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3-10-02 02:29:08 作者:BW笔侠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案例篇一

本次试题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1、试题的难度上,整体偏难,基本题、中等题、拓展题三种试题分数比大致为。

2、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覆盖面很大,突出教材重点。

3、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知识覆盖面力求宽泛。

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考查了本册教材的数学概念、数学计算,时间、长度单位及周长,解决问题等,可以说是点多面广。

4、注意贴近学生实际,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本试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索取题材,使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如:老师带领学生出游等解决问题中都是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这样把原来似乎生硬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活化了解题情境。

5、注重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如:填空、划船等。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本次试卷的分析,从整体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从试卷中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变通的能力教差,不能熟练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对时、分、秒等时间概念掌握不到位,似是而非,运用不够熟练。

2、审题时对关键字的把握不准确,说到底还是学习能力的问题。

3、面对没有做过的题,不敢尝试,主动探索的能力差。

4、少部分学生计算错误率较高。

1、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比较扎实,基础题型训练较好。教师比较重视的一些问题,得分率较高。

2、平时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题型训练。

3、平时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有一定的运用能力。

4、教学中能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5、教师教学中对教材有宏观的把握,能注意各领域知识的融合。

6、平时对有些知识点训练不到位,导致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没有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对解题规范性训练不足,造成有些学生“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7、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培养不足,审题能力训练不够。

8、期中考试没有复习,知识点不到位,影响考试效果。对学生答题规范性训练不到位。

9、教师对教材挖掘不够,站的高度不够。

(一)立足教材,落实“三基”

要特别注意知识方法过程教学,特别是数学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题的求解过程,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基本的解题思路方法被想到的过程,要敢于、勇于向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展现自己的思维,让学生了解感悟教师的求解过程的思路方法,避免教师一说就对、一猜就准、一看就会,只给学生现成结论局面的出现。

(二)注重过程,培养能力

教学中,要将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数学思维活动来进行,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方法能力的迁移过程。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经历知识产生发展过程中,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1、重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用数学的意识,逐步学会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索新的数学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平时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如,对同一个或同一类数学问题赋予不同的数学情景,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用相同的思想方法处理问题。

2、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熟悉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逻辑语言、图形语言和数表,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和表述数学问题的能力,因为只有具备了较强阅读理解能力、熟练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才能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反映在答卷上,才能取得较客观的较好的数学成绩。

3、重视对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

联想在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联想解题,就是根据题意展开联想,从自己的知识仓库中找到与题目接近或很相似的原理、方法或结论,变通使用这些知识,使问题得以解决。

(三)变式训练,提高素养

教学中,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善于将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养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习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缜密性和创新性。对例题、习题、练习题、复习题等,不能就题做题,要以题论法,以题为载体,阐述试题的条件加强、条件弱化、结论开放、变换结论、多种解法、与其他试题的联系与区别、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将试题的知识价值、教育价值一一解剖,达到“做一题,会一片,懂一法,长一智”。

(四)开发教材,拓展课程资源

我们常常谈教学基本功,也往往提到处理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调控能力,以及板书、情感、教态等。其实,最关键的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准确不准确、深刻不深刻。

联系实际,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似真发展,还原知识的生长过程,

民主教学,促进教材动态生成。改编习题,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拓展教材,促进课程资源有效开发。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案例篇二

回顾一下自己在三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和现象反思一下: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中不断的反思,上课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多,我接过这个级部以后就针对这个现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就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三年级的学生开始模仿高年级学生的写字风格和写字速度,课堂上有老师监督字写的还比较正规,但是家庭作业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情况下,字迹比较潦草。这与学生自身的控制能力有关,同时与监督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于是采取家庭作业上交化,这样有效的控制了学生字迹潦草的现象。这一点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三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起势点,很关键。

对于一步的计算题,教师要求用竖式计算,学生就用计算,可是对于教师没有要求的计算题学生不习惯在演算纸上计算,而喜欢口算,即使演算也是随手在手边的书本上甚至是桌面上,这样很容易出错,想了许多的办法都不能很好的纠正这个问题,没办法只好采取了每节课、每次测试检查演算纸的措施。学习习惯需今后加以严格训练。

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会收到实效,避免误区。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案例篇三

教学心得《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9页~100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1减去一个分数的计算题。同分母分数间进行的加减运算,学生容易掌握,但是用1减一个分数的情况难以理解。所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围绕这些内容设计教学和练习,学生学得较好,基本上掌握了所教内容。现就本课教学有如下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把目标定位在理解分数意义,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努力实践着“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

我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主题图和课件直观演示,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如:在计算2/8+1/8=3/8时我采用动画,把2个1/8和1个1/8合并到一起,就是3个1/8,学生很容易就概括出算理。在计算5/8-3/8时采用动画从5个1/8里去掉3个1/8,还剩2个1/8,就是2/8,学生很容易就归纳,总结出算理。整堂课形象直观,降低认知难度,学生容易理解。

本节课我也十分注重进行实践操作,我让学生用准备的纸折一折,涂一涂,来巩固算理。

从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很不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案例篇四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分米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主要是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课堂上未能准备充足的教具。学生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需要学生动手动脑体验。课堂一开始,让学生通过在直尺上找到1分米,但在直尺上建立的1分米概念往往是不牢固的,离开了直尺或间隔了一段时间,学生感知的印象会淡忘,在解决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等类型的题目,学生易混淆这几个长度单位,出现错误。在课堂教学环节,应该让学生走出座位找找1分米,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1分米。借助身边的物体回忆1分米有多长或判断某些物体是不是大约1分米。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听讲状态,从最基本的坐姿、举手发言等细节,将关注教学内容是否讲完转为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课堂中讲解过多,学生不听讲,效果较差。反思听讲前先强调上课纪律,表扬上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批评比较差的,规范学生举手发言的习惯。在课中时时关注学生的坐姿,听讲状态。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案例篇五

本节课教学的是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没有0,但商的中间或末尾却有0的笔算除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当商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要在那一位商0占位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我也采取的'是先让学生试算,再在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讲解计算过程时帮助其他学生理解“不够商1就要商0”的道理。

本节课我还增加了一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发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商中间有或末尾有0。即:先让学生举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例子,再从这些例子中发现其中的奥秘。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对于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如何会出现0的关系更明确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