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文题目(汇总18篇)

时间:2023-12-09 14:10:19 作者:雨中梧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优秀的写作范例,提高作文水平。范文六:关于社会问题的范文,让我们关注和思考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题目

摘要:

初中化学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进行理论性引导,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及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角色转换,激发学生化学实践的探究精神,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关对策,强化动机,激发兴趣;知识整合,培养学习策略。希望能提高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自主学习教学手段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新课程下,教师利用教师和教材的有机结合进行教学研究,强调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的学习意识,让学生“主动发现”并“积极学习”。以创新的教育思想来审视自己,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把学生培养成敢于创新,能运用教学手段、思维模式、教学角色转化及教学内容的设定等,以培养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通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应以“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并且鼓励学生动手与动脑,敢于质疑,借助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兴趣,引导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思考,并且积极运用化学思路清晰分析问题,透过表象看本质,通过分析,运用理论结合实践,转换学习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能力,创造学生有价值、有意义的创新性思维。通过学习榜样、言语说服,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根据学习成败促成的化学自主学习动机,使学生饶有兴趣、愉快学习,自觉主动地习得知识,营造开放、灵活的教学环境,创造自由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空间。同时结合当地的一些化学事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合作,这有利于学生好奇心的激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开展对问题的提出、分析、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

二、教学角色的转化,激活学生思维模式。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虽然在目前课堂上,很多教师还是习惯在课堂上以知识讲授为主,少有给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的空间,在这种教学氛围下,不仅会抑制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很难深入。所以,理应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透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是角色转变、调动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教学角色的突破口。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强调知识的构建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度。教学角色转变,给学生制订相应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围绕某些问题进行的、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这也是在合作的基础上学生教与学角色中总结出来的。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适度性原则,讨论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且难度应适宜。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阶梯性原则,一方面拓宽思路、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增强问题的有效进行。同时也要考虑到满足异质小组内不同学生水平的需要,充分发挥互助合作的功能。例如,在教学角色转换的课堂设立中让学生思考金属与酸的反应速率”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同样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可能猜测:与金属活动性强弱,与酸的浓度、溶液温度等有关,将学生分成几个教学角色小组,并且组织学生采取控制变量法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推荐小组长来汇报研究成果,将各小组实践结果汇总于黑板上,并经讨论研究得出综合性实验教学结论,这样的教学角色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到团队合作精神与参与的喜悦感。

三、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实验探究精神。

通过拓展实验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授教”思路,运用实践学习的授课方式开展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演示实验,让学生主动示范演示,其他同学要观察示范者的操作实验是否规范,如何纠正。让学生的注意力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想象观察,比教师单独做实验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学生实验获得成功时,教学效果更是师生共有的。此外,如果教师可将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去做,如初三化学中有关“铁的性质”内容,教材为演示实验,我将由学生实验的方式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解决实验困惑。如,有这样一个习题:将一根燃着的蜡烛吹灭后,立即用燃着的火柴靠近时,会看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若单凭教师口头讲述,填鸭式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满头雾水,但若先让学生去做实验,然后由学生自主讨论与分析最后再讲解,学生便很快能总结与掌握相关学习要求及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实验的教学途径,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灵活掌握与探究的初中化学能力。

四、总结。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依靠发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既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法。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教学角色的转化,激活学生思维模式。同时,通过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实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发现”的“积极学习”和“自主学习”。

作者:张彦文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2]肖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化学教学论文题目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而建立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高效的发展,努力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在于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让学生在牢固掌握化学“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它一方面能为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能为处理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下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尤其是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获得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体验化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知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已有能力得到提升,还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课堂的有效性是以互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前提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实践和创新的学习习惯,还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促进了和谐教学模式的形成,从而提高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化学是一门逻辑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深入地思考和实践,而就目前来看,初中化学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化学没有语文、数学、英语重要,加上化学本身的知识点较多,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等,使得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观念陈旧。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大部分是针对考试,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对于学生化学实验以及化学应用方面却一筹莫展,严重制约着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课堂教学未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化学课堂中教师只是在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学习程度等方面都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片面地按教案设计教学,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让学习什么就学习什么。

因此,学生始终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接受学习,学习失去兴趣,整个课堂成为单纯的知识大杂烩,教师没有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探究,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不够;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

3.学生自身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不足。

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重视课堂听课而轻视课前预习、归纳、整理;重视作业练习而轻视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及化学学科的特点而忽视自身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堂参与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认识不够,技巧掌握不娴熟,影响课堂参与深度,导致课堂教学低效。

这种学习方式只是针对考试,而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激发学生兴趣是化学有效课堂的前提。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够激发人的巨大潜能,只有让学生对化学真正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才能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研究从而创造新知识。

例如,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教师可以先做几个实验,如:“白纸显字”“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等一连串有趣的现象,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秘,燃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样整个课堂摘要: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方面的不断开展,我国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尤其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课堂是教学活动进行就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整个课堂更加自由、活跃,更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设计精彩的引言、化学故事、科学家事迹、化学问题辩论、化学在生活中的.贡献等等情境。

适时地提出问题:这则广告说明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补充什么?学生猜想后引入元素,这样的教学情境更具生活化和亲切感,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就应把学生纳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并听取学生评价和反思课堂教学的意见,这样就实现了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

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并提出课堂教学意见,既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又高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从学生的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参与、评价和反思,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并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的教学。

总之,新课标对化学教学的要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功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题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竭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并于秋季开始执行。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版)》在“教学建议”中,新增加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条,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的目标。本文笔者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认真研读课标,精心设计教学。

备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备课孕育高水平的教学。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可以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备课离不开教材,更离不开课程标准的指导。有的教师凭经验教学,常常把课标置之一边。对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与“情境素材”很少借鉴,对课标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及“实施建议”也很少采纳。因而出现教学中随意拓宽加深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等脱离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仔细领会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在备课中的指导作用。备课时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教师要心中有数,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恰当的方式学习最有价值的内容。

二、优化教学策略,凸显主体作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和策略,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有些问题要引导学生提,有些话要留给学生讲,有些事要留给学生做。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学会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查找资料,去寻找答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情境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迪性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动力,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学得快、学得活,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高。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搜集有关的情境素材,包括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情境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四、重视情感因素,增强学习激情。

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教师上课时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事实证明:教师上课时热情洋溢、神采飞扬,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表现出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形成良好的互动气氛;反之,学生听起来就会昏昏沉沉,毫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为此,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改变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自信。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年版)》明确要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要求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实现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据教育专家研究,在学生时期教师的鼓励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性和荣誉感,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认可、肯定和表扬。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课堂提问、考核成绩、学习行为时,应尽可能地给予激励性评价,多表扬,真心欣赏学生的成绩,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得到鼓励,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六、坚持课后反思,提高教学技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不容忽视教学反思工作。为此,教师应自觉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所制订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和运用的各种教学策略、评价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教学灵感,拓宽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总之,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只有教师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3.

(作者单位陕西省城固县第三中学)。

识字教学论文题目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识字教学非常有效,苏教版中的词串识字法是对于传统教学方法弊病研究出的一种适应现代学习方法的新方法。其他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不同的是苏教版是通过对小学生在识字学习过程中的认写比率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苏教版教材主要从会写、会识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从会识字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会识字方面的研究发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将近1350个字的学习任务,和最低标准相比还差大约240个字。相对于人教版和上教版的数量而言较低一些,因为识字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往往认写比率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因此,认字的比例也会随着学习程度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减少。我在这里所说的会写的具体含义就是会读字音、能够理解字义以及能够基本的识别字三个环节。我对其中的两个环节在这里做一个简要的分析说明。

1.从会读字音方面进行分析。

在汉字里面有许多的多音字,这些多音字大部分都是音同意不同,还有一些是音同形不同这就要求学生在最开始学习识字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字发音的标准化、规范化。

2.从能够理解字义方面进行分析。

在汉字里面许多的多音字、形近字、相反字。在汉字里面的相反字很多都是意思相反,这很好区别,因为我们的汉字就是从吸形表意的历史过程中演变过来的,但是许多的多音字和形近字却是意思相近读音相近的。学生学习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而苏教版在会认字数量上面低于最低标准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二、从会写字方面进行分析。

会写字是应用汉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做到会写、会读才会具备会用的能力。写汉字会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记忆理解汉字对使用汉字非常重要,因为汉字的使用学习过程是会读、会写,接用就是用汉字组词、造句一直到后面的看图写话甚至是写作。因为在汉字里面有许多的多音字和形近字和在记忆方面非常复杂,因此只有加强写字方面的练习才能够使小学生在记忆和理解汉字方面的学习效果迅速提高。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规律。

总之,从各个方面来说,在小学语文识字方面苏教版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和许多其他教材唯一不同的地方,不管是在学习识字数量上还是在识字方法上都有其独特的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题目

摘要:

初中化学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知识,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实验,学生不但能够对化学更加地感兴趣,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同时在这种趣味实验教学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都能得到调动,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基于这一点,简要分析了趣味化学实验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意义,并对其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

由于初中阶段的特殊性,初中生处于学习的最佳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有较大的好奇心。相较于传统枯燥无味的化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中应用趣味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初中生各方面基本能力的培养,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趣味化学实验的基础建设。

这里的基础建设不仅仅包括物质方面的完善,还包括师资力量建设的加强。初中化学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启蒙教育,化学概念相对基础,所涉及的实验也相对简单,但是由于基础实验种类相对较多,很多学校的实验设备无法满足趣味教学实验的`实验。出了基础设备的不完善之外,个别教师专业素养较低也是影响很多化学实验无法实现应有作用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影响了实验教学品质,无法发挥实验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不但无法令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不利于学生后期的发展。而想要充分发挥趣味化学实验的引导作用,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需要从两方面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为趣味实验教学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首先学校应当从硬件着手,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教育教学设备,从而为化学实验提供完善的设备支持和器材支持。完善的化学实验室,精良的实验器材是完成实验的基础。并且尽可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让学生体会动手实验的乐趣,以此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从“软件”的完善入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通过定期开展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之间的交流度,在不断的学习和交流中提升教学水平,这对于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具有一定意义。高质量的硬件设施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化学实验环境,为完成实验教学奠定基础,而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则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在化学学习中成为学生的导向,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趣味实验教育的关键,其直接影响到教师能否培养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从而对整个教学质量造成影响。不恰当的教学方式不但不会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还会令学生对化学产生厌恶情绪,如此势必会降低教学质量。所以,在这一问题上教师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更加新颖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从而有效激发其对化学的兴趣,同时在课堂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发挥其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趣味实验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乙醇受热挥发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准备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并故意在课前卖关子,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兴趣。同时,在进行手帕燃烧实验时,可以用表演魔术的形式,选取95%的乙醇并与水依照比例进行混合,将手帕浸泡其中,继而拿出手帕充分挤压液体。用夹子夹住手帕以保证安全,然后点燃手帕。点燃的过程中学生势必会惊叹,这种新奇的实验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此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手帕到底会不会烧坏,按照常理地燃的手帕肯定会烧坏,但是很多学生会因为教师的提问而选择说不会烧坏,此时就会产生意见上的分歧。而教师则在火苗减小时快速摇动手帕令其熄灭,温度降下来以后给学生观察结果。手帕是完好的,而学生就会因此产生疑问,为什么手帕不会烧坏,教师就可以顺势进行引导,进行后续知识点的讲解。

(三)适当的课外拓展实验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

化学源于生活,因此化学趣味实验的设置可以延伸到生活中,若实验仅仅局限于课本、课堂,那么就无法真正发挥其趣味性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外拓展,可以有效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从课堂上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化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例如通过布置拓展实验任务的形式,转变传统的家庭作业模式,通过一些和生活相关联的趣味实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培养其学习兴趣。例如,在“酸与碳酸钙的反应”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家里的食醋去除水垢,通过这种实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食醋中的酸可以和水垢中的碳酸钙发生反应,从而达到去除水垢的效果。其实验材料都来自于生活,但是学生可以从实验中感受到化学同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知识并非抽象难懂,而是存在于生活中,对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但可以令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宽广,还为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如此一来便打破了原有既定的课堂学习思维。

(四)灵活的实验思维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化学教学中也设置了实验课堂,但是传统的实验课堂场所多在教室,条件允许则在实验室。虽然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好奇心较高,通过化学实验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课灵活性相对较弱,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点的理解、接受都相对较被动。因此,教师不妨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模式,将课堂从教室中搬出来,如在户外进行实验教学等,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设置更新颖的实验课,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教学充满期待,从而增加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知识中,教师可以进行实际的灭火实验。选择天气良好、微风的天气,在户外空地设置不同种类的燃烧物,同时准备多种类灭火器,对不同灭火器的材料进行讲解后,选取一部分燃烧的可燃物,利用不同灭火器进行灭火,并让学生对灭火效果进行观察记录,最终选择每种燃料适合实用的灭火器。实验完成后,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总结发言,最后由教师对燃烧灭火等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准确告知每种燃料所适合使用的灭火器。完成课堂知识的学习后,教师还可以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拓展,通过这种拓展在学生对知识点的原有理解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这种打破了原有教学空间限制的教学方式,可以完全转变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同时新颖创新的实验手段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不但能够提高原有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还能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拓展补充。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初中化学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初中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但是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知识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实验对学生加以引导。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学生而言,无疑可以激发其对化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其探索的欲望。而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得到升华。但是,趣味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在我国仍旧处于完善阶段,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相信在未来趣味化学实验教学必然会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仕财.初中化学实验课堂趣味实验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12).。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题目

摘要:化学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陌生的课程,而初中化学又是初中教学乃至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如何解决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化学教学成效,即为文章将要讨论的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对化学课程的态度,这对初中教学及未来的高中教学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的解决。

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1)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初中化学课程中,理论性的知识多,而且知识的严谨性与逻辑性非常强,再加上大量的分子公式、元素构成等,这些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知识的初中生来说都过于艰深,所以学生很难对化学产生兴趣。(2)师资力量不足。之所以会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从事化学教育的.教师数量不足,并且现有的化学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无论是教学水平上还是在教学能力上,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3)实验设备不足。初中的化学实验设备不足,主要还是由于校方对化学课不够重视造成的。此外就是因为初中学生往往由于好奇心而对一些实验器械造成损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要想解决上述几个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校方和教师要加强对化学课的重视,要认识到化学教学对学生在初中的发展及未来在高中发展中的重要性,要加大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投入。校方应多方聘请教学能力、水平高的教师来执教,同时还要定期组织化学教师进行行业内的交流与学习,此外校方还应保证实验设施的齐全。其次,就是教师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对实验的破坏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记忆并练习各种理论与实验上的知识。最后一点就是要加强管理,制订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及实验管理章程,以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实验本身的安全性以及实验设施的安全性。

在初中教学中,化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经调查发现,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如学生兴趣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不全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从加强建设、加强认识、大力发展师资力量等方面来解决。

参考文献:

王文艳。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5)。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尖山乡民族初级中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题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小组合作式、互动式教学作为先进的教学方式逐渐吸引了教育者的眼球,并加以应用;而这种教学方式恰好是非常适合于初中化学教育的。初中化学教育教给学生的仅仅是一些基础的知识,初中化学教育应侧重激发中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把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引言。

在初中教育中,化学课程显得比较特殊,特殊在于三年的初中教育中,化学课程仅占一年时间。这样的安排,说明了化学这门学科的难度应该是高于其他学科的,这一年也是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兴趣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这一年的化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应该如何去落实这一年的教育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论述。

一、以激起学科兴趣为目的的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国填鸭式的教学往往会消磨掉学生的兴趣。就算学生一开始对该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在“老师教的不是学生而是考生”、以拿高分为目标的国内教育环境下,恐怕学生仅存的一点兴趣也会消亡殆尽。我国目前对于这种教育现状的确应该稍做改变,应从以获得高分为目标转变为以激起学科兴趣为目的的教学。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为我国培育未来的国之栋梁,以兴趣为目的的教学迫在眉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序言中有镁条燃烧的照片,但图片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在的学生了;且镁条燃烧的整个过程也不是一张图片能完全展示出来的,教师用枯燥的语言形容镁条燃烧时的场景,相信学生也不一定能感受到。此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别的措施吸引学生的眼球,如现场燃烧一段镁条。此时,学生不仅对“镁”这种元素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更是让他们体会到化学这门学科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这便从化学的第一节课就成功地吸引了学生,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对于一门学科的兴趣,还源于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甚至教授这门学科的教师。笔者就曾听说过,有学生因为不喜欢某门学科的教师,就放弃该门学科甚至厌恶该门学科;也曾听说过,因为非常喜欢某门学科的教师,学生能在该门学科取得较为惊人的成绩,这些都是铁铮铮的事实。所以作为人民教师,应该首先让自己变得优秀,受学生欢迎,才能保证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兴趣,化学亦是如此。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与授课教师息息相关,教师应该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能建立起理想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最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手段的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学习方式。笔者在多次试验后,证实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是比较高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实现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相较于应试教育,教师生动的讲解,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可以一改枯燥的讲解式授课方式,多抛出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大家思考。这样的问答方式可以促进互动性;还可以让某个小组在教师的协助下备课、讲课,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互动性。(2)互助性。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可互相帮助,弥补互相的不足之处。这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3)参与性。以往学生个体的学习,往往会敷衍了事,随便抄抄别人的成果就算完成;但当以一个小组的名义进行学习时,学生心中就会有一种团队的责任感,因此就不能随意为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学生的参与度。(4)体验性。当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自然而然也就保证了他们的体验性。如学生都知道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产生沉淀,以前只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和做实验,可能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根本没办法看到结果,对他们来说,这个实验做了也和没做差不多,仅仅停留于教师的说教和课本。但是,如果让学生分小组去完成,那么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清晰地看到整个实验发生的过程。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有了对教材多方面的理解,有利于化学这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的教学。(5)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学习,化学教师还可以抛出问题,由小组成员一起解决问题;也可以由教师给出一个课题,学习小组自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发掘化学的奇妙之处。(6)自主性。在小组中,合作学习总是很容易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少了教师的“啰唆”,学生跟自己同等水平的人一起学生就不会显得畏缩,有问题敢大胆地提出;且没有了教师张一张嘴便能得到的答案,学生更能独立自主地思考、自发自主地学习,这在他们以后的化学学习生涯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将以上六点特征及其他的特点综合在一起,使小组合作成为化学教学的必要手段。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

世界是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创造的。现在整个世界都在呼吁创新性人才,这足以说明创新能力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1]。而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从社会需求来看,其实对学生创新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但初中化学并不能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毕竟初中生才刚刚接触化学这一门学科。教师可以借此时机,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进而使他们逐渐具备创新能力。居里夫人曾说过:“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初中生涉世尚浅,对世界仍充满好奇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优势。初中生首次在课堂上接触化学,必定有很多问题,也会有很多听起来比较“低龄”的问题。此时也需要教师细心、耐心地讲解,不要以消极的方式打击学生的好奇心。只有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他们才会、才敢在学习中大胆想象,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2]。

四、落实到生活中的化学。

化学不仅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还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化学,如:食用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有些还含有碘;铁钉放在空气中会生锈,那“铁锈”又是什么呢?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又会加速铁钉生锈呢?想要减慢铁钉生锈,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又如:汽车尾气对环境危害非常大,那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对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危害?人们又该如何去处理才能降低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呢?这些问题其实一直在人们周围。别说初中生,小学生也应该听说过,事实却是大部分的学生却没有真正地思考过。但是,如果这批学生真正地思考起来的话,说不定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铁钉生锈的原因、解决方法等学生们都已经知道了;但汽车尾气的解决方法却始终没有落实。因此,教师可以借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笔者曾接触到一位在国外学习材料化学的女博士,了解到现在国际上也非常重视清洁能源;而这类人才也是极度稀缺的,教师可着力在这些方面引导学生,这与子孙后代的生活息息相关。绿色化学也是现在常提到的词汇,教师亦可从类似于“绿色化学”等词汇出发拓宽初中生的眼界,有时必要的课外知识也有助于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基础的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以小组形式自主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化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2]扎世鹏.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神州(上旬刊),(09):209.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题目

2、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欠缺。

3、实验教学课程少,学生缺乏动手和观察能力。

1、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不断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完善实验设备和增加实验课程,弥补实验课程的不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采用那种教学策略来改善化学的教学质量,都是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中心的,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今年来,在新课标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化学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还有许多问题我们仍然不能忽视、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探究,重视对化学实验的引导和实际操作,加强对学生培养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从而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

1、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

2、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3、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

4、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5、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

6、体育与人--学校体育的文化重构。

7、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8、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

9、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

10、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

11、自主学习方式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

12、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

13、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14、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及其预防。

15、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系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研究。

16、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17、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及行为习惯的影响。

18、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研究。

19、高校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1、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2、试论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3、谈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4、试论体育道德形成的要求和规则。

25、论体育与智力开发。

26、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研究。

27、体育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28、试论体育教育中的审美渗透。

29、体育技术学习与体能发展问题的研究。

30、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

31、女生体育教学的特点与指导实践的研究。

32、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33、xx地区(学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分析。

34、对课间操内容和形式的改进研究。

35、初论体育课外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36、论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37、(某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的研究。

38、关于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

39、新的教学方法(或电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

40、论教学艺术与体育教学艺术。

41、论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

42、中(小)学生体育知识水平和体育意识的调查研究。

43、关于中(小)学建立单项(或健身、健美、体育娱乐)俱乐部的。

44、可行性及具体对策的研究24、论学校体育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45、论学校体育的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

46、浅析变异系数在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47、平均数、标准差在运用会报名中的应用。

48、运用体育统计知识改进体育课教学。

49、运用“回归分析预测成绩”之我见。

50、利用假设检验知识改进训练方法。

2、如何让小学生对田径课感兴趣。

3、浅谈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

4、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7、小学体育教学中体操内容的运用。

9、游戏参与小学体育教学的三大原则探讨。

10、构建小学体育快乐课堂策略探讨。

11、小学体育中长跑有效策略研究。

12、浅谈小学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13、浅谈新课改下创新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4、巧用口诀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效率的实证研究。

15、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16、多元化、多层次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17、多媒体技术与小学体育整合的几点思考。

18、体育教学中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探究。

19、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

20、小学体育如何渗透爱国教育。

21、理想教育使小学体育课堂焕然一新。

22、小学体育课堂分层教学的探索。

23、合作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4、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

25、试析小学体育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26、小学业余篮球队有效训练策略。

27、小学体育常规训练与学生养成教育。

29、废旧轮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30、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31、体育新课程下的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策略。

32、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33、谈积极情感教学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

34、浅谈“比赛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5、小学足球童玩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36、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的探讨。

37、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学练”教学模式。

38、小学体育教师进修培训情况调查与分析。

39、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式教学”方法研究。

40、基于小学体育教学的武术操教学实践探究。

41、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42、浅析将音乐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43、增强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的探索。

44、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发展现状的研究。

46、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47、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现状分析。

48、雾霾天气下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探讨。

49、小学体育中的立定跳远教学分析。

50、饮料瓶在小学快乐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中学生体育兴趣现状调查的分析与对策。

3、中学健美操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4、试论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差异与个性发展。

5、“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中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测试分析。

6、趣味田径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7、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体育课教学探讨。

8、浅议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9、试论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0、城乡初中体育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研究。

11、浅谈如何创新中学体育教育教学。

12、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生存状态研究。

13、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14、对中学体育教育如何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初探。

15、中学体育教学中激励方法探讨。

16、我国中学娱乐篮球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17、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18、中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干预措施探究。

19、探讨阻碍中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原因。

20、新课改下如何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21、中学排球课余训练调查研究。

22、探析生命教育视野下的中学体育教学。

23、中学体育教师胜任特征的质性研究。

24、科学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5、高级中学体育教师人力资源配置与优化研究。

26、微运动理念植入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27、课程改革对中学体育教育学的影响。

28、中学体育教学的考核方式分析。

29、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30、形意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影响作用研究。

31、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综合评价。

32、浅析提升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管理成效的策略。

33、中学体育教学对全民健身活动产生的作用。

34、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师资现状研究。

35、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

36、分组教学法在中学体育中的运用研究。

37、俱乐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设想。

38、浅析互动性教学在中学体育课堂的应用。

39、论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40、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探究。

41、关于中学体育训练的思考。

42、毽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初探。

43、基于德育价值观的中学体育活动设计。

44、浅谈冬季中学体育教学。

45、健美操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6、浅析中学体育教学热点问题及对策。

47、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其对策。

48、探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自主学习策略。

49、浅谈农村中学体育乡土教材的开发。

50、中学体育社团现状及健康发展对策研究。

1、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反思性教学。

2、高中体育课武术教学研究。

3、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4、浅谈高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

5、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探讨与实践。

6、开展高中女足球员个别心理训练的问题与探究。

7、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析。

8、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9、多种教学媒体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0、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探究。

11、打破年级界限进行篮球选项教学时教学组织形式探析。

12、以就业为导向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13、高中体育课堂实效性之学生心理壁垒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14、浅析拓展活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5、浅析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考前心理训练。

16、普通重点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17、成才视野下高中体育教学策略的创新与探索。

18、高中体育分层次教学策略研究。

19、高中体育教学模块评价方式的转变。

20、当前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

21、高中体育短跑教学与训练。

22、竞技项目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运用。

23、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24、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25、微格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6、浅议提高高中体育篮球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

27、快乐体育理念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28、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情绪的矫正。

29、高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方法的合理运用探讨。

30、浅析高中女生耐久跑教学。

31、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32、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

33、高中体育田径模块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34、高中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模式的构建与设想。

35、高中体育教学中精神和技术的提升。

36、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暗示的运用。

37、浅谈高中体育考生在高考训练期的营养补充。

38、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抗挫折心理教育。

39、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创新训练模式探析。

40、高中体育社团对高中生形成终身体育观的作用。

41、高中体育对构建全面性人才的影响。

42、高中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方式探讨。

43、高中专项化背景下的篮球训练。

44、高中体育教学中疏导情感阻隔的教学机制。

45、浅析情感元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46、高中健美操课程之我见。

47、德育在高中体育课中的渗透。

48、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中生本理念的运用。

49、高中体育生课余训练对策研究。

50、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高效教学探讨。

查看更多(体育理论论文题目武术论文题目田径论文题目体操论文题目篮球论文题目)。

化学教学论文

1.1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

职业院校的学习环境与本科院校的学习环境存在一定差距,职业院校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形成懒散、懈怠的学习态度,严重者还会放弃学习。

而学生一旦自身缺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学习效果必然会变差,更别提学生自主思考、解决学习问题了。

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是制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1.2知识储备不足。

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不足,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所下降。

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之前,应当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化学知识教育,使其掌握更加丰富、全面的化学知识。

1.3定式和功能固着。

这主要是指学生的思维存在定式,遇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解决时只看得到问题的一种功能,而看不到其他功能,所以导致问题无法解决。

除了以上几种因素以外,学生的性格、情绪、认知方式等因素也会对其问题解决能力产生制约,导致学生遇到问题时无法有效解决。

2、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法分析。

2.1创设问题情景,增强学生问题解决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能效感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就化学科目学习来说,每当学生解决了一个化学难题,其自身的满足感个自信感就会增加,自我能效感也会随之增强,这样更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和学习化学。

为此,化学教师在讲授化学知识时,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并将大而复杂的化学问题分解成若干个有一定梯度的、由浅入深的问题群,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2.2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化学知识储备。

大学生拥有化学知识的储备,是化学学科问题解决的基础。

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是随着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发展与提高的。

我们在讲课时要让学生注意各个概念、规律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样学生才能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坚实保障。

2.3克服思维定式,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摆脱思维定式,拓宽解决问题思路,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元化去考虑问题,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时,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往往采取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推导的正向思维,而有些合成常常是采取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逆向思维推导比较容易。

这样就说明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创新思维,才会有突破。

2.4注重解题思路剖析,培养学生迁移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更加重要。

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剖析,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

这样,学生在以后遇到同类型问题时,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利用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职业院校化学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必须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问题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强化,使学生能自行解决化学问题,提升其自身的整体素质。

本篇文章以职业院校学生为研究背景,对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方法做了详细论述,希望得出的一系列结论能为同行工作者提供帮助。

作者:陈茂红单位: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题目

摘要:以初三化学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策略为基点,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些许体会。

关键词:多媒体;初三化学;图像。

如何高效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教与学带来新的生机?笔者就多年来在化学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运用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一、多媒体图像直观呈现,突破视觉限制。

多媒体图片的直观性是教师语言讲解无法比拟的。运用多媒体呈现图像信息,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呈现场景、人物图像。

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经常要引用许多生活事例来辅助教学,开阔学生视野。“90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教师在讲解学生不易接触到的生活素材时,仅用言语表达,既啰嗦又不易说明。而图片则一目了然,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如通过呈现自来水厂生产的流程图,将场景再现,以图示的形式讲解多种净化方法,学生理解透彻;教学中有时还会学习一些化学家的相关知识,如证明空气组成的拉瓦锡、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波义耳、元素周期表的发明者门捷列夫……若此时能呈现出化学家的图片,再配以化学家为科学研究奉献终身的励志故事,既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又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熏陶。

2。呈现微观结构模型。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物质的微观结构看不见,摸不着,抽象难懂。仅靠语言的描述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通过多媒体进行动画模拟,将微观世界用宏观形象表达,提供可视化效果,使学生一目了然,避免语言描述的困难与偏差。如,在讲解“水的组成”时,运用多媒体将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呈现出来,这样学生仿佛真的看到了分子的裂分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对分子、原子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学难点由此得以突破。又如,在讲解“金刚石和石墨”时,若将微观世界放大,配合图示进行讲解,通过微观结构的对比,学生更容易理解两者性质差异较大的本质原因。再如,在讲解“活性炭的吸附性”时,展示活性炭放大百倍后的微观图示,微观结构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学生对吸附性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信服了。

二、多媒体实验模拟再现,突破时空限制。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展现化学魅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手段。但是有些实验因为涉及有毒有害物质,或是反应时间较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此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这样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又对实验教学起到了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1。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进行视频实验。

从安全角度考虑,一些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危险实验一般是不能在课堂上完成的。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中学化学中较为重要的实验,由于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和可燃性,容易造成中毒或发生爆炸,课堂演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即使教师涉险完成,由于实验所用仪器种类较多、装置繁杂,整个实验耗时耗力,对教学进度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多媒体视频实验省时省力,既可以使学生观察到规范的操作步骤和清晰的实验现象,又可以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实验本身所带来的危险。又如,在讲到“一氧化碳的毒性”时,借助多媒体播放“小白鼠中毒死亡之谜”的视频实验,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一氧化碳中毒,有效地克服照课本讲实验的问题。再如,在讲到“探究燃烧的条件”时,需要用到一种剧毒物质白磷,实验室中是严谨配备白磷这种物质的,因此,多媒体视频实验就成为我们学习新知的重要手段。

2。对错误操作的后果进行视频模拟。

有些化学实验如果操作不当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所以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操作,避免出现意外。但是这些危险的操作仅凭教师的讲授和语言描述难以产生深刻的印象。多媒体视频模拟实验打破空间的限制,将危险操作及后果真实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酒精洒在桌面燃烧起来,不可用水浇而要用湿抹布扑灭;严谨用一盏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会引起火灾;酒精灯内的酒精少于四分之一后就不可再用,否则酒精灯内部会燃烧发生爆炸;浓硫酸稀释时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否则浓硫酸液体飞溅造成伤害;氢气在点燃时必须要检验纯度,否则容易引起发生装置的爆炸;在制取氧气结束后,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否则水倒吸使试管炸裂。用多媒体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将步骤分解、动作放慢,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到后印象深刻。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化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不用,但也不能滥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是教育创新,过分依赖,则会给教学带来新的隐患。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需要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考虑到它的适用性、适量性、适当性原则,合理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是上策。

参考文献:

王锦华。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山西电教,(03)。

张文斌。多媒体教学的现实意义。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题目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不断进行研究探讨的学科,化学的发展和进步都是通过大量实验来完成的。

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化学中的概念,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爱好,通过实验性化学学习可以培养实验技能和观察理解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化学中,体验化学带来的魅力,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基本特性和具体实施环节,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实验;兴趣;探究操作。

一、化学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化学这一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操作发展起来的,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核心要素。

生动、真实的化学实验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重要因素,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动力。

带着好奇心和对问题的探索投入到学习中,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初中生年龄相对较小,对问题的好奇心比较强,化学实验教学首先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首要目的,争取在整堂实验化学课程中的学习能够解开对问题的疑惑。

在教学实验的课堂中,学生还应该配合好老师的工作,在老师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观察,对不懂的问题积极发言,经过大家共同的实践探讨,得出正确结论。

学生还应该记住老师在操作实验中的步骤,争取自己动手实践。

实验化学具有多样性,不仅在实验中学习巩固了化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化学越来越全面化地投入到教育中,通过教学目标设计使得每个学生在实验教学中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按照学习能力水平可以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和编排,对实验化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合作讨论,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问题解答,共同交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理解能力,可以提高小组的活动效率和学习效率,促进每一个学生能力水平的发展。

比如说,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装置,根据实验流程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明确分工,相互合作来共同完成实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实验中都有动手试验的机会。

由于装置实验的仪器多种多样,使得每个小组中的仪器会各不相同,有的是试管、广口瓶,有的是锥形瓶、平底烧瓶等,每组设计出来的实验多种多样,设计实验结束以后每组派一名代表来介绍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和装置所具有的优点,并由全班同学老师进行评定选择,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从实验中观察和领悟。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离不开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中发展积累经验,及时登记好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总结实验规律。

操作技能需要在具体活动和实验中体现出来,从而促进实践经验能力水平的提升。

化学教材中涉及的实验比较多,学生如果能够掌握并且亲自做好这些实验,从而能使学生有效掌握化学药品的用量和化学仪器的选择与使用。

比如,在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时,要培养学生学会配置一定容量百分比的溶液。

教材中的实验有难易之分,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要让学生反复操作,直到达到实验的目的为准,多次实验有利于培养实验的技能水平,比如说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操作步骤比较繁琐,需要进行过滤和蒸发,这就需要学生首先透彻了解教材知识,然后多次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更加准确地掌握化学知识。

随着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如何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老师还需要设置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巩固知识,提升实验技能。

比如说,讲酸碱指示剂时,可以在课前进行一个小实验测试,用酚酞溶液浸泡一张纸,晒干以后做成纸花,用配置的碳酸钠溶液喷洒在纸花上,这时会出现一朵红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对概念深入讲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化学实验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化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是提高学生化学素养与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整个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有利于促进整个化学体系的发展,从而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烨.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32):110.

[2]陈明霞.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析[j].才智,(8):163.

[4]陈连福.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j].成功(教育),(2):118.

音乐教学

3、浅谈音乐表演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评《音乐表演艺术论稿》。

4、从音乐表演美学的角度分析《二泉映月》的演奏版本。

5、音乐表演与服装设计——评《演艺服装设计》。

6、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复合型钢琴教育模式释论。

7、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校内外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8、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促进。

9、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析。

10、音乐表演中的音乐表现力及其提升途径。

11、小班音乐表演区材料投放案例探析。

12、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课的整体教学研究讨论。

13、培养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研究——以黄淮学院音乐表演系为例。

14、歌唱心理与音乐表演探究——以歌曲《我心永爱》为例。

15、音乐传播链上的音乐表演空间与文化创意。

16、新中国初期音乐表演艺术滥觞——“中西融合”观念下“”独唱独奏概观。

17、地方高校卓越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8、简论中国传统音乐表演美学理论话语体系构建。

19、音乐表演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声学表现——《今年梅花开》三种演唱版本的比较分析。

20、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1、音乐表演专业雷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

22、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23、音乐表演中的审美心理和文化阐释。

24、高校音乐教育中音乐表演人才的培养探究。

25、关于演学结合模式下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26、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7、创新型音乐表演艺术硕士人才培养研究。

28、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29、音乐表演专业研究生教学中的声乐课程和钢琴伴奏合作型课程教学研究。

30、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

31、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32、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课程改革研究。

33、音乐表演专业“演、学、创”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34、谈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

35、普通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研究。

36、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研究——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

37、胡琴音乐表演艺术中如何做到“气韵生动”

38、艺术类五年制高职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研究——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

40、当代电子媒介传播下的大众娱乐音乐表演初探。

41、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43、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初探。

44、综合类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研究。

45、浅析音乐表演心理在爵士鼓演奏中的启示作用。

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3、对话:教育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交往路径。

4、天津科技大学。

5、大学学科成长能力系统构建及其路径。

6、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对城乡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影响。

7、深圳大学城:“大家庭关系”隐喻的分析视角。

8、论大学制度的外部变量。

9、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困境与出路。

10、美国院校研究之借鉴与院校研究的中国化。

11、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

12、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伦理失范的剖析与对策。

13、宽与活:小学教育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14、中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研究:回顾与前瞻。

15、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6、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17、崇尚学术:中国大学文化建设内在之魂。

18、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究竟靠什么。

19、高校博物馆在大学创新教育中的功能。

20、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人才培养。

21、苏区德育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2、教育研究中对定量研究的若干误解。

23、教育平等的主客体论析。

24、高校多学科交叉项目组织与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

25、从编外讲师到终身教授:德国大学学术职业的独特路径。

26、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

27、家庭背景与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关系。

28、校地互动:地方高校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29、院校研究在欧洲的发展特征。

30、21世纪研究型大学创新发展的战略思想库。

31、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

3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工具的演变分析。

33、中国地方大学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34、高等学校学术权力本位治理结构的现实困境与逻辑路向。

35、大学组织变革的困境与出路。

36、我国弱势高校的应对战略选择。

37、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

3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关系及其教育学反思。

1、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发挥电教优势,优化作文教学。

3、浅谈网络阅读教学的可实施方案。

4、运用多媒体课件打造语文魅力课堂。

5、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6、利用远程资源使孩子乐学语文。

7、直观、形象展现教学内容生动、灵活提高课堂效果。

8、让多媒体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9、多媒体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10、给学生一个倾诉的空间。

11、用爱心、耐心与尊重转化后进生。

1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13、浅析多媒体为说明文教学注入活力。

14、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断想。

15、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7、利用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18、用爱心和恒心构筑学生的灵魂。

19、网络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展望。

20、浅谈现代技术教育在朗读教学中的作用。

21、浅谈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朗读教学能力。

22、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3、提高我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24、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25、新增专业校内评估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26、广东商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7、浅析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28、对大众化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探讨。

29、第二部分教学改革研究。

30、教学改革特色项目与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31、关于金融学科(专业)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32、广东商学院中文系学生写作状况调查。

33、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34、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办会展管理主干课程班的构想。

35、浅谈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

36、中外高等体育旅游教育及专业与课程设置状况研究。

37、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体会。

38、对高等数学的若干思考。

39、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教与学。

40、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现代化的思考。

41、对高等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问题的探讨。

42、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3、经济计量学实验教学对经济类人才培养的作用。

44、以生产计划为核心的全程业务模拟实验体系教学研究。

45、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模式研究。

46、论案例演示方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47、“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尝试。

48、朗读教学研究综评。

49、朗读与朗读教学研究。

50、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

教学论文的题目

3、纳米结构zno研究状况。

4、纳米尺度中的量子力学。

5、由相对论的创立看物理学的思想方法。

6、从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的思想体系探讨。

7、光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8、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晶体双折射现象(电磁学,光学)。

9、计算半径为r的球的热传导现象(热学及统计物理学)。

10、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晶体双折射现象(电磁学,光学)。

11、用傅里叶变换计算(单缝、圆孔)衍射的光强分布(光学)。

12、论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

1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flash/authorware)。

14、激光全息实验的设计(光学)。

15、物理学中的美学问题探讨(物理学史)。

16、四层楼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17、简易稳压直流电源设计。

艺术教学论文题目

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

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

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

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

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

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

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

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

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

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

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16、湘潭市a少儿美术教育机构的现状调查与案例研究。

17、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

18、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19、“驯鹿文化”下的鄂温克族工艺美术研究。

20、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

21、医巫闾山剪纸融入校本教材充盈小学美术教育的策略研究。

22、新疆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教学研究。

23、民间美术元素在写意花鸟画中的应用。

24、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剪纸在铜版画创作中的应用。

25、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中国画教学探究。

26、鄂伦春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中桦树皮在漆艺中的应用。

27、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观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28、儿童美术教学名师徐家林研究。

29、城市景观艺术中的超级平面美术研究。

30、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研究。

31、水彩在动画美术设定中的应用。

32、贵州民间美术与现代装饰画的融合。

33、邓白工艺美术教育思想研究。

34、当代浙派花鸟画研究。

35、会通履远-中国美术学院陶瓷绘画的初探。

36、用画笔替你的无声世界发言。

37、论原始美术和儿童美术的共性特点对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影响。

38、马来西亚多媒体美术设计教育探讨。

39、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工艺美术品数字展示及设计实验。

40、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吸收与应用。

41、陈抱一绘画与美术教育研究。

42、多元、开放式的美术个案探索。

43、“苏州美术画赛会”的源流。

44、试析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

45、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表现。

46、关中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生态研究。

47、临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保护研究。

48、浅析美术学科内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49、抗战宣传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

50、佛山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运用研究。

51、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52、民间美术对水墨人物画的影响。

53、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艺术性和作用探究。

54、昆仑堂藏《十六罗汉》八条屏的断代与美术史价值研究。

55、新中国美术中的农民形象研究。

56、剪纸艺术在美术教育领域的传承。

57、中国民间美术在现代商业插图中的应用研究。

58、试论传统写实油画方法论对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的价值。

59、克里姆特绘画对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借鉴。

60、试论儿童美术的视觉表现特征。

61、材料在校外儿童美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62、当代中国人物画家对民间美术造型的借鉴研究。

63、广西民族美术资源在普通高校公共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64、中国民间泥塑运用到高中美术课程资源之方法研究。

65、蒙古族传统用具工艺美术属性转化的研究。

66、中国现当代油画对民间美术语言的借鉴运用。

67、浅论线造型在美术专业训练中的运用。

68、徽州民间美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开发研究。

69、试论美术类期刊的装帧设计。

1、论帕斯长诗《太阳石》的回环结构与瞬间艺术。

2、论“空灵”范畴的审美机制与艺术呈现。

3、南京牛首山佛顶宫的公共艺术与场所精神。

4、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设计中的人文艺术思想。

5、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创新探究。

6、汉代乐舞题材画像石的艺术特色研究。

7、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特点及演奏处理。

8、马头琴钢琴伴奏艺术浅析。

9、歌唱舞台表演艺术的舞台台风探析。

10、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及演唱初探--以歌曲《关雎》为例。

11、穆索尔斯基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刍议。

12、声乐艺术嗓音的训练。

13、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14、借助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促进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15、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艺术的传承与教学分析。

16、云岗石窟的佛像艺术分析。

17、英皇钢琴考级对国内钢琴艺术的启迪。

18、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创作人才培养研究。

19、农耕文化视野下的浙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

20、东巴画艺术风格绘制。

21、论数字绘画艺术对环艺手绘效果图教学的影响。

22、从造型到视觉:跨媒介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

23、基于互联网+的vr交互设计对于艺术传播的影响。

24、农民起义悲剧之艺术呈现的一体两面--《水浒传》与《荡寇志》主题思想比较研究。

25、拉丁舞艺术表演舞与竞技舞蹈的服饰对比分析。

26、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27、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28、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9、草木染艺术在当代设计应用中的传承和发展。

30、我国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分析与评价。

31、空间的创造:弗兰克·斯特拉艺术作品研究。

32、犬形象的艺术转化及其民俗经济价值。

33、商业/艺术的平衡与电影工业美学的实践--乌尔善导演创作论。

34、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数据库构建思考。

35、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中视觉张力的启示。

36、四川彩墨绘画艺术传承体系的构建探究。

37、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点及风格--以《枫桥夜泊》为例。

38、川东地区民间小调音乐艺术风格研究。

39、歌剧《卡门》之《这是你扔给我的花朵》唱段艺术探析。

40、声乐教育的本体回归:技术、情感与艺术的美学理据。

41、流光溢彩至善至美--肖德美川剧文生表演艺术专场综述。

42、融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

43、以德育人--高中班级管理艺术探析。

44、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

45、解析现代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

46、基于颜色特征的画家艺术风格提取方法。

47、民间剪纸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创新发展。

48、基于哲学概念中游戏说的艺术理论研究。

49、《民间艺术“布老虎”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50、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导入艺术。

51、好莱坞科幻叙事与艺术审美范畴。

52、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艺术意蕴的解读。

53、以哲学家为视角:论周国平散文的艺术特征。

54、中国古代艺术体制的主要特征。

55、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

56、民间艺术的当代变迁--以手工艺为中心。

57、话语场中的民间艺术:作为商品的泥泥狗在不同语境中的社会生命。

58、从早期墓葬佛教图像看飞天艺术母题兴起与佛教初传中国路线。

59、盖瑞·法恩《日常天才:自学艺术和本真性文化》导读。

60、文化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性。

1、地域历史文化题材在拼布装饰画中的设计与呈现——以拼布装饰《晋国霸业》为例。

2、熊勇装饰画作品。

3、黑白装饰画创作的审美体现。

4、将甲骨文引入幼师装饰画教学的探索。

5、版画装饰画的艺术微探。

6、现代综合装饰画《8364》。

7、小学美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装饰画的线条描绘。

8、传统水墨精神在现代装饰画中的应用。

9、当代艺术在装饰画中的影响和应用。

10、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培养——以动物装饰画教学为例。

11、装饰画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探索。

12、五彩彰施,水墨积微——张仃的彩墨装饰画。

13、皮影艺术融入高校装饰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4、论晚期中世纪室内装饰画表现要素的嬗变。

15、谈装饰画设计教学新理念。

16、沥粉装饰画的形式语言研究。

17、当代装饰画在环境设计中的创新与发展。

18、浅析装饰画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19、《运用俄罗斯传统梅津装饰画的元素做牛奶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20、《无题》装饰画系列。

21、浅析自然元素在装饰画中的运用。

22、李秋焘【装饰画作品】。

23、浅谈晋中寺庙木雕装饰画的风格特点。

24、装饰画的审美与表现手法的研究。

25、丙烯立体纺织品装饰画《宇宙下的星空》。

26、废弃金属零件在装饰画中的应用。

27、浅析衍纸艺术在装饰画中的应用。

28、中国古建彩画图案的装饰画(西番莲纹饰)。

29、浅析装饰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0、多功能立体化装饰画的表现形式及创新实践研究。

31、浅谈装饰画的艺术表现。

32、植物腊叶标本手工艺装饰画的研究与开发。

33、装饰画创作材料的拓展性研究。

34、浅析傣族元素在现代装饰画中的表现运用。

35、黑白装饰画花卉作品欣赏。

36、线描装饰画教学——名画再创作。

37、《包饺子》装饰画。

38、装饰画风格教学研究。

39、榆木装饰画《静》。

40、室内设计风格与装饰画选择研究。

41、试论黑白装饰画创作的传承与发展。

42、黑白风景装饰画创作方法初探。

43、拼布艺术在装饰画中的设计方法研究。

44、装饰绘画基础课程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研究——以茶包装中的装饰画为例。

45、彩陶纹饰分析及其在现代装饰画中的应用。

46、装饰画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47、装饰画的色彩解读。

48、黑白装饰画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49、基于画芯图像和画框图像的装饰画图像的融合算法。

50、巧用废鸡毛做出装饰画。

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传统教学是我国长久以来一直采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一般以班级为单位,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空间,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有一定的优势,一是教师经过专业培训,专业素养较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组织教学活动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二是传统教学模式按照教科书的教学顺序,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三是教师与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教师的语言、行为和教态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即所谓的言传身教;四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反应,随时调整课堂进度,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随时改变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当然传统教学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劣势。一是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主体地位,采用填灌式教学;二是教学内容主要是课本,知识局限性较大,甚至有些知识已经与科技进步脱节,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三是传统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以黑板和教室为活动中心,教学活动较为枯燥,容易引起学习疲劳。网络教学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技术发展新兴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为学习者提供教育信息和教学资源。网络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学习者有学习愿望,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网络教育。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有一定的优势,一是教学方式非常多样,多媒体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的应用,使网络教学手段非常灵活,能大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二是网络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层次选择不同课程,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检测方式;三是网络教学地点和时间非常灵活,学习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四是网络教学内容体系较为丰富,不局限于课本,网络上有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更新非常迅速,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最快地获取更多信息,极大地拓展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选取学习内容,满足学习需求。正由于网络教学极大的自由性和不固定性,既有优势又有弊端。特别对于年纪较小的学生来说,自律性较差,在没有教师的约束下,难以做到自主学习。而且他们缺少辨别能力,不知道哪些是有用的知识,哪些是没必要了解的,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一味按照自己的喜好,很难真正学到知识。

2。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发展趋势。

由于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各有利弊、优势互补,因此现在网络教学应用虽然越来越广泛,但网络教学未必可以淘汰传统教学而独立存在,最好的结果是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融合。

2。1让网络教学为传统教学服务。

网络教学的课程内容设置更多地考虑传统课堂的需要,让网络教学成为传统教学的一部分。课堂中引入优秀网络教学资源,拓展传统课堂的深度,加入与时俱进的流行元素,加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另外,加入网络课堂的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中更多地运用图片、视频、音乐代替传统说教。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具体学情和客观条件,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

2。2网络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

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但正因为网络便利,很多网络资源鱼龙混杂。为了实现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融合,首先必须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教师设计网络教学时要更用心,网络教学目标要清晰,教学内容要有所选择,难度设置要合理,并根据学生兴趣选取适当的拓展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要在网络教学中设置明确的学习指导。网络教学资源非常多,学生在众多信息中很可能迷失,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指导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分的板块,每一个板块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重点内容和基本了解内容之间的划分,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网络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为了督促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必须实施一些检测手段。可以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督促,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和在线完成作业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3。结语。

传统教学是我国长久以来一直采取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技术发展新兴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利弊。最好的结果是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融合,让网络教学为传统教学服务,使网络教学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裴亮。浅析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j]。品牌(下半月),20xx,11:26。

[2]张小巧,郭根生。浅析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关系[j]。电化教育研究,20xx,02:89—91。

[3]李家安。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与融合[j]。科教文汇(上旬刊),20xx,06:57。

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论文摘要: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中职学生成为具有岗位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能够输送到行业企业上岗就业的中级技术人员。要培养这些职业能力,离不开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有赖于符合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作者结合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学与物业管理专业特点,开发适应本校学生需要和当地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校本教材作为国家统编教材的补充,以凸显本门课程的职业教育特点,使课程教学更具时代感和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中职物业管理专业《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校本教材。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中职学生成为具有岗位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能够输送到行业企业上岗就业的中级技术人员。他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成为多面手;不仅要熟练完成本职工作,而且要了解相关领域的工作。要培养这些职业能力,离不开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有赖于适用于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我以培养物业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谈谈对开发《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校本教材的几点思考。

一、物业管理行业就业岗位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有屋住”,而是要住着舒适、住着方便、住着安全。但由于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刚起步,物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亟待提升,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实用型的物业经营管理队伍。房地产不但开发规模增大,智能化、生态化、人文社区化程度也大幅提高,配套服务项目增多、主题开发、综合利用等方面都对物业管理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物业管理是一个综合性服务行业,涉及建筑学、土木工程学、建设管理、工程设备管理、房地产投资与金融管理等相关专业,所以要求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

我校开设的物业管理专业是国家级重点专业,在这多年的专业教育探索研究及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中,确定中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第一任职岗位为在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和市场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在20xx年年初由我校负责牵头完成的广东省物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编写工作中,我们联系了多间校企合作的物业企业,经过调研论证,大致归纳了物业专业的就业岗位有:前期物业管理助理、物业管理员、物业前台接待员、文员、物业招商助理、房地销售员、房地产经纪等。因此,学生不仅要具备物业管理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相应的房地产基础知识,如熟悉房地产开发全过程及其各环节的有关业务等。

二、《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有部分学校在开设物业管理专业时认为其发展趋势已逐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房地产开发后期的服务性行业。所以在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围绕“管理、服务、经营”的特点展开,摒弃了一些与物业管理关系不大的房地产前期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而事实上,经过这几年房地产市场和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两者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了。特别是现时很多物业管理都实行前期介入及参与后期物业的营销、经营管理,这就对从事物业管理行业的人员提出了必须具备相关房地产知识的要求。例如在参与房地产项目前期介入阶段,要识读房屋户型图,掌握房屋各种户型间隔、朝向、风格、装修、层高等基本知识。在日常物业管理中有可能涉及房屋租赁、买卖等交易,那么掌握适当的房地产中介业务知识和房屋交易流程就更有必要了。

物业管理在整个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开发公司的前期介入、房屋销售租赁、物业经营活动等工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培养学生相关岗位的迁移能力也是必需的。《房地产基础知识》这门入门课程,包括房地产专业教育、岗位设置介绍、房屋基本要素学习、房屋开发基础知识,其正是为打破学科界限、融合房地产知识这一特色而开设的。

三、目前选用的《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

1.教材部分内容难度偏高。

2.教材内容的设置对物业专业学生的岗位适用性有偏差。

学生在以后的物业管理工作岗位上可能会运用的知识除了本专业相关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房地产知识,如学会读懂房屋的平、立、剖面图纸、了解房地产的种类,知道房屋面积测算的分类、方法,还有诸如房屋产权的分类及产权登记流程,等等。但现有教材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房屋建设规划与勘查设计、房地产开发建设施工管理等内容。学生以后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时,理论与实践有偏差。"。

3.课程评价方式单一、模式化。

传统的理论课程采用的课堂考核评价体系,考试仍以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考试方法简单,重在教室考试。在课程考核上,一般采用单一的笔试形式,考核内容仍依附教材,而且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技能。如讲到房地产项目资金筹措,考核学生掌握哪些开发资金来源、融资的方式、融资的步骤及审查内容等,学生往往就通过背诵记忆等方式来学习。这种教学评价考核机制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特别是没有很好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体现与张扬。同时,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充分突出物业管理专业中涉及的房地产知识特色,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

四、对改革《房地产基础知识》校本教材的几点思考。

很明显,完全采用现行的一些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教材不切合实际,不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也不能满足他们职业发展的需要,因而必须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充分合理地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结合师资力量等综合因素,探索与开发适用于本专业的校本教材。我在物业管理专业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开发校本教材应以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求为前提,在新的教材中不断淘汰不适用的内容,增加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内容。

1.作为物业专业学生学习房地产知识的入门课程,教材内容应考虑选择难度较低、能吸引学习兴趣的基础教学模块。

从目前选用的教材内容来看,教材没有充分考虑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基础的差异;没有考虑中职学生的需求及长处。结果所编教材面面俱到且理论性过强,导致学生学不会也不愿学。针对这种情况,以及我校专业特点,我们首先要对这门课程进行重新开发编写校本教材,使教材符合岗位工作要求。从我校目前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体系学习来看,《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比较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循序性发展。作为物业专业学生学习房地产知识的入门课程,开发校本教材时应考虑选择难度较低、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教学模块。如教材开篇内容可先做专业教育,以及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分析、介绍。在讲到商品房介绍时,可结合目前最主流、最受认可的一些热门户型设计给学生讲解房屋的户型结构、朝向、层高、装修、建筑风格、物业类型等基础模块知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产生兴趣继而上升到对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

2.《房地产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应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选择更贴合专业学习特点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内容。

《房地产基础知识》作为入门课程,本应教授房地产专业中有关开发、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但对于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我们应该把握“以够用为主,以胜任为主”的原则,在编写教材中紧紧围绕学生在以后物业管理工作岗位上需要或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从目前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来看,职业岗位群定位在物业管理及相关房地产企业操作层的第一线岗位,涉及如前期物业管理助理、物业管理员、前台接待、文员、物业招商管理员、房地产销售、房地产经纪等岗位。所以在校本教材内容编写上应选择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如商品房介绍,小区(写字楼、商场、工业厂房)楼宇配套设施介绍,建筑物用地性质、如何取得土地,开发建房的资金来源取得等内容。至于应用较少的如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价;房地产建设规划、勘查设计;房屋开发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则可放至拓展性学习模块上,让学有余力。能力较强的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既解决学生为什么要学的疑惑,又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时内可以接受或完成更多的任务,有利于个性化教学。

3.教材课程内容结构安排应从学生实际生活感受为切入点,再由浅入深地扩展到房地产市场专业知识层面。

以往的课程教材,内容结构安排一般都是从行业发展历史、概况现状等入手,然后以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房屋过程为流程导向编排教程内容。但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往往集中在浅显性、趣味性、生活化的内容上。所以在编写这门教材上,我认为不妨把传统的学习内容顺序反过来,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职位岗位介绍、涉及相关的房地产专业知识入手,然后从房地产开发的成品——商品房的基本介绍,再到楼宇公建配套建设、建设用地取得、房地产开发资金筹集、开发企业介绍等环节,把房屋开发建设的过程从结果出发,再逐级往前推来安排教程内容。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应大胆改变教学内容的繁、难、不适合的现状,加入学生乐学、喜学的内容,使专业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

4.采用模块化的考核方式能更客观地评价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

编写校本教材,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而且要解决“考什么”、“怎么考”。在考核内容的选择方面,既要体现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从学生的学习过程规律来看,不难发现,学习内容的难度将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状态又会影响学习结果。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有些知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易理解,学习难度较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传统的考试方法测试学生的学习结果,必然出现大批的不及格。所以,我认为在考核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这门科目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例如采用模块化考试,即在部分难度较大、内容较多的主干专业课中,将学习内容整合成不同模块,按模块分别进行考试,各模块成绩的累加就是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成绩。例如在楼宇公建配套设施介绍这内容上,可分成几个学习模块:住宅小区主要配套设施建设—写字楼配套—商场物业配套—工业厂房配套—特殊物业的配套建设。根据不同的物业类型,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模块考核。模块化考试既能评价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结果,又能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既能降低了学习难度,又能给学生一个调整自身学习状况的机会,扭转以往课程考试“一锤定音”的现象,让学生循序渐进,较好地解决专业基础课难学的问题。

总之,《房地产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应以任务化、活动化为表现形式,贯彻“理实一体化”的原则,在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知识点的完整性的前提下,不刻意追求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考虑中职学生的现状的基础上,力争使教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有利于发挥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专业优势的作用。只有构建密切结合物业管理行业发展、专业特点的特色鲜明的《房地产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本课程才能真正成为为专业服务的专业平台课。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