里。很快,成功把那一批武器转运到部队。在一次战争中她不幸受伤被俘。面对敌人的百般折磨,她也没有说出抗日队伍活动的情况,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英勇就义。

今天,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巾帼英雄们再次用实际行动证明着她们独有的“魅力”。感受她们身上的“力量”,就要向“她”学习,温柔如水、刚毅如山。

学“她”坚如磐石的信念。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不知多少巾帼英雄,尤其是女性医护者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果断前行,让生命在血与火中绽放。她们毫不畏惧,更可以说是“视死如归”。试想,是什么让她们有如此坚定的信念?答案显而易见,那就是始终如一的初心和使命,她们用汗水、甚至生命换取疫情防控战争的胜利、保障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追有目标、赶有对象,向“她”学习,学习她们坚如磐石的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贯彻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工作总要求,奋力夺取疫情防控战争的胜利。

学“她”始终不渝的意志。环境磨练意志、意志成就事业。各地的“女中豪杰”接到防控通知后,主动请战,毫不犹豫地投身到当前在外人眼里可能因疫情而变得“极其危险”“人心惶惶”的湖北开展工作。对比之下,这也让我们不难联想到,当前,某些党员干部对工作环境挑三拣四、对工作任务挑肥拣瘦,一旦想法落空,便“想方设法搞调动”“浑浑噩噩混日子”等。这些人满腔热情消磨殆尽,初心和使命抛之脑后,严重影响党员干部形象。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务必要始终不渝,无论在多么艰苦的地方,都要保持“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学“她”无私奉献的情怀。“她”是妻子、是女儿、是母亲;她是医生、是护士、是警察……一边是小家,一边是大家,她们异口同声地选择了后者。正是这股“力量”的闪耀,疫区病患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家属放心亲人在医院治疗,她们书写了不忘初心、始终为民的使命,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真谛,展现了坚强韧性的女性魅力。真正的共产党干部不是随便叫出来的,是在勇于牺牲奉献中干出来的。尤其是当前,我们正在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广大党员干部更当以疫情防控战场上的各位女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没有天生的无畏勇士,只有爱逆行的不屈脊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们要向“她”学习,学“她”坚如磐石、始终不渝、无私奉献。我们更要感谢挺身而出的“她”,因为“她”让我们相信,寒冬终会过去,暖春必将到来!

纪录片军工记忆全集观后感

品味《军工记忆》纪录片,短短的几十分钟里,自豪、感动、惊叹、钦佩、惋惜,各种复杂情绪不断交织着,撞击着我的心。这些军工巨匠从抽象的简笔画,清晰为我们身边嬉笑怒骂的普通人。他们工作中针锋相对的争论,生活中的彼此照顾,专业上的冲锋,镜头前的赧然,让我敬佩又动容。

中国的军工行业,如初升的旭日,正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建国初期,我们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研制出两弹一星和核潜艇,令无数国外专家折服;如今,我们自主研制的武器装备频频亮相,航母入列,歼—10劲舞,又屡屡被冠以“中国奇迹”。

歌德说,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激起的热情。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人在变,但是触动人内心的感情并没有变。排除万难的坚韧——“死对我来说,没这个型号重要”;殚精竭虑的拼搏——“没白没夜干了50天,结果最后尿血了”;淡泊名利的坚守——“我管钱,但我从来不动钱”,愧对家人的动容——“我耽误了父亲的病情,我非常愧疚啊”,在武器装备研制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做好了随时奉献自己一切的准备。

镜头前,“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讲述百岁老母临终前对他的牵挂时,脸上仍带着克制温和的笑,眼角却止不住留泪;“独臂英雄”祝榆生,年近古稀时担纲三代坦克的总师,当记者问他为何忍着摔断三根肋骨的剧痛也不肯误了会议的时间时,他朴实而认真地回答,都在开会啊,都等着我啊!看到这儿,我不禁泪流满面。

作为记者,我曾参加过几次《军工记忆》的摄制采访,老专家们缜密的思路、严谨的作风、赤子的忠诚,依然可以从屏幕前闪亮的眼睛、整洁的衣角和谦和多礼的态度感受到。

052驱逐舰的总指挥王荣生,如今已入仗朝之年,看着我们的“长枪短炮”,他带着孩子般的羞涩说道,“我们这些人,特别不习惯见人”。他们无一例外地一再强调,个人渺小不足道,是中央的正确领导、各部门的大力协同才铸就丰碑。他们本着“有誉于前,不如无毁于后”的低调作风,在远离聚光灯的地方,咀嚼着一生的付出与收获,静静地用生命践行“为党奉献一生”的承诺。

从放映室出来,在灵魂深处,一股激情勃勃升起。一代代军工人的付出,已沉淀为行业的生命力;守护安宁的使命,早已渗透进每一位军工人的血脉中。我们没有割断记忆,新时期的军工人将源源不断提供令后人回味的新的记忆素材。

文献纪录片平山记忆观后感

昨天下午,我们学校组织观看了大型文献纪录片《平山记忆》。通过观看《平山记忆》,对我们平山当年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平山精神所赋予的本质特征和时代意义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睹物思人,感概颇深,思想上,心灵上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也引发了许多感想,解读历史,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部文献纪录片共有《播火》、《堡垒》、《家园》、《支前》、《长歌》、《转战》、《曙光》、《情怀》八集,透过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平山人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平山人民为祖国的革命作出的伟大牺牲和贡献,《平上记忆》是一部平山历史的真是写照,承载着平山儿女的苦难和辉煌,同时也是祖国革命历史的缩影。

平山,是太行山老区的一个杰出代表,是晋察冀抗战史上的的一个典范,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缩影!当我们穿越平山历史的天空,回顾先辈们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的感受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遥远的`将来,“两个务必”永远都是我们排除万难,取得新的胜利的保证,平山先辈们的精神才是我们新一代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奠基石。

通过观看《平山记忆》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让我更加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争取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去建设我们先辈们用血为我们换来的美好生活。

文献纪录片平山记忆观后感

河北平山,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缩影。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新闻出版广电局、河北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八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平山记忆》于8月2日至9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20时)、河北电视台(河北卫视21时05分)隆重播出。

平山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的西部,是中国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从上世纪30年代时开始,平山就一直是中国北方革命斗争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据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介绍:“全面抗战爆发前,整个华北当时只有党员5000多名,但是光平山县就有700多名党员。”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岁月中,平山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核心腹地和著名的“抗日模范县”。抗战八年,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机关在平山度过了三年零两个月。抗战爆发不久,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著名的“平山团”在此组建后开赴前线。平山为八路军第120师、第115师输送大量兵员,八年中有7万多人参军参战,涌现出以“子弟兵母亲”戎冠秀为代表的支前模范,成为晋察冀根据地重要的兵员、物资补充基地和可靠的后方。平山也因此成为日军反复残酷“围剿”、“扫荡”的地区,八年中有14700多名无辜平民被屠杀,是河北省被日寇屠杀最惨重的县份;有5000多名烈士为国捐躯,烈士人数位居河北省首位。

据悉,这部文献纪录片《平山记忆》分《播火》、《堡垒》、《家园》、《支前》、《长歌》、《转战》、《曙光》、《情怀》八集,每集50分钟。全片朴实、凝重并带有鲜明平山地域特点,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感人的故事,展示平山儿女以其仁厚实在、悲歌慷慨的风骨,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的贡献和牺牲。摄制组历时16个月,采访了170多位重要历史当事人和知情人,并首次披露中央档案馆、日本公文书馆保存的大量珍贵史料文献,使用了许多历史当事人、知情人收藏多年的珍贵照片。

这部片子拍得很大气,很震撼,也很令人感动和思考。铭记历史可以让我们前行,看完之后有这样几点感受。

第一点,这部作品是大视野,大格局,高站位,显示出创作团队的'实力。《平山记忆》的可贵之处在于,说的是平山但是又高屋建瓴,以小博大,一方面讲平山的苦难与辉煌,一方面又彰显了平山和中国革命全局的紧密联系,我们看到不是一个地方的革命史而是中国革命的历史缩影。因此,《平山记忆》不仅仅是平山人的记忆,也是中国革命的记忆,这段记忆在今天仍然催人奋进。作品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关键在于选题选得好,题材重大,讲述的平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有时代意义,主创人员的大局意识、使命担当意识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第二点,虽然文献纪录片要尊重历史,忠实于史料,但创作者很注重故事、人物的讲述和细节的呈现,注重生动鲜活、丰富饱满的艺术展示,有很强的可看性。这部作品极为难得的是,不仅对纵向历史有深刻挖掘,对每一集横向切面也都营造得生动感人,包括采访170多位当事者和知情人所提供大量的历史细节,奠定了这部作品引人入胜的基础,让我们看到了团队的艺术理想和追求。

第三点,史料的扎实可信。主创人员史料素材搜集的面很广,使得这部片子比其他文献纪录片显得更厚重,更加与众不同。同时它的扎实和翔实,它的流畅和清晰,对一些人物采访和史实的搜集,都体现了创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严肃认真的态度。

第四点,浓厚的河北味道和平山味道。选取人物包括语言文字叙事风格尽量兼顾地域特色,包括片中的场景选择和呈现,都是河北和平山独有的,所以该片呈现的色彩、主题、事件、人物包括文字叙述都有整体的美感,作品在抗战胜利70年的时候播出,有很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为同类题材创作提供了启示。

文献纪录片平山记忆观后感

收看《平山记忆》前四集《播火》、《堡垒》、《家园》、《支前》后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正如片中所说的“平山,是太行山老区的一个杰出代表,是晋察冀抗战史上的一个典范,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缩影”。作为老区平山49万人民的普通一员,感到无尚荣光和无比自豪,对平山革命老前辈抛头颅、洒热血,誓死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壮举无比敬佩。对照先烈英雄事迹,自愧不如,更当奋发向上,踏迹前行,方不枉作平山儿女。

从1931年于光汉在霍宾台村发展第一个党员、建立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到抗战开始前平山县党员发展到700多人,占到全华北区党员总数的七分之一,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于光汉、粟再温、王昭这些平山早期党的领导者,为平山县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建立了卓越功勋。战功赫赫、屡胜敌寇的平山团,仅仅用了一个月零三天,就组建了1500人的抗日队伍开赴前线。这支英雄的部队,被聂荣臻司令员赞誉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舍生忘死亲人一般救治伤员,成为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代表和全国楷模。无论是早期党的领导者、积极参军抗敌的农家子弟,还是英雄的“子弟兵的母亲”、威震敌胆的“东回舍模范大枪班”、战斗英雄王二小等等,都有一样的家国情怀,那就是在任何艰难困苦下,永远忠诚使命,紧跟党走,同仇敌忾,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保家卫国;他们有共同的革命精神和斗志,那就是有信念、有血性、有胆识、有能力、有担当。他们深深懂得,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家就没有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美好的未来。所在,在险恶艰苦的抗战时期,正是有了我们这些舍家报国、视死如归、不怕流血牺牲的先辈们勇敢的对敌斗争和浴血奋战,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才换来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永远记住承载着平山光荣革命传统和平山记忆的先辈们,记住他们精忠报国、热爱故土、守护家园的家国情怀并一代一代传承发扬,让平山这块红色的土地,成为传播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历史的一本生动鲜活的教材。

纪录片《国家荣光》观后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事业的繁荣兴旺,决不会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身在此山中,上下而求索。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深沉地追问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灵魂栖于何处。

新时代中国的故事更加精彩,新时代的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当讲信仰、讲情怀、讲担当,把握时代脉搏,走进人民群众,立德立言立功。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成就和荣耀都属于伟大的人民群众。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明白了为谁创作、为谁立言,才能让自己的作品和研究成果有吸引力、影响力和生命力。到群众去,面对面“望闻问切”调查研究,找出病根对症下药;扎根人民,真正做到“角色扮演”,创作的作品才不会曲高和寡、无关风月;拜人民为师,与群众同劳动共思考,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就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还要明大德、立大德,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拿起笔,就有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就要起到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作用。所以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把共和国红色的基因一代代延续。二要在作品里生动形象的告知世人美与丑、善与恶、对与错。最重要的是在有了影响力后保持洁身自好、抵住诱惑,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有了大作品,才有大家大师。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远离浮躁,笃定恒心、倾注心血,才能创作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

优秀的文化作品要与人民群众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优秀的文化工作者要勇于发出时代的心声。只有汇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广泛凝聚共识、牢固价值认同,才能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激励。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今天,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新时代的文化创作者,如果不能在舞台中心发出中国声音,不能为新时代的奋斗者鼓与呼,那么就将有愧于这个时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