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模板24篇)

时间:2023-11-18 14:00:06 作者:薇儿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模板2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身表现的总结和思考,有利于我们改进和提升自己。这里有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参考和启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集合

今年以来,县商信局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市县关于消费帮扶、国企合力团帮扶、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精神,把消费帮扶、国企合力团帮扶、电商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我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举措,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我局消费帮扶、国企合力团帮扶、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对全县扩大群众就业、优化经济结构、推动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成立消费帮扶专班,助力乡村振兴。县商信局高度重视消费帮扶工作,把消费帮扶作为全局一项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来抓,及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为成员的消费帮扶领导专班,制订了全县消费帮扶领域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消费帮扶领导专班具体负责帮扶实施过程中的协调、服务、督导等工作。

二是加强产销对接,设立商超消费帮扶专柜和专区。针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造成的卖难问题,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积极开辟消费帮扶产品“绿色通道”,广泛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在多美汇连锁超市、县城扶风老实人超市、陕西多美汇连锁配送有限公司惠鲜生超市、陕西新贸物流配送有限公司百合生活馆等超市设立了2个消费帮扶专区,并进行了升级提升。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积极联系消费帮扶产品供应商,组织消费帮扶产品入驻超市消费帮扶专柜,通过消费专柜直销,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三是实施龙头企业带销,拓宽消费帮扶新渠道。发挥陕果集团扶风公司、民香果业、华泰果蔬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我局积极帮助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其产销的辣椒、花椒、木耳、香菇及特色设施蔬菜进行收集、分级、包装、检测、品牌设计、商标注册,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渠道实现农产品、畜产品与市场需求方的精准对接,达到统销统售。

我县共实施国企合力团帮扶项目2个,分别是由省国资委系统脱贫攻坚宝鸡合力团团长单位陕汽集团牵线搭桥,山东雷帕得汽车悬架板簧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1.2万吨商用车悬架板簧生产线产业化项目;江苏海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签订了计划总投资3.5亿元的汽车零部件项目。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我县高度重视国企合力团产业帮扶工作,将国企合力团产业帮扶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全县乡村振兴解决农民就业的重要抓手,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长等为成员的扶风县省国企合力团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修订国企合力团帮扶规划,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国企合力团帮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导国企合力团帮扶工作的落实。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巩固提升帮扶成效。为确保雷帕得商用车轻量化悬架板簧产业化等国企合力团帮扶项目顺利实施,我县及时成立工作专班,明确我局包抓领导和责任股室积极配合企业不断扩大产能,从技术力量、科技研发、物流配送、电力保障、天然气供应等方面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帮助指导企业采用“师带徒”方式,为农民工传授自动化操作技能,通过企业内部培训,提升职工的业务水平,使农民工快速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三是创新工作模式,壮大汽车产业集群。依托陕汽集团在产业布局、技术嫁接、就业带动等资金、技术、市场、管理优势,持续加大产业招商力度,积极引进一批成长型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大企业,实现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围绕陕汽控股集团结对帮扶扶风县的机遇,依托雷帕得、海鹰汽车等现有汽车零部件项目,继续引进汽车电子电器、汽车新材料、模具、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生产项目,形成集研发、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打造西部一流的汽车配套产业基地。

四是拓展工作领域,实现产业帮扶双赢。支持现有的上通泊车、沃克动力、金泰昊等从事汽车配套产业研发生产企业改造升级,发挥全县劳动力密集等优势,继续加大汽车配套产业专业化、职业化培训力度和频率,积极为陕汽集团等汽车上下游企业输送一批技术好、人力资源成本低的产业工人,促进产业帮扶和稳定就业“双赢”。

扶风电商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实施为载体,以持续推进电商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题,充分利用各大电商平台,广泛动员电商企业,在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1-10月累计实现电商交易额11.34亿元,同比增长97.9%,其中网络零售额达9.7亿元,同比增长125.6%。农副产品线上销售额2.69亿元。

一是项目带动,全面覆盖。依托项目建立了覆盖县、镇、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和物流快递网络。一是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入驻38家电商企业和创业工作室,免费为全县企业提供网店运营、美工设计及人才孵化等电商业务指导,被认定为“宝鸡市电子商务直播基地”。二是升级改造了7个镇级、59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配套电商设备并开展培训和多种增值服务,打造首个“电商助农示范村”,凤鸣村获评“中国淘宝村”。三是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建成1200平方米的县级物流配送中心,配置分拣机等基础设备,整合圆通、韵达、申通等物流快递业务,实现了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的建设和“最后一公里”的贯通。

二是“三专”建设,筑牢基础。设立了5个消费扶贫产品展柜,共展示了30多种扶贫产品,其中10多家电商企业入驻产品实现了原产地可追溯管理。扶风强峰贸易等相继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设扶风消费扶贫线上体验馆及“扶贫832”销售平台,销售苹果、猕猴桃、桃子、黄桃、甜柿子、红薯等产地应季农副产品水果10多万元。

三是广泛发动,助农兴农。引导电商企业、农户联通合作,通过就业用工扶贫、帮销产品、电商认养的方式开展电商扶贫和乡村振兴,吸纳3100多名贫困户就业,可实现户均年增收2.6万余元;与5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电商帮销、认领协议,平均每年帮销贫困户红薯、李子、土鸡等农产品逾千万元。先后举办樱桃采摘节、柿子节、电商消费扶“苹”销售季、双十一网络直播等60多场电商助农活动,20-年电商平台和微商销售农副产品累计达2.69亿元。

四是培训帮扶,直播“催化”。成立县级电子商务标准化创业中心,免费面向全县群众提供网店运营、直播、美工设计以及人才孵化等电商业务指导。成功打造宝鸡市电子商务直播基地,举办多场大型直播带货培训和大型直播带货活动,带货逾700万元。挖掘、培育县域电商达人、电商致富带头人达50余人,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销售扶贫产品,传授扶贫技能。培育了一支30多人的直播带货团队,一支本地化电商服务团队以及一支20人规模的讲师团队。

虽然我局已设立了消费帮扶专柜,但扶贫产品入驻率低;国企合力团扶贫前期设备流动资金投入较大,存在一定的资金短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乏、电商培训转化率低。

下一步,我局将开展高质量消费帮扶活动促进增收,加大“志智”双扶力度深挖消费帮扶潜力,发动“爱心帮扶”践行“e”心助农,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口帮扶,助力我县农产品“走出扶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继续加快国企合力团帮扶步伐,巩固建成项目产业帮扶成果,通过项目赋能,最大限度的释放产能;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将以20-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为契机,加大县电商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年度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年

脱下“贫帽子”当好基层“守门人”

2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一场深沉的致敬,亦是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不忘初心、守住群众幸福安定生活的重要见证;是我们所有平凡而普通的人守住个人私欲、造就不凡的伟大时刻;是我们青年干部用青春之我,奋斗在基层每一个角落的重要证明。脱贫胜利,是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一环,是复兴之路、漫漫征程的崭新起点,我们基层干部要担当作为、奋斗拼搏、苦干实干,书写崭新篇章。

守护“群众”门,不忘初心担使命。“一枝一叶总关情”,脱贫攻坚战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每一名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干部们。43年初心不改、苦干实干,在绝壁上凿出天路,铸就“下庄精神”的毛相林;积极推动蒙古族刺绣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的白晶莹,带领贫困地区农牧民妇女开拓出脱贫致富新路;40年坚守科技兴农情怀的赵亚夫,带领村民人均收入增收……他们持续扎根一线、坚守岗位,秉承初心、投身基层,充分彰显出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初心。作为青年干部,要多到田间地头,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深入百姓家中,主动作为、敢于作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用热血青春书写时代不朽篇章。

守住“私欲”门,平凡岗位显伟大。8年脱贫,玉汝于成。基层干部勠力同心、不懈努力,将青春甚至生命奉献给脱贫事业。1800余人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战场,姜仕绅、黄文秀、吴应谱、樊贞子等,一个个名字永载史册,党和人民都不会忘记他们的笑脸和他们的奉献。他们背朝黄土面朝天,足迹踏遍了小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扶贫路上勇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极不平凡的人生。时代造英雄,对于我们青年干部来说,要在基层平凡的岗位上充分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奋斗精神,践行毕生所学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终生信仰。

守好“奋斗”门,苦干实干出真章。“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是青年奋斗的沃土,成长成才的摇篮。“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盼时时萦绕在耳边。新阶段呼唤新担当、新理念激发新作为,新时代需要我们青年干部,着眼于新阶段发展理念,勇于担当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立足本职岗位及乡村实际,继续扎根基层,热爱基层,奉献基层,“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争当新时代的奋斗者,在“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指引下,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接续奋斗,以奋斗之我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以上,就是可圈可点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全部内容,可圈可点一直关注学习资料,为大家提供优质文章,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集合

乡村振兴是农村治理的新时代,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对于刚刚脱贫奔康的贫困地区而言,解决群众所关注的痛点难点,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谋划和致力的焦点重点。

注重规划的衔接与结合。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有机衔接,将脱贫攻坚规划部署中仍需巩固拓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幸福美丽乡村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等项目,有机嵌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中,增强规划的持续性和衔接性。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强总体规划与其他各类规划统筹联动,防止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注重政策的支撑与结合。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在坚持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的前提下,以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准绳,寻找到脱贫攻坚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对农民扶持的支撑点、对农业发展的交叉点、对农村治理的结合点,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梯次推进。同时,要抓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构建起适应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乡村行政管理体制。

注重愿景的统一与结合。受自然、历史、经济的制约,落后地区的乡村振兴是一个相对长远的过程。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类推进。正如相对贫困会长期存在一样,乡村也不可能同步全覆盖振兴。要深入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脱贫攻坚质量等综合因素,基于发展基础的渐进式振兴。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合作和定点合作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全党弘扬脱贫攻势精神,继续奋斗,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消除贫困的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联系是重要的战略任务,意义重大,任务困难。在新形势下,要立足高质量发展目标,发挥组织优势,产业联系,坚持政策领导,利用势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建立产业联系,加强主体优势。产业繁荣是解决农村所有问题的前提。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扩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长期能力,为消除贫困的效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产业联系方面,应根据各地资源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形成复盖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求,实现村集团和农民双重增收,引流更多人才回乡发展,同时推进人才振兴。要搞好产业联系,必须重视产业稳定发展。贫困地区在消除贫困的攻势中实现了消除贫困的帽子,但仍存在发展上的弱点,影响产业发展的后劲,因此消除贫困地区的产业援助不能消除,必须补充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升级,激发内生发展动能,充分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坚持政策引领,发挥驱动效应。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联系,离不开政府的推进指导。立足现实需求,规划未来发展,不断加强政策后续支持,建立政策规划联系,推进扶贫政策稳定变革,支持乡村振兴。继续坚持现行的援助政策,将临时援助政策转化为常态化的援助政策,工作不留空白,政策不留空白,为了避免政策取消而返回贫困,必须将援助和发展工作纳入乡村振兴的总框架统一推进,坚持蓝图画到最后,以政策为牵引,推进社会市场的合作大众最怕因灾害而返回贫困,必须建立长期机制,加强兜风责任,保护人民大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兜风,健全防止返回贫困。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提出如下意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彻底消除。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脱贫能力稳步增强。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实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完成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不仅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更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和全球反贫困事业的重大贡献。

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充分展现了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伟大奇迹,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挂帅、亲自督战,推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归功于全党全社会众志成城、共同努力,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归功于广大干部群众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数百万干部战斗在扶贫一线,亿万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摆脱贫困;归功于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脱贫攻坚政策体系覆盖面广、含金量高,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完备、上下贯通,脱贫攻坚工作体系目标明确、执行力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系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党务必站在践行初心使命、坚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紧迫性,举全党全国之力,统筹安排、强力推进,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彰显党的根本宗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脱贫地区要根据形势变化,理清工作思路,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到2035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主要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

——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过渡期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在主要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和时限,增强脱贫稳定性。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防止政策养懒汉和泛福利化倾向,发挥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

——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一)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防止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车;摘帽不摘帮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防止贫困反弹。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兜底救助类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合理确定监测标准。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健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加强相关部门、单位数据共享和对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监测准确性,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结果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基础数据库。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等多种方式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聚焦原深度贫困地区、大型特大型安置区,从就业需要、产业发展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完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提升安置区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关爱机制,促进社会融入。

(五)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继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

(六)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加快脱贫地区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继续优先支持脱贫县。支持脱贫地区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

(七)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培育区域劳务品牌,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支持脱贫地区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草原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延续支持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

(八)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大对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谋划建设一批高速公路、客货共线铁路、水利、电力、机场、通信网络等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一部署,支持脱贫地区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推进脱贫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因地制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连接,加大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力度。加强脱贫地区农村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统筹推进脱贫地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支持脱贫地区电网建设和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实施。

(九)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加强脱贫地区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脱贫地区普遍增加公费师范生培养供给,加强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优化高血压等主要慢病签约服务,调整完善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继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并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县级医院诊疗能力。加大中央倾斜支持脱贫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力度,继续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条件。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脱贫地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十)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疗保障等政府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

(十一)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提高政策精准性。调整优化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完善低保家庭收入财产认定方法。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大低保标准制定省级统筹力度。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在计算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提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服务质量。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

(十二)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继续全额资助农村特困人员,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过渡期内逐步调整脱贫人口资助政策。在逐步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基础上,大病保险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倾斜支付。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设定年度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分阶段、分对象、分类别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重点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十三)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最低缴费档次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保费。在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时,对上述困难群体和其他已脱贫人口可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强化县乡两级养老机构对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口的兜底保障。加大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保障力度。加强残疾人托养照护、康复服务。

(十四)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要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十五)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按照应减尽减原则,在西部地区处于边远或高海拔、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脱贫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增强其区域发展能力。支持各地在脱贫县中自主选择一部分县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建立跟踪监测机制,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定期监测评估。

(十六)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继续坚持并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在保持现有结对关系基本稳定和加强现有经济联系的基础上,调整优化结对帮扶关系,将现行一对多、多对一的帮扶办法,调整为原则上一个东部地区省份帮扶一个西部地区省份的长期固定结对帮扶关系。省际间要做好帮扶关系的衔接,防止出现工作断档、力量弱化。中部地区不再实施省际间结对帮扶。优化协作帮扶方式,在继续给予资金支持、援建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推进产业梯度转移,鼓励东西部共建产业园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等行业对口支援原则上纳入新的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帮扶协作。继续坚持定点帮扶机制,适当予以调整优化,安排有能力的部门、单位和企业承担更多责任。军队持续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帮扶成效。继续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定期对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成效进行考核评价。

(十七)做好财政投入政策衔接。过渡期内在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和财力状况,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保留并调整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聚焦支持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适当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并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各地要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统筹地方可支配财力,支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资金偿还。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救助帮扶,通过现有资金支出渠道支持。过渡期前3年脱贫县继续实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此后调整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其他地区探索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确保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落实到项目,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现有财政相关转移支付继续倾斜支持脱贫地区。对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在调整优化基础上继续实施。过渡期内延续脱贫攻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十八)做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继续发挥再贷款作用,现有再贷款帮扶政策在展期期间保持不变。进一步完善针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对有较大贷款资金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对象,鼓励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加大对脱贫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发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对脱贫地区继续实施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政策。探索农产品期货期权和农业保险联动。

(十九)做好土地支持政策衔接。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按照应保尽保原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过渡期内专项安排脱贫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指标不得挪用;原深度贫困地区计划指标不足的,由所在省份协调解决。过渡期内,对脱贫地区继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交易政策;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框架下,对现行政策进行调整完善,继续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

(二十)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优先满足脱贫地区对高素质教师的补充需求。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继续实施重点高校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全科医生特岗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优先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探索“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的新机制。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鼓励和引导各方面人才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层流动。

(二十一)做好领导体制衔接。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层层压实责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

(二十二)做好工作体系衔接。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要及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持续加强脱贫村党组织建设,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

(二十三)做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举措纳入“十四五”规划。将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十四五”相关规划。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

(二十四)做好考核机制衔接。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脱贫地区开展乡村振兴考核时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做好衔接,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乘势而上、埋头苦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一是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符合标准。全区有一家县级公立医院,即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已升级为三级综合医院,19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267家村卫生室基础设施、人员和设备配置达到村卫生室基本标准。二是建卡贫困人口大病和慢病患者分类救治。截至4月30日,32大病集中治疗328人,应治疗。全区共建签约队325人,共签约76673人,其中贫困人口签约26841人,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4种疾病规范管理率99.72%。三是贫困患者的医疗负担明显减轻。全区建卡贫困人口重病患者医疗救助口罩保障全面实施,2020年1月至4月全区建卡贫困人员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住院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91.54%,有效防止因病贫困。

一是积极推进卫生乡镇、卫生村的建设。根据《隆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细则》和《隆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9年10起惠民实事责任分解的通知》,以建设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为载体,广泛动员大众,全面整治混乱、环境混乱等问题,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至2020年4月,全区共建设9个省级卫生乡镇、186个省级卫生村。二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了推进新时代的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引导众多人形成良好的卫生文明习惯,构筑疫病防线。2020年4月,全区开展了以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发布宣传资料425257份,利用微信群、电子屏幕、广播等媒体播放宣传256318条,悬挂展示横幅展示板2568张。组织群众对家庭卫生、住宅前后、村道、沟等公共场所进行卫生大扫除,继续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备行动。共出动25万人以上,车辆2889台,垃圾8398.7吨,卫生死角6734处。结合春夏传染病预防管理,全面开展病媒生物杀戮。投入鼠饵1999公斤以上,投入灭蟑螂药876公斤以上,药物灭蚊蝇3.99万平方米,预防消毒面积达409.09万平方米。

(一)推进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联系。

1.健康扶贫帮助乡村振兴。2020年,全区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满足条件享受医疗救助。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改善,服务能力提高。立卡贫困人口大病和长期慢性病患者及时有效治疗,疾病贫困、疾病贫困问题有效解决。一是坚持政策不变,力量不减。对于已经摆脱贫困的农民,继续享受健康扶贫的基本医疗保障政策,避免一边摆脱贫困,一边生病一边摆脱贫困,切实进步,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摆脱贫困。二是坚持正确扶贫,正确扶贫。坚持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基本策略,真正瞄准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大病慢病分类救治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健康扶贫政策的目的性和可持续性,使贫困人口更有获得感。三是坚持大众主体,激发动力。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保障脱贫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扬自我完善自立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重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扶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2.公共卫生服务构筑疾病预防管理屏障。一是统一推进疫情对策的常态化。全区卫生健康系统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疫情预防管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联合预防管理机制,根据市区疫情预防管理指挥部的要求,严格执行外部预防输入、内部预防反弹的工作措施,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坚决克服盲目乐观、疏忽、松懈的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加强责任和工作要求,立足岗位,履行责任,切实把握疫情预防管理的常态化工作。二是扎实推进疾病预防管理。2020年,确保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以下,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全力实现三个90%和两个消除的艾滋病防治目标。完善肺结核三位一体防控服务体系,持续巩固消除疟疾、麻风病危害成果。实施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预防行动,不断巩固慢性病综合预防管理示范区建设和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验成果。切实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持续巩固碘缺乏病、克山病消除成果。加强健康促进和教育,2020年底全区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以上。

3.加快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短板补充。一是积极推进医共体建设。加快地区医疗共同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市二院领导作用,全力提高基层医疗业务水平,有效缓解农村大众诊察困难、诊察高、诊察困难问题。二是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师培训、订单定向免费培训等途径,提高人才培训能力,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持续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实施学历提高工程和继续医学教育,到2022年,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在编专业以下专业技术人员基本达到专业以上学历,专业学历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专业以上学历,55岁以下乡村医生达到专业以上学历。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20年,建设基层慢性病管理中心5个,确保100%的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甲级卫生院审查标准,基层就诊率提高到65%。四是建设全区医疗卫生信息化一张网。加快市二院、区妇幼保健院领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全面促进、改善乡村二级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在推进人居环境提高工作中履行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打造省级卫生乡镇为载体,广泛动员群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明卫生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致力于创造有益农村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居环境。持续巩固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建设成果,按省级建设标准,对标表,有计划、要求、措施开展卫生建设工作。大力开展大扫除、大消毒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使爱国卫生运动深入乡村、家家户户,共同建设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

也就是说,在区委、区政府的强烈指导下,全区卫生健康系统一定要切实工作,尽责战斗,迎接困难,掌握疫情对策的常态化工作,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做出贡献。

乡村振兴是农村治理的新时代,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对于刚刚脱贫奔康的贫困地区而言,解决群众所关注的痛点难点,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谋划和致力的焦点重点。

注重规划的衔接与结合。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有机衔接,将脱贫攻坚规划部署中仍需巩固拓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幸福美丽乡村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等项目,有机嵌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中,增强规划的持续性和衔接性。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强总体规划与其他各类规划统筹联动,防止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注重政策的支撑与结合。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在坚持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的前提下,以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准绳,寻找到脱贫攻坚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对农民扶持的支撑点、对农业发展的交叉点、对农村治理的结合点,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梯次推进。同时,要抓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构建起适应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乡村行政管理体制。

注重愿景的统一与结合。受自然、历史、经济的制约,落后地区的乡村振兴是一个相对长远的过程。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类推进。正如相对贫困会长期存在一样,乡村也不可能同步全覆盖振兴。要深入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脱贫攻坚质量等综合因素,基于发展基础的渐进式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考察期间,他实地考察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这展示出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视。中部六省是脱贫攻坚重要地区,目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中部六省除了做好脱贫攻坚、保证如期脱贫以外,还要考虑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进行有效衔接,在稳定脱贫质量、防止返贫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工作,进而促进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如何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从工作体系看,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的工作体系应该继续持续下去。在脱贫攻坚时期,不少地方形成了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工作体系,可以进行参考,用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包括责任体系、动员体系、考核体系、治理体系等。从逻辑上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一脉相承的,打好脱贫攻坚战,为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技术和社会基础,而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无疑也包括贫困地区,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是从工作内容看,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除了极少数需要兜底保障的贫困人口外,各地需要将工作内容及时地转移到以下几个方面:在产业兴旺方面,应从对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转到县域内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来,并将产业兴旺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对贫困户的扶贫,可以从产业扶贫转向产业带贫,使产业兴旺的结果不仅惠及到贫困户,也惠及到全体农户,从而达到生活富裕的目标;在生态宜居方面,在做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做好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解决农村的各种污染问题;在乡风文明方面,在强化党建引领村庄治理的基础上,挖掘和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和下乡,将先进文明、先进技术、先进经济形式引入到乡村振兴中,进而实现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在这个转换过程中,还要注意适当修复因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的村庄间和农户间的现实和心理不平衡,从而实现村庄和县域的持续协调发展。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有些贫困县在脱贫之后还存在一定的返贫风险,接下来关键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这个问题恐怕是当下和今后除了粮食安全外各方关注的又一个重大问题。农业农村部对今年和“十四五”工作的目标提了“两个确保”,一是确保粮食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二是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我认为就是提的这个问题。

其实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提醒我们,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以后,“三农”工作重心要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央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且与乡村振兴有效地衔接好。刚才讲守这个底线,就是为了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因为脱贫地区脱贫群众虽然总体上已经脱了贫,也就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他们发展的基础,尤其是自我发展的能力还不强,也包括产业这个支撑的根本,它的基础也不那么牢固。所以,下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很重。我们要求,今年和“十四五”期间,要把巩固拓展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摆在首要的位置,继续压实压紧责任,一定要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总的要求是,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五年的过渡期,习近平总书记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保持主要政策总体稳定,同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具体来讲,对脱贫的群众,关键是要做好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就是一个要求,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因为时间一长没发现,到时来不及。产业帮扶还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巩固成果的根本之策,要抓住这个关键,继续强化,主要是补上技术、设施、资金等等短板,推动脱贫产业能够提档升级。对易地搬迁的960万人口,继续做好后续的扶持,关键还是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让他们尽快富起来。同时,还要做好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导搬迁群众融入社区等工作。此外,还要注意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帮扶,本来就在槛儿上晃晃悠悠,要搞好常态化帮扶。

对脱贫地区,要作为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加大支持力度,我们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在西部地区继续考虑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这些方面,集中予以支持。另外,也支持各地自己再选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帮扶。

刚才是确保一个底线,我们还要推进一个转型,就是推进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中央有关部门在这期间一共出台了200多个相关政策文件,在组织动员、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工作体系。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们要适应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重心转移,推动脱贫攻坚的工作体系有效衔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方面上来,逐步实现从原来集中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谢谢。

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年,消除贫困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但突然的新冠肺炎流行给消除贫困的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消除贫困的工作依然很困难。为了如期顺利完成消除贫困的任务,我们必须提出百倍的努力和信心,统一把握防疫和消除贫困的工作,重视防疫贫困人口,克服疫情的影响,结合彰武自身的实际,用行动实践两项维护,向全县人民提出合格的答案。

加强政治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要塞的作用。

以党建项目为载体,领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和众多党员干部将党建工作与正确脱贫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服务功能,巩固组织基础,整合各方面资源,为赢得脱贫攻势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抓住镇、村党组织负责同志第一负责人的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要塞的作用。抓住村两委班的建设,以村两委交替为契机,进一步建设村两委班。抓住选派干部到乡镇和村庄的工作效果,激发第一书记的工作活力,协助乡镇党委和村庄两委抓住党建、扶贫、发展,完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扶贫任务。

抓住党建载体,执行消除贫困的各项工作任务。

要扎实推进一个工程,两个示范带党建项目,建设基层党建示范点,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在消除贫困的第一线干劲十足,成为先驱,表现率,真正扛着消除贫困的旗帜。大力推进党支部合作社贫困家庭、党支部书记示范田等新措施,总结党员志愿者红袖标、党员挂牌明户先驱等新载体,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贫困致富问题。充分利用土地确认权和交换土地成果,坚持县、乡镇、村三级联动,根据土地条件,科学制定一村一策正确消除贫困的方案,正确建立增收财富项目。抓住疫情对策和再生产,全力保障贫困人口生活,有序推进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工厂、农场、扶贫工厂再生产,多渠道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千方百计稳定提高贫困人口收入。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作文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讲话)。

要拿出狠招实招硬招,坚决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总攻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闻令即动、尽锐出战、战越勇,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工作越抓越紧。特别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脱贫工作不能松懈,必须战越勇。现在,剩下的脱贫攻坚任务,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而且还有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诸多挑战,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仍然面临巨大压力。要保持清醒头脑,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卯足劲、绷紧弦、拉满弓,咬定目标、全力出击,坚决打赢高质量脱贫的总攻战、歼灭战、决胜战。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全面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扎实推进,各方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赢得了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进展已经充分证明,中共中央对脱贫攻坚的部署是完备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是清晰的,保障措施是充足的。只要层层落实好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扎扎实实推进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一定能够夺取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合作和定点合作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全党弘扬脱贫攻势精神,继续奋斗,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消除贫困的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联系是重要的战略任务,意义重大,任务困难。在新形势下,要立足高质量发展目标,发挥组织优势,产业联系,坚持政策领导,利用势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建立产业联系,加强主体优势。产业繁荣是解决农村所有问题的前提。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扩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长期能力,为消除贫困的效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产业联系方面,应根据各地资源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形成复盖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求,实现村集团和农民双重增收,引流更多人才回乡发展,同时推进人才振兴。要搞好产业联系,必须重视产业稳定发展。贫困地区在消除贫困的攻势中实现了消除贫困的帽子,但仍存在发展上的弱点,影响产业发展的后劲,因此消除贫困地区的产业援助不能消除,必须补充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升级,激发内生发展动能,充分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坚持政策引领,发挥驱动效应。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联系,离不开政府的推进指导。立足现实需求,规划未来发展,不断加强政策后续支持,建立政策规划联系,推进扶贫政策稳定变革,支持乡村振兴。继续坚持现行的援助政策,将临时援助政策转化为常态化的援助政策,工作不留空白,政策不留空白,为了避免政策取消而返回贫困,必须将援助和发展工作纳入乡村振兴的总框架统一推进,坚持蓝图画到最后,以政策为牵引,推进社会市场的合作大众最怕因灾害而返回贫困,必须建立长期机制,加强兜风责任,保护人民大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兜风,健全防止返回贫困。

五中全会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x年x月x日至x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农业农村方面是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这一项光荣使命即将迎来胜利的检验。脱贫攻坚工作这一场持久战,这一项系统性工程,凝聚了党的带领,党员干部的奋斗和人民群众的拼搏使得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扎实基础。

作为农业大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为更多的中国人民谋幸福。让优秀传统文化、新乡贤文化共同助力新农村建设的品质追求,促进农村移风易俗。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让新农村拥有新气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五中全会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x年x月x日至x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农业农村方面是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这一项光荣使命即将迎来胜利的检验。脱贫攻坚工作这一场持久战,这一项系统性工程,凝聚了党的带领,党员干部的奋斗和人民群众的拼搏使得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扎实基础。

作为农业大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为更多的中国人民谋幸福。让优秀传统文化、新乡贤文化共同助力新农村建设的品质追求,促进农村移风易俗。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让新农村拥有新气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了减贫成绩。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

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咬定目标加油干,我们一定能完成脱贫攻坚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了减贫成绩。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过去一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同时,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约400个贫困县,近3万个贫困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仍然不少,所剩深度贫困地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在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正如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人指出的,当前脱贫攻坚战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大,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存在薄弱环节,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帮扶工作方式方法不够精准……可以说,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仍需付出艰辛努力。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跟突出问题较劲。“整治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清除‘留影式’入户、‘卷宗式’总结等现象,想办法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具体工作上来”。代表委员们的呼吁提醒我们,脱贫攻坚必须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开对“药方子”,才能拔除“病根子”。脱真贫、真脱贫,才能确保脱贫成效获得群众认可,才能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阶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咬定目标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当前,我省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进展。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省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很大,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纳入国家“三区三州”范围的甘南州、临夏州和天祝县等“两州一县”以及省定18个深度贫困县,集中了全省75.3%的贫困人口、62%的贫困村。在剩余的111万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占27%,贫困群众大多文化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毫不松懈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咬定目标、一鼓作气,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最后一仗,确保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要抓住重点难点,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持续夯实精准帮扶、产业扶贫、各方责任、基层队伍、工作作风五个基础。要把牢“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扎实开展冲刺清零行动,尽快实现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达标。要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强化工作责任落实,深化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努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要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解决难题,加快构建富民产业体系,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抓好各类问题整改,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坚决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还须建立巩固脱贫和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脱贫攻坚完成以后,贫困地区发展仍比较滞后,要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减贫工作,巩固和放大脱贫攻坚成效。

“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致力于共同富裕。国家越发展,越要把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好。”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一鼓作气、顽强作战,就一定能够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年,消除贫困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但突然的新冠肺炎流行给消除贫困的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消除贫困的工作依然很困难。为了如期顺利完成消除贫困的任务,我们必须提出百倍的努力和信心,统一把握防疫和消除贫困的工作,重视防疫贫困人口,克服疫情的影响,结合彰武自身的实际,用行动实践两项维护,向全县人民提出合格的答案。

加强政治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要塞的作用。

以党建项目为载体,领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和众多党员干部将党建工作与正确脱贫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服务功能,巩固组织基础,整合各方面资源,为赢得脱贫攻势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抓住镇、村党组织负责同志第一负责人的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要塞的作用。抓住村两委班的建设,以村两委交替为契机,进一步建设村两委班。抓住选派干部到乡镇和村庄的工作效果,激发第一书记的工作活力,协助乡镇党委和村庄两委抓住党建、扶贫、发展,完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扶贫任务。

抓住党建载体,执行消除贫困的各项工作任务。

要扎实推进一个工程,两个示范带党建项目,建设基层党建示范点,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在消除贫困的第一线干劲十足,成为先驱,表现率,真正扛着消除贫困的旗帜。大力推进党支部合作社贫困家庭、党支部书记示范田等新措施,总结党员志愿者红袖标、党员挂牌明户先驱等新载体,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贫困致富问题。充分利用土地确认权和交换土地成果,坚持县、乡镇、村三级联动,根据土地条件,科学制定一村一策正确消除贫困的方案,正确建立增收财富项目。抓住疫情对策和再生产,全力保障贫困人口生活,有序推进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工厂、农场、扶贫工厂再生产,多渠道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千方百计稳定提高贫困人口收入。

乡村振兴是农村治理的新时代,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对于刚刚脱贫奔康的贫困地区而言,解决群众所关注的痛点难点,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谋划和致力的焦点重点。

注重规划的衔接与结合。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有机衔接,将脱贫攻坚规划部署中仍需巩固拓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幸福美丽乡村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等项目,有机嵌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中,增强规划的持续性和衔接性。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强总体规划与其他各类规划统筹联动,防止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注重政策的支撑与结合。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在坚持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的前提下,以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准绳,寻找到脱贫攻坚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对农民扶持的支撑点、对农业发展的交叉点、对农村治理的结合点,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梯次推进。同时,要抓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构建起适应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乡村行政管理体制。

注重愿景的统一与结合。受自然、历史、经济的制约,落后地区的乡村振兴是一个相对长远的过程。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类推进。正如相对贫困会长期存在一样,乡村也不可能同步全覆盖振兴。要深入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脱贫攻坚质量等综合因素,基于发展基础的渐进式振兴。

五中全会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x年x月x日至x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农业农村方面是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这一项光荣使命即将迎来胜利的检验。脱贫攻坚工作这一场持久战,这一项系统性工程,凝聚了党的带领,党员干部的奋斗和人民群众的拼搏使得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扎实基础。

作为农业大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为更多的中国人民谋幸福。让优秀传统文化、新乡贤文化共同助力新农村建设的品质追求,促进农村移风易俗。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让新农村拥有新气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这一项,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这一重要内容。从关心厕所卫生,通过“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这样的“小事”可以看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人居环境的改变还有农民的幸福感越来越被重视。

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

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

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二.强化一个带头:干部的引领和表率。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三.突出一个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

当前,三洲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造成部分农田丢荒,即使有耕作的也是一家一户分散劳动居多,只能基本满足自家日常生活,村庄空心化程度严重。乡村要振兴,必须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成立各种各样的农村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模式,将零散、分块租赁给散户的土地集中回收,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投入、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进来,鼓励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探索村委会以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直接有效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引进旅游开发公司依托村内山水自然资源、人文民俗风貌条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充分发挥乡村节庆、创意纪念品、文创民俗等吸引游客的特点,进一步整合业态、做大规模,使乡村旅游真正具有地方特色;要注重促销,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影响,吸引客源,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地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户发展农家乐,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给予全力帮助与指导,发展一家,巩固一家。

学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小康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以及各级安排部署,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结合工作实际,谈以下几点:

一、健康扶贫工程深入推进。

一是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全区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即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已成功晋级为三级综合医院;19所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267个村卫生室基础设施、人员和设备配置已全部达到村卫生室基本标准。二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和慢病患者得到分类救治。截至4月30日,32大病集中救治328人次,做到应治尽治。全区共组建签约团队325个,共签约76673人,其中贫困人口签约26841人,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四种疾病规范管理率99.72%。三是贫困患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病患者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得到全面落实,20__年1至4月,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住院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91.54%,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返贫。

二、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

一是积极推进卫生乡镇、卫生村的创建工作。按照《隆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细则》和《隆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__年10件惠民实事责任分解的通知》要求,以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为载体,广泛动员群众,全面整治乱堆乱放、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至20__年4月份,全区共创建9个省级卫生乡镇、186个省级卫生村。二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推进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卫生文明习惯,筑牢战“疫”防线。20__年4月份,在全区开展了以“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425257份,利用微信群、电子屏、广播等媒体播放宣传256318条,悬挂展出横幅展板2568块。组织群众对家庭卫生、房前屋后、村庄道路、沟渠等公共场所进行卫生大扫除,持续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共出动25万多人次,车辆2889台次,清理垃圾8398.7吨,清除卫生死角6734处。结合春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全面开展病媒生物消杀。共投放鼠饵1999多公斤、投放灭蟑药876多公斤、药物灭蚊灭蝇3.99万平方米、预防消毒面积达409.09万余平方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健康扶贫助力乡村振兴。20__年,确保全区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大病保险,符合条件的享受医疗救助。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得到改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和长期慢性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是坚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对已经脱贫的农户,继续享受健康扶贫基本医疗有保障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边脱贫、边因病返贫现象,切实做到应进则进、应扶则扶,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二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真正瞄准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大病慢病分类救治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健康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让脱贫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三是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动力。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保障脱贫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2.公共卫生服务筑牢疾病防控屏障。一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措施,全区卫生健康系统一定坚决克服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松劲懈怠的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化担当和工作要求,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切实抓牢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二是扎实推进疾病防控工作。20__年,确保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以下,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全力实现“三个90%”和“两个消除”的艾滋病防治目标。完善肺结核“三位一体”防治服务体系,持续巩固消除疟疾、麻风病危害成果。实施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行动,不断巩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及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成果。切实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持续巩固碘缺乏病、克山病消除成果。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力争20__年底全区健康素养水平达20%以上。

3.加快补齐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短板。一是积极推进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市二院龙头带动作用,全力帮助提升基层医疗业务水平,有效缓解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问题。二是全面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订单定向免费培养等途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持续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实施学历提升工程和继续医学教育,到20__年,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在职在编中专以下专业技术人员基本达到中专以上学历,中专学历专业技术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所有55周岁以下乡村医生达到中专以上学历。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__年,力争建成基层慢病管理中心5个,确保100%的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甲级卫生院评审标准,基层就诊率提高至65%。四是建设全区医疗卫生信息化“一张网”。加快推进市二院、区妇幼保健院牵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筹建设信息高速路,全面促进、改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在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中履职尽责。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为载体,广泛动员群众,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文明卫生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着力营造有益农村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居环境。持续巩固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的创建成果,按照省级创建标准,对标对表,有计划、有要求、有措施的开展卫生创建工作。大力开展“大清扫、大消毒”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使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到每个乡村、每家每户,共建共享健康美好生活环境。

总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卫生健康系统一定真抓实干,尽锐出战,迎难而上,一手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一手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贡献力量。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作文

答好“附加试题”,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20__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之年,时间紧,任务重,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带来了一场“大考”,引发了农产品滞销、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等多方面的问题,为脱贫攻坚工作增加了难度。一个月前,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为我们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个月后,习近平到陕西考察,“五级书记”同框照片为我们上下同心打好脱贫攻坚战树立了坚定信念。只要党员干部绷紧弦、加把劲,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韧劲,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必将如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当好“指路明灯”,谱写脱贫攻坚“致富经”。习近平指出,“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脱贫攻坚才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障。要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大家共同奋斗顽强拼搏,努力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脱贫模式。要进一步开展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干部、扶贫干部和村居干部大培训,讲深、讲透、学透教育、医疗、住房、产业、小额信贷等各类政策,确保政策学习无偏差、政策贯彻不走样。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深化完善产业精准扶贫政策措施,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并将村级后备干部、农村党员、种养殖大户等培养成致富带头人,通过资金、政策、技术支持等手段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带动广大农户广泛受益、持续增收。

当好“扶贫卫士”,确保扶贫成果“可持续”。“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回顾过去,我国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展望未来,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到现在,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情况更复杂,未来有更多“硬骨头”“硬钉子”等待我们一一解决。各级扶贫干部要牢记习近平的嘱托、组织的重任、群众的期盼,以更昂扬的斗志、更饱满的热情、更充足的干劲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在扶贫力度、产业发展、政策落实、结对帮扶、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做好“全身体检”,多找差距、抓落实,全面夯实脱贫基础,提升脱贫成效,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检验。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亲临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专门讲了脱贫攻坚问题,指出“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同年8月,习近平视察甘肃,对脱贫攻坚再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深化脱贫攻坚,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习近平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我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思想动力、提供了重要实践遵循。

当前,我省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进展。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省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很大,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纳入国家“三区三州”范围的甘南州、临夏州和天祝县等“两州一县”以及省定18个深度贫困县,集中了全省75.3%的贫困人口、62%的贫困村。在剩余的111万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占27%,贫困群众大多文化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毫不松懈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咬定目标、一鼓作气,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最后一仗,确保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要抓住重点难点,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持续夯实精准帮扶、产业扶贫、各方责任、基层队伍、工作作风五个基础。要把牢“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扎实开展冲刺清零行动,尽快实现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达标。要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强化工作责任落实,深化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努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要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解决难题,加快构建富民产业体系,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抓好各类问题整改,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坚决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还须建立巩固脱贫和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脱贫攻坚完成以后,贫困地区发展仍比较滞后,要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减贫工作,巩固和放大脱贫攻坚成效。

“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致力于共同富裕。国家越发展,越要把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好。”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一鼓作气、顽强作战,就一定能够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考察期间,他实地考察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这展示出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视。中部六省是脱贫攻坚重要地区,目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中部六省除了做好脱贫攻坚、保证如期脱贫以外,还要考虑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进行有效衔接,在稳定脱贫质量、防止返贫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工作,进而促进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如何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从工作体系看,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的工作体系应该继续持续下去。在脱贫攻坚时期,不少地方形成了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工作体系,可以进行参考,用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包括责任体系、动员体系、考核体系、治理体系等。从逻辑上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一脉相承的,打好脱贫攻坚战,为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技术和社会基础,而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无疑也包括贫困地区,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是从工作内容看,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除了极少数需要兜底保障的贫困人口外,各地需要将工作内容及时地转移到以下几个方面:在产业兴旺方面,应从对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转到县域内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来,并将产业兴旺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对贫困户的扶贫,可以从产业扶贫转向产业带贫,使产业兴旺的结果不仅惠及到贫困户,也惠及到全体农户,从而达到生活富裕的目标;在生态宜居方面,在做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做好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解决农村的各种污染问题;在乡风文明方面,在强化党建引领村庄治理的基础上,挖掘和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和下乡,将先进文明、先进技术、先进经济形式引入到乡村振兴中,进而实现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在这个转换过程中,还要注意适当修复因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的村庄间和农户间的现实和心理不平衡,从而实现村庄和县域的持续协调发展。

三是从工作方法看,在责任不变、力度不变、队伍不变的同时,在方法、措施上要实现从精准到共享、从特惠到普惠、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一是从支持贫困户扩大到非贫困户。二是从支持贫困村扩大到非贫困村。三是对主导产业支持从生产的种养环节逐渐转移到加工、销售、品牌建立、产业融合等环节。四是从对农户的支持扩大到对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等方面的支持。五是从以财政资金支持为主逐渐转移到金融资金和工商资本支持为主。六是在金融支持方面,从对贫困户的小额信贷支持扩大到对所有主体的普惠金融支持。

四是从工作重心看,要从产业扶贫转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重点有以下:一是培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农业的产业结构要从种养业转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三产业要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以城镇化工业化引领产业发展;二是对贫困户和小农户要从产业扶贫转向产业带贫,使贫困户和小农户的收入从家庭经营转向就业为主,脱贫路径从产业脱贫到就业脱贫。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中国当前实行的两大全国性重大战略行动,前者立足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者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有利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答好“附加试题”,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20__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之年,时间紧,任务重,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带来了一场“大考”,引发了农产品滞销、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等多方面的问题,为脱贫攻坚工作增加了难度。一个月前,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为我们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个月后,习近平到陕西考察,“五级书记”同框照片为我们上下同心打好脱贫攻坚战树立了坚定信念。只要党员干部绷紧弦、加把劲,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韧劲,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必将如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当好“指路明灯”,谱写脱贫攻坚“致富经”。习近平指出,“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脱贫攻坚才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障。要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大家共同奋斗顽强拼搏,努力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脱贫模式。要进一步开展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干部、扶贫干部和村居干部大培训,讲深、讲透、学透教育、医疗、住房、产业、小额信贷等各类政策,确保政策学习无偏差、政策贯彻不走样。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深化完善产业精准扶贫政策措施,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并将村级后备干部、农村党员、种养殖大户等培养成致富带头人,通过资金、政策、技术支持等手段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带动广大农户广泛受益、持续增收。

当好“扶贫卫士”,确保扶贫成果“可持续”。“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回顾过去,我国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展望未来,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到现在,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情况更复杂,未来有更多“硬骨头”“硬钉子”等待我们一一解决。各级扶贫干部要牢记习近平的嘱托、组织的重任、群众的期盼,以更昂扬的斗志、更饱满的热情、更充足的干劲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在扶贫力度、产业发展、政策落实、结对帮扶、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做好“全身体检”,多找差距、抓落实,全面夯实脱贫基础,提升脱贫成效,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检验。

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的是“人才战”和“作风战”。各级党组织要善于抓住“人”这个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要素,坚持多措并举,持续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尤其扶贫干部担当作为、真干实干,全心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党和人民交出“优异答卷”。

举旗定向“聚”人气,发起脱贫攻坚“总攻战”。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习近平强调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各方力量组织起来,把各方面人气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往一起聚,全面推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党组织书记勇敢扛起“决战决胜”大旗,当好脱贫攻坚的“主心骨”,落实落细“书记抓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当先锋、作表率,随时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团结依靠社会各界共担当、同奋斗,全面全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同推进机制,确保上下同心、步调一致、众志成城,吹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发起脱贫攻坚的“总攻战”。

敢于担当“塑”人才,锤炼脱贫攻坚“冲锋者”。高素质专业化有担当的干部和人才队伍,是完成各项脱贫攻坚任务的中坚力量,是夺取脱贫攻坚最终胜利的重要保障。“治国经邦,人才为先。”要着眼贫困地区人才缺乏、技术缺失、平台缺少的实际情况,强化责任担当意识,精细掌握贫困地的现实需求,因“贫情”选“良将”,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的专家人才和优秀干部,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上贡献才智、建功立业。精确分析贫困地的发展需要,变“输血”为“造血”,有针对性开展各类人才培训,重点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群体,发挥本土人才优势,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精准对接贫困地的发展产业,谋“出路”疏“通道”,积极给人才施展才华搭建“舞台”,大力营造重才爱才惜才的良好环境,不断促进更多人才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充分涌现。

注重关爱“暖”人心,巩固脱贫攻坚“大本营”。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新冠肺炎疫情又增加了难度。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基层干部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担当,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用心用情做好扶贫干部的各项服务保障,是“暖人心、稳军心”的重要举措。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的要求,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优先提拔任用干部,健全完善扶贫干部工作生活保障机制,积极解决扶贫干部的后顾之忧,让扶贫干部信心满满、心无旁骛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路上奋勇向前。持续坚决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降低和减少各类督查、检查、考核频次,真正帮助扶贫干部解放手脚,保证扶贫干部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攻破脱贫攻坚“最后堡垒”。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近平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脱贫攻坚完成,乡村振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讲话)。

要拿出狠招实招硬招,坚决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总攻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闻令即动、尽锐出战、战越勇,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工作越抓越紧。特别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脱贫工作不能松懈,必须战越勇。现在,剩下的脱贫攻坚任务,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而且还有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诸多挑战,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仍然面临巨大压力。要保持清醒头脑,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卯足劲、绷紧弦、拉满弓,咬定目标、全力出击,坚决打赢高质量脱贫的总攻战、歼灭战、决胜战。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全面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扎实推进,各方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赢得了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进展已经充分证明,中共中央对脱贫攻坚的部署是完备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是清晰的,保障措施是充足的。只要层层落实好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扎扎实实推进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一定能够夺取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脱贫攻坚完成,乡村振兴

党的——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中央会议上、在调研考察中,他多次就“三农”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此次集体学习前两个月,就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定战略、明思路、论办法,主席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重要讲话,为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是关乎中国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国家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下的一项伟大工程,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下,正逐步成为现实,一步一步的向着目标迈进。

振兴乡村,聚焦三农,需要解决面对的问题很多,这时候就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上抓起,严格落实《乡村振新战略规划(20_-2022)年》的行动纲领。实施乡村振新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最突出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显著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呼唤,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说,就是要切实把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应认识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在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样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乡村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国家策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十分关键的,要想让农民提高收入,一方面是加强农业的帮扶和现代化农业作业的发展,让乡村的土特产有销路,打开市场。另一方面是可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收入。在发展的同时,同样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

国家重视农民,特设了农民丰收节,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重视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也为了农民的丰收带来了许多好的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要保留绿水青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此同时,农村也要大力引进发展需要的人才,引入资金,大力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化的特色农产品。同时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开拓网络市场,将市场扩大化。

要以科学、全面、实用、精准为原则,大力发展乡村事业,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务,落实好乡村振兴的计划,未全面实现小康生活努力,为了让乡村城镇共同发展努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集合

五中全会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x年x月x日至x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农业农村方面是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这一项光荣使命即将迎来胜利的检验。脱贫攻坚工作这一场持久战,这一项系统性工程,凝聚了党的带领,党员干部的奋斗和人民群众的拼搏使得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扎实基础。

作为农业大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为更多的中国人民谋幸福。让优秀传统文化、新乡贤文化共同助力新农村建设的品质追求,促进农村移风易俗。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让新农村拥有新气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乡村振兴

小康不小康,要害在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最让全国人民关注是近1亿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之路。近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显著进展,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这两句朴实的话,出自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

“三农”工作的一个难点是扶贫,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部分。但是,完成新一轮扶贫攻坚任务,仅靠原有的单一措施常规手段,已难以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以改革创新思维与精神,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以改革创新精神与思维实现精准扶贫,就要积极拓展扶贫方式与方法。既要实打实地落实扶贫责任,因材扶贫,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更要端正导向,完善思路。要把扶贫开发与落实农村改革各项任务结合起来,查找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中扶贫开发的有效模式,探究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丰富农村金融改革支持扶贫开发的内容方法,走出一条有特色更见实效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精准扶贫,就要结合培育现代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一个主要方向。脱贫的要害是增收,农村增收的未来方向是现代农业培育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扶贫,既要找准当地农业优势资源,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改善的有机融合;更要有效利用现代农业和产业发展引进的科学技术新理念新思维,发挥产业带动支撑作用,促进贫困群众增产增收提高素养,形成扶贫工作新态势。

诚然,从粗放型扶贫走向精细化扶贫,需要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扶贫工作者要用好全面深化改革“要害一招”,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方法,迈开双腿走进千家万户,倾听他们的意见;敞开心扉面向一村一户,制定具体的方案。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惟独这样,才干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实现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的目标。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也是一场必须真枪实弹攻坚不止的硬仗。要打赢打好这场硬仗,就必须干净彻底,坚定兑现“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重承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贫困县摘帽,只是消除了绝对贫困,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目标,是整村整县脱贫的一个显著标志,是脱贫攻坚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并不是脱贫工作的终点,而是再出发的新起点。

气可鼓不可泄。贫困县摘帽后,“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问题解决了,巩固发展脱贫成果,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加大对剩余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确保全面完成攻坚任务,仍然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立即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要求和嘱咐。

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的要害,是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时下,促脱贫,防返贫,仍要爬坡闯关,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就是脱贫攻坚的“防滑链”,就是向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的目标迈进。针对当前少数贫困县在落实约束机制方面存在的标准不高落实不力执行不严等突出问题,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通知,明确在脱贫攻坚期内,所有贫困县(含已脱贫摘帽县)必须保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这既是一种强化落实,更是一种严令落实,再次宣示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信心。

当前,脱贫攻坚已全面进入冲刺阶段,任务艰巨,时不我待。脱贫攻坚每一条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有身先士卒的勇气向我看齐的锐气走在前列的正气以上率下的底气,做好“摘帽不摘责任”的各项工作,用共产党人强烈的使命担当扛起“扶上马送全程”的责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贯穿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的全过程,让“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体此刻“摘帽不摘责任”的落实中,使脱贫攻坚的“防滑链”更精细更精准,不断满足脱贫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把“摘帽不摘责任”的“军令”变成群众手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战报”。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总结报告

为了巩固拓展我市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市医保局按照上级部门部署和要求,真抓实干、扎实、稳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现将巩固拓展以来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做好资助参保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供养人员、低保户等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实行全额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资助参保所需资金由市财政全额代缴。完善医保扶贫信息数据库动态管理,加强与卫健、扶贫、民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定期交换、比对、核实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对动态调整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摸清底数,做到即认定、即参保,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项,切实做到精准识别、精准保障。

(二)全面落实医保扶贫政策,确保贫困人口应享尽享。

_年,继续稳妥做好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351”“180”政策。规范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一站式”即时结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市内住院时无需交纳押金,出院时只需支付个人自付部分,确保待遇及时享受。_年1-10月,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94944人次(住院5523人次,门诊89421人次),医疗总费用共计11824.49万元(住院7038.60万元,门诊4785.89万元),其中基本医保资金支付7190.44万元(住院4281.88万元,门诊2908.56万元),大病保险资金支付972.15万元(住院588.59万元,门诊383.56万元),医疗救助资金支付1984.71万元(住院1192.46万元,门诊792.25万元),“351”_x兜底资金支付282.68万元(住院222.10万元,门诊60.58万元),慢病补充保障“180”资金支付288.38万元,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补比例达90.65%。最大程度解决了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三)简化办理程序,确保贫困人口办理慢性病卡“应办尽办”。

继续做好贫困人口“慢性病”的鉴定发证工作,加大摸排力度,确保符合_x条件的贫困人口人手一证,及时享受慢性病报销待遇。对需要新办卡的、或已办卡需要新增病种的贫困人口,简化申报评审程序,加快办卡进度。并对不符合办卡条件的发放告知书,写清不符合办卡的理由,使其知晓理解。

(四)加强政策宣传,确保贫困人口医保扶贫政策“应知尽知”。

进一步加强各级政策培训,切实提高政策解读能力。通过在_网站以及在村委会张贴公告、进村入户等方式开展对政策的宣传解读;在定点医疗机构电子屏幕滚动播放、上墙公示等多种方式,及时向参保人员宣传医保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和办理流程,切实提高政策知晓率。印制3万多份贫困人口政策宣传折页,全部发放到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卫生室及村(居)委。

二、存在问题。

根据上级部门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贫困人口政策将有较大调整:

(一)参保政策调整。

医疗救助基金对特困人员个人缴费给予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给予90%定额资助。过渡期内,对返贫致贫人口给予80%定额资助,脱贫不稳定和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的给予50%定额资助。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稳定脱贫人口不再享受参保资助政策。

(二)报销政策调整。

省医保局联合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乡村振兴局等部门下发《省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全面清理不可持续的存量过度保障政策,发挥三重保障制度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的梯次减负作用。由原先的“351”“180”过渡到三重保障,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进行医疗保障。从省里的方案来看,脱贫人口中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从1.5万元降到7500元,分段支付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综合报补比例较高。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稳定脱贫人口报销比例降低。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加强信息比对,确保脱贫人口应保尽保。市医保中心每周比对系统中参保数据,分类别将人员名单发到各镇街,督促参保进度。

(二)培训医保报销政策。《市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近期下发,方案_x后我局将及时组织业务骨干对镇街医保、扶贫干部进行培训,对实施方案中涉及大家关心的医保报销政策进行详细讲解。

(三)及时将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报销后个人自付费用仍然较高的人员信息,反馈乡村振兴、民政等部门,及时预警可能存在的致贫返贫风险。对符合因病致困救助条件的,思想汇报范文依申请按规定实施救助。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曾经说过:“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过硬的农村党支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就不能在农村得到具体落实,就不能把农村党员团结在自己周围,从而就谈不上带领群众壮大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向贫困和落后作战。”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党对农村工作领导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

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党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奋斗。做好扶贫工作,最需要走群众路线,最应持之以恒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一是加强动态管理。广大农村基层,是扶贫工作的基础,扶贫档案的管理,科学的统计,精准的识别。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管理的具体体现。因此,有一个好的统计管理体系,是我们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

二是加强扶贫工作队员的管理。现目前,扶贫工作开展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驻村工作队员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农村缺少的是发展的意识和路径,农村不是没有好的东西,但是因为缺少对外沟通的桥梁,导致越来越落后,因此,只有加强对扶贫工作队员的动态管理,让他们发挥出桥梁作用,那么扶贫才能更成功。

三是加强督促贫困户动起来。经过近几年的扶贫,各项优惠政策涌入基层农村,农户受益颇丰,但也产生了负面性,贫困户越来越懒了,针对此类问题,我们只有加强排查,加强督促,让贫困户动起来,真正做到贫困户有事可干,“逼”着他们干,最后实现自己也能干,这样我们才能把扶贫做好,做成功。

四是让主体贫困对象动起来,做得再好的工作,如果贫困户不参与,不行动,都只能成为表面现象,只有让贫困户参与进来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关于扶贫我们是牵线人,主体是贫困主体,让他们真的参与了,动起来了,那么我们就成功了。

坚持脱贫达标目标不动摇,在提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弱项。

一、更加注重“扶志扶智”。扶志扶智扶业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当前,“扶志扶智”工作还很滞后,扶智还更多地停留在技能培训层面,产业发展也较为薄弱,必须抓紧补齐短板,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更加注重信息化。尽管全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脱贫攻坚信息化建设,但现在反而滞后了,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迎头赶上,确保走在省市前列。

三、更加注重群众工作。当前,群众工作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从思想层面看,有的干部嫌弃群众、看不起群众,工作不尽心。从能力水平上看,有的干部做群众工作缺思路、缺方法,法规政策不熟悉,人情世故不懂得,导致工作无所适从,没办法跟群众交心,难以赢得群众信赖,有的干部处事不公,甚至违法乱纪,导致越级访、重复访、缠闹访不断。

四、更加注重工作创新。近年来,我们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先后探索推行了“支部+x+贫困户”、村级帮扶机制、能人兴村战略、企业“爱心”模式等一系列创新性工作,但从工作层面来看,我们抓落实的效果还不够好、质量还不够高,还没有抓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样板和典型,缺乏深度总结和提炼,宣传的力度和效果欠佳,甚至有些工作虽为我们首创,但却“花开别家”。

乡村振兴

2020年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省网信战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部署,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线,聚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基调,聚焦争当省域管理现代化排头兵的总目标,聚焦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保平安的工作要求,持续加强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体系建设,着力防范化解网络风险,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互联网宣传和信息内容管理网络安全保障信息化协调世界互联网大会承办工作水平,为打赢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提供有力支撑服务和保障,为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筑牢“防火墙”。

一着力为网上正能量导入大流量。创新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讲好浙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故事。着力强化网络内容供给,持续深入宣传好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历次全会精神,创新设置“‘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最多跑一次”故事会等网络话题,持续深化“在身边”网上宣传品牌建设,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创新话语体系建设传播矩阵应用技术手段,拓展用好“新莓圈”新媒体联盟,建强“哲言”“钱江潮评”等网评品牌栏目,着眼为正能量导入大流量。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网上宣传引导,组织开展“身边的战疫”“爱在身边”主题融媒体传播,用好“捉谣记”品牌。

二深化网络综合管理体系建设。深化网络综合管理体系建设,以实施网络生态“?望哨”工程为主抓手突破口,着力构建线上线下一化管理源头管理系统管理协同管理的网络管理新格局。着力建强网信执法队伍,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行政执法协调机制,推动“分业监管联合执法”模式向基层延伸,强化网络空间立法统筹,全面推进依法治网。不断提升技术管网能力,持续强化网络空间日常监管,深入开展网络专项管理,探究钻研信用治网的实践路径,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有效保护群众网络权益。

三筑牢网络安全屏障。部署实施网络安全整体能力提升行动,做好网络安全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置,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网络安全钻研,着力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环绕“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等工作,统筹开展网络安全专项检查和演练。重点抓好要害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护,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防护工作。支持浙江省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支持浙江大学等高校建设网络空间安全实验室,创新举办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网络安全宣传周长三角优秀首席安全官评选活动等,不断优化网络安全生态。

四全面推进网络强省建设。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协同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扎实推进浙江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中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支撑作用,以信息化手段助推省域管理现代化。加快核心技术突破,支持和推动基于国产芯片技术研发和生态建设,支持对量子通信类脑算法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进行超前钻研布局。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5g网络科学布局ipv6改造升级,深入实施网络扶贫五大工程,落实[浙江省数字乡村发展实施纲要],深化信息惠民便民。

五创新办好第七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推动大会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运行创新改革。推动建设世界互联网大会成果展示体验项目和“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二期项目,着力优化办会机制,不断提升办会能力。明确大会“两个平台”定位,全力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国际治网理念的宣传阐释和国际传播。依托“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和“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等平台深化产业对接合作,加快打造浙江“互联网+”创新高地。精心做好第七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各项承办工作,努力做到更出色更有效更有影响力更高水平。

六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员会领导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规定],推动各项制度安排落地见效。全面加强网信系统党建工作,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行业党建工作水平。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活动,帮助网信企业基层网信部门和网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编制[浙江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着力加强管网治网工作体系以及相关制度体系技术体系人才体系保障体系等建设,逐步健全省市县三级网信工作体系。加强网信系统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着重补齐各级网信干部在前沿技术网络法治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结构性知识短板。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中国梦,是近14亿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步入小康社会,是度完成的目标任务。在大山深处还有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在城市街头还有市民等待政府兜底救济,这样的梦就缺了一个口子,这样的任务不算完成。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紧紧的拉着贫困户的手,带领着他们,走出困境。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专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专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假如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专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此刻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惟独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基层干部的自我价值。

乡村振兴

2020年度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攻坚意识传导责任压力细化工作措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冲刺决战,坚定打好最后歼灭战,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从来不止是口号和数字,而是千千万万个“与我有关”的故事,吃得上自来水,上得了学,开垦得了贫瘠的土地,也翻得过险峻的大山。精准扶贫,不仅是不再靠天吃饭,而是走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之路。5年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近7000万,每分钟至少有26人摆脱了贫困;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贫困县数量减少了153个。让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确定的庄重目标。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最后收官阶段最后总攻阶段最后交卷阶段。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坚韧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定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定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要害在人,要害在干部队伍作风。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发明一起就要严肃查处问责一起,切不可姑息迁就。惟独时刻从严要求处处实字当头,才干既给艰难群众信心,也为基层干部减负,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保障各项扶贫举措的落实。在脱贫攻坚中,要坚定反对和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拒绝“表格扶贫”“材料扶贫”。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根源上来说,就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作祟,本质上则是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责任心缺失。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我们必须要树立从严从实的干部作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人民群众更好地提供精细化精准化服务。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扶贫开发成效如何,要害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日前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扶贫攻坚特殊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这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后,党中央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钻研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需要看到,此刻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精准扶贫,需要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艰难,提供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确保留守儿童和老人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更加精准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老年人的关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劳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各地要环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是这几年谈的最多的话题之一。庚子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年。

面对贫困地区、贫困人民,党和国家想方设法,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就业扶贫、健康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在现行脱贫标准“不愁吃、不愁穿,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不降低、不拔高的前提下,在扶贫干部们的努力下,确实有大批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了一大批贫困县摘帽的目标。

贫困群众有尊严,才能让他们产生更多内生动力,自然而然地检视地区自身的陈规陋习,主动迈开脱贫的步伐。精准扶贫、深度扶贫,更多关注贫困群众的心理诉求。他们盼望“富裕”,更盼望“有尊严”地富裕;他们“穷则思变”,更希望“挺直腰杆”思变;不是外人觉得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就需要什么;别人给什么,他们就必须要什么;扶贫不是“高高在上”的,是一种并肩共进、促膝共商的关系,还得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制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些贫困村大胆启用“先富起来”的致富能手做村支书,共商致富良方,让全村人都富起来。“贫”是穷困,也是精神上的贫乏。贫困群众需要党和国家选配的“主心骨”,让他们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丰富,引导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独特”的向往,再以这个“需求”为导向,扶贫。扶的是“贫”,也是他们的“尊严”。

近年来,富裕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已经从简单的资金对接到不吝输送人才、提供致富良策。随着抖音、快手、梨视频等短视频的兴起,很多地方的县委书记、县长、村支书也带头开直播,亲自“带货”,叫卖农产品,为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代言”。“以购代捐”无疑是一种给予贫困群众“尊重”的扶贫方式,通过推广特色产品、特色旅游,摘掉的是贫困的帽子,带来的是情感的满足,田间地头的“苦味”,变成了文化输出的“洋味”,这也从心理上很好地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农民种的是粮食,需要的是知识。“希望工程”堪称精神扶贫的起点。那张“我要上学”的标志性照片,大眼睛女孩满脸都写着“渴望”。20多年过去了,助学助困有了更为平等、自立的“作业本公益计划”,这个民间公益项目,面向中西部贫困中小学生,以学生个人的写作本换取爱心认助,改变了单向的经济和物资资助模式,鼓励孩子用写作、画画等方式,完成一学期的日记,来换取每学期的爱心认助款。这种交换的形式,最大程度地给予了孩子尊重、尊严和平等,这些被“尊重”浇灌长大的孩子,内心一定不会自卑、怯懦。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脱贫攻坚,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让贫困大山里孕育的产品有产量有销量,让“农村”用笔直的腰杆与“城市”对话;脱贫攻坚,是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走得出去、更愿意回归,拿同等的知识回馈建设家乡;脱贫攻坚,是让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挖掘出更多的“金山银山”,非但“人夸颜色好”,更有生态环保的“清气满乾坤”。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乡村振兴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省网信战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部署,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线,聚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基调,聚焦争当省域管理现代化排头兵的总目标,聚焦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保平安的工作要求,持续加强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体系建设,着力防范化解网络风险,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互联网宣传和信息内容管理网络安全保障信息化协调世界互联网大会承办工作水平,为打赢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提供有力支撑服务和保障,为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筑牢“防火墙”。

一着力为网上正能量导入大流量。创新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讲好浙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故事。着力强化网络内容供给,持续深入宣传好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历次全会精神,创新设置“‘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最多跑一次”故事会等网络话题,持续深化“在身边”网上宣传品牌建设,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创新话语体系建设传播矩阵应用技术手段,拓展用好“新莓圈”新媒体联盟,建强“哲言”“钱江潮评”等网评品牌栏目,着眼为正能量导入大流量。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网上宣传引导,组织开展“身边的战疫”“爱在身边”主题融媒体传播,用好“捉谣记”品牌。

二深化网络综合管理体系建设。深化网络综合管理体系建设,以实施网络生态“?望哨”工程为主抓手突破口,着力构建线上线下一化管理源头管理系统管理协同管理的网络管理新格局。着力建强网信执法队伍,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行政执法协调机制,推动“分业监管联合执法”模式向基层延伸,强化网络空间立法统筹,全面推进依法治网。不断提升技术管网能力,持续强化网络空间日常监管,深入开展网络专项管理,探究钻研信用治网的实践路径,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有效保护群众网络权益。

三筑牢网络安全屏障。部署实施网络安全整体能力提升行动,做好网络安全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置,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网络安全钻研,着力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环绕“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等工作,统筹开展网络安全专项检查和演练。重点抓好要害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护,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防护工作。支持浙江省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支持浙江大学等高校建设网络空间安全实验室,创新举办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网络安全宣传周长三角优秀首席安全官评选活动等,不断优化网络安全生态。

四全面推进网络强省建设。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协同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扎实推进浙江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中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支撑作用,以信息化手段助推省域管理现代化。加快核心技术突破,支持和推动基于国产芯片技术研发和生态建设,支持对量子通信类脑算法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进行超前钻研布局。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5g网络科学布局ipv6改造升级,深入实施网络扶贫五大工程,落实[浙江省数字乡村发展实施纲要],深化信息惠民便民。

五创新办好第七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推动大会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运行创新改革。推动建设世界互联网大会成果展示体验项目和“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二期项目,着力优化办会机制,不断提升办会能力。明确大会“两个平台”定位,全力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国际治网理念的宣传阐释和国际传播。依托“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和“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等平台深化产业对接合作,加快打造浙江“互联网+”创新高地。精心做好第七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各项承办工作,努力做到更出色更有效更有影响力更高水平。

六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员会领导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规定],推动各项制度安排落地见效。全面加强网信系统党建工作,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行业党建工作水平。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活动,帮助网信企业基层网信部门和网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编制[浙江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着力加强管网治网工作体系以及相关制度体系技术体系人才体系保障体系等建设,逐步健全省市县三级网信工作体系。加强网信系统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着重补齐各级网信干部在前沿技术网络法治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结构性知识短板。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文

到庚子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当前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今年只剩9个多月时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级要高度重视,选准脱贫攻坚的“尖兵”,将他们扶上马送一程,带领群众去决战决胜。

选准“尖兵”递好缰绳。脱贫攻坚的“尖兵”就是冲锋在第一线的党员干部。各级要在再部署、再动员的基础上,坚持高标准选人用人,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的党员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在用人导向上要鲜明,既要满足德才兼备的基本要求,又要满足脱贫攻坚的特殊需要,大力营造争当脱贫“尖兵”的浓厚氛围。在识人观念上要更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干部的潜力,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干部的不足,坚决打破论资排辈的观念桎梏,切实把那些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年轻干部识别出来。在选人渠道上要拓宽,鼓励高层次人才、专业型人才、实干型人才充实到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中,不断优化脱贫攻坚干部队伍结构。对新补充的扶贫干部,要细致交待工作重点和难点,把优势讲清,把“短板”找准,切实把“缰绳”递好。

系牢“马鞍”扶正坐稳。战马若没有马鞍,战士就很容易在冲锋中“落马”,因为“马鞍”既是一种制约,更是一种保护。对脱贫攻坚的干部来说,这“马鞍”必不可少。为此,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扶贫干部作风建设,把“马鞍”系牢,坚决防止“群众富起来,干部掉下来”。要教育干部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解放促进观念上的更新。要坚决反对扶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加大督查巡查力度,常念“紧箍咒”,及时“敲警钟”,及时纠正脱贫攻坚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使用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要对不守纪、不驻村、不胜任的干部采取诫勉谈话等措施,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干部加大问责力度。要在工作、生活和个人成长进步上关心关爱,切实把脱贫攻坚干部“扶正坐稳”,让他们心无旁骛投入到工作中去。

扬起“马鞭”奋蹄疾驰。当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已脱贫摘帽的还存在返贫致贫可能。“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因此,各级要加强培训力度,尽快把脱贫攻坚干部全部轮训一遍,进一步提升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要在生活上多关怀、工作上多关心、进步上多关爱,让脱贫攻坚干部时刻感受到组织温暖,焕发出攻坚克难的昂扬锐气。要给脱贫攻坚干部撑腰壮胆,主持公道,真正让敢于担当、勇于担责、乐于奉献的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激情满怀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扶贫干部积极性,使他们扬起“马鞭”奋蹄疾驰,去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是这几年谈的最多的话题之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年。

面对贫困地区、贫困人民,党和国家想方设法,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

教育。

脱贫、社会保障兜底、就业扶贫、健康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在现行脱贫标准“不愁吃、不愁穿,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不降低、不拔高的前提下,在扶贫干部们的努力下,确实有大批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了一大批贫困县摘帽的目标。

贫困群众有尊严,才能让他们产生更多内生动力,自然而然地检视地区自身的陈规陋习,主动迈开脱贫的步伐。精准扶贫、深度扶贫,更多关注贫困群众的心理诉求。他们盼望“富裕”,更盼望“有尊严”地富裕;他们“穷则思变”,更希望“挺直腰杆”思变;不是外人觉得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就需要什么;别人给什么,他们就必须要什么;扶贫不是“高高在上”的,是一种并肩共进、促膝共商的关系,还得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制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些贫困村大胆启用“先富起来”的致富能手做村支书,共商致富良方,让全村人都富起来。“贫”是穷困,也是精神上的贫乏。贫困群众需要党和国家选配的“主心骨”,让他们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丰富,引导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独特”的向往,再以这个“需求”为导向,扶贫。扶的是“贫”,也是他们的“尊严”。

近年来,富裕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已经从简单的资金对接到不吝输送人才、提供致富良策。随着抖音、快手、梨视频等短视频的兴起,很多地方的县委书记、县长、村支书也带头开直播,亲自“带货”,叫卖农产品,为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代言”。“以购代捐”无疑是一种给予贫困群众“尊重”的扶贫方式,通过推广特色产品、特色旅游,摘掉的是贫困的帽子,带来的是情感的满足,田间地头的“苦味”,变成了。

文化。

输出的“洋味”,这也从心理上很好地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农民种的是粮食,需要的是知识。“希望工程”堪称精神扶贫的起点。那张“我要上学”的标志性照片,大眼睛女孩满脸都写着“渴望”。20多年过去了,助学助困有了更为平等、自立的“作业本公益计划”,这个民间公益项目,面向中西部贫困中小学生,以学生个人的写作本换取爱心认助,改变了单向的经济和物资资助模式,鼓励孩子用写作、画画等方式,完成一学期的。

日记。

来换取每学期的爱心认助款。这种交换的形式最大程度地给予了孩子尊重、尊严和平等这些被“尊重”浇灌长大的孩子内心一定不会自卑、怯懦。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脱贫攻坚,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让贫困大山里孕育的产品有产量有销量,让“农村”用笔直的腰杆与“城市”对话;脱贫攻坚,是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走得出去、更愿意回归,拿同等的知识回馈建设家乡;脱贫攻坚,是让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挖掘出更多的“金山银山”,非但“人夸颜色好”,更有生态环保的“清气满乾坤”。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