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万能(大全5篇)

时间:2023-09-22 23:07:59 作者:念青松 小学语文教案万能(大全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万能篇一

一、教材分析: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那就是地球——孕育万物的母亲,可是如今她已伤痕累累,蓝天已不在蓝,碧水已不在清。保护环境、热爱地球已经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主题。基于此因,《特殊的葬礼》一课纳入了苏教国标版第八册中。

《特殊的葬礼》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巴西总统及一批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的事。课文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过去的雄伟壮观,现在的惨淡景象,通过对比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第一段(1)倒叙式开头,简介巴西总统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主持葬礼。

第二段(2-6)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了瀑布从“雄伟壮观”到“逐渐衰竭”的过程以及原因。

第三段(7、8)与第一段照应,写出了总统的号召: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体会课文倒叙式开头,以及前后照应,对比、拟人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对比、体会、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2.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的演讲饱含深情,动人心弦。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3、在葬礼上,菲雷特总统的演讲饱含深情,动人心弦。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辞。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瀑布的子及游人的感受。

2、通过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感。

四、设计思路:

五、课前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读题,注意“特殊”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特殊的葬礼呢?

(设计意图:一个问题,即复了上一课时的内容,又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本课时的学。)

二、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一)认识过去的瀑布。

1、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一条怎的瀑布?指名读朗读第三自然段,正读音。

2、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个瀑布。(雄伟壮观)

3、学生自读这段话。并说说哪些地方最能让人体会出它的雄伟壮观。(流量、汹涌、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从天而降)

(出示瀑布画面,配瀑布声。)以上词语插入朗读

体会:读到“咆哮想到?读到滔滔不绝想到?读到一泻千里、从天而降想到?

4、指导朗读,表现雄伟壮观的气势。(男生读)

出示:(插入补充资料:世界水量的瀑布群之一。实际由18个瀑布个组成,平均流量达13200米/秒,洪峰期可四倍于此,水力极为丰富。瀑布总宽90米,总落差114米,跌落声远至40公里。)

6、让我们再次欣赏它的雄伟身姿。(瀑布画面)

(设计意图:从文到图,再从图到文,让学生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直观的欣赏、感受以及感情朗读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体会昔日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

(二)感知如今的大瀑布。

1、(连续放如今的瀑布画面)并范读第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连续播放画面,意在让学生心中出现一种落差,有利于深切认识瀑布的变化,激发起心中的惋惜之情。)

2、如今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怎么了?(逐渐枯竭)

3、(出示第五自然段前两句)如今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没有了当年的雄姿,引读“它在……最后的消亡。”

4、课文中把瀑布比作了什么?这写让感受到了什么?心情如何?出示填空:这段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瀑布当做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来写,让我们心里倍感(沉重、伤感……)

哪些词语让体会到伤感?生交流,师小结:生命垂危,怎不令人伤感?……

5、感情朗读第三(男生读)和第五自然段女生读),进一步感受大瀑布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学生的情感。

(三)探究瀑布枯竭的原。

1、这个世界流量的瀑布为什么会发生这的变化呢?

2、让学生轻读这一部分。

3、讨论原。出示填空:

(用水毫节制、森林被乱乱伐,水土大量流失,流量逐年减少。)是人们的行为让大瀑布逐渐消失,这是多么痛心的事呀!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很浅显,所以,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一部分的语言文字,了解原就可以了。)

(四)了解人们的表现。

1、科学家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

2、当看到大瀑布的变化,知道其中的原时,有什么感受,会做些什么?

3、人们和一感到震惊和痛心,他们宣保护环境,于是有了这个特殊的葬礼。(齐读6、7段)

再读第一段,体会前后照应

(五)齐读第八段,总统讲了些什么?

1.出示填空:今昔(对比),昔日(雄伟壮观的)瀑布,如今已(逐渐枯竭),人们内心(震惊、痛心),环保意识觉醒,所以要举行这次(特殊的)葬礼,在葬礼上,菲雷特总统号召(),这在全文的作用是()。

2.从总统的话里,能了解到什么?据这部分内容,试着写写总统的演说辞。(提示:1.回忆瀑布曾经的风采;2.感叹瀑布如今的衰竭;3.反省人类自身的问题;4.号召人类环保的觉醒。)

3.小练笔:试着写写总统的演说辞。

(设计意图:通过写写总统的演说辞,让学生对前文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回顾瀑布前后的景象,深刻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提供给学生进行一次练笔的机会。)

4.师准备的总统演说词

(六)感情朗读课文。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领略大瀑布曾经的雄伟气势,一起哀悼它如今的衰亡。指导齐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拓展练

1、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已经发生了,这是由于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引起的。

2、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看——(出示环境被坏的图片)由于人们的这种种行为,许多自然灾害向人们袭来,(出示洪水、沙尘暴等照片。)

3、看了这些,有什么要对人们说的呢?

4、组织交流。

5、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让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6.出示本文的主题:保护地球,爱护地球

(设计意图:据本课的教学目,让学生了解大瀑布逐渐枯竭的过程及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这个要求并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文的内容上,更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产生深切的体会,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更好地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布置作业

1.试写总统的演说辞。

2、按课文内容填空(第三、四、五段内容)。

板书设计:

18特殊的葬礼

雄伟壮观逐渐衰竭

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小学语文教案万能篇二

小学语文教案作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计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很多老师对于计划小学语文作文教案对不清楚怎么做,那么小学语文作文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欢迎参阅。

《设计光路报警通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利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了解工程是运用技术、解决问题、完成项目的有效实践过程。

科学探究

这节课可以为学生提供发展以下探究能力的机会:

能够关注应用知识进行技术设计,利用技术解决生活问题。

让学生试着像工程师那样进行设计,体验设计制造的基本过程。

科学态度

认识到团队合作与分工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将学到的与光有关的知识和所看到的相联系;识别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为学生播放电影《偷天陷阱》

一、提出问题

讲:设计这个场景的工程师就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决了问题。

2、讲:今天我们也来复制一下这个装置,看看我们能不能把想法变成实际。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戴好护目镜。

教师操作,请学生检测。问:行吗?谁来检测?我们利用了什么原理?

讲:看来我们的想法是可行的。

3、问:你们想不想自己完成一个?每个组也来试着复制一个报警装置,一分钟时间,看看哪个组最快,效率最高。

学生尝试。

教师检测

找到速度最快的小组,问:你们组的速度最快,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经验?

讲:你们现在就是一个团队,工程师在进行设计制造时也会成立一个团队,并且有明确的分工。我们的团队也要有工作的分配才能更好的合作。

小组分工,佩戴胸卡。

二、进行挑战

1、讲:现在我们就是小工程师了,敢不敢接收挑战?

出示任务卡

讲:你是一支著名工程设计团队中的一员。一家博物馆聘用你们的团队设计一条光路报警通道,防止博物馆展出的展品失窃。

工程师会根据需求进行设计,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我们的需求。

后面就是博物馆的通道,我们就要在这个场地设计一条光路报警通道。

2、讲:为了方便各位工程师的查阅,我把任务卡放在了设计手册的第二页,下面我们就根据需求进行设计。

分组设计。

问:现在有什么问题吗?可以借助模型对我们的设计进行完善。

3、设计交流

讲:各个团队都完成了我们的设计,把自己的设计于同行分享一下。

提示问题:我们如何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预期的结果是什么?

其他团队有什么建议吗?

4、1分钟调整我们的设计

三、实践制造

1、讲:各团队可以根据我们的设计进行制造。

学生实践制造。

有问题随时停下解决。

2、各团队制造完成,其他团队可以检测效果。如何检验,可利用道具,如喷壶。

能不能实现安全的效果?与设计是否符合?

三、小结梳理

2、学生回顾,教师板书。

3、讲:真正的工程师在进行设计时也会进行这样的基本过程,需求、设计、协调、评估。

4、工程师把设计图纸作为重要工作,下面我们来看看工程师的设计图纸,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继续思考。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信海凤 吉林省小学科学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点亮小灯泡》一课来自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承接《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中提出的电荷持续流动形成电流的观点,引导学生连接最简单的电路,为后面的《简单电路》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为凸显其作用,本课主要采用独立学习与课堂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独立学习: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后,对如何点亮小灯泡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独立完成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独立学习"将使学生经历一个有思维过程的探究活动,是一种自主学习的体现。

2.课堂分析: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全班同学共同分析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有哪些共同点,找到回路、断路、短路的特点,了解电流流动的必要条件。因为有独立学习做基础,课堂分析将进行的高效、有序。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非常丰富,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动手能力稍弱,思维快于语言,因此会常常出现表达不清楚、跳跃性强的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时,小灯泡才会发光;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2.能对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进行假设,并用实验进行验证。

3.对电路初步认识,并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当电形成回路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手电筒,提出问题

1.学生观察手电筒的构造,尝试解释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

2.提出问题:你能用这些材料点亮小灯泡吗?

(二)提出假设,实验验证

出示学习任务一:

(1)在学习卡片上画出你认为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2)实验验证你画出的连接方式能否点亮小灯泡。

(3)时间:12分钟。

2.分发材料,学生进行学习任务一。

出示学习任务二:统计小组内有几种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和几种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注意:重复的算一种)

4.汇报展示:选择一个小组,将组内统计出来的连接方式分别用放大的小灯泡和电池图片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三)分析现象,了解电路

1.分析能够点亮小灯泡的各种连接方式,找到相同点,了解"回路"的特点。

出示电流动的路线及小灯泡的剖面图,解析回路及小灯泡内部构造。

3.教师演示去掉金属外壳的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的方法。

4.分析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认识短路及断路现象(ppt出示)。

(四)课堂小结,安全教育

在本单元的研究中,我们使用1.5伏干电池作为电源,发电厂发出的电,通过导线传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伏的交流电,这是非常危险的电!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教学设计

班级:六(3)班 执教者:陈明静 地点:科学室 时间:20xx.4.30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同时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光学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叶片气孔细胞玻片标本等、实验记录单。

教师: 电子显微镜、显微镜插图、明亮光圈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幻灯出示图片的相关说明: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他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问题1:图片上一小格一小格的像个小房间的叫什么?

问题2:细胞这个名字,是谁最早取的?

问题3:细胞是科学史上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发现,罗伯特。胡克通过什么发现细胞的?

师:想不想看看罗伯特。胡克的古董显微镜?

(幻灯出示罗伯特。胡克的显微镜)

(板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借助课本,自学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师:今天我们也要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胞。(出示洋葱)见过洋葱吗?

问题:这是一块小洋葱,如果把它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你猜测会看到什么?

师:怎样才能观察到洋葱的表皮细胞呢?我们首先要做一个洋葱内表皮的临时装片,至于怎么做,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学习。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准备好了洋葱表皮细胞玻片,要观察细胞之前,我们先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翻开课本 页,两人一小组,借助手中的显微镜,小组讨论学习显微镜各个部分的名称,并思考对应的作用。

(出示显微镜插图,全班一起完成,并大概解释各结构的作用)

三、借助微课程,学习显微镜的使用

1、播放微视频,学生自主学习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显微镜的结构名称,那么到底怎么使用显微镜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视频过程中,要思考,显微镜使用有哪些步骤。(播放视频)

师:有问题吗?(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老师可以适当地解释对光:利用反光镜把外部光线充分反射到显微镜里面去;调焦:让镜筒慢慢地抬升,眼睛从目镜往下看,直到清晰为止)

(准备明亮的光圈教具)

学生看完后总结出显微镜使用的五个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挑战一:对光。(对好光后会看到一个明亮的光圈,挑战成功后组长上来领玻片)

3、挑战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4、挑战三:观察 细胞

温馨提示:(1)对完光后不要再移动显微镜

(2)观察过程中尽量不要走动,以免影响其他同学。

(3)边观察边记录,把观察到的图像画下来,完成试验记录单,做好汇报准备。

四、小组汇报,交流探讨

(让若干小组把试验记录单投影并交流探讨,老师及时总结,幻灯出示洋葱表皮细胞的构造,让学生初步认识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液泡)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科学旅行,你收获了哪些?

课后思考:假如在使用显微镜中,发现视野很暗,该怎么解决。

小学语文教案万能篇三

1、 对照插图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结合习作提示,明白写人的要领: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性格、兴趣等展开介绍。

2、 画好自画像,在自我观察和相互提示下,写一段关于自己的话,注意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重点:抓住外貌特征,通过神态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情。

难点:写出个性特征。

1、 课本插图投影片。

2、 例文录音。

3、 用来画自画像的卡纸和小镜子。

4、 好词语表。

1、 指导看图。

(1) 小朋友,你看杜小虎给自己画的自画像,哪些地方画得特别像啊?指名说。

(2) 你能看图说说自己对杜小虎的印象吗?

说给小小组的同学听。

指名说。

(3) 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准确,他抓住了自己主要的外貌特征来画的,瞧那笑眯眯的眼睛,大大的脑袋,多可爱啊。

2、 学习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

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杜小虎写的《我的自画像》,想想他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的。

(2)对照插图,再读例文。

我们再来读读杜小虎的习作,他把自己的特点写出来了吗?

1、 学生给自己画像

2、 同桌互相欣赏,提出修改意见。

3、 自由地把画张贴在黑板上,学生做“猜猜看”的游戏。

(1) 愿意展示自己的小朋友请把自画像贴在黑板上,其他小朋友把眼睛闭起来。

(2) 睁开眼睛,让我们来“对号入座”猜猜看,他们都是谁,把名字写在相应的画像旁,并说说你猜出的理由。

(3) 学生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并说出理由。

4、 学生练说。

(1) 请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画像,就像杜小虎一样给同学们做一个自我介绍,如果小朋友觉得你说得不像,那就要请你唱歌儿啦。

(2) 出示“好词语花篮”,供学生写作时选用。

活泼开朗天真烂漫美丽大方帅小伙

愣头愣脑憨厚

5、 学生练写。

(1) 学生写草稿。

(2) 指名读。

(3) 师生评议。

(4) 学生誊写。

(5) 习作和画像展览。

小学语文教案万能篇四

专题

一、如何写事情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

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

现将全文摘抄如下: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

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专题

二、如何写人物

一、写作指导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同学们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更应该如此。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二、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串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写人物群像,是不是每个人在文章中所占据的位臵都一样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担任‚主角‛,有的在文章中担任‚配角‛,谁主谁次,是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的。

人体是靠骨架支撑的,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作‚灵魂‛,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结构就是灵魂和血肉的‚骨架‛。

因此,同学们在有了写人的材料以后,就应该进一步考虑它的结构。

写人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总分总式。

一定的斟酌。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它不仅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

第二种,逐层进入式。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用一件事写人。它的特点是:第一层次a,写事情的起因;第二层次b,写事情的发展;第三层次c,写事情的高潮;第四层次d,写事情的结局。文章的二三层次是全文的灵魂和力量所在。这两个层次写得好,常常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

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的描写,叫做外貌描写。我们有的同学一写到以记人为主的作文时,往往是作这样的描写: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模样。其实,世界上的人有千千万万,没有完全相同的外貌。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

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第一、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每个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总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现出内在状态。由于人们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自己鲜明的个性,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都能流露出来。

第二、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描写外貌。 有的同学他们不分主次,不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描写。‚眉毛胡子一把抓。‛可是效果呢?罗里罗嗦,让人看半天也不会知道特征在哪里。

第三、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写的顺序。对于一个人的外貌,作者往往是从多方面进行的这些方方面面,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但是,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外貌描写的顺序也会有变化。

小学语文教案万能篇五

教学目标:

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体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创作小诗,练习写作。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小诗创作。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小诗创作作业纸每人一份

一、谈话导入。

(课前欣赏桂花图片,吟诵描写桂花诗词)

1、刚才读了那么多的描写桂花的古诗,真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著名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雨》。

2、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桂花的什么呢?(板书:桂花香、摇花乐)

3、是呀,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斗艳,更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同作者一起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感受“摇花乐”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想从哪儿感受到作者那么地喜欢摇桂花,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对于那些你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适当做些批注。

2、讨论交流(课件出示几个句子)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讨论点:

a、“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

b、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体会作者心情的急切。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a、把握几个动词“帮着”“铺”“抱”“使劲地摇”

b、由这几个动词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说说表情和动作)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快乐、忙碌的景象读出来,读出那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画面。

(3)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a、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脖子里、身上,是怎样的情景呢?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音乐起)

b、学生漫谈各自的想象的情景与感受。

c、指导朗读。

(a)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b)现在我们大家就这样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现场作诗:摇啊摇摇落点点的金黄伸出手接一片浓浓的香)

过渡: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桂花雨,作者怎么能不兴奋快乐呢。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父母)

(4)指名读(出示课件,点击“洗净、撮”出现红色)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则——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竟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a、写母亲动作的词“洗净”“撮”说明什么

b、你从父亲的诗中读出了什么呢?(课件单独出现父亲的诗)

c、摇桂花,摇出香,摇出乐,摇的花雨缤纷,摇的好梦连连。

过渡:摇桂花给我和我的家人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还有什么人也乐在其中呢?

(5)指名读第4自然段,

a、课件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引读:原来勤劳能干的家乡人在摇落桂花以后,全家动员,先

然后,再。桂花晒干了就。收藏好的桂花可以,可以,过年时还可以。

b、说到这儿啊,老师又有了几句诗,你们想不想试试?

创意填空:

摇啊摇摇啊摇

摇出摇出

喝一口尝一口

三、体悟“思乡情”

1.[出示课件]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a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

b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思乡情)

c、故乡的桂花雨,是母亲珍爱的。现在让我们假设作者在外地打电话给母亲,他在电话里说:

(1)这里的水真甜,母亲会说——

(2)这里的人真好,母亲会说——

2、古诗词交流

b、学生交流。

c、听了你们的朗诵,我更能体会到母亲那浓浓的思乡情了。让我们再来读读母亲的话吧。

3、母亲对故乡充满了无限的怀念,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作者说——

(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想象一下,作者此时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耳边又会响起什么声音呢?

试着作小诗:

摇啊摇

摇出

的童年时光

摇啊摇

摇出

的故乡

四、评价结课。

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同分享了芳香四溢的桂花雨,和他一起感受了童年的摇花乐,还因此作了一首不错的小诗呢!(展示全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