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读书心得体会blog(大全8篇)

时间:2023-10-16 15:59:13 作者:GZ才子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体会blog(大全8篇)

培训心得是对自己培训过程中各方面情况的客观记录和评价。下面是一些实习心得的摘录,希望能为大家在实习期间提供一些思路和思考。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体会blog篇一

时光荏苒,未来已至。未来教育将会拥有怎样的面貌?相信这是每一个关心教育的人都想知道的事情。而作为一个对教育倾注了无数关注的人,我近期读完了《未来学校:学生如何才能成功应对未来世界所需知识与技能》一书,感触颇深。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读未来学校这本书,对未来教育的理解以及如何面对未来教育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第二段:未来教育需要发展的新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未来教育需要培养的能力也在不断变化,我们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未来教育需要培养的能力包括:情报收集,数据分析,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创造性思维和明确的沟通能力等。而未来学校所描述的教育模型,正是以培养这些能力为目标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未来教育对学生掌握相应技能的要求。因此,未来教育需要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一种能够培养学生新能力、发现学生出众天赋和才能的模式。未来学校提倡的“个性化教学”、“项目学习”等模式,正是在这方面涌现的新思路。

第三段:未来教室与传统教室的区别

随着教育的发展,未来教育的教室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未来教室不再是传统的理论课堂,而是一个充满了各种新技术和创新培训设备的多元环境。

未来教室会使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历史事件、探究社会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记忆性。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未来教室的多元环境,进行探究、实践、反思、创意等教学活动,拓宽知识视野和行业触角。未来教室的这些特点与传统教室的单一、死板相比,开创了全新的教育模式,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多元能力。

第四段:未来教育的发展与挑战

如今,未来教育的发展已失去任何质疑的空间。在人工智能、VR、AR、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下,未来教育的基础设施将得到大幅升级,为未来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和支持。同时,未来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如何成功地让未来教育模式落地?如何平衡技术与人文精神?如何让未来教育覆盖到每一个地方?这些都是未来教育发展和推广的问题。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全方位上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五段:结语

未来学校,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模式,更是一种精神和信仰的践行。未来教育的新模式、新技术和新发展,都需要基于对学生的深切关注与一种开放的探索精神。未来学校的精神信仰,就是通过无穷的探索和实践,发掘学生的潜力,更好地促进启迪和培养了学生的内在能力。正如未来学校所提倡的那样:让教育更好地让人成长,让人成长更好地服务人。这也是未来学校最终的目标。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体会blog篇二

第一段:引言(150字)

未来学校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如今各大学校争先推行未来学校教育,打造孩子们最宜居的学习环境。作为一个家长,我也通过读未来学校新颖,如今对未来学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未来学校的看法和体会。

第二段:未来学校的特点(200字)

未来教育学校注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感,并且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进行综合性素质教育的一种类别。在未来学校中,学习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更加注重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使学生拥有实践动手能力,未来学校强调的是运用经典成长,匹配国际最前沿的教育教育方法,通过科技、活动、合作等多元化的手段,引导学生全面、多角度、自主的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段:未来学校教育的实践价值(350字)

采用未来学校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价值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生产力和技术含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建立自己的人际交往关系,培养自己的领导力与组织能力,学会分享、担当、协作与明确自己的目标。在未来学校中,学生不仅仅学习课堂上的知识,更加注重的是学习传统价值观,例如:责任感、团队协作等价值。这种教育方式实质上是与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相符合的,为学生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四段:未来学校应该具备的教育模式(300字)

未来学校教育中,需要让学生更好的感知到自己的价值。首先,在未来教育学校中,要重视多样化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宽广的思维视野中。其次,教育的方式需开放、自由,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由于未来学校的发展要与现代科技的高度融合,借助现有先进的科技设施,让学生真真实实的感受海量信息、各类资源的整合,并从中获取所需的知识。这样,在未来学校的教育下,学生将可以在不停的挑战中、从实践应用之中获取到真正的快乐。

第五段:总结(200字)

未来学校的建设是教育问题上的一次革命。未来学校的教育不仅仅要代表新的思维方式,更要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希望,通过未来教育学校的发展,能够向全社会发出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让教育更接近于学生自己的天性,让孩子们在未来的不同阶段寻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在学习与人生中不断成长,为美好而努力。总之,未来学校的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去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体会blog篇三

读未来学校,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科技和艺术的乐园,这里不仅有基础课程和各类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有非常丰富的体验式教育。在这个未来学校里,学生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3D打印、人工智能等技术来进行交互式探索和学习。而且学生们在这里也能够获得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的培训,不再像传统学校一样只是面对通识课程。

第二段:创新教学方式的优势

未来学校采用的创新教学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优势。非常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和探究,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校的老师们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而不是纯粹的机械记忆。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更全面的素质,还能够让孩子们对学习更加有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第三段:师资力量的重要性

未来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当重要,他们不仅具有对各类技术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非常先进的教学理念。未来学校的教育团队可以借助科技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更能够创造出有趣,丰富,传统教育无法实现的课堂。解决教育问题必须从人才引导开始,好的师资队伍能够让孩子们更好的接受教育,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第四段:受教育的价值

千百年来,我们都在追求受教育的价值所在。未来学校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学习与游戏交互的体验,让学习不再受到严肃的束缚,同时他们也将给未来社会和教育带来新的洞见和想法。我们感到,未来学校的思想和行动让我们看到教育无限的可能性,通过鼓励创造和自主学习,它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价值的发挥。

第五段:未来学校的启示

未来学校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不再是硬性升学扩展知识的过程,而是综合方面能力培养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的意义不在于知识的技术性交付,而在于对社会、人生和孩子们自身技能的全方位考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关注未来学校,为教育改革注入新活力,让孩子们在明天的社会中能够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职业。我们坚信,互联网将在全世界带来新的想法和趋势,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多的人们加入到教育改革的行列中去,推动未来的教育变革。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体会blog篇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学校的概念也已经从梦想变为现实。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份关于未来学校的视频,该视频为我揭示了未来学校的美妙景象,让我深入思考了未来学校在初中阶段的意义和影响。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以期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思考。

首先,在未来学校的视频中,我看到了数字化教学的重要性。未来学校里的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科技设备,例如交互式白板和虚拟现实头盔。这些设备能够将知识以更形象、更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还能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合作和交流,扩大和改善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这种数字化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信息素养。

其次,未来学校还强调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视频中,我发现未来学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每个学生定制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学习,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每个学生都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另外,在未来学校的视频中,我还看到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未来学校鼓励学生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在数学课上,学生可以学习数字艺术设计;在语言课上,学生可以学习科学知识。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此外,未来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未来社会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未来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视频中,我看到学生们在团队中进行各种合作项目,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学习和帮助,还能培养他们的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

最后,在未来学校的视频中,我看到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未来学校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品德修养和身心健康。视频中,我看到学生们通过艺术、音乐和体育等活动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锻炼身体,丰富他们的个人修养。未来学校意识到学生是一个整体,只有全面培养学生,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成长为有价值的人才。

通过观看未来学校的视频,我对未来学校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数字化教学、个性化学习体验、跨学科学习、团队合作和全面发展成为未来学校的主要方向。这些都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使他们更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如何适应未来学校的发展,努力发展自己的技能和素质,以便能够在未来学校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体会blog篇五

假期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未来学校》,感触颇深。

全书中,提到了一个贯穿全书的一个概念,那就是“学习中心”,朱永新在《未来学校》中围绕“学习中心”深入探讨了八个问题:

1.学习中心,长什么模样?

2.学习中心,谁来学?

3.学习中心,谁来教?

4.学习中心,学什么?

5.学习中心,怎么学?

6.学习中心,怎样评价学得好不好?

7.学习中心,父母应该做什么?

8.学习中心,政府需要做什么?

第一个问题:学习中心,长什么模样?

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个房间都需要预约;没有以“校长室”“行政楼”为中心的领导机构,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甚至在培训机构。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学制。未来的学习中心,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一部分教师将变成自由职业者.

所以,它可以是网络型,可以是实体性,这些学习中心是彼此连接的环岛,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可以跨区域甚至是跨国界。想学的就来学,学校不再是教育的唯一场所;更注重回归生活;把以前的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力求针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个性化,定制化。

第二个问题:学习中心,谁来学?

谁想学,谁就是学生,可能是混龄学习,也可能是跨区域或跨国界的学习。

第三个问题:学习中心,谁来教?

未来的教育会更具情感性和互动性,未来的教师也应该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的成长伙伴,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未来的教师要注重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注重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让学生更有获得感。

第四个问题:学习中心,学什么?

学习内容个人化,学习内容定制化。跟疯了每个人都可以根据需要定制化学习,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

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

第五个问题:学习中心,怎么学?

线上线下结合,个人与团体结合,时间和空间被打破。

第五个问题:学习中心,父母应该做什么?

未来的父母会主动参与,积极投入,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发现者、创造者、管理者、参与者、施教者、学习者。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孩子,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

第六个问题:学习中心,怎样评价学得好不好?

学习中心,怎么评价学得好不好?未来学习中心会用大数据记录整个学习的过程,记录学习者在哪些方面、哪个点上有问题,然后它给你提供技术的支持,它更多的是做诊断而不是鉴定。

第七个问题:学习中心,父母应该做什么?

未来的父母会主动参与,积极投入,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发现者、创造者、管理者、参与者、施教者、学习者。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孩子,抓全部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

第八个问题:学习中心,需要政府干什么?

在未来,教育行政部门将把公立学校中心的举办权交出去,把评价学习中心的权利交出去,实行“管、办、评”,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集中精力从事教育管理与服务。

未来学校与其说是在未来存在的学校,不如说是我们现在要去努力筑造的学校,让我们去主动迎接、主动介入通往未来的教育趋势。“我相信,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未来的学习中心不再是孤岛。我想,曾经的网课模式可能就是朱教授提出的中心学校的初始状态或者说是在未来中心学校边缘试探的萌芽模式。同时,未来学校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教师,路长漫,自强得远,先要强自身,才能引导好学生,做好学生的陪伴者。

虽然,未来学校值得我们追求和向往,但是回归当下,课程改革的今天,体现核心素养,教书育人的今天,我们真的需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生的学法等,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程度与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只有把指向未来的美好心愿,倾注到当下的生活中,工作中,落实到点点滴滴的言行之中,才能创造无限美好的明天。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体会blog篇六

其实最开始看到《未来学校》这本书的时候,我是被书扉页上面著名作家梁晓声的评价给吸引住了。他评价《未来学校》不仅仅是关于教育将会怎样的一本预见畅想之书,更重要的是书中就如何将因材施教做得更好阐述了更有效的种种方法。其实作为一名老师,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尽己所能,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培养好每一位学生。所以起初我是抱着学习的目的阅读这本书的。但是后来我发现《未来学校》这本书的核心关键词是互联网加教育。它是从一个十分新颖的角度,站在未来的视角上看待教育这个宏观问题的。我突然意识到,这个看似新奇的观点,在未来成为现实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作者朱永新作为一名经验独到的著名教育学家,跟随现在互联网发达的浪潮,对教育进行了重新定义。作者畅言:未来的教育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在书中提到未来的某个时候,未来的人们会觉得现在听起来“天方夜谭”的学习中心是那么的顺利成章。我们会告别寒暑假“刀枪入库”各自安排的传统模式。在未来学习中,没有年龄和时间的限制,甚至你可以让一个15岁的孙子和75岁的爷爷在同一个课堂上同样的课;打破了年级,班级,学校固定统一的组织形式设计,你可以按照固定的时间上课学习,也可以礼拜天寒暑假进行任意时间的学习;研发出新生命,新人文,新科学,新公民,新艺术的课程体系。定位于为中国教育探路的实践,并能为世界教育做出贡献。这是对于未来学习中心的设想.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作者提倡应该把幸福还给我们的学生。此外,书中提到了几个观点,带给我的感悟十分深刻:

未来,学力将代替学历

现在已经有无形的,很多新的教育力量在形成。无论是《樊登读书会》、罗辑思维还是好未来,各种各样的教育机构,在未来都会衍生为学习中心。学历这一纸文凭并不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和门槛。重要的是这个人的学习能力如何。古人说学力,都会提到学力深这个概念。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古代学堂并未十分普及。所以需要学习能力强,也就是能够自主完成对文字书目的学习。在我看来,《未来教育》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也还原了古代的学习模式,是对古代自主学习的总结和升华。

未来,能者为师

在《未来学校》中专门有一个章节讲到的就是未来会进入一个叫“能者为师”的时代。也就是请在不同方面社会影响力最大能力最强的精英来做将讲师。比如未来最顶尖的艺术家会讲述艺术课程,最顶尖的运动员会开设体育课程,所以,再这样的一个大的教育框架中,它极大地消除了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学习中心体系中,国家会建立一个大的教育资源平台,把最好的课程无偿提供给所有人学习。但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收获都不相同,仍旧能够维持教育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未来,游戏化教学盛行

这也就解释了《游戏让学习成瘾》这本书存在的意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甚至觉得荒谬。但是它就是成功让教学内容、游戏机制和游戏思维做到了成功匹配。针对于游戏软件来讲述如何让学习、思维能力受益于这些科技成果,随着数字游戏和游戏式界面的日趋流行,游戏化成为学习专家十八般兵器中的一员变得越发必要。未来学校也将会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更有深度有意义的教学。

其实这个设想是有很大发展前景和合理性的。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新的教育正向我们走来。社会将会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互联网社区化,线上线下学习是相互结合的。资源共享将成为流行趋势。作者一直秉持的是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的观念,在未来的教育模式中,将会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出把生活的时间转变为学习,分享和养育的时间。我也坚信,未来的教育能够真正实现两千年前孔子的梦想——有教无类。

这一本书重新诠释了教育未来的新方向,并严谨地定义了教育的可能性、未来性。未来学校这一本书的创造性蓝图,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既有中生大有。从回溯到当前到将来的教育之路,透过进阶的经验性硏究和合理的建构性思维。未来学校的实际性、需要性、完美性、无限性,都生而又生,大而又大,美而又美了起来。

未来学校的学习中心,打破了学校固定场域的形式,打破了传统师生学习的模式。能者为师的概念,将改变过去的制式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新的学习的康庄大道。教师渐渐由教室学习的主宰者、主控者、主讲者的身分,渐渐转换成指导者、辅助者、陪伴者的角色。

朱永新教授完整呈现未来学校的架构,静如山,动如水,自然而然,不待勉强。经得起检验,有强大而缜密的理论基础,也结合过去到现在长期承传的教育历程。因此,我们可以合理的肯定未来学校的未来性,因为它符合文明性、自然性、潮流性的走向,似真性又极高。这是一位教育先知先觉者,凭其教育家的实质专业,非常有视野、有前瞻、有远见的精算,我看到了正知正觉、正见正悟的如椽之笔,也充分感受到了有胸襟、能梳理、敢擘画、最深厚的教育大爱!

最令我折服的是学习中心,父母应该做什么?父母是未来学习中心的发现者、创造者、管理者、参与者、施教者,同时也是学习者。这是王者归来,强调家庭价值的核心。朱先生把涵盖华夏民族人文化成的中国教育特色,自然而然地嵌入人性化教育的实质特色。

想了解教育那我们必须从源头开始,现在我们所盛行的教育模式叫做普鲁士式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存在和我们工业化大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的学校教育是为了给工业化输送人才,培养基本的读写算的能力。在那个时代,知识还不像现在是一种泛在化的形式,它只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而大部分人都是文盲,都是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它需要快速地制造出拥有基本读写算的能力,所以它就把社会的教育资源集中到一个称之为学校的地方,从此学校诞生了!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人的演讲视频,他说200年前的交通和今天的交通大不一样;200年前的通信和今天也是大不一样;20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和今天更是不一样;但唯独200年前的教室和今天的教室几乎是一模一样。人们是怎么有效地教学呢?那么教育者就要制定一个教育标准,这个标准它主要是为适应生产,为适应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它不是针对每个人的需要去产生的。因此,在那样一个时代,有它的合理性,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失去了创造力,弊端显露无疑。

作者认为我们今天觉得天经地义的学校生活,因为互联网,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在润物无声的改变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人们会觉得我们今天看起来好像天方夜谭的“学习中心”,也会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虽然书中很多次的强调未来教育是全民当教师,但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仍然保留自己的想法,未来教学可能不会进行大规模聚集性的学习,但教师这个职业仍是必要性的存在,而且是高质量的存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给我们教育者敲上了一个警钟,随着未来教育资源的普及化和广泛化,我们可能不再需要固话的教学,我们教师要时刻保持积极地学习状态,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我们会成为知识的筛选者和提炼者,教师不再是固话某类知识,而是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到了邢台新教育第一实验小学,环境的影响,我更加体会到时间的宝贵、读书的重要性。并逐渐对不同书刊有所涉猎,最近我真真地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感受颇多。下面我来谈谈我的收获。
未来学校具体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时候都不敢想象会有这一天的到来。短短几年不只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几乎人手一部手机,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更是多种多样,已然成了人们生活的必备品。
以前出个门,又是带钱包,又是带公交卡的,很是麻烦!现在出门,一部手机就能轻松搞定!这还要靠手机另一个强大的功能——“支付宝”。有了他,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有网,付钱也好,收钱也罢,不论零钱还是整钱,只需扫个二维码,就能轻松支付!省去了找零钱的麻烦不说,携带起来也很方便!
现在已是炎炎夏日,酷热的天气使得我们只想待在家里不愿出门,可是不出门日常的生活用品怎么解决?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没错就是“淘宝”。淘宝是个很好的购物平台,无论你要买什么,只要拿起手机,点开淘宝,在这里都能满足你的需求。喜欢什么直接下单付款,你要的东西便会送货上门,省时又省力,简直太方便了!
一部小小的手机,却为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这不得不让我感叹高科技的便利与伟大!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平静有序的生活,它像恶魔般挥舞着无形的魔爪四处作恶,我们也因此被迫困在家里。眼看着开学日期一天天接近,可开学却是毫无指望,我在心里暗暗着急。就在这个时候,我们下载了一个叫“钉钉”的软件,说要用这个上课。我当时心里还嘀咕,用这个怎么上课?他能让我看到我亲爱的学生么?能让我听到孩子们的声音么?能有在学校的那种上课感觉么?后来直到我见识到了它的真本事,他不但让我看到了久违的同事和同学们,还能听到他们或讲课或回答问题的声音,那种感觉跟在学校上课一个样。就连作业这么麻烦的事,也都能轻松解决!简直太强大了!
所以说,朱教授在书中倡导的未来的学习理念,是符合当今的大趋势,也是一种非常超前科学预想。他所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全国共有4000多所学校加入,并且规模也越来越大。未来学校对于未来学习中心的构想,也打破传统教育中年级、班级、学校的组织形式的设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运用大数据,发挥新时代科技的力量。当我看到学习中心的设想:学习不一定非要在学校里进行;学习中心也没有固定教室;学习中心没有以校长室为中心的领导机构;学习中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比如好未来,新东方这样的培训机构也可以是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严苛死板的上学时间;没有必须是6岁入学的机制,这个学习中心可以有6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七八十的老人……当我看到以上内容的时候,不由得惊呆了,学习中心原来范围这么广。因为未来的学校不再是教育的唯一场所,学生学习也要回归生活,到时候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这个时候老师和学生的传统的地位将发生彻底的颠覆:有教无类,谁想学谁就是学生。或许老师在这某一方面是专长,但是到了下一节课,他所上课的老师可能就是刚才他的学生。这就实现了教学相长。在今天看来,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未来学校是什么样的,社会每天都在飞速地发展,我真的想象不出来,但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如果那一天到来了,那么作为老师从现在开始,要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回想自己的课堂:还是教师传授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并且课堂上效率太低。其实学习就是一个交流表达的过程,让一个孩子站在游泳池边学习游泳,但是却从不让他下水尝试,这个孩子永远也学不会游泳。读完了这本书以后:我今后努力要做的方向:
1.改变以往教师讲的过多学生表现的过少的情况。让老师变成一名导演,站在这节课的背后。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
2.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充分发挥其所长,而不是一直强调补短。让孩子利用他的长处,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相信通过这样的行为,他会越来越出色,越来越努力,从而越来越让自己自信。
3.加强备课。上课时间非常有限,但是授课内容又很多,怎么样从纷繁复杂的知识点中挑出重点,挑出难点,作为课堂的一个主要内容。而非重点的内容,又用怎么样的形式彻底交给孩子,让优秀的孩子教后进的孩子,从而有限的课堂真正落实。
4.关于评价制度,结合班级评价制度,加大学生平时表现中的评价比重,取消以往单靠期末成绩来给孩子排名的错误做法。更加关注孩子平时的表现,并且给予相应的及时评价。
5.书中提到的有些点,虽然作为教师,个人无能为力去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在个人应有的水平范围之内,做出自己的改变。改变班级的座位分布,改变班级的评价制度,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改进作业过多大量无效的情况,改变过去忽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但我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的自己还需要不断的尝试与历练,让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自己对未来的教学更加有方向,从而让自己变成一名真正的未来教师,能更好的胜任未来教师这一沉甸甸的职务。正如我们学校核心理念所倡导的那样:日行日新。
最后我想用这本书的最后一段话作为结尾:我相信,教育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一代人又一代人的行动,寻找美好万物,将会因此而来。

其实最开始看到《未来学校》这本书的时候,我是被书扉页上面著名作家梁晓声的评价给吸引住了。他评价《未来学校》不仅仅是关于教育将会怎样的一本预见畅想之书,更重要的是书中就如何将因材施教做得更好阐述了更有效的种种方法。其实作为一名老师,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尽己所能,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培养好每一位学生。所以起初我是抱着学习的目的阅读这本书的。但是后来我发现《未来学校》这本书的核心关键词是互联网加教育。它是从一个十分新颖的角度,站在未来的视角上看待教育这个宏观问题的。我突然意识到,这个看似新奇的观点,在未来成为现实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作者朱永新作为一名经验独到的著名教育学家,跟随现在互联网发达的浪潮,对教育进行了重新定义。作者畅言:未来的教育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在书中提到未来的某个时候,未来的人们会觉得现在听起来“天方夜谭”的学习中心是那么的顺利成章。我们会告别寒暑假“刀枪入库”各自安排的传统模式。在未来学习中,没有年龄和时间的限制,甚至你可以让一个15岁的孙子和75岁的爷爷在同一个课堂上同样的课;打破了年级,班级,学校固定统一的组织形式设计,你可以按照固定的时间上课学习,也可以礼拜天寒暑假进行任意时间的学习;研发出新生命,新人文,新科学,新公民,新艺术的课程体系。定位于为中国教育探路的实践,并能为世界教育做出贡献。这是对于未来学习中心的设想.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作者提倡应该把幸福还给我们的学生。此外,书中提到了几个观点,带给我的感悟十分深刻:
现在已经有无形的,很多新的教育力量在形成。无论是《樊登读书会》、罗辑思维还是好未来,各种各样的教育机构,在未来都会衍生为学习中心。学历这一纸文凭并不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和门槛。重要的是这个人的学习能力如何。古人说学力,都会提到学力深这个概念。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古代学堂并未十分普及。所以需要学习能力强,也就是能够自主完成对文字书目的学习。在我看来,《未来教育》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也还原了古代的学习模式,是对古代自主学习的总结和升华。

这一本书重新诠释了教育未来的新方向,并严谨地定义了教育的可能性、未来性。未来学校这一本书的创造性蓝图,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既有中生大有。从回溯到当前到将来的教育之路,透过进阶的经验性硏究和合理的建构性思维。未来学校的实际性、需要性、完美性、无限性,都生而又生,大而又大,美而又美了起来。
未来学校的学习中心,打破了学校固定场域的形式,打破了传统师生学习的模式。能者为师的概念,将改变过去的制式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新的学习的康庄大道。教师渐渐由教室学习的主宰者、主控者、主讲者的身分,渐渐转换成指导者、辅助者、陪伴者的角色。
朱永新教授完整呈现未来学校的架构,静如山,动如水,自然而然,不待勉强。经得起检验,有强大而缜密的理论基础,也结合过去到现在长期承传的教育历程。因此,我们可以合理的肯定未来学校的未来性,因为它符合文明性、自然性、潮流性的走向,似真性又极高。这是一位教育先知先觉者,凭其教育家的实质专业,非常有视野、有前瞻、有远见的精算,我看到了正知正觉、正见正悟的如椽之笔,也充分感受到了有胸襟、能梳理、敢擘画、最深厚的教育大爱!
最令我折服的是学习中心,父母应该做什么?父母是未来学习中心的发现者、创造者、管理者、参与者、施教者,同时也是学习者。这是王者归来,强调家庭价值的核心。朱先生把涵盖华夏民族人文化成的中国教育特色,自然而然地嵌入人性化教育的实质特色。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体会blog篇七

在未来学校的一次参观之旅中,我有幸观看了一段有关未来学校的视频。这个视频展示了一个充满科技和创新的学习环境,让人激动不已。通过这次观看,我深刻地认识到未来学校的重要性和它对我们的影响。

第二段:科技与教育的完美结合

视频中展示的未来学校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科技与教育的完美结合。在这个校园里,学生们使用先进的虚拟现实设备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通过触摸屏幕探索知识的更多层面。我惊叹于这些科技手段的强大,它们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而有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第三段:个性化学习的实现

未来学校视频还展示了一种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它将每个学生视为独特的个体,根据其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设计学习计划和方式。在这个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和风格进行学习,而不被传统的课堂模式所束缚。我认为,这种个性化学习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段:开放化的学习环境

视频中所展示的未来学校还拥有开放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创造性的布局和设计,让学生们在一个充满灵感和激情的空间里学习。在这个环境中,学生们不再受限于传统的课桌椅和黑板,而是可以在舒适的沙发上自由地学习和交流。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第五段:对未来学校的期望

通过观看未来学校视频,我不禁对未来的教育感到兴奋。我期望未来的学校能够真正理解并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个性化、开放化和科技化的学习环境。我希望学校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未来领袖。我相信,未来学校的发展将为我们的教育带来重大的改变和进步。

总结:

通过观看未来学校视频,我对未来的学校充满了期待和希望。科技与教育的结合、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开放化的学习环境,这些未来学校所展示给我们的,让我相信未来的教育将会更加丰富多彩、有趣而高效。我相信,未来学校将以更加先进的手段和更加创新的理念来改变我们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他们应有的机会和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体会blog篇八

其实最开始看到《未来学校》这本书的时候,我是被书扉页上面著名作家梁晓声的评价给吸引住了。他评价《未来学校》不仅仅是关于教育将会怎样的一本预见畅想之书,更重要的是书中就如何将因材施教做得更好阐述了更有效的种种方法。其实作为一名老师,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尽己所能,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培养好每一位学生。所以起初我是抱着学习的目的阅读这本书的。但是后来我发现《未来学校》这本书的核心关键词是互联网加教育。它是从一个十分新颖的角度,站在未来的视角上看待教育这个宏观问题的。我突然意识到,这个看似新奇的观点,在未来成为现实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作者朱永新作为一名经验独到的著名教育学家,跟随现在互联网发达的浪潮,对教育进行了重新定义。作者畅言:未来的教育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在书中提到未来的某个时候,未来的人们会觉得现在听起来“天方夜谭”的学习中心是那么的顺利成章。我们会告别寒暑假“刀枪入库”各自安排的传统模式。在未来学习中,没有年龄和时间的限制,甚至你可以让一个15岁的孙子和75岁的爷爷在同一个课堂上同样的课;打破了年级,班级,学校固定统一的组织形式设计,你可以按照固定的时间上课学习,也可以礼拜天寒暑假进行任意时间的学习;研发出新生命,新人文,新科学,新公民,新艺术的课程体系。定位于为中国教育探路的实践,并能为世界教育做出贡献。这是对于未来学习中心的设想.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作者提倡应该把幸福还给我们的学生。此外,书中提到了几个观点,带给我的感悟十分深刻:

未来,学力将代替学历

现在已经有无形的,很多新的教育力量在形成。无论是《樊登读书会》、罗辑思维还是好未来,各种各样的教育机构,在未来都会衍生为学习中心。学历这一纸文凭并不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和门槛。重要的是这个人的学习能力如何。古人说学力,都会提到学力深这个概念。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古代学堂并未十分普及。所以需要学习能力强,也就是能够自主完成对文字书目的学习。在我看来,《未来教育》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也还原了古代的学习模式,是对古代自主学习的总结和升华。

未来,能者为师

在《未来学校》中专门有一个章节讲到的就是未来会进入一个叫“能者为师”的时代。也就是请在不同方面社会影响力最大能力最强的精英来做将讲师。比如未来最顶尖的艺术家会讲述艺术课程,最顶尖的运动员会开设体育课程,所以,再这样的一个大的教育框架中,它极大地消除了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学习中心体系中,国家会建立一个大的教育资源平台,把最好的课程无偿提供给所有人学习。但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收获都不相同,仍旧能够维持教育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未来,游戏化教学盛行

这也就解释了《游戏让学习成瘾》这本书存在的意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甚至觉得荒谬。但是它就是成功让教学内容、游戏机制和游戏思维做到了成功匹配。针对于游戏软件来讲述如何让学习、思维能力受益于这些科技成果,随着数字游戏和游戏式界面的日趋流行,游戏化成为学习专家十八般兵器中的一员变得越发必要。未来学校也将会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更有深度有意义的教学。

其实这个设想是有很大发展前景和合理性的。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新的教育正向我们走来。社会将会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互联网社区化,线上线下学习是相互结合的。资源共享将成为流行趋势。作者一直秉持的是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的观念,在未来的教育模式中,将会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出把生活的时间转变为学习,分享和养育的时间。我也坚信,未来的教育能够真正实现两千年前孔子的梦想——有教无类。

《未来学校》是我阅读的一本书,由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所著。

学习中心跟我们今天的学校不一样。

今天,每个学校,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是孤岛。每所学校都是相对独立地自己办学,完全实现自己的封闭性内循环,本质上它不需要和外部世界进行更大的联通。

但是,未来的学习中心不是这样,它可以是网络型的,也可以是实体型的。这些实体型的学习中心,有的是从现在的学校转型而来的,有的是从现在的各种培训机构、社会教育机构转型而来的。

未来的学习中心不再是孤岛,而是彼此连接的环岛。未来的学生,不是像现在一样只在一所学校学习,而是在不同的学习中心学习。

未来的学习中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未来的一个小学生或者一个中学生,甚至一个大学生,他可以在这个学习中心学习数学,在那个学习中心学习艺术,然后在另外一个学习中心学习科技,而且学习中心可以是跨区域甚至是跨国界的。

新教育实验在全国有4000多所学校,我们选100所学校,作为新教育共同体的学习中心,这100所学校中的每所学校都有自己非常强的特色教育资源和非常有代表性的课程,我们新教育共同体的学生,在这些不同的学习中心之间游学选修。

这样,我们首先从学习空间上,就打破了传统的学校概念

未来,清华大学的学生,可能是在清华注册入学,但是可以在全世界的大学、不同的学习中心选择课程,可以选北大的文学课程,哈佛的幸福课程,麻省理工的电子学课程,等等。

只要是学生需要的课程,就允许他去不同学习中心学习。各个学习中心的课程,经过认证机构的认证或者学习中心的许可,可以互相承认、互换学分,学习中心将不受时间、空间、机构的限制,时时处处提供各自的教育资源,学生随时都可以在这里进行全天候的学习。

想了解教育那我们必须从源头开始,现在我们所盛行的教育模式叫做普鲁士式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存在和我们工业化大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的学校教育是为了给工业化输送人才,培养基本的读写算的能力。在那个时代,知识还不像现在是一种泛在化的形式,它只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而大部分人都是文盲,都是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它需要快速地制造出拥有基本读写算的能力,所以它就把社会的教育资源集中到一个称之为学校的地方,从此学校诞生了!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人的演讲视频,他说200年前的交通和今天的交通大不一样;200年前的通信和今天也是大不一样;20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和今天更是不一样;但唯独200年前的教室和今天的教室几乎是一模一样。人们是怎么有效地教学呢?那么教育者就要制定一个教育标准,这个标准它主要是为适应生产,为适应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它不是针对每个人的需要去产生的。因此,在那样一个时代,有它的合理性,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失去了创造力,弊端显露无疑。

作者认为我们今天觉得天经地义的学校生活,因为互联网,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在润物无声的改变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人们会觉得我们今天看起来好像天方夜谭的“学习中心”,也会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虽然书中很多次的强调未来教育是全民当教师,但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仍然保留自己的想法,未来教学可能不会进行大规模聚集性的学习,但教师这个职业仍是必要性的存在,而且是高质量的存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给我们教育者敲上了一个警钟,随着未来教育资源的普及化和广泛化,我们可能不再需要固话的教学,我们教师要时刻保持积极地学习状态,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我们会成为知识的筛选者和提炼者,教师不再是固话某类知识,而是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

跟随《未来学校》的作者泰德.丁特史密斯一起来了解了现代的美国教育、及对教育的启示。在《未来学校》中,我随作者走进了美国现代教育,体会感受教育困惑及变革,在教育长征中,教师打破传统教育、为新型教育方式方法努力变革,虽然道路艰辛的,但最后结局的是完美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开发自身的能动性,快乐学习。印象最深刻的是《警察变身幼儿园教师》章节内容。jaredknipper曾经是一名警察,他觉得自己要是成为一名老师,一定会带出不一样的学生。他不愿意接受呆板的教育规定和管理,他想到自己班级以动手为主,作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他有幸获得了园长的支持,开始与孩子们一起动手做事情。他让孩子们一起设计机器,在看说明书、设计造型、编程中,开发孩子们的动手、动脑、阅读能力。抵挡家长、同事的猜测中,幼儿园孩子一个个惊艳的作品中粉碎了质疑。这突然点醒了我“主题教育”的真实含义,设定一个活动主题,让孩子们自由发散想出各种玩法,或者相关想知道内容,教师通过游戏、共同参与活动,帮助、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激发幼儿求知欲、思维能力、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等。让孩子参与教学设计,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体。

今天读完朱永新老师的《未来学校》,颇为感触先生对教育变革的大胆畅想。(主要是还暗暗窃喜了自己在几个月前还未曾读到该书时,乱写了一个《安老师对未来教育的胡思乱想》,内容方向上与专家的构想竟然沾了些许的边边啊,内心激动荣幸不已呢!)作者针对当下诸多教育痛点,对未来教育趋势做出了预判: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所取代。同时,他以八个关于未来学习中心的问题,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构想,或者以朱老师自己的话来说是“对教育‘应当如此’的思考;对未来教育的预测与展望;对教育‘肯定如此’的合理预期。”

现代学校制度,是人类伟大的创造。它的普及性,把人类几千年创造的知识用高度浓缩、集约化的方式,按照学科专业分门别类地传授给未成年人,高效提升了全社会的文化素养。同时,现代教育制度也有自己的内在缺陷,效率为先的工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年龄相同但个性迥异、能力水平不一的人在同一个标准下被要求整齐划一,个性得不到张扬,潜能得不到发挥。于自己亲身体验而言,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也会感慨课堂的状态经常是——早已学会的孩子索然无味,一部分孩子懵懵懂懂,一部分孩子若听天书。而我们很多时候干的事情就是“把跑得快的拽着让等等;把跑不动的生拉硬拽强行拖着跑”。以前跟同事聊到过,窃以为分快慢班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但它不符合当下教育理念,在此也就不拿出来细说了。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许多变革,教育的变革也呼之欲出。我认为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就是提前对未来教育的一次有效地尝试吧。朱教授在书中描述到:未来学习中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壁垒,打破了学校固定场域的形式,打破了现行的教学模式,没有固定教室,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学制,更没有年龄的限制。至此后,教师仅仅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既是教练,也是陪练。学习回归生活,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适合他自己个性化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下的“以学生为中心”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号层面吧。混龄学习,能者为师,跨区域、时间学习,终生学习。知识掌握开始从目的走向手段,学科课程开始从分化走向综合。教育不再是培养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拥有者,而是能运用知识去探寻新知和创造的人。学习内容个人化、定制化,自己能决定学习的内容、进度,真正进入“以学定教的个性化学习”阶段。人机混合学习和合作学习成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分银行”制度改革评价体系,家长深度参与教育全过程……社会每天都在飞速地发展,我真的想象不出未来学校会在什么时候到来,但我坚信的是传统学校已经进入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衰亡期,无论是否期待,无论是否做好准备,那一天一定会到来。朱教授在书中说“以未来照亮现实,是我们这一代教育人的使命”,所以,即便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我们也许也可以做点什么来直面未来,拥抱未来。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启发我对现下的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1.仅仅设想:曾记得哪个专家说过:为什么孩子容易沉迷游戏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游戏的“及时反馈”,孩子很容易有成就感,所以很有吸引力。那么,我们的数学教材是否可以变得更加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比如以问题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交流学习解锁每一个知识“关卡”,再获得下一级学习任务。孩子们的学习就跟打游戏一样,一路打怪升级,及时反馈。教材的每个知识点旁边都附有二维码,对于有困难的学习者可扫码提供讲解或帮助,这个貌似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呢。

2.可能落实:“学分银行”在我的数学科目中尝试推行。希望以后不再以一张期末试卷来评判一个孩子一学期的数学学习,而是能更加客观的看待一个孩子几个月的数学学习状态。可通过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成效等多方面来累计。例如一次作业全对累计1分;向老师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累计3分;一次测试95分以上累计5分;一次“mking”或者“mqueen”累计5分等等,期末考试成绩也仅仅作为一次测试累计到自己的学分银行中。具体参与累计分数的项目还需再细思考。如果期末非要给家长反馈一个分数的话,学分银行累计分数前五名的孩子均视为100分,其余人的分数等值换算即可。特别解释一下“mking”和“mqueen”的意思和产生来源。在以前的教学中,到了中高年级,我经常会给我的学生自己讲题的机会,我会经常给他们说:“你会做题都不算牛,真正的牛人不但会做还会讲题。”因为我一直觉得小孩子能将自己的解题思路用语言有条理地讲解出来,在数学学习中对他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倍增的。所以打算今后再尝试一周布置一次讲题比赛的家庭作业。布置一个题目,家长配合录制孩子讲解该题目的小视频,上传至班级群。每人还需点评3个同学的讲题视频,获赞最多的孩子就是本次比赛的kingofmathematics或queenofmathematics。

当然,很多时候一些想法仅仅是不切实际的天马行空,真正能落地的受到很多客观现实的制约。但我经常仍旧愿意去乱想,去试试,哪怕一点点呢!读朱教授的这本《未来学校》,我得到疗愈,不再为自己是个空想家而感到羞耻,因为他说——“我们只有把指向未来的美好心愿,倾注到当下的生活中,落实到点点滴滴的言行之中,才能创造无限美好的今天。教育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一人又一人的行动,新的美好万物,将会因此而来。”

在传统学校,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基本的教学用书。教材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来编写的,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

在传统学校,我们往往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学生“读透教材”,以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学习体系坚如磐石。一本教材走天下,弄懂教材考不怕。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演变为以教材为中心的学习。

教材固然重要,未来学习中心也会有相应的教材,但是不会像现在这样用统一的教材。现在的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来设计编写的,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确定的。它规定的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衡量的是学生有没有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总的来说,还是以知识为中心,以考试评价为手段的教材运行体制。这样的体制对于掌握基础知识有积极意义,但是对于创造探索就显得不够了。

角度来看,还是应该强调国家教育基准,规范课程标准,强化教材审查和质量把关。因为,未来学习中心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达到基本标准和通过考试评价,更是为了学习得更好、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挑战性,所以应该有不同程度、不同个性、不同挑战级别的教材。

从国际经验来看,要保证一个国家的教育品质和教材质量,需要有一批一辈子从事教材研究与教材编写的专家。在许多发达国家,一本教材往往不断修订,先后达十几个版次、几十个版次,甚至几代人接力编写,这才确保了教材质量和教育品质。

《未来学校》是我今年寒假阅读的一本书,出自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当时买这本书的初衷是被其中关于“学习中心”的论述所吸引,并没有想到给我带来那么大的精神震撼。
20xx年来势汹汹的疫情,让教学和学习都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央教育部紧急部署,停课不停学,教师居家办公、学生居家学习成为应对疫情不得不采取的方式。在很多教师、家长来看这是下下策,当然包括我在内,起初都觉得这样能行吗?可是不包括学生,我觉得学生还是很开心的。不禁我们会问许多问题,网络设备能行吗?老师能够用好线上教学的技术吗?线上教学能保证效果吗?学生的眼睛和体育锻炼怎么保证?……
可是运行起来慢慢发现,线上教学也没有想的那么可怕,当然有的老师并没有这么快的意识到。
首先我们看看教师,网络问题可以说已经不成为现在的主要问题了,智能手机和光纤网络,手机的4g网络,让线上教学更流畅。老师们经过学校的培训,各个都成为线上教学的高手,转发资源、直播答疑、视频会议、连麦互动、作业布置、打卡任务、智能问卷、投票活动、作业批改、优秀作业评比、红花奖励……这真的`是我想都不敢想,信息技术问题是老师们的大问题,有很多老师还是比较排斥,存在畏难情绪,认为信息技术可有可无,或者说简单的会一点就可以了。这就导致学校的培训多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次不同,真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师们真实主动学,互相研讨,私下反复尝试。在短短的一两天的时间里,讲这个网上教学平台的相关功能娴熟掌握,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再看教学过程,市区选择优秀的骨干教师录制视频资源,教育专家把关,将知识和方法最精华的部分录制成视频资源,让学生们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老师们也加大了研讨力度,不但本学校的研讨,跨学校的研讨组也自然形成,与此同时老师们从来,没有这样随时随地都能够线上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即时解决问题,共商对策。上课的时候老师们推送市区资源的同时,还可以根据本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直播点拨重点,课堂互动。课后布置作业,可以分为日常习惯作业和学习反馈作业。老师可以通过布置朗读,听写,背诵进行日常打卡,养成良好的预习积累习惯。课后反馈作业,老师精心设计学案,针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选取不同程度的练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为了考虑到同学们的眼睛,老师们会斟酌再三,不断精简,避免学生老师低效劳动。对于批改有很多老师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有的还买了手写板辅助,大家利用软件功能,对于学生的作业逐一批改讲解,学生可以进行订正,如果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看老师的直播回放,以及老师给进行的作业点评。老师的辅导也更精准,可以单独与有问题的学生连线,一对一讲解。也可以通过系统的智能问卷设计核心基本问题进行检测,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错误原因,知识掌握的短板,以便有针对性进行答疑辅导。老师的鼓励和线上活动也丰富多彩,优秀作业评比,创新设计展评,老师还会与同学们互动,送上一朵小红花,以示鼓励。测评问题也可以解决,召开直播会议,提醒测评开始和结束时间,自然隔离,不用担心互相抄袭,时间到,迅速上交试卷,最担心的评价问题也迎刃而解。
以上这些老师们可能自己都没想到,教学还可以这样。
最后来看看学生,学生很开心,因为自由。没有了集中组织,整齐划一,学生可以按照规定的课表,完成基本的课程学习之后,自由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学生还自行组建学习小组,进行线上研讨。还能够单独@各科老师进行问题咨询。当然也有的学生是因为终于没人管着了,可以想干什么干什么了?但是我想这一部分学生就是把他们整天圈在教师里,他们的人在,可能心也不在了。
还有的人考虑到学生的眼睛和锻炼问题,学校按照上级的要求计划的都非常周到,要求线上教学的时间,教学的内容,作业的布置都要适合,不能盲目照搬线下教学模式。学生集中在一起学习,视力也未见得就一定有保证。对于体育锻炼,体育老师制定了详细得周计划,学校采取直播得方式进行眼操和间操,保证了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得时间。
当然也存在问题,比如缺乏情感得沟通,学习活动得设计,学生之间面对面得互动交流,有得家庭设备成就影响学习效果,有的孩子自控力差,导致学习效果降低……但是无论如何,线上教学得优势,真得让人刮目相看。
面对应对疫情得特殊措施,起到得特殊效果,我对于现象的本质是没有清楚得认识,只是单纯的觉得线上线下相结合真的可以,而且还可以更好,让我整个人变得兴奋起来。
当我看完《未来学校》好像一切都有了答案!
书中指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未来学校,未来学习的重新认识。“行时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互联网对未来学校的改变,进而引起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
现代学校制度最根本的毛病就是,它强调效率优先,用工厂化的生产方式“生产”人才。而以慕课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的兴起,已经为解决传统学校模式的各种缺陷提供了可能性,因为它既可以完成现代学校教育制度要求的大规模教育的效率问题,也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对教育选择的基本要求。
今天的每个学校在一定意义上讲师孤岛,封闭性内循环,未来的学习中心是网络型或者实体型,成为彼此连接的环岛。学习中心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也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固定学习时间,上下课时间,没有固定的班级和教室;没有学制,可以8岁入学,也可以12岁入学;没有学习者年龄的限定,10岁的孩子可以跟70岁的老人在同一个课堂上课,一切都根据学习者的需求进行选择。未来学校解决了教育公平问题: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
那么书中也回答了未来教室会不会失业的问题。必须做到两条,意识学会做智能机器人做不到的事情。二是学会与智能机器人共处,让它为我所用。未来教室,既是学生的指导者,也是学生的陪伴者;既是教练,也是陪练。他们不以学生的导师自居,而是与学生一起成长。注重于学生的情感沟通,注重既是发现和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注重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让学生更有获得感,这是未来教室的重要特点。
未来学习中心的基础课程体系是:生命教育课程,落脚点在“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智识教育课程,落脚点在于“真”。包括大科学与人文课程。公民教育课程,落脚点在于“善”。社会公德、责任感等。艺术教育课程,落脚点在于“美”。还有超过50%的针对学生个性选择的“特色课程”。
学习中心其实无非就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个人与团队相结合,时间和空间被打破。未来的学习方式:突破时空限制的泛学习。泛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用任何方式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学习方式。也有人将之称为无缝学习、普适学习和无处不在的学习等。学习游戏化,游戏是人类的天性,正确认识游戏的意义,让它为学习所用。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沉浸式学习。项目学习,项目学习和问题式学习相对,老师带动学生寻找真实的、有意义的、连贯的项目中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项目,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内容,涉及熟悉而的问题,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涉及化学的问题,用化学知识去思考。项目学习需要合作探究学习来实现,混合学习(人机结合)也将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主要学习方式。
学习永远离不开评价,未来学习中心,可以建议学分银行制度,给每个学生建立学分账户,以此评价学习结果的好坏。
那么未来学习中心不仅是学生与教师的事情,与每个家庭、每位父母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因为父母本身就是儿童最初的世界,他们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实际上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最长久的老师。而家庭不仅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也是儿童最初的学校。儿童成长最关键、最迅速的时期,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儿童的行为习惯、认知风格、个性品质,大多数也是在家庭中形成的。
更重要的是家庭本身就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学习中心。对于家庭教育的过去:从“中心”走向边缘。王者归来:家庭再次称为“学习中心”。对于未来的学习中心,父母是发现者、创造者、管理者、参与者、施教者、学习者。
成长,中文的意思很明确,即长大、成熟,就是一个人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把成长看成一个阶段性的任务,误以为一旦离开了学校,就可以不学习了。其实,这是教育最大的失败,因为成长本身也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生命不息,成长不止,才是一个人生命最美的姿态。
孩子的成长也会促进父母的成长,优秀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将是未来学习中心的重要特征,在一个学习中心,或者学习同一种课程的父母,彼此之间都是天然的最佳学习伙伴。父母成为学习者,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教育最美好的人生状态,更是未来教育最显著的特征。
我眼前展现着多美好的人生画卷啊,未来学校就是一把让人通向幸福完整人生之路的钥匙。这本书通过大量的经典论述,事实论据,生动的案例……让我们看到这一切都是可行的,点燃了心中的希望,描绘了一副美好的教育愿景。也让我们看到当前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变化都是时代进步,大势所趋,必然结果。让我们充满信心,去拥抱新教育时代的到来,大胆去做新教育的尝试,为了成全学生、老师、家长,每个人幸福完整的人生。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到了邢台新教育第一实验小学,环境的影响,我更加体会到时间的宝贵、读书的重要性。并逐渐对不同书刊有所涉猎,最近我真真地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感受颇多。下面我来谈谈我的收获。
未来学校具体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时候都不敢想象会有这一天的到来。短短几年不只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几乎人手一部手机,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更是多种多样,已然成了人们生活的必备品。
以前出个门,又是带钱包,又是带公交卡的,很是麻烦!现在出门,一部手机就能轻松搞定!这还要靠手机另一个强大的功能——“支付宝”。有了他,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有网,付钱也好,收钱也罢,不论零钱还是整钱,只需扫个二维码,就能轻松支付!省去了找零钱的麻烦不说,携带起来也很方便!
现在已是炎炎夏日,酷热的天气使得我们只想待在家里不愿出门,可是不出门日常的生活用品怎么解决?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没错就是“淘宝”。淘宝是个很好的购物平台,无论你要买什么,只要拿起手机,点开淘宝,在这里都能满足你的需求。喜欢什么直接下单付款,你要的东西便会送货上门,省时又省力,简直太方便了!
一部小小的手机,却为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这不得不让我感叹高科技的便利与伟大!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平静有序的生活,它像恶魔般挥舞着无形的魔爪四处作恶,我们也因此被迫困在家里。眼看着开学日期一天天接近,可开学却是毫无指望,我在心里暗暗着急。就在这个时候,我们下载了一个叫“钉钉”的软件,说要用这个上课。我当时心里还嘀咕,用这个怎么上课?他能让我看到我亲爱的学生么?能让我听到孩子们的声音么?能有在学校的那种上课感觉么?后来直到我见识到了它的真本事,他不但让我看到了久违的同事和同学们,还能听到他们或讲课或回答问题的声音,那种感觉跟在学校上课一个样。就连作业这么麻烦的事,也都能轻松解决!简直太强大了!
所以说,朱教授在书中倡导的未来的学习理念,是符合当今的大趋势,也是一种非常超前科学预想。他所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全国共有4000多所学校加入,并且规模也越来越大。未来学校对于未来学习中心的构想,也打破传统教育中年级、班级、学校的组织形式的设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运用大数据,发挥新时代科技的力量。当我看到学习中心的设想:学习不一定非要在学校里进行;学习中心也没有固定教室;学习中心没有以校长室为中心的领导机构;学习中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比如好未来,新东方这样的培训机构也可以是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严苛死板的上学时间;没有必须是6岁入学的机制,这个学习中心可以有6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七八十的老人……当我看到以上内容的时候,不由得惊呆了,学习中心原来范围这么广。因为未来的学校不再是教育的唯一场所,学生学习也要回归生活,到时候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这个时候老师和学生的传统的地位将发生彻底的颠覆:有教无类,谁想学谁就是学生。或许老师在这某一方面是专长,但是到了下一节课,他所上课的老师可能就是刚才他的学生。这就实现了教学相长。在今天看来,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未来学校是什么样的,社会每天都在飞速地发展,我真的想象不出来,但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如果那一天到来了,那么作为老师从现在开始,要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回想自己的课堂:还是教师传授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并且课堂上效率太低。其实学习就是一个交流表达的过程,让一个孩子站在游泳池边学习游泳,但是却从不让他下水尝试,这个孩子永远也学不会游泳。读完了这本书以后:我今后努力要做的方向:
1.改变以往教师讲的过多学生表现的过少的情况。让老师变成一名导演,站在这节课的背后。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
2.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充分发挥其所长,而不是一直强调补短。让孩子利用他的长处,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相信通过这样的行为,他会越来越出色,越来越努力,从而越来越让自己自信。
3.加强备课。上课时间非常有限,但是授课内容又很多,怎么样从纷繁复杂的知识点中挑出重点,挑出难点,作为课堂的一个主要内容。而非重点的内容,又用怎么样的形式彻底交给孩子,让优秀的孩子教后进的孩子,从而有限的课堂真正落实。
4.关于评价制度,结合班级评价制度,加大学生平时表现中的评价比重,取消以往单靠期末成绩来给孩子排名的错误做法。更加关注孩子平时的表现,并且给予相应的及时评价。
5.书中提到的有些点,虽然作为教师,个人无能为力去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在个人应有的水平范围之内,做出自己的改变。改变班级的座位分布,改变班级的评价制度,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改进作业过多大量无效的情况,改变过去忽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但我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的自己还需要不断的尝试与历练,让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自己对未来的教学更加有方向,从而让自己变成一名真正的未来教师,能更好的胜任未来教师这一沉甸甸的职务。正如我们学校核心理念所倡导的那样:日行日新。
最后我想用这本书的最后一段话作为结尾:我相信,教育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一代人又一代人的行动,寻找美好万物,将会因此而来。

这一本书重新诠释了教育未来的新方向,并严谨地定义了教育的可能性、未来性。未来学校这一本书的创造性蓝图,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既有中生大有。从回溯到当前到将来的教育之路,透过进阶的经验性硏究和合理的建构性思维。未来学校的实际性、需要性、完美性、无限性,都生而又生,大而又大,美而又美了起来。
未来学校的学习中心,打破了学校固定场域的形式,打破了传统师生学习的模式。能者为师的概念,将改变过去的制式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新的学习的康庄大道。教师渐渐由教室学习的主宰者、主控者、主讲者的身分,渐渐转换成指导者、辅助者、陪伴者的角色。
朱永新教授完整呈现未来学校的架构,静如山,动如水,自然而然,不待勉强。经得起检验,有强大而缜密的理论基础,也结合过去到现在长期承传的教育历程。因此,我们可以合理的肯定未来学校的未来性,因为它符合文明性、自然性、潮流性的走向,似真性又极高。这是一位教育先知先觉者,凭其教育家的实质专业,非常有视野、有前瞻、有远见的精算,我看到了正知正觉、正见正悟的如椽之笔,也充分感受到了有胸襟、能梳理、敢擘画、最深厚的教育大爱!
最令我折服的是学习中心,父母应该做什么?父母是未来学习中心的发现者、创造者、管理者、参与者、施教者,同时也是学习者。这是王者归来,强调家庭价值的核心。朱先生把涵盖华夏民族人文化成的中国教育特色,自然而然地嵌入人性化教育的实质特色。

这一本书重新诠释了教育未来的新方向,并严谨地定义了教育的可能性、未来性。未来学校这一本书的创造性蓝图,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既有中生大有。从回溯到当前到将来的教育之路,透过进阶的经验性硏究和合理的建构性思维。未来学校的实际性、需要性、完美性、无限性,都生而又生,大而又大,美而又美了起来。

未来学校的学习中心,打破了学校固定场域的形式,打破了传统师生学习的模式。能者为师的概念,将改变过去的制式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新的学习的康庄大道。教师渐渐由教室学习的主宰者、主控者、主讲者的身分,渐渐转换成指导者、辅助者、陪伴者的角色。

朱永新教授完整呈现未来学校的架构,静如山,动如水,自然而然,不待勉强。经得起检验,有强大而缜密的理论基础,也结合过去到现在长期承传的教育历程。因此,我们可以合理的肯定未来学校的未来性,因为它符合文明性、自然性、潮流性的走向,似真性又极高。这是一位教育先知先觉者,凭其教育家的实质专业,非常有视野、有前瞻、有远见的精算,我看到了正知正觉、正见正悟的如椽之笔,也充分感受到了有胸襟、能梳理、敢擘画、最深厚的教育大爱!

最令我折服的是学习中心,父母应该做什么?父母是未来学习中心的发现者、创造者、管理者、参与者、施教者,同时也是学习者。这是王者归来,强调家庭价值的核心。朱先生把涵盖华夏民族人文化成的中国教育特色,自然而然地嵌入人性化教育的实质特色。

今天读完朱永新老师的《未来学校》,颇为感触先生对教育变革的大胆畅想。(主要是还暗暗窃喜了自己在几个月前还未曾读到该书时,乱写了一个《安老师对未来教育的胡思乱想》,内容方向上与专家的构想竟然沾了些许的边边啊,内心激动荣幸不已呢!)作者针对当下诸多教育痛点,对未来教育趋势做出了预判: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所取代。同时,他以八个关于未来学习中心的问题,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构想,或者以朱老师自己的话来说是“对教育‘应当如此’的思考;对未来教育的预测与展望;对教育‘肯定如此’的合理预期。”
现代学校制度,是人类伟大的创造。它的普及性,把人类几千年创造的知识用高度浓缩、集约化的方式,按照学科专业分门别类地传授给未成年人,高效提升了全社会的文化素养。同时,现代教育制度也有自己的内在缺陷,效率为先的工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年龄相同但个性迥异、能力水平不一的人在同一个标准下被要求整齐划一,个性得不到张扬,潜能得不到发挥。于自己亲身体验而言,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也会感慨课堂的状态经常是——早已学会的孩子索然无味,一部分孩子懵懵懂懂,一部分孩子若听天书。而我们很多时候干的事情就是“把跑得快的拽着让等等;把跑不动的生拉硬拽强行拖着跑”。以前跟同事聊到过,窃以为分快慢班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但它不符合当下教育理念,在此也就不拿出来细说了。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许多变革,教育的变革也呼之欲出。我认为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就是提前对未来教育的一次有效地尝试吧。朱教授在书中描述到:未来学习中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壁垒,打破了学校固定场域的形式,打破了现行的教学模式,没有固定教室,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学制,更没有年龄的限制。至此后,教师仅仅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既是教练,也是陪练。学习回归生活,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适合他自己个性化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下的“以学生为中心”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号层面吧。混龄学习,能者为师,跨区域、时间学习,终生学习。知识掌握开始从目的走向手段,学科课程开始从分化走向综合。教育不再是培养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拥有者,而是能运用知识去探寻新知和创造的人。学习内容个人化、定制化,自己能决定学习的内容、进度,真正进入“以学定教的个性化学习”阶段。人机混合学习和合作学习成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分银行”制度改革评价体系,家长深度参与教育全过程……社会每天都在飞速地发展,我真的想象不出未来学校会在什么时候到来,但我坚信的是传统学校已经进入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衰亡期,无论是否期待,无论是否做好准备,那一天一定会到来。朱教授在书中说“以未来照亮现实,是我们这一代教育人的使命”,所以,即便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我们也许也可以做点什么来直面未来,拥抱未来。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启发我对现下的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1.仅仅设想:曾记得哪个专家说过:为什么孩子容易沉迷游戏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游戏的“及时反馈”,孩子很容易有成就感,所以很有吸引力。那么,我们的数学教材是否可以变得更加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比如以问题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交流学习解锁每一个知识“关卡”,再获得下一级学习任务。孩子们的学习就跟打游戏一样,一路打怪升级,及时反馈。教材的每个知识点旁边都附有二维码,对于有困难的学习者可扫码提供讲解或帮助,这个貌似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呢。
2.可能落实:“学分银行”在我的数学科目中尝试推行。希望以后不再以一张期末试卷来评判一个孩子一学期的数学学习,而是能更加客观的看待一个孩子几个月的数学学习状态。可通过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成效等多方面来累计。例如一次作业全对累计1分;向老师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累计3分;一次测试95分以上累计5分;一次“mking”或者“mqueen”累计5分等等,期末考试成绩也仅仅作为一次测试累计到自己的学分银行中。具体参与累计分数的项目还需再细思考。如果期末非要给家长反馈一个分数的话,学分银行累计分数前五名的孩子均视为100分,其余人的分数等值换算即可。特别解释一下“mking”和“mqueen”的意思和产生来源。在以前的教学中,到了中高年级,我经常会给我的学生自己讲题的机会,我会经常给他们说:“你会做题都不算牛,真正的牛人不但会做还会讲题。”因为我一直觉得小孩子能将自己的解题思路用语言有条理地讲解出来,在数学学习中对他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倍增的。所以打算今后再尝试一周布置一次讲题比赛的家庭作业。布置一个题目,家长配合录制孩子讲解该题目的小视频,上传至班级群。每人还需点评3个同学的讲题视频,获赞最多的孩子就是本次比赛的kingofmathematics或queenofmathematics。
当然,很多时候一些想法仅仅是不切实际的天马行空,真正能落地的受到很多客观现实的制约。但我经常仍旧愿意去乱想,去试试,哪怕一点点呢!读朱教授的这本《未来学校》,我得到疗愈,不再为自己是个空想家而感到羞耻,因为他说——“我们只有把指向未来的美好心愿,倾注到当下的生活中,落实到点点滴滴的言行之中,才能创造无限美好的今天。教育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一人又一人的行动,新的美好万物,将会因此而来。”

其实最开始看到《未来学校》这本书的时候,我是被书扉页上面著名作家梁晓声的评价给吸引住了。他评价《未来学校》不仅仅是关于教育将会怎样的一本预见畅想之书,更重要的是书中就如何将因材施教做得更好阐述了更有效的种种方法。其实作为一名老师,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尽己所能,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培养好每一位学生。所以起初我是抱着学习的目的阅读这本书的。但是后来我发现《未来学校》这本书的核心关键词是互联网加教育。它是从一个十分新颖的角度,站在未来的视角上看待教育这个宏观问题的。我突然意识到,这个看似新奇的观点,在未来成为现实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作者朱永新作为一名经验独到的著名教育学家,跟随现在互联网发达的浪潮,对教育进行了重新定义。作者畅言:未来的教育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在书中提到未来的某个时候,未来的人们会觉得现在听起来“天方夜谭”的学习中心是那么的顺利成章。我们会告别寒暑假“刀枪入库”各自安排的传统模式。在未来学习中,没有年龄和时间的限制,甚至你可以让一个15岁的孙子和75岁的爷爷在同一个课堂上同样的课;打破了年级,班级,学校固定统一的组织形式设计,你可以按照固定的时间上课学习,也可以礼拜天寒暑假进行任意时间的学习;研发出新生命,新人文,新科学,新公民,新艺术的课程体系。定位于为中国教育探路的实践,并能为世界教育做出贡献。这是对于未来学习中心的设想.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作者提倡应该把幸福还给我们的学生。此外,书中提到了几个观点,带给我的感悟十分深刻:
现在已经有无形的,很多新的教育力量在形成。无论是《樊登读书会》、罗辑思维还是好未来,各种各样的教育机构,在未来都会衍生为学习中心。学历这一纸文凭并不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和门槛。重要的是这个人的学习能力如何。古人说学力,都会提到学力深这个概念。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古代学堂并未十分普及。所以需要学习能力强,也就是能够自主完成对文字书目的学习。在我看来,《未来教育》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也还原了古代的学习模式,是对古代自主学习的总结和升华。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