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青春故事写作摘抄 名人的青春励志故事(通用5篇)

时间:2023-09-24 23:26:28 作者:雨中梧 名人的青春故事写作摘抄 名人的青春励志故事(通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人的青春故事写作摘抄篇一

林肇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却在不断创造“神话”:他45岁开始自学绘画,无师自通,短短几年时间,其炭精画作品在国内外“走红”;他到过100多所大专院校,开办讲座;如今虽年逾古稀,但壮志不减,立誓把自己创作的励志歌曲在全国唱响。

林肇泽今年已经72岁。1957年,年仅17岁的他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放弃了升学的机会,在家务农。他曾拉过船、抬过石头,还干过两年灶匠、8年木工、5年机修工……一次偶然的出差机会,林肇泽接触到了绘画。

1985年,林肇泽出差路过自贡,看见街边画摊上有人画炭精像,被深深吸引。回到南充后,他买了大量专业书籍,潜心研究。刚开始学画时,因为市面上买不到专门绘制炭精画的画笔,林肇泽就琢磨着做画笔。把毛笔涂上胶水,等自然风干后,用剪刀剪出大大小小的笔尖。没有大面积涂抹阴影的材料,他就在空笔杆里面塞上棉花,做成涂抹工具,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改进自己的绘画工具。

他无师自通,却很快创造出奇迹:1989年,林肇泽带着他的作品《肖像》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个体劳动者“光彩杯”书画摄影展,并获得了省级三等奖,中央电视台还播放了《肖像》的特写。,四川民间艺术协会授予他“一级民间艺术家(炭精画)”证书。随后,他在南充市街头摆起了画摊,专为别人画像,这一画就是8年。

林肇泽在巡回讲学和演讲中,从来不收讲义费。他和家人花费的车旅费、资料费、房租费等,将近20万元,全部是自费。他不仅把摆摊画画挣的钱全部用光了,而且连子女给他的生活费也几乎耗尽。如今,他和老伴依然生活在祖辈留下的小青瓦房里,几间小青瓦房又破又潮湿,与周边村民的“小洋楼”形成巨大反差。在他家里,简单的几样家具还是二三十年前的“老古董”,他的书桌也是两口木箱重叠而成,他的当家衣服还是在10多年前别人送给他的。

名人的青春故事写作摘抄篇二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

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名人的青春故事写作摘抄篇三

李宁是壮族人,出生于1963年,是广西来宾市人(当时属于柳州地区)。他7岁开始练习体操,17岁进入国家体操队,26岁退役。1981年,他获得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自由体操、鞍马、吊环三项冠军名人故事李宁名人故事李宁。1982年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上,李宁一人独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被誉为“体操王子”。

1984年,在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中,李宁共获3金2银1铜,接近中国代表团奖牌总数的1/5,他也成为该届奥运会中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1985年,荣获世界体操锦标赛吊环冠军。1986年,获第七届世界杯体操赛男子个人全能、自由体操、鞍马三项冠军……在17年的运动生涯中,李宁共获得国内外重大体操比赛金牌106枚。

1987年,李宁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亚洲当时的唯一委员。1999年,李宁被世界体育记者协会评选为“二十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他的名字和拳王阿里、球王贝利、飞人乔丹等25位体坛巨星一道登上了世纪体育之巅。

名人的青春故事写作摘抄篇四

近几年,“褚时健”这个多年前炙手可热的名字,在被淡忘多年后再度成为一个国人关注的热门话题。他在70多岁本该苦度余生时重创基业,承包了一片2400亩荒山种橙子,十年后发展成为了拥有35万株冰糖橙且拥有完备道路规划和水利设施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今年88岁的褚时健,这位昔日万众瞩目的“烟草大王”,因之再次成为聚光灯下的“褚橙王”、极具典型性的传奇企业家。他留给这个社会的,不仅是他亲手造就的前后两笔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也是一笔有待深入解析的精神文化财富。但愿这个新一轮“褚时健现象”引出的话题,能提供给我们这个社会尤其是广大企业家们更多更大的正能量,能够引起各类社会人士更为广泛的借鉴与反思。

他亲手造就了“烟草帝国”

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当代中国,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比比皆是,但像褚时健这样大起大落、耄耋之年东山再起,极具传奇色彩而又颇具启迪意义乃至教育意义的企业家,恐怕很难找出第二人。

1949年,他义无反顾地参加革命,却在1957年因秉持公道、不愿整人而被打入另册,从此开始了他长达的黑暗岁月。1979年,刚刚摘掉右派帽子的褚时健被委派到濒临破产的玉溪卷烟厂。尽管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岁,但这个早年扛过枪、当过行署人事科长,后来又犯过“政治错误”并因之吃尽人生苦头的褚时健,却在经营管理破败、落后的作坊式烟厂时,从烟田到车间进行了一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企业再造。

终于以苦战奋斗加创新开拓,把农民的烟田变成烟厂的“第一车间”,千方百计做优做强卷烟质量和品牌,率领企业发展壮大,迅猛飙升,造就了享誉全国的经济奇迹,自己也在1986年同时兼任了玉溪烟草公司经理、地区烟草专卖局局长等职。

在褚时健的率领下,红塔烟草集团和产品异军突起,称雄全国,并带动了云南烟草的崛起。不但建成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帝国,而且有力地带动了企业职工和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在他效力于红塔的中,企业固定资产从几千万元发展到70亿元,年创利税近200亿元,为国创税近1000亿元,加上红塔山的品牌价值400多亿,他为国家的贡献超过1400亿元,为国民经济和地方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众皆知晓的“烟草大王”,全国最红的国企领导人之一,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等称誉。

褚时健发展国有企业、创造经营奇迹的经验到处传颂,他的话甚至被形容为“圣旨”,他本人俨然成了行业“教父”。某卷烟厂请到他去“传经送宝”,红地毯一直铺到厂外很远。他点石成金,得到他的批条就等于发财。各路烟商、官员和干部子弟八仙过海、各显所能,演绎出种.种生动的故事。

当年的“褚案”曾是典型现象

但是这个神话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嘎然而止。他从至高的权力宝座上重重地跌落下来,被指控犯贪污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成了有可能把牢底坐穿的囚犯。

当年,这个案子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据当时新华社的报道,对法办褚时健,“有些人感情上接受不了。不少人认为,褚时健……功劳太大了,过与功相比,算不了什么”。“有些人思想上有顾虑:查办褚时健,会不会把企业查垮了,影响云南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并由此引爆了一个全国广泛关注的“59岁现象”,即许多主政的官员或国有企业主要领导者退休前普遍心理失衡,大多想捞取些个人利益以为“补偿”,否则权力会“过期作废”,从而沦为罪犯的现象。

大凡国家制度健全的企业经理人,几乎都能获得与他们创造价值相符的高额收入;当代中国在经历大力度的改革改制后,各类企业管理者们也大多获得了与他们的付出相当的高额收益。可“生不逢时”的褚时健在红塔奋战18年的收入加奖金总共不过80万人民币,相当于每创造17万元的价值才获得一元钱的个人收益。种.种心理的失衡加上不受约束的权力,终于使他在不适当的时候拿了不适当的钱,造成了那个不成熟的时代企业家付出和收入相背离进而导致犯罪的一种特殊的现象。

南方人物周刊曾在有关褚时健的专访中提到一个历史上难以思议的情景:当年在参加毛泽东的追悼会时,褚时健竟突然失控地发起笑来,妻子马静芬火急制止以至将他的胳膊掐出血来。后来,褚时健在回应笑的原因时坦承:我当时想,他妈的,一切该结束了!

如果说他这可能导致弥天大祸的疯狂发笑,体现了他超乎常人的勇气、胆略和对于苦难年代的深刻反思和勇敢扬弃,并可由此解释他经营红塔烟草后一系列常人难以企及的远见卓识和创新开拓,则他后来因贡献巨大、自己获益极小而心理失衡所导致的一次对待物质财富上的“超前占有”,则让他付出了牢狱之灾的惨痛代价,他唯一的女儿也于狱中自杀身亡。

褚时健闻讯后平生鲜有地放声痛哭。他说是他害死了女儿,他说就在前几年,女儿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诉他,希望他早点退休,别再工作了,而他却偏偏没有听进去,还想多为企业做些贡献。

名人的青春故事写作摘抄篇五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

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