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研学课程活动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汇总6篇)

时间:2023-09-11 23:14:06 作者:薇儿 成都武侯祠研学课程活动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汇总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成都武侯祠研学课程活动篇一

三国时代的得名,是因当时神州大地上并存着三个地方政权。这三个政权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建立的魏国,占据黄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阳;孙权建立的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刘备建立的蜀国,占据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建都成都。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国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这通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工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天平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的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了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蜀国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红脸,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象简,一付帝王打扮神灵面孔。关羽(?一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樊,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这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成都武侯祠研学课程活动篇二

1、上联:隆中对,出师表,壮志未遂,长使英雄泪;下联:三顾堂,梁父吟,遗址尚在,想见古人心。

2、上联:汉室溯臣劳,当运际扶危,合让先生出头地;下联:蜀都崇庙祀,幸恩承秉杲,更从遗像仰擎天。

3、上联: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下联: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4、上联:此地藉卧龙以传,看丹水西抱,白水东环,祗余长留名士隐;下联:斯人超雏凤而上,即莘野币交,渭滨车载,何如亲见使君来。

5、上联:吕磻溪伊莘野王佐其才乎!继以宛琅琊得主常有,经纶丕焕;下联:齐鲍叔郑子皮圣门所许也,合之徐元直见贤能举,豪杰奋兴。

6、上联:隆中山育英才,英才弼国家;下联:武侯祠敬先贤,先贤作楷模。

7、上联:不识荆山贵璞,景升父子长遗笑;下联:若无玄德诚意,卧龙先生空抱膝。

8、上联:纵论三分天下,审时画策佐先主,下联:长怀一统河山,辅国连治启后人。

9、上联:抱膝此安居,觉异日桑种成都殊非本念,下联:长吟谁与和,问当年曲赓梁甫可有余音。

10、上联:三分割据纡筹策;下联:万古云霄一羽毛

成都武侯祠研学课程活动篇三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占地56亩,是成都市内主要的旅游参观点。始建于公元220xx年修建刘备陵寝,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刘备殿。

二门之后是刘备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高3米,头戴天平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20xx年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刘备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羞愤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的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了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蜀国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

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红脸,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象简,一付帝王打扮神灵面孔。关羽(?一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樊,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这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西偏殿是张飞祖孙三代的塑像。张飞面色漆黑,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像貌威猛而有生气。张飞(?一221),字益德。《三国演义》称“翼德”。他早年追随刘备打天下,勇猛善战,是三国时代的一员虎将。刘备在当阳长阪坡被曹操打败,张飞领20多人在后面阻击。曹兵来时,他立马横枪站在桥头,大吼一声。说:“我是张益德,谁敢来决一死战!”曹军居然不敢过桥。民间传说他的吼声吓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桥下河水也为之倒流。张飞常常无故鞭打部下,因此被部将张达、范强暗害。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尊君子而不恤小人”。他不关心群众,不尊重下级,也遭到失败。

东廊是武将廊,廊内有蜀汉著名将领14位。他们或因战功卓著,或因战死沙场,被立像表彰。赵云居于武将之首,他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在当阳长阪坡,他只身在曹军重围中冲杀,保护了幼主刘禅。在汉中争夺战中,他凭胆识,杀退曹军,刘备称他“一身都是胆”。其他著名将领还有马超、姜维、黄忠等。马超武艺高强,当他还是一支独立势力时,曾在潼关大败曹操,弄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曹操曾说:“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后来他战败失势,归降刘备,被封为五虎上将。姜维本是魏国一名小将,诸葛亮首次出祁山攻打曹魏时将他收降。因忠于蜀汉,文武双全,受到器重。诸葛亮死后,他担负起蜀国的军事重任。曾九伐中原,力图完成诸葛亮“兴复汉室”的遗志。黄忠,也是蜀国的五虎上将,他老当益壮,征战中总是身先士卒,勇冠三军。

西廊是文臣廊,廊内也有塑像14尊。这14位蜀国官吏有才有识、为官清正。董允直言敢谏,后主刘禅也畏惧他三分。邓芝不仅在“东联孙吴北巨曹魏”战略上立下功劳,而且终身不置私产,临死的家无余财,可算是清正廉洁。蒋琬、费韦,是诸葛亮临终时向刘禅推荐的两位丞相继位人。二人才干虽不及诸葛亮,但能忠实执行诸葛亮的政策,在执政期间,均能保住蜀国的安定和繁荣。居于文臣之首的是庞统。庞统才思敏捷,博学多智,年轻时得“凤雏”的称号,与诸葛亮齐名。开始并不为刘备所赏识,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竭力推荐,又亲自与他交谈时政后,方受到重用。不幸在入蜀攻打雒城(现广汉市)的战役中被乱箭射死,年仅36岁。

成都武侯祠研学课程活动篇四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占地56亩,是成都市内主要的旅游参观点。始建于公元220xx年修建刘备陵寝,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刘备殿。

二门之后是刘备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高3米,头戴天平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20xx年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刘备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羞愤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的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了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蜀国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

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红脸,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象简,一付帝王打扮神灵面孔。关羽(?一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樊,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这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西偏殿是张飞祖孙三代的塑像。张飞面色漆黑,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像貌威猛而有生气。张飞(?一221),字益德。《三国演义》称“翼德”。他早年追随刘备打天下,勇猛善战,是三国时代的一员虎将。刘备在当阳长阪坡被曹操打败,张飞领20多人在后面阻击。曹兵来时,他立马横枪站在桥头,大吼一声。说:“我是张益德,谁敢来决一死战!”曹军居然不敢过桥。民间传说他的吼声吓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桥下河水也为之倒流。张飞常常无故鞭打部下,因此被部将张达、范强暗害。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尊君子而不恤小人”。他不关心群众,不尊重下级,也遭到失败。

东廊是武将廊,廊内有蜀汉著名将领14位。他们或因战功卓著,或因战死沙场,被立像表彰。赵云居于武将之首,他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在当阳长阪坡,他只身在曹军重围中冲杀,保护了幼主刘禅。在汉中争夺战中,他凭胆识,杀退曹军,刘备称他“一身都是胆”。其他著名将领还有马超、姜维、黄忠等。马超武艺高强,当他还是一支独立势力时,曾在潼关大败曹操,弄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曹操曾说:“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后来他战败失势,归降刘备,被封为五虎上将。姜维本是魏国一名小将,诸葛亮首次出祁山攻打曹魏时将他收降。因忠于蜀汉,文武双全,受到器重。诸葛亮死后,他担负起蜀国的军事重任。曾九伐中原,力图完成诸葛亮“兴复汉室”的遗志。黄忠,也是蜀国的五虎上将,他老当益壮,征战中总是身先士卒,勇冠三军。

西廊是文臣廊,廊内也有塑像14尊。这14位蜀国官吏有才有识、为官清正。董允直言敢谏,后主刘禅也畏惧他三分。邓芝不仅在“东联孙吴北巨曹魏”战略上立下功劳,而且终身不置私产,临死的家无余财,可算是清正廉洁。蒋琬、费韦,是诸葛亮临终时向刘禅推荐的两位丞相继位人。二人才干虽不及诸葛亮,但能忠实执行诸葛亮的政策,在执政期间,均能保住蜀国的安定和繁荣。居于文臣之首的是庞统。庞统才思敏捷,博学多智,年轻时得“凤雏”的称号,与诸葛亮齐名。开始并不为刘备所赏识,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竭力推荐,又亲自与他交谈时政后,方受到重用。不幸在入蜀攻打雒城(现广汉市)的战役中被乱箭射死,年仅36岁。

2页,当前第212

成都武侯祠研学课程活动篇五

1、上联:伯仲之间见伊吕;下联:先生有道出羲皇(滇南黎天才集杜工部句题武侯祠)

2、上联:丹心一片安炎鼎;下联:浩气千秋壮属疆(勉县武侯祠,在陕西勉县新城西)

3、上联:当年正气扶元气;下联:万世人心仰赤心(武侯祠,当阳关陵)

4、上联:两表酬三顾;下联:一对足千秋(成都:游俊题武侯祠过厅,位于成都市南郊)

5、上联:志见出师表;下联:好为梁父吟(成都:郭沫若题武侯祠过厅)

6、上联:八千余年上下古;下联:七十二家文字奇(顾槐题河南南阳武侯祠)

7、上联:伯仲之间见伊吕;下联:指挥若定失萧曹(成都:冯灌父集杜甫诗题武侯祠刘备殿)

8、上联:梁父吟成高士志;下联:出师表见老臣心(灵川武侯祠,在广西灵川县漓江畔的甘棠镇)

9、上联:兴亡天定三分局;下联:今古人思五丈原(赵藩题成都武侯祠)

10、上联:一诗二表三分鼎;下联:万古千秋五丈原(成都武侯祠)

11、上联:诸葛大名垂宇宙;下联:宗臣遗像肃清高(成都:沈尹默集杜甫诗题武侯祠过厅)

12、上联:诸葛大名垂宇宙;下联:隆中胜迹永清幽(董必武题湖北襄阳武侯祠)

13、上联:旨寻六家业窥五际;下联:内学七律旁通三微(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14、上联:成大事以细心一生谨慎;下联:仰流风于遗象万古清高(灵川武侯祠)

15、上联:三分割据纡筹策;下联:万古云霄一羽毛(成都:沙孟海集杜甫诗题武侯祠诸葛亮殿)

16、上联:三分天下四川地;下联:六出祁山五丈原(武侯祠)

17、上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下联:一番晤对古今情(成都:董必武题武侯祠过厅)

18、上联:扇摇战月三分鼎;下联:石黯阴云八阵图(武侯祠)

19、上联:时艰每念出师表;下联:日暮如闻梁父吟(成都:瞿朝宗题武侯祠)

20、上联:文章西汉两司马;下联:经济南阳一卧龙(襄樊:李尔重题古隆中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研学课程活动篇六

大家好,欢迎来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员小周,希望。首先让我们来看这幅平面图,成都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区南面,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大约210多亩,这里是最富盛名的诸葛亮、刘备等蜀汉英雄纪念地,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可以说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只美誉。1961年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正式成立博物馆,于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2008年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根据武侯祠新的规划呢,现在将武侯祠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以及正在打造的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今天带大家参观的部分是三国历史遗迹区,我们的游览顺序是:从大门进入后,依次参观游览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以及近几年迁建的进来的三义庙,最后,通过红墙夹道到达惠陵,游览时间大约1个小时。

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3年,距今已经有1788年的历史了,当时因为蜀汉皇帝刘备去世,下葬于惠陵,按照汉朝的陵寝制度,有陵必有庙,所以在惠陵旁边修建了纪念刘备的汉昭烈庙。由于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如鱼和水,密不可分,大约在南北朝的时候,又将成都少城内纪念诸葛亮一家的武侯祠迁建到了汉昭烈庙旁边。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的第十一个儿子蜀献王朱椿为了突出君权,下令拆掉武侯祠,将武侯祠并入于汉昭烈庙内,使两庙合二为一。明朝末年,张献忠兵败四川,对四川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武侯祠祠庙荒废,但惟独惠陵保存完好。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座祠庙,是在清康熙11年既公元1672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前殿为纪念刘备及蜀汉文臣武将的汉昭烈庙,后殿才是真正意义上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正是因为这样的建筑格局,是的成都武侯祠成为了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

初游武侯祠的朋友常常会问小周这样一个问题,这刚才进来时,大门上明明悬挂着“汉昭烈庙”的牌匾,汉,是刘备见过时的国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顾名思义,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由此可知,是世人对诸葛亮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十分崇敬,总是习惯了把这个地方叫做武侯祠。

从唐代开始,碑刻艺术就成为了武侯祠的一大文化特色,武侯祠现存碑碣50余通,分别镌刻于唐代,明代、清代以及近现代,其中以我们前方的这通唐碑最具代表性,它是选用石质较为坚硬细腻的硖石所凿刻而成,碑身高3.67米,宽0.95米,全名为《蜀臣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碑文分为铭和序,正楷22行,每行大约50个字。

唐碑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也就是公园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领27位僚属来到武侯祠拜谒,令节度府掌书记裴度撰写碑文,裴度,字中立,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先后辅佐了唐代的四个皇帝也是唐代中后期的中兴名相。他在碑文部分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文章序文部分开始便写到:度常读旧史,详求往哲,或秉事君之节,无开国之才,得立身之道,无治人之术,四者备矣,兼而行之,则蜀丞相诸葛公其人也。

意思是说我裴度读前代的史书,详尽的搜罗了前贤先哲的行事,有的具备臣子对待君主的气节,但是没有开创国家的.能力,有的深得立身处世的道理,但是没有治理民众管理官吏的办法,如果说有谁兼备这四种美德,并能运用它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那么就只有蜀国丞相诸葛亮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