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生命读后感(优质14篇)

时间:2023-12-11 11:37:55 作者:文轩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展示自己对书中主题、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下面是一些经典读后感范文的摘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读后感的写作要领。

唤醒护理读后感

很遗憾我是以“非情愿”的方式读到《唤醒护理》这本书,现如今非常庆幸自己读了这本书,也很荣幸有这次“非情愿”的机会学习。本书的开篇便有个直击心灵的问题“护理的作用是什么?”,我不禁沉思,从业两三年我从未想过类似的问题。起初我学习护理专业也并非自愿,只是源于各种机缘巧合的方式下学习,做事各个方面也是觉得做好本分就行。

读了《唤醒护理》让人豁然开朗,本书一针见血的指出护理上的五大缺陷: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过度治疗占用时间、专业技能差强人意、护士积极性受挫等。作为刚入职几年的精神科护士,很多方面是自身努力没有办法改变的,而能变的就是对自身问题去改进、提高。

首先,努力提高专业技能。精神科专科护士很多专业技能都不如综合性医院,这是我刚入医院的第一感觉。各有所长,精神科擅长精神科的病情观察,却也对其他方面的病情观察有所缺陷,就算观察到可能知识盲区也并不知晓怎样护理,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是作为护理人员一直应该做的事情。

其次,尽快转变护理观念,并主动观察、善于观察。什么是真正的护理,本书给出解答。人本位整体护理如此重要!形象地讲,其意义与作用就是让护士成为医生的哨兵。她们就像战斗中的侦察兵,不是主力作战部队,却可以发现敌情,防患于未然。她们也是病人的守护神,时刻看护着病人,及时发现问题。这就说明病情的`观察尤为重要,可以有个超前思维做好预防及时给予处理,防止病情的加重。之前科室有位体重100公斤患者,每天夜里睡眠期间她常会不定时地自己坐起呼吸再睡觉,有位护士查房发现该患者是在咳嗽、有痰不适,就及时报告医生,后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止咳治疗,患者睡眠改善明显。假设护士只是常规巡视患者睡眠动态,未观察到患者有痰咳不出的特殊情况,很有可能该患者会发生痰窒息的意外。

最后,需拥有同理心、同情心。与其说读《唤醒护理》有感,我更觉得像是自我反省,反省我自身的不足,反省自己工作中是否有做到像书中所说要有同理心、同情心。引用书中的话:“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烂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疼痛,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曾经看过一则新闻,某医院icu护士为了解病人吸痰及气管插管的痛苦,亲自让医生给予气插,为的就是设身处地的感受病人的痛苦,提供患者更好的服务。

护理面对的是人,从业道路肯定有困难和变化,更有考验和承担。我们作为护士要学的、要改变的有很多,但我相信,为患者健康服务的护理道路将是一片光明的。

唤醒医疗读后感

唤醒医疗读后感ppt,《唤醒医疗》是由美籍华人医院管理专家张中南所著的一本医疗改革指导读物。作者从时下中国医疗性质说起,分析“病本位”和“利本位”两种医疗性质的弊端,并基于中国医疗环境给医院指出一条改革路径——人本位医疗,医院借此从根本上改善疗效、安全、效益和医患关系。书中内容全部来自作者在中美两国行医和管理医院30余年的实践总结。不少的医护人员看完了《唤醒医疗》都有许多的感慨,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唤醒医疗读后感,欢迎阅读!

《唤醒医疗》看了以后,感触太深了,对于本文的作者,我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作者更是有心,将他的管理理念,以出书的形式让大家受益。

作者张中南,在国内博士毕业后到美国工作多年,著名的骨科专家,回来管理中国的医院。

不仅仅医术高明,医德出众,管理上更是技压群芳,虽说是个医生,但是,他在护士业务与管理方面的见识就让我足够敬重他。

甚至水平远远已经超过了目前的护理管理者本身。

本书从中国现在的医疗现状的根源说起,说到现在的医疗现实,无一不是针针见血,但他不仅限于此,他还着手以他的“人本位”的管理理念管理了十几家医院了,现在都已起死回生,也根本不是吹牛而已,医院都是实名存在的。

想想病人都不能解决自己吃饭、翻身、下床、上厕所这样简单的事,如果我们能从这些事上开始帮助他们,我估计他们病人的满意度会直线上升,当然,还有医疗技术,收费贵等等的问题,但用他的管理方法,医生的收入与自己的病人数与质量挂勾,医生也只能设法提高自己的医术来吸引病人,如果病人能很快康复,同时在医院里受的痛苦又很少(以人为本,他设定制度:病人疼痛不能忍受时,医生十五分钟内要予以处理),受到的服务又好,恐怕收费成了次要问题了。

用他的方法我结合实际去关心病人,两人下来,感觉效果完全不一样,病人反响很好,有些病人信任我以后有让我说服她老公不要跟她吵架的;有听从我的建议去做体检的,而且是立马让我介绍医生开好单子的(医院也有获利);有连声说谢谢的(病人也获利:她们得到了疾病相关的知识,而且得到了医务人员的尊重),她们信任的眼神真让我感到一种价值感的存在(三方都有利),挺好的.!

我想我会继续走下去!当然,希望中国的医疗也早些走这条道路!

唤醒医疗》这一本书是张中南教授基于自己在中美两国行医和管理医院30余年的从医经历而编写的,作为一名医生,他面对愈演愈烈的医患冲突,不禁疑惑,中国医疗究竟怎么了?在书中,张教授没有简单的探讨如何化解恶化到拔刀相向的医患矛盾,而是更加深层次的探索,从时下中国医疗性质说起,分析“病本位”和“利本位”两种医疗性质的弊端,并基于中国医疗环境给医院指出一条改革路径——人本位医疗,医院借此从根本上改善疗效、安全、效益和医患关系。

在"人本位医疗"这书中讲述了五部分内容,即用证据说话、低伤害高疗效、确保疗效与安全、康复疗效与安全最大化、服务以患者的感受为主导,并对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融合,浑然一体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人本位”医疗的实质就是以高度关注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为核心,替代原来以“病”为中心,重病不重“人”的不合理医疗行为,彻底摒弃以“利”为中心只图赢利的“利本位”医疗模式。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 任何医疗决策都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以病人的实际需要为基准。

二、 实行临床路径管理,规范治疗个性化治疗相结合。

杜绝不合理检查、治疗、用药。

三、 以安全的医疗过程与术后的高度关注,让患者得到安全疗效最大化的康复。

四、 推广无陪护管理,让专业人员来做专业的事。

提供一切以病人的感受为主导的服务,给病人充分的尊重;解放家属。

五、 早期专业康复,有效杜绝并发症,缩短出院后的康复时间,降低费用。

从而实现零纠纷、零差错、零事故、零并发症、零感染;达到最佳的综合效果。

能够从根本上满足患者“快点治好病、千万别出事、少花冤枉钱、把我当人待”四项最基本的要求。

谈到护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张教授先是直言时下护理的种种短板,进而提出整体护理思路,并结合案列娓娓讲述医院怎么排除阻碍,让生活护理、治疗处置、教育指导,和心理护理骗骗落地。

其中生活护理,相当于我们在正在实施的优质护理,给病人洗头、洗脚、擦身、剪指甲、喂饭喂水、翻身、挠背、还有协助患者大小便等,这些事情难免给人一种印象---全是伺候人的活。

他告诉我们,护士与家属护工做生活护理相比,存在本质区别,病人自己能做的事必须鼓励病人自己去做,护士只做病人身体功能受限而无法做到的事。

若护士盲目的开展生活护理,显然是不尊重护理专业的。

而且效果会适得其反,如引起病人不利的心里暗示,缺少肌体功能锻炼延迟康复。

如果做患者做不到的事效果就不一样,是患者缓解焦虑等紧张情绪,心情舒畅,此外促进护患者关系,更方便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了解,从而更加相信医务人员,促进患者康复。

当然,在开展生活护理之前,应该评估好每个病人的自理能力。

这让我更加理解我们医院正开展优质护理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应该实实在在把优质护理做好,一方面能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地位,另一方面更好的帮助患者,感受我们的关爱,促进康复。

我们的每一位患者都是平等的,其本质是都需要被一颗博爱的心济众博施。

也许很多事情真的就是小事,医患之间也没有那么多的矛盾,让我们围绕“以病人为中心”这一理念,多为病人想一点,唤醒我们的责任心,唤醒我们的职业,唤醒我们和患者之间的真情。

把爱融入工作中,我们整个个医疗行业也慢慢会变得温暖。

经医院领导推荐,读了张中南先生的著作——《唤醒医疗》,其中有一个观点是需要改变当前医院存在的“病本位”和“利本位”医疗模式,继而以“人本位”理念代替。

就让我想到了护理学上“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要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并有了以下所思索。

医院当前医疗模式的改变,需要国家医疗政策的出台,并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也需要时间让大家接受并实行新模式。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表面上对此也无能为力,也很无奈。

其实不然,护理学有着自己的独立性,我们可以在护理上做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尽可能的为患者谋利。

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把病人放在首位。

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护理服务。

我思索过如何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具体融入到我们的护理活动中去,我想我们需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以病人的身份想:时下我最需要什么?就是说“以病人的需求”为向导展开护理,下面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五个方面探索如何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上做的更好!

唤醒护理读后感

"唤醒护理",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意识里出现的是:这是一个新的护理模式,新的概念。小编收集了唤醒护理读后感,欢迎阅读。

张中南教授继《唤醒医疗》之后的又一著作《唤醒护理》,是一部给我触动非常大的作品。在这部书中,对人本位整体护理的起源、内容、流程以及护理管理做了更系统、更全面的梳理,对于显著改善医疗、安全、效益和医患关系,确保优质护理真正落实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在实施优质护理的过程中知道做什么,懂得为什么,掌握怎么做。认真贯彻人本位整体护理能看到明显的成效,运用科学的弹性排班法,有效地缓解了人力资源的不足。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我们的护理工作要求做到五点:仪表美一点、问候多一点、巡视勤一点、观察细一点、业务精一点。尤其是我们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增加了理解和包容,为沟通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

以往的医患纠纷大多数都是源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隔阂感、距离感、不安全感,对病情、疾病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时候,觉得患者是无理取闹,不懂就乱说一气。后来反过来想想,这不正是我们要告知他们的吗?是我们的一些宣教工作做得不够,关心病人不够。当我们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接触病人、巡视患者及健康教育工作中时,我们对病人的病情、治疗情况及生活需求就会了如指掌。当然,病人也能体会到我们的优质优质护理服务。在产房工作时,由于产房的特殊环境,造成产妇家属的担心焦虑,担心产妇中午吃饭吃不好,上厕所不方便,有困难无法解决,疼痛无法忍受等。这时就靠我们的态度和责任心来解决问题了。产妇进入产房时,我们先做自我介绍,为她介绍产房的环境和物品的使用方法;协助她们的活动,及时满足她们的需要;如午饭时,协助产妇坐好、洗干净手后,将饭菜及餐具摆放在方便安全的地方,协助产妇进餐,并做相应的饮食指导;在产妇需要帮助时,我们随叫随到;在产妇进入产程,疼痛难忍时,耐心为其讲解分娩的进程,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情绪,鼓励产妇增强信心、配合工作,尽快结束分娩。这些亲身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产妇发自内心的感激及对我工作的肯定,虽然我个人的力量十分的微小,但是我希望可以带给患者坚强的信念和力量。

最后我想说,《唤醒护理》让我领会到,只有发自内心的主动为病人服务,才能真正地让患者受益,让患者满意。我相信和谐的医患关系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实现。

《唤醒护理》一书是著名医院管理专家,骨科专家,美国阿肯色州骨科研究所所长,第一位获得国际理查德。欧考纳奖的亚洲医学专家张中南教授所著,不仅提出了“人本位护理”的理念,更详实地介绍了如何实施的方法,其目的就是帮助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在实施优质护理的过程知道做什么,懂得为什么,掌握怎么做。书中绝大多数案例都来自作者亲身的管理经历,通俗易懂。它不是教科书,却有教科书的灵魂;它不是制度规范,却是制度规范的标准和依据;它不能被生搬硬套,而是需要理解创造。

合上书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沉重。这本书给我的感触还是颇深的。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过度治疗占用时间,专业技能差强人意,护士积极性受挫,医护配合被动机械,护理排班粗放僵化,护理收费远低成本……。这就是现在的护理现状,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要想改善达到理想化的程度或许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如此现状下,我想我们自己还是可以做些什么去有所改变的。

是的,我们站在病人的角度进行护理,以病人需求为向导,多为病人想一想,唤醒我们的责任心,唤醒我们的职业,唤醒我们与病人之间的真情。也许,医患关系就会更和谐了。张中南老师明确的说出,“即使再优化的护理流程,落地注定要靠科学的管理”,作为一名的护理工作者和管理者,我们必须严格的遵守医院的规则制度。任何规章制度,如果你从心底里接受它,认为它的存在是必要的、合理的,那么,它对你来说就不是约束,而是保护,是为你的工作能够更有效,更快速的完成。患者无小事,护理工作要从细节做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主动服务为感动服务。

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唤醒医疗》提到的“整体护理”“优质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治疗处理、生活护理、教育指导。这种护理模式完美的诠释了“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为此,一名优秀的护士,首先要能站在病人的立场,学会为他们着想,关心、体贴病人,用娴熟的技术和优良的服务为患者清除病痛。每当那些受伤的,受疾病侵蚀而十分脆弱的生命需要呵护时,我们应该总是第一个时间出现,用我们的双手驱赶病魔,挽回生命。我想这个时候,所有优秀的护士都应该觉得自己是个天使,一个没有私心,勇于奉献,能为人们减少痛苦与烦恼,带来欢乐与幸福的使者。

此外,理想的护士应是医生的好助手,构建和谐的医护关系。护士应认真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在准确地完成医嘱的基础上,为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护理方案,及时满足他人的需求。为了我们心中的天使,为了我们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为了自己年轻的誓言,你和我背负着张中南老师的殷殷希望,在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道路上越行越远。

近日经院领导推荐,来认真翻看《唤醒护理》,很有感触,她不是教科书,却有着教科书的精髓;她不是制度规范,却是制度规范的标准和依据;她不能被生搬硬套,而应理解后再去创造。

此书主要讲人本位整体护理,显著改善疗效、安全、效益和医患关系,能确保优质护理真正落地。目的就是帮助我们在实施优质护理的过程知道做什么,懂得为什么,掌握怎么做。本书对人本位整体护理的起源、内容、流程以及护理管理做了更系统、更全面的梳理。卫生部近几年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就是旨在推行以人为本的责任制整体护理。

认真贯彻人本位整体护理能看到明显的成效: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实施病情观察、教育指导、心理护理等整体护理流程;依靠证据评估来确保医疗安全和防止康复延迟;通过计时评质的绩效考核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提升了专业化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再加上运用科学的弹性排班法,有效地缓解了人力资源的不足。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我们的护理工作要求做到五点:仪表美一点、问候多一点、巡视勤一点、观察细一点、业务精一点。尤其是护士们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增加了理解和包容,为沟通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

我们烧伤科本身就是优质护理病房,每天早上7:30,我们会面带微笑准时来到病房,为每一位患者及家属带来最真挚的问候,整理床单元,打好开水。帮班护士6:00就会来到病房,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漱口、洗脸、喂饭。对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我们协助他们翻身、拍背、功能锻炼,并认真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对生活能自理的病人,我们做得更多的是健康教育。上午是治疗最繁忙的时候,大家迈着轻盈的步伐,穿梭在病房内,主动及时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杜绝了呼叫加液。病床前,亲情称呼: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老师等让患者倍感亲切。在病床前,或开心交谈、或作细心疾病指导、或给予体贴的梳头、修剪指甲、理须等,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护患之间少了隔阂,多了份亲切和理解。下午,我们会根据级别护理要求,为卧床病人擦洗,及时主动的解决他们各项护理生活问题。真真把护士还给病人,让病人、社会和自己满意。见到病人真诚的笑容时,作为科室的一员我感受颇多。

前些日子看了电视剧《心术》,电视剧中一些医疗纠纷均源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隔阂感、距离感、不安全感,对病情、疾病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时候,觉得那患者无理取闹,懂么不懂乱说一通,后来反过来想,这不正是我们要去告知他的吗?是我们的一些宣教工作做得不够,关心病人不够,从而使患者产生不安全感、距离感。当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接触病人、巡视患者及健康教育工作中时,我们对病人的病情、治疗情况及生活需求了如指掌。当然,病人很快也体会到改变护理模式的好处了。那天我上日班巡视病房时,有一位输液病人正发愁家属不在如何上厕所时,我早就观察到这一点,细致周到的帮助病人解决了这难言之隐。还有许多的亲身体验,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来自病人的、发自内心的感激及满意之情。我们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希望我们化点滴为汪洋,让和谐的医患关系传遍大江南北。

最后,我想说:唤醒护理就像一位和蔼的老师,虽然她并不完美,但她耐心的教会我如何与病人相处,逐步的让我领会到只有发自内心的主动为病人服务,才能使我们和病人都快乐,才能真正提高护理质量。我体会到:唤醒护理就像是引领着我不断前进的启明星。我相信:有了她的陪伴,我会成长的更好。

唤醒医疗读后感

唤醒医疗是张中南写的,其中内容真实反映了当前我国医疗的现状。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唤醒医疗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在医院领导的引荐之下,我很有幸读到了张中南的经典着作《唤醒医疗》这本书,这本书从各个方面描述了自己在医疗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人间真情和公平、正义的医疗风格都是现代医务人员的学校典范。

读了这本书,使我感想颇多。

张中南教授把现在的医疗大环境和医患关系,剖析的非常清楚。

在该书中,他以独到的眼光遴选了这些貌似平凡却让人读来回肠荡气的医疗细节,它们来自于他的生活,饱含朴素率真之美。

每一则故事都让人怦然心动,都激起我对这位老专家的崇敬。

这也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要想改善医患关系,就要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了解他们的病情,尊重他们的隐私,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更要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以及他们的压力,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们减压。

家庭经济状况决定了病人的医疗条件,我们要尽可能的去为病人着想,让他们彻底的感受到医生就是为他们服务的白衣天使,更是为他们治病并救助他们的亲人。

在整个行医过程中,绝对不以盈利为目的。

充分考虑病人的经济状况,绝不让病人多花一分冤枉钱,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切实感受病人的痛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降低病人的疼痛感,让病人从身心上都能感受到我们医疗人员给他们带来的温暖。

早在很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诠释了医疗的内涵:挽救生命、治愈疾病、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从而使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医学服务或措施。

逐字理解,该定义不仅蕴含“救死扶伤”,还强调医疗应该满足病人的其他需求,如寿命延长、社会功能最大化等。

但这个定义仍稍显抽象,我们不妨将之进一步具体化,形成人本位医疗的概念: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高度关注病人,减少不确定性,尽量满足和缓解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给病人在情感、心理、思想、功能等方面带来的个性化的需求和改变。

事实上,人本位医疗的定义,并不是哪个理论家的创造发明,它反映的正是医疗的内在规律,所有内容均来自医疗本身的固有特性。

一个感冒的病人到医院寻求治疗,感冒即为他的原发性伤病。

可事实上,促使患者决定就医的动因,并不是他已经知道了原发性伤病的诊断,而是感受到感冒带来的'痛苦和不适,经过自己试着处理没见任何效果,这时开始焦虑、害怕或紧张。

同时伴有阅读、记忆、理解或饮食等身体功能减退。

也就是说,每当病人求医时,除了原发性伤病,其心理和身体功能均已有异样。

如果原发性伤病持续或恶化到一定程度,还会带来继发性伤病。

比如重感冒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病人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骨折多、时间长可能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等。

由此医生治疗处置原发性伤病时,受“治疗的双向性”的影响,可能治愈原发性伤病的同时,带来风险和副作用,患者进而产生继发性伤病。

这种由于原发性伤病或对原发性伤病的治疗而带来的继发性伤病,必然给患者制造额外的痛苦和功能减退——这一块病人往往始料不及,并且难以接受。

具体到我们现在的医疗路线,通常侧重诊断、治疗原发和继发性伤病本身,却忽略原发和继发伤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理感受和功能障碍。

之所以存在这种缺陷,源于医护人员普遍横亘一种观念:只要把病人的原发性和继发性伤病治愈,痛苦随之消失,心理自然趋于正常,各种功能渐渐恢复。

现在我们判断病情好转或恶化,主要依赖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关键的问题是,当医护人员发现病人的生命体征出现变化,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实际上此时病情已经在不断恶化。

那么医疗误差究竟靠什么来解决?

现有的最佳答案,莫过于“全面连续地关注病人”。

此点恰恰属于人本位医疗的核心内涵。

概言之,高度关注病人,是人本位医疗的灵魂;而人本位医疗,则是高度关注病人的表达形式。

需要强调的是,人本位医疗的内容全部来自医疗实践总结,而非源于理论推导或逻辑归纳。

人本位医疗揭示了医疗内在规律,我们国家对现行医疗改革的大方针,这就需要我们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

站在病人的立场,学会为他们着想,关心体贴病人,用自己娴熟的技术和专业的知识以及优良的服务去为他们减轻痛苦和生活的烦恼,给他们带来健康、幸福与快乐。

医改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这就需要我们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共同坚持,相信未来的医患关系会越来越融洽,医患之间会相互尊重,相互鼓励,这也是我们每位选择医学专业的每个人最终的愿望。

《唤醒医疗》看了以后,感触太深了,对于本文的作者,我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作者张中南,在国内博士毕业后到美国工作多年,著名的骨科专家,回来管理中国的医院。

不仅仅医术高明,医德出众,管理上更是技压群芳,虽说是个医生,但是,他在护士业务与管理方面的见识就让我足够敬重他。

甚至水平远远已经超过了目前的护理管理者本身。

作者更是有心,将他的管理理念,以出书的形式让大家受益。

本书从中国现在的医疗现状的根源说起,说到现在的医疗现实,无一不是针针见血,但他不仅限于此,他还着手以他的“人本位”的管理理念管理了十几家医院了,现在都已起死回生,也根本不是吹牛而已,医院都是实名存在的。

想想病人都不能解决自己吃饭、翻身、下床、上厕所这样简单的事,如果我们能从这些事上开始帮助他们,我估计他们病人的满意度会直线上升,当然,还有医疗技术,收费贵等等的问题,但用他的管理方法,医生的收入与自己的病人数与质量挂勾,医生也只能设法提高自己的医术来吸引病人,如果病人能很快康复,同时在医院里受的痛苦又很少(以人为本,他设定制度:病人疼痛不能忍受时,医生十五分钟内要予以处理),受到的服务又好,恐怕收费成了次要问题了。

用他的方法我结合实际去关心病人,两人下来,感觉效果完全不一样,病人反响很好,有些病人信任我以后有让我说服她老公不要跟她吵架的;有听从我的建议去做体检的,而且是立马让我介绍医生开好单子的(医院也有获利);有连声说谢谢的(病人也获利:她们得到了疾病相关的知识,而且得到了医务人员的尊重),她们信任的眼神真让我感到一种价值感的存在(三方都有利),挺好的!

我想我会继续走下去!

当然,希望中国的医疗也早些走这条道路!

今年九月有幸读到了张中南的经典著作《唤醒医疗》。

这本书从各个方面描述了自己在医疗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人间真情和公平、正义的医疗风格都是现代医务人员学习的典范。

“人本位”医疗的实质就是以高度关注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为核心,替代原来以“病”为中心,重病不重“人”的不合理医疗行为,彻底摒弃以“利”为中心只图赢利的“利本位”医疗模式。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 任何医疗决策都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以病人的实际需要为基准。

二、 实行临床路径管理,规范治疗、个性化治疗相结合。

杜绝不合理检查、治疗、用药。

三、 以安全的医疗过程与术后的高度关注,让患者得到安全疗效最大化的康复。

四、 推广无陪护管理,让专业人员来做专业的事。

提供一切以病人的感受为主导的服务,给病人充分的尊重;解放家属。

五、 早期专业康复,有效杜绝并发症,缩短出院后的康复时间,降低费用。

从而实现零纠纷、零差错、零事故、零并发症、零感染;达到最佳的综合效果。

能够从根本上满足患者“快点治好病、千万别出事、少花冤枉钱、把我当人待”四项最基本的要求。

《唤醒医疗》这一本书是张中南教授基于自己多年从医经历而编写的,作为一个医生,他面对愈演愈烈的医患冲突,不禁疑惑,中国的医疗究竟怎么了?在书中,张教授没有简单地探讨如何化解恶化到动辄拔刀相向的医患矛盾,而更深层次地探索中国现行医疗的病根,同时因病施治,寻找能改善疗效、安全、效益和医患关系的根本路径。

张教授非常细致地从客观角度分析了现在的医疗问题,但我认为,医疗问题的出现还离不开人文道德。

曾看到过一篇文章,题为“宁为良医,不为名医”,什么是良医?古人有此解释: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达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是以古之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能知天地神祗之次,能明性命吉凶之数,处虚实之分,定逆顺之节,原疾疹之轻重,而量药剂之多少,贯幽达微,不失细小,如此乃谓良医。

因此,简而言之,良医是能够详细、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用其爱心为病人选择合适的药物,谨慎治疗的好医生。

什么是名医?顾名思义,可以解释为有名的医生。

古代有不少的名医为世人传诵,像李时珍、华佗、扁鹊等先人给我们树立了做医生的典范,现有华益慰教授的光荣事迹,更树立了从医者想成为一个名医的理想。

世上多一个名医,人间就少一分苦难。

不过今天的人们似乎很幸运,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名医辈出的时代,只要略为留心电视广播和报刊杂志,便可发现名医的神踪仙迹。

古诗有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用来形容当今名医辈出现象是再恰当不过了。

如今不仅遍地名医,而且名医的手段也日益高明。

个个都身怀绝技,个个都专治顽症痼疾。

任何难治之病,乃至各种癌症,都有了相应的“克星”。

“克星”们的水平和疗效更是春潮逐浪高,如果某“克星”宣布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不过几天,另一“克星”的疗效就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照此趋势,国人不会再得不治之症,世界医学难题也指日可以攻破。

人们不能不感叹,时下的名医太多了,多得离奇了,甚至多得成灾了。

求名医诊治,钱财被骗事小,个别病家还要冒生命危险。

何以如此呢?原因就在于名医们真才实学者少,假冒伪劣者多。

有病乱投医,病家一时哪能明辨真假。

既然名满天下,便不愁愿者上钩。

古之名医,出于自然,成名也缓;今之名医,出于人造,成名则速。

名出自然者,赖于民众口碑,病家可以依恃。

而时下众多人造名医,则名出不合道理,令人不能不疑。

当医生也和艺人一样,要靠炒作的时候,是幸还是不幸?

古语云:名医达脉者,求之寸口三候之间,则得之矣。

度节气而候温冷,参脉理而合重轻,量药石皆相应,此可谓名医。

有有名而不良者,有无名而良者。

名医固然很好,但纵观社会现状,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呢?那一定是良医。

良医也有名医的医术,更重要的是,良医具有高尚的心,良医不会叫你无缘无故的检查全身,不会只选贵的不选对的,不会居高临下视患者为草芥。

有了良医,我们才能体会到被尊重,体会到生活的意义。

张教授还曾呼吁与国际人性化的医疗理念接轨,他说这不是舶来品,这其实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一种回归,为此,他才放弃国外优越舒适的生活环境,积极到国内寻求合作办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直是我们古人倡导的传统美德,但随着西方医疗技术的传入,中国的传统美德反而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找回从医之初的自己,应立志成为一个良医,而不着眼于成为“名医”。

在此,我呼吁全院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协作,牢固树立“以高超的医术救人,患者至上;以高尚的医德感人,医德至上”的服务理念,并以学科建设、急救体系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绿色通道建设、管理机制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护理水平,不断改善就医环境,不断加强公立医院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医院发展力。

学科、项目、技术发展框架布局调整基本到位;人才队伍梯队、学历层次结构更加合理,多学科新技术项目广泛开展技术水平更加成熟;管理制度机制更趋完善;“五化”(就医环境美观化、重点环节标准化、就医流程人性化、设施设备现代化、医院管理信息化)再造基本完成,实现医院外部形象得到提升、内部环境得到改善;医疗设备补充完善、升级换代基本完成;职工福利待遇得到改善;医院凝聚力、团队文化得到提升;业务指标、社会效益成效显著,基本实现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满意、医院职工满意。

自此,我想以一首我自创的打油诗结尾“当今社会多浮夸,唤醒医疗点缀它,医护工作同舟济,和谐发展靠大家!”

唤醒护理读后感

最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读了张中南教授所著之《唤醒护理》,感概良多、震撼非常,犹如在茫茫黑夜中看到一盏明灯,指引了我们的方向。

它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前护理的现状缺陷,分析了其原因,提出时代呼唤人本位整体护理,给我们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模式和流程,让我明白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也能够理解病人不满的原因。

护理事业伟大是的,前途是光明的,然而道路却是不平坦的。诚然,护理工作处于今时今日之处境有着这样活那样的原因,而有些原因是我们所无力改变的。要想改善并达到理想化的程度或许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如此现状下,一味抱怨和消沉也是没有任何益处的,选自己所爱、爱自己所择,我想我们自己还是可以做些什么去有所改变的。

首先要转变我们的护理观念。护理工作不是简单的执行医嘱、打针、发药、输液等。《唤醒护理》告诉我们:护理实质是专业的照护,焦点是判断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并要观察病人身心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护理去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可以通过护理为病人带来舒适感、安心感、被关怀感。我们还可以通过护理为医院带来社会效益,最终也将为我们自己带来收益。所以我想我们都应该转变我们的护理理念。从细节做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主动服务为感动服务。虽然现在过度的治疗花费了我们护士大量的工作时间,我们分身无术,但我们还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的为病人做些什么。在治疗操作的时候,顺带多和病人沟通,细心地多观察病人,做好医生的助手。

其次,我们要站在病人的角度进行护理,以病人需求为向导,多为病人想一想,多为病人做一做,唤醒我们的责任心,唤醒我们的职业,唤醒我们与病人之间的真情,也许护患关系就会更和谐了。有时,我们的一个微笑,几句亲切的话语,细心的环境介绍都能拉近患者于我们的距离,与病人有效的沟通让病人了解我们,使病人产生信任感,自觉地将自己融于病人之中。

“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我们将谨记南丁格尔誓言,继续并且永远与病人的生命同行,让病人因我们的护理而减少痛苦,因我们的健康指导而有所收获,因我们的安慰而重燃生的信念!

唤醒护理读后感

当医院推荐我们读这本《唤醒护理》时,我就一口气读完了它。其实一开始是抱着好奇心去翻阅它。作为一名骨科护士,心想着一名骨科医生写了一本护理方面的书,他会写些什么呢?于是打算随便翻看几页,结果却翻完了最后一页。

合上书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沉重。这本书给我的感触还是颇深的。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过度治疗占用时间,专业技能差强人意,护士积极性受挫,医护配合被动机械,护理排班粗放僵化,护理收费远低成本……这就是现在的护理现状,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要想改善达到理想化的程度或许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如此现状下,我想我们自己还是可以做些什么去有所改变的。

首先要转变我们的护理观念。不是简单的执行医嘱、打针发药等等。记得我们刚开展优质护理的时候,因为不了解优质护理的内涵,以为给病人洗头、剪指甲、擦身,在生活上照顾病人就是优质护理了。所以一开始都很排斥开展优质护理,觉得奖金不增加,而活儿却要多干了。并且也拉不下脸来干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类似保姆的活儿。但由于医院风风火火的开展了所以只能流于形式并不发自内心的开始做了。之前,我也对优质护理有很多的不理解。以为给病人生活护理就是为了让患者满意度提高。但读了《唤醒护理》之后,我明白了优质护理的真正内涵,也明白了写这本书的作者的目的与用意。生活护理实质是专业的照护,焦点是判断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并要观察病人身心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生活护理去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可以通过生活护理为病人带来舒适感、安心感、被关怀感。我们还可以通过生活护理为医院带来社会效益,最终也将为我们自己带来收益。所以我想我们都应该转变我们的护理理念。从细节做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主动服务为感动服务。

虽然现在过度的治疗花费了我们护士大量的工作时间,我们分身无术,但我们还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的为病人做些什么。在治疗操作的时候,顺带多和病人沟通,细心地多观察病人。

上个月有个80多岁的老太太,由于基础疾病多,精神状况很差,不会言语,表情淡漠,四肢略僵硬。因为她不会交流,所以其他护士进去给她进行护理操作的时候都只和她家属沟通,不与老太太讲话。但我每次进行护理操作时都还是把她和其他正常病人一样对待,和她进行沟通。会先喊她一声“婆婆”,给她一个微笑,告诉她“婆婆,我给你打针了哦”“婆婆,我们翻下身吧”。有时也会握握她的手,顺顺她的头发。后来,她每次见到我就会主动对我微笑了,还会颤抖着手伸出来主动和我握手。她的家属跟我说:“张护士你最有礼貌了,我妈妈特喜欢你,平常都没有表情的,只有看到你她会笑。”这时,我深深体会到一句话: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

是的,我们站在病人的角度进行护理,以病人需求为向导,多为病人想一想,唤醒我们的责任心,唤醒我们的职业,唤醒我们与病人之间的真情。也许,医患关系就会更和谐了。

《唤醒医疗》读后感

最近,在医院领导的推荐之下,我很有幸读到了张中南的经典著作《唤醒医疗》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患者和医生的各种难处。

现在的医患关系很紧张,其源于各方面因素。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看病本身就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在承受病痛折磨、焦急等候之下,更希望我们医务工作人员在就诊过程中多一些关怀与沟通,哪怕是多一句嘱咐也好。面对众多的患者,医务工作人员照顾不到有问必答、无微不至。从而又会被病患误解为我们没责任心。因此很多医生都小心谨慎,很多做完手术,能让他们不下床就不下床,竟连各种谈话,医生都小心翼翼,生怕术后产生什么并发症,是他谈话没谈到的。看到书中作者的那几句讲医患关系的字眼,他心中肯定很难受,现在的医疗环境真的太恐怖了,脑海中不由浮现了《心术》里的那几个画面,霍思淼谈话时把病情说的有多严重就有多严重,甚至还动用了摄像机,他对郑艾平说能经受住这些谈话的家属和病人才是真正信任医生的人。

想改善这样畸形的医疗环境,我想我们护士要竟可能的帮助患者,从整体护理出发,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兴的工作模式,护士除了应加强对病人自身的关注外,还需要把注意力放到病人所处的环境、心理状态、物理因素等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因素上。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有时候一个病人做完手术后,医生就把他交给护士了,这时候护士的慎独是至关重要的,也许病人怕疼痛,他就不想动,可是如果这个时候护士说随便你,痛就算了,那就有可能导致各种术后并发症。但如果护士说不能这样,这对你的病情发展没好处,还有可能导致各种后果,并且鼓励和监督患者活动。还有些患者得了癌症,可能他的治疗是成功的,但是悲观心理就有可能影响生理的变化,这时护士如果把同样有这种病情,但是恢复的很好的患者放在同一个病房,那么病人之间的交流就有可能帮助那位患者重树信心。

当然我没有作者那样的深切的感悟,但是在未然的工作中,我将用毕生的精力和热情去对待每一位患者。

教育即唤醒读后感

《教育即唤醒-走近问题学生》,著名的基层教学老师杨聪写的。让我们通过阅读教育即唤醒读后感,了解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吧!

在我校读书月活动中,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一本书——《教育就是唤醒》,从书名就能看出是一本很吸引人的书。

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这本书,说心里话,确实学到了不少的教育理念,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看了这本书后,有些问题也就不算问题了。

彭兴顺教授这本书共有八讲,主要是从教师和家庭两个环节阐述教育。

其中我印象较深的是第二讲和第五讲的内容。

现在我就第二讲《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和第五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内容谈谈我的感想。

第二讲开篇就问:我们做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好教师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答案有爱心、能力、专业素质、责任感、亲和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等等。

大家都说的不错,教师除了具有这些条件外,彭教授认为就是'爱教、会教'四个字。

我也挺赞同教授的说法,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是爱学生,再就是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

书中把教师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生存型教师——无奈的苦涯,看书中所举的例子,自己偷偷的笑呢,其实我在教学中也存在例子中的某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较消极或被动教学,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无可奈何的选择,我是不是要重新认识我的思想问题呢?改变一下我的思路呢?我能不能把这份工作看作是一种享受呢?第二种,享受型教师——吃苦也是享受。

有时想老师应该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教师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赏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

学生成长,教师快乐。

我现在的教学中,基本能达到这种类型的教师,和学生们在一起很快乐。

爱孩子、爱学校、爱事业——而当教师。

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教育是一首诗》中说:'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看完名人所说的,是不是真的感到幸福的多。

第三种,发展型教师——创造的快乐。

作为这一类型的教师,我们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师的工作中,我们都应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教师要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如果教学没有反思,让自己的认识停留于知其然而不去探究其所以然,是不明智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思想、新理论,更新自己的观念,自觉调整决策与行为,在提高认识水平的同时也争取实践的成功。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漫谈边教学边研究》一文中说:'他在教学中始终处于发现和创造的激情中,始终处于体验与享受教育教学的幸福与快乐中,职业道德更为坚定,专业精神也不断丰盈。

'我们在工作中就缺少创造性及研究性教学的精神。

书中第五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不管作为家长,还是教师,在我的生活及教师生涯中,我认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是很关键的,尤其是小学的前三年和中学七年级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关键几年。

苏联作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第五讲主要从三个方面谈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不良习惯成因分析和如何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家庭幸福。

不利成长的家庭环境是学生不良习惯的发源地,许多不良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往往是在家长身上。

一是家长缺少从小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意识,认为树大自然直,未能抓住机遇的最有利时机。

二是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们所做的事情都让大人做了,表面上是在帮助孩子,实际上却在阻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

三是有

的家长虽然想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但是缺乏有效的方法。

另外,存在缺陷的学校教育也是学生不良习惯的生长区,在家庭中的不良习惯带到学校,学校在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其它方面,不良习惯一直延续下去,后果在不断蔓延难以收拾,并且老师的习惯也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学生。

最后,不尽如人意的社会影响是学生不良习惯的助推器。

本讲中的第三部分是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在书中教给了我们很多,例如,以身作则,良好示范(举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强调四个字:开始,坚持。

在教育中行为习惯的要抓住两个转化,即从认识向行为的转化,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

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有以下的习惯的养成:1.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均衡营养;2.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形成规律;3.自理习惯:力所能及,自强自立;4.学习习惯:积极主动,步步为营。

习惯的养成要讲求科学,循序渐进。

教育要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好好学习,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孩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头事。

我看完的这本书后,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一种学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些问题是我们家长所犯的通病。

看完书,自己有所反思,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需要改正,掌握正确的方法,教育我的学生和孩子。

“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最本质性的理解,就是社会对人们思想的知识灌输和行为指导;一,教育的对象是人;二,内容必须是良性的有意义的。

从而使人民去改造社会。

从教育的定义可以看出,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规划、管理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传递信息的内容和方式。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不一定非要面对面地向受教育者传递信息,可以通过通过各种方式和媒介,甚至通过他人进行。

而这个他人不一定是教育者,因为教育者是以改变他人的观念、素质、能力为目的而传递信息的。

凡是接收到其信息,并且是其传递意向的人是其教育对象。

由于教育的对象是人,在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碰到问题学生是每个老师都碰到的问题。

如何让这些问题生不成为问题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利用暑假休息时间阅读了《教育即唤醒——走进问题学生》一书。

看了书名,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细细浏览目录页。

因为作为小学任课教师,在将来总会面对一些“问题学生”,多少总会愁眉苦脸,束手无策。

既然有一本针对性的图书在手,那多少也能从中借鉴些方法。

通读全书,让我感触最多的还是作者的第一篇《蒲公英的约定》。

作者用了43页的篇幅详细记叙了自己作为四(5)班的班主任与问题生徐龙之间的相处、相惜之情,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改变这名孩子身上原来冷谈、漠不关心、爱胡闹的缺点,让他逐渐成为一名有学习欲望、受老师喜欢、让同学爱戴的孩子。

徐龙的变化,离不开杨聪老师的付出与关注。

原本,这是一名让前任班主任头疼不已的“坏”孩子,他处在班级的边缘状态。

由于本身学科成绩的薄弱让他既不能融入课堂的学习,也成为班级同学眼中的“另类”。

可是,杨聪老师并没有放弃这名孩子,他秉持着“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其闪光点”的原则用心关注这名特殊孩子,先从情感上让徐龙对自己不畏惧、不敌对,得到孩子的信任。

杨老师又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借书、检查作业、助教等方法让徐龙尽可能地参与班级的活动中,而非游离于集体之外。

这样做,能让这名不受关爱的孩子在班级中感受到来自同龄人的关注,并能在集体中体现自我价值。

如此正面引导与鼓励,孩子渐渐地想在学习上有所突破,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

不管徐龙完成的试卷量有多少,正确率有多高,是不是抄袭的……在杨老师心中,这些都是徐龙的进步。

因而,杨老师会毫不犹豫地在徐龙的试卷上写上一个大大的“优”字。

这也让我感受到,问题学生其实很多时候是由于环境的影响和学生自己的个性,想法所造成的,所以做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发挥自己老师的一份责任心、宽容心和耐心,去接受那些“问题学生”的缺点,在接受的同时挖掘他们内心的想法和造成现在这样的原因,在融入他们耐心情感之后,学着微笑面对他们不是犯得错误,耐心指导他们不会的题目,鼓励他们学会和别人交流,默默支持他的行动,用语言和肢体无声的向他们传递自己对他们的信心和认同,我认为“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的根源来源于他们的自卑和害怕与世界接触的抗拒心理。

一旦捅破那一层薄纸,那么他们终将发现世界的美好,学习的快乐,他们中奖成为我们的一份子!……而杨老师也完美的像我证明了我的想法是正确的,而且我应该坚持下去的!正如同杨老师与徐龙间是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关系,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牢牢植根于彼此心底。

让我羡慕的同时又充满敬佩。

因为现在这样的和谐实在是凤毛麟角!但让我感到可惜的是,徐龙答应杨老师的三个约定只完成了两件:给杨老师打电话,写一封信给杨老师。

唯独《植物妈妈有办法》这首诗没有背诵给杨老师听。

小县村落中的一场台风刮散了这首诗,让这名孩子永远留存在杨老师的心里……

对于这本书,这篇文章是让我感动如初的,徐龙的样子好似慢慢印入我的脑海中,仿佛我也见证了这名孩子的变化。

特别对于杨老师,在班级里60名学生中,持续不断地给予问题生关注与肯定,是相当不易的。

这源于老师对学生的一份源源不断的坚持不懈的爱。

可是,本书的篇章编纂处理也有让我失望的地方。

除了前两篇以外,其他的8篇文章与“问题生”只有些许联系,更多的是杨聪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思考,当然我并不否认这些宝贵的思考对我今后的教师生涯也提供了不少动力和应对方案!我只能说:世界上只有这么一位伟大的杨聪老师,但是教育界却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出现更多的老师,我们并不能只将杨老师当成英雄一样无时无刻的瞻仰他的耐心,敬佩他那伟大的爱,同时我们也要将他作为竞争对手,学习他的优点,搭配自身的优势,使自己超越他,成为另一个伟大的人民教师!这是我们的希望,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不是吗?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将能够办成这样的学校:在我们的眼中,每个学生是如此不同,如此重要。

我们顺应每个学生的禀赋,肯定和尊重个体的生命价值、特殊才能、个性差异。

在这个温馨的学习社区里,我们坚持以善良培育善良,以智慧启发智慧,以生命润泽生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对成长的信心,对社会的适应,对生命的珍视。

我们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总会有一些学生让老师觉得力不从心,也不是一个解决方案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学生的问题,所以,我抱着学习的态度看了杨聪老师的这本书。

杨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自己在面对各种问题学生时的做法和效果。

比如:与老师有敌对心理的徐龙同学,从自卑、冷漠转变为愿意融入班级,能够向老师打开心扉。

又如:让不喜欢作为的彭相栋同学慢慢对作文有兴趣,能够用文字表现真实的生活,并能够做到言之有物,真情实感。

从字里行间中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杨老师是一个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好老师。

他的教育方式不是用简单的严厉批评或贴标签式的警戒来强制学生改过自新,也不是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被动地被灌输道理。

杨老师把自己的教育融汇乃至隐匿在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将计就计,不露声色地使学生产生思想斗争,真切地感受到不良行为给自身带来的难堪和自我价值的贬低,从而让学生由被动地受教育变成了自主自觉地自我教育。

这样的方式虽然迂回,不能直接看到效果,但能避免老师与学生正面的冲突,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减少了以暴制暴、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

这样的教育方式长期实施能有效地改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和不良行为,这也给了我不少的启发,而这种教育方式唯一需要的就是老师用心用情地对学生加以引导。

作为老师我自认为也是对学生用心用情,可当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牵制了大部分的精力,而这些精力换来的效果往往短暂的很,学生下节课或下一分钟有变回老样子,这时要有耐心就很不容易了。

书中也算是打开了一个心结让老师释然,杨老师的态度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带给学生的正面影响或愉快感受虽是短暂的,也比无所作为来得积极,因为要改变一个问题学生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们仍要乐此不疲地捕捉每一个可能影响学生的机会。

作为美术老师,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始终在寻找其中更多能与美术教学相关的方法。

比如,杨老师提倡用记日记的方式来锻炼作文的能力,我想美术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画生活中的故事或心情、景物或人物,学生自己选择表现的方式和材料:漫画或写生的,线描或水彩的,这样既形式灵活,内容多样,学生也能从中学会观察生活,不会觉得没东西可画,不知从何画起。

希望学生能从这一次次的习作中学会另一项和可以和写作相媲美的表达方式,画着画着也就会画了。

唤醒护理读后感

唤醒护理读后感例文,一个好的护理该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唤醒护理读后感例文,欢迎阅读!

"唤醒护理",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意识里出现的是:这是一个新的护理模式,新的概念。

但是当我读了《唤醒护理》这本书后,发现并不是这样的,此书中的"唤醒"是作为一个动词而用的,它在唤醒我们护理工作者和护理管理对护理工作的本质认识。

"以人为本",这个我们一直挂在嘴边的词语,却没有真正理解和落实到行动中,书中明确指出了我们要尊重患者,关注病人看病时身体和心理的感受,尽快解决患者的痛苦,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来治疗,来护理,从情感、功能、心理等多方面来满足患者需要,关注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个性,真正做到把人当做人,而不是疾病的附属躯体。

只关注了疾病,忽视病人本身的感受,忽视了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期望,没有很好的沟通,所以才会有患者对当下医疗和护理的不满意和越来越多的纠纷发生。

张中南先生书中所说的,很多都是我们护理工作者的心声,很多东西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例如医疗环境恶劣,很多工作护理人员做不到位等。

但是作为一名临床护士,我认为就临床护理工作,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首先要转变我们的护理观念。

不是简单的执行医嘱、打针发药等等。

记得我们刚开展优质护理的时候,因为不了解优质护理的内涵,以为给病人洗头、剪指甲、擦身,在生活上照顾病人就是优质护理了,以为给病人生活护理就是为了让患者满意度提高。

但读了《唤醒护理》之后,我明白了优质护理的真正内涵,也明白了写这本书的作者的目的与用意。

生活护理实质是专业的照护,焦点是判断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并要观察病人身心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生活护理去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可以通过生活护理为病人带来舒适感、安心感、被关怀感。

所以我们应该转变护理理念,从细节做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主动服务为感动服务。

2、必须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术,扎实专业知识,让患者信得过。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全国医保的实施,医疗事业也不断发展,同时也面临很大的压力与挑战。

近几年,护理队伍注入很多新生力量,但这些新生力量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工作中经常出现被患者"闻倒"的局面。

这样我们的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度就大大降低,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就会降低。

只有做好护士的各种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沟通技巧、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让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对病情做出快速判断,避免延误病情。

3、护理工作要主动,细心,有责任。

就拿每天午后测量生命体征来说,询问病人24小时有无解大便。

有些护理是这样的:没解过就记"o",解3次就记"3".但有些护士就不一样,没解过的患者,就多问几句:几天没解了,吃的多不多,活动情况怎么样。

解了3次就问:解出来怎么样的。

稀还是不稀,颜色怎么样,吃了些什么东西。

这两种工作态度就不一样,通过询问可以了解患者的排泄情况,甚至其他情况。

4、指导患者正确的参与护理

护理不仅对于患病的人,还针对亚健康和健康的人。

在我们五官科,对于术后的定期复查就显得非常重要,正确有效的专业指导与宣教能让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亚健康和健康的人,我们要指导他们如何对自己的健康进行管理。

对他们进行健康宣教,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某些疾病或尽早地发现疾病,这其实也是我们护士的一个职责。

5、护理要动态

动态,其实贯穿护理工作的始终。

真正的护理,从健康到疾病,从疾病到恢复健康,及之后的健康跟踪,这其中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责任护士要做到一旦护理一个病人,就要成为永久的朋友,时时、事事为朋友的健康负责,才是我们护士的职责。

总之,我们作为一名护士,做好本职工作,尽心为病人考虑,以人为本,努力做到优质护理。

读了《唤醒护理》这本书后,我的心情很沉重,这本书给我的感触还是颇深的,护理人不足,医护配合被动机械,过度治疗占用时间,陈旧式护理模式等等,这就是现在的护理现状,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要想改善达到理想化程度或许还需要一个慢长的过程,但如此现状下,我想我们自己还是可以做些什么去有所改变。

是的,我们站在病人的角度进行护理,以病人需求为向导,多为病人想一想,唤醒我们的责任心,唤醒我们的职业,唤醒我们与病人之间的真情,也许医患关系就会更和谐了。

随着病人保护意识的增强,作为一名护士,我深刻地体会到护患沟通在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患者来到医院感到恐惧,缺乏安全感,这时,我们的一个微笑,几句亲切的话语,细心的环境介绍都能拉近患者于我们的距离,与病人有效的沟通让病人了解我们,使病人产生信任感,自觉地将自己融于病人之中。

清晨,我们踏入每一间病房,向病人微笑的介绍自己,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主动服务为感动服务,主动的介绍自己,把年长的患者可称呼为老人家或老太太,家属可称为大伯,大娘,或伟伟的妈妈,凡凡的爷爷等等,切记不要单纯以床号或平常中常称的叔叔,阿姨等,改变以往的护理称呼模式。

护士进出病房,不知道关门,叮嘱后仍不记得,我觉的这时责任心的问题,是服务意识不强的表现,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既然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在工作中,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我们都要加以重视,如,给病人扣背,体疗时,超声雾化等护理操作时,我们可以边数数或哼歌,这些操作可以在与病人交流中完成,当患者给予配合时,应别忘了说声谢谢,在为病人做治疗时,对病人的关心和体贴可体现出一些细微的动作中,,如,触摸病人的额头,在寒冷飞冬天,帮病人掖一下被角,,倒杯热水等都可以温暖患者的心,,我们常常抱怨治疗处置工作占用了我们的大部分时间,没有精力去做心理护理,教育指导,生活护理,,其实这些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可,在治疗处置的过程中,我们和患者的每一次沟通都可以起到教育指导的作用,而看似平常的拉家常也可以是了解病情心理有效时机。

为患者减少痛苦和烦恼,带给他们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就是我们每一个护理工作的使命。

此外,理想的护士应是医生的好帮手,构建和谐的医护关系,护士应认真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在准确地完成医嘱的基础上,为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护理方案,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

为了我们心中的天使,为了我们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在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道路上越行越远。

当医院推荐我们读这本《唤醒护理》时,我就一口气读完了它。

其实一开始是抱着好奇心去翻阅它。

作为一名骨科护士,心想着一名骨科医生写了一本护理方面的书,他会写些什么呢?于是打算随便翻看几页,结果却翻完了最后一页。

合上书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沉重。

这本书给我的感触还是颇深的`。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过度治疗占用时间,专业技能差强人意,护士积极性受挫,医护配合被动机械,护理排班粗放僵化,护理收费远低成本……这就是现在的护理现状,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要想改善达到理想化的程度或许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如此现状下,我想我们自己还是可以做些什么去有所改变的。

首先要转变我们的护理观念。

不是简单的执行医嘱、打针发药等等。

记得我们刚开展优质护理的时候,因为不了解优质护理的内涵,以为给病人洗头、剪指甲、擦身,在生活上照顾病人就是优质护理了。

所以一开始都很排斥开展优质护理,觉得奖金不增加,而活儿却要多干了。

并且也拉不下脸来干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类似保姆的活儿。

但由于医院风风火火的开展了所以只能流于形式并不发自内心的开始做了。

之前,我也对优质护理有很多的不理解。

以为给病人生活护理就是为了让患者满意度提高。

但读了《唤醒护理》之后,我明白了优质护理的真正内涵,也明白了写这本书的作者的目的与用意。

生活护理实质是专业的照护,焦点是判断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并要观察病人身心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生活护理去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可以通过生活护理为病人带来舒适感、安心感、被关怀感。

我们还可以通过生活护理为医院带来社会效益,最终也将为我们自己带来收益。

所以我想我们都应该转变我们的护理理念。

从细节做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主动服务为感动服务。

虽然现在过度的治疗花费了我们护士大量的工作时间,我们分身无术,但我们还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的为病人做些什么。

在治疗操作的时候,顺带多和病人沟通,细心地多观察病人。

上个月有个80多岁的老太太,由于基础疾病多,精神状况很差,不会言语,表情淡漠,四肢略僵硬。

因为她不会交流,所以其他护士进去给她进行护理操作的时候都只和她家属沟通,不与老太太讲话。

但我每次进行护理操作时都还是把她和其他正常病人一样对待,和她进行沟通。

会先喊她一声“婆婆”,给她一个微笑,告诉她“婆婆,我给你打针了哦”“婆婆,我们翻下身吧”。

有时也会握握她的手,顺顺她的头发。

后来,她每次见到我就会主动对我微笑了,还会颤抖着手伸出来主动和我握手。

她的家属跟我说:“张护士你最有礼貌了,我妈妈特喜欢你,平常都没有表情的,只有看到你她会笑。”这时,我深深体会到一句话: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

是的,我们站在病人的角度进行护理,以病人需求为向导,多为病人想一想,唤醒我们的责任心,唤醒我们的职业,唤醒我们与病人之间的真情。

也许,医患关系就会更和谐了。

《唤醒医疗》读后感

经医院领导推荐,读了张中南先生的著作——《唤醒医疗》,其中有一个观点是需要改变当前医院存在的“病本位”和“利本位”医疗模式,继而以“人本位”理念代替。就让我想到了护理学上“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要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并有了以下所思索。

医院当前医疗模式的改变,需要国家医疗政策的出台,并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也需要时间让大家接受并实行新模式。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表面上对此也无能为力,也很无奈。其实不然,护理学有着自己的独立性,我们可以在护理上做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尽可能的为患者谋利。

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把病人放在首位。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护理服务。

我思索过如何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具体融入到我们的护理活动中去,我想我们需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以病人的身份想:时下我最需要什么?就是说“以病人的需求”为向导展开护理,下面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五个方面探索如何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上做的更好:

《唤醒医疗》读后感

今天普遍的医疗护理现状是:病人的生活照顾几乎完全交给病人家属或护工,护士的工作变成了简单的打针轮流和日常处置,以及对病人晚期生命体征的观察。而当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出现异常的时候,病人往往已经面临生命危险了。

因此,医院常常要面对重大并发症引起的医疗事故,这在很大程度上正源于护理工作的“缺陷”--观察评估不及时;教育指导不到位;功能训练很缺乏。这些护理的缺陷又使得医院环境拥挤不堪,最终令病人、医生和护士都不满意。

造成这些护理工作“缺陷”的是医疗护理界多年以来的“病本位医疗”和“病本位护理”的.理念,而彻底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就是推行“人本位护理”的理念和方法。

一些提早贯彻了人本位整体护理的医院已经看到了明显的成效:这些医院的护士们在打针输液的过程中实施病情观察、教育指导、心理护理等整体护理流程;她们依靠证据评估来确保医疗安全和防止康复延迟;她们通过计时评质的绩效考核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升了护士的专业化水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再加上运用科学的弹性排班法,有效地缓解了护士人力资源的不足。

《唤醒护理》一书不仅提出了“人本位护理”的理念,更详实地介绍了如何实施的方法,其目的正是帮助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在实施优质护理的过程知道做什么,懂得为什么,掌握怎么做。书中绝大多数案例都来自作者亲身的管理经历,既通俗易懂,且切实可行。

卫生部医政司主管护理工作的副司长郭燕红为本书作序时感慨:“当我们老了,或病倒在医院时,希望能够得到书中所描述的这种护理!”

唤醒护理读后感

继《唤醒医疗》后,张中南教授又一著作《唤醒护理》。在本书中,教授对人本位整体护理的起源、内容、流程以及护理管理做了更系统、更全面的梳理,对于显著改善医疗、安全、效益和医患关系,确保优质护理真正落地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而在本书的开头,教授就指出了我们现任的护理模式所存在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了病人的病情被延误,导致了病人在治疗期间发生了重大的并发症,导致了病人的预后变差,导致了病人病愈后的生活质量下降。综上的所有原因,致使现在的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造成这些缺陷的正是现今的医疗模式——病本位的医疗模式。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南丁格尔的誓言始终铭记在心,“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慎守病人家务及秘密,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而临床不比理论,咱们每天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每次的加药,每次的换水,每次的静脉输液,甚至于每次的交流,都需认真对待,每个一言一行代表的是整个护理团队,是整个护理团队的核心。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医患矛盾,医疗制度的改革已经迫不及待了。代替病本位的护理模式的是人本位的护理模式。

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怎样把人本位护理模式融入其中?我觉得有以下做法:

我们护士要竟可能的帮助患者,在护理上做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尽可能的为患者谋利。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把病人放在首位。比如我们为病人提供生活护理,就像书中提到的这不是简单的洗头、洗脚,而是我们在病人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时候鼓励病人自己动手,在病人没有生活能力的时候,协助其完成。在通过做生活护理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减少病情了解滞后的发生。人本位护理相较于病本位护理更加的注重了病人的情感,心理,身体的功能恢复对病人的影响。我们在为病人提供治疗的时候要多注意病人情感,心理上的变化,及时发现病人心理上的变化。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美好、善意、热情的语言可以使病人感到温暖。我们可以通过多跟病人交流,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增加病人对自己疾病的认识,增加他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工作中面对的是身心处于痛苦状态的病人,要带着关心、爱护、体贴之情去进行护理。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付出,回报我们的同样是病人用心的对待。

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个性,真正做到把人当做人,而不是疾病的附属躯体。事实上,在医疗界开展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学家卡尔。罗杰斯就提出了。罗杰斯认为,人人都有一种成长、发展的潜能。也就是说,人人都有积极向上的自然倾向。将人本管理的理念引入医院管理实践中,理解医疗执业的特点,尊重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给予医护人员更多的理解、尊重、支持和人文关怀。第四:继续大力开展优质护理工程。张中南教授的《唤醒护理》提到的“整体护理”“优质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治疗处理、生活护理、教育指导。这种护理模式完美的诠释了“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为此,一名优秀的护士,首先要能站在病人的立场,学会为他们着想,关心、体贴病人,用娴熟的技术和优良的服务为患者清除病痛。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解决病人心中的疑虑,告知疾病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提高在病人心中的位置,让病人相信你可以协助医生治疗她们的病,得到尊重,从而也就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真正领会张中南教授的护理思想,重拾人们对护理工作者的尊敬,让护理事业真正得到发展,让护理工作者快乐工作,安全工作,用心工作!

唤醒护理读后感

近日经院领导推荐,来认真翻看《唤醒护理》,很有感触,她不是教科书,却有着教科书的精髓;她不是制度规范,却是制度规范的标准和依据;她不能被生搬硬套,而应理解后再去创造。

此书主要讲人本位整体护理,显著改善疗效、安全、效益和医患关系,能确保优质护理真正落地。目的就是帮助我们在实施优质护理的过程知道做什么,懂得为什么,掌握怎么做。本书对人本位整体护理的起源、内容、流程以及护理管理做了更系统、更全面的梳理。卫生部近几年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就是旨在推行以人为本的责任制整体护理。

认真贯彻人本位整体护理能看到明显的成效: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实施病情观察、教育指导、心理护理等整体护理流程;依靠证据评估来确保医疗安全和防止康复延迟;通过计时评质的绩效考核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提升了专业化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再加上运用科学的弹性排班法,有效地缓解了人力资源的不足。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我们的护理工作要求做到五点:仪表美一点、问候多一点、巡视勤一点、观察细一点、业务精一点。尤其是护士们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增加了理解和包容,为沟通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

我们烧伤科本身就是优质护理病房,每天早上7:30,我们会面带微笑准时来到病房,为每一位患者及家属带来最真挚的问候,整理床单元,打好开水。帮班护士6:00就会来到病房,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漱口、洗脸、喂饭。对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我们协助他们翻身、拍背、功能锻炼,并认真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对生活能自理的病人,我们做得更多的是健康教育。上午是治疗最繁忙的时候,大家迈着轻盈的步伐,穿梭在病房内,主动及时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杜绝了呼叫加液。病床前,亲情称呼: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老师等让患者倍感亲切。在病床前,或开心交谈、或作细心疾病指导、或给予体贴的梳头、修剪指甲、理须等,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护患之间少了隔阂,多了份亲切和理解。下午,我们会根据级别护理要求,为卧床病人擦洗,及时主动的解决他们各项护理生活问题。真真把护士还给病人,让病人、社会和自己满意。见到病人真诚的笑容时,作为科室的一员我感受颇多。

前些日子看了电视剧《心术》,电视剧中一些医疗纠纷均源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隔阂感、距离感、不安全感,对病情、疾病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时候,觉得那患者无理取闹,懂么不懂乱说一通,后来反过来想,这不正是我们要去告知他的吗?是我们的一些宣教工作做得不够,关心病人不够,从而使患者产生不安全感、距离感。当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接触病人、巡视患者及健康教育工作中时,我们对病人的病情、治疗情况及生活需求了如指掌。当然,病人很快也体会到改变护理模式的好处了。那天我上日班巡视病房时,有一位输液病人正发愁家属不在如何上厕所时,我早就观察到这一点,细致周到的`帮助病人解决了这难言之隐。还有许多的亲身体验,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来自病人的、发自内心的感激及满意之情。我们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希望我们化点滴为汪洋,让和谐的医患关系传遍大江南北。

最后,我想说:唤醒护理就像一位和蔼的老师,虽然她并不完美,但她耐心的教会我如何与病人相处,逐步的让我领会到只有发自内心的主动为病人服务,才能使我们和病人都快乐,才能真正提高护理质量。我体会到:唤醒护理就像是引领着我不断前进的启明星。我相信:有了她的陪伴,我会成长的更好。

《唤醒医疗》读后感

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好,需要的是我们富于技巧地、生动形象地、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将一直沉睡在他们体腔内的生命意识叫醒,呼唤出来。在生活中,教会孩子感动,“感动”就是“纠正”。大自然、日常生活情景、优秀的影视作品等,都蕴含有许多值得我们感动的“东西”。教会孩子体悟,山川烟岚、天地星辰都是“老师”,都是“教育者”,都在对我们“说话”。

这是连中国老师在北京四中任教期间所独创的教育新模式,他还原语文为“人”的教育,使学生收获的不仅是高分,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情,用连老师学生的话说:“我们,是命运的宠儿!”

连老师认为,作为教师,也作为父母,我们给不了孩子我们没有的东西。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乐观、向上、与人为善、坚强勇敢;如果你希望孩子始终对世界有着盎然的趣味,尊重万物、敬畏自然;如果你希望孩子领悟美、感受美,那么,请和孩子一起做到。努力成为你希望孩子成为的人,努力去过你希望孩子去过的生活。“以人育人”,这便是他所能够理解到的教育成功的秘诀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全书分为五章,分别是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为人父母的修炼和语文啊,你原来是这样一门学科。每一部分不但带给我满满地感动,还引发了我一些不成熟地思考。所以,我和大家一起讨论并学习:

第一,第一,连老师认为,造成孩子们成绩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孩子们的生命不觉醒。那么,连老师所说的“孩子们的生命不觉醒”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在提醒我们在教学时关注孩子的生命意识,唤醒孩子的生命意识,燃起他们前进的激情,让他们的内心世界奔跑起来,让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还有诗歌中美丽的世界和五彩缤纷的远方。孩子们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活动中,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感悟到了生命的流光溢彩。所以,我们得唤醒孩子的生命意识,告诉孩子为什们学习,因为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因为学习,就是我们生命中的圣人,正是因为学习,我们的生命才获得了无限改变的可能。学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就是发现并确认自我生命系统,并经以磨砺、构建,使其灿然而出并满目生光。

第二,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我们能为孩子做……你告诉孩子为什么学习吗?你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分数了吗?“谋分”之法在于“谋人”,“分”在“人”中。你教孩子会和老师交流吗?你能和孩子共度假期吗?你能和孩子一起看部电影吗?你能带着孩子边走边读吗?你能留一墙图书给孩子吗?想想这些问题,我都不敢回答。我到底给孩子留下了什么?作为一名教师,我又能给我的学生除了留下知识以外,还能留下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我思考。

d构建级父母(从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到理想目标、思想意识用心去影响孩子)。

所以说,“父母”是一本大书,需要我们慢慢品读,与孩子共同发展,共同成长。诚如毕淑敏女士所言:“爱是没有天造地设的老师的,爱很艰巨,爱要我们在时间中苦苦摸索。”教育就是通过完善我们自身,构建孩子。我们的生命将写在孩子的生命里。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教育就是“改变”,无论对孩子而言,还是对家长而言。“改变”,让我们活出人生的风采,成就人生的一首大诗!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让世界再多一个幸福的孩子而努力吧!

唤醒生命,唤醒孩子,唤醒社会,唤醒中国,让我们为之奋斗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