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演讲稿 认识自我的演讲稿(通用5篇)

时间:2023-09-15 09:59:01 作者:MJ笔神 爱心演讲稿 认识自我的演讲稿(通用5篇)

要写好演讲稿,首先必须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心理、愿望和要求是什么,使演讲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演讲稿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爱心演讲稿篇一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如何去认识自己、欣赏自己呢?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经历:上学期学校组织了一次演讲比赛,几个好友极力向班主任推荐我。

我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正好也趁这次机会向同学们展示我的才华,便十分高兴地参加了。

我每天刻苦地练习演讲词,一遍又一遍的背着,力求完美。

终于盼到了演讲比赛的那一天,我怀着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信心十足、精神百倍地走上台开始演讲了。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我的脑海中突然一片空白,我的身体颤抖起来,思绪也跟着乱了起来,我的口齿在刹那间也含糊不清了。

在评委老师的叹息声中,我低着头,难过地走下台。

我辛辛苦苦的练习,竟然没有得到回报!而当初对自己的那份信心,早已烟消云散。

我愤怒地撕掉了自己煞费苦心写出来的演讲稿,大声痛哭。

这时,一双有力的大手扶在我的背上,我满脸泪痕地转过头,看见语文老师正站在我身旁微笑,我看到她那关切的目光,对我充满希望的目光。

“老师,我是不是很没用?”我伤心地发问。

“不,孩子,这只是一次偶然的失误。

你没有错!错就错在你不会用另一种方式来欣赏自己。

你已经努力地付出了,虽然没有获奖。

但这努力的过程中你有了许多收获,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拭干眼泪,突然间我又一次看到了老师那双对我充满期待充满信心的眼睛,于是,开始演讲起来,不知为何,此刻的演讲是那样的轻松。

演讲完了,传来一阵响亮的掌声——老师的掌声。

我再一次看到了教师那鼓励的目光。

我笑了,眼泪却早已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时里,无论遇到多少次失败,我都会想起老师那对我充满无限期望的眼神,于是我便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去欣赏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

她说得多好,只要付出了,就算没有回报,也是成功的。

那一次,泪水洗涮了我心中的委屈,使我真正领悟到生活的内涵——怎样在生活的种种困境中去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让我对青春生活充满了向往,更坚定了我前进的目标……

谢谢大家!

爱心演讲稿篇二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我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沟通,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宝贵的机会。此时此刻,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将近十几年的求学经历。出生赵国旧地,求学长江之滨,工作面朝大海。这三个六字短语,包含了我的姓与名。如今看来,我的姓名不仅仅是我的代号了,更是认识自我的平凡之路。

我为什么非要当老师不可呢?细细想来也许源于我8岁时的一次尝试。我来自山西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山村,是地地道道的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我读小学的时候,没有我们现在如此优越的条件,我们村只有一间用黄土盖好的教室,一个老师和一到三年级的学生。所有的课程都是一个老师带,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老师教。老师教一年级的时候,二、三年级自习;教二年级的时候,一、三年级自习;教三年级的时候,一、二年级自习。我的小学老师姓李,记得有一天上午,我们正在学汉语拼音。李老师发觉我发音比较标准,于是就让我当小老师,带领同伴读a o e i u ,当时觉得自己可得意了。毕竟当时岁数很小,哪里懂当老师这事儿呢。后来上了中学,遇到了一位姓周的语文老师。他经常要求我们写日记。在写日记的过程中,我经常思考自己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目睹了丑恶的社会现象之后,读高中时,我觉得自己应该成为当代的包青天,祛除社会的丑恶。高中毕业的时候,同一位交心的朋友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我的这种想法治标不治本,社会丑恶的根源在于人的意识,促使人向善是抵制丑恶的根本。由此高考结束后,我填的志愿都是师范类的学校。因为湖北是教育大省,所以我的高考志愿有三个是湖北的高校。自然,在湖北的长江边上读了大学。

当老师这条路是我自己选择的,相对于其他人来讲,在大学我更主动一些。经常泡图书馆,平时没课的时候我会去空教室进行模拟讲课,并且会请同学和老师指出我的缺点。当然,也有迷茫的时候,曾一度放弃当老师的想法,之后断断续续的做了一些兼职。比如:我在饭店端过盘子,在物流公司干过装卸工,在广场上做过清洁工,还做过一些手工艺品。尝试了这些工作后,我才发觉真正适合自己的还是当老师。现在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了,并且我能体会到这其中浓浓的乐趣了。每当我和同学们共同探讨课文的时候,同学们给我的回应有时候会出乎意料,并且让我惊喜不已。比如我们一起探究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三次沉默,同学们的智慧,真的让老师惊叹,让老师欣喜,让老师难忘啊。与同学们的思想的交流让我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所以,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喜欢当老师。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面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我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终于明白了自己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可见认识自己是很难的,我想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你明白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正是你适合做的。《道德经》三十三章有这样一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希望同学们能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这个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寻找到真正的价值。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同学们的聆听!

爱心演讲稿篇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认识自己》。

来到这里三年,我觉得自己还从未好好的对自己进行一番认识,直到这次有机会写这篇稿子,我和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原来,我是这样的。

刚进学校,也可以说自己是带着理想,带着抱负来的,想像着自己三年后能金榜题名,考进一所理想的大学,让父母为我骄傲。但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只能归结为想象。前二年时间里,我曾用功过,也曾取得过好成绩,也受到过老师的表扬,成绩排行榜上也曾进入过学校前十名。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变得不专用功,开始学会上课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做,只想着玩,对学习,特别是自己基础差的课程,慢慢的失去了兴趣。但时间,不管我用不用心,专不专注,喜欢不喜欢,照样一分一秒的走动着,走动着,直到分班之后。

高三财会班,老师告诉我们,留下来的,一年后一定要走进大学的校门,否则,就对不起这一年的付出,走进高三财会班,看到第一排同学认真学习的样子,看到他们对题目的分析见解,我突然醒悟到,前二年我到底干嘛去了?接下来这一年,我又应该怎么办?我必须清楚的认识自己,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在古希腊的圣城德尔斐神殿上刻着一句千古流传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它传达了神对人的要求,就是人应该知道自己的限度。有人问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难之事,回答是:“认识你自己。”接着又问:什么是最容易之事?回答是:“给别人提建议。”这位最早的哲人显然是在讽刺世人,世上有自知之明者寥寥无几,好为人师者比比皆是。看来还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领会了箴言的真谛:“我比别人知道得多的,不过是知道自己的无知。”正是这种谦虚态度,才成就了苏格拉底的深厚哲学思想。

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善于向每个可能弥补自己不足的平凡人学习,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功。我们通过认识自己来认识世界,成功虽然存在着偶然性,但经常地自我审视、自我探寻,才能成就更完整的自己。

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也要有这样的自知之明,只有先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能形成自己虚心向人学习的动力,才能发掘潜能、不断取得进步,达到预定的目标,迈向成功。不自以为是、抱着开放的求知意识和谦虚好学的求知态度,我们才能多学知识,获得成功!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演讲:意识到无知,便是有知的开始。认识自己,从今天开始!

谢谢大家!

爱心演讲稿篇四

大家好!

生活是自己的,不要去复制别人的生活,因为只有自己的生活才是最绚丽多彩的。

从前,在一个村子里有两个女孩。住在村子东头的那个女孩取名为东施。住在村子西头的那个女孩取名为西施。东施非常羡慕住在村子西头的西施,所以西施无论干什么她都会模仿。有一天西施的心脏病发作了,她半蹙着眉,捂着胸口,正好被路过的东施看见。东施便也做出眉头紧蹙的样子,路过的人都问她怎么了。她说:“你们不觉得我很美吗?”众人听后都大笑而去。

西施再美,她也是西施;东施再怎么模仿西施,别人也不会认为她是西施,而是西施的影子。东施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她每天在费尽心思想要别人夸她美,想要把西施比下去。她不知道她也有她自己独特的美,如果不发挥出她自己独特的美,她就是模仿西施模仿得再像,也只不过是西施的复制品罢了,她永远不可能超过西施。

做人,就是要活出自信,活出自己的风格,活出自己独特的魅力,正如但丁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一个人想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多用点心,保持爱心,拥有慧心,保持耐心,自然就会流露出可亲可爱的味道了。

发现自己,既是一种德行,又是一种高贵品质,更是一种认识自我的能力和智慧,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人生之路千万条,条条大路通成功。”要走向成功,只要不盲从也不随俗,展现出自我风格,一定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走向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成功。

西施的美是属于西施的,而东施效颦,再怎么模仿也不会获得成功,她也不可能会比西施美,因为她迷失了自我,没有发现自己独特的魅力,她模仿得再像也只是让西施的名声越来越大,最终她只是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柄罢了。

与其煞费苦心地去欣赏别人、复制别人,还不如做好自己,为自己而活,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风采。

爱心演讲稿篇五

同学们,我今天这个话题,实际上是从贝宁他刚才讲到的,关于高考开始的。我是比较早的,当时是七七级、七八级,因为这两级的时间特别近,大概一次是1977年,其实到年底了,一次是1978年夏季。那么对我来说,我当时实际上是下乡九年。1968年的7月1日,我就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大概坐了三天三夜,昏天暗日的,就坐的火车啊汽车啊,拉到一个地方。现在想起来,那个地方连地名也没有,就是在黑龙江的边境。所以我实际上是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农村度过的。

然后1977年回来,当时还很茫然。因为我们这么大年龄,能不能让考试,其实不是很清楚。我印象1978年,大概春节前后的时候,那时候有一个亲戚,他在一个汽车公司工作,他说这样吧,你到我北京市人民汽车一厂来吧,将来能开汽车。因为我们那个年代,什么叫好工作呢?有两个事情肯定是好的,一个叫手拿方向盘,一个叫手拿听诊器,这很厉害对不对。我说那好啊,于是我就在好像春节前后,就到他那一块儿去工作了。但是到工作才知道,说你要想开汽车呀,得先当售票员,那怎么办?那就当吧。

后来当了一两个月售票员,突然意识到可以报名高考了,然后就得找材料。那时候不像现在,说你还能到街上买一本复习考题,那时候哪有这些东西呀。所以我印象就是说找几个好朋友,然后大家你有一道题,抄下来,有一个笔记本专门抄题的,每门课都有一个笔记本。因为你不知道别人怎么考你啊,于是你就找各种考题温习,参加高考的。那个时候,选拔人才的机制都没有了,谁也不知道谁有什么本事,没有办法,所以我认为,高考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人才筛选的办法。如果没有这个机制的话,那么实际上我们真的没有办法来识别人才。有了高考以后,七七级,七八级,其实因为这两级当时就隔半年,所以这两级基本上学的时候,也很密切,在一块了。我所在的人民大学是1978年复校,所以我算是很幸运,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的第一届学生。

那么我那个年代,真的是对知识非常渴求,其实大家想想,我下乡九年是十八岁去,二十七岁回对吧,这是人生多灿烂一段时间啊,所以你能理解我们到了以后对知识的渴求度。当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书啊,那个时候看书杂乱无章,今天是《安娜·卡列尼娜》,明天突然拿一本叫《电工原理》,后天是《卓别林——不朽的流浪汉》,完全没有关系。那时候渴望知识嘛,而且那个时候书很少,所以我印象就是一本书,翻到最后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再翻那本书就翻烂了。而且这本书到你手里以后,你必须一夜把它看完,因为第二个人,早上就在你那里盯着呢。所以你尽管干了一天的劳动,那简直疲乏得要命,晚上熬着夜也得把它看完。

夜里怎么看书呢?就是拖拉机上有那个煤油,把那个煤油拿来,弄一个棉花的小灯捻,然后就在那个豆大的灯捻下,看一夜书。第二天早上你看吧,两个鼻孔都是黑黑的,所以可见就是说,我们那个年代真的是对知识非常渴求。谁要是能回一趟北京,头一件事就是把书带回来。有一次,我碰到作家梁晓声,他好像跟我经历差不多。他说当年回北京头一件事,就是找书,把书带回来。他说他有一次好容易带了一提包书回来,结果没想到,刚进村,你想大家都渴望书啊,结果书就被别人抢走了。有一本书,不知道被谁抢掉了,后来始终没还他。他跟我说的时候还耿耿于怀。所以我感到,我那个年代上大学,享受在知识的海洋里,真的是享受,真的觉得太好了。这样一个时代,终于可以有一个文明的,有系统的梳理了。我们读过无数的书,但那个书杂乱无章,你没有被真的高手梳理过,这个知识的体系和知识的进程,这个事我觉得是挺重要的`。

但是图书馆的书显然不够,因为刚刚复校嘛,书不够,于是就去北大图书馆去找,因为都是邻居。最后终于找到一个地方,发现书最多了,叫作北京图书馆,这个地方现在已经更名,叫作国家图书馆了。每次真的我自行车后面,高高的一摞书啊。我都不知道有多少次,我骑着自行车,也可能是刮风下雨的时候,骑着这个车就往返于人大和北图。所以可见我们那个时候,真的跟大家今天不一样了。今天我估计不是没有书的问题,是浩如烟海的书,到底怎么来看的问题。而且我觉得今天可能大家,对纸质书都没有太深的感情了。因为天天大家拿一手机,天天扫那个微信,好像纸质书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我上大学的时候,我觉得那个书对我们来说,还是非常神圣的一件事情。

大家如果读过作家高尔基的“三部曲”,他曾经写《大学》。高尔基没上过大学,但高尔基的大学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他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经历。所以我认为我有两个大学,你想我是1968年下乡,1977年回来。我今天思考起来的话,如果我后来学的不是社会学,假设我学的是物理学,是化学,是数学,是其它学科,那九年顶多也就是一个生活阅历,也就是一种品格,意志的培养等等,它跟学问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后来我做的这门学科恰恰叫社会学,所以想起来的话,跟我关系还真是深刻。因为我们社会学有一个看家本事,就是说像一个研究生,你想写一篇社会学的硕士论文,头一件事你先去“田野工作”,你在一个村庄你都没待过一年,你在一个地方都没做过深入研究调查,你怎么敢写文章?这个东西有个英文词叫,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叫参与式观察。实际上后来我仔细想想我那九年几乎是做了九年的参与式观察。

实际上我上人大的时候,还没有社会学,我最初学国际政治。大家说那你学国际政治转社会学,这挺大的转变。一个是研究国外,一个是研究国内,这不一样啊。毕业的时候,我就仔细在思考这个问题,就是说我的优势在哪里?那么我仔细一想呢,其实我在国际上没有什么优势,我连美国都没去过,我还研究美国,欧洲也没有去过。所以我很质疑,我对于所谓国际问题的研究。而我仔细想我可能最了解的还是中国吧,所以这也是促使我很大程度上,后来做社会学研究的。我怎么知道社会学的呢?其实是上大学的时候,1979年,当时有一个国际图书展。那个时候改革开放了,大量的图书开始被引进到国内了。那么我去外文图书展,我发现有一面架子都是这个社会学,sociology。觉得这很有意思,一看艾瑞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那一想我是哪阶段啊。因为那之前没有这种学问啊,所以我逐渐意识到了,还有这样一门学科,它告诉你怎样认识你自己,怎样认识社会,我觉得很精彩。

所以我后来很自然地就觉得,人大正好有社会学,我就在社会学系当老师。社会学让一个人认识自己,这挺重要的,就你先想好了,我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个判断很重要,自己为什么要学。

我自己从1999年到清华,后来我做社会科学学院的院长,每年就要给学生讲话,所以今天我也给大家分享一个清华故事。

这故事发生在1937年,大家知道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就攻进宛平城,清华校园被占了。这时候清华的一个教授,叫赵忠尧,物理系教授。他突然意识到有一个东西落在实验室里面了。什么东西呢?就是放射性的镭,这是他当年在剑桥大学的时候,他的导师是出于对中国人民很友好,把大概五十毫克的放射性镭放在一个铅管里,在那个实验室里面。

七月中旬的一天晚上,赵忠尧教授就匆匆忙忙来到梁思成家。因为梁思成条件比较好,他有辆小汽车,因为大家知道城里离清华也很远。赵忠尧说,恐怕咱们必须得把这个取出来,两人商量好了,夜闯清华园。然后就把一个小铅筒取出来,他就拿一个咸菜罐子,把这个藏在那个咸菜罐子里。后来一路其它东西都丢掉了,终于跑到长沙,找到清华的梅贻琦校长,讲他一路的艰辛。赵教授热泪盈眶而出,然后梅校长也热泪盈眶而出。所以我们能理解,清华是一个有理念的学校。那么我们作为老师,总是给学生提出一些希望,学生其实无论能力大小,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就是一个有理念的孩子。

今天的演讲是从我们高考开始的,所以我们再回到高考上来。我当年高考的时候,1978年,我查了一下数据,我们叫高校毛入学率,它的概念就是说同龄人口中,究竟有多少人在大学里上学。我查了一下1978年,高校毛入学率只有1%,我们国家发展非常快,10%,20%,30%,高校扩招,那么大家知道本来我们国家原来预定20xx年才能达到高校毛入学率40%,结果我们提前达到了,20xx年我们高校毛入学率40%。所以我觉得在座的同学们是很幸运的一代,也就是说想上大学的,差不多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你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但是社会对你们提出的挑战其实也是更多了。比如说知识结构加快了,大家意识到了吗?越是专一的技术,被淘汰的速度越快。

今天结尾我也讲两句,为学和为人,为学要严,严谨求实,严肃认真,严师出高徒。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清政廉明,正人先正己。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