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热门23篇)

时间:2023-11-27 10:55:01 作者:FS文字使者

六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校的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和修改。请大家注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六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单元整合教案案例

教学目标:

1、熟悉、背诵课文。

2、简单了解荀子生平。

3、学习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课文阐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生活实例,用语言表达对人的启发中“言”与“行”的看法。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荀子的生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交流信息。

揭示课题。

1板书:言行一致,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

2引出中国古代有个名叫荀沅的人就在《口能言之,身能行之》中提出类似的现象。

板书: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1齐读板书。

交流各自理解。

2齐读课题后交流有关作者的资料。

用成语作引子导入本课的主题。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

二、学习课文。

理解内容。

1过渡:那么荀子是怎样说的?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提问:荀子根据什么标准,把人分成几个阶段?对这几种人分别采取什么态度?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课文。

2集体交流。

3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

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独立阅读浅显文章的能力。

创新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悟。

三、熟读背诵。

增加积累。

1谁能看着板书,把课文背出来?

2请各学生尝试。

1准备试背。

2积极参与。

设置铺垫、降低难度,使学生参与,应当完全背诵积累。

四、送你两句话。

板书荀子的两句话: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抄录。

2齐读并试背。

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单元整合教案案例

一般常态教学目标:

通过“读—述—析”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学习先作分析再下结论的说理方法。

基础知识积累目标:

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器、用、恶、妖等),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设计:

口语训练的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行”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写作训练的设计:

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汉语的议论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交流其预习作业:查找关于荀子的资料。

二、自读课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

2、交流互答自读中的困难、

3、梳理积累重要的实词。

三、复述课文:

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本文(先小组讲述再抽选讲述)。

四、请学生思考、讨论:(1)作者将“言”和“行”的表现分成了几类?(明确:四类)。

一、能言、能行。

二、不能言、不能行。

三、能言、不能行。

四、言善、行恶。

(2)对这四种情况作者分别是什么态度?(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敬、爱、任、除。

(3)我们很容易看出作者对“能言、能行”者的赞美和“言善、行恶”者的厌恶,那么另外两种人作者是否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呢?为什么?从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辨证的看事物,取长补短)。

五、口语训练:说说荀子认为“言”和“行”应该是怎样的关系?你如何认为?

结合日常生活:说说文章中的道理。

六、熟读、背诵本文:品味本文“先分析再下结论”的说理方法。

七、作业:

推荐阅读荀子的其它文章:《劝学》体会荀子议论性文章的严密结构和有力论证。

完成“抄、释、译”作业和练习册。

附:电子课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荀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作文指导

一,习作要求。

“据古巴《起义青年报》9月29日报道,一群憨态可掬的小鸭子正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突然,几只小鸭子失足跌入了路旁的下水道。危机时刻,鸭妈妈沉着冷静,向巡警求救,并带领他们赶到出事地点。巡警从下水道中捞出了将要被冲走的小鸭子,目送它们摇摇摆摆地上路了。”(摘自《参考消息》2001.10.9)。

根据上面的图片报道,进行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下面的一组图片。这些图片告诉你们什么?(在播放图片的过程中,教师做简要的介绍。学生总结:人与动物相处得十分和谐,幸福!)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动物的陪伴,人与动物之间也发生了许多或是感动的,或是有趣的事。

(二)明确习作要求。

认真观察这张图,你看到了什么?通过这个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3、这是一幅人和鸭子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相处。

师:大家说的多好啊,这是一幅有趣的图片,繁华的大街上出现了一排小鸭子,让我们都觉得特别惊奇。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街头,他们又有怎样的经历呢,让我们一起看书第133页关于这则图片的报道。(大屏幕出示报道的内容,指名读)师:看了这篇报道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这可是一件的的确确发生过的真实的故事。报道介绍的很简单,但是我们相信,这个小鸭子得救的过程一定是个不简单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根据图片的报道,发挥我们的想象,来写一写这个故事。(板书:看图作文)同学们先看这篇习作的习作要求:

1、根据上面的图片报道,进行合理想象,写一个故事,2、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三)写什么,如何写。

(叙事性的文章要写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经过:鸭妈妈怎么求助?巡警怎么救?

结果:小鸭子得救后,鸭妈妈会有怎样的表现?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这几方面,对故事进行合理的想象,并想办法把你的故事内容讲的具体一些,想好后也可以与你们小组的成员交流一下,为了便于一会发言,老师建议大家把你的猜想适当的在本子上写个提纲或记上关键词。学生自由想象,小组讨论。指名回答。(学生说的是故事的梗概,也算是习作的提纲,学生说的时候要把起因、经过、结果都说全,其他同学对他说的进行评议,评议的出发点是想象的是否合理;是如何把内容写具体,还可以怎么写?)(师在此处重点指导要把内容写具体,感情写真实要注重细节的描写。)。

听了同学们的猜想,我们已经把故事想象的很合理,很生动了,但我们每写一篇文章都应该表现一个中心,我们在写一篇文章也应该做到详略得当,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你觉得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的中心是什么呢?你想详写哪部分内容来表达这个中心呢?(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动物间浓浓的亲情。)。

师:大家说的非常有道理,对于这篇文章,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写作的角度。待会在写的时候你觉得在哪个地方详写可以突出你自己对这件事的想法就在哪个地方详写,其他的可以略写,写文章要做到详略得当。任何文章都应该有个题目,好的题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篇文章的题目你想好了吗?(学生说题目的时候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题目)。

(四)例文引路,写草稿。

现在相信大家都选好了自己作文的题目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出更出色的作文来。在动笔之前先看一篇老师带给大家的习作,看看在写作方法上有没有你值得借鉴的地方,是否会给你带来一点启示。(师读例文,学生简单评议有什么地方可以借鉴学习)。

下面就动笔把你想写的写出来吧!

(五)找几名同学读习作,其他同学找出这些同学哪些优点及不足,帮忙改正。(从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及用词准确上进行指导修改。)。

四、板书设计。

看图作文。

动作描写。

环境描写内容具体。

语言描写。

心理活动。

神态描写。

一年级人教版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认识“彳、亠、忄”3个偏旁,会写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认识自己,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

会认、会写生字。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引疑。

1.点3~5名学生作自我介绍。

2.板书课题《大还是小》,启发学生看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通句子,要把语句读正确,注意停顿。

3.检查学习效果。

三、尝试自主识字,识字读文。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认识新部首“彳、亠、忄”。

4.小组合作学习。

5.积极发言。

6.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展示生字:自、己、衣。

2.分析字形,范写,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2.布置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展示图片及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细读体悟。

1.提出问题:文中的小朋友,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又觉得自己很小?

2.组织交流,指导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式读书。

3.出示课件,分男女生分别朗读小朋友觉得自己很大和很小的句子。

4.分小组朗读。

三、自由畅谈,扩展思维。

1.夸夸文中的小朋友。

2.说一说: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四、明理导行,课堂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我们觉得有时候很大,有时候很小。这是一种正常的想法。因为在我们的力量范围内有些事能做到,有些事做不到。但是我们能做到的事,我们要尽量去做,不给长辈增麻烦。

2.小结:我们现在能做到哪些事?哪些事现在做不到?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1、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交流,你们知道“国宝”指什么吗?(是什么?生:熊猫)对,是我们国家的大熊猫被称为国宝,然而在北京大学曾经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也被称为“国宝”,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季羡林)回答得非常正确,正是季羡林老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题目是《怀念母亲》。(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走进季羡林。

在了解作者这一个环节中,学生都做了预习,手头有有关季羡林的相关资料。在做汇报时,师应引导学生放下手头资料,口头表述自己所知道的季羡林,可以简短,可以只说一点,忌学生照着资料读。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所了解的季羡林,那么退去我们刚才所听到的那些耀眼的光环,今天他是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出现的,我们要品味的是他平凡而真挚的情怀。

3、生字新词。

1)音。

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文中的生字词会读了吗?好,那老师就要考一考你们了,同学们来看小黑板。请生读:

真挚朦胧凄凉可见一斑。

篇目薄暗弃养频来入梦。

沮丧奔丧寝不安席。

心潮腾涌思潮起伏终天之恨。

小结:多音字有奔;薄。

(在讲解多音字的时候要给学生解释清楚,什么时候读什么音)。

奔:奔走;急跑;赶忙或赶急事;逃跑--读一声。

直向目的地走去;年纪接近--读四声。

薄:与厚相对应,薄板、薄纸--读bao,二声。

合成词,单薄,浅薄,红颜薄命--读bo,二声。

薄荷、薄荷糖--读bo,四声。

师:大家读的都非常准确,老师希望大家在读的时候声音可以放开,再响亮一点,好,我们来一起读一遍。

2)形。

小结:斑(班);朦胧(月字旁,指景象、事物模模糊糊,这是一个形声字,用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汉字,这是一个好方法);篇(下面一横);频(不是少)。

师:同学们现在打开语文书,翻到25页生字表部分,就我们刚才说的这几个字,容易写错的,你在生字表旁边的空白的地方一个字写一个,要求清楚吗?好,开始。(写字的时候要注意坐姿,对)。

3)意。

写完的同学抬头,好,我们现在已经会读会写了,那文中的词语的意思你都理解了吗?(小黑板加小三角号标注)。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小结:查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好方法。我们对这些词语的理解都是借助了字典这个工具书来理解的,那么接下来我们还要将这些词语放在文章里联系上下文做一个深入的理解。

这个环节的增加是为了让学生对相关词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文探究环节的抓重点字词理解字词及情感打基础、做准备。

4、课文探究。

1)朗读课文,梳理脉络;。

师:请同学们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在这篇课文里,作者提到了几位母亲?并试着理清课文的层次,划分段落。

2)梳理课文脉络,理清层次。

生:提到了两位,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他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呢?

生:“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师:很好,你能告诉大家你从哪找到的吗?

生: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师:生齐读“我对这两位母亲……”,再读:要读得整齐,更要读得有感情。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研究,季老对他的亲生母亲这种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下面请同学们看学习要求3。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的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朗读课文的时候记得拿起笔来在书上做适当的批注、勾画,还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要求清楚了吗?好,开始。

师:如果你自学好了,就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了。

师:好了,同学们,可以了吗?谁来说一下。

【生读课文相关语句。体会感情。答题思路:通过什么(关键词)体会到了什么(感情)】。

分析:

a“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母亲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无比的伤心,一连痛哭了好几天,而且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可见作者多么爱自己的母亲。

b“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恨”,终天之恨。作者当时是什么心理?非常悔恨。他悔恨什么呢?六岁离开,大二弃养,20岁,离开了母亲多少年?十四年,相处时间很短,整整十四年几乎没有见过,当他想见母亲的时候,他的母亲却走了,还没有等到孩子报答恩情母亲就弃养了。他悔,悔自己为什么要离开故乡离开母亲,他恨,恨自己为什么没有为母亲承担更多的家务,为什么没有替母亲分担更多的忧愁。

灵魂不全:母爱是我们自身灵魂的一部分,如果失去了母爱将会使灵魂残缺。作者将失去的母爱看成是灵魂缺失的一部分,可见失去母亲对作者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以至于让作者抱憾终身。同样,一个没有了母亲关心.唠叨的人生活就也就变的毫无意义,一切都变的空虚和寂寞了。

在带学生领会“终天之恨”时,让学生出示自己课前预习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写母亲的文章,师简单点评,有学生出示了《赋得永久的悔》,师重点范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及第五自然段的重点语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母亲去世的终身遗恨。

c“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师总结:母亲为孩子付出了全部。可是在母亲临终的时候有没有见到作者?没有见上作者一面就永远的离开了自己的孩子,离开了这个世界,所以作者的内心充满了悔恨,充满了痛苦。

(2)朗读:

a,个别生读(悔恨)。

b,生齐读“我痛哭了几天……数十年如一日”。

师:孩子们读的太好了,这里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失去母亲之后的伤心、痛苦和悔恨。

5、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作者,主要学习了作者对亲生母亲的那份情,那么作者对祖国母亲又是怎样的情?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6、作业:继续预习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篇二教案人教版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时”“候”“觉”等11个生字,会写“自”“己”“衣”3个生字。掌握3种偏旁“彳”“亠”“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要学会正视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自己又很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每天早上爸爸妈妈送你们上学的时候,当你们看到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自己来上学,有没有很羡慕呢?(生答:有)。

2.师:那个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要是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大多好啊!)。

3.师:为什么呢?(因为我再大一些,爸爸妈妈就不用每天辛苦送我上学了。)。

4.师:有一个小朋友啊,他也和你们一样,有时候能自己系鞋带、穿衣服时,他觉得自己很大;但是有时候呢,够不到按钮、害怕打雷时,他又觉得自己很小。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小朋友吧!

二、看图读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生字词,多读几遍。

2.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3.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能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说一说。)。

4.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并向老师请教。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

1.看拼音读词语。(课件出示重点词语)。

2.课件出示课文生字(去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3.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口头扩词练习)。

4.巧识字形。

(1)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吗?

(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比一比:己—已自—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本课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2.出示课件“图图上小学了”。

3.师:同学们,图上这个孩子叫图图。你们看一看,图图在做什么?

4.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然后看图说话。

5.师:图图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但是有时候呢,他又觉得自己很小。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再看一看课文,找找原因吧!

二、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思考问题。

2.指名回答。

(1)文中一共讲了几件事?(4件事)。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自己穿衣服、系鞋带)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够不到按钮;听到雷声喊妈妈。)。

(3)为什么“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预设:(长大后,父母会渐渐变老……)。

(4)为什么“我”又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引导学生从长大后能自己做或帮助父母做很多的事等方面作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交流合作解答疑问。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很小?(学生自由交流,发言)。

三、指导写字,体验成功。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采取多种形式认读。

2.自主记忆生字。

3.仔细观察生字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好看。

4.指导书写,教师范写个别难写的字。(学生自由练写,师针对个别指导。)。

[教学板书]。

10大还是小。

大小。

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够不到按钮,听到雷声喊妈妈。

不要长大,快点长大。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作文指导

人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习作要求:音响世界真是太丰富了,太迷人了。雷声,风声,动物的叫声,人的说话声,笑声,脚步声,物体的撞击声,摩擦声......选取生活中的几种音响,或者仔细听一段音响的录音,展开想象,把想到的,感受到的讲给同学听,然后写下来。

习作例文。

雨之乐章。

一面神秘的黑纱,打破了蓝天的静谧,随着轻微的风,伴着飘落的叶。雨,向我们走近。

“轰隆隆,轰隆隆......”雷声仿佛是这场音乐盛会的前奏。行人的步伐加快了,树木摇曳的声音更响了。“轰隆隆,轰隆隆......”雷声激越高昂!雨像坠落的珍珠项链,“滴答,滴答......”大地接受了这场洗礼。我站在门前,欣赏着这雨中的美景——一片朦胧,一片水润。

花儿不胜负荷地低下了娇弱的身躯,树叶展得更开了,仿佛在保护这些娇弱的少女。“答,答,答......”雨滴不停的拍打在树叶上,滑落,滴落入地中,渗入泥土,滋润万物。雨中的一切都是水淋淋的嫩绿。风儿更加肆虐地奔跑。“哗哗哗......”雨被吹斜了;“沙沙沙......”树叶更加顽皮地拍打着树枝。雨,滴落在房顶,滑下像一把长剑“答答答...啪啪啪...”由轻而重,由轻而重„„远处,路人行色匆匆地赶路,宛如这场盛会的音符,在这片朦胧中行走,是一种享受!这雨中的一切勃勃生气,这雨中的一切披上了白纱。“哗哗.....”聆听这场大自然的音乐盛会!

雨,悄悄地停了,风,也不再嬉戏,远处。树叶不再打闹——像一幅淡雅的画,深深的刻入了我的心灵。

这场音乐盛会萦绕耳畔——“哗啦啦,答答答......”

点评:真是有心人啊,小作者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描绘了这“雨之乐章”。雷声“轰隆隆”,雨声“答,答,答”,树叶“沙沙沙”„„快来一起聆听这场大自然的音乐盛会吧!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作文指导

【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秦汉时期的历史。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初步建立、发展和大一统时期,第三单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秦汉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发展高峰,也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奠基的时代,还是中外文化交融、民族关系发展和科技文化辉煌的时代。对后世及世界文明有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秦的统一及其作用、秦末农民战争、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史实,认识到秦皇汉武对我国历史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了解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等史实,认识到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

补充大量的历史史料、图片、历史典故、视频等资料,结合课本资料,引导学生多方面感知历史,通过对历史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归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秦汉时期的昌盛认识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重用人才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

2、由秦汉时期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3、由昌盛的秦汉文化成就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有前面的基础了,但了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即要给接受能力好的学生传授以更多知识,也要照顾基础较差的学困生。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秦末农民战争;汉武帝的大一统;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史记》。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确理解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正确认识丝路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张衡制造地动仪涉及的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情境导入法:利用生动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图片分析法:使用相关图片,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分析历史图片,掌握一定的图片分析方法。

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学案导学法:运用导学案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分为课前预习、课上探究和课堂巩固练习三个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实施】。

第9课-第15课共7课时。

一年级人教版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会认“目”1个偏旁。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的跌宕起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让学生渴望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2.师:有一群小朋友啊,明天也要去秋游——远足了。你们知道远足是什么意思吗?(去很远的地方旅行)。

3.师:走!我们现在悄悄地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嘘,大家赶快悄悄打开课本,看看明天要远足的同学们在干什么。

2.多有趣的课文呀!自己大声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把生字在文中画一画哦!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学生自由举手朗读,指名读)读得真好,我还想听,我们一起读好吗?(全班齐读课文)。

三、动动脑筋,自主识字。

1.看拼音读词语。(课件出示重点词语)。

2.分类识字:

(1)“才”“白”独体字,注意笔顺。

(2)“明”“的”是由哪几个“好朋友”组成的?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并组词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学海拾贝,复习旧知。

2.鼓励学生自由举手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二、学习诗歌。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第一节,女生朗读。思考问题:

(1)有一个孩子远足前翻来翻去睡不着,为什么?

(2)哪一句最能体会到那个孩子急切的心情?

(3)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跟大家说一说。(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3.老师指导朗读“翻过来,唉——睡不着。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翻过去,唉——睡不着。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读出好奇的语气。

4.请孩子们自由读一遍。女生读第一节,男生读第二节,第三节齐读。

[教学板书]。

9明天要远足。

睡不着海——各种颜色。

云——洁白柔软。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中国大学网。

精彩在“我”,真我,真朋友。

桃李岁岁花开花落博海泛舟梦梦成真2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

2、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呀?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

4、理解前两行诗句。

学问:读书学习。无遗力:不遗余力。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5、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大,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6、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7、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8、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9、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2、背诵这首古诗。

二、学习《观书有感》。

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

a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b、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c、记下不懂的问题。

2、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措方塘。如许:如此。

3、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

三、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

1、分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诗。

2、请二至三名同学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古诗。

23学与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真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23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强健探求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沈括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24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什么。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情感和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由“文字”引出课题。

1、板书“文字”。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

2、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揭示课题。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

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星座罗盘……。

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四、引导学生琢磨体味重点句子,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勾画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如:“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征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可以根据砧状云的位置预测到雷雨,及时避开它,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朗读课文2-6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

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2)指名说一说。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

2、查阅威尼斯的有关资料,了解威尼斯。

能力目标。

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情感目标。

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

品读欣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材,齐读课题。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3、整体感知课文,谈谈威尼斯这座城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时间,交流各自的学习所得,质疑问难。

二、朗读、感受威尼斯的美。

下面让我们跟从……同学的朗读,走进威尼斯,一起领略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举手点名朗读,要求其余学生边听边体会文章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

1、朗读(配乐:萧邦小夜曲)。

2、图片插入跟踪展示。

三、讨论、体会威尼斯的美。

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有选择性的将学生所谈及的景观放映出来)。

——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

——学生自由谈论,可结合所查阅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进行扩展。

师:威尼斯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文章通过精心的选材,从。

不同方位视角,用一副副色彩明快的画面,把威尼斯的迷人风采——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展现出来,使人们如亲临其境,陶醉其中,享受无穷。蓝天碧海、典雅繁华、和谐幸福,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起构成了蓝蓝的威尼斯。

四、品味语言。

美的威尼斯需要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请找出这些比喻句,细细体会。(找出的同时,教师指点领会文章的语言字词美,如“瑰宝”)。

威尼斯如此的美——和谐、美丽、幸福,文章又以优美的语言为它披上一件蓝蓝的云裳,更显其独特魅力,令人心驰神往。(作者善于运用语言,我们的同学相比也不逊色……)。

五、学习迁移。

(同学们,蓝蓝的威尼斯美,我们的新海口美不美?我们有蓝蓝的天、蓝蓝的海、洁白的沙滩、碧绿的揶树、新鲜的空气、热情好客的市民,美丽和谐的建筑、以生态为指标的建设思路……我们海口也是“蓝蓝”的)。

(放映海口景观宣传图片)。

活动:“请你当当小导游”

主题:《蓝蓝的海口》。

要求:选择海口一处景观(图片),以生动的语言并恰当运用比。

喻等修辞手法向“游客们”进行介绍。

工具:多媒体。

六、回放海口景观,再次感受海口的美。

七、布置小练习。

水多桥多船多。

板书设计: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广场风光独特。

饮食文化-面食为主。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第六单元名师教案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围绕“高尚”这一主题,学习了哪些人物的哪些高尚品质?(学生自由回答,可以是一个人物的一种品质)。

师:这些人物中有的像周总理这样的伟人值得我们尊敬,有的像桑娜、看林人这样平凡的人也值得我们尊敬。(板书:尊敬)你认为还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尊敬?(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尊敬普通人》。(板书:普通人)。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检查朗读,纠正学生的读音,并交流预习中画出的好词佳句及生词,交流文中破折号的作用。

3、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文章主要内容。

三、质疑问难,合作讨论。

1、分小组再读课文,互相检查阅读情况,在读中遇到的问题能解决的小组内自行解决,不能解决的记下来班内交流。

2、在预习及互读中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者是难理解的句子?提出来全班交流。

四、深入阅读,体会感情。

1、自学的提示要求:

(1)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尊敬普通人?这些普通人有什么特点?

(3)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综合出有价值的讨论。

学生默读文章,独立思考,在书的旁边做相应的批注。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内将自己读书的感受,理解提出来,小组内共同探讨。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注意指导小组内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

五、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在文章中有“……”,它的作用是什么?(还有很多的普通人也值得尊敬)。

2、课堂小练笔:除了作者写的这些普通人,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尊敬那些普通人?模仿课文自己写一写。(注意:观察身边的人,从他们身上找到值得你尊敬的地方,要合情合理)。

3、学生自由写。

4、全班交流。

六、总结:

师生互相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场景一:30xx年11月11日,世界上最后的森林。

在一片空地上,聚集着一大堆的动物。有大象,河马,蚂蚁,蟑螂,马,老鼠,鳄鱼……“这次叫大家来,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原因了吧。”老虎站在一棵被砍断的木桩上庄严的说道。站在一旁的狮子继续说道:“如今,人类越来越肆意妄为了,我们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了。不仅如此,几乎每棵植物上都有人类的‘化学产物’——农药。不知有多少兄弟姐妹被害死于人类的手下!因此,我们要反攻!夺回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领地!让人类彻底从这个地球上消失!!!”“接下来是本次的任务,”老虎清了清嗓子说道“明晚九点半,所有动物向离我们最近的城市发起全面进攻!请各位幸存下来的兄弟姐妹们准时到达。”动物群中传来了一片掌声。

场景二:xxxx年11月12日,巴黎——埃弗尔铁塔。

“冲啊”随着一声狼吼,立刻传来了众多的吼声,进攻开始了。数万无辜群众被杀害,而法国政府也迅速反应过来了,发动军队围剿动物们,同时向其他国家求援。

场景三:xxxx年11月12日,指挥部一号。

随着“轰”的一声,指挥部瞬间倒塌了,数亿只蚂蚁白蚁从废墟中冲出…。

场景四:xxxx年11月12日,指挥部二号。

场景五:xxxx年11月12日,海上指挥舰中。

旁白:这场战役人类海陆空三方都遭到了严重破坏,但最终人类凭着高科技的武器平息了这场。

场景六:20xx年12月12日,我家。

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早上,我照例打开窗口呼吸新鲜空气,只见天空灰蒙蒙的,春风也失去了温柔,虽然没有冬天的疯狂,但我还是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寒战。

忽然,几滴雨滑落我的脸颊,下雨了。春雨柔柔的,细如牛毛,刚好可以润湿每一寸土地。顿时路上多了几朵小伞花,几个人挤在一把伞下,聊天,说笑。有的索性不打伞了,用手接雨,舒展双臂,与春雨拥抱。雨逐渐大了,天地间,仿佛挂着巨大的珠帘。树木,抽出了嫩绿的枝叶;花儿这儿一丛,那里一簇,漫山遍野竟相开放;菜地里,蔬菜们个个披着珍珠,像婴儿一样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农民看到春雨,仿佛看到了希望,心里乐呵呵的:今年肯定有好收成了;小河被春雨的滋润下,漾起了无数笑的涟漪。你看小河的水涨起来了,歌声清脆起来了,节奏欢畅起来了。我在雨中漫步,雨越来越小,细细地滋润着万物,它的节奏也就越来越慢。房檐上的雨“滴答“滴答“,像断了线的珠子,慢慢的,似乎很有耐心让我们欣赏个够。春雨,可以说是无声的,但这无声胜有声。它洗净了尘世间的喧哗,热闹,把喧闹化作丝丝清风,消失了。

雨停了。我深呼吸了一口,却发现雨后的空气是那样清新。仔细的闻一闻,就会发现空气中,还略带着花儿的'芬香和新鲜泥土的气息。站在高处远眺,天空显得更遥远了,任何事物都可以一目了然。只觉得眼前一亮,大自然沉浸在一片绿色之中,鸟语花香,杨柳依依,一片欣欣向荣。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朦胧间,那滋润大地的春雨,仿佛汩汩地流进我的心田。

一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1、熟读、背诵古诗,感知大意。

2、认识13个二类生字,会写7个一类生字。

3、处理课后练习,积累词语。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自己的方法识记一类生字,正确书写一类生字。

:生字卡片、实物投影。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感悟诗中大意,学习文中二类生字。

一、导入。

在宋代有一个人叫范成大,与尤、杨万里、陆游合称“四大家”。他很有才气,多次做官,他常常写一些描写农村风俗的诗。一年夏天,恰好是江南一带农忙的时候,他来到了江南,看到了金黄的梅子和肥肥的杏子都成熟了,小麦也到了扬花授粉的阶段,油菜花多数都已经谢了,可是却不见人影,原来人们在大忙的季节里,都下田地去了,只有蜻蜓蝴蝶飞过。看到了此情此景,诗人范成大写下了《夏日》这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新授。

(一)读诗、赏诗,感悟诗意。

1、老师配乐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3、学生感悟古诗大意。

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诗中的意思。汇报。

(二)处理文中的二类生字。

1、出示文中的二类生字,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进行出声认读。

2、通过组词的方式学会应用这些二类字,重点讲肥、稀、惟、蛱、篱。

3、巩固复习二类字。

猜字游戏完成。

三、朗读、背诵古诗。

四、作业:熟背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一类生字的认读及其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

2。复习二类生字(卡片)。

二、学习一类生字。

梅:形声字,可用拆字法识记。木﹢每=梅。

1、梅,落叶乔木,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味酸。2、梅花。3、梅的果实,本课取此意。

杏:会意字,指一种果子,即杏子。杏子是一种果树,所以用“木”表形,杏子可以吃,也可以入药,所以木下加个“口”。

肥:会意字。从肉,从巴。肉作偏旁变写为月。本义指胖,左“月”是肉的变写,右“巴”像一低头坐睡的人形。可灵活识记为:懒人整天吃了就低头坐着打瞌睡,所以肉很肥。引申为土地富饶、肥沃。

字谜:月儿长尾巴,胖得像猪娃;庄稼一枝花,全靠他当家。

麦:字谜“春夏交替”。“下面折文脚,上面王出头;此物获丰收,餐餐吃馒头”

采:爪字头儿。

菜:字谜:采草而非草,每餐离不了。

一种植物(草字头)是每天都要去“采”摘的,这当然是“菜”了。比较踩、睬、菜、彩:

采加三撇有色彩,有目可以不理睬;

若是足来用脚踩,加上草头就是菜。

无:字谜“天脚下拐弯”

三、练习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所学生字、古诗,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古诗。

2、复习一、二类生字。

二、处理课后练习。

1、连一连。

2、读一读。先读一读,再写一写。

3、写一写。先读后写。

4、说一说,你还知道那些是意思相反的字针对学生反义词的训练。

5、背一背作为知识的积累,初晓诗中大意,背诵全诗。

三、作业。

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说起小动物,我养过很多:小狗、金鱼、小鸡等好几种动物。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数小狗“黑皮”了!

在20xx年四月的一天晚上,我在外面玩。突然发现垃圾桶上面有一个纸箱。便把它搬下来看看,只见里面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抱到灯底下一看,才看清原来是一只小狗,一身黑乎乎的毛,怪不得刚才看不清。这小家伙比一个易拉罐大不了多少,估计出生一个星期都不到吧。看着这只可怜的小狗,我萌生了把它带回家养的念头。抱着纸箱回家一问,老爸老妈居然同意了!我们赶紧找来报纸垫在地上,把它从箱子里抱出来喂了点奶喝。不一会,小家伙就睡了。我连夜给它起了名字,叫“黑皮”

在我们一家人的精心呵护下,黑皮熬过了刚出生的几个星期。转眼间就已经两个月大了。放暑假了,我腾出了很多时间陪“黑皮”下楼玩。

有一次,我带它出去玩。碰上了一只叫“豆豆”的狗,两只狗一见面,先互相嗅了嗅。然后二话不说,就打了起来。你打它一爪子,它打你一爪子。互不相让。最后居然在地上开始边滚边打。这时候,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出现了。“豆豆”突然凶狠的叫了一声,这一下可把“黑皮”吓坏了,一下子跑出去三五米远。真是让我哭笑不得。

转眼间,一个暑假过去了。开学了,我妈妈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也为了“黑皮”好。把它送到了乡下。为此我还痛哭了几场。最后我明白了妈妈的用意。慢慢适应了“黑皮”不在的日子。

我不知道黑皮现在怎么样了,但“黑皮“带给我的一切,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被我深深的记在了心里。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精选】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练习续写课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两课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1、穷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抄写生字词。

1、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舒适、搁板、帐子、呼啸、健康、抱怨、厉害、忧虑、揍一顿、熬过去、自作自受”等词。

3、续编《穷人》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

单幅投影三框。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请齐读课题。看到这篇课文的题目,你都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请一个同学把预习朗读一下。预习中有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出示投影。

点将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2、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学生讨论后回答。

板书:桑娜勤劳善良。

渔夫勤劳善良。

西蒙善良。

3、用笔划出最使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并板书。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指导朗读。

学习第一部分时,出示投影。

1:提示。

(1)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

(2)想到了什么?此时桑娜在想些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默读课文,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桑娜家很贫穷?从哪看出桑娜很勤劳?

学习第二部分,故事接着往下发展:桑娜出门想去看看丈夫是否回来,善良的桑娜又想起生病的女邻居。出示投影。

提示:

(1)桑娜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读文。你体会到西蒙是个怎样的人?读文。

(2)桑娜看到这样的情景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3)桑娜把孩子抱回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

这段桑娜的内心独白应怎样读?试一试。

学习第三段,正当桑娜忐忑不安时,桑娜的丈夫渔夫回来了,渔夫会怎样对待这件事呢?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出示投影,提示:渔夫是个什么样的人?

指导朗读。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的部分,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她的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课文使我们感动的不仅仅是感人的故事情节,更因为桑娜、渔夫这样的穷人身上所蕴涵的人格魅力。是什么呢?那就是勤劳和善良。他们都是穷人,他们的穷仅仅是财富上的穷,象桑娜、渔夫、西蒙,他们是千千万万穷人的代表,我们在叹息他们的贫穷是却敬佩和崇尚他们的人格高尚。这就是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

桑娜拉开了帐子,他们的生活又拉开了崭新的一页。五个孩子,七口之家,如今又加上两个这么小的孩子,一家的生活重担,渔夫怎样挑起,桑娜怎样挑起,渔夫的五个孩子如何接纳这两个孩子,这都是我们续编的情节。续编时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出示。

1、抓住原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2、抓住原文中的情节主线。

3、续编的故事情节发展要合理,想象要合理,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中心思想不能有本质上的变化。

9、穷(财富贫穷)人(人格高尚)。

小屋温暖舒适。

桑娜从早到晚干活勤劳善良。

抱回两个孤儿。

冒着寒冷和风暴去打鱼。

渔夫魁梧黧黑的外貌勤劳善良。

不顾自己帮助别人。

西蒙孩子身上盖者她的衣服善良。

脚上包着她的头巾。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4.续编《穷人》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理清文章的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

(二)理清文章的层次。

三、教学过程。

(一)导言: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穷人》。(教师板书课题。)。

(二)解题,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1.提问:谁为大家读一下预习提示中的第一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2.老师可以把小资料中的内容,再介绍给学生听,丰富他们的知识,加深对作者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3.解题:这篇课文反映的是一百年前在沙俄统治下的穷人们的悲惨生活。所以本文以《穷人》为题。

(三)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先标出自然段序号,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以及她和渔夫的对话。

2、体会桑娜、渔夫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

(一)。

师:课前我想出道题考考你们,谁敢举手。

师:你为什么敢在不知道题目的情况下举手?(学生回答)。

师:好。看题。

师:板书5+2=。

生:7。

师:我要问的就是这个问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刚刚没举手):我没想到会是这么简单的题目。

师:出这样一道题我想说明两点:第一;一个人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机会,有的人会抓住机会,而有的人会与机会擦肩而过。机会是给勇敢、智慧而且有准备的人的。老师希望大家都做勇敢的尝试者。第二;5+2指的是——课文中的桑娜原来有五个孩子,后来又收养了两个孤儿的意思。

师:这道题在数学里的答案是唯一的,而在语文里的答案或许是多种多样的。

(二)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桑娜和渔夫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一)桑娜收养了西门的两个孩子后,心情是怎样的?找个词语来形容。

明确:忐忑不安的。(板书:忐忑不安)。

(三)老师发现这里的顺序有点乱,如果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是什么?(学生交流)。

小黑板出示:

1、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3、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4、他会说什么呢?

(四)想一想: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

明确:因为桑娜心里很紧张,生怕丈夫会揍她。(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

师:这时的桑娜头绪万千、思绪很乱。谁来读这个词,读出忐忑不安的心情来。

(五)再读9——11自然段,读着读着你又从哪些词语读出了“忐忑不安”?

学生找相关句子并回答:1: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2:是他来了,不,没有人。3: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师: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又读出了忐忑不安,忐忑不安就是心里慌张、不安。

师:你能把9——11自然段读出忐忑不安的感情来吗?(自己读一读并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忐忑不安”?)(生读)。

师:找到了吗?还能从哪里看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

明确:有很多的省略号。

师:为什么?

明确:因为桑娜连想都是断断续续的。

明确:还有她的幻想。门嘎吱一声……。

师:这么多的感叹号、问号,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说明桑娜心中已坚定了要把孩子抱过来。

师生合作读桑娜的心理活动一部分,老师读旁白。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想读得更好些吗?抬头看我,这是桑娜对自己说的,心里想的,怎么能读得这么响呢?(男生女生合作,再读一次)。

师: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心里是如此的忐忑不安,那她心中为什么会如此的忐忑不安,让我们带着这四个句子,来走进她的心理世界。

1、“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和学生说说课文第二自然段,回忆他们家的生活状况)。

2、体会“受”的意思是?

明确:够他忙的了。够他苦的了。够他干的了。够他熬的了。

3、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担心他养不活我们了;生活更加艰难了;虽然穷困,他们毫不犹豫地收养了孤儿。

;桑娜很关心他的丈夫。

小黑板出示: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桑娜宁可(),也要()。

明确: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他们拯救了两条孤儿的性命。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桑娜家里还能勉强度日,西蒙的两个孩子将会冻死。

明确:桑娜和西蒙一样都是母亲,看到孩子要死掉,会心痛;那个活着的桑娜会心理不安。

明确: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宁可被丈夫揍也要把孩子收养下来。宁可自己的日子过得苦些,也要把孩子收养下来。

6、但最后可能桑娜连想都没有想,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么本能?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善良,乐于助人,有爱心,母爱、良心……。

1、孩子抱是抱过来了,可怎么对丈夫说呢?丈夫是怎么说的呢?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1)这里有个字体现了生活的艰难,那个字?

明确:熬。

2)能给“熬”换个词吗?

明确:挺——坚持——挨——撑。

3)你从“熬”中读懂了什么?

明确:渔夫坚强的性格,宁可自己苦点,也要抱过来。渔夫的善良和伟大。

4)将来的生活更苦,他想到了吗?做这个决定难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想到了。做这个决定难。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色变得很严肃,忧虑。

他搔搔后脑勺。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5)其实,渔夫心里也曾想到很多,赶快动手把他写下来吧。

(学生写渔夫心理想法,教师巡视并提问)。

明确:自己虽然有五个孩子,但这两个孩子也是生命;孤儿一定要收养,但桑娜和我会更苦了,我苦没关系,但要苦了桑娜……;如果不把他们抱过来,我的良心会受到谴责的,这两个孩子也是生命;不把他们抱过来,违背良心,如果抱过来,我们的生活会雪上加霜,咳,我们穷人的生活好苦啊,将来还是走一步不算一步吧。

6)这就是渔夫的心理想法,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郁……(教师引读,学生跟读丈夫的话)。

1、再来看开始时的算术题:5+2只等于7吗?

明确:等于更艰苦的生活;等于美好的心灵;等于沙俄王国的残暴制度;等于桑娜和西蒙的深厚友谊;等于桑娜的朴实、善良;等于在困难中乐于助人的精神;等于同情心;是母爱的伟大;是爱护每一条小生命;是坚强。

2、这就是5+2答案,是我们用语文的方式得出的。

明确:他们生活贫穷,但灵魂却是高尚的。他们穷,却乐于助人。他们日子过得苦,生活中却充满爱。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人生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因为他们的心灵是富有的。因为他们的心灵是可爱的,美丽的。他们的穷是表面的,但他们的内在心灵却是高贵的,高尚的。

4、穷人不穷,改个课题。

明确:富人。好人。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报。

渔夫和桑娜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孩子。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啊!相信此刻同学买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

穷人。

穷桑娜:忐忑不安。

人淳朴、善良。

不美丽心灵。

穷渔夫:受、熬。

《孩子,我希望你变成穷人》孩子,我希望你变成穷人。没有了树荫,也就无法松懈怠惰。孩子,我希望你变成穷人。没有了挥霍,也就没有机会堕落。孩子,我希望你变成穷人。没有了贪欲,也就不会投机罪过。孩子,我希望你变成穷人。不用为失去忧戚,也就少了精神的折磨。孩子,我希望你变成穷人。不用为争夺利益,把亲友爱人的感情撕裂扯破。孩子,我希望你变成穷人。剔除娇纵,踏实做人,我就已经很快乐。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外婆家有一只叫“小七”的猫咪,说起它的名字可是有点来历,因为整个家里有六个人,所以它就排行老七了。

“小七”全身灰白,雪白的皮毛上覆盖着一层灰色,四肢也是雪白的。它长着一张“包子脸”,脸的大小就像一个大个的肉馅包子。一双玻璃珠似的大眼睛,透着亮晶晶的光泽。一个小小的鼻子,四周还滚着黑边。嘴的两边长着一对白胡子,两只耳朵经常机警地竖着。小七走起路来有时大步流星,一个俯冲就从高处跳了下来;有时静悄悄地来到你的身边,不会让你有丝毫的察觉。

“小七”喜欢白天睡懒觉,有时我想找它玩,却发现它圈着身子,在自己的窝里呼呼大睡,睡得很香的时候,还会发出打呼噜的声音。可到了晚上,它就十分精神,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发出锐利的光线。我最喜欢看它伸懒腰了,只见它两只前脚往地上一趴,细长的身子向后无限延长,尾巴则高高翘起,顺便打个哈欠,真是好舒服,好惬意呀!

“小七”最喜欢球状的物体。一次我看见它玩乒乓球,先用前爪轻轻地触碰一下球,好像在说:“快来和我玩!”当球挪动位置后,就迅速追上把球扑住,可是球是圆的,很难扑住,它就这样跑呀!追呀!扑呀!独自玩了一下午。

“小七”可是个猫精,当发现家里人心情不好时,它会躲在一边不发出声响,当你看向它时,它会冲着你撒娇的“喵,喵”地叫几声,好像在说:“别生气了!”

瞧!就这是我们家的“小七”,是不是既聪明又可爱呢?

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动物,它们是我们的朋友;动物,我们要保护它们;动物,也有尊严;动物;也有血有肉;动物,它跟我们一样,也是一条生命啊。

你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条无辜的小动物,在你生下来的那一刻,你亲眼看见你的母亲死于非命或你被那些人给杀害了,你们心里会怎么想?你们就会亲身体验到骨肉分离的滋味吧?既然你想到这些,你们就该好好反思反思,那些无辜的小生命就该死于你们这些心肠狠毒的人手里吗?就算它们该死,也轮不到你们动手。我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那些小生命临死之前会是什么样的神情?你们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你们没血没肉,你们杀了那么多无辜的小动物,该死的人不是它们,而是你们,因为当你给它们东西的时候,他们会知道感恩。

好啦,话不多说,我希望那些捕杀小动物的人,你们早一点改过自新,不然,你们早晚受到法律的制裁。

更多。

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但决不能鄙视动物的生命,应该平等对待。

动物与人类是密不可分的,长久以来,人与动物就共存于一个大自然和同一个地球上,动物是人类的伙伴是人类的朋友,大自然是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如果我们的伙伴消失了,人类也将不复存在。

我认为,每个人应该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做起,从自己,从身边做起。

曾经,世界上发生过无数疾病,害死了多少无辜的人,那些人都白白牺牲了,实际上大多数疾病传播都与动物有关,而这些动物也是非常无辜的,因为这些后果大多都是人为因素。

总之,保护动物是人类的义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1、学会6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1、从桑娜的行为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体会人物行为、思想和品德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入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合理性。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你知道他是谁吗?(列夫·托尔斯泰)谁对他有了解?

师: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这位文学巨匠,他虽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压迫的农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篇文章《穷人》,齐读课题。

昨天要求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写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个什么故事?(你组织语言的能力真强,一篇20xx多字的文章,三言两语就概括了,你是最棒的。)。

师:这是一篇描写俄国沙皇统治时期的一个穷人的故事,距离我们比较遥远,但是它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是因为它的语言情真意切,人物感人肺腑。请大家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放声多读几遍,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刚才看到同学们时而读书,时而思索,时而用笔记下自己的感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有读、有思才有所得。

交流:

师:课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指名交流。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

看,这就是进步,一遍比一遍读得好,一遍比一遍读得有感情,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出示: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是吗?桑娜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呢?指名回答。她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养活这两个孩子,她也不知道丈夫能不能同意,所以课文中说她怎么想的?(忐忑不安)怎么理解?(心呀七上八下的,心神不定。)。

师:是啊!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面对家庭现实,内心充满了矛盾。她想到了他们抚养自己的5个孩子已是不易,可是现在又多了2个孩子,这不是雪上加霜吗?请你来读。

她是多么盼望丈夫早一点平安回家,可是又担心他会立刻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请你接着读。

这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呀?请你接着读。

那也没有办法,哪怕是他要打我一顿,只要能收养两个孩子,也是值得的,接着读。

请同学们再来把这段话读一读,进一步感受桑娜的善良。指名读,评价。齐读。

出示: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桑娜心地善良,富有爱心,那渔夫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自读这段话: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骚骚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指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把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换成我们总会过下去的好不好,为什么?

(更能突出渔夫的美好心灵,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渔夫的这段话应该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现他善良的美好品质?指名读,读后评议。

师:在抱回孩子的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说明了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是贫穷的,但是他们的精神是高尚的,他们淳朴、善良,他们是精神上的富翁。

课文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感受得十分真切,全文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但他们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写作特色,课下请同学们借阅他的其他作品,进一步学习和感受它的文学魅力。

桑娜。

穷人善良。

渔夫。

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六岁那年,我过生日的时候,哥哥送给我一件礼物,你猜是什么?竟然是一只装在茶杯里的小狗。我开心极了。“你可要好好照顾它呀!”哥哥说道。“嗯,嗯,嗯。”我连声答应。

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团团”,因为它吃得肉乎乎的。

它有一双小眼睛,像两颗黑宝石似的,它的毛直直地竖起来,看起来非常可爱,它有四条小短腿,跑起来很慢。

“团团”很爱吃棒棒糖。有一次我买了一支棒棒糖,那时候,“团团”正蹲在沙发上看电视,我心想:哈哈,这回我可以吃独食了。我刚一打开棒棒糖,“团团”就从沙发上跳下来,跑到我面前,我故意不理它,它就咬我的裤子,好像在说:“小主人,你就给我分一点吧。”我又故意不理它,“团团”就眼巴巴地看着我,我的心忽然就软了,我就把我心爱的棒棒糖给了“团团”,刚给它,“团团”就用小手捂着我的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我刚想把手从“团团”手中逃出来,可是,“团团”又捂着我的手,拼命地吃我手中的棒棒糖,“呜呜……我的棒棒糖,”我喊道,“团团”好像能听懂我的话,竟然把最爱的棒棒糖还给了我,我们一起吃,开心极了。

但是,“团团”也有好的一面。每次上学的时候,它都会对我挥爪,好像在说:“小主人,再见。”每次吃好吃的东西时,它都会叼一块,偷偷地放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等我回来时,它就把自己的美味放在我的嘴里。

这就是“团团”,我爱这只可爱的“团团”。

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前年,我养过一只小狗,它的名字叫小白。

为什么它叫小白呢?因为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它全身都是雪白的。小白的嘴是黑色的。最突出的是它的眼睛,它的眼睛一只是咖啡色,另一只是黑色的。

小白在没有事的时候,就会在房间里跑来跑去,一会儿跑到这一边,一会儿跑到那一边,时不时,在房间里漂移一段距离。有时候,它跑累了,就会躺在它的小笼子里休息一小会儿,休息完就又开始继续在房间里跑。

小白很喜欢咬东西,我家的桌子,椅子,玩具,拖鞋等等,没有一样不被小白咬过。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到小白咬我的拖鞋,我大声喊:"小白!快把我的拖鞋放下来!"可是,它不但不听我的话,反而叼着我的拖鞋到处乱跑。我拿起扫把,装着要打它,小白好像是被我吓到了,把拖鞋放下后"呜呜"地叫着,跑到了床底下。

一次,我带着小白回姥姥家,姥姥家养了许多猫。那一天,我们在吃饺子,我拿了一个饺子给姥姥家的猫吃,可是,小白一下子扑了过来,一口把饺子吞了下去,吞完饺子后,小白看着姥姥家的猫,好像在说:“你们没有我快吧!”

这就是我的小白,一只调皮、可爱的小狗。我喜欢我的小白,虽然小白现在被送到姥姥家寄养了,但是,我还是不会忘记和小白相处的欢乐时光。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