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说课稿演讲(汇总5篇)

时间:2023-10-03 02:35:13 作者:FS文字使者 2023年说课稿演讲(汇总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演讲篇一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1、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诗歌中一个小节。

重视学生个性化的识字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给足学生充分自主的时间,自读自悟。

学生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首先我问学生:你们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 知道神笔的作用吗 让学生明白马良这枝神奇的笔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这样就调动学生对神笔的兴趣,学习的慾望也被激发了。

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精点,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碎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学初始,让学生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

低年级主要的教学任务是以识字为主,二年级的识字量大,学生认的快,忘得也快。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采用多种形式多次复现生字,先让学生四人小组按小组合作识字三步法合作识字,并要求学生在小组自学中相互提醒易错的生字,再向小组成员讲一讲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识字方法。接着全班汇报交流,先由学生提出难记的生字,全班交流共同识记,而后齐读几遍。最后我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领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出现生字,及时正音,并把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进一步巩固生字的音,形,义,以此突破本课的重点,同时把评价融入其中。

在学生学会生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并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让学生自读课文中再一次感知课文内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落实的:由小组自由选择喜欢的一节学习,小组内读后交流:这一节诗讲什么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说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充分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就此一节适时点拨引导,而后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小组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总之,整个设计,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以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说课稿演讲篇二

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将会变得让我们人类无法生存。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作者正是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1、认识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两面性。

3、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认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及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两面性。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识特点、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采用“导—扶—放”和角色多角度的方法来达到预设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程理念上提到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学法上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读为本、以读促解来达到学生质疑、解疑。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还给课堂。

2、课件出示资料:“耀武扬威”的灰尘

3、教师:看来灰尘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很不受欢迎,假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假如没有灰尘)我们的生活就会快乐无比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假如没有灰尘。

(让学生亲手触摸身边的灰尘,亲口讲述对灰尘的“恨”,且通过资料的“添油加醋”,能让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设下良好的铺垫。)

1、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2、出示生字生词

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

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通过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并“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能使学生对灰尘根深蒂固的“恨”有一丝动摇。)

1、指名读阅读提示。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说明方法

细小

削弱阳光的强度

列数字、做假设

散射七色阳光

使天空呈现白色

做比较、做假设

具有吸湿性能

调节气候、气象万千

做比较、做假设

教师巡回指导。

(新课程中提到要提倡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且能训练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经过小组的交流、讨论来完成表格,逐步化解对灰尘的“恨”。)

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

延伸拓展

1、指名读3、4、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

(设计目的是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灰尘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我通过引导学生对比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体会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再从身边实际的例子出发,又一次点明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使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更直观地理解事物的两面性,突破难点。)

板书设计:

12假如没有灰尘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说课稿演讲篇三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假如我是巨人》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

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学生的学习目标:

1、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锻炼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想象的精神。

2、在绘画中感受美术学习的快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教学难点是:画面的布局和形象的对比。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是最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们快乐的想象会象小小的火山一样喷涌不止,若引导得当,就会有大量充满情趣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本课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想象我想成为什么样的巨人,变成了巨人会发生什么事情?在教学中,我立足于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童话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想象,大胆夸张地进行表现,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

一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变成大巨人格列佛,并结合图片给学生讲述了我的一段有趣的经历。引出格列佛是一个既勇敢又善良、聪明、威力无穷的巨人。利用图片再加上我的讲述,同学们可以很直观很生动的了解故事内容,并可以引出课题:巨人真了不起,可以做常人不能做的事,同学们,你们想成为像格列佛这样勇敢、善良、威力无穷的巨人吗?那就跟着我一起走进巨人的世界,我们一起学习《假如我是巨人》。(板书课题)

巧妙的点出课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了德育的渗透,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为了更好的解决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假如你是一个巨人,遇到以下情况怎么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一:小朋友们到一个神秘的大森林里去旅行,会遇到哪些困难?险境?假如你是巨人,你会怎么帮助他们?先是学生讨论交流再以图片形式展示学生作品,看一看更多更好的想法,这样可以更好的打开学生的思路,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其他学生的画法。第二个问题:假如你是巨人, 在愉快的节日里,你会为小朋友们做哪些事情呢?解决的办法也是如此。

(三)、化静为动,突破难点

画面中形象的对比是本课解决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事物的大小是通过对比来表现的呢?我是这样解决本课的难点的:我先出示两个相同大小的小朋友,并告诉学生老师要用魔术把其中的女孩变成巨人,通过图片的切换,很快,其中的女孩变大了,几乎是头顶天脚立地,但男孩不变;紧接着我又提问,你有办法把这女孩变得更大吗?有的学生就会说出:把男孩缩小!我再次切换图片,这时,男孩缩小了,女孩就显得更加庞大了。这样,轻松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即要突出巨人的大,不但要把巨人画大,还要把周围的景物缩小。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课件出示:小人国举行优秀巨人故事绘画大赛的宣传海报,并提出参赛要求,即本课的作业要求。利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绘画兴趣。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进行描绘,并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表现,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提高教学质量。

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当引导突破。

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最后教师将课堂作业制作成动感相册,师生共同努力,一本声情并茂的童话书就诞生了,通过这样的展示,更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幻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尤其是孩子们,这是孩子最快乐的事情。他们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神知以往。于是,我在教学一开始,讲述了学生们都很喜欢的传奇人物——《格列佛游记》故事让学生欣赏。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激发学生想变成“巨人”的强烈愿望。

在教学课件中融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元素,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课中以直观图片欣赏,问题由浅入深讲故事,引领学生走入一个新奇的世界—巨人与小矮人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说格列佛是什么样的人,让学生从能力品格上使学生了解巨人的无比威力和巨人宽厚、乐于助人、爱和平的优良品质,进行了德育教育。利用图片,从形象上使学生看到巨人与小矮人大小比例的差异。

在本节教学中,我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我讲得太多,没有把握好时间,使得最后学生展示的机会不多。今后我会注意在课堂语言的精炼上继续努力追求,从而节省时间,使课堂效果更好。

说课稿演讲篇四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假如》这篇课文。课文可分为两个课时,我现在要进行的是第二课时的说课。

1、教材特点

本单元的开篇的导语是“如果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点出了本单元的专题是关于爱的,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生活、对世界的爱。《假如》这篇阅读课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2、课文内容

它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排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由于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把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定在着力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即阅读能力)。那就是学生能理解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从而在朗读中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体品读,相互赛读,学生轮读,整体悟读,使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把学生的自我阅读,并在读中得到自身真实体验贯穿本节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启发学生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第一学段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品读中能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课以“教——扶——放”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以“对话式”阅读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启发探讨等方法为辅,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多媒体与板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这一基本理念,通过“读读—说说—议议—读读”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1、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我创设了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情境导入课文。首先我播放了电影《神笔马良》的小片段,然后我拿出那支课前准备好的 “神笔”,欣喜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把马良的那支神笔借来了,还把它带到了我们的教室,你们瞧!马良用神笔为穷人画了很多东西,那文中的小作者说,假如她有这支神笔,她会画些什么呢?”相关联的问题质疑以及生动活泼的情境运用,即刻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以及促动了他们学习课文的欲望。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应使他们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习拥有一种游戏的感觉和求知的兴奋。

2、换位体验 激发情感

如在学习《假如》第一节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小树冻得发抖这种情境,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在淡淡忧伤的音乐中,轻轻地叙述:“冬天到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正在这时,天空出现一轮红红的太阳,温暖的阳光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温暖如春,小树不冷了,在阳光下快活地成长。 ” 在我叙述中,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身子也随小树颤抖。在这样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表演“缩着身子,轻轻地叹息”这一动作,学生在表演当中,不知不觉地有效复习了“叹息”、“缩”这些新字词。通过换位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产生要帮助小树的强烈愿望,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此时,已扣动了学生的“情弦”,学生读起来有滋有味。

3、朗读课文 感悟内容

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一扇扇窗口。语文课上的读,是最古老也是最现代的教法。李镇西老师说永远不要放松语文的读。在这堂课上,我搭建了诵读感悟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要求的读,如个体品读,相互赛读,学生轮读,整体悟读,使学生在把课文读通顺流利的基础上,能够品味字词,感悟文字后的情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朗读指导上的教学行为诠释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因此整堂课下来,书声琅琅,语文味十足。

4、联系自身 激发情感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新课标也强调,语文学科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为重点,在本堂课中的教学,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如在学生理解全文并体会到文中小作者对他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关爱之后,我提出了一个具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最想用它来画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他们的创新思维迸发出了火花!一边展开想象,一边将想到的内容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出来。这一设计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5、升华感知 扩展延伸

儿童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显示,第一学段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只有采取有效途径提供感性材料,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知识中的理解效果。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利用多媒体,我把现今的环境污染,世界的贫困、饥饿、失学儿童的困惑等等状况通过视频播放,并配上淡淡忧愁的音乐,以形成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让学生在了解世界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这时我问到:“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想说什么?如果你有一支马良的身笔,你会画什么呢?”学生们都安静地沉浸在自己的美好愿望当中。

课上到这里,差不多接近尾声,这时我说到:“回去之后,你们把想要说的话写下来,还有把想画的东西画出来,下节课带过来给老师和同学们看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你那美好的心愿”

由于整篇课文采用并列式的结构,因此为了巩固学生记忆,我采用了结构式的板书设计,整洁明了。另外我的板书又富有童趣。我先在黑板上挂一支“神笔”,再在两旁板书。富有童趣的神笔,形象直观,加深学生印象.

画太阳 让小树成长

假 如 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

(有神笔) 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

总之,整个设计我注意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感悟生活。

说课稿演讲篇五

《假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1、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亲”。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靠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

这节课我创设多种情境,如在教学第一、二、三小节时,通过创设“小树在寒风和大雪中受冻”、“小鸟在鸟窝里孤零零地大哭”、“西西在轮椅上孤独地望着窗外”三个情境,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小鸟的孤单,西西的痛苦。这样,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又如在让学生仿写“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时,通过图片,感知生活中有很多人、事、物需要帮助,激发学生情感,有话可写。

2、揣摩文字,诱发情感。

课文的情感总是从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特定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情感,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的情感倾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中,应在感知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文字,强化语感训练,使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如在教学第一小节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理解,让学生看图后边做边说说小树在叹息什么,让学生边模仿小树冷的动作边学着小树说说话,让学生感受到小树的可怜,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

3、读写结合,深化体验。

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适合对学生进行仿写的练习。而且这篇课文的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萌发了写诗的冲动。我抓住时机,通过对省略号含义的挖掘,让学生认识到身边需要关注的事物还有很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写下来。读写结合,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体验在学生写话中升华。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