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折纸课后反思 折纸船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

时间:2023-09-23 23:27:38 作者:GZ才子 中班折纸课后反思 折纸船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班折纸课后反思篇一

当年,我有一只纸船,拿一桶石油我也不换。

――题记

我有一只纸船,一只我自己的纸船。

每天早上,我把被岁月磨得的不堪的手放进清凉的水中,认真地洗,不停地洗,为我的纸船。

然后怀着激动的心情,我轻轻地撕下日历,我是那样地轻,害怕让不堪的它再次动摇;害怕我的纸船飘不到对岸。

接着,我慢慢的折,把这一张张不堪的日历折成纸船,带着我的好奇,以及我的孤独。

在傍晚的时候,江南的落日趴在河的尽头,我找不到我的金色花,就将门前听过月亮倾诉的石榴花放上去,然后让我的纸船飘走,飘到太阳的地方。

我伫立着,眼睛不敢离开,直到纸船消失。

我的纸船啊,你可飘到了对岸,载着我的梦,给需要它的人?

我的纸船啊,珍重些吧,即使前面的浪花很高。要是有雨花,你可知道闪躲?

但我从始至终只有一只纸船,它出现在每天早上,消失在每天傍晚。

就让它消失吧,带着我儿时的梦,以及对拥有过但已失去的纸船的思念,慢慢消失在江南的落日中吧。

中班折纸课后反思篇二

《折纸》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也是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难点。这节课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组织学生借助图形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的算法,在探索与交流中完成了新知的学习,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一、教学应还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主探索,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本节课笔者在这一主导思想的引领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请学生折纸与涂色,并在学生的折纸与涂色中,不提任何规定性的要求,同样在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后,请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算式,结合作品图进行估算,探索算法,讲解做法,对这些做法进行全面评析,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学生说得精彩极了,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会出现的问题,如结果约分,是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通分时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简单等各种情况全部剖析清楚。当得到老师的认可时,他们兴趣盎然。整个过程,笔者没有评析对错,是否科学、合理,而是在学生的探索中一一澄清,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二、教师应成为善于挖掘教材的优秀挖掘者,善于设计的设计师。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也是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难点。为了化难为易,笔者打破教材的设计,从学生喜欢的折纸活动入手,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四个有代表性的算式,并且让学生先估算,后计算,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笔者意识到异分母分数减法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含有带分数的减法,于是抛出了如何验算它们这一问题,不仅使学生学会了验算,而且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异分母分数减法的学习,可谓巧妙的设计,取得一举两得的功效。最后的练习也可以说恰到好处,很好地体现了把计算问题还原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数学思想,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把课堂教学再一次推向高潮,它不是给这节课化上句号,而是添上了一个问号,使学生的思考从课内延展到课外。实践再一次证明,教师做好挖掘者、设计师,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渔”场,让学生自己提供相关的学习素材,会使他们对知识有更全面、更系统的领悟。这样的学习,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三、不足

由于刚学完最小公倍数,学生掌握的还不够熟练,在转化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吃力。进而课堂练习相对少些,知识巩固的不够扎实。另在数形结合上还要进一步强调,加深理解。今后还要继续努力提高课堂实效。

中班折纸课后反思篇三

上课铃响了,老师面带笑容地走进教室。讲台上放着几张白纸,一盏酒精灯,一个做实验用的铁架和一杯自来水。看了这些东西,我们疑惑不解:老师今天要做什么呢?原来,老师今天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烧纸船。

老师先叫几个同学上去折纸船。实验开始了,老师在铁架上放好纸船,然后把酒精灯移到纸船下面用打火机点燃。火苗一点一点往上升,纸船很快被烧着了。我们并不觉得奇怪,因为“纸包不住火”是理所当然的。第二次,老师在纸船里加了自来水,再点燃酒精灯。我们仔细地观察了起来。咦,真奇怪,眼看火苗舔着纸船,可纸船怎么也不着。过了一会儿,纸船里冒热气了,老师试了一下水温,又叫几个同学去试试,他们都说水有点温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最后纸船里的水开了,但是纸船却丝毫未动,就像一个坚强的勇土。

做完实验,老师问我们这是什么科学道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火的热量是被水吸了去“。有的说:“因为天气太冷了”。最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原因一、火苗的热量被水吸收。原因二、水的沸点是100℃,火的燃点是120℃。纸船要燃烧,得等到水烧干。哦,原来是这样!

这堂课真有趣啊!

中班折纸课后反思篇四

我喜欢小纸船,因为它可以载着我的梦想驶向远方。

我做完今天的作业后,拿了一张纸就开始做纸船了,我先把纸横着对折,然后就把封口的两角折成一个大正方形,把上面的两个边,各向外面折,然后把口打开角和角对齐。再把两个能动的角各向外折,第四部重复三次,第五部重复了二次,成了一个正方形后,我把它打开了。之后就成了一艘不合格的船,我把船中间拉出来,放进底下那个洞里,把船里的小帆拉出来,现在只剩下立大帆了,大帆可没这么好立,我找来牙签,小长方形纸片和胶水我先把牙签插在中间突出的地方,用胶水把纸片贴在上面,小船就做好了。

看着我的小船,我的心里特高兴。

6我学折船

这一天,堂哥要教我折船,我非常高兴。说干就干,我马上就找来了纸,要跟堂哥学折船。

每个步骤堂哥都教得很认真,我也学得很认真。渐渐地我就觉得烦了,我生气地说:“折条小船而已,用得着这么麻烦吗?要对折,又要左折右折的。我不折了,这也太辛苦了!”堂哥慢条斯理地说:“茵,你看我的船,是不是很漂亮呀?你想不想要一条这样的船?如果你想就要坚持下去,我相信你一定能折到一条比我这条还好的船的!”我说:“我想要,可是……好吧。但是你要答应我:我每折好一条船,你就要送我一条船。行吗?”堂哥点了一下头。过了一会儿,我就折好了一条船,堂哥也给了我船。

我心里暗喜:真好!我自己折好一条船,就变成有两条船。这样就是电视里常说的“一举两得”吧?今天真开心!我拥有了20条纸船,而堂哥虽然也折了,却全都给了我!哈哈!

中班折纸课后反思篇五

《折纸船》是一首反映“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题材的儿童歌曲。情绪欢快活泼,表现了大陆小朋友对台湾小朋友的思念之情。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和音乐素养,同时也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善于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表现,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我考虑到折纸船与学生生活非常接近,是他们特别喜欢的一种手工活动,因此本课我以“小纸船”为基本教学道具,教学中将情感作为主线贯穿始终,以情景创设为主要手段,通过发声练习激发情感,在唱歌教学中体验情感,在参与表现中升华情感等教学环节中学会演唱歌曲,力求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按照这个教学思路,我设计了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新歌教唱、体验情感——寄语台湾,心愿放航三个板块的内容,每个板块都把它放在一定的情景中,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从萌发到激发到升华,层层推进,水到渠成。

上完课后,我觉得基本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初步的学会了歌曲,并了解了台湾的相关知识,知道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能用歌声表达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纵观整节课,还是有很多的不足,如整个课堂中情感价值观说的太多,有点喧宾夺主。学习歌曲时,一些环节不如自己预设的那么美好,也许是对学生的情况不熟,也许是自己驾驭能力的欠缺,课上的我总觉得有点慌乱,在时间安排上,分配的不够合理,在教学语言中有些致命的`口头禅。在学生演唱过程中忽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学唱,而且学唱的方法有点单一,不够灵活,比如适当的小组学唱比赛,男女分组歌唱,小组轮唱等等环节,其实在进行最后一个环节时,我看看了时间离下课还有十分钟,我随时可以进行一些小组比赛,或者单独请唉展示的同学上台演唱或表演,或者边唱边律动等等活动,因为经验不足,所以不敢随意的在公开课做计划以外的教学环节。在最后的环节中,安排在《爱我中华》中结束音乐课堂,我应该选一些活泼欢快适合儿童的爱国歌曲来总结课堂主题留下了遗憾。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总之,这次上课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受到各位老师的讲评,让我清楚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之处,我感到很庆幸有这么多的老师指点我,虽然这节课不是很完美,但是我得到了一次实践的机会,一次成长的机会,这是多么的宝贵啊,而且更加激励我要多多学习并运用新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为今后音乐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班折纸课后反思篇六

在以往的折纸活动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

镜头一

师:(教师出示已折好的大象)今天我们来折大象,你们喜欢吗?

幼:喜欢。

师:请小朋友每人取一张正方形的纸跟老师学折大象(每个孩子都按老师的要求拿了相同的纸)。

师:跟老师一起将正方形对折,你们折好了吗?

幼:折好了(教师巡视一下幼儿折纸情况,又继续)。

师:再把正方形的边向中线对折,折好了吗……

镜头二

a.幼儿很快跟着老师折好了大象,开始东张西望,无所事事。老师走过来对a幼儿说:你真棒!折得真不错!之后就去指导其他幼儿。

b.幼儿跟着老师折到大象鼻子时,试了几次也未成功,便请求老师:我不会折大象鼻子。老师走近他说:你再试试。幼儿无可奈何又去试了几次,结果仍未成功,索性请另一幼儿帮折。

c.幼儿拿着原封不动的纸大声说:老师,我不会折,你帮我折。老师边讲边帮他折了一只大象。

从以上两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教育目标似乎得到了落实,也似乎让幼儿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本领。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越来越依赖于教师而懒得自己思索,学习的主动性降低,思维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教师只是重知识技能的灌输训练,而轻视幼儿的主体意识、学习兴趣以及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中班折纸课后反思篇七

主题活动是活动课的重要部分,因此,上好主题活动课尤为重要。

《树真好》是中班建构式主题活动“大树和小花”其中的一个活动内容,原本的活动是一个散文欣赏加创编,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存在两个问题:

1、散文的文字描述通俗但是比较复杂,不利于幼儿进行创编。

2、幼儿前期经验的获得非常重要,只有对树的好处的深入了解了,幼儿才能进行创编。但是活动却没有这个方面具体的操作准备。

在次此基础上我进行了修改,并且反复进行了推敲。在一次次的思考、实践的过程中,对于组织这样的一个活动我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1、诗歌的改编。

建构式的课程是供我们参考的,但不是一个固定的活动,因此当课程中的内容不适合孩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大胆的进行修改,使之更加适合本园孩子的特点,让孩子得到相应的发展。我选取散文的精髓,把树的好处编成了简短而朗朗上口的诗歌,在实际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理解诗歌的内容,而且也能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编。

2、整合的问题。

设计《树真好》的活动,是想通过活动使孩子一方面能够借助诗歌的结构进行创编,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了解树与人类、动物的关系,产生爱护树木的情感。

3、.把孩子们带出课堂,走进果园,亲近自然,孩子们在果园里欢呼雀跃,玩得开心,学得也开心。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