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第二课时(优质9篇)

时间:2023-10-16 15:38:26 作者:翰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第二课时(优质9篇)

教案的编写应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果你正在备课,不妨参考一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教案样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第二课时篇一

1.结合自身的经历,体会文中的童真童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2.学习本文借助特定句式,灵活安排写景顺序的结构方法。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别是动作描写),增强语言感受力。

4..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结合生活细节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巧用句式安排顺序,多角度描写景物并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连上)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梦幻般的色彩是人生最亮丽的景色。这段时间我们阅读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一篇再现童年生活场景的作品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和共鸣,那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积累词语:

昨天我们布置了预习,学案上的预习作业大家都完成了吧?那好,我们先从“读读写写”累开始,辨字正音,积累词语。

3.解题:

文章的标题提示的往往是关键的信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标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交代地点,提示文章内容,提示文章的结构思路。)

二、把握思路,品读抒情段

根据题目提示,文章可以分成两大部分,怎么分?(从过渡段入手)

一、教学目标

1.采用默读的方式,一气读完文章,了解课文大意,能够用表格的形式归纳内容要点。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味关键语句,感受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之乐。

3.试着站在小鲁迅和大鲁迅的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字里行间去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试着采用默读的方式,不分心,不停顿,一气读完文章,了解课文大意。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感受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笔下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不是枯燥无味,而是快乐的。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默读法、朗读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课文解读中,教师要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课文比较长,学生初步学习默读,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和足够的默读时间,教师也要耐心等待学生阅读完整篇文章。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设计意图】引发共鸣,激发阅读兴趣。

(二)默读感知

1.默读提示。

默读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式,与朗读相比,默读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默读时,请大家注意:“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如果遇到生字生词,可以猜读或者暂时跳过去。默读有字数的要求,每分钟要到达五百字。我们可能暂时还到不了这个速度,但可以试着使用这种读书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2.默读课文。

本文共两千五百多个字,大约需要五六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明确默读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3.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结构。

(1)本文的题目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过文章,再看看题目,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文章标题用“从……到……”的句式,点明全文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一个是自由玩耍的地方,一个是读书学习的地方。)

(2)请你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句。(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

(3)文章是怎么把这两个部分连接起来的?(文章采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即课文第九段。)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结构,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和段落,为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内容探究:百草园——我的乐园

1.写一写。

请你再次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的内容要点,并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预设:

提示:学生梳理内容要点容易遗漏,教师提醒学生逐段梳理。难点可能在情感的概括,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完善此表。

2.比一比。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哪里的生活有乐趣?

【设计意图】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形成对照,乍看当然是百草园有乐趣。顺利引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3.找一找。

预设:

景物之乐:看看、摸摸、听听、爬爬、吃吃、捉虫子、拔何首乌等。

人事之乐:“我”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但从没有见过美女蛇。

“我”跟闰土的父亲学捕鸟,“我”却不大能用。

4.读一读。

(1)场景再现——美女蛇的神秘奇异。

朗读这段文字,哪些内容是长妈妈在讲?哪些是小鲁迅在听?长妈妈为什么给小鲁迅讲这个故事呢?想象这个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领会、体验当年小鲁迅听长妈妈讲故事的时候,无尽的想象带来的快乐。

(2)内心展现——雪地捕鸟的惊心动魄。

雪地捕鸟是百草园生活中的一件大乐事。你能体会一下小鲁迅雪地捕鸟时的心情变化吗?读书时,请你用声音的轻重缓急表达出来。

教师带学生重点学习雪地捕鸟过程中动词的准确适用,抓住关键词句做分析。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感受捕鸟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期待、紧张、兴奋、遗憾,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

5.议一议。

请你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百草园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示例:

概括性词语:有趣。

依据: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充满了乐趣。碧绿的菜畦,看着就让人喜欢了;紫红的桑椹,味道一定美极了;还有低唱的小虫子,声音多么美妙。更有趣的是荒草中有美女蛇,下过雪还可以捕鸟,这是一个有趣的百草园。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感知课文内容,弄懂大意,了解文章的结构,培养学生梳理和概括的能力。

(四)情感探究:三味书屋——深切的怀恋

1.三味书屋——失去乐园的怀恋和恐惧。

(1)朗读课文第九段: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可“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2)说说作者内心的情感。

预设:

文章说“不知道为什么”,然后三个“也许是因为”的连用,从一个小孩子的心里猜测,写出了我后悔在百草园里淘气、搞破坏,更害怕去那个陌生的地方。把百草园里的一草一木当做朋友,全是深切的怀恋。

2.三味书屋——“后园”里的偷来的快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第二课时篇二

(1)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

(2)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通过品读、感悟,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

(2)品味本文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

了解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具有的童真和童趣,发掘他对生活的情感和感受;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

通过品读、感悟,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本文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

通过品读、感悟,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二课时

课件出示: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及鲁迅当时的刻在桌子上的“早”字。

找学生讲述这段故事,导入“三味书屋”部分的学习。

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这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请你为它划分层次。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1)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上:第一句“不知道”三个字,表明去三味书屋是被迫的。第二句三个“也许”,猜测原因,推断去三味书屋是一种惩罚,预示了三味书屋的生活让人反感。最后三句直接抒发了对百草园的难分难舍的感情。因此,第九节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三味书屋的反感之情。

讨论并归纳: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学生读第10段、第17段的描写。

(1)到三味书屋后园寻乐趣。

(2)回忆师生读书的场景。

(3)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

思考:寿先生是怎样一位老师?

讨论并归纳: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

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学生捧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

三是不太束缚学生。

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

学生提问说明好奇,有求知欲,应予以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讨论并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作者曾在三味书屋生活了7年,他对当年的三味书屋中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从先生来说:先生态度和蔼,长得高而瘦,须发都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品质极“方正、质朴”而且“博学”,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学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有探求新知的欲望;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断可以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这些地方充满着欢乐、天真的情调。总之,这一部分流露出作者儿童时代热爱大自然、热爱新知识以及天真、欢乐、幼稚的儿童心理。

私塾教育是时代的产物,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在启蒙教育阶段,强调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这些都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注入式,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讲、复述、朗读直至背诵。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背诵积累文中精彩片段。

2.写写自己的校园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课文的两总分内容在教学时应各有侧重。百草园部分,内容贴近学生,写得又很精彩,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三味书屋总分,不必深究生僻词语和难懂的语句,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与百草园的自在生活的不同感受即可。在把握主旨上,需要将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的生活联系进来让学生理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第二课时篇三

1.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同时巧妙地运用对比突出主题。

2.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探求各种知识;也揭示了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身心健康。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1.理解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导入: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请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学生活动)大家知道,童年的生活是有趣的,走过童年,往往会给我们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品读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

二.常识简介(学生简介)

1.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之后,鲁迅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了《呐喊》和《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中(分别于1923和1926年出版),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同时,他还创作了《坟》《二心集》等15部杂文集,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

2.《朝花夕拾》: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三.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第二课时篇四

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习“百草园”部分,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重点)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重点)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屏显播放歌曲《童年》开头片段)

听到这首歌我们都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的童年,即使是大作家鲁迅也不例外。今天,我们一起循着先生的足迹,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先生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录音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9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9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第二部分(10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3、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百草园是“乐园”表现为:

(1)有趣的景物;

(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

(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显示了文章的内容和层次。解答此题,可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入手。

‖教学提示‖

给文章划分层次,要注意找过渡段。

目标导学二:体会“百草园”之乐

1、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哪些顺序描写这些景物?

景物:有静态的事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有动态的景物,如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

角度:分别从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入手。

顺序: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写动物)、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

2、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何种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学法指导‖

景物描写顺序有三种:

(1)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

(2)按方位顺序写。方位包括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

(3)按景物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句中连用三个“也许”有什么表达效果?

句中连用三个也许表猜测,表达出作者深刻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势无奈与依依惜别的深情。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仿写句子

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得歌唱,麻雀在喳喳的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那么坚强,迎着凛冽的寒风昂然挺立。

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拍着,两眼滴溜溜的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教学提示‖

设计此题意在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品味,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板书设计

赏美好景物

听神奇传说

百草园“乐园”

热爱自然、追求自由

捕雪地之鸟

第2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重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本文的'主旨。(难点)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有趣的百草园,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主要掌握写景、写人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词句的作用。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研读“三味书屋”

1、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

对三味书屋的美好生活的回忆。

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在作品里,鲁迅十分逼真地描写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学生进学先向孔子牌位行礼,其次是拜先生,平时只能专心攻读经书,旁的学问是不许过问的。日常课程也安排得十分刻板,每天只能专门攻读经书。但鲁迅并没有把书塾写成儿童的囚牢,这不是他创作的本意。

目标导学二:探究文章主旨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1)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2)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3)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教学提示‖

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目标导学三:体验与反思,畅谈童年之乐

童年是美好的,请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说说自己快乐的童年(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较好的在全班交流)

三、板书设计

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单调枯燥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了认识规律:先整体后局部。也注意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了字词句段的教学和赏析。

不足之处: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这节课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发挥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虽有师生互动,可是学生互动就太少了,以后要改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第二课时篇五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一、导入课文:

二、快速阅读课文,限时7分钟(大约3500字)

三、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限时6分钟

提问: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2、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

3、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

板书:乐园

四、分组讨论:

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2分钟

五、用自己的话来总结。3分钟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六、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小结: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3分钟)

七、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2分钟)

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板书:学堂

八、小组讨论:

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板书:成长。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3分钟)

九、下面我们再一次认真看课文,请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10分钟)

十、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文章写得非常美,我们大家找一个值得你学习的句子,模仿它写一段话。(3分钟)

十一、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

在我们学过的《风筝》一课中,在我们看到的鲁迅的照片中,他却是一个很严肃的,甚至有点不近人情的感觉。那么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作业就是搜集关于鲁迅的文章、作品与资料,然后写一篇《我眼中的鲁迅》,时间是两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乐园 学堂

成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第二课时篇六

知识目标

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能力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习“百草园”部分,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重点)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重点)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难点)

一、导入新课

(屏显播放歌曲《童年》开头片段)

听到这首歌我们都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的童年,即使是大作家鲁迅也不例外。今天,我们一起循着先生的足迹,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先生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录音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9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9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第二部分(10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3.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百草园是“乐园”表现为:(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

(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显示了文章的内容和层次。解答此题,可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入手。

‖教学提示‖

给文章划分层次,要注意找过渡段。

目标导学二:体会“百草园”之乐

1.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哪些顺序描写这些景物?

景物:有静态的事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有动态的景物,如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

角度:分别从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入手。

顺序: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写动物)、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

2.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何种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学法指导‖

景物描写顺序有三种:(1)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2)按方位顺序写。方位包括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3)按景物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句中连用三个“也许”有什么表达效果?

句中连用三个也许表猜测,表达出作者深刻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势无奈与依依惜别的深情。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仿写句子

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得歌唱,麻雀在喳喳的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那么坚强,迎着凛冽的寒风昂然挺立。

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拍着,两眼滴溜溜的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教学提示‖

设计此题意在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品味,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板书设计

赏美好景物

听神奇传说

百草园“乐园”

热爱自然、追求自由

捕雪地之鸟

第2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重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本文的主旨。(难点)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有趣的百草园,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主要掌握写景、写人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词句的作用。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研读“三味书屋”

1.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

对三味书屋的美好生活的回忆。

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在作品里,鲁迅十分逼真地描写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学生进学先向孔子牌位行礼,其次是拜先生,平时只能专心攻读经书,旁的学问是不许过问的。日常课程也安排得十分刻板,每天只能专门攻读经书。但鲁迅并没有把书塾写成儿童的囚牢,这不是他创作的本意。

目标导学二:探究文章主旨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1)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2)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3)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教学提示‖

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目标导学三:体验与反思,畅谈童年之乐

童年是美好的,请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说说自己快乐的童年(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较好的在全班交流)

三、板书设计

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单调枯燥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了认识规律:先整体后局部。也注意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了字词句段的教学和赏析。

不足之处: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这节课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发挥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虽有师生互动,可是学生互动就太少了,以后要改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第二课时篇七

设计创意: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两个相邻的两个人生驿站,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说作品表现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色束缚和损害”,那位先生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我认为这种解读存在着教条化、程式化、上纲上线化的倾向。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所以教学中没有设计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3.、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

4、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放一段音乐《童年的小摇车》)

同学们,我们听到的歌曲《童年的小摇车》中唱到“那一天,妈妈问我,童年最难忘的是什么?在朦胧的记忆中,难忘那小小的摇车”。歌曲向我们展现了难忘的童年生活,是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体验,也会有小小的烦恼。无论怎样,只要我们打开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灿烂的春光中有无限的童趣,无味的寒冬中有亮丽的风景,自由的嬉戏中有烂漫的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缺乏快乐,让我们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板书课题,简介作品(《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常用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畦敛髓罕蜕鼎拗

辨析读音(要求掌握):确凿攒成长妈妈系一条长绳宿儒

非常用字(要求会读、会理解):葚蛉蝥珊瑚窦厥倜傥叵盔

出示词语(要求会解释):确凿轻捷鉴赏人迹罕至人声鼎沸

2、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依题目所示,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并找出这两个部分起止句中的过渡段。

3、听配乐课文朗诵,思考:一个……的童年,并阐述理由。

有趣、乐……

(园中美景、美女蛇传奇、雪地捕鸟)

(未脱孩童稚气的鲁迅对三味书屋简陋而蕴含深意的陈设、简单而庄重的礼仪充满了新奇,对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充满了恭敬,对先生开明、宽容的教育流露出感激,甚至他迂腐的神态、陶醉的吟诵也令作者极为欢心(诵读摇摆),更不用说与众多伙伴在一起“偷乐"的时光,三味书屋后园里无声的游玩,课堂上有口无心的唱读,老师入神时我们的“相宜"而乐(偷偷描画)。

三、质疑问难:

1、比较三味书屋之乐与百草园之乐的异同。

(说“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有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有本事的人单纯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等等。

说“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里只能暂借片刻逍遥;百草园里有朴素自然的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等等。)

2、正因为童年是如此有趣、快乐,作者才对这段经历产生依恋之情,请找出有关段落,并朗读,体会其当时心情。(过渡段)

3、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课后练习一3)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4、学生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交流解决。

三、体验反思:

你的童年又是怎样的?谈谈自己的童年趣事。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主要掌握写景、写人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词句作用。

二、研读赏析:

(详略、顺序、感觉器官、多角度)

教师小结:第一部分描写百草园景色(写在大黑板上)和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章处处表现出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生再读第二段,进一步体会佳句妙词。

(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一连串动词,清晰准确地记下捕鸟的全过程,可见“我”的童年时代,对捕鸟十分爱好,这也反映了鲁迅小时的广泛兴趣。一是写人的动作,二是写鸟雀的动作,三是写竹筛的动作)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境”。先生态度“和蔼”,且又听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要求严格,教学认真,因此,“我”对先生的态度“很恭敬”。)

4、三味书屋中的鲁迅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拓展延伸:

文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词。

请学生当场进行写作片断练习,可选取游戏、活动或劳动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第二课时篇八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1、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名人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二、快速阅读课文

(大约3500字)

三、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

提问:

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2、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

3、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

板书:乐园

四、分组讨论

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

五、用自己的话来总结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提问:

1、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2、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第二课时篇九

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习“百草园”部分,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重点)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重点)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难点)

一、导入新课

(屏显播放歌曲《童年》开头片段)

听到这首歌我们都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的童年,即使是大作家鲁迅也不例外。今天,我们一起循着先生的足迹,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先生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录音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9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9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第二部分(10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3.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百草园是“乐园”表现为:

(1)有趣的景物;

(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

(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显示了文章的内容和层次。解答此题,可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入手。

教学提示

给文章划分层次,要注意找过渡段。

目标导学二:体会“百草园”之乐

1.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哪些顺序描写这些景物?

景物:有静态的事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有动态的景物,如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

角度:分别从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入手。

顺序: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写动物)、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

2.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何种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学法指导

景物描写顺序有三种:

(1)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

(2)按方位顺序写。方位包括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

(3)按景物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句中连用三个“也许”有什么表达效果?

句中连用三个也许表猜测,表达出作者深刻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势无奈与依依惜别的深情。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仿写句子

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得歌唱,麻雀在喳喳的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那么坚强,迎着凛冽的寒风昂然挺立。

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拍着,两眼滴溜溜的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教学提示

设计此题意在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品味,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板书设计

赏美好景物

听神奇传说

百草园“乐园”

热爱自然、追求自由

捕雪地之鸟

相关范文推荐